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昧请谅解的古诗词

关于冒昧请谅解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冒昧请谅解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冒昧请谅解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冒昧请谅解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2) 说说(122) 名言(604) 诗词(8k+) 祝福(53) 心语(1)

  • 诗名含有谅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谅字的诗词

  • 送维谅上人归洞庭

    皎然〔唐代〕

    从来湖上胜人间,远爱浮云独自还。

    孤月空天见心地,寥寥一水镜中山。

    浪淘沙(中秋阴雨,同显忠、椿年、谅之坐寺门作)

    朱敦儒〔宋代〕

    圆月又中秋。南海西头。蛮云瘴雨晚难收。北客相逢弹泪坐,合恨分愁。无酒可销忧。但说皇州。天家宫阙酒家楼。今夜只应清汴水,呜咽东流。

    卢子谅时兴

    纳兰性德〔清代〕

    代谢感时序,迭微叹日月。憝彼鶗鴂鸣,忍此众芳歇。

    林园无鲜蕊,原野飞陨叶。王孙伤岁暮,志士励穷节。

    劲莛矗惊飙,贞松翠霜雪。昂昂泽中雉,矫矫韝同鷢。

    物性不可渝,人宁不如物?努力崇明义,岂为威武屈。

    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歌

    皎然〔唐代〕

    洞庭仙山但生橘,不生凡木与梨栗。真子无私自不栽,

    感得一株阶下出。细叶繁枝委露新,四时常绿不关春。

    若言此物无道性,何意孤生来就人。二月三月山初暖,

    最爱低檐数枝短。白花不用乌衔来,自有风吹手中满。

    九月十月争破颜,金实离离色殷殷,一夜天晴香满山。

    天生珍木异于俗,俗士来逢不敢触。清阴独步禅起时,

    徙倚前看看不足。

    谅公洞庭孤橘歌

    顾况〔唐代〕

    不种自生一株橘,谁教渠向阶前出,不羡江陵千木奴。

    下生白蚁子,上生青雀雏。飞花檐卜旃檀香,

    结实如缀摩尼珠。洞庭橘树笼烟碧,洞庭波月连沙白。

    待取天公放恩赦,侬家定作湖中客。

    赠滕宗谅

    吕岩〔唐代〕

    华州回道人,来到岳阳城。别我游何处,秋空一剑横。

    陈友谅

    严遂成〔清代〕

    渔家子,起沔阳,夥颐沉沉称汉王。橹箱连锁棚走马,乘潮东向吞天下。

    奈何雁汊烧羊反间行,坏汝万里之长城。铁挝击碎寿辉首,义帝沉江战且走。

    饿鸮一声摩天风,目睛突出箭血红。相士贵墓术不验,沙岸雨立朝班空。

    虎斗龙争几朝暮,若翁业渔尚如故。不识门前拥彗迎,不逢俎上分羹怒。

    呜呼载尸安用镂金床,比之溺器七宝装,龙凤鞍帕真珠光。

    刘鋹孟昶汰已甚,与乱同事罔不亡。

    春中与卢四周谅华阳观同居

    白居易〔唐代〕

    性情懒慢好相亲,门巷萧条称作邻。背烛共怜深夜月,

    蹋花同惜少年春。杏坛住僻虽宜病,芸阁官微不救贫。

    文行如君尚憔悴,不知霄汉待何人。

    岁暮感怀以余年谅无几休日怆已迫为韵

    陆游〔宋代〕

    井地以养民,整整若棋画。初无甚贫富,家有五亩宅。哀哉古益远,祸始开阡陌。富豪役千奴,贫老无寸帛。因穷礼义废,盗贼起蹙迫。谁能讲古制,寿我太*脉?

    别韦谅赋得江湖泛别舟诗

    张正见〔南北朝〕

    千里浔阳岸,三翼木兰船。鹢泛青凫后,鸡鸣白鹭前。

    涵花没浅缆,带叶动深船。不言朝夕水,独自限神仙。

    [阅读全文]...

