滁州西涧的古诗的注释

关于滁州西涧的古诗的注释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滁州西涧的古诗的注释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滁州西涧的古诗的注释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滁州西涧的古诗的注释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25) 语录(1) 说说(1) 名言(590) 诗词(984) 祝福(1k+) 心语(59)

  • 韦应物《滁州西涧》注释赏析及其拓展阅读

  • 阅读
  • 韦应物《滁州西涧》注释赏析及其拓展阅读

      大家对诗人韦应物及其诗作《滁州西涧》熟悉吗?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开。下面是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①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俗称上马河。

      ②独怜:唯独喜欢。

      ③深树:枝叶茂盛的树。

      ④春潮:春天的潮汐。

      ⑤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⑥横:指随意漂浮。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1),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世称韦江州或韦苏州,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有《韦苏州集》。

      古诗大意

      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写景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的所见,委婉地表露了诗人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诗的前两句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幽草之上有黄莺在树荫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唯独喜欢的意思,唯独喜欢幽草,流露出诗人恬淡的胸怀。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将茂密的绿树、鸣啭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后两句是说: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见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引人思索。全诗写的虽然是*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拓展阅读:韦应物的五言古诗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为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东郊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从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若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复难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复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阅读全文]...

2022-05-30 19:29:04
  • 滁州西涧古诗意思解释(滁州西涧古诗翻译)

  • 解释
  •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阅读全文]...

2022-04-01 05:07:42
  • 滁州西涧古诗赏析图片(滁州西涧赏析及诗意)

  • 诗意
  • 唐 韦应物

    作者简介:

    韦应物。生于737年,卒于792年,陕西西安人,出生于望族。早年任侠使气,放浪不羁,*太学折节读书。曾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为官正直,为官期间政绩显著,人称”韦江州”、”,”韦苏州”,罢任后,寓居苏州永定寺。韦应物秉性高杰,其诗多写田园风物,真而不朴,华而不绮,气韵清远澄澈,人们比与陶渊明。长于五言,白乐天称他”高雅闲淡,自成一体”。

    这首七言绝句咏的是滁州城外西涧晚潮雨中的情景。

    全诗如下: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撗。

    词语赏析:

    “滁州”,安徽滁县。”西涧”,也称上河马,在滁县城的西边。

    “怜”,爱怜。

    “幽草”,幽僻间边的芳草。

    “深树“,茂密森林中的树木。

    试译如下:

    那幽僻江边的芳草啊,

    你自由自在地生长,

    美丽得实在叫人怜爱。

    树林的深处,

    一只黄鹂在鸣叫,

    她放开宛转的歌喉,

    独自表演。

    傍晚的春潮,

    沐浴着黄昏的暮雨,

    让潮涨更加地湍急,

    野外的渡口,

    看不见驾船的人,

    船内也空无一人,

    这空无一人的小船,

    独自闲适地横躺在水面。

    这首诗作者将滁州郊外野渡的景色,咏叹得极其清幽。涧边幽草、水急舟横,春雨相加的傍晚,森林中一只黄鹂宛转地歌唱,岸边小船悠悠地撗躺,这清幽意境中,展现了一幅清雅闲适的画面。表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藏诗。

    这首诗自古以来颇有争论。有认为通篇比兴,讥讽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论者;也有人认为纯以赋景者,不一定有所寄托;还有认为诗人身处中唐时期政治逐渐弊败之时,作者意欲归隐而不得,故独怜涧边野草,空有济世之志而不能施展抱负,恰似水急舟撗者。

    不过,我倒是觉得纯写景的较符合本诗诗意。

    不知读者有何理解,不防发表自己的见解!

    [阅读全文]...

2022-03-10 04:50:22
  • 《滁州西涧》赏析

  •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解

      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译文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整理:zhl201611

    [阅读全文]...

2022-06-18 03:08:13
2022-02-25 20:35:40
  • 韦应物:滁州西涧

  •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译文: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阅读全文]...

2022-06-03 19:52:49
  •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

  •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

      《滁州西涧》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

      滁州西涧

      韦应物

      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

      独 怜 幽 草 涧 边 生,

      shàng yǎ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

      上 有 黄 鹂 深 树 鸣。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

      春 潮 带 雨 晚 来 急,

      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

      野 渡 无 人 舟 自 横。

      《滁州西涧》作者背景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韦应物的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注词释义

      滁州:今安徽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

      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独怜:最爱,只爱。

      春潮:春雨。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翻译

      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带雨的春潮在傍晚来势更湍急,荒郊野渡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

      名句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在滁州做官时,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经常一个人到涧边散步。岸边的绿草、树丛中的黄鹂,所闻所见都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使春天原来就高涨的涧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冲得横在岸边。一船来说,船渡往对岸的方向是纵,水流的方向是横。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冲就横在水中了。诗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常,但因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所以格外生动。从《滁州西涧》前两句的描写来看,诗人的心情很悠闲,但后两句的风景又有点寂寥的感觉。

      《滁州西涧》赏析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韦应物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滁州西涧》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阅读全文]...

2022-04-15 19:58:02
  • 滁州西涧原文、翻译及赏析

  • 滁州西涧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全文]...

