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华发一词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华发一词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华发一词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华发一词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浅析古诗词中小楼一词的文化意蕴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析古诗词中小楼一词的文化意蕴,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唐词人李煜和南宋诗人陆游在各自的作品《虞美人》和《临安春雨初霁》(同时入选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中,都提到“小楼”一词,同为“小楼”,却有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一、思念之楼
由南唐的末代皇帝,变为北宋王朝的阶下囚。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怎能不让词人伤感、惆怅,怎能不让词人思念过去的幸福时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此时的小楼只能勾起人无限的思念之情,以及因思念而产生的孤寂、凄凉、愁苦之情。又如李煜的另一词作《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词中“小楼”与“月亮”、“子规”三者共同构成一幅凄美之景,“小楼”本身也着上了悲情色彩,同“子规”一样抽象为悲情的象征之物,而不再仅仅是一种建筑物。李煜在《相见欢》中还曾写道:“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同样表达出一种深深的离愁别绪。
宋代词人秦观也曾凭借“小楼”这一意象,在其词作《浣溪沙》中把一个女子的春愁刻画得惟妙惟肖: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正是因为有了“轻寒的小楼”作为主人公抒怀的*台,才有了“晨起如秋”的烦躁,才有了“梦似飞花”的飘零,才有了“愁如丝雨”的感伤,才有了“闲挂银钩”的无聊。
当然,在众多的宋词中,“小楼”这一意象已不再局限于“小”字,出现了朱楼、红楼、高楼、危楼、画楼、青楼(古指富贵人家的住处。)、歌楼、楼台等词语,但其所蕴涵的思念、别离、愁苦、感伤之情却是始终没有改变的。晏殊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范仲淹认为“明月楼高休独倚”,否则,“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李清照为了等待夫君的归来,一直等到“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就连“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辛弃疾,也“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看来,一旦遇见了“楼”字,定会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闲适之楼
“小楼”除了用于表达悲情之外,还可以用来表达闲适之情。如陆游写的《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我们可以想像:绵绵的春雨带着春的问候,和着柔柔的夜风款款而来,此夜小楼不眠,诗人无眠。静下心来抛开一切烦恼、利禄、功名,细细谛听春雨的呢喃,小楼的私语。
这是一个诗意的夜晚:诗意的小楼、诗意的春雨。没有诗人的闲情逸致,没有诗人的浪漫情怀,哪会有诗意的想像和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一夜的春雨让诗人获得了暂时的精神解脱,可以说,诗人在这一夜的春雨和特定的小楼中所流露的.情感是真实的、浪漫的、愉悦的、闲适的,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怎能不心驰神往?而“小楼听雨”便是这一闲适心境的代名词。就像文人们相聚饮酒、吟诗作画一样,它已成为古人闲适生活方式的一种。
辛弃疾在一首名为《临江仙》的词作中对这种闲适之境也有所表露,其中一句写道:“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作者梦醒后是否惆怅,其春雨幽梦应该说是甜蜜的、温馨的。
在古代诗词的乐章中,“小楼”有时是一首凄婉的歌,让人悲悯、怅惘,有时是一支清新的曲,让人欣喜、神往。不同的小楼承载着同样的情感,同样的小楼蕴涵着不同的情怀。借着古代诗词从小楼之窗投射出的光亮,我们似乎能瞥见小楼之中文学大师们或喜或悲的情感身影,想要与古人们对话,那就踏上小楼吧。
拓展阅读:带有小楼的古诗词
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3.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4.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7.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8.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9.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10.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1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15.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1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7.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8.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9.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20.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2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李白《江南春怀》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王安石《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早晚西湖映华发,小舟翻动水中天。——苏轼《次韵黄鲁直寄题郭明父府推颍州西斋二首》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柳宗元《岭南江行》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日守朱丝直,年催华发新。——张九龄《戏题春意》
