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表达黑色的词语

关于古诗中表达黑色的词语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表达黑色的词语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表达黑色的词语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中表达黑色的词语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36) 语录(24) 说说(68) 名言(1k+) 诗词(1k+) 祝福(23) 心语(1)

  • 形容黑色的优美词语有哪些(赞美黑色的成语)

  • 优美,赞美
  • 1,黯形声字。从黑,音声。本义是:“深黑色”。《说文》:“黯,深黑色也。”《广雅》:“黯,黑也。”《史记·孔子世家》:“黯然而黑。”现在仍有“黯然”(黑暗的样子)等词语。常泛指黑色。

    2,赫会意字。从二赤。《说文》:“赫,火赤貌。”火赤。本义是“火烧的颜色”,泛指“赤色和火红色” 。如《诗经·邶风·简兮》:“赫如渥赭。”现在仍有“赫日(红日),赫赤(深红,火红)”等词语。

    3,黛形声字。从黑,代声。《说文》:“黱,画眉也。从黑,朕声。”“黱”也写作“黛”。锴本作画眉墨。本义是“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后来泛指“青黑色 ”,如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现在仍有“黛黑”等词语。

    4,黑会意字。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说文》:“黑,火所熏之色也。”本义是:“黑色”。《小尔雅》:“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后经常表示“黑色”。如“黑洞洞”“黑暗”等。

    5,红形声字。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说文》:“红,帛赤白色也。”本义是:“粉红色。”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释名·释采帛》:“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后来也表示各种红的颜色。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现在红色使用极为普遍,结合其他表示红色的词语使用,如“绯红”“绛红”等。

    6,绯 形声字。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非声。本义是“(帛)红色”。《说文新附》:“绯,帛赤色也。”后常表示“红色,深红色 ”,如韩愈《送区弘南归》:“佩服上色紫与绯。”现在有“绯红”等词语。

    7,赤会意字。甲骨文,从大(人)从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一说“大火”为赤。本义是“火的颜色”,即红色。《说文》:“赤,南方色也。”《书·洪范·五行传》:“赤者,火色也。”后指“红色”,如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椒》:“色赤椒好。”

    8,朱指事字。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本义是:“赤心木”。后用来指“朱色,大红色” 。如《韩非子·十过》:“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庄子·达生》:“紫衣而朱冠。”古代又称“朱”为正色,如“朱门”“朱红”等。

    9,丹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本义是“辰砂,朱砂”。后表示“红色,赤色”。《周礼·考工记》:“染羽以朱湛丹秫。”

    10,蓝形声字。从艸,监声。本义是:“蓼蓝”。《说文》:“蓝,染青草也。”蓝在上古汉语中并不表示颜色,一般都是表示染料“蓼蓝”,如《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用来表示蓝色的形容词是“青”。“蓝”表示颜色是后起义,指“暗蓝色”。如杜甫《冬到金华山观》:“上有蔚蓝天。”现在仍有“蓝天”“蔚蓝”等词语。

    11,绿形声字。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录声。《说文》:“绿,帛青电影也。”本义是:“青中带黄的颜色”。如《楚辞·橘颂》:“绿叶素荣。”后也用来表示“乌黑色 ”,如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绿云:女子乌黑光亮的秀发)。现在仍有“碧绿”“翠绿”“绿树”等词语。

    12,白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说文》:“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 古人还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本义是:“白颜色”。如《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13,黄象形字。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是:“蝗虫。”后常指:“*”。《说文》:“黄,地之色也。”《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易·坤》:“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14,褐形声字。从衣,曷声。《说文》:“褐,编枲袜。”(枲:粗麻。)本义是:“用粗麻织成的袜子”。后表示“黄黑色” ,如白居易《三适赠道友》:“褐绫袍厚暖。”现在仍有“褐煤,褐铁矿”等词语。

    15,灰会意字。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说文》:“灰,死火余烬也。”本义是:“火灰”。后指“灰色”,白色和黑色的混合色。

