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醉高歌感怀古诗的作者

关于中吕醉高歌感怀古诗的作者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中吕醉高歌感怀古诗的作者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中吕醉高歌感怀古诗的作者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中吕醉高歌感怀古诗的作者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77) 语录(42) 说说(33) 名言(36) 诗词(2k+) 祝福(4) 心语(699)

  • 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

  • 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

      《长歌行》选自宋代郭茂倩收编的《乐府歌词》汉代民间诗歌,那么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

      【作者】:无名氏(汉乐府)

      原文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简析

      《长歌行》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在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

      其实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

      也正是应为这样,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

      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

      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长歌行》它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阅读全文]...

2022-06-01 21:03:42
  • 立春日感怀古诗

  • 立春
  • 立春日感怀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春日感怀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凉州词》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立春日感怀清江引·立春》

      [元贯云石]

      金权影摇春燕料,木秒生春叶。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

      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立春日感怀》

      【明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立春》

      朱淑贞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播旋剪称联权。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立春诗》

      南宋范成大

      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

      曲尘欲暗垂垂柳,酷面初明浅浅波。

      日满县前春市合,潮*浦口暮帆多。

      春来不饮兼无句,奈此金幡彩胜何。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题望苑驿》

      (唐代)温庭筠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景阳寒井人难到,长乐晨钟鸟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树名从此号相思。

      分明十二楼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阅读全文]...

2022-06-18 22:33:38
  • 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

  • 优美,诗歌
  • 导语: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

    长 歌 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阅读全文]...

2022-07-26 13:53:12
  • 立春日感怀于谦赏析(立春日感怀古诗朗诵)

  • 立春
  • 于谦在前线作战,念及家中老母,感忠孝两难全,写下此诗催人落泪

    数千年来,泱泱华夏出了许多令人肃然起敬的民族英雄。他们以血肉之躯,或在大厦将倾之际,力挽狂澜;或在生死一线之间,一往无前;或在世人误解之时,负重前行。虽千万人吾往矣。

    于谦,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12岁的时候,于谦看见石灰窑煅烧石灰,便写下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名句。这一句,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着同样的精神和信念。

    而于谦也一直将文天祥当作偶像,一生都供奉文天祥的牌位。民间还一直流传一个故事,说于谦出生前夕,其父于仁梦到文天祥,说是要转世投胎做于家的子嗣。于仁醒来之后,于谦就出生了。

    于仁因为太过吃惊,加上怀着对文天祥的崇敬,所以为儿子取名“谦”。

    于谦人生的高光时刻,就是土木堡之变后保卫京师。他在朝廷做官的时候,正是明英宗时期,这个皇帝十分宠幸宦官,不做正事。因为当时有“三杨”辅佐政事,加上太皇太后张氏掌舵,明朝这艘船到也行驶在正道。

    不过三杨去世之后,一位叫做王振的宦官,开始带着明英宗胡作非为。后来,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带领二十万大军征讨瓦剌。但因为王振的胡乱指挥,二十万大军被也先打败,明英宗朱祁镇也被擒住。

    朝廷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纷纷要放弃北京南渡,却被于谦喝止。于谦在朝廷上大声斥责群臣,让他们以宋朝南渡为戒,并且他和孙太后等人主张拥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一起抵御瓦剌。

    于谦在危难之际,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原兵部尚书在土木堡之变中战死),负责防御。因为于谦调度有方,屡出奇谋,也先带领的瓦剌军队被击败。于谦带着明军追到了居庸关。

    击退瓦剌入侵后第二年立春,于谦想到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心中感慨,写下一首七律《立春日感怀》: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旧年过去,新年又来,来去之间,白发渐渐增多。如今在前线作战时期,戎马披甲,却又逢立春。这个本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自己却不能在长辈身边尽孝,不能为家中小辈尽责。

