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村居的全部意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村居的全部意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村居的全部意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村居的全部意思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村居的意思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村居的意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村居
朝代:清代
作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⑴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⑶散学:放学。
⑷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⑸东风:春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高鼎是我国清代咸丰年间的诗人。虽然有关他的生*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但他的一组《村居》却使他名传后世。
高鼎的这首《村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早春景图,读后令人心情激荡。
首句“草长莺飞二月天”中的“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濛,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春天的景色里,杨柳都“醉”了,更何况极具灵性的人呢?就在这醉人的温馨的氛围中,在这早春的迷人的背景里,一群放学归来的孩子,奔跑着,嬉戏着,匆匆忙忙放起了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诗人在这首诗中,抓住了早春的景物特色,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早春图景,又在景中添上了一群活泼的放风筝的孩子,从此,一首不朽诗篇便定了格。
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作者介绍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高鼎生活在*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其人无甚事迹,其实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等。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歌赏析
今天先不赏析诗歌,给大家分享一个谜语: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这首诗说的是一个什么物件,你有没有猜出来呢?可能有的朋友已经发现了,这不是《红楼梦》里探春出的灯谜么,谜底就是“风筝”。如果你熟悉《红楼梦》,就会发现,其中有不少描写风筝的段落和描写风筝的诗。因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非常资深的“风筝爱好者”。 曹雪芹少年时,家里还比较有钱。家中有个花匠,非常会做风筝,曹雪芹心灵手巧,很快就学会了风筝的做法。还能在风筝上画非常精美的花纹。 后来曹家家道中落,曹雪芹来到北京住在香山脚下。有一次为了帮助老朋友于景廉赚一些生活费,曹雪芹做了四个风筝,让于景廉拿到城里去卖。没想到这些风筝非常受欢迎,很多王公贵族都愿意花大价钱买。 后来,曹氏风筝成为了乾隆年间四大风筝流派之一。曹雪芹把他做风筝的手法和心得写成了一本书,叫做《南鹞北鸢考工记》,希望那些身体病弱或是有残疾,不能干重体力活的人,能够通过这本书学会做风筝,有一个谋生的手段。曹雪芹不仅有过人的才情,也有一颗非常善良的心。 曹雪芹的这首风筝诗,是为了预示探春最后远嫁的身世,所以整体基调略为悲伤。其实放风筝这件事,在民间是非常欢乐而有趣的。 风筝在北方被称为鸢,在南方被称为鹞。据说是汉朝时期韩信发明的,后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古代诗人也有很多人写过跟风筝有关的诗。清代诗人高鼎《村居》写到: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是清代末期的诗人,大概生活在*战争之后,并不有名,生*也没有什么事迹流传下来。唯独这首《村居》因为充满了乡村生活的野趣,被人们熟知。春天是最适合放风筝的时节,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温暖的东风刮起,孩童最为兴奋,下学之后急忙跑回家,趁着风势不小,把纸鸢高高地放上天。 春天的风是很任性的,可不是随叫随到。写《桃花扇》的那位剧作家孔尚任,就写过一首《风筝》,描写因为没有风放不了风筝,着急生气的小孩。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小孩子多直率啊,才不像大人们那样,只会夸今年的春天来的早呢,他们会埋怨老天,你怎么不刮风呢?我的风筝都飞不上天了。 放风筝,是春天里老少皆宜的活动。小朋友可以尽情奔跑,年轻人可以借着抬头看风筝的机会治疗颈椎病,老人们也能通过放风筝进行一些不太剧烈的户外活动。在古代,清明节气前后,人们都要外出踏青,放风筝也是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有些时候人们把风筝高高放飞,在风筝线全部放出去之后,就把线剪断,让风筝随风飞走,象征着疾病、晦气等不好的事情统统被去除。 很多其他国家和民族也有放风筝的*俗。阿富汗作家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中,就描写了阿富汗举行的追风筝大赛。男孩哈桑有令人惊异的天赋,总能第一个找到断线飞走的风筝,为主人公阿米尔赢得比赛。 现在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很难找到让孩子尽情放风筝的地方了。但是,春天是适合出门玩耍的日子,如果周末有时间,不妨带上风筝到郊外去,找一片空地,放风筝,做游戏,在春天里尽情撒欢。 今天的风筝诗就分享到这里,希望疫情能早日随风而去,大家可以尽情地去放风筝。
1、古诗二首
《村居》学*要点解析