    16,绛(絳)形声字。从糸,夅声。《说文》:“绛,大赤也。”本义是:“大红色”,《广雅》:“纁谓之绛。凡九旗之帛皆用绛。”(纁:红色)后表示“深红色”。如《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为兵作绛衣行縢。”(行縢:绑腿。)

    17,紫形声字。从糸,此声。《说文》:“紫,帛黑赤色也。”本义是“紫色”,也就是“蓝和红组成的颜色”。后常指“紫色”,如《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亵服。”现在仍有“紫棠色”(黑里带红的颜色)等词语。

    18,彤会意字。从丹,从彡。丹就是丹砂。彡表示装饰。本义是:“彩色装饰”。《说文》:“彤,丹饰也。”《荀子·大略》:“诸侯彤弓。”(按:“丹漆也。)本来是动词,后用作形容词指“朱红色”,如《书·顾命》:“麻冕彤裳。”《诗·邶风·静女》:“贻我彤管。”现在仍有“彤日”“彤云”“红彤彤”等词语。

    19,青会意字。从生,从丹。金文字形上面是个“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变。“青”是汉字部首之一。《说文》:“青,东方色也。”本义是:“蓝色”。如《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也用来指“深绿色”,如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帘青。”现在仍有“青山”“青翠”等词语。形容“黑色”的较少,如“青牛”等。

    20,碧形声字。从玉,从石,白声。《说文》:“碧,石之青美者。”本义是“青绿色的玉石”。后表示“青绿色”,如《孔雀东南飞》:“绿碧青丝绳。”也表示“青白色,浅绿色 ”,如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接天莲叶无穷碧。”现在仍有“碧绿”“碧草”等词语。

    21,苍(蒼)形声字。从艸,仓声。《说文》:“苍,草色也。”本义是“草色”。《广雅》:“苍,青也。”后引申为“深绿色”或“深蓝色” ,如《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耶?”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谢公行处苍苔没。”也表示“灰白色 ”,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阅读全文]...

2022-02-10 14:23:27
  • 形容黑色的优美词语有哪些(赞美黑的诗句分享)

  • 优美,赞美,分享
  • 也许你也发现了,年轻的时候我们都喜欢“黑白灰”这种中性风的搭配,追求一种“成熟气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对彩色逐渐有了更多的好感,不过钟爱黑白灰的人还占很大一部分。

    在家居中,这几种颜色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现在家居市场80、90后客户占绝大部分,这些低饱和的颜色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黑色那些事儿。

    [阅读全文]...

2022-03-22 23:03:00
  • 古诗中带有颜色的诗句

  • 颜色,优美,诗歌
  •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古诗让我们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有民族自豪感。你知道有哪些色彩绚烂的古诗句子吗?以下是励志的句子小编收集整理的含有颜色的诗句大全,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古诗中带有颜色的诗句(篇一)

    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2.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4.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 雍陶 《 题君山 》

    5.黑云鲸涨颇心掉,明月贝宫终色侮。 —— 吴莱 《 风雨渡扬子江 》

    6.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 王涯 《 游春曲二首·其一 》

    7.日日出西园,只望花柳色。 —— 孟郊 《 长安早春 》

    8.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 张旭 《 山中留客 》

    9.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10.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李白 《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

    11.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 杜甫 《 狂夫 》

    12.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 杜牧 《 长安秋望 》

    13.色洒妆台粉,花飘绮*衣。 —— 李世民 《 咏雪 》

    1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5.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16.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罗隐《桃花》

    17.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18.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 杜甫 《 腊日 》

    19.物有无穷好,蓝青又出青。——吕温《青出蓝诗》

    20.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

    古诗中带有颜色的诗句(篇二)

