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守卫长安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守卫长安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守卫长安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守卫长安的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守卫一词具有动词名词两种词性,如何用守卫造出比较好的句子呢?下面学*啦网小编为您带来守卫的造句,大家可以一起参考学*。
1.防守;保卫。 2.担任守卫的人。
1) 守卫他人的权利是人类最神圣和美丽的事情。
2) 不要让一个人去守卫他的尊严,而应让他的尊严来守卫他。
3) 夏天到了,树木长得葱葱笼笼,密密层层的遮住了校园。校门正中的一棵老白杨树就像一个忠诚的士兵一样守卫着校园。下课铃一响,同学们纷纷跑到树下乘凉、玩耍。
4) 花园两旁有两棵枝繁叶茂的樟树,好像花园的守卫。
5) 一棵大树昂首挺胸,屹立在那里,仿若一个忠诚的卫兵,守卫着那片净土。
6) 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为了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战士时刻警惕着,守卫着我们的国家。
7) 边防战士日夜巡逻,守卫祖国的边疆。
8) 南京长江大桥由*战士守卫着。
9) 战士们日夜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10) 我找到了夏天,夏天在树林里。树林里的树木都长得郁郁葱葱的。香樟树长得十分茂盛,它们成群的立在那儿,为人们遮挡阳光。银杏树也笔直地站在那儿,好像在为人们守卫家园。
11) 获取一颗没有被人进攻的经验的心,也就像夺取一座没有守卫的城池一样。
12) 深夜的南沙群岛万籁俱寂,只有我坚强的海防战士睁着警惕的眼睛守卫着*的海疆。
13) 有个人一生为你守卫,它叫健康;有个人一生为你服务,它叫快乐;有个人一生为你祝福,它叫好运。愿你开心每一天!
14) 守卫在祖国边防线上的人民子弟兵,为保卫国家苦练过硬的本领,真可谓百炼成钢。
15) 猫王年轻时候喜欢的玩具熊被一只博物馆守卫犬疯狂撕咬,最终体无完肤。
16) 岳飞守卫的安阳城固若金汤。
17) 你知道你是这次劳动力中唯一的学生守卫。作为唯一的学生是你的特权,我不知道你是否能不负众望?
18) 冬天到啦,白雪皑皑雪花将整棵垂柳覆盖着,它却不畏严寒昂首挺立,守卫着我们的校园。
19) 赤橙红绿四季花,你是我心中最美的花,温柔是你的花蕊,笑容是因爱的栽培,我会永远把你放在心扉,风雨阳光都好好守卫,一生为你无怨无悔!
20) 这支英雄舰队,枕戈待旦,日夜守卫在东海前哨。
1) 人民子弟兵日夜守卫着祖国的万里海疆。
2) 全副武装的边防战士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大门。
3) 一色的梧桐树,像威武的哨兵站立在街道的两旁,像是守卫着城市,又像特意为行人遮挡阳光。
4) 它们像一排庄严的士兵,守卫着这个城市。
5) 小草坪里耸立的花草树木活像英雄独生女日夜守卫着我校的东南大门。随着我校的建设事业的发展,小草坪必将会得更加美丽,更加可爱。
6) 两只突出肥大的耳朵守卫在脑袋的两旁,像两扇屏风似的。
7) 校园围墙边的一排松树,像一排哨兵守卫着校园。
8) 高粱挺立在大地上,就像一个个威武的战士一样守卫着丰收的果实。
9) 长城是盘旋在祖国沃土上的卧龙,守卫着祖国的边疆,亦守卫着*心中的那块净土。
10) 白杨树就如守卫边疆的战士一样屹立不倒,坚守岗位。
11) 在战争时,要塞司令不应任意判断事态;他应守卫要塞到底,如尚未到迫不得已之时即已投降,他应受死刑。
12) 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
13) 她有两只突出而且肥大的耳朵,守卫在脑袋的两旁,像两扇屏风似的。
14) 战士们时刻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15) 冬天,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上飘下来。山顶山腰山脚都是雪,整个大地完全是白雪的世界。山上的树叶早已落光,唯有一棵棵青翠的松树挺立在白雪之中,好像一个个身着绿色军装,不怕风吹雪打守卫森严的战士。
16) 雨后那迷人的景色,让人不禁陶醉其中。看着那婷婷玉立的花朵,如刚出沐的美人;那一片绿绿的草坪,如波澜的大海;那耸立在两边的大树,如忠诚的捍卫者守卫着自己的家园。
17) 我更爱秋天的山。山野层林尽染,山峰上好似烈火在燃烧,秋日的枫树就像一把把正在燃烧的火炬。杨树们一个个挺直了腰板,像爱国英雄似地,整整齐齐地排在一起,守卫家园。
18) 冬天,樟脑树仍然顽强的地生长,一点都不畏惧,就像一名战士一样,迎霜傲雪,日夜守卫着我们的校园。
19) 桥的下面,每侧有一对水泥桥墩,像一个个巨人,**有力的双腿,守卫大桥。
20) 冬天,鹅毛大雪从天空中飘落,以往那些在春天,夏天很骄傲的花草树木都被那厚厚的冰雪覆盖,花草树木们都在雪被下冬眠了。只有那松树还在冰雪的袭击下,傲立着。而在路两边的松树,就好像那些守卫着人们的*战士。
21) 一丛稀疏而干枯的头发,像小鸭的绒毛点缀在头顶上两只突出肥大的耳朵守卫在脑袋的两旁,像两扇屏风似的。
22) 我们家的门前有一棵树。春天,大树抽出了新的嫩牙;夏天,酷热难耐,大树像伞一样打开,给人们乘凉,秋天,树的叶子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飞落下来;冬天,大树像卫兵一样守卫着我们家。
23) 昔日四座破烂的校舍不翼而飞,崭新的教室和会议室屹立在屏障似的围墙里面,小巧玲珑的传达室守卫在大门西侧。