华发不耐秋,飒然已衰蓬。——李白《古风其二十八·容颜若飞电》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苏轼《满江红·怀子由作》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别人逢稀,谩相看华发,共成销黯。——王沂孙《三姝媚·次周公谨故京送别韵》
*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辛弃疾《清*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边尘染衣剑,白日凋华发。——李白《禅房怀友人岑伦》
远心寄白月,华发回青春。——孟郊《寻裴处士》
华发初生女,沧洲未有家。——李频《书怀》
角巾华发忽自遂,命服金龟君更与。——权德舆《奉送孔十兄宾客承恩致政归东都旧居》
独有成蹊处,秾华发井傍。——李峤《桃》
英华发林薮,余彩散阡陌。——陈傅良《再和前韵》
脑能充溢无华发,心得休闲不老身。——晁说之《惭愧》
支离交俊哲,弱冠至华发。——钱起《送李大夫赴广州》
乃心防暗室,华发称明廷。——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
曲刑前辈今能几,岁晚相期华发同。——宇文绍庄《踏碛》
况闻秦宫女,华发变已青。——李益《罢秩*华山采茯苓逢道者》
且击壮怀期篆鼎,莫缘华发便沾衣。——郑獬《张寺丞见讶久不致书兼惠佳篇辄用奉答》
此身与世真悠悠,苍颜华发谁汝留。——苏轼《代书答梁先》
方鞋破衲出相见,怪我年来华发变。——徐熥《灵隐寺寻耶溪上人》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各看华发已垂颠,岂更少年苔色绿。——梅尧臣《次韵和永叔饮余家咏枯菊》
岁暮见华发,*生志半空。——马戴《长安寓居寄赠贾岛》
菊萸不分簪华发,糕酒无因拜赭袍。——胡寅《和单令·朝雨催寒细似毛》
和顺积中鬼不见,英华发外天无功。——曾丰《前高凉推官陈汉臣惠佳什索俚编不可虚辱授之》
眼底故人惊岁别,尊前华发逐时新。——牟融《有感二首》
既非格猛兽,未可轻华发。——陆龟蒙《杂讽九首》
采以泛酒卮,不独映华发。——梅尧臣《舟上采菊》
顾我亦岁徂,华发蒙其颠。——吴潜《古风一首送常明仲还里社》
且莫教皓月,照影惊华发。——晁补之《古阳关》
忆昔遨游湖海中,只今华发总成翁。——陈镒《八月三日伯玉留饮西涧别馆二首·其二》
促迫於生人,绿鬓成华发。——释文珦《古意·逝水尚东流》
行路如许难,谁能不华发?——范成大《盘龙驿》
凉秋九月菊花发,自折寒枝插华发。——杨万里《买菊》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万里荆襄入战尘》
远客不可听,坐愁华发侵。——李群玉《乌夜号》
远客不可听,坐愁华发侵。——李群玉《乌夜啼》
已云宠禄过,况在华发衰。——张九龄《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
终结方外期,不待华发生。——权德舆《酬*十楚源春夜宿虎丘山对月寄梁四敬之兼见贻之作》
谁谓诸侯老宾客,归来华发伴樵渔。——李廌《哀都官王申》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杜甫《北征》
谁知青丝络马横门道,应笑江湖华发早。——陈傅良《送郡守汪充之移治严陵》
紫泥屡捧门多庆,华发虽稠体益轻。——朱长文《祖母生日》
流年将老来,华发自相催。——*甫《山中依韵答刘*见赠》
努力爱华发,盛年振羽仪。——独孤及《癸卯岁赴南丰道中闻京师失守寄权士繇韩幼深》
月亮里有无尽的美丽,带着她那如花的笑靥。于是有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了“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有了“烟笼寒水笼沙,夜泊秦淮酒家”;有了“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杂曲歌辞·竹枝》
唐·李涉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中秋月二首》
唐·李峤
(一)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二)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
唐·骆宾王
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
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
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澜。
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
《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
唐·
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
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两颗珠。
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诚知亦有来年会,保得晴明强健无。
《秋霁丰德寺与玄贞师咏月》
唐彦谦
露冷风轻霁魄圆,高楼更在碧山巅。
四溟水合疑无地,八月槎通好上天。
黯黯星辰环紫极,喧喧朝市匝青烟。
夜深独与岩僧语,群动消声举世眠。
《咏月》
唐·李建枢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古朗月行》
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李白
《木兰诗》中的一词多义
导语: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木兰诗》中的一词多义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木兰诗》中的一词多义
(一)一词多义
市: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2.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将:1.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
2.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帖:1.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
2.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
机:1.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2.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策勋十二转”中的“策”原是名词,指记事的册子,这里用作动词,“登记”的意思.