2021-12-19 17:38:52
  • 诗名含有冒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冒字的诗词

  • 三月十五日夕照寺冒巢民先生生日冒鹤汀主人

    曾*经〔清代〕

    桃叶衣冠初结社,问年三百风中马。一春阴雨罕逢晴,瓣香萧寺徒悲咤。

    冒生旧是文章裔,折简招邀置杯斝。当时水绘盛宾客,闻风色动况亲炙。

    千场歌舞见*生,一老东南支风雅。只今辙迹久如扫,极目江河真日下。

    品核裁量两无用,暮唶朝唏徒自诧。纵论往事致惋慨,略遣词流供慰藉。

    僧寮冒雨有何好,归路春泥役没輠。固知犹是声气事,谁信能无童仆讶。

    终当万事不挂眼,一醉千忧聊可写。漠漠吹花满四邻,依依风柳摇台树。

    皇天会有晴霁时,散策春林观物化。

    水调歌头·冒大风渡沙子

    李处全〔宋代〕

    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壮志未消磨。为向吴儿道,听我扣舷歌。

    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鼍。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对此貌无恐,心亦畏风波。

    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

    吴伟业〔清代〕

    珍珠无价玉无瑕,小字贪看问妾家。寻到白堤呼出见,月明残雪映梅花。

    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

    苏轼〔宋代〕

    一枕清风直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扬州慢 冒鹤亭水缋庵填词图,次姜白石韵

    吴湖帆〔清代〕

    金粉名园,玉虹佳丽,洞天几许行程。望红尘麦秀,遍断陌芜青。

    叹公子、年华耄矣,素怀离客,空梦销兵。对梅花零落,年年哀赋江城。

    广陵嗣响,恁秋风、涛汛多惊。恨旧梦难贪,新愁又惹,消受无情。

    纵得砉然长啸,横江下、独鹤声声。镇东南词脉,迦陵低拜先生。

    冒宗起招同王芳洲朱章华小集皆戊辰同人

    郭之奇〔明代〕

    东南多胜友,如斯复几人。岂惟才力壮,能令气声亲。

    披襟明宿昔,怀抱各清新。我观时世客,惟思要路津。

    世道多荆棘,时心满甲鳞。何如一樽酒,淘洗令其醇。

    以兹咸叹息,当杯莫逡巡。且勿谦新贵,亦无骄贱贫。

    但作*等意,醒醉总相匀。糟酾共餔歠,此情亦未真。

    情钟在我辈,心同是一身。与尔成三益,何妨有四邻。

    念奴娇 其十一 《念奴娇·柬冒辟疆、陈散木》

    曹尔堪〔清代〕

    风尘燕市,与渐离诸客,垆头击筑。放逐归来停锦缆,烟景苍凉满目。

    晓埭趋鼯,荒畴骨葛,赋语应难读。故人重见,自伤髀已生肉。

    华发镜里萧森,瘦筇短褐,羞对东篱菊。二十六年缘底事,偏记西湖僧屋。

    杨柳堤长,芙蓉溪冷,且饱芜菁粥。红桥客散,日斜同倚修竹。

    望江南 寄东皋冒巢民先生并一二旧游十首 其一

    陈维崧〔清代〕

    如皋忆,最忆小三吾。隔水红墙春冉冉,拍波绿箬雨苏苏。

    隐几一愁无。

    冒巢民先生遗像为鹤亭题 其二

    陈宝琛〔清代〕

    隐同禅室酹生辰,年谱新成海未尘。今日耳孙抱遗像,厌兵还恋旧京春。

    蕙兰芳引 和冒鹤汀韵,赠畹华

    程颂万〔清代〕

    坊畔倚栊,尽凄听、故京遗曲。殢海角行尘,拚老大还讳哭。

    扇香恨罥,散梦绮、湘天余绿。苦万场唤遍,姓字传芬相续。

    忍赚修梅,中年痴况,袖绊寒竹。忆庵语人回,闲访旧窗片玉。

    [阅读全文]...