24) 一阵风吹过,发出“沙沙沙”的声音,竹子们好象在唱歌;而在风*浪静的时候,它们个个昂首挺胸,好象一位位守卫着边疆的特级战士。
25) 远看去这四棵松树像一座座青塔,也像一个个守卫在校园里的卫士,还像一把把参天的大伞。
26) 啊!洞庭湖的君山是多么雄伟壮观啊!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守卫着洞庭湖,好让洞庭湖不受风雨的侵扰。
27) 昔日破烂不堪的校舍已不翼而飞,崭新的教学大楼屹立在屏障似的围墙里面,小巧玲珑的传达室守卫在大门旁边。
28) 在街心公园的花坛里,挺立着一棵棵高大挺拔、四季长青的雪松。它上面尖,下面大,像一座座绿色的“小宝塔”,它那威武的样子,又像一个个“士兵”,守卫着街心公园的安全。每当我走到这里,都要停下来,看上几眼。
29) 荷叶上面出现了许多嫩绿的花蕾,一个接一个,亭亭玉立。花蕾一天天地长大,由原来的嫩绿色逐渐地变粉红了,躯干还是那样的挺直,真像一个守卫的士兵呀!微风吹来,竟然一动不动。
卢照邻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如果能像比目鱼那样相亲相爱,死还有什么可怕的啊?如果能够像鸳鸯一样相爱相随,忠贞不渝,就是神仙我也不羡慕了。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上林:指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代指京城长安等到长安城上林苑中繁花盛开的时候,再去赏花,那时候城中挤满了看花的人了。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两开:花开了两次,指两年。故园:这里指长安。一丛丛菊花已开了两次,想到以前在家乡的时光,不禁伤心落泪;我虽像是一叶孤舟漂泊在异地,但心里一直惦念着长安。诗句表现了作者遭遇安史之乱、客居他乡时的忧民思乡之情。
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边塞的春天来得格外迟,已经是二月,柳枝还没有吐露新丝,等到冰河都熔化的时候,只怕长安城中的花朵早已经凋谢了。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长安城中到处都飘着飞花,寒食时节,皇城中的柳树倾斜着。傍晚十分,宫殿中传送着蜡烛,烟火分散到各个家中。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龌龊:指生活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我骑着骏马在春分中奔驰着,一天便将长安城中的美景都看了个遍。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长安城中家家户户都传出了捣洗衣的声音,人们缝制中衣服准备过冬。妇人们思念着戍守边关的丈夫,什么时候才能够击退强敌,和家人团聚呢?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我在长安思念漫游江浙的李白,遥望南天,只见天边飘浮的彩云;李白在江浙思念居住长安的我,翘首北望,也只见远处春天里的绿树
西安古称长安,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悠久,关于长安的古诗词更是不计其数。下面整理了40句有关长安的诗句。
1、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
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5、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6、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8、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
9、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10、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1、长安客舍热如煮,无个茗糜难御暑。——王维《赠吴官》
12、碧池新涨浴娇鸦,分锁长安富贵家。——杜牧《街西长句》
13、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刘禹锡《百花行》
14、不知折尽西湖柳,插遍长安万户无。——杨万里《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
15、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张舜民《卖花声·题岳阳楼》
16、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
17、劝君多买长安酒,南陌东城占取春。——刘禹锡《戏赠崔千牛》
18、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卢照邻 《长安古意》
19、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
20、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李白《阳春歌》
21、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杜甫《秋兴八首》
22、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杜甫 《丽人行》
