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夜书所见的古诗配画优秀作品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夜书所见的古诗配画优秀作品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夜书所见的古诗配画优秀作品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夜书所见的古诗配画优秀作品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爱粮节粮征文优秀作品(通用25篇)
节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自古提倡节粮的歌谣诗句就有不少。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粮节粮征文优秀作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大家做起。粮食是我们生命的源泉。我们应该珍惜它,节约它。
我们吃剩了的饭也不要浪费,要留下来给鸡吃,给鸭吃,据我统计,我们一年餐桌上剩下的粮食,够2亿人一年的口粮。
有首古诗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就是一滴汗水啊。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浪费着粮食!
每天,妈妈早上都给我煮面吃,我吃一半就不吃了,就倒掉了,妈妈总是骂我说不要浪费,可我就是不听,直到有一天······我和朋友出去玩,在路上碰到了一个乞丐,他正在垃圾箱里捡吃的,那都是别人家不要了的东西啊!可他吃得津津有味,我看他可怜,就把我手里的面包给他吃,他用感激的眼神看着我,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这么一个小小的面包,就可以让他这么高兴,我之前浪费的粮食,那都够他吃一年的了。我终于知道了,浪费粮食是不好的,以后我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做起,吃多少,盛多少,不剩菜,不剩饭,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
粮食是我们的生命之本,如果没有了粮食,我们将无法生存。现在,我们生活好了,富裕了,再也不用担心填不饱肚子了,所以大家已经对“爱粮节粮”这四个字越来越陌生了。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谈一谈“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话题吧!
说到节约粮食,大家也许会说:我们早已远离食不果腹的年代,还有谁会在意粮食的由来,还有谁会在意随手丢弃的粮食?然而,事实是让人担忧的。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粮食供应日益紧张,许多偏远贫困地区的人们,生活水*极其低下,那里的孩子连米饭都吃不上啊!但我们生活水*好的地区的人们,每天大鱼大肉,每天都把吃不完的饭菜倒进垃圾桶,难道在你们倒剩饭剩菜的时侯,就没有想到过那些贫困孩子没有饭吃,饿肚子的情景?如果想到了,你们还会那么铺张浪费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以说,每一粒粮食都浸满了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如今我们生活好了,绝不能丢弃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们一日三餐做起!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同学们,当你们吃着碗里香喷喷的米饭时,你们是否想到了这诱人的粮食从哪儿来的呢?
有一次吃饭,我感到饭菜很不好吃,刚进嘴里就吐了出来,弄得满地满桌子都是掉落的饭菜。爸爸见了我这样,很是生气,质问我说:“明明,你知道我们碗里的饭菜从哪儿来的吗?”“从田地里种出来的呗。”我满不在乎地说。“你不知道农民伯伯多么辛苦才种出来的粮食吗?”我摇摇头。于是,爸爸决定周末带着我去农村,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种地的。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爸爸带我来到了农村的田地里,我看到一位五十多岁的老爷爷在拿着锄头吃力地锄着草,已经汗流浃背,上衣已经湿透了,喘不过气来。我想:农民伯伯真是辛苦啊!能在这样烈日炎炎的天气下干如此劳累的活儿,真不容易呀!老爷爷把杂草清理的是那么干净,在看看他那双长期劳作的手,早已成了黑黝黝的,结满了厚厚的老茧,这时我才真切地感觉到我们的粮食饭菜真的来之不易啊!对自己以往浪费粮食的行为倍感愧疚。
我们全球有五十亿人口,我国就有十多亿人口。一人一碗饭世界全球都要吃五十亿碗饭,但我们农村里的田地正急剧地减少,一片片良田正变成高楼大厦,供我们食用的粮食也正逐年减少。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粮食,那么一天就可以节约五十亿粒粮食,可以去帮助那些因为贫穷、自然灾害等原因正在挨饿的人们免受饥饿之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伯伯们为了粮食,冒着严寒酷暑,在田地里辛勤劳作,从而我们才有粮食吃。每当我再望着香喷喷的米饭时,农民那辛苦的背影总能在我眼前浮现,心中不由然想起这首诗。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珍惜每一粒粮食吧!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爱粮节粮的模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朝诗人李绅写的悯农,它的意思可能大家都知道,农民伯伯务农很辛苦,每日早出晚归,所以大家要爱惜粮食,那大家都做到了吗?