2022-02-20 22:57:59
  • 含有谅字的古诗词 带谅字的诗词名句

  •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格言联璧·处事类》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佚名《鄘风·柏舟》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柳宗元《郊居岁暮》

    彼此谅衷素,值兹孟夏初。——边定《送王时敏之京》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柳宗元《巽公院五咏》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佚名《战城南》

    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宋玉《九辩》

    人境谅非遥,湖山自幽绝。——朱熹《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屈原《离骚》

    配大中以为偶兮,谅天命之谓何!——柳宗元《惩咎赋》

    谅才韪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谅虽死而不悔,亦可戒夫贪得。——欧阳修《憎苍蝇赋》

    谅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柳宗元《吊屈原文》

    今天子谅闇之际,领太傅主簿,府主诛,除名为民。——潘岳《闲居赋》

    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一》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李绅《寒松赋》

    嗟秋日之可哀兮,谅无愁而不尽。——潘岳《秋兴赋》

    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陶渊明《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苟民志之不谅,何云岩险与襟带?——张衡《东京赋》

    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列,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全祖望《梅花岭记》

    嗜酒者曰:谅第二三十里耳。——佚名《酒徒遇啬鬼》

    赖上帝显圣,谅其至冤。——李朝威《柳毅传》

    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陶渊明《闲情赋》

    逢纷  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刘向《九叹》

    谅城郭之不足恃兮,虽重介之何益?——宋玉《九辩》

    谅无怨于天下兮,心焉取此怵惕?——宋玉《九辩》

    心怦怦兮谅直。——宋玉《九辩》

    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屈原《九章》

    明时谅费银河洗,缺处应须玉斧修。——曾几《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谅天造兮昧昧,嗟生民兮浑浑。——庾信《小园赋》

    越安陵而无讥,谅惠声之寂寞。——潘安《西征赋》

    吊戾园于湖邑,谅遭世之巫蛊。——潘安《西征赋》

    天子寝于谅闇,百官听于冢宰。——潘安《西征赋》

    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张衡《归田赋》

    谅不登樔而椓蠡兮,得不陈力而相追。——班昭《东征赋》

    谅时运之所为兮,永伊郁其谁愬?——班彪《北征赋》

    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韩愈《南山诗》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张巡《守睢阳作》

    不谅人只!——佚名《国风·鄘风·柏舟》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柳宗元《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及尔如贯,谅不我知,出此三物,以诅尔斯。——佚名《何人斯》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柳宗元《夏夜苦热登西楼》

    灵境不可状,鬼工谅难求。——柳宗元《界围岩水帘》

    樽酒聊可酌,放歌谅徒为。——柳宗元《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阅读全文]...

2022-04-18 05:15:21
  • 古诗词鉴赏词语解析

  • 文学
  • 古诗词鉴赏词语解析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古诗词鉴赏非常熟悉吧?古诗词鉴赏,通常是体会诗词中的字词、意境、句意、语言特色、主旨、技巧、结构思路等更深层次的内容。相信很多人对古诗词鉴赏都是一知半解,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鉴赏词语解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词鉴赏常用词语

      一、熟悉鉴赏术语,准备对号入座。

      1、感情基调:忧愁、伤感、惆怅、寂寞、孤独、郁闷、闲适、恬淡、喜爱、喜悦、欢乐、激愤、悲壮、慷慨激昂等。

      2、思想内容:托物抒情、托物言志、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孤芳自赏、孤傲高洁、坚贞不屈、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怀古伤今、怀古伤己、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感时伤怀、淡泊宁静、超然物外、闲适恬淡、闲情逸趣、惜花伤春、悲秋悯己、热爱自然、思乡怀亲、赠人送友、富含哲理、哀怨忧愁、激愤憎恶、欣喜欢快、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坚守节操等。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仗、借代、反问、设问、双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等