2.动词用作名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原是动词,这里用作名词,“战马”的意思.
木兰诗重点字词1
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贴,贴上。
2、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
一词多义
1、东市买骏马 市:名词,集市。
愿为市鞍马 市:动词,买。
2、昨夜见军帖 帖:文书。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贴上。
古今异义词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只。
今义:但是。
2、策勋十二转
古义:量词,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
今义:转过。
3、赏赐百千强
古义:多,有余。
今义:与“差”相对。
木兰诗重点字词2
1、木兰当户织 当:对着 户:门
2、惟闻女叹息惟:只
3、问女何所忆 忆:思念
4、昨夜见军帖 帖:文告
5、军书十二卷 十二:表示多数,很多的意思
6、阿爷无大儿 阿爷:指父亲
7、愿为市鞍马 为:为了 市:买
8、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
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只 溅溅:水流声
10、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11、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12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13、木兰不用尚书郎 用:做
木兰诗一词多义
《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木兰诗一词多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愿:a愿意,e.g.:愿为市鞍马;b希望,e.g.:愿驰千里足。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赏析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权势而热爱和*生活。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里的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就是 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那么,木兰诗的一词多义有哪些?
木兰诗的一词多义
市:
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2.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将:
1.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
2.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帖:
1.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
2.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
机:
1.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2.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买:
1.东市买骏马(买(东西))
2.欲买舟而下(雇,租,)
愿:
1.愿为市鞍马(愿意)
2.愿驰千里足(希望)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语言特点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开篇采用的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木兰诗》语言生动质朴,极少雕饰斧凿:“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流传千百年来,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口语;除了“万里赴戎机”六句文字比较典雅外,其余都保留着民歌的形式和风格,连锁、问答、排比、重叠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语言丰富多彩,单就原韵来说,篇幅较长的乐府诗歌大都是隔几句换一个韵,很少一韵到底,这样才能使演唱的歌曲音节复杂而有变化。《木兰诗》一共换了七个韵,也可以说是七种曲子:“唧唧复唧唧……女亦无所忆”;“西市买鞍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暮宿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天子坐明堂……不知木兰是女郎”;“雌兔眼迷离……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就相当于一个题下七首曲子。所不同者,这里则是一个完整的歌子。好多民歌每韵的'句数比较整齐,而《木兰诗》的句数却比较参差。正因为它曾为乐人所演唱,所以古往今来都被收入乐府歌中,而且直到现在,仍有评弹艺人在演唱《木兰诗》。
木兰诗鉴赏