    21.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范云《别诗》

    22.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 李白 《 西施 》

    23.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 李商隐 《 菊花 》

    24.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 —— 朱淑真 《 卜算子(咏梅) 》

    25.晓帘串断蜻蜓翼,罗屏但有空青色。 —— 李商隐 《 河阳诗 》

    26.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 孟浩然 《 清明即事 》

    27.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28.*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29.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30.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 李白 《 寻雍尊师隐居 》

    31.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 卢纶 《 长安春望 》

    32.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33.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34.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35.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36.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 —— 张又新 《 牡丹 》

    37.入晚天容糊水色,拂明云影帽山光。 —— 陈景沂 《 石榴花 》

    38.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39.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 秋瑾 《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

    40.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韦庄《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

    古诗中带有颜色的诗句(篇三)

    41.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

    4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3.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 杜甫 《 赠李白 》

    44.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来鹄《偶题二首》

    45.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46.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杜甫《秋野五首》

    47.满载一船秋色,*铺十里湖光。 —— 张孝祥 《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

    [阅读全文]...

2022-05-31 05:06:55
  • 带颜色的诗句有哪些(诗中带有颜色的古诗)

  • 颜色
  • 在诗词中,颜色不时出现,五彩的颜色给诗中场景增添意趣,给意境增加意蕴。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运》,“肃”在此应是衰落,萎缩之意。花絮,指桃柳。“晚”在此可能是“向晚”,将*晚上的时候。“菲菲”是香气浓郁之意。“红素”是指红的落花和白的飘絮。意思是:将晚时,花絮衰落,飘絮轻轻舞落,伴随浓郁香气。

    出自晚唐诗人杜牧的《叹花》,意思是:自然界的风雨变迁使得鲜花凋谢,春天已然过去,绿叶繁茂,果实累累,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了。

    出自唐代李白的《金门答苏秀才》,这两句大意是:山中的青草若有感情的话,大约还是绿油油的吧。

    出自宋代赵师秀的《约客》,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意思是: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出自米芾的《中秋登楼望月》,意思是:用眼看尽淮海,漫漫海上像银子一样白,千万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

    [阅读全文]...

2022-01-05 22:47:23
  • 黑色

  •   在颜色部落里

      你拥有最多的贬义

      是既喜欢亦讨厌的存在

      

      你装点时尚

      是一股无形而巨大的力量

      太阳的七色光会被你吸收

      神秘的黑洞消失进入的物体

      

      那些黑暗里的阴谋

      夹着私利的欲望

      呑噬着人心的良知

      

      我们憎恨黑幕

      是因为它践踏了公*

      败坏了法治的风气

      

      而有时候哭泣的悲伤

      却愿意在看不见的夜里

      悄悄地释放

      

      也许我们不知道地狱的颜色

      我想说肯定是黑色的

      因为没有人自己愿意去那里

      

      黑与白的组合

      记录着时光的流逝和轮回

      也见证对失去生命的哀悼

      

      曾经与黑的交锋

      壮大了一股股正义的力量

      掀动了历史的洪流*卷苍桑

      

      我们也感谢黑夜的降临

      让更多的生命可以休憩

      让世界可以归于宁静

    [阅读全文]...

2021-12-28 15:14:37
  • 出自木兰诗中的词语

  • 出自木兰诗中的词语

      对于木兰诗想必大家都了解了,那么出自木兰诗中都有哪些词语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出自木兰诗中的词语

      【扑朔迷离】

      出自《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磨刀霍霍】

      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出处:《乐府诗集·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重点导析

      1.比兴手法

      北朝民歌《折杨柳》中有一首,前面六句是“敕敕何力力,女子当窗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开头六句用的就是《折杨柳》这六句。古代民歌往往用同样的起兴、比喻,有的词句相*甚至相同(《诗经》中民歌就不乏其例),因为口耳相传,词句相同,容易记忆。这不是抄袭,因为题材、内容可以完全不同。《木兰诗》的开头,很可能也是“敕敕何力力”,经*改为“唧唧复唧唧”的。“敕敕何力力”没有什么具体意义,像“呀呵嗨”“呀唯子哟”一样,是表声的字。