23、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张籍《沙堤行·呈裴相公》
24、长安春色归,先入青门道。绿杨不自持,从风欲倾倒。 ——李白《寓言三首·其三》
25、骢马铁连钱,长安侠少年。——杨炯《骢马》
26、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27、青山临黄河,下有长安道。——孟郊《送柳淳》
28、相思休话长安远,江月随人处处圆。——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
29、殷勤为报长安柳,莫惜枝条动软声。——元稹《第三岁日咏春风,凭杨员外寄长安柳》
30、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卢纶《裴给事宅白牡丹》
31、星桥火树,长安一夜,开遍红莲万蕊。——张先《鹊桥仙(般涉调)》
32、去年溪上牡丹时,还试长安酒。——吴文英《烛影摇红·新月侵阶》
33、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34、长安清明好时节,只宜相送不宜别。 ——王建《长安别》
35、卧有洞庭梦,坐无长安储。——孟郊《靖安寄居》
36、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王昌龄《重别李评事》
37、逐名利长安日下,望乡关倦客天涯,孤雁南来倍思家。——张可久《【中吕】红绣鞋_次韵剑击西》
38、从今后不见长安望北斗,生扭作织女牵牛!——马致远《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39、晨霞出没弄丹阙, 春雨依微自甘泉。春雨依微春尚早,长安贵游爱芳草。——韦应物《横吹曲辞。长安道》
40、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长安秋望》古诗全文赏析
《长安秋望》
作者:赵嘏;朝代:唐代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翻译」
秋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都带着曙光将出的寒意,唐朝的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景象。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曲调悠扬婉转。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红衣尽卸。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儿羁留他乡。
「注释」
(1)云物:指天空中的云雾。拂曙:拂晓。
(2)高秋:深秋。
(3)横塞:越过关塞
(4)篱菊:篱笆旁的菊花。
(5)红衣:指红色的莲花瓣。
(6)渚莲:水中州渚上长的莲。
(7)鲈鱼正美:西晋齐王司马冏执政时,张翰(字季鹰)为大司马东曹掾。他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苏州莼菜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事见《晋书·张翰传》。后来这个故事就被用来表示思乡之情
(8)南冠:楚冠。
「创作背景」
这首七言律诗是赵嘏客居长安时期所作。赵嘏曾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举进士不第,寓居长安。诗人独在异乡,见深秋凄凉景象,顿生怀乡思归之情,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
《长安秋望》是唐代诗人赵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眺望中的见闻,描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思念故乡的心情。
首联“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诗中“凄凉”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抑郁的基调。
颔联“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致;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迷住,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觅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怨,是在慨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哟,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如此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一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恐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颈联“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愁容满面。紫菊半开,红莲凋零,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枯荷,追忆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写菊而冠以“篱”字,取意就在于此吧?