      6、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想象和联想、渲染衬托、正面和侧面、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白描、象征、用典、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意象(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物、景物)、意境(诗人抒的情和诗中绘的景合二为一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等等。

      7、语言:清新自然、*淡质朴、民歌风味、绚丽、含蓄(蕴藉)、简洁、明快、瑰丽等。

      8、风格: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明白如话;高适,悲壮苍凉;王维,诗中有画,诗中有道;陆游,宏丽悲壮;柳永,雅俗杂陈直抒胸臆;李清照,清新且委婉含蓄;苏轼、辛弃疾雄阔、激昂、悲壮,辛弃疾还擅用典。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

      9、体裁:古体诗(唐以前的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乐府)、*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

      10、意境: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意境深远、意境优美、幽静,宁谧,苍莽,深远,热烈,高昂,壮阔,悠远,空灵,辽阔,苍凉,幽美,朦胧,淳朴,荒芜,孤寂,冷寂,慷慨悲凉,缠绵宛转,空寂寥落,萧条荒凉

      11、情感载体类 :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古迹——怀旧 梅花——傲骨

      二、牢记解题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①关注标题

      ②关注作者

      ③关注情景

      ④关注手法

      ①细节提取类: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什么环境?

      环境有什么特点?什么氛围?什么心理?从那些词语(语句)可以看出?

      ②意境描写类:描写(描绘)某句诗的画面。

      ③语言赏析类:哪个词语(句子)好在哪里?赏析某个词(某句诗)。把“某词”改为“某词”好不好?

      ④主题情感类:什么主题?什么情感?什么思想?

      三.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 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梅花——高洁人格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莲——爱的象征,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另外还表示高洁的人格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落寞的心境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秋蝉——高洁,悲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8.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9. 柳——与“留”谐音,离情依依挽留惜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阅读全文]...

2021-12-19 18:09:07
  • 诗名含有请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请字的诗词

  • 南剑州伏虎岩请师开山请赞

    释慧开〔宋代〕

    个样村僧,也甚奇怪。身如椰子,胆似天大。蟒蛇窟里安禅,猛虎穴中劄寨。无端于微尘国里,转大*,声大法鼓。却向刀山剑树上,成等正觉,弄者一解。/

    丁卯中秋后三日镜园请仙援笔赋诗同谢彭陈诸君步紫霞真人韵以后请仙多步此韵

    邓云霄〔明代〕

    秋高爽籁净寥天,星澹长河月在川。蓬岛客归仍故里,金炉丹伏自何年。

    遐心迥寄青冥外,佳句携来碧落边。幸接芳邻更同调,可能乘兴咏游仙。

    天顺元年六月初十日上章告老未允十一日又请十三日又请至二十一日蒙允出京师舟中赋七首 其一

    薛瑄〔明代〕

    迁转春官入翰林,两叨清秩受恩深。论思未有回天力,供奉空悬捧日心。

    六十故知年渐老,寻常唯觉病相侵。乞归自是安衰劣,俯仰清风愧古今。

    天顺元年六月初十日上章告老未允十一日又请十三日又请至二十一日蒙允出京师舟中赋七首 其二

    薛瑄〔明代〕

    病怀久与世相违,疏乞归田诏许归。辞阙犹沾光禄酒,束装还有尚方衣。

    两京水陆寻征路,三晋山河想旧扉。金马玉堂回首处,青霄唯见五云飞。

    沈德潜为其父请封陈亲遗训声泪俱下此所谓终身之慕乎甚嘉悯焉从其请而赐之句

    弘历〔清代〕

    书笈旧行装,逝将返故乡。成名发惊白,锡类诏誊黄。

    奚用悲寥落,应知遂显扬。斧邱陈奠处,不愧教忠堂。

    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王守仁〔明代〕

    谪居履在陈,从者有温见。

    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

    夷俗多火耕,仿*亦颇便。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

    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祁奚请免叔向

    左丘明〔先秦〕

      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

      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

      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文天祥〔宋代〕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襄王不许请隧

    佚名〔先秦〕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而已,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

      “今天降祸灾於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於裔土,何辞之有与?若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葛通判请益非心非佛因缘以偈示之

    释慧远〔宋代〕

    即心即佛眉拕地,非佛非心双眼横。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阅读全文]...