      2.“可汗”与“天子”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否则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由于木兰诗出自北朝,而木兰是北朝人氏,便可以考证出木兰并非*可能性极大,其君主自然也是北朝少数民族割据*领袖,而南北朝又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那么最有可能的一种假设就是:北朝的少数民族*领袖受汉文化影响也乐于接受“天子”这个称呼。

      3.“十二”是虚数

      “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这三句中的两个“十二”与一个“十”字都是虚数。*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两句中的“十二年”与“十年”都是说十多年的意思,如作实数理解,前后便矛盾不可解了。“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旨在强调木兰的父亲这次非出征不可。清人汪中作了一篇《释三九》,提出了三、九等虚数的用法法则,把前人有关数字问题的考证与争论都搞清楚了。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买骏马”等句中的“东、南、西、北”便都是虚位而非实指。这里只是夸张地来形容木兰出发前做准备的紧迫情况,照实来讲反而不合情理。下文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的“东”和“西”也是虚位,照实来讲就不通了。这些方位词的连用,很多是为了造成某种气氛,而非实指。这种“虚位”也和上面所谈的“虚数”一样,是古汉语中的一种*惯上的法则。

      5.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窗”和“对镜”是互文。“理云鬓”和“帖花黄”同是当窗对镜来做的。这种用法在古代诗歌中,特别是在古代格律诗中是常见的。如唐王昌龄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是一例。

      “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电影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

      6.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

      1.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无地位的。木兰是一个“当户织”的劳动妇女,代父从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男人能做到的,木兰能做到;男人不能做到的,木兰也能做到。木兰这一英雄形象的本身,就是对封建社会中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无情嘲弄。

      2.在封建社会中,追求功名利禄是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多少人梦寐以求。而木兰经过十年的紧张战斗之后,凯旋而归,却拒封辞赏,愿意解甲归田,重过劳动人民的耕织生活,这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质朴谦逊的品质。木兰的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热衷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的有力讽刺。

      3.《木兰诗》的主题思想,其实在诗歌里面就已直接点明。便是:妇女并不亚于男子,她们的才能智慧,胆略见识,是决不在男子之下的。这就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则是: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

      4.《木兰诗》的主题,不是歌颂尚武精神,而是反映人民对和*生活的向往。不过,《木兰诗》并不像上述北朝民歌那样用愁苦的情调、悲剧的形式来表达,而是别开生面地用女子代父从军的喜剧的形式来表达。当然,故事情节本身使诗在客观上有可能起到歌颂女子英雄精神的作用,但是歌颂英雄这个问题在诗中比之主题所反映的问题毕竟是居于次要的,它只能算是诗所包含的一个思想内容,不能说就是主题。

      7.“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对此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① 织机声。如果理解为织机声,将有如下情境。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停不息的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这究竟是为什么?木兰啊,木兰,是什么事儿让你如此发愁呢?于是转入后面的情节。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② 叹息声。有学者对此做如下解读:“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劳动女性,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该听到她的织布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复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足,最后又‘惟闻女叹息’,作者这样反复强调,是要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木兰是停机长叹,而不是边织边叹。作者没有写木兰的愁容,也没有写木兰停机长叹的举动,作者只是绘声,通过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木兰女的形象。”

      ③ 虫鸣声。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四下阒无人声,只有虫儿在夜幕中“唧唧”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正对门坐在织机旁织布,可是她为什么手握织机不织布,却坐在那儿长吁短叹呢?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儿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总之,诗无达诂,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

      8.“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问话人是谁?