一、背诵和默写原诗《村居》。(必考)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二、理解诗句和重点词语的意思。(重点)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3、重点词语: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2)拂堤杨柳:指杨下垂的纸条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着堤岸。(3)醉:迷醉,陶醉。(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5)散学:放学。(6)纸鸢: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7)东风:春风。
三、通过诗句的诵读和理解,感受二月春光的美丽和孩子们放学后在野外放飞风筝的快乐心情。
古诗《村居》赏析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一起来看看古诗的赏析,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⑴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⑶散学:放学。
⑷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⑸东风:春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清*乐·村居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通:无)
【字词解释】
茅:茅屋;檐:屋檐;吴音:吴地的地方话;相:互相逗趣、取乐;翁媪:老翁老妇;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亡赖:顽皮、淘气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标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见长,慷慨悲壮,笔力雄厚。有《稼轩长短句》存世。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一个普通农家的描写,表现出一幅*和、安宁的乡村生活的画面。上片词人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接着描写老人们悠然地过着晚年生活,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读来觉得有无限温情充溢胸中。下片转写青年人,不同年龄的`人们在忙着自己的农事。“溪头卧剥莲蓬”,传神地描绘出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最喜”表达了他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爱之情缘于小儿的可掬憨态:在溪头趴着,悠闲地剥着莲蓬,何等的调皮,何等的自在啊!这是词人偶然捕捉到的一个生活镜头,并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来,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同时在不经意间,流露了词人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
[原文]
清*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②,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媪:音奥上声,老之韵。于老妇之敬称。
②:无赖:无奈。顽皮。
[辛弃疾简介]
《村居》古诗鉴赏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村居》古诗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原文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
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
带得寒鸦两两归。
二、字词解释
陂(bēi)田:山坡上的田地。
三、作品翻译
村居的远处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四、作品赏析
“水绕陂田竹绕篱”,采取由远即*的手法。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宋人诗力求生新,于此可见一斑。“无人卧”三字是不是赘笔呢?为什么不直说:“夕阳牛背寒鸦立?”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无人卧”是顿笔,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色彩。
五、作者简介
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州)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佑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南宋绍兴年间,追赠宝文阁直学士。
孟春 一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王安石(1O21——1O86),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抚州)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初知鄞县(今浙江省宁波),有政声。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时匡世之志,曾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即位,以知制诰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擢升参知政事,前后两度为相。在其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保甲、免役、方田等新法,抑制大官僚地主豪商的特权,以期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使国家臻于富强。由于保守派的固执反对,改革最终流于失败。晚年退居金陵。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亦为宋代一大家。他重视文章的社会意义,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他的散文逻辑谨严,辩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炼,峭拔奇崛,为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唐宋文也仅取八家。稍后茅坤本朱右、唐顺之之说,选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其书在旧时流传颇广,唐宋八大家之名遂也广为流行)之一。