2022-06-22 18:02:07
  • 韦应物《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 唐诗
  • 韦应物《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韦应物《滁州西涧》唐诗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诗鉴赏

      滁州城的西门外有一条西涧,俗名上马河,环境幽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常去游赏、赋诗,还在涧边种了柳树。这首诗就是他即景之作。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两句泛写暮春景物。暮春时节,诗人漫游来到涧边。此时花已凋落,只剩下一片碧绿清香的幽草,在树丛深处传来黄莺的鸣叫声。别有会心的诗人,独怜幽草,无意听黄莺歌唱,流露出恬淡的心情。接着,后面两句写傍晚景色。“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潮上涨,傍晚又下了一场急雨,流水愈加湍急,古渡口看不到人迹,只见一只小船,悠然自在地横在岸边。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荒野古渡幽静而有生趣的景象,反映出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

      末句:“野渡无人舟自横”。意境幽深渺远,向为人们称道据说北宋宣和年间,画院招考画师,考题就是“野渡无人舟自横”。各画师接到题目后,无不精心构思,大家都绞尽脑汁考虑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无人”之境。经过评选,有一幅名列榜首,被贴出来以供观赏。原来这幅画在构图上比别的画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别的画无论构思、设色怎样不同,却都只是按原诗句字面的意思,画了一个幽静的古渡口横着一只空船,表明“无人”。而这幅画的作者却独具匠心,在空船头上添上一只小鸟。这样一来,不但颇具说服力地表明“无人”,而且表现出幽深无人之境中的生趣一下子在意境上就高出众作许多。这正是韦应物的诗意所在。大家看了画后,都认为这位作者深得韦应物的诗魂,将其画名列榜首,当之无愧。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十五岁起以三卫郎为唐玄宗*侍,出入宫闱,跟随唐玄宗出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同乡认为他是祸行而苦。安史之乱起,唐玄宗出逃,流落失职,开始立志读书,常“焚香扫地而坐”。

      唐代宗广德至唐德宗贞元年间,先后担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阅读全文]...

2022-01-21 11:31:06
  • 鸟鸣涧古诗的意思翻译(鸟鸣涧的注释和诗意)

  • 诗意
  • 《鸟鸣涧》是王维游历江南时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描绘了山间春夜幽静的景色,大约写于开元年间。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的写作背景

    王维十五岁到京城长安游谒,因其出色的才华,受到王公贵族们的喜爱。二十岁参加科举考试状元及第,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唐代有“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头衔的比例非常低,很多人要参加多次考试才能成为进士,但是还有更多的人始终不第。

    在科考之后,朝廷任命王维为太乐丞,负责礼乐方面的事宜。没想到不久之后发生了一件让王维意想不到的事情。一次宴饮中,歧王酒后突发奇想非要伶人们表演黄狮子舞,这是只能表演给皇上看的舞蹈,伶人们又碍于歧王的情面,只好关闭门窗为歧王表演。事情最终还是被皇上知道了,玄宗认为是伶人们带坏了他的弟弟歧王,于是把主管乐人的长官以及王维这样初入仕途的副手一并贬出京城。

    王维被贬至济州(今山东西南部)做司仓参军,类似州郡中的仓库管理员。王维在这个岗位上做了五年的时间,这是一个与他性格和特长相去甚远的职位。最终王维辞职离开,开始了一段隐居和漫游的生活。

    江南是唐代许多文人钟爱的地方,与王维同时代的著名大诗人如李白、孟浩然等都有在江南游历的经历。王维来到了他的朋友皇甫岳的别业,在秀丽隽永的江南水乡里寻找他宁静清幽的理想之境。在春夜的山涧里,王维静静地独坐其间,用心地观察和体悟着周围的一切,融入自然美景之中。

    《鸟鸣涧》赏析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题目中的“云溪”指的是浙江省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又叫若耶溪。王维在这里游览时,写下了五首五言绝句。其中《鸟鸣涧》最为人熟知。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首诗一开始就让读者感受到春夜的山林里,诗人独自一人闲适安宁的状态。春夜里,万物依旧在生长,诗人安然地欣赏着春夜里的景色,细小的桂花从树上飘落,这种微小细碎的细节都被诗*察到。江南有一种四季皆可开花的桂花叫做四季桂,特别是秋天至春分,四季桂在适宜的温度下更容易开花。这种桂花几乎没有香味,在春夜里静静开放,静静飘落,也许是飘落到正闲坐树下的诗人的衣襟上,也许是窸窸窣窣地飘落一地。

    王维在诗中经常营造出一种超然世外的氛围,“空山”这样的词语常常出现在他的诗中。“空山”并不是凄凉的荒山,而是空灵的山,他在仔细寻找空山中的趣味。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文字之美可以表现诗人心中所想,但王维是一个诗人的同时,还是画家和音乐家,他对色彩、线条、构图以及声音等方面都有非常深刻的观察力和高妙的艺术表现力。宁静的春夜,并不是静止和黑暗的,小小的花瓣轻柔地落在地面,它泛着淡黄的颜色,娇小可爱。这样的场景,一定是一个心中淡然安宁,不被外界打扰的人才有机会看得到。人的内心混乱时,是无法仔细聆听自然的声音的。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一句不仅为整首诗增加了动感,同时还增加了声响。夜晚,山涧中的小鸟昏昏欲睡,月亮升起,一缕银辉照进山涧,小鸟忽然感受到光亮,一下从睡梦中惊醒。被月光惊醒的小鸟再想入睡并不容易,在山涧时而发出啾啾的叫声。

    在古代的艺术作品中“鸟”往往代表着当时人们内心的一种呼声,王维笔下的“鸟”被惊醒后,只是发出了叫声,可能都没有飞离栖息的树木。开元年间正是唐王朝国力昌盛的时刻,人们生活安逸祥和。

    春夜山涧中的景色就这样通过诗人的视觉、听觉,甚至是触觉用精当的文字表现出来。

    [阅读全文]...

2022-07-11 05:08:54
滁州西涧的古诗的注释 - 句子
滁州西涧的古诗的注释 - 语录
滁州西涧的古诗的注释 - 说说
滁州西涧的古诗的注释 - 名言
滁州西涧的古诗的注释 - 诗词
滁州西涧的古诗的注释 - 祝福
滁州西涧的古诗的注释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