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的秋景,无不触发着诗人孤独怅惘的愁绪;末联“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长安秋望》这首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流逝由暗而明的变迁。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果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赵嘏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黎明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
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注释
秋望:在秋天远望。
倚:靠着,倚立。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外:之外。指楼比“霜树”高。
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无一毫:没有一丝云彩。
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秋色:晴高气爽的天空。
气势:气概。喻终南山有与天宇比高低的气概。
鉴赏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象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集合与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显然偏于欣赏秋色之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在这一点上,和写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别是它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诗人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表现出“秋色”之“高”,而且写出了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
这首诗的好处,还在于它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于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骨格。这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尽管在雄浑壮丽、自然和谐方面还不免略逊一筹。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长安清明古诗词
古诗原文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译文翻译
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怎堪芳草青青。
宫中把新火赐给大臣,大臣们无事,以蹴鞠为戏。
路上骏马乱叫,绿杨丛里,秋千上下飞舞。
游人还记得以前太*时候的盛事,这和昔年相似的风光,引起心头的隐隐快乐。
注释解释
蚤:“蚤”通“早”。
梦雨:春天如丝的细雨。
可堪:意思是不可堪,不能忍受。
芊(qiān)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内官:国君左右的亲*臣僚。又指宦官太监。
初赐清明火:一种古代风俗,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唐代的皇帝于此日要举行隆重的“清明赐火”典礼,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臣民的宠爱。
上相:泛指大臣。
白打钱:玩蹴鞠游戏,优胜者受赐金钱,种“白打钱”,一说白打钱指斗鸡。
紫陌:大路。“陌”本是指田间的小路,这里借指道路:“紫”是指道路两旁草木的颜色。
红叱(chì)拨:唐天宝中从西域进汗血马六匹分别以红、紫、青、黄、丁香、桃花叱拨为名,这里泛指骏马。
画秋千:装饰美丽的秋千。
承*:太*。