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亦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恰如其文。所作词不多,亦有其特点。有《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 【注释】元日——夏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即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的第一天,也是春节的开始,故称元日,也称为元旦、元辰或者端日。*代使用公历后,将公历的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而将农历的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一岁除——一年过去了。除(chù),光阴过去。《诗.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这里指除夕。晋周处《风土记》:“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夜。”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屠苏——一种酒的名称,屠苏酒。古人用屠苏草浸在酒中,称为屠苏酒。古代庆贺春节的一种*俗,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一家人要团聚在一起,先幼后长地饮屠苏酒,庆贺春节,驱除疫气。曈(tóng)曈(tóng)——形容日初出时光亮的景象。桃符——古俗: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用来辟邪的桃木匾,每年正月初一更换一次。此句意谓:春节来到了,家家户户总是要用新的桃符换下旧的桃符。 【赏析提要】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从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初五,有的地方要过到正月十五,甚至到正月底。春节的节庆活动各民族各地域都非常丰富,普遍有做新衣、备菜肴、扫房舍、贴春联,等等。春节文化,两千余年来,盛传不衰,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束艺术奇葩。 这首七绝,热情咏唱了春节这一天一派除旧布新,欢欣鼓舞的迎春景象。首二句写:在毕毕剥剥的鞭炮声中,人们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把温暖吹进屠苏酒里,一家人团聚一起,饮过屠苏酒,暖洋洋的感觉到春天来到了。末二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人们忙着除旧布新,取 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庆贺新春佳节。全诗洋溢着清新吉庆的浓郁的节日气氛;语言古朴厚重,文情并茂,为古今传唱不衰的佳作。 诗言志。诗人是北宋时代的政治大家,官初拜宰相。全诗字里行间洋溢着破旧立新的大无畏气概和必胜信念,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二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作者】孟浩然(689——约74O;一作691——约74O),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读书作诗,并漫游各地。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失意而归。张九龄镇荆州时,招致幕府,为荆州从事。患疽(jū)卒。他为诗,伫兴造思,洗削凡*,意境清迥,多自然超妙之趣。一向与王维并称。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说:“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李白对他也很推崇。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羇旅愁思,缺乏社会意义。虽然他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但内容比较狭隘,气魄不大。苏轼说:“浩然诗韵高而才气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见《苕溪渔隐丛话》)。此语切中其病。王维于他死后画像于郢州。著有《孟浩然集》四卷,共录诗二百余首。 【注释】田家——农家。元日——见王安石《元日》注释。斗回北——斗,指北斗。也叫“北斗七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杓)形的七颗亮星。《诗.小雅.大东》:“虽有北斗,不可以挹(yì舀)酒浆。”北斗七星,各有其名,四星像斗,三星像杓。杓即柄。斗回北,即北斗星的柄指向北。《国语.周》下:“日在折木之津,辰在斗杓。”《注》:“斗柄,斗前也。”《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昨夜斗回北,即谓昨天夜晚北斗星的斗柄在北,还是冬天。下句今朝岁起东,即意谓今天早晨起来,北斗星的斗柄就在东方了,就是春天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岁起——新的一年开始了。东——指北斗星的斗柄在东方,即春天来到了。强仕——《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孔颖达疏:“强有二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力气强也。”旧时因称四十岁为强仕之年。谓男子年四十,智虑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后以“强仕”为四十岁之代称。无禄——即无官职。禄,犹禄米、禄食、禄养、禄饵、禄润。为俸,谓官吏的俸给。古代官吏俸给皆以米计。因称禄米。孟浩然一生经历比较简单,诗中“无禄”,是谓即无官职,又无官俸。桑野——犹桑田。北魏至北周行均田制时,分给男子种植树木的田。北魏于男子初受田时,给桑田二十亩,规定至少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非桑区只给一亩,作为世业。隋、唐桑田改为永业田。后,泛指田畴。就耕父——和农民一起耕耘田地。就,接*;归于。耕父,犹农夫,田父,谓老农。荷锄——肩扛着锄头。占气候——预测气候的好坏。占,卜问;预测。《说文.卜部》:“占,视兆问也。”在中国古代,“占”是观察的意思;“卜”是以火灼龟壳,认为就其出现的裂纹形状,可以预测吉凶祸福。 【赏析提要】全诗四联,首联写斗转星移,点明题目;颔联写诗人虽年届强仕而尚存忧农之心;颈联写诗人与耕父、牧童的亲密关系;尾联写农家元日“共说此年丰”的喜庆情怀,祈盼新的一年农事丰裕的心愿。全诗感情真挚,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家深厚的感情
