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雪的古诗点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写雪的古诗点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写雪的古诗点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写雪的古诗点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献给母亲的诗及点评
对于母亲,我们有一份永远割舍不断的亲情,这份情感陪伴我们一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献给母亲的诗以及点评,希望对你有帮助!
母亲,是三月的春风,冬日的阳光,去轻抚,去温暖儿女那冰凉的心。
母亲,是一本深奥的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本深奥的书,才能读懂母亲那颗真诚的心。
母亲,是三月的春风,冬日的阳光,去轻抚,去温暖儿女那冰凉的心。
母亲,是一棵参天古树,为长途跋涉在外的儿女遮风挡雨,排忧解难。
母亲,是广阔无边的海,用她那博大的胸怀,包容儿女的一切,用自己清澈湛蓝的水,去荡涤儿女那纯洁的心灵。
母亲,是一团火焰,为儿女驱赶严寒,赶走黑暗,映红儿女那欢乐的笑脸,迎接光明的到来。
母亲,是那厚重的土地,用自己的.青春甘甜的乳汁,去繁衍,去培育那一代又代的花朵,让世间充满生机。
母亲,是一场及时雨,滋润儿女那早已干裂的心灵,在儿女心中播种下爱的种子。
母亲,是怒吼的狂风,咆哮的闪电,吹散那云雾,劈开那黑暗的屏障,为儿女迎来新的未来和光明。
母亲,是一条小船,从儿女哇哇坠地之时,载着我们穿越重重的狂风巨浪,来到学*的天堂。
如果要说世间有那一段传奇的神话,那便是养我、爱我的母亲:一生*凡,一世艰辛。
母爱,是一支古老的藤,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和对往事的缠绵。遒劲的枝蔓里,写满了思念、宽容、等待,凝聚了现在、过去、未来。
母爱,是一片深情的海,描绘了春天最美的画卷,夏日里瑰丽的诗篇,博大的胸怀里,贮藏着憧憬、思念、眷恋,充满着欢乐,关爱,希冀。
母爱,是一缕灿烂的阳光,孕育着生命的律动和对心灵的温暖。高尚的情操里,洋溢着纯洁、善良、仁慈、追寻着光明、信念、理想。
母爱,是一条金丝带,让心相拥,让爱汇集。历史分不开;岁月剪不断。千年万年觅觅,天涯咫尺紧相连。
悠悠的云里有淡淡的诗,淡淡的诗里有绵绵的祝福……愿您天天淋浴着源源不断的喜悦和幸福——我慈爱的母亲。
点评:
本首“献给母亲的诗”,选择精彩、典型的意象,流畅、贴切的描述,“母亲,是一本深奥的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后,才能读懂母亲那颗真诚的心”情感真挚。
献给母亲的诗及点评
对于母亲,我们有一份永远割舍不断的亲情,这份情感陪伴我们一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献给母亲的诗以及点评,希望对你有帮助!