      一说是父母在问,认为只是父亲在问或只是母亲在问的,也属此说。的确,父母如果听到女儿的叹息,一定会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一说是叙事人在问,因为《木兰诗》是口头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歌唱者能以叙事人的身份进行拟问。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在民间讲唱文学中,演唱者往往有叙事人和故事人物的双重身份,叙事人的语言与故事人物的语言有时是相融合一的。因此,这首诗中的“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以及“女亦无所思……从此替爷征”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此外,这首诗中常以第一人称来叙事,既可以看做木兰的自述,也可以看做叙事人的转述。[10]

      9.“雄兔脚扑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

      第一,应该先明确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

      第二,应该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比喻句结束全诗。首先,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伙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

      此外,这四句诗被认为是吟唱者即叙事人对木兰的赞词,这种说法与将其视为木兰对“火伴”的回答的看法并不矛盾。

      10.如何理解《木兰诗》中的繁简处理?

      必须明确以下三点:《木兰诗》中何处繁,何处简?这样的繁简处理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处理?

      ① 繁笔的运用: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不厌其繁,细致入微。

      例如,木兰采买鞍马一事,就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木兰的`奔波和繁忙,也可以想见一身戎装的木兰是何等的英姿飒爽!

      又如,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当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时,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时,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渐行渐远,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

      再如,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重叠,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而对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的一段描写,更是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的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② 简笔的运用。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

      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勇武强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人们向来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之流,中国也不乏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这样的繁简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阅读全文]...

2022-07-14 12:38:20
  • 传统文化中黑色的魅力

  • 魅力
  • 传统文化中黑色的魅力

      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五行色彩学体系和儒家文化的影响,黑色在*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这不仅表现在绘画和传统工艺中,还表现在人们对服饰颜色的选择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中黑色的魅力,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黑色的单纯感

      黑色相对于其他色彩给人带来极大的单纯感。它不具备色相和纯度的属性,只具有明度,我们可以通过明度变化,产生无穷的明暗变化,营造出多变的空间层次。在我国,黑色自古以来因其表面朴素、优雅的意境而受到青睐,尤其是在*传统水墨画中的使用最为常见。墨色的淡浓干湿也可以表现形象的各种色彩感,也就是黑白的明暗层次可以反映丰富的色彩性质。*传统绘画中的墨粉五彩之说,即干、湿、浓、淡、焦,全部用黑色的墨汁来体现。*画“墨”和“色”相通,用“墨”的浓淡层次带来“色”的联想感受,达到“虽是无色似有色。”墨的晕染效果在有层次感的宣纸上大放异彩。“不加丹青,已极形似”,宣告色彩在绘画中可有可无。从“泼墨”山水到“墨分五彩”,对黑色的运用更显得驾轻就熟。“墨分五彩”,加上纸地,绢地之白为六色,再配以朱砂印章为七色,七色互用,变化万千。水墨山水画以墨色之美,利用干湿浓淡的变化,给读者留有空间想象,是对世界绘画的卓越贡献。书法的用墨同绘画有灵魂贯通之处,也是通过墨的浓淡干湿焦、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来表达自然界色彩的变换和书法家的胸怀意境。*书法作品遵循计白当黑的法则,朴素的黑白二色有种返璞归真、趋于*淡的美。黑白的强烈对比所产生的奇妙的书法艺术,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同样,民间建筑多为黑瓦白墙,与用不同层次的墨色浑然一体的*画意境极为相似。

      2、黑色的稳定感

      黑色的稳定、永恒使人们感到严肃、凝重、神秘、值得信赖。以黑陶文化为例,它以其黑色陶器为代表,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让人觉得凝重而又安适。它的审美效果不是满堂生辉,而是宁静致远;它的审美品格不是优美,而是壮美和崇高,这种审美体验和传统的优美韵味有所不同,从而扩大了华夏传统美学的内涵。在黑陶工艺中,龙山黑陶是最有代表性的,它分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纹饰一般较简单,仅以磨光透亮的光泽作为器皿的主要装饰,与黑色有机结合,是黑陶现出秀美韵致的风格之所在。龙山文化中的蛋壳黑陶刚健挺拔的造型,刻画镂空的装饰以及“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壳”的整体效果是原始时代的设计将天然的工巧和人工的创造融为一体的一个重大突破。龙山黑陶作为原始礼仪的用器和精致的.艺术品,永远具有黑色珍珠般的神秘而诱人的魅力。其在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后,愈黑、愈亮则愈显珍贵。这种黑色使人感觉稳重、神秘、高贵、大方、典雅、内涵深沉,而黑陶的崇高壮美让人们感觉到心灵震撼,宁静而致远。黑陶作为陶类极品,以土和火的艺术诠释着古老的中华文明,演绎着力与美的结晶。以其制作之精致、造型之优美为世人所倾倒,被中外史学家誉为“原始文化的瑰宝”。