创作背景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农民起义军攻陷长安;光启元年(885年),李克用又进逼京师。经过多年的战争洗劫,长安城早已满目疮痍。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至乾宁元年(894年),韦庄在长安应进士试。此诗即作于此时。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语言清新,诗人通过写清明节时的人事和景物,来透露出诗人对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朝野状况的失望。
首联描写自己独伤春,朝与野之人游春、赏春。开头诗人便暗用了杜甫《登楼》“花*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的诗意,抒发别有怀抱的诗人的伤春愁绪。诗人在春雨霏霏的阴沉灭气中,内心郁苦愁闷,更由芊芊芳草增添凄迷冷落之情。“蚤是”、“可堪”这两个虚词,构成语意表达的递进关系,将诗人内心的'凄楚表现得深长而急切。但是,后面所描写的并不是诗人自己的情态举止,而是朝廷内外游人的赏春之乐。
颔联描写宫中清明节的风俗和游乐。韩翃《寒食》诗有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稠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此诗“内官初赐清明火”句,即描写皇宫内清明节取榆柳火赏赐*臣的节俗。一个“初”字,暗示了此时动乱刚定,朝廷复行旧日礼制。“上相闲分白打钱”一句描写宫中蹴鞠游戏之乐,一个“闲”字,则交代了贵为朝廷宰相却无所作为的状态。
颈联描写宫外游春繁盛的景象。在京师郊野的道路上,红色的骏马嘶鸣不已,游春的男子络绎不绝;在绿杨掩映的庭院中,女子们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这里的色彩鲜艳夺目,所见所闻热闹非凡,一“乱”字、一“高”字,都尽显出晚唐时代人们沉湎在纵恣冶游的“世纪末”的狂欢之中。
尾联展现身处其间的游人的欣慰。他们觉得如今的热闹喧闹,就像是昔年的升*风光,又可以忘却动乱的痛苦记忆,无所顾忌地享受眼前的快乐。然而,所谓的“升*”却是表象,诗人正是透过这虚假的繁荣,感受到了国势岌岌可危的形势,深藏着浓重的现实忧愁。
诗人用冷峻的目光,看似闲淡地刻画长安城清明时分热闹如昔、游人如织的欢快场面,实则暗含着深沉的讽刺、斥责之意,以“游人”之喜乐,愈加反衬出诗人“伤时伤世复伤心”的悲郁之情。
八月长安夜正长诗句签名
1、八月长安夜正长,我与周公道秋凉。
2、八月长安夜正长,白月无心辨诗章。好梦尽处君笑问,何事催人染秋霜。
3、八月长安夜正长,挑灯不见星同窗。 故人有梦赠旧友,留待来年共琼觞。
4、八月长安夜正长,我住隔壁我姓王。
5、八月长安夜正长,枕雨听风梦也荒。晨起雀啼残叶在,望罢十五欲还乡。
6、八月长安夜正长,迢迢星河云茫茫。唯盼西窗共剪烛,此心安处是吾乡。
7、八月长安夜正长,酒余戏涂不思量。 笔秀豪洒千点墨,隔纸犹闻菊花香。
8、八月长安夜正长,促织鸣处肘子香。烧鸡卤煮回锅肉,椒盐酥鸭手抓羊
9、八月长安夜正长,国破山河万家亡。待到繁霜正月起,万千儿郎拭剑芒。
10、八月长安夜正长,落雨正苍苍,苦夏正远秋正凉,谁与我还乡。
11、八月长安夜正长,星汉西流夜未央。已是秋风秋不尽,路随人茫茫。
12、八月长安夜正长,独倚高楼凭栏望。黑夜漫漫漫无际,错把他乡当故乡。
13、八月长安夜正长,莘莘学子挑灯光。 窗外风鸣秋寂寂,执笔撰写来年香。
14、八月长安夜正长 灯火燃尽秋色凉 相思难寄蓬山远 归期未知木叶黄
15、八月长安夜正长,国破山河万家亡。待到繁霜正月起,万千儿郎拭剑芒。
16、八月长安夜正长,秋雨一阵道风凉。 我自逍遥且尽欢,恁是好梦也*常。
17、八月长安夜正长, 梦回谁惜露成霜。 无端池上添秋雨, 赚得梧桐一树黄。
18、八月长安夜正长,殿锁玉人曰未央。明妃若无请辞事,白头宫人叹秋凉。
19、八月长安夜正长,挑灯暖酒慰愁肠。 西风吹碎杯中月,我自邀影饮清光。
20、八月长安夜正长,酒酣胸胆尚开张。他年得傍蟾宫客,未妨惆怅是清狂。
21、八月长安夜更长,昨夜西风入西关。唯恐风寒玄月冷,不料独饮夜更凉。
22、八月长安夜正长,秋凉床满琥珀光。欢娱似水美如梦,倩魂犹断离人肠。
23、八月长安夜正长,屋前梧桐叶渐黄。登楼远望连天处,西风何时还我郎?
24、八月长安夜正长,钟鼓声回碑石旁。秋风不解芙蓉意,多情笔墨染尘霜。
25、八月长安夜正长,方寸相思为谁藏,白月不识奴家念,晃晃无心挂夜渠。
26、八月长安夜正长,梦醒时分夜微凉。 回首望去萧瑟时,错将今日比黄粱。
27、八月长安夜正长,北凉铁骑殇满堂。待得秋雨浮生在,且听风吟何人唉!