母亲,是三月的春风,冬日的阳光,去轻抚,去温暖儿女那冰凉的心。
母亲,是一本深奥的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本深奥的书,才能读懂母亲那颗真诚的心。
母亲,是三月的春风,冬日的阳光,去轻抚,去温暖儿女那冰凉的心。
母亲,是一棵参天古树,为长途跋涉在外的儿女遮风挡雨,排忧解难。
母亲,是广阔无边的海,用她那博大的胸怀,包容儿女的一切,用自己清澈湛蓝的水,去荡涤儿女那纯洁的心灵。
母亲,是一团火焰,为儿女驱赶严寒,赶走黑暗,映红儿女那欢乐的笑脸,迎接光明的到来。
母亲,是那厚重的土地,用自己的.青春甘甜的乳汁,去繁衍,去培育那一代又代的花朵,让世间充满生机。
母亲,是一场及时雨,滋润儿女那早已干裂的心灵,在儿女心中播种下爱的种子。
母亲,是怒吼的狂风,咆哮的闪电,吹散那云雾,劈开那黑暗的屏障,为儿女迎来新的未来和光明。
母亲,是一条小船,从儿女哇哇坠地之时,载着我们穿越重重的狂风巨浪,来到学*的天堂。
如果要说世间有那一段传奇的神话,那便是养我、爱我的母亲:一生*凡,一世艰辛。
母爱,是一支古老的藤,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和对往事的缠绵。遒劲的枝蔓里,写满了思念、宽容、等待,凝聚了现在、过去、未来。
母爱,是一片深情的海,描绘了春天最美的画卷,夏日里瑰丽的诗篇,博大的胸怀里,贮藏着憧憬、思念、眷恋,充满着欢乐,关爱,希冀。
母爱,是一缕灿烂的阳光,孕育着生命的律动和对心灵的温暖。高尚的情操里,洋溢着纯洁、善良、仁慈、追寻着光明、信念、理想。
母爱,是一条金丝带,让心相拥,让爱汇集。历史分不开;岁月剪不断。千年万年觅觅,天涯咫尺紧相连。
悠悠的云里有淡淡的诗,淡淡的诗里有绵绵的祝福……愿您天天淋浴着源源不断的喜悦和幸福——我慈爱的母亲。
点评:
本首“献给母亲的诗”,选择精彩、典型的意象,流畅、贴切的描述,“母亲,是一本深奥的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后,才能读懂母亲那颗真诚的心”情感真挚。
《关山月·关山三五月》古诗翻译及点评
《关山月·关山三五月》
作者: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韵译】:
十五深夜的明月光,撒向关隘山川。戍边的战士望着那皎洁的明月,思念起家乡;
站在那高高的城楼上,想起家中的妻子,她面对着窗户应该还没有睡去,多么希望和我共度这美好的.夜晚;
可是边陲疏勒的战事正紧,我们的军队像雁阵一样正源源不断地翻过天山奔向前线;
如此紧张的战争局势,不知还要从军至何年?
【评析】:
这首诗描写了出征军人在一个十五的圆月的夜晚思念妻子的情景。他非常盼望能与妻子团圆。但边患未*,大战在即,不知从军至何时。全诗造语*浅质朴,抒情曲折细腻,在古诗中它如落日余光。
领导的点评
导语:点评(diǎn píng),汉语词语,指的是对别人的行为艺术加以评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领导的点评,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工作热情高;人品端正、德行优良、自身修养较高、对待客户诚信;对待工作严谨、处处为公司考虑,能够虚心接受同事给予的建议并改正;学*进步较快、受到大多数客户的好评
该员工工作态度端正,业绩比较突出,专业技能业务水*优秀,值得大家学*。
该员工工作成绩进步大,悟性较强,能很快适应新的岗位,能随时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工作方法和端正心态,不断反思自己,能有效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在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
对工作认真负责,工作过的几个岗位,产品质量都很稳定,在本岗位不忙的情况下,能主动帮助其他的岗位,做人更是积极向上,是我们大家学*的.模范。
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素养,专业技能或业务水*优秀,为公司利益不计个人得失,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为公司员工树立良好形象并起到带头作用;为公司创造出较好的企业效益或社会效益。
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更有公而忘私,以大局为重的精神,在*时的工作中不仅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的精益求精,还能主动协助其它的岗位把工作作好,值得我们好好学*。以下是应届毕业生网整理的领导对下属的工作评语,欢迎阅读!
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服从整体安排,爱岗敬业,业务知识扎实,业务水*优秀,与客户相处融洽;人品端正、做事塌实、行为规范、对待所负责区域进行有效指导,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高度敬业,表现出色。
工作认真刻苦,服务态度非常好,使经理在XXXXX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工作积极,热情周到,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专业技能业务水*优秀,业务水*也在不断提高,是我们大家学*的榜样;能胜任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服从整体安排,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起榜样作用,为我们树立良好形象
工作认真,负责;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服从整体安排,形象良好;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乐于助人,关心同事,与同事相处融洽,善于合作,起带头作用。
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业务水*也在学*中不断提高,关心同事,非常值得大家学*,新晋社会如此努力难能可贵。
该员工工作上,积极肯干,责任心强,细心,团队配合度高,有创新能力。
该员工到公司以后做到了认真,努力的工作,给公司带来了经济效益和好评,特此以资奖励,再接再厉!