2022-06-14 13:09:14
  • 含有解字的古诗词 带解字的诗词名句

  •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花蕊夫人《述国亡诗》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韩非子·解老》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增广贤文·上集》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生不解*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杨敬之《赠项斯》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论衡·卷二十八·书解篇》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逸周书·卷九·芮良夫解》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老子·道经·第四章》

    太*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朱厚熜《送毛伯温》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红楼梦·第九十回》

    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韩非子·解老》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张炎《解连环·孤雁》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西施》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清*乐·春归何处》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谢亭送别》

    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论衡·卷二十五·解除篇》

    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韩非子·解老》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李白《清*调·其三》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逸周书·卷六·谥法解》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酬张少府》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晏几道《清*乐·留人不住》

    人处疾则贵医,有祸则畏鬼。——《韩非子·解老》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第一回》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论衡·卷二十八·书解篇》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纳兰性德《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凡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者之谓迷——《韩非子·解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兵强胜人,人强胜天——《逸周书·卷三·文传解》

    [阅读全文]...

2022-03-03 10:49:14
  • 解读古诗词中的荷花意象

  • 荷花
  • 解读古诗词中的荷花意象

      莲花意象,多姿多彩,荷为人而生,文因荷而贵,人荷相映,演绎了一首首洋溢着生命情愫的华彩诗章。以下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解读古诗词中的荷花意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谢谢!

      莲花,又名荷花、芙蕖、菡萏、水旦、草芙蓉、水芙蓉、六月春、*莲、六月花神等。荷花入诗,情彩飞扬,雅俗共赏。

      1、君子之花。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清代叶申芗《荷叶杯·盆莲》:“双心千瓣斗鲜奇,出水不沾泥。试问花中何比?君子,风度胜张郎。碧纱窗下晚风凉,花叶两俱香。”这一朵并蒂莲开得鲜奇,送来花香,出水不染,它难道不是君子形象的写照?“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隋·弘执恭《秋池一株莲》),诗人笔下的莲花,独立坚强,令人钦佩。宋代诗人苏辙更为追慕莲的高洁:“白莲生淤泥,清浊不相干”(《盆池白莲》),“开花油水中,抱性一何洁”(《和文与可菡萏轩》)。

      2、佳人之花。用莲花代表佳人形象也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荷叶罗裙,人面荷花,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几乎分辨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哪是荷花,哪是脸庞。她,就是诗人的梦中情人。再如宋代杜衍《莲花》:“凿破苍苔作小池,芰荷分得绿差差。晓来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写的是莲美如画,如出浴的真妃。

      3、爱情之花。由于“莲”与“怜”同音,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州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虚实结合,谐音双关,表达了对所爱的男子深长的思念。孟郊的《怨诗》以痴心傻气的想象来抒发女主人公愁苦深重的相思之情:“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滴泪成池,泪淹芙蓉,见证爱情,此等痴心透骨的情语非性情中人断不能说出。

      4、怀旧之花。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置身荷香美景,欲抚琴弦,却恨无知音共赏。元代王翰《题败荷》:“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诗人借败荷之声传送到旅人的手段,把怀人写得凄楚动人。