28、八月长安夜正长,秋风渐起日微凉。玉兔不捣仙家药,默看人间团圆忙
29、八月长安夜正长,清风卷月破疏窗。梦里依稀少年事,醒来双鬓染秋霜。
30、八月长安夜正长 斗沉月隐江雾茫 琼楼乱觥飞盏尽 酣时不忘话阿房
31、八月长安夜正长,南归秋雁,北诉离殇。佳节月圆寻桂香,情深难寄,更添秋凉。叹离人,何时追月顾流光,莫学痴儿刘公嗣,误把他乡作故乡。
32、八月长安夜正长,河汉迢迢阔参商。鱼信不至雁书遥,一场秋雨一场凉。
33、八月长安夜正长,良人醉卧黄花岗。 最是秦淮明月旧,青娥蹙眉芙蓉帐。
34、八月长安夜正长,秋来风露满衣裳。月明偏闻更漏起,一缕幽魂到梦乡。
35、八月长安夜正长,忽梦惊醒思故乡。远处鸣蝉声悄息,恍闻慈母唤儿郎。
36、八月长安夜正长,晨起独坐理红妆。目送鸿雁飞渺渺,相思随水去茫茫。
37、八月长安夜正长,晩歌轻语步他乡。闲戏前身多少事,不如帐中一盏香。
38、八月长安夜正长,月下老人嗑话常,长久自古人间愿,安能教人不凄凉?夜中黄桂自行来,正是寒秋独一味,长是酒中一抹香。
39、八月长安夜正长,汀风新月入流觞。颦眉觉怪三杯苦,不知人间世道凉。 旧事难为言中美,故人莫谈曾时怅。寿客采作树下酒,还佩茱萸宴重阳。
40、八月长安夜正长,只疑月色亦凝霜。 滴水沉沉莲花漏,风波寂寂红鲤塘。 罗襦断线哪堪补,金雀失伴不忍伤。 入梦恍惚思何处?旧时湖畔少年郎。
41、八月长安夜正长,明月照见人悬梁,群众意见法医用,博物出招去喂狼,此事思来实可怖,浓云男神不正常,秦叔接手本应喜,那料秀逗狼开膛,原来奇葩会传染,我辈拜服浑身凉。
写清明的古诗词之《长安清明》
《长安清明》是唐末五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刻画唐末时期长安城清明时分热闹如昔、游人如织的欢快场面,表现了乱世初定后人们沉溺于短暂安乐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望之情。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清明的古诗词之《长安清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长安清明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译文
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芳草青青美得让人难以忍受。
宫中把清明新火赐给大臣,大臣们无事,以蹴鞠为戏。
大路上骏马乱叫,绿杨丛里,秋千上下飞舞。
游人还记得以前太*时候的盛事,眼前风光和昔年相似,心里不禁隐隐快乐。
注释
蚤:“蚤”通“早”。
梦雨:春天如丝的细雨。
可堪:意思是不可堪,不能忍受。
芊(qiān)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内官:国君左右的亲*臣僚。又指宦官太监。
初赐清明火:一种古代风俗,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唐代的皇帝于此日要举行隆重的'“清明赐火”典礼,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臣民的宠爱。
上相:泛指大臣。
白打钱:玩蹴鞠游戏,优胜者受赐金钱,种“白打钱”,一说白打钱指斗鸡。
紫陌:大路。“陌”本是指田间的小路,这里借指道路:“紫”是指道路两旁草木的颜色。
红叱(chì)拨:唐天宝中从西域进汗血马六匹分别以红、紫、青、黄、丁香、桃花叱拨为名,这里泛指骏马。
画秋千:装饰美丽的秋千。
承*:太*。
整体赏析
这首诗语言清新,诗人通过写清明时节的人事和景物,来透露出诗人对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朝野状况的失望。
首联描写自己孤独伤春,而朝野众人则是游春、赏春。开头便暗用了杜甫《登楼》“花*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的诗意,抒发别有怀抱的诗人的伤春愁绪。诗人在春雨霏霏的阴沉天气中,内心郁苦愁闷,更由芊芊芳草增添凄迷冷落之情。“蚤是”“可堪”这两个虚词,构成语意表达的递进关系,将诗人内心的凄楚表现得深长而急切。
但是,后面所描写的并不是诗人自己的情态举止,而是朝廷内外游人的赏春之乐。颔联描写宫中清明节的风俗和游乐。韩翃《寒食》诗有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稠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此诗“内官初赐清明火”句,即描写皇宫内清明节取榆柳火赏赐*臣的节俗。
一个“初”字,暗示了此时动乱刚定,朝廷复行旧日礼制。“上相闲分白打钱”句描写宫中蹴鞠游戏之乐,一个“闲”字,则交代了贵为朝廷宰相却无所作为的状态。颈联描写宫外游春繁盛的景象。在京师郊野的道路上,红色的骏马嘶鸣不已,游春的男子络绎不绝;在绿杨掩映的庭院中,女子们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
这里的色彩鲜艳夺目,所见所闻热闹非凡,一“乱”字、一“高”字,都尽显出晚唐时代人们沉湎在纵恣冶游的“世纪末”的狂欢之中。尾联展现身处其间的游人的欣慰。他们觉得如今的热闹喧闹,就像是昔年的升*风光,又可以忘却动乱的痛苦记忆,无所顾忌地享受眼前的快乐。然而,所谓的“升*”却是表象,诗人正是透过这虚假的繁荣,感受到了国势岌岌可危的形势,深藏着浓重的现实忧愁。
诗人用冷峻的目光,以看似闲淡的笔调刻画长安城清明时分热闹如昔、游人如织的欢快场面,实则暗含着深沉的讽刺、斥责之意,以“游人”之喜乐,愈加反衬出诗人“伤时伤世复伤心”的悲郁之情。
名家点评