    颔联的“关河”,意思是关山河川之意,在句中指边塞。“底事”意思就是“因为什么事”。边塞为何要留客?是因为国事,诗人不得不留在边塞,保家卫国,守护黎民百姓,是他一生的理想。

    只是,岁月无情,青春易逝,令人不禁惆怅不已。“贷”在这里可以解释为“饶恕”,岁月不饶恕人。

    颈联是这首诗中的警句,是千古流传振奋人心的名句。上句的“丹心”,就如文天祥中的丹心一样,装的都是为国为民,不掺杂任何私利。旁人写这句诗,或许有作态、夸口之嫌,而于谦写下这句诗,却铿锵有力。

    下句则是对亲人的那份愧疚和柔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诗人用“寸”来形容“心”,也是表达这层含义。既然选择了忠义,则很难成全孝,所以只能空留两行清泪。读者也不禁落泪。

    就像前文所说,所谓的英雄,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亲友家人。瓦剌大军压境,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于谦像是定国柱石一般,那时在众人眼中,他顶天立地。可是,在佳节、明月夜,于谦也会感到孤独和思念。

    最后一联说,孤独的情怀,不能排遣,只能凑个五辛盘,自己迎接新春。“五辛”就是用盘子装着葱、蒜、韭、蓼蒿、芥,这是古代的一种民俗。

    这首诗,虽然艺术成就说不上多高,但从中,能够体现一位英雄的柔软,同时也能感受到英雄之所以是英雄。这是因为他们有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阅读全文]...

2022-03-03 18:36:49
  • 小儿垂钓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小儿垂钓古诗作者简介)

  •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

    莓苔:野草苔藓。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

    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摆了摆手,

    生怕惊动了鱼儿,所以不敢回应路人。

    胡令能,唐诗人。他家里很穷,

    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

    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

    现仅存七绝4首。

    《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

    向路边钓鱼儿童问路后所写。

    [阅读全文]...

2022-03-11 05:31:31
  • 抒发作者爱国情怀的古诗句

  • 情怀,经典
  •   1、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李商隐《陈后宫》

      2、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沁园春·雪》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6、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7、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8、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西施》

      9、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汪遵《息国》

      10、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阅读全文]...

2022-02-07 08:04:00
  • 木兰诗作者资料

  • 古诗文
  • 木兰诗作者资料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木兰诗作者资料 ,欢迎阅读。

      郭茂倩,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郓州须城(今山东东*)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劝孙,源明子。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郭茂倩自幼受诗熏陶,对诗歌产生浓厚兴趣。他熟知音律,善篆录,才气非凡,以编篡《乐府诗集》扬名后世。《乐府诗集》一百卷,上采尧舜时歌谣,下迄唐代的新乐府诗,共五千三百八十九首。他根据乐府诗的性质、用途、音乐形成、时代特征等,分为十二大类,并在每类诗前作了题解。歌辞中价值最大的是相和歌辞、清商曲辞,内含许多优秀民族民歌作品。 如千古流传的《战城南》、《陌上桑》和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杜甫的《前出塞》、《后出塞》等。

      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使大量诗歌得以保存和流传,为后人研究乐府诗提供了极大方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誉该书“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郭茂倩自幼受诗熏陶,对诗歌产生浓厚兴趣。他熟知音律,善篆录,才气非凡,以编篡《乐府诗集》扬名后世。《乐府诗集》一百卷,上采尧舜时歌谣,下迄唐代的新乐府诗,共五千三百八十九首。他根据乐府诗的性质、用途、音乐形成、时代特征等,分为十二大类,并在每类诗前作了题解。歌辞中价值最大的是相和歌辞、清商曲辞,内含许多优秀民族民歌作品。 如千古流传的《战城南》、《陌上桑》和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杜甫的《前出塞》、《后出塞》等。

      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使大量诗歌得以保存和流传,为后人研究乐府诗提供了极大方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誉该书“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

      拓展:

      木兰诗创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北魏神麚二年(429),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时期。

    [阅读全文]...