      5、清闲散淡之花。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抒写诗人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霄劳梦想。”一、二两句遇景入咏,融情于景。夕阳西下,素月东升,“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一快一慢凸现诗人的愉悦心理。三、四两句即事抒怀,活灵活现。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披头散发,靠窗而卧,逍遥自在,令人羡慕。五、六两句细化身心快感。清风送爽,荷花飘香,如丝如缕,沁人心脾;翠竹滴露,清脆悦耳,如丝如筝,清幽绝俗。写荷以“气”,写竹以“响”,意境幽深静谧,情调高雅别致,荷香和佳竹巧妙地烘托出诗人悠然自得,闲适自乐的素淡情怀,为下文抒发诗人渴盼知音,怀想故人创设了氛围。

      6、青春意趣之花。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其二)刻绘田田荷叶之中、艳艳荷花之下采莲少女的美丽形象,意境优美,情调欢快。“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一、二两句写诗人伫立凝望,人花一体,难以分辨的情景。罗裙舒展,绿如荷叶,宛见采莲少女亭亭玉立之姿;笑脸相迎,艳若荷花,如睹采莲少女欢声笑语之态。荷叶罗裙,人面荷花,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几乎分辨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哪是荷花,哪是脸庞。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成了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精灵!三、四两句写诗人眼花缭乱之际,走神错意之时的意外发现,展示青春少女的无限活力。采莲少女与绿荷红莲融为一体,忽然不见踪影,诗人踟蹰怅惘,惊奇不已。可是,没过多久,莲塘之中歌声四起,热闹非凡,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然在这绿叶红花的荷塘之中,仿佛是和诗人这样的观望者开了个玩笑。这群江南女子啊,聪明美丽,天真活泼,出没绿波红花之中,歌唱劳动,歌唱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如荷飘香,如花美丽的青春风采。

      7、相思愁苦之花。孟郊的《怨诗》以痴心傻气的想象来抒发女主人公愁苦深重的相思之情。“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两地相思的闲愁苦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是没大小,没体积,不具形象的东西,测定起来很不容易,可是诗中女主人公却异想天开:试把我们两个人的眼泪,分别滴在荷花池中,看一看今夏美丽的荷花被谁的泪水浸泡而死。显然,在她心目中看来,谁滴的泪多,谁的泪更苦涩,荷花就将为谁而“死”,那么,谁的相思之情更深,自然也就测定出来了。比试滴泪,滴泪成池,泪淹芙蓉,见证爱情,此等痴心透骨的情语非性情中人不能设想。出污泥而不染的“芙蓉花”成了男女主人公相思离情的可靠见证。李商隐的《板桥晓别》化用典故,抒写情人的离别苦情。“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一、二两句远眺*观,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和朦胧奇幻的环境氛围。三、四两句分别化用典故写行者和送者。“水仙”句暗用琴高事。《列仙传》上说,琴高是战国时赵人,行神仙道术,曾乘赤鲤来,留月余复入水而去,诗人此处把远行之人比着乘鲤凌波而去的水仙,化实为虚,奇幻天真。“红泪”句暗用薛灵芸事。据《拾遗记》记载,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用玉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到了京师壶中泪凝如血,诗人此处将送行者(女主人公)暗喻为水中芙蓉,以表现了她的红润美艳;又由红色芙蓉进而想象出它的泪也应该是“红泪”。这样,一朵艳艳芙蓉勾画出了俏丽佳人泣血神伤的情景。

      “芙蓉”又称为“荷”、“莲”。“芙蓉”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极娉婷,极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人。

