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日美景的古诗

关于描写春日美景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春日美景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春日美景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春日美景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73) 语录(16) 说说(60) 名言(1k+) 诗词(2k+) 祝福(9) 心语(2)

  • 描写节日美景的诗句

  • 节日,美景
  • 1、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3、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4、分钿擘钗凉叶下。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5、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6、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7、鹤钩空带蛛丝卷。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8、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9、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10、更萧萧、陇头人去。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1、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12、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13、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朱孟德《西夏寒食遣兴》

    14、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15、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6、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7、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18、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9、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20、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赵鼎《寒食》

    21、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22、记长楸走马,雕弓{扌笮}柳,前事休评。姚云文《紫萸香慢*重阳》

    23、朝朝准拟清明*,料燕翎、须寄银笺。王沂孙《高阳台残萼梅酸》

    24、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仲殊《诉衷情寒食》

    25、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26、鼎中炼熟丹砂。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27、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28、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29、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30、帽堕笑凭纤手取。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1、听窗前、泪雨浪浪,梦里檐前犹滴。张埜《夺锦标七夕》

    32、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33、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34、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35、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36、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3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8、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39、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4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41、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42、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3、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44、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45、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46、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47、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48、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49、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50、落花夜雨辞寒食。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51、何处飞来大明镜。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阅读全文]...

2022-05-21 04:00:32
  • 2021春天到来了温暖说说 欣赏春日美景的心情说说

  • 温暖,春天,心情
  • 1.春天来了,山上的冰雪融化了,花儿苏醒了,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漫山遍野的野花笑了,春姑娘从春天的王国里翩翩走来。

    2.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3.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随即各种各样的沉睡了一冬的植物,也都慢慢的苏醒过来,互相问好、说笑,好不热闹。这不,精力旺盛的它们决定开一场辩论会,讨论谁是春天中的最美。

    4.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从我们头顶掠过,一只大蜜蜂正落在一朵金黄的迎春花上,好看的蝴蝶飞舞在花丛中。春天到了,它们忙碌着,不辜负这大好时机。

    5.春,绝对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

    6.吹拂过绿叶的风,变的格外温柔,太阳也变得暖洋洋的,绿叶们则托出了一个个娇嫩浴滴的花骨朵。微风中,它们轻轻摇曳着,害羞地露出了笑脸。

    7.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家乡,它们“叽喳,叽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来了,春来了!”

    8.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那金电影的野菜花,在绿波中闪光。  

    9.冬色爷爷送走了大地的严寒,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

    10.在树林里,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 听的笛声所牵动,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茎做柳笛呢!他们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乐。

    11.天空上,怎么是五颜六色的,使人眼花缭乱?啊,原来孩子们在防风筝呀。在蓝天白云的照耀下 ,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12.在这一个温暖的季节里,在树林里,许多的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让,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 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

    13.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14.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 、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

    15.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那一片生机的景象便随之来到四面八方,整个世界像刚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

    16.如今,春季已到。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词语诗句来 形容、赞美春天。春天,带给人生命力,带给人希望。

    17.春天来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

    18.春姐姐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的身旁。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它们不再是干枯的土*,而是渐渐地变成了幽幽的绿色。马路也不再是冰冷的了,而是开始渐渐地变温暖了。

    19.春季,一个静与动完美结合的时节。春季像一个天使,踏着愉快的脚步,翩翩来到人间。春季像一位花样年华的少女,鼓动着飘逸的风情。春季像一位画家,涂满了蓬勃的色彩。春季像一首瑰丽的诗,如梦般甜蜜,如酒般香醇。

    20.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见春雨 在竹枝、竹叶上跳动着。那雨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铉上跳动的音符,奏 出优美的旋律。

    21.春季的歌洋溢在每一个角落里,从幽静的乡村到沸腾的城市,看看那厂房与街道,春季煞是惹人喜爱。你看,街心花园中,百花争艳,姹红焉子,竞相开放,可真是美不胜收呀!淡雅的色彩和芳香诉说着春季的情怀。

    22.随着春姑娘轻快 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在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23.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24.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就提着百花篮,伴着春风,带着春雨,悄悄地来到了人间,顿时,大地万物复苏,乌语花香,呈现出一派生气。

    25.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小声地呼唤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他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啊,原来是春雨给潭水带来绿色的生命。

    26.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那金*的野菜花,在绿波中闪光。

    27.春季,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瞧,随着“春姑娘”的到来,可爱的小动物们都蹦蹦跳跳的跑出来了,孩子们也笑奔跑出来了,与风筝一同享受春的乐趣。

    28.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开了笑脸,太阳,红红的光束射过来,那温柔地抚摸你,像年轻的母亲的手。

    [阅读全文]...