据调查,每年我们浪费在家里的粮食足够1500万人吃一年,每年我们浪费在食堂里的粮食足够3000万人吃一年,每年浪费餐馆里的粮食足够2亿人吃一年。如果我们停止浪费,一年就可以省下约1000亿斤的粮食,这足够养活3。5亿人。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但是大家知道吗?当我们随手扔掉一块馒头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正在为一餐饭而辛苦奔波。我们是否想到世界上有许多人正在为一餐而辛苦奔波,还有许多人正因饥饿而在死亡的边缘挣扎。以前我吃东西常常挑三拣四,吃不玩就随手扔掉,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以为这不算什么。可是当我在电视上看到那些非洲难民因饥饿,瘦骨嶙峋·饥不择食,最饿死在街头那惨不忍睹的情景。还有我国的边远山区,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小孩子们还没有地方上学。要是一个月能吃一次肉啊,那就是谢天谢地了!
这时我才觉得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幸福,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有大房子住,上学放学都有车接送……想到这,我感到非常惭愧,我真是太不应该了!从现在起,我一定要改掉我的坏*惯,节约每一粒粮食,再也不浪费了!
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责任。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节约每一滴油·每一滴水·每一粒粮,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富有,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蛋奶飘香,珍惜从校园做起
我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今天老师告诉我们: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号召我们要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校园做起。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正吃着“营养早餐”——一个鸡蛋、一份牛奶、火腿肠(桃酥)和面包。蛋奶飘香,洋溢着整个清晨的校园。人们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我们的这份早餐是实实在在*给的,这项工程让我们茁壮成长。每天我高高兴兴的去上学,品尝着鲜美的鸡蛋和醇香的牛奶,心里美滋滋的。每天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辛勤的老师已经开始为我们的营养早餐忙碌了。
当我们来到学校时,老师们已经将热腾腾的牛奶、热乎乎的鸡蛋送到我们的手上。回想到这里,我心里不禁涌起一股暖流,深深地感受到:老师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国家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呀!就由衷地对现在的好生活充满感激。党和国家对我们这么无微不至,还有老师每天早上忙碌的身影,我们应该看在眼里。但是我们有的同学在吃蛋奶时挑肥拣瘦,喜欢吃这个,不喜欢吃那个,还把吃剩下的扔进垃圾筒里,实在不应该。老师告诉我们,合理饮食,搭配均衡,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为了有个好身体,让我们合理饮食吧。节约从校园做起,珍惜每一粒粮食,从我们的蛋奶工程做起。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互相监督,不要把节粮爱粮变成一句空话放在嘴边,从自身做起,做一个节粮爱粮的好学生。
最后,我们要感谢国家对我们的关心、关怀和重视,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应该知道感恩,感谢党和*给我们的一切!感恩社会,感激国家的好政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想这句话谁都知道,谁都会说,但是真的能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呢?
我和你们一样,其实也特别的浪费食物,爸爸妈妈总是在我的耳边唠叨,说什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我的耳朵都有了老茧,可是,我无意中在电脑中看见非洲人那个骨瘦如柴的模样,我的心中满满的愧疚,你们知道我看见了什么吗?
当你在吃着正餐大菜或者风味小吃的时候,你想过吗?想过那些被饿的皮包骨的非洲孩子吗?没有,从来都没有!你知道吗?也许你从小到大浪费的食物可以拯救几条人命!你知道非洲孩子在吃饭前会怎么样吗?告诉你们,非洲人会先烧一锅水,然后在路边拾上几块石子,然后放在沸腾的水里,等待着自己的孩子看着慢慢睡着,因为人在睡觉时会忘记一切的痛苦……
孩子们,你们看看啊!你们的良心在哪里!就让我们大声呐喊,高举不浪费食物的红旗!
只要不是假期,每到中午十二点,我们美丽的行知校园里一定是人声鼎沸。原来是到了可以开饭的时间了!
“民以食为天”,吃饭当然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尤其是劳累了一上午,可以补充能量、可以休息了。有狼吞虎咽的、也有细嚼慢咽的,还有张牙舞爪的,总之,开饭时间的教室,要有多欢腾就有多欢腾。
可是每次吃完饭,当我看到那些被倒掉的剩饭剩菜时,我的心就像倒翻了五味瓶,有一股说不出的难受!倒掉的这些,多半是吃剩下的米饭,有被啃了几口吐掉的五花肉,有被吃了一半的鸡腿,还有很多的蔬菜……
为什么会浪费那么多呢?我也曾私下向同学们做过问卷调查:有的说不爱吃肥肉,有的说鸡腿不好吃,有的说不喜欢吃某些蔬菜,还有的说饭打太多了吃不下……哎,确实都是有“理由”的。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顿要倒掉这么多粮食和蔬菜,那么每周呢?每个学期呢?加起来这是一种多大的浪费啊!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学校午餐浪费现象,每个人从自我做起,珍惜和节约粮食!