      3、黑色的包容感

      黑色在色彩体系中属于无色彩中性色,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调和性,不会同与之相组合的其他任何色彩产生不和谐,它常常有助于相配色彩或事物的风格展示,这种无限宽容性使它显得具有深邃的魅力。黑色的中性特点与儒家的中庸之道和“大和为美”的审美观相契合,成为艺术表达中常用的形式。以*漆器对黑色的使用为例,有史记载,战国秦汉时期的漆器色调即以黑红两色为主,这种色彩搭配在后代的漆器发展中更是表现到了极致。按*人自古形成的色彩观念来看,“天玄地黄”是一种基本观念,说明能和黑色相配的基本色就应该是黄色了。我们看到,与漆器的黑色相配的基本色正是朱、黄两色。朱色不等于黄色,但它是偏红的黄色,因此也可以看做是在效果上强化了的黄色。漆器的黑色与朱、黄两色的相配,隐含了*人的天地观念,并取得了一种热烈而又幽深、沉静的情感效果。再辅以其它颜色,就更加使人感到“凉彩绝艳,难与并能”了。*漆器艺术对色彩效果的高度重视及其取得的成就,在汉唐艺术中也得到了继承,并有所发展。如汉唐壁画(包含唐代敦煌等处的佛教壁画)、帛画,唐代重着色人物花鸟画、钩金的青绿山水画、唐三彩、琉璃瓦等的色彩,都是以漆器艺术的色彩为其源头的。时至今日,在色彩效果的创造上,漆器艺术的光辉成就,仍有待于我们去努力继承与发展。

      4、黑色的民族感

      色彩的审美心理不是孤立的,它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的影响,受到整个审美意识的制约。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五行色彩学体系和儒家文化的影响,黑色在*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这不仅表现在绘画和传统工艺中,还表现在人们对服饰颜色的选择上。服饰既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保障,又折射着社会的审美文化和意识形态。远古人类在使用火之后发现,木材燃烧生成的烟灰和木炭会将自己的手和其他物品染黑,于是便用麻栎皮、鼠尾草、栗树皮等植物制成黑色染料。所以黑色成为了早期人类应用广泛的染料基色。同时人们还发现黑色具有吸收热能的特点,穿黑色的衣服令人感受到温暖,这更使得黑色广受欢迎。

      随着人类的文明演变,人们对黑色的体验不再停留在温暖、方便的层面,其魅力伴随着五行色彩学体系和儒家文化的发展,更多地在审美层面上得以体现。此外,人们对黑色的喜爱,在很多少数民族服饰中也可看出。据《*民间美术全集服饰卷》记载,我国有三十多个民族喜好在使用黑色,占各民族总和的63%左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有穿黑色上衣配彩色裙子的,有彩色上衣配黑色裤子或裙子的,有黑色底刺绣五色纹饰的,有戴黑色帽子或缠黑色头。

      拓展延续

      为什么有些女性总爱穿得一身黑?