2022-05-27 22:47:46
  • 春日美景古诗

  • 美景
  • 春日美景古诗

      一片绿叶,带来春的生命;一朵鲜花,绽出春的色彩;一阵春风,抚出春的温柔;一声鸟鸣,惊出春的活力。以下是春日美景古诗,欢迎阅读。

      山房春事

      【唐】岑参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鉴赏】写得是浓郁的春光充天塞地,不仅山野处处万紫千红,连山房书屋都被蜂蝶花木占领,反映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充满信心。

      和乐天春词/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鉴赏】诗的最后一句含蓄地刻画出闺中女子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神态,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没人当花朵,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

      好事*·梦中作

      【宋】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云当面化龙蛇,夭娇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鉴赏】此词作于词人贬监处州酒税时,全词题为“梦中作”,系写梦境,先写出中漫游,再写飞云空中变幻和醉卧出藤阴下。

      怅诗

      【唐】杜牧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鉴赏】从诗中可以体会到一种哲理:机遇的稍纵即逝固然增加了人们把握它的难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机遇本身的不可把握或存在。

      春远

      【唐】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鉴赏】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写无景之景,惟杜独擅长。此诗上半,当想其虚中取意之妙。

      渡湘江

      【唐】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鉴赏】这首诗以押韵对起,又以对作结,俱有整齐美、和谐美以及反复咏叹的韵味。杜审言这首《渡湘江》有相当影响力,说它“具有开启诗坛新风的作用”,也不为过誉。

      子夜吴歌·春歌

      【唐】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鉴赏】这首诗吟咏了秦罗敷的故事,赞扬她不为富贵动心,拒绝达官贵人挑逗引诱的高尚品质。

      阙题

      【唐】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鉴赏】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昚虚的代表作。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宋】欧阳修

    [阅读全文]...

2022-06-25 01:39:15
  • 描写节日美景的诗词

  • 节日,美景
  • 描写节日美景的诗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节日美景的诗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描写节日美景的诗词

      1、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3、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4、分钿擘钗凉叶下。——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5、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6、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7、鹤钩空带蛛丝卷。——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8、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9、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10、更萧萧、陇头人去。——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1、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12、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13、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朱孟德《西夏寒食遣兴》

      14、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15、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6、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7、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18、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9、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20、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赵鼎《寒食》

      21、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22、记长楸走马,雕弓{扌笮}柳,前事休评。——姚云文《紫萸香慢·*重阳》

      23、朝朝准拟清明*,料燕翎、须寄银笺。——王沂孙《高阳台·残萼梅酸》

      24、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仲殊《诉衷情·寒食》

      25、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26、鼎中炼熟丹砂。——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27、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28、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29、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30、帽堕笑凭纤手取。——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1、听窗前、泪雨浪浪,梦里檐前犹滴。——张埜《夺锦标·七夕》

      32、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33、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34、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35、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36、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3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8、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39、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4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41、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42、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3、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44、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45、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46、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47、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48、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阅读全文]...

2022-05-17 21:15:28
  • 古诗春日

  •   春日是美好的,关于它的诗也有不少,以下是较为有名的两首

      春日

      宋代: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译文

      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雨后初晴,阳光好像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惹人怜爱。

      注释

      1.选自《淮海集》。 秦观(1049~1100),宋代家,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2.丝:喻雨。

      3.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4..霁(jì)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阳光。霁:雨后放晴。

      5.参差:高低错落的样子。

      6.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芍药花。

      7.春泪:雨点。

      赏析

      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好雨知时节”,在一夕隐隐春雷的召唤下,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

      最妙的是后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

      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笔下刚出浴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妃,和第三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雨后的牡丹,犹如多情的少女,泪光闪闪,含情脉脉。

      最后一句令人想起《·史湘云醉眠芍药铟》那段描写:湘云“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这醉卧中浑身洒满落花的史湘云,情思绵绵,百媚千娇,多像“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创作背景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阅读全文]...