清代朱三锡《东岩草觉评订唐诗鼓吹》:曰“早是”,曰“可堪”,皆触景感怀口吻也。“内官”、“上相”,皆追忆昔年升*之事;“叱拨”、“踿跹”,皆追忆昔年升*之景:独是升*虽异,而风光不改。曰“暗喜”者,乃游人暗喜耳。
清代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一起宕漾有神(首句下)。
清代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伤乱而作此,故佳。若正序承*而为是语,则无味矣。
形容长安下雪的诗句(精选70句)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很是熟悉吧,诗句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句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形容长安下雪的诗句(精选70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元稹《南秦雪》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3、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余雪》
4、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6、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7、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杜甫《*县怀古》
8、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连处士墓》
9、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1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11、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孟郊《苦寒吟》
1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3、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李商隐《对雪二首》
14、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元黄庚《雪》
15、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16、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诗经小雅角弓》
17、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四望失道路,百忧攒肺肝。——孟郊《商州客舍》
18、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19、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踏莎行》
2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1、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22、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23、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沈佩《南乡子》
2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5、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26、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白居易《村雪夜坐》
2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9、恰当岁日纷纷落,天宝瑶花助物华。自古最先标瑞牒,有谁轻拟比杨花。密飘粉署光同冷,静压青松势欲斜。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张义方《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楼》
30、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1、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2、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3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5、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6、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37、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38、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9、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40、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41、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李九龄《寒梅词》