人们常说,要珍惜粮食。这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绅写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想必这首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这首诗是说,每一粒粮食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啊,我们不能浪费。这道理人人都懂,可又有谁真正做到了呢?
中午在食堂里吃完饭,总是有许多同学只吃了一半饭菜就倒掉,还有的居然只吃了几口就倒了,几乎没有人把饭菜都吃完。也许你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但如果今天你浪费一口饭,明天我浪费一口饭,后天他再浪费一口饭……这样日积月累,会浪费多少粮食?如果每个人每顿饭都多吃些饭菜,一年又会节约多少粮食?两年,三年呢?我们每天吃的米都是农民伯伯们冒着寒冷,顶着太阳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在吃饭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想那些在大山里,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他们连我们每天都吃的鸡蛋都吃不到。那些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整天吃山里的蘑菇,野菜。有时一两个月都吃不上饭,更别说肉了。作为在在城市里生活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粒米,每一片菜叶,每一块肉……不能想吃就吃,更不应该挑食。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农民辛勤地耕耘;甘霖及时地浇灌;阳光无私地照耀;还有大地地哺育;培育出了金灿灿的稻谷。黄牛辛勤地犁地;晨露入微地滋润;暖风和煦地安抚;还有沃土的呵护;早就出了绿油油的蔬菜。当我们把那饭菜因为不合口味而倒入垃圾箱;可否想过这背后,有多少农民的心血在这些饭菜中。当我们把那鲜汤因为吃腻了而倒入垃圾桶;可否想过这背后,有多少农民的汗水融入这鲜汤。古今中外,有李绅的《悯农》作为典范;有马克思的名言作为榜样。爱惜粮食,节约粮食,这是世界的美德。杜绝浪费,从我做起,这是节粮爱粮的认知。
让我们爱惜这来之不易的粮食;让我们宣传这不浪费粮食的好*惯。让我们呼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从我做起“这句令人深思的口号吧!
古人云:“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苦,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有一次,我们全家吃饭时妹妹一心想出去玩于是无心吃饭,把饭菜掉的满桌子都是。爸爸看见了非常生气,训斥道:“你怎么可以这么浪费食物呢。”妹妹不以为然地说:"我们家又不是没饭吃,这么节约干嘛。”我看不下去了,愤愤不*地说:“你这么认为的话,你就大错特错了。勤俭节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美德你不是不明白奶奶的手为什么总是那么枯糙吗?那是因为奶奶长期劳作所造成的。而你却浪费了他们的努力。'妹妹听了,不解的问:“种田真的有那么辛苦吗?''当然,从田里的庄稼到你现在吃的米饭可要经过好长时间的劳动管理加工。”妹妹听了惭愧的低下了头动手把桌上的饭粒拾了起来。爸爸欣慰地拍了拍妹妹的头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如果我们每天浪费一粒米,一年经济损失将达到上百万,如果我们每天节约一粒粮食,全国13亿人口将节约粮食64800公斤,可救灾民64800人,可供180个农民一年的口粮,多么惊人的数目啊!非洲地区有三分之一的人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儿童因饥饿而死亡。目前,全球约30个国家陷入粮食危机。在我国百分之四十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要依靠进口。我国还需十年解决少数贫困地区温饱问题。
我们的生活渐渐富裕,铺张浪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垃圾桶里随处可见人们不吃的食物。难道就因为你吃不下了,你不喜欢吃就不吃了吗?你可知道农民伯伯为了这些粮食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大家都能熟练地背诵李绅的《悯农》,但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又有几人能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又有几人因为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而真正做到了“颗粒归仓”?农民伯伯用滴滴汗水换来的粮食,怎么能允许我们肆意浪费呢?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节约每一粒粮食。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我小时候吃饭特别不乖,总是想这想那,东张西望,常常半小时吃不完半碗饭,还洒得到处都是。桌子上除了碗,星星点点,全是我“遗弃”的白白胖胖的米饭粒儿。妈妈经常提醒我:“女儿,你下巴有个洞”。可天真的我哪里懂妈妈的暗示,仍旧面不改色,一如既往。有一次居然把吃不完的饭偷偷地倒进垃圾桶里。