2022-01-15 07:30:36
  • 春日 古诗

  •   《春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那么其中又富含哪些哲理呢?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扩展阅读:朱熹介绍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1130年10月18日),朱熹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后随母迁居建阳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晚年定居建阳考亭,故后世有“考亭学派”之称,其游历甚广。南宋诗人、哲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理气一元论的体系。

      朱熹为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绍兴二十一年授任泉州同安主簿,绍兴二十二年到任。(朱熹任同安主簿前后5年,经常往来于泉属各地访友求贤,寻幽揽胜。同安至泉州相距百余里,安海地处泉同之间,为必经之地,因此,朱熹往返两地,常在安海歇息过夜。每次路过安海,则访问朱松遗迹遗事,招集镇中耆儒名士讲论经学,对安海文风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任满后,请求辞官,潜心理学研究,四处讲学,宣扬他的“太极”即“天理”和“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体系,成为程(指程颢、程颐)朱学派的创始人。

    [阅读全文]...

2021-12-11 09:06:14
  • 赞美春天美景的古诗句

  • 赞美,春天,美景
  • 赞美春天美景的古诗句

      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春天,生机勃勃、阳光明媚,草绿油油的,水是透明的,像一颗颗珍珠一样美丽极了!下面是关于赞美春天美景的古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1、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杜甫《春运》

      2、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杜甫《春运》

      3、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刘昚虚《阙题》

      4、不知供得几多愁。——石延年《燕归梁·春愁》

      5、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7、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韦庄《菩萨蛮》

      8、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秦观《好事*》

      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10、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

      11、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王维《杂诗三首》

      12、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乐府古辞《盂珠》

      1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古辞《长歌行》

      14、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杨凌《句》

      15、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怅诗》

      16、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17、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

      18、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李益《宫怨》

      19、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曾巩《咏柳》

      20、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2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22、楼倚春江百尺高。——张先《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23、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24、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武元衡《春兴》

      25、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杜甫《远怀舍弟颖观等》

      26、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苏轼《望江南》

      27、春风如醇酒,着物物不知。——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28、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李白《子夜吴歌·春歌》

      2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30、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31、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32、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33、不枉东风吹客泪。——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34、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35、更谁情浅似春风。——晏几道《虞美人·疏梅月下歌金缕》

      36、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钱惟演《玉楼春》

      37、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苏轼《和董传留别》

      38、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日游湖上》

      3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40、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41、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白居易《春题湖上》

      42、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4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4、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4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6、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7、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48、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9、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阅读全文]...

2022-03-01 19:15:10
  • 形容海边落日美景的句子

  • 落日,海边,美景
  • 1、落日美丽的,在我的眼前正一点点的下斜阳也随之渐渐隐去,到最后只剩下一抹落日的余晖,遥远的苍穹因这即将褪去的一抹余晖而显得生动了起来。

    2、其实日落比日出更快,只是眨眼之间,夕阳就耗尽余晖消失了。

    即使是这最后的时刻,也没有给人们留下震撼。

    也许有人会像我一样,在归途中对夕阳留下最后一瞥。

    看见了些什么呢

    也许想起了它曾经的辉煌,也许看到了它现在的不舍,也许什么也看不见。

    它毕竟只是夕阳。

    其实夕阳走的并不沉重,散尽了精力,总有沉寂的一刻。

    短暂的西斜后沉入无尽的黑暗,也许很无奈,但这是为了新一天的开始,起码它始终期待着新的一天。

    暖阳斜下暗影来 落潮水中沙影现佳人漫步韵影中他年故地无影踪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登乐游原》 年代:唐 作者: 李商隐一阵西风吹雨散,夕阳还在水边明。

    ——《溪上》 年代:元 作者: 刘秉忠夕阳山外山,春水渡旁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楚天遥带过清江引》 年代:元 作者: 薛昂夫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临江仙》 年代:明 作者: 杨慎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

