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花城洛阳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花城洛阳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花城洛阳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花城洛阳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洛阳是我国六朝古都,在隋唐极盛时期,这里的宫殿台阁,穷极华丽,苑囿庭宅,犹如仙境。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在这里居住,或漫游过,留下很多光辉诗篇,因此古都洛阳又有 “诗都”之称。下面整理了有关洛阳的40句诗句,请欣赏。
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4、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5、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6、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7、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8、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刘克庄《莺梭》
9、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孟郊《洛桥晚望》
10、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王昌龄《送狄宗亨》
11、洛阳丽春色,游侠骋轻肥。——陈子良《游侠篇(一作侠客行)》
12、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欧阳修《戏答元珍》
13、洛阳城外清明节,百花寥落梨花发。——韩愈《梨花下赠刘师命》
14、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15、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16、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李白《北上行》
17、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春兴》
18、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王维《洛阳女儿行》
19、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欧阳修《玉楼春》
20、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21、岭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沈佺期《岭表逢寒食》
22、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3、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4、丰年寒食节,美景洛阳城。——白居易《六年寒食洛下宴游,赠冯、李二少尹》
25、洛阳寒食苦多风,扫荡春华一半空。——吴融《途中阻风》
26、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宋之问《始安秋日》
27、洛阳才解佩,过眼忽秋分。——陈允*《怀潘鄮屋》
28、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范云《别诗二首·其一》
29、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杜甫《至后》
30、文采春花洛阳苑,精神秋隼华峰巅。——方回《次韵谢*心胡祠监见惠生日五首》
31、清明才过已到此,正见洛阳人寄花。——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
32、洛阳谷雨红千叶,岭外朱明玉一枝。——完颜璟《云龙川泰和殿五月牡丹》
33、人间佳节唯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邵雍《春游五首 其四》
34、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李白《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君马黄》
35、洛阳草色犹自春,游子东归喜拜亲。——李颀《送刘方*》
36、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 三湘有怀》
37、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杜甫《天边行》
38、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白居易《母别子》
39、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李益《上洛桥》
40、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于武陵《过洛阳城》
1.《偈颂一百二十三首·踏断洛阳桥》宋朝
释普度
踏断洛阳桥,直上妙峰顶。拈得家传黑竹篦,搅动龙渊千尺井。四五处雷动风行,八九十春花月影。为人端的无情,独脱单提谁领。竹篦虽折典刑存,闻见犹能发深省。
2.《洛阳桥观水》宋朝
朱正中
点点风帆底处还,似无似有海门山。白鸥却怕潮头恶,闲卧汀花野草间。
3.《洛阳桥三首·嬴氏曾驱*人》宋朝
刘克庄
嬴氏曾驱*人,蔡侯只用一州民。立犀岂不贤川守,鞭石何须役海神。
4.《洛阳桥》宋朝
汪元量
日西来到洛阳城,下马桥边信步行。红紫已无花烂漫,青黄只有草從横。风吹渭水秋砧急,月满秦川夜柝清。我醉欲眠眠不得,更听人唱楚歌声。
5.《蔡忠惠祀歌·洛阳桥》宋朝
宋无名氏
一望五里排琨瑶,行人不忧沧海潮。冲冲来往乘仙飚,蔡公作成去还朝,玉虹依旧横青霄。考之溱洧功何辽,
6.《洛阳桥三首·面跨虚空趾没潮》宋朝
刘克庄
面跨虚空趾没潮,长鲸吹浪莫漂摇。向来徒病川难涉,今日方知海可桥。
7.《洛阳桥》宋朝
刘子翚
跨海飞梁叠石成,晓风十里度瑶琼。雄知建业牙城峙,势若常山蛇陈横。脚底波涛时汹涌,望中烟屿晚分明。往来利涉歌遗爱,谁复题桥继长卿。
8.《颂蔡君谟·洛阳桥》宋朝
福建士人
洛阳桥,一望五里排琨瑶。行人不忧沧海潮,冲冲往来乘仙飚。蔡公作成去还朝,玉虹依旧横青霄。考之溱洧功何辽,千古万古无倾摇。…
9.《洛阳桥》宋朝
陈傅良
跨海为桥布石牢,那知直下压灵鳌。基连岳屿规模壮,势截渊潭气象豪。铁马著行横绝漠,玉鲸张鬣露寒涛。缣图已幸天颜照,应得元丰史笔褒。
10.《洛阳桥三首·周时宫室汉时城》宋朝
刘克庄
周时宫室汉时城,废址遗基划已*。乍见桥名惊老眼,南州安得有西京。
《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原作者 窦凤才
春夜洛城闻笛——[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洛城,洛陽(现在河南洛陽)。时值李白客居洛城的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折柳,指《折杨柳》歌曲。《折杨柳》歌辞从梁至唐作者甚多,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玉笛,精美的笛。
故园,指故乡,家乡。
【古诗今译】
在这灯火渐熄的夜晚,是从谁家传出的嘹亮的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了整个洛陽城。这样的夜晚听到这《折杨柳》的曲子,有谁会不萌发起思念故乡的深情啊!