前年夏天,我和妈妈去看望乡下的外婆。那天,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天地之间就像一个蒸笼。狗吐出长长的舌头;鸡耷拉着翅膀;蝉此起彼伏,“知了”个没完。走在乡间小路上,我看见许多农民伯伯在地里干活。我问妈妈:他们在干什么呢?这么热的天,怎么不待在家里呢?妈妈说:“他们在收割稻子呢。农民们这几天最忙,要是错过了这几天,稻子就会因为太熟而跌落在田里。”我停住了脚步,细细看去:农民伯伯们一个个都低着头,弯下腰,手里拿着镰刀,熟练地一刀割下一束稻子。从他们身边的一大堆整齐的“稻丘”来看,他们已经割了很久了。他们一个个都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皮肤在爆裂的阳光下变得越来越黝黑发亮。妈妈告诉我:“这只是一个小节而已。其实,稻子从栽种到成为米饭,过程很复杂,有很多道工序……”我听得头都晕了,吃个米饭怎么那么困难哟?想想以前自己倒米饭在垃圾桶的事,我的脸一下就红了……
“女儿,你看”,妈妈的手指向另一块稻田。那里,有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穿着一件背心、一条裤衩,手臂上有很多红红的印迹,估计是被稻子上的毛刺划的。他认真地割着,那动作,多熟练呀,一看就是从小帮着大人做事的乖娃娃。而我呢?不但不帮忙做事,还经常浪费粮食,真羞愧呀!
回到家里,我不停地回想着自己浪费粮食的画面,回想伯伯辛苦劳动的场面,当然,还有那个小弟弟认真的样子。我的心久久不能*静,不断地念叨:从今天开始,我一定不再浪费粮食了!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我的梦*梦绘画优秀作品大全
导语:少年智则*智,少年强则*强,我的梦是*梦,*的梦是我们的梦。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的梦*梦绘画优秀作品1
我的梦*梦绘画优秀作品2
我的梦*梦绘画优秀作品3
我的梦*梦绘画优秀作品4
我的梦*梦绘画优秀作品5
我有一个光辉的梦想,那就是当一名科学家,为祖国做贡献。这个梦想,使我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有了这个梦想,就等于把握了自己的人生航向,不会再迷失方向;有了这个梦想,就好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一直通往胜利的顶峰。
尽管我没有过人的才智,没有严密的思维,也没有特别准确的判断力,但我仍不会放弃努力,尽管这个梦想距我很遥远,但我仍不会停止追求,尽管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挫折和无数的磨难,但我仍不会灰心丧气,因为我相信,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只有经历困难和挫折,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知道,自己的知识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是,积少成多嘛!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学下去,这样才有可能完成自己的梦想。无论伟大与否,我们都应对得起我们的生命,对自己的生命做出一些精美的回馈。
让我们一起去完成自己的梦想,也去完成*人的梦,去完成*的梦吧!
*梦口号宣传标语
1、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
2、梦想决定了一个过的强弱、一个家的兴衰、一个人的有优劣
3、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梦想是小船的风帆。
4、少年因为梦想而伟大,因为梦想而前进,未来是属于青少年的!
5、今天的学校中少年明天就是社会中的栋梁,为梦想去拼搏,去努力!
6、让梦想成为你今后道路上的陪伴者,他是伴你成功的最好的伙伴!
7、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能成功。
8、最初所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据的自信而已。但是,所有的一切就从这里出发。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9、梦想是可贵的,是不可代替的,一个人如果有梦想,那么他的人生就成功了一半。
10、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
11、梦想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没有梦想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的人,他的未来会一塌糊涂。
12、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13、少年的梦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民族的强弱,有梦想的少年定当奋力扬帆!
14、当代的青少年承载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的历史使命与责任,要不断在学*过程中充实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中流砥柱!
15、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努力谁都可以成功,坚持自己的梦想,追逐自己的梦想,让梦想的翅膀展翅飞行!
*梦的励志口号
1、我有我的青春,我有我的梦。
2、一颗*心,共筑*梦。
3、*梦是青春梦,也是我们的梦
4、用青春诠释最美丽的“*梦”
5、实现*梦有我们青春的力量
6、书写青春梦想,坚定人生目标
7、我的*梦——让青春梦想起航
8、聚合青春正能量共铸美丽*梦
9、青春践行奉献共筑*梦
10、聚焦和谐盛世情,青春共筑*梦
11、青春托起*梦
12、青春助力*梦
13、有梦想就有未来
14、青春梦托起*梦
15、梦想*秀出自我
有关*梦的励志对联
1、上联:同沐阳光健步成长路;
谷雨诗会优秀作品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下面给大家分享了谷雨优美诗歌,欢迎欣赏!