      8、而芙蓉作为意象,被文人骚客运用于诗歌中,则大体可分为三大类象征义:一是取荷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二是取败荷的形象营造一种衰败意境,或对逝去光阴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破败惋惜;三是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9、王维的《山居秋暝》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恬静的意境。全诗的精妙所在也许就是那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声、莲动、舟行,让人以为他是在为热闹作铺排,而恰恰相反,诗人妙笔生花,借“动”显“静”,着力表现幽静的意趣。正如“蝉噪林愈静”,写动态是为了更好的烘托静。这句诗中“莲”被动态化,不仅不与幽静基调抵触,还生发出摇曳生姿的美丽。周邦彦《苏幕遮》一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将雨后初晴的仲夏荷塘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无怪乎五国维赞曰:“真能得荷之神理。”此句的“神”就在于一个“举”字,它使全诗富有立体感,荷花亭亭出水,迎风摆动的清新淡雅便款款而出。“故乡梦,何曰去?……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这般美景便自然地引出了思念故乡荷塘的情怀。杨万里的《昭君怨?咏荷上雨》“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蓬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珍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从整体上创造了这样一番景象:梦的氤氲带来的是泛舟西湖,荷满莲香,烟雨交加的如诗如画的仙境,觉醒后池荷跳雨,清波涟涟,美不胜收。此情此景与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又该是别有一番滋味吧!看来同样是写荷之美,不同的作者的切入点,便构造出芙蓉不同神韵。

      10、与荷之姣好容貌相对,该是残荷衰败的凄凉景象。孟郊《怨诗》中的那句“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看得让人触目伤怀,撼人心魄!是啊,闺中怨妇的情思与被抛弃的痛苦尽在一看芙蓉中!“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芙蓉般的妙龄却要做垂死残荷,那满池荷花大概是用泪水浇注的吧!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则诉尽了离愁别绪、相思之苦。这与姚燧《普天乐》“芙蓉谢,冷雨清灯读书舍,待离别怎忍离别?”有相同怀念之情和凄美意境。败荷给人带来视觉上的颓废,没有美的感受,但是它若与作者心境结合,便是一种凄美,一种令人悸动的美。

      11、芙蓉还有另一意象义便是高洁之志的象征,这与梅、竹、松德意义大体相同。且看李白《古风十九首》“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诗人幻想自己飘游于西岳华山的莲花峰上,碰见的玉女是“手把芙蓉,凌空而行”。这里为什么是“手把芙蓉”而不是他物呢?就是因为人们向来认为“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正好寄寓了诗人的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尚情怀。再如陆龟蒙的《白莲》,他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瑞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诗中就推崇她的品格像瑶他仙子,与一般凡花俗卉不同。即使很少人赏识它,任她自开自落,然而白莲其实是很美的,她那纯洁之色,她那婷婷之态,她那“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只要有晓月清风作伴,又何损于她的美丽呢?文人骚客好咏莲,贺铸的《踏莎行》则借莲感叹自己的际遇——“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莲长于偏僻柳塘,无人知道,无蜂蝶采摘,它的“芳”就在于孤芳自赏,自嗟自叹,所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当年不肯嫁东风”,莲花高洁,不肯嫁春风,实是贺铸不肯阿谀权贵的写照。最后莲之“无端却被秋风误”,与贺之不为世所容,郁郁终生也是吻合的。

      以上为芙蓉在古代诗歌中三大意象义,无论是咏荷之美好,还是叹荷之颓败,或是赞莲之高洁,荷花作为一种典型意象已不再是单纯的景物,而是一种感情的象征。鉴赏诗歌时,看到荷花,就看到了作者的感情世界。

      荷花,历来为*的文人所偏爱,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荷花,又名藕花、芙蕖、芙蓉、菡萏、净友、芰荷、水芸、泽芒,原产印度,为多年水生草木。夏季开花,白色或粉红色,单瓣或重瓣。民俗以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荷花历来象征着美好与高洁,周敦颐赞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的象征意义,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高洁、坚贞、隐者的象征、祥瑞、爱情的象征、怀才不遇者的自况和美的象征等。荷花象征高洁,诗文中不胜枚举。如陆龟蒙的《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古诗词中的荷花意象荷花又称荷、莲、莲花、芙蓉、菡萏等,在传统文学中,荷花具有多方面的品质和特征:荷花作为一种典型的意象已不再是单纯的景物,而是一种感情的象征。

      1、以荷花喻高洁的品格。如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就是以荷花的外表形态之美,象征诗人高洁的品质,以此突出诗人“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人生态度;又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李渔《芙渠》)。

      2、以荷花喻女子姣好的容貌或纯洁无瑕的爱情。荷花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极娉婷,极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人。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由于“莲”与“怜”同音,“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又如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又如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3、以荷花喻美好的人生理想。如李白《西上莲花山》:“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借荷花写幻想中的超脱,写理想中的情趣,纯洁明净。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恬静的意境,寄托着诗人的一种生活理想。

    [阅读全文]...