【简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陽。在唐代,洛陽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陽城已经*静下来。李白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陽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尤重。(前部分简析文字载自“潼江小屋”,有删改)
热爱故乡历来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我们今天常说的爱国主义情感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长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令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虽然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描写音乐,更重要的是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这首诗感人的地方。
【原文】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赏析】
这首词是韦庄在公元九世纪(唐僖宗中和年间)避乱洛阳时的作品。韦庄客居洛阳,正是国家多事之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自己则浪迹他乡一事无成。所以词一开头,就以排比偶句写景抒慨。上句写景,洛阳多花,春光确实很好;下句抒慨,洛阳多才子,但他们却因为生不逢时而垂老他乡。洛阳的大好春光未能使之陶醉,反而触发了他的隐忧,可见这位“洛阳才子”此时感慨颇深。这里,“春光好”是淡写,“他乡老”却是重笔,情景两两对举,比照十分鲜明,以情景的反差表现了心理的反差,突出了“春光”却在“他乡”、虽“好”可惜已“老”的矛盾心境。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读到这里说“可怜可怜,使我心恻”(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可见“他乡老”一语,既是韦庄一类晚唐士人的慨叹,也是历代失意士人胸*有的块垒。三四句承上,一句写景,一句写心。魏王堤即魏王池,因“贞观中,以赐魏王泰”而得名,它是东都洛阳的游赏胜景。但安史乱后,东都已失去昔日的魅力,更何况此时游赏,就更有一番今不如昔之感了。句中着一“暗”字,虽是烟笼柳堤的实景描绘,但也确是作者的虚笔映衬,从中透露出一种历史与人生的迷蒙感,所以下句就直接托出“此时心转迷”的心态。眼前所见的是春光缭乱、烟柳迷茫之景,胸中翻腾的是怀才不遇、心志凄迷之情。眼迷心迷,景迷情迷,使他又一次陷入迷惘忧伤之中。这也正是他在《中渡晚眺》一
中所写的“魏王堤畔柳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的情与景,不过这里情景更为密合,意旨更为蕴藉。
过片与首句呼应,具体描绘春光之好:桃花红艳,春水清澈,鸳鸯双双,嬉戏水上,一片明丽的春色,一派盎然的春意。写到这里,作者似乎已从上片心迷之情中解脱出来,陶醉于融洽的春光之中了。其实并不,后面两句说明他又一次以情景的反差来表现自己心理的反差,又一次表达自己的心迷:“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这里,词人面对残晖,一方面是恨意郁结,家国之痛,身世之悲,都化成恨在心头凝结。下一“凝”字,极共沉重。另方面是深切忆念,故国之忆,亲友之忆,都化成怨在心底激荡。下一“忆”字,格外深挚。“君不知”三字,以怨对方的不知、无情、无动于衷,曲折表达自己的忆念之深、之切、之诚、之纯,真是“无限低徊,可谓语重心长矣”(丁寿田等《唐五代四大名家词》乙篇)。吴蘅照在《莲子居词话》中说:“韦相清空善转”。这首词,以恨转忆,以景迷转心迷,以情景反差转心理反差,就此一端,也可看出吴蘅照说他“善转”是不错的。
洛阳是词人的第二故乡,因而他对洛阳有着深厚的感情。此词开头,即叠用“洛阳”二字,而且突出地把它放在句首,就是这种感情的具现。“洛阳才子”是词人自指,因为他的成名之作《秦妇吟》就是在洛阳写的,并获得了“秦妇吟秀才”的美誉。洛阳的春光好在:一是魏王堤上阴翳的垂柳,上蔽天日,下荫游人;二是桃花水暖,鸳鸯双浴于澄波碧水之中。杨柳依依,更添离别之情;鸳鸯喁喁,益增寂寞之感。这些都是词人在洛阳所*见的景物,因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心底的呼唤。
泊岳阳城下古诗词
古诗原文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译文翻译
南国的江河众多,水程超过一千。岳阳城在巴陵山上,将*百层。
湖岸的风翻起晚浪,舟外的雪飘落灯前。
留滞他乡,有才无用,艰危时局,气节弥坚。
图南之举未可逆料,但鲲鹏变化是巨大的,将会飞向南天。
注释解释
江国:江河纵横的地方。
逾:越过。
仅:几乎,将*。
图南:语出《庄子》,谓鹏背青天,下乘风脊,一凌霄汉,图度南冥。今用为表示事业发韧,具有雄心壮志。
鲲鹏,庄子所假托的大鱼大鸟。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黄鹤注:“当是大历三年(768)冬深作。”此时逢国破家衰的流亡之时,面临危难,贫病交加。而即便如此,诗人仍不忘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不弃不馁,诗歌意境悲怆而宏伟有力。
诗文赏析
这首诗主要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它的创作背景应该从“大历三年(768)冬”推出,安史之乱发生于756年,这场战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转变,也给知识分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这点也反映到杜甫的诗歌当中,从“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一句可以看出杜甫此时的心情是很失落的。也是很迷茫的。因为他说“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安史之乱后的现实并未改变杜甫的忠君恋阙的心,但也流露出了一种迷茫的'情绪。前途未卜,不知何去何从。其次,我们知道杜甫的诗歌十分重视炼字,他很讲究对仗,“江国逾千里,山城*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的对仗十分工整,其中“翻”和“洒”字用的也十分贴切。最后,杜甫在此诗中还用了典故,就是“鲲鹏”,他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前途的不可预料。非常贴切。
以“江国逾千里,山城*百层”开端,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气势宏博,旋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转写*景: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由远及*,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一大一冷托衬出别样的悲怆。