    ——《道吾山》 年代:清 作者: 谭嗣同紫阁峰西清渭东,野烟深处夕阳中。

    ——《县西郊秋寄赠马造》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春浪棹声急,夕阳帆影残。

    ——《渡淮》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

    ——《送僧归金山寺》 年代:唐 作者: 马戴竹间残照入,池上夕阳浮。

    ——《同独孤使君东斋作》 年代:唐 作者: 孟浩然戍鼓一声帆影尽,水禽飞起夕阳中。

    ——《西江晚泊》 年代:唐 作者: 赵嘏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

    ——《代寄情楚词体》 年代:唐 作者: *密夕阳多,人稀芳草远。

    ——《长安送友人游湖南》 年代:唐 作者: 杜牧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秋霁寄远》 年代:唐 作者: 杜牧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

    ——《初到陆浑山庄》 年代:唐 作者: 宋之问 永愿香炉洒甘露,夕阳时映东枝斜。

    ——《照公院双橙》 年代:唐 作者: 李颀 山中人不见,云去夕阳过。

    ——《蓝上茅茨期王维补阙》 年代:唐 作者: 储光羲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年代:唐 作者: 刘长卿夕阳帆杳杳,旧里树苍苍。

    ——《送李端公赴东都》 年代:唐 作者: 刘长卿朝气和楚云,夕阳映江树。

    ——《晚次湖口有怀》 年代:唐 作者: 刘长卿春草连天随北望,夕阳浮水共东流。

    ——《和樊使君登润州城楼》 年代:唐 作者: 刘长卿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年代:唐 作者: 岑参南忆新安郡,千山带夕阳。

    ——《寄刘员外长卿》 年代:唐 作者: 皇甫曾丹凤城头噪晚鸦,行人马首夕阳斜。

    ——《送崔十三东游》 年代:唐 作者: 钱起夕阳入东篱,爽气高前山。

    ——《蓝溪休沐,寄赵八给事》 年代:唐 作者: 钱起新月能分裛露时,夕阳照见连天处。

    ——《江草歌送卢判官》 年代:唐 作者: 皇甫冉 河水*秋岸,关门向夕阳。

    ——《送胡校书秩满归河中》 年代:唐 作者: 耿湋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登沃州山》 年代:唐 作者: 耿湋相思万里道,春去夕阳西。

    ——《江上柳送人》 年代:唐 作者: 戎昱高树夕阳连古巷,菊花梨叶满荒渠。

    ——《秋中过独孤郊居(即公主子)》 年代:唐 作者: 卢纶岸芳春色晓,水影夕阳微。

    ——《黄子陂》 年代:唐 作者: 司空曙白云秋色远,苍岭夕阳高。

    ——《遇谷口道士》 年代:唐 作者: 司空曙

    [阅读全文]...

2022-05-10 08:31:27
  • 春日朱熹古诗

  • 春日,文学
  • 春日朱熹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日朱熹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日

      宋代含义: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就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就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日含义:春天。

      胜日含义: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含义:游春,踏青。

      泗水含义:河名,在山东省。

      滨含义:水边,河边。

      光景含义:风光风景。

      等闲含义:*常、轻易。“等闲识得”就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含义:春风。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就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就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就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就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就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就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就是春”,就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就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就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就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就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就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就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就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创作背景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就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朱熹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就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代·朱熹《春日》

      译文

      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追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追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无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无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无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追一时新”,描写观赏春追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追”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追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追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的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追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追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追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追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到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追”,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无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无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无”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追”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阅读全文]...

2022-01-12 00:23:23
  • 关于春天美景的古诗

  • 春天,美景
  • 关于春天美景的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春天美景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鉴赏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几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阳城已经*静下来。李白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与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与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

      2、《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与“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与*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与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与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与*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鉴赏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与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与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空中舒卷的白云与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与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与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与“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与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阅读全文]...

2022-04-30 21:13:38
描写春日美景的古诗 - 句子
描写春日美景的古诗 - 语录
描写春日美景的古诗 - 说说
描写春日美景的古诗 - 名言
描写春日美景的古诗 - 诗词
描写春日美景的古诗 - 祝福
描写春日美景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