把怒放的秘密
透露给山谷的辛夷后
风,就开始从
看花人的发际掠过
桃红落地,山下
岸柳,已悄悄的绿成
河流想要的样子
沐江而浴的闲云
始终不懂
一江涪水滚滚的心事
每一朵浪花都在回头
它们,不仅仅是割舍不下
一荡芦苇的挽留
而是无奈春已迟暮
谷雨,是春的点到为止
晴与非晴
都抵挡不住夏的到来
稻花等着飘香、日子等着丰满
而母亲的双鬓
又被岁月染出几缕新色
像,那片芦花的白
云的梦熟了
一场雨又一场雨,丰满大地
绿风的笑靥轻盈地掀开紫云英的裙摆
蛰伏的百虫苏醒
五谷的思绪飞出泥土的长夜
苔檐之上
卑微的草茎青绿的叶尖稚嫩的花冠
细密的檐滴温馨炊烟忙碌梯田的耘耕
鸣鸠拂羽中播种移苗
喃燕翅影里埯瓜点豆
从此,春汛助长了季节的期待
渔歌婉约时令的渴望
回暖的春声写意了远山
淡泊了*水
春野,谷雨盛开
谷雨之后,阳光
越洗越亮
稻田里喂秧的双手
越来越锋利
趁势而起的草木
封住春天的脚印
只需用一种颜色来昭示
每年这个时节
我都会爬上山顶
掐一截山花的尾声
试图以此
守住这晚春的城池
守住这人间四月天
夜书所见叶绍翁古诗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夜书所见叶绍翁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翻译: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夜书所见字词解释:
⑴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⑵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⑶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⑷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⑸篱落:篱笆。
作者简介: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sì zōng),号靖逸,龙泉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浦城。原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酬唱:用诗词互相赠答)。
夜书所见赏析: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所着诗集《靖逸小集》。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注释:
1、萧萧:风声。
2、动:打动。
3、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4、挑:捉。
5、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6、篱落:篱笆。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
使客游在外的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赏析: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古诗夜书所见的诗句
《夜书所见》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下面一起来欣赏欣赏古诗夜书所见的诗句吧。
yè shū suǒ jiàn
《夜书所见》
sòng yè shào wēng
宋 叶绍翁
xiāo xiāo wú yè sòng hán shēng ,
萧萧梧叶送寒声,
jiāng shàng qiū fēng dòng kè qíng 。
江上秋风动客情。
zhī yǒu ér tóng tiāo cù zhī ,
知有儿童挑促织,
yè shēn lí luò yī dēng míng 。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⑤篱落:篱笆。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诗人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的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所著诗集《靖逸小集》。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创作背景: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①诗人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②诗歌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③诗歌抒发了诗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写作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四句均是写景。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子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衬,均是不着痕迹地融汇在环境描写之中。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测,黑暗无边,这是写静,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
③ 悲欢对比,以欢衬悲。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④传情达意,暗用典故。“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⑤ 拟人、通感,增辉添彩。“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发寒秋之感,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深长。
⑥ 字斟句酌,“寒”“挑”传神。“寒”字一语双方,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儿童的专注敏感、精挑细翻,儿童的屏息观察、惊喜兴奋,全在一“挑”。
⑦ 虚实结合,以实映虚。全诗四句写景写人,所见所闻,或明或暗,全是写实。满耳秋声,满目秋夜,一江秋水,一群儿童,犹如场景写真,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这活灵活现的场景写实巧妙地传达出诗人愁绪满怀、长夜难眠的凄清孤寂之情。实中有虚(客情),寓虚(情)于实,以实映虚,言有尽而意无穷!