“滞留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接下来“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句以图南,鲲鹏自喻远大之志向无可披靡。顺承上句的情感又更升一层,至此,诗歌的情境推向最*,并与前段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似断犹续,首尾相照。
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又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词》,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词,供大家学*参考!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
九日作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九日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醉花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沉醉东风 重九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九日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精选阅读
1、《重阳*上赋白菊》
唐诗人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白头翁入少年场。
2、《醉花阴》
宋代诗人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九日》
盛唐诗人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4、《九日登山》
盛唐诗人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重阳节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重阳四首》
唐司空图
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
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节更悲凉。
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
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
青娥懒唱无衣换,黄菊新开乞酒难。
长有长亭惆怅事,隔河更得对凭栏。
白发怕寒梳更懒,黄花晴日照初开。
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
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1. 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2. 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3. 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4.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5.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6. 且欲*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7. 少年自负凌云笔。——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8.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9.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0.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11. 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12.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3.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乐·孤花片叶》
14.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5.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16.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7.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18.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9.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0.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1.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2.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23.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24.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5.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6.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春《原州九日》
27. 还似今朝歌酒*,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过故洛阳城》全诗及赏析
过故洛阳城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荡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裾旧帝京。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参考译文
洛阳城四面青山环抱,三川江水碧波长流。
春风哪里知道人世间的兴衰更替,就算是故都,每年也依旧都碧草满城。
烟雾横索,风雨呼啸,从前的帝都现在只剩下寥寥的宫殿旧址。
如果人们想要知道古往今来兴亡交替的规律,看看洛阳城就知道了。
背景