2022-05-25 22:29:50
  • 诗名含有解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解字的诗词

  • 解红歌(唐有儿童解红之舞)

    和凝〔五代〕

    百戏罢,五音清,解红一曲新教成。

    两个瑶池小仙子,此时夺却柘枝名。

    燕歌行七解 燕歌行六解 其二

    于慎行〔明代〕

    来日苦短去日长,四时代谢心茫茫。为客置酒临中堂,吴歈齐讴出东厢。

    引宫刻徵为乐方,悲音冽冽激中肠。劳心惆忉不可忘,西风吹衣天雨霜。

    列宿灿烂罗成行,双星明明在河梁。咫尺不语空相望,何为含忧令心伤。

    子夜吴歌九解赠李顺德于鳞 六解 其六

    宗臣〔明代〕

    闻君有瑶琴,来自昆仑域。虽未听其声,时时白云色。

    解冤结 景金本注云,三首本名解佩令 赠醮

    丘处机〔宋代〕

    山河已定,干戈不起,太*时、八方和义。斋醮频修,盛答报、虚空天地。谢洪恩、暗中慈惠。千年一遇,神仙出世。幸遭逢、莫生轻易。供养精严,但一岁、胜如一岁。遇良辰、大家沉醉。

    留别解县韩明府(一作别解明府)

    耿湋〔唐代〕

    闲人州县厌,贱士友朋讥。朔雪逢初下,秦关独暮归。

    寒茅下原浅,残雪过风微。一路何相慰,唯君能政稀。

    子夜吴歌九解赠李顺德于鳞 七解 其七

    宗臣〔明代〕

    玉树抽新条,炎炎困赤土。日望天上云,不得阶前雨。

    子夜吴歌九解赠李顺德于鳞 二解 其二

    宗臣〔明代〕

    与君生别离,仨年参与商。谁谓三年久,不如兹夜长。

    子夜吴歌九解赠李顺德于鳞 三解 其三

    宗臣〔明代〕

    夜半倚梧桐,明月何历历。梧子在其上,可见不可摘。

    子夜吴歌九解赠李顺德于鳞 四解 其四

    宗臣〔明代〕

    芳草五骅骝,熠熠朝元者。不分黄金鞭,出入依君马。

    子夜吴歌九解赠李顺德于鳞 五解 其五

    宗臣〔明代〕

    自幼能采莲,兰楫荡前渚。如何莲子心,于今更觉苦。

    [阅读全文]...

2021-11-26 11:30:08
  • 已亥杂诗古诗词考点解析

  •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 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小升初考试中考察的大体内容,在准备小升初考试时,可以做复*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类题。

    [已亥杂诗古诗词考点解析]

    [阅读全文]...

2022-01-23 12:04:36
  • 小池古诗词考点解析

  • 小池古诗词考点解析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1. 泉眼:泉水的出口,因为小,故称泉眼。

      2.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3. 尖尖角:还没有放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 监。工诗。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古诗赏析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 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 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 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 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 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小升初考试中考察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小升初考试时,可以做复*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阅读全文]...

2022-07-13 16:45:17
冒昧请谅解的古诗词 - 句子
冒昧请谅解的古诗词 - 语录
冒昧请谅解的古诗词 - 说说
冒昧请谅解的古诗词 - 名言
冒昧请谅解的古诗词 - 诗词
冒昧请谅解的古诗词 - 祝福
冒昧请谅解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