春日
作者简介(南宋●吴锡畴)
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
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
涑水瓮指司马光,陕州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春日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春日》是南宋诗人吴锡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直抒胸臆,感叹韶光过得太快,内心有一种郁结隐密之情难以倾诉;颔联紧承首联之意,写诗人在春景中所见所感;颈联是上二联思想情绪的转折和过渡,作者轻轻荡开其幽情,以草木娱己;尾联进一步明朗前意,以超脱现实的闲适态度来排解幽情。这首诗起承转合、凝聚开化,均以“幽情”为中心,诗情画意、主体客体融而为一,造语新颖,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这是一首感春伤时的诗歌。它与作者其他纯然赞颂田园之乐的作品颇为不同,它隐曲地透露了哀国的忧思。作者吴锡畴,南宋末年人,死后第三年南宋即灭亡。他刻志于学,慕东汉隐士徐樨、茅容之为人。咸淳间,南康守叶阊聘他做白鹿洞书院堂长,他不做,以闲居山林为乐。性喜艺兰,自号“兰皋子”,因此就用它来命名自己的文集,寓幽独自芳之意(事见《四库全书总目》、《休宁县志》)。
这首诗的开头,与宋代许多名家,如苏轼、秦观、陈与义等写《春日》的诗不同,他们都是从写景入手,而作者却直抒胸臆: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他感叹韶光过得太快,内心有一种郁结隐密之情难以倾诉。这“幽情”究竟是什么?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盛春已经过去了,这大宋朝的国运不也如美好春光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么!故这“幽情”既是伤春,亦是忧国,她浑然一体,隐约朦胧,难以表述,因而使诗人感到郁闷惆怅。
颔联紧承首联之意,写诗人在春景中所见所感:“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上句写眼前景,下句抒胸中情。燕子在寒食节的雨中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引起诗人无限感慨:燕现时虽未成家,但终有成窝安家之日,而宋朝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人在落花时节如“中酒”一样昏昏沉沉,黯然伤情。这既写出了梅雨季节身体不适的感受,又写出了伤时的精神状态,把生理和心理上萎靡困顿,哀怨忧愁表现得神形兼似,至妙入微!这一联由于画面别具- -格。颇受世人的赞赏。《四库全 书总目提要》说:“春日诗‘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句,又为方岳所赏,并见于方岳跋中。然集中佳句,似此者尚颇不乏,岳偶举其一二耳。盖其刻意清晰,虽不免偶涉纤巧,而视宋季潦倒率易之作。则尚能生面别开。”颈联,是上二联思想情绪的转折和过渡,作者轻轻荡开其幽情,以草木娱己。“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濂溪老,指周敦颐。他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神宗时居洛十五年,以读书、钓鱼、采药、灌花为乐。他曾写《独乐园记》,记载了这一悠闲自得的生活。作者以“濂溪老”、“涑水翁”喻己,借田园隐逸生活遣怀。联中“逆”“私”二字用得极为精到。逆,迎接之意。私,当“偏爱”解释。这两句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公的亲昵之状,曲折而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两字写活了田园,深化了人物性格。而《兰皋集》(宜秋馆汇刊宋人集) 作“忆”“思”,使诗意单调,面面呆板,诗意索然。
尾联进一步明朗前意,以超脱现实的闲适态度来排解幽情。“无赋招魂难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招魂,用屈原《离骚》典。秦昭王骗楚怀王至秦国,威胁他割地,怀王不从,昭王将其拘留,三年后客死于秦。正在流放中的屈原,得此消息,写了《招魂》,表示了对死于异国的怀王的吊唁和对楚国命运的哀伤。作者生活在偏安- – 隅的南宋,回想靖康之难,徽宗、钦宗被金人掳至北方,终死于五国城,其遭际颇似楚怀王。北宋灭亡,南宋依然不振,至作者生活的年代已危在旦夕。他心中自是不能*静,但说“无赋”,是克制感情,毅然予以超脱。因为“招魂”不但无济于事,反添忧伤,倒不如置之度外为好,更何况自己难得有这种清欢的时候,姑且赋诗遣兴以酬答春天造化之工吧!上句“无赋”,用得果断!下句“且排”,实属无可奈何,其“幽情”虽得以暂时排解,但又怎能从心中消除呢!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内心深处无法忘怀现实的矛盾痛苦,但他又毕竞是位隐逸诗人,故终以逃避现实以求解脱。
“幽情”是全诗的主脑,起承转合、凝聚开化,均以此为中心,诗情画意、主体客体融而为一,造语新颖,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古诗村居的全部意思
村居古诗中的全部意思
清*乐村居的古诗的全部意思
村居的全部古诗是
村居全诗的古诗意思
村居的全文的古诗意思
古诗清*乐村居的全部诗意
村居古诗的春烟意思
村居图的古诗意思
全部的古诗但意思的
古诗村居的诗句意思
村居古诗里的春烟意思
村居古诗的大概意思
村居的古诗意思50字
村居的古诗古诗意思
村居古诗背诵的全部内容
示儿的古诗全部意思
乐*村居的古诗意思
春曰古诗的全部意思
村居古诗的中心意思
村居雷震的古诗意思
村居古诗的前两句意思
古诗江雪的全部意思
古诗春雪的全部意思
画鸡的全部古诗意思
古诗所见的全部意思
古诗春雨的全部意思
村居带拼音的古诗意思
清明乐村居的古诗意思
鹿柴古诗的全部意思
我要崩溃的说说心情
只会怪别人的人说说
上班好烦的说说大全
关于朋友掉链子的说说
今天很高兴的说说
关于毛绒玩偶的说说
不想回家的说说心情
想约人逛街的说说
奶奶身体健康的说说
想和你白头到老的说说
回击风凉话的说说
关于吃野菜的说说
发萌萌哒的照片写说说
想爱却无能为力的说说
得而不惜就该死的说说
剪掉短发的心情说说
说某些人不领情的说说
带酷字的说说心情
长智齿的痛的心情说说
形容患难见真情的说说
形容任性的说说心情
关于同学的搞笑说说
姐妹之间的闹反的说说
形容自己倒霉的说说
我绝不再打扰你的说说
关于剪短发的心情说说
宅家里的心情说说女
打高尔夫时的霸气说说
关于上班犯困的说说
出太阳了说说心情
有关于胎动的心情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