2021-12-27 13:55:55
  •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

  •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怀古咏史诗的概念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二、结合诗歌归纳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手法。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3、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4、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5、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三、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1、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

      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6、语言:含蓄

      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四、鉴赏步骤和方法

      1、要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我们在中学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在阅读一首诗词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解答鉴赏题时,注意不要被命题者设置的误区所干扰。比如1996 年高考题选了元代作家阿鲁威的散曲《咏史》,故意把作者所歌颂的三国英雄诸葛亮说成是刘备,就是制造误区的一个例子。

      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作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了诗人感想的媒介了。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

      3、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上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以古讽今的杰出之作。关于诗人对史实的态度,我们这里再举一个例子。像昭君出塞这样一个汉代的和亲故事,杜甫说“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深沉地抒发了自己对远嫁异域的姑娘的同情,他在这里只是就史论事。而王安石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作者在这里“借他人酒杯,浇历史题材,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反映的,这里不但体现了诗人们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4、要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计,五饵曾闻贾谊言。取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我们要在对具体篇章的分析中仔细体味,并且从中领悟作品的基本风格。还有一点必须提醒,作为咏史怀古诗,不少篇章在吟咏的主要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其它的典故,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用了五个典故。对于这些典故,一定要有所了解,并且要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至于用典时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其意而用的。在分析时,也要留意。

      五、考题精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六、迁移训练

      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阅读全文]...

2022-05-04 05:00:33
  • 春日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感情

  • 感情
  •   《春日》通过描写春天一派生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品译文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来到泗水河边观花赏草,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到处都是春天万紫千红的美丽景致.

      名句赏析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人、哲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

      扩展阅读:朱熹的文学著作

      朱熹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

      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如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拘无束,自由自 在。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己在学*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朱熹也善书法,名重一时。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

    [阅读全文]...

2021-12-21 11:46:25
  • 有关描写夏天的古诗及作者

  • 夏天
  •   夏天已到,火辣辣的太阳晒着大地,好像要把所有的东西都熔化掉似的。

      《夏日绝句》作者是宋代家杨万里。其全文如下:

      不但春妍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

      鹿葱解插纤长柄,金凤仍开最小花。

      《闲居初夏午睡起》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诗句全文如下: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翻译】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夏日南亭怀辛大》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诗句全文如下: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翻译】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阳寄源中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诗句全文如下: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翻译】

      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无浪也无烟;我这楚客思念中丞,心绪更加渺远。汉口斜映着夕阳,飞鸟都纷纷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汉阳城后的山岭,传来悲凉的号角;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衰怜。

      《江夏送张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其诗句全文如下:

      欲别心不忍,临行情更亲。

      酒倾无限月,客醉几重春。

      藉草依流水,攀花赠远人。

      送君从此去,回首泣迷津。

      【翻译】

      身欲离别,而心不忍,临到分手,情更亲。倾酒如月光,下泻无限,客人一醉,几年可醒?*坐岸边青草,双足嬉戏流水,攀枝花儿赠给远别之人。送君此地去,回首哭泣,迷津何时清晰?前途在那里。

      《山亭夏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高骈。其诗句全文如下: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翻译】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吹拂色泽莹澈的水晶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夏日山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诗句全文如下: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翻译】

      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裸着身子呆在青翠的树林中。脱下头巾挂在石壁上,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

      《夏意》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舜钦。其诗句全文如下: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翻译】

      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一领。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待到醒来时,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夏日三首其一》作者为宋代文学家张耒。其诗句全文如下: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阅读全文]...

2022-03-13 14:14:27
中吕醉高歌感怀古诗的作者 - 句子
中吕醉高歌感怀古诗的作者 - 语录
中吕醉高歌感怀古诗的作者 - 说说
中吕醉高歌感怀古诗的作者 - 名言
中吕醉高歌感怀古诗的作者 - 诗词
中吕醉高歌感怀古诗的作者 - 祝福
中吕醉高歌感怀古诗的作者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