42、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清洪升《雪望》
43、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4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45、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曹操《苦寒行》
46、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47、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48、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49、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刘驾《苦寒吟》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今日芒种。芒种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6月6日或5日,视太阳位置达黄经7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指麦类等有芒作物籽粒己经黄熟,需抓紧抢收,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需及时抢种,故亦称“忙种”。这时,江南春雨基本结束,梅雨尚未到来,晴多雨少,有利夏收夏种。
芒种本身是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此时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则是,一候螳螂生,二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螳螂不生,是谓阳息;䴗不始鸣,令奸壅偪;反舌有声,佞人在侧。”
意思是,芒种之日螳螂生,再过五天伯劳鸟鸣叫,再过五天百舌鸟不再有声。螳螂不生,叫做阳息;伯劳鸟不鸣叫,君主号令壅塞不畅;百舌鸟仍然有声,巧言谄媚就在身边。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现代人物候已经不知所以,但在古代,芒种时所出现的螳螂、伯劳鸟、反舌鸟则有极为丰富的文化意蕴。
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具有无知无畏的文化象征。
《韩诗外传》曰:“齐庄公出猎,有螳螂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御曰:此是螳螂也。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庄公曰:以为人,必为天下勇士矣。于是回车避之。而勇士归之。”
《庄子·人间世篇》:“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伯劳鸟,俗称胡不拉,也是重要的食虫鸟类。“五月则鸣,豳地晚寒。”“性好单栖,其声嗅嗅。夏至应阴而鸣,冬至而止。”
传说在西周时代,贤臣尹吉甫误听人言,将自己的儿子伯奇杀死,其弟伯封作《黍離》,尹吉甫极为后悔哀痛。有一天尹吉甫看见一只鸟在桑树上鸣叫不已,忽然心动,认定那是儿子的化身。“伯奇劳乎?是吾子,栖吾舆;非吾子,飞勿居。”这只鸟就跟着尹吉甫回家了。后来,人们劳燕分飞,比喻夫妻、情侣别离。《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反舌鸟,即百舌鸟,立春开始鸣叫,夏至而止。孔颖达解释说:“反舌鸟,春始鸣,至五月稍止,其声数转,故名反舌。”
南朝人沈约写有《反舌鸟赋》:“有反舌之微禽,亦班名於庶鸟。乏佳容之可翫,因繁声以自表。”
韦鼎《长安听百舌》曰:“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文图/善业文化)
守卫长安的古诗句
守卫长城的古诗
长城守卫军台词
关于守卫安全的古诗词
守卫边疆的诗句
长城守卫军凯的台词
守卫家乡的古诗
长城守卫军隐藏台词
长城守卫军的彩蛋台词
长城守卫军台词彩蛋
关于守卫祖国的古诗
守卫边戍的古诗词
守卫边关兵马的古诗
守卫边关的古诗词
长安的诗句
关于守卫国门的古诗词
长安诗句
长安客的古诗句
曙光守卫者台词
带长安的诗句
写长安的诗句
醉长安诗句
游长安的诗句
含长安的诗句
含长安的诗句古诗
描写守卫边疆士兵的古诗
与长安有关的诗句
关于长安的诗句
长安城诗句
关于长安诗句
古诗中的解
表示低头看的古诗词
运用古诗词的随笔
古诗按书法的形式写
世界上最好的古诗是哪首
月夜古诗的手势
题画兰古诗的时代背景
古诗小考官的感受
前出塞的古诗的中心
关于中国古诗词的英语短文
表达了昔时感情的古诗
需求的古诗
傅雷家书引用古诗词的作用
写人的古诗文
适合情侣的古诗网名
嫦娥的古诗和月夜共同特点
与早晨有关的古诗
有图片的风景古诗
关于猫和小孩的古诗
常用的古诗词及寓意
所有描写瀑布的古诗
秋天的美好古诗
古诗望天门山的画
描写秋天的元代古诗
跟水有关的古诗李白的
有本领的古诗
描写诗人雪天赏景的古诗
简单点的篆书古诗
骆宾王小时候写的古诗
描写风筝简单的古诗
含有连续数字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