北朝长篇叙事民歌。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从宋代起,就有不同记载和争议。始见于《文苑英华》,题为《木兰歌》,以为唐代韦元甫所作。《古文苑》题为《木兰诗》,以为“唐人诗”。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据诗中“可汗大点兵”语,认为木兰“生世非隋即唐”;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则认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类,“已似太白,必非汉魏人诗”。此后,历代都有人持“隋、唐人作”之说,但宋代黄庭坚已指出此诗并非韦元甫所作,而是韦“得于民间”(《题乐府〈木兰诗〉后》)。《乐府诗集》列入《梁鼓角横吹曲》,亦题《木兰诗》,云是“古辞”,并引陈释智匠《古今乐录》说:“木兰,不知名。”按《旧唐书·韦元甫传》载,韦曾任浙西观察使、淮南节度使等职(黄庭坚谓韦任朔方节度使,误)。又据《旧唐书·音乐志》所载,可知梁代和北朝乐府歌曲中都存有“燕、魏之际鲜卑歌”,且多“可汗之辞”。因此,《木兰诗》原先也可能是一首鲜卑歌。流传江南,译为汉语,曾入梁代乐府,后又散落民间,而到唐代为韦元甫重新发现,并拟作《木兰歌》一首(《文苑英华》)。至于“朔气”二句这样的对偶诗句,齐、梁诗中已经*见,自是文人加工痕迹。所以现代学者大多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显然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古诗源》),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宋代乐史《太*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陂)有木兰山、木兰草原、木兰湖,木兰天池等木兰八景,并引杜牧《木兰庙》为证。其后,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州、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反映出《木兰诗》的深刻影响。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同时,早在韦元甫拟作之前,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已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调·其一》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佚名《桃夭》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沁园春·长沙》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庄子·内篇·齐物论》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寇准《咏华山》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德经·第三十八章》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佚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佚名《山有扶苏》
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佚名《庭中有奇树》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
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红楼梦·第三回》
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寇准《咏华山》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锦瑟华年谁与度?——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尔雅·释草》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杜牧《金谷园》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史记·七十列传·商君列传》
十里青山远,潮*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佚名《卿云歌》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红楼梦·第七十回》
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辛弃疾《清*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李清照《清*乐·年年雪里》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王勃《别薛华》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木兰诗中一词多义辨析
《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罕有的杰作,诗中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而木兰诗中一词多义的辨析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木兰诗中一词多义辨析
1、东市买骏马 市:名词,集市。
愿为市鞍马 市:动词,买。
2、昨夜见军帖 帖:文书。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贴上。
木兰诗的单字解释:
1. 唧唧复唧唧:又。
2. 木兰当户织:对着。
3. 木兰当户织:门。
4. 不闻机杼声:听到。
5. 不闻机杼声:织布机。
6. 不闻机杼声:织布梭子.
7. 惟闻女叹息:只。
8. 问女何所思:想的是什么。
9. 问女何所忆:指木兰。
10. 问女何所忆:思念。
11. 女亦无所思:也。
12. 昨夜见军帖:军中的.文告。
13. 可汗大点兵:古代北方民族对君主的称号。
14. 可汗大点兵:检查核对
15. 军书十二卷:指多数,不是确数。
16. 军书十二卷:卷轴.
17. 卷卷有爷名:父亲。
18. 愿为市鞍马:愿意。
19. 愿为市鞍马:为了这次征兵.
20. 愿为市鞍马:买.
21. 愿为市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22. 从此替爷征:代替.
23. 从此替爷征:出征.
24. 东市买骏马:好。
25. 旦辞爷娘去:早上。
26. 旦辞爷娘去:告别。
27. 旦辞爷娘去:离开。
28. 暮宿黄河边:傍晚。
29. 暮宿黄河边:宿营。
30. 不闻爷娘唤女声:听到。
31.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
32.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听到.