洛阳是我国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年代最长的.著名古都。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唐、后梁、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时间累计长达一千五百多年。洛阳的兴衰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兴衰的一个缩影,号称正史的「二十五史」。
赏析
这首诗凭吊洛阳旧城,寄寓朝代兴亡的感慨。诗人登山临水,但见山色依旧,素波不改,而13朝古都洛阳[4] 昔日繁华相逐的气象一去不返,只留得满城芳草萋萋,一副破败之象。后两句以“春风”的无情衬托登临者的有情,与岑参“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再过金陵》)和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曲》)同一笔法。
“春风不识”的言外之意是“人有识”。
“春风不识”,因此年年吹拂春草年年绿;“人有识”,因此就怕见这满城野草满城绿。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梅花古诗词
古诗原文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译文翻译
稀稀落落地梅树枝条歪歪轻斜地挂满那洁白如玉的雪花,使得枝条上一朵又一朵的梅花花萼泛着斑斑点点的雪花在阳光照射下闪着晶莹的光采。忽然有一朵梅花最先绽开放了,这使得想要在春天竞吐芳香的种种百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
梅花要想把春天悄然而来的信息传递出去,又怎么会害怕被厚厚的积雪所深深埋藏呢!请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令人伤感的古曲《梅花三弄》了,让主宰春天的神东君为梅花留住春天,不要让开在早春的梅花因一支悲伤曲调而过早地凋谢。
注释解释
疏:稀疏,稀落。玉瘦:点:闪着,泛着。休:莫,不要。
三弄:指古曲《梅花三弄》,全曲主调出现三次,故称三弄。
东君:司春之神。主张:当令,作主,主宰春天。
诗文赏析
稀疏的梅树枝条横斜着,洁白如玉,刚劲有力;花萼上点缀着颗颗雪珠,反射出晶莹的光彩。有一朵梅花竟然先开了,竞吐芳香的百花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梅花呀,要把春天到来的信息传递,又哪怕那雪压冰欺!玉笛呀,不要再反复吹奏《梅花落》的曲子了,因为春神正在主宰着人间。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严冬阻挡不了春天到来的脚步,深雪又怎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气息?颂扬了梅花坚贞不屈的精神,诗人以颂赞梅花的口吻来寄托自己的爱国思想。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伤感的“梅花三弄”曲调了,春神就要来到人间,主宰大地。表达了诗人爱梅、惜梅之情,请东君为梅花作主,让玉笛不要再吹“三弄”了,留住春天,不要让梅花凋谢。
陈亮一生极力主张抗金,反对投降,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梅花》一诗,表达了他的爱国之志,对抗金的胜利、国家的前途,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诗是诗人情感发展的产物,既然玉笛演奏的《梅花落》曲子阻挡不了在春天阳光哺育下的梅花茁壮成长,那末,投降派的种种苟且的言论又怎能阻挡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呢?进一步以颂赞梅花的挺然独立来表达对投降派的强烈谴责,寄托了自己一生力主抗战,反对投降的爱国主义思想。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分)
【答案】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考点】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第一空:根据上片“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断出来;第二空:要分析作者为何说雪花和梅花是“一家制作”的,显然是要求归纳二者的共同点。
【思路分析】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整篇去理解。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答案】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考点】考查鉴赏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及作品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E级。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诗句和注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思路分析】第一问: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问: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解题格式: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步骤: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1. 梅仙隐去事难论,故种疏梅隐小轩。
2. 梅子垂垂傍短墙,淡烟微雨暗池塘。
3. 梅花已遂冻泥空,留得余香傲晚风。
4. 梅花玉立知何许,回首江东日暮云。
5. 梅发无衰盛,根生有瘠腴。
6. 梅山不见梅夫子,宗派仍亡宗上人。
7. 梅开在高冈,仰望不可攀。
8. 梅花当冬吐冰雪,古今已复称高洁。
9. 梅花佳处是孤影,月落参横真见之。
10. 梅从何逊骤知名,句入林逋价转增。
11. 梅句商量未隐,兰诗拥并人来。
12. 梅花照耀山下村,旧居不返伤我魂。
13. 梅兮何等花,意似幽人作。
14. 梅雨初晴绿满陂,忽然乳燕脱巢飞。
15. 梅侯三年江上居,盘羞惯饱鮆与鲈。
16. 梅花千古长如许,堪叹十年人事非。
17. 梅龙阅世今几春,皮毛剥破生苍鳞。
18. 梅花千树白,不是旧时村。
描写花城洛阳的古诗词
洛阳的古诗词
洛阳话的古诗词
含洛阳的古诗词
花城的古诗词
洛阳的诗词
洛阳不夜城的古诗
含洛阳字的古诗词
带有洛阳的古诗词
关于洛阳的古诗词
古诗带洛阳城的
描述洛阳的古诗词
洛阳城市的古诗
写洛阳的诗词
洛阳城诗句
歌颂洛阳的古诗词
洛阳城中的古诗
洛阳市人写的古诗词
关于洛阳的诗词
描写洛阳城的古诗
写洛阳的古诗词自编
带洛阳的连续的古诗词
古诗词里洛阳的山水
有关洛阳的诗词
花城广州的古诗词
与洛阳景色有关的古诗词
路过洛阳有关的古诗词
关于洛阳的经典古诗词
关于洛阳牡丹的古诗词
洛阳魏紫牡丹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