夜书所见古诗带拼音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夜书所见古诗带拼音,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yè shū suǒ jiàn
《夜书所见》
sòng yè shào wēng
宋 叶绍翁
xiāo xiāo wú yè sòng hán shēng ,
萧萧梧叶送寒声,
jiāng shàng qiū fēng dòng kè qíng 。
江上秋风动客情。
zhī yǒu ér tóng tiāo cù zhī ,
知有儿童挑促织,
yè shēn lí luò yī dēng míng 。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的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面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的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的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赏析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的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的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也有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这首诗先写的是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全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颇耐人咀嚼。
作者介绍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清代〕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
漆黑无月的夜里,河面上飘着一艘渔船,孤独的灯光像是一点萤火。
微风轻拂,吹起簇簇细浪,水面上的光点被吹散,如同满河星光。
诗歌赏析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没有出来,天特别黑,不是说月亮是黑的。见(读xiàn),显现。孤光,孤单的亮光。萤,萤火虫,光亮微弱。意思说: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样黑。只有渔船上一盏围灯,孤零零闪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渔灯”。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簇,拥簇,簇动。风儿微微吹来,水面涌起细细的波纹,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乱开了,顿时化作满河的星星,闪烁不定,令人眼花缭乱。这两句由静入动,描绘出一个十分生动神奇的画面。风簇细浪,浪散灯光,灯光化星,层层展开,引人入胜。“簇”字用得准确形象,既写出了风微,又刻画了浪动。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诗人细腻的观察是由上到下,由静到动的,写来又是那样井然有序,明暗互衬,静动相间,用字传神,联想奇特,构成一幅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渔火图,使读者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世纪恒通在线温馨提示: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经过漫长历史发展沉淀下来的精华,是语言运用的典范。诵读古诗词可以加强学生炼字达意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教材在课内及“日积月累”部分选编了113篇古诗词,既有理解运用的要求,也有诵读品析的期望。我们将按年级顺序逐一鉴赏品读,以飨读者。
【注 释】
①查 (zhā)慎行 (1650~ 1727),清代诗人 (是当代著名作家金庸的先祖 ),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市)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烟波钓徒。由于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他是 “清初六家 ”之一,著有《他山诗钞》。 ②月黑:没有月光的黑夜。③见:同“现”,出现。 ④孤光:指渔灯的光。 ⑤萤:萤火虫。 ⑥簇:拥起。
【译 文】
漆黑的夜晚没有月亮,只看到渔船上的灯光,
孤单的灯光在夜色里像萤火虫的一点光芒。
微风吹过河面,河水泛起层层波浪,
渔船上的灯光倒映在水面上,变成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烁。
【赏 析】
这首诗是查慎行在船上过夜时,远观渔船后见景而作。全诗淡泊隽永,仿佛是一幅速写画。诗的前两句为静态,写出茫茫黑夜中的一点渔灯,如同图画的背景。后两句则写动态,一阵风吹过后,布满波浪的河水反射灯光,就像一河的星星似的。“风簇浪”使得画面忽然不再枯燥,转而灵动起来。在这一静一动之中,展现出一幅奇异而美妙的画面。
夜书所见的古诗配画优秀作品
古诗舟夜书所见的诗配画
夜书所见的古诗作画
观于夜书所见古诗的诗配画
所见古诗的书法作品展
舟夜书所见的古诗配画大全
最优秀的书法作品古诗
古诗夜书所见的配图
优秀的硬笔书法作品古诗
夜书所见古诗的画画
舟夜书所见的古诗配图简笔画
优秀的古诗词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舟夜书所见的诗画
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古诗
夜书所见作者的古诗
夜书所见夜书所见的古诗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图画
所见的古诗配画
优秀文学作品摘抄
夜书所见古诗的艺思饰品
所见古诗的配画
夜书所见古诗的立体画
夜书所见的古诗画一幅画
优秀的古诗钢笔字作品图片
古诗里的一幅画夜书所见
夜书夜书所见的古诗
夜书所见古诗的作者看到么
书夜所见的古诗
夜书所见的古诗
夜书所见古诗呈现的画面
小时候读古诗的视频
古诗词中的圆圈
小学语文描写边塞的古诗
描述婚姻悲剧的古诗
描写春天的10言古诗
关于烈士的古诗朗诵
古诗形容白头到了的
不会退的古诗
中学必背的最长的古诗词
游园不值的古诗意思相*的诗
形容基层干部难的古诗词
藏有露佳两字的古诗词
雷雨的古诗大山的雷雨古诗
关于月亮意像的古诗
有关爸爸的古诗完整的
三潭印月的古诗出处
关于两首诗的爱国古诗
手捧宝贝的古诗
形容恩重如山的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中的篱落
含有宇字和琴字的古诗
媳妇和别人好的古诗
少年行古诗配插图的画
古诗回忆过去的景色
飞身而下的古诗
收集三首古诗的背景资料
描写四季风景的古诗
朗诵冰心古诗繁星节选的视频
延字的古诗
三首和风筝有关的古诗
古诗文对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