33.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的声音.
34. 旦辞黄河去:早上。
35. 旦辞黄河去:告别。
36. 旦辞黄河去:离开。
37. 暮至黑山头:傍晚。
38. 暮至黑山头:到.
39.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只。
40.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人的战马。
41.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马叫声。
42. 万里赴戎机:奔赴。
43. 万里赴戎机:战争。
木兰诗中的一词多义词
在木兰诗中都有哪些一词多义词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木兰诗中的一词多义词
市:
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2.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将:
1.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
2.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帖:
1.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
2.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
机:
1.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2.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买:
1.东市买骏马(买(东西))
2.欲买舟而下(雇,租,)
愿:
1.愿为市鞍马(愿意)
2.愿驰千里足(希望)
木兰诗原文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译文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想什么,问姑娘在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想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可汗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木兰诗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呀: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1.《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南北朝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2.《华山畿·奈何许!天下人何限》南北朝
奈何许!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
3.《华山畿·啼着曙》南北朝
啼着曙,泪落枕将浮,身沉被流去。
4.《游华山云际寺》唐朝
张乔
少华中峰寺,高秋众景归。地连秦塞起,河隔晋山微。 晚木蝉相应,凉天雁并飞。殷勤记岩石,只恐再来稀。
5.《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四首·道是兰溪水较宽》宋朝
杨万里
道是兰溪水较宽,兰溪欲到怪生难。後船只羡前船快,不觉前船阁在滩。
6.《题商德符华山图》元朝
虞集
昔祠云台馆,行穿御阶柏。夕阴岚气深,重碧照行客。独访张超谷,渐觉岩险迫。冰生玉井头,日射仙掌侧。岂无铁锁悬,翻身若飞鹘。恐烦华阴令,不奈昌黎伯。王事况有程,车…
7.《寄华山司空图二首》唐朝
虚中
门径放莎垂,往来投刺稀。有时开御札,特地挂朝衣。岳信僧传去,仙香鹤带归。他年二南化,无复更衰微。逍遥短褐成,一剑动精灵。…
8.《予入华山而爱其名胜恨不登落雁峰携谢眺惊人句搔首以问苍天耳玩之不足而因成一诗山灵有知其尚羡予之奇观也哉》明朝
朱诚泳
分茅忝秦土,奉祀主西岳。兹晨奉明诏,温泉得疏瀹。星言驾我车,遥遥出城郭。路迂经华阴,寻幽有真乐。山路阻且右,我马劳四骆。行行及山腹,万仞如壁削。霏岚湿我衣,云根…
9.《寄华山司空图》唐朝
齐己
天下艰难际,全家入华山。几劳丹诏问,空见使臣还。 瀑布寒吹梦,莲峰翠湿关。兵戈阻相访,身老瘴云间。
10.《瞻华山》明朝
田登
巨灵危峭峙金天,俯瞰群山脉脉连。东岱北恒分保障,秦皇汉武历封禅。金城秀绕三峰翠,玉井花开十丈莲。盛世褒封应有自,愿历灵异产多贤。
11.《题华山人所居》唐朝
吴筠
故人住南郭,邀我对芳樽。欢畅日云暮,不知城市喧。
12.《别九华山二绝·寺前秋净万峰闲》明朝
吴兆
寺前秋净万峰闲,正好寻山又别山。谷转谿回留不住,水声相送到人间。
13.《王黄华山水小景二首·试间沧洲渔叟》宋朝
陆文圭
试间沧洲渔叟,长松山崦谁家。终日拿舟不语,江风吹老蘧花。
14.《龙华山寺寓居十首·羊乳茎犹嫩》宋朝
王之望
羊乳茎犹嫩,猪牙叶未残。呼童聊小摘,为尔得加餐,仗马卑三品,山雌慕一箪。朝来食指动,苦菜入春盘。 …
15.《游黄华山》明朝
王磐
林虑著太行,峰峦一都会。晴岚照郛郭,朝日炫金翠。盘盘黄华山,高秀众峰内。万仞青芙蓉,屹立见根蒂。有泉不知源,滂沛落云际。初疑玉虹垂,兼讶银河溃。翻翻雪练飞,汹…
16.《玉华山歌赠盛太史端明》明朝
郑善夫
玉华两峰天下雄,力障碧海东巃嵷。峰头偃蹇千尺松,停霜冒雪苍苔封。松根飞瀑声淙淙,流入韩江豢虬龙。徵君结屋浩渺中,开窗下瞰冯夷宫。角巾一幅双鬓髼,玉华相对为主翁…
17.《仲春自池阳发归余有华山之游先期三日取径道抵渭南》明朝
李寄
游春还一笑,自问此何时。徒作田文客,将寻王猛师。杂花明去眼,垂柳荡閒思。若再骊山过,应添怀古诗。
18.《金华山人》宋朝
宋无名氏
幽居倚翠峦,尘事不相干。天地醉来小,琴棋静里欢。雨苔春径绿,风竹夜窗寒。若问长生术,金炉有宝丹。
有关华发一词的古诗
关于华发的古诗
华发冲冠的古诗
年少生华发的古诗
关于青丝华发的古诗
关于华发少年的古诗
早生华发的诗句
可怜华发生的诗句
一词的古诗
有寂寞一词的古诗
有闲月一词的古诗
有婵娟一词的古诗
有落花一词的古诗
有流水一词的古诗
有潮州一词的古诗
推敲一词的古诗
有鹤归一词的古诗
含清明一词的古诗
带传奇一词的古诗
有咏怀一词的古诗
浸润一词的古诗
有绮丽一词的古诗
名利一词的古诗
有相知一词的古诗
团结一词的古诗
有草一词的古诗句
含鸟鸣一词的古诗
观的一词多义古诗
担一词古诗的典故
古诗殇一词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