      成年女性在衣着和化妆品上的花销都不容小觑,虽然现在选择众多,但有些女性仍偏好穿最简洁干练的黑色服装,她们深受黑色的吸引,而这背后也隐藏着她们的一些心理共性。

      在色彩心理学中,颜色以不同的方式刺激着我们的大脑。不同的人对同一颜色会产生各自不同的反应,这也正是每个人的特殊性所在。

      而喜好穿黑色的服饰,往往意味着一种想要重获力量的欲望。

      一身素黑的服饰,通常对自己和他人都能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也许穿黑衣的她正试图“屏蔽”掉某些负面情绪,或者喜欢与人保持距离,又或者是在传达一种需要被尊重的信息。

      爱穿得一身黑的人,通常容易情绪激动,有点神经质,而且渴望改变自己的外貌,让自己变得更理想。另外,他们通常也有强烈的成功欲,想要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这类人常常下意识地保护自己不受情绪控制,希望理智地生活,经常远离那些自身无法控制的感觉所带来的伤害。他们会努力避开焦虑,专注于日常工作,不喜欢自己情绪化的那一面。

      选择单色的衣服,会令人产生一种确定感和“归属感”。

      但有趣的是,当其他人穿得五颜六色时,那些爱穿全黑衣服的人通常不会感到困扰。颜色本身并不会让他们感到心烦意乱,他们无法接受的是把那些颜色穿在自己身上。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身份问题。

      而经常穿黑衣的女性,更渴望超越自己的外表。她们希望别人看到自己所做成的事业,或者关注她们自身,而不是肤浅地品评她们的外貌、衣着等。

      颜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黑色象征着声望和权力。爱穿黑衣服的人通常对自己很严格。因为他们天生雄心勃勃,所以想要保护自己免受追逐梦想所带来的潜在批评和痛苦。爱穿黑衣的人通常很有动力,但也很敏感。

      除此之外,黑色也有很多积极的品质,常被认为是最吸引人的颜色。

      一项研究表明,黑色常被人们视为“严肃”和“可靠”的代名词,象征着自信。黑色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令人安心,觉得内敛而*静。

    [阅读全文]...

2022-03-20 02:23:03
  • 望洞庭的古诗中描写景色的句子

  • 景色,写景,优美
  •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

    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

    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

    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

    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

    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

    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

    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意。

    《望洞庭》作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文诗句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湖面风*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咸阳值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

    其全文诗下: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翻译】  咸阳桥上细雨绵绵,像巨大的窗帘悬挂在天空,透过迷茫的雨帘可以看到江上的钓鱼船。

    这就像江南洞庭湖的春光水色,连那雨后的云彩也会飘到岳阳城的天。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说。

    其全文诗句如下: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翻译】  在巴陵放眼远望洞庭的秋色,每日可见君山孤零零地飘浮在水上。

    我和你分别后就像难和神仙相遇一样,怀念的心绪如同这浩瀚的湖水一般悠远深长。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诗句如下:  刬却君山好,*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翻译】  铲去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让湘水畅快地四处流淌。

    这浩瀚的湖水像是无尽的美酒,让我们开怀畅饮,醉倒在这洞庭秋色中。

      《赠少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翻译】  江湖漂泊,与君相逢叹晚,却苦离恨太多,黄叶飘飘,洞庭风起,心海涌波。

    知音酒不醉,夜别淮阴,祝君成功如韩信,月照高楼,心绪慷慨,共唱一曲人生《大风歌》。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阅读全文]...

2022-04-09 08:48:07
  • 木兰诗中的一词多义词语

  • 木兰诗中的一词多义词语

       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木兰诗中的一词多义词语,欢迎阅读参考。

      木兰诗中的一词多义词语

      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4]

      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⑤户: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

      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4]

      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愿:a愿意,e.g.:愿为市鞍马;b希望,e.g.:愿驰千里足.[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和贴上装饰.

    [阅读全文]...

2022-06-07 23:48:38
古诗中表达黑色的词语 - 句子
古诗中表达黑色的词语 - 语录
古诗中表达黑色的词语 - 说说
古诗中表达黑色的词语 - 名言
古诗中表达黑色的词语 - 诗词
古诗中表达黑色的词语 - 祝福
古诗中表达黑色的词语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