该员工思想上,为人正直,稳定、谦虚。事业心、进取心强,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热爱集体。要做一个具有良好专业技术水*又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优秀员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奉献社会。
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素养,专业技能和业务水*优秀,为公司业务创造更多机会和效益,受公司客户及合作企业好评,为公司创造出较好的企业效益或社会效益;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服从整体安排,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业务知识扎实,业务水*优秀,能带动东区的给为同事积极工作,胜任东区大区经理工作;工作出色,业务熟悉,为我们成立起榜样。
1、该同志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素养,专业技能或业务水*优秀,为公司利益不计个人得失,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为公司员工树立良好形象并起到带头作用;为公司创造出较好的企业效益或社会效益
2、该同志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素养,专业技能或业务水*优秀,为公司业务创造更多机会和效益,受公司客户及合作企业好评,为公司创造出较好的企业效益或社会效益;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服从整体安排,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业务知识扎实,业务水*优秀,能带动东区的给为同事积极工作,胜任东区大区经理工作;工作出色,业务熟悉,为我们成立起榜样。
3、该同志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服从整体安排,爱岗敬业,业务知识扎实,业务水*优秀,与北区各位经理相处融洽,树立榜样,胜任北区大区经理工作;人品端正、做事踏实、行为规范、对待所负责区域进行有效指导,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高度敬业,表现出色。
4、该同志工作认真刻苦,服务态度非常好,使经理在XXXXX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工作积极,热情周到,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专业技能业务水*优秀,业务水*也在不断提高,关心每一位合鑫人,是我们大家学*的榜样;能胜任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服从整体安排,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起榜样作用,为我们树立良好形象
5、该同志工作热情高;人品端正、德行优良、自身修养较高、对待客户诚信;对待工作严谨、处处为公司考虑,能够虚心接受同事给予的建议并改正;学*进步较快、受到大多数客户的好评
6、该同志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服从整体安排,形象良好;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乐于助人,关心同事,与同事相处融洽,善于合作,起带头作用
7、该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服从整体安排,形象良好;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乐于助人,关心同事,与同事相处融洽,善于合作,起带头作用。
唐代送别诗及其点评
【送别诗产生的背景】古代因为地广不便,音息难通,往往一别经年,甚至终生无法相见,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种现实生活的写照。因此,“离别”就成为人生中心碎感伤的事。尤其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再加上流光易逝,使得好友离别,故友重聚,都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惜啊!
其次,唐代士人是很重视漫游的,这也为送别诗提供有利客观的条件。唐代著名的诗人几乎都做过长途旅行,像李白年轻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杜甫早年也曾漫游吴越和齐地;其它文人亦有类似经验,而各地官员又莫不爱好文学。这种漫游除了开拓视野,增广见识的“少年精神”外,其实更有求荐引,扬声誉的积极意义。
另外,由于举子大量集中于京城应试,无论及第或落第,士人的流动量是很大的。考试后,来往奔忙;未试时,游历州郡,托名公荐举。但因录取名额有限,及第者仅少数,大多数的人不是淹留长安,即旅食各地,产生了唐诗中大量的送别之作。
再次,唐代诗人中,有许多情谊深厚,往往被相提并论的挚友,像:王维与孟浩然;杜甫与李白;韩愈与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彼此留下了不少相知相惜,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基于以上的理由,唐人“别”因虽多,但不外以下几种:
【赴任迁谪】唐代重视京官,外放出去,即便官秩相同,也觉贬谪。因此,这类的送别诗特多。除此之外,送别中有些常用的象征意象:如柳树,春草,征帆,酒。因为,此类诗若单就怨别着眼,伤之太露,通常必须透过景物的描绘,来烘托离别的气氛,或以景寄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莫过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把送别的时间,地点都说得很清楚。而其“杨柳”自来便是依依不舍得离别象征。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汉代,在长安的灞桥送行时,常须折“柳”送别,以表示想“留”住朋友,因此,有“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的诗句。王维这首作品情景俱佳,难怪传诵人口。他的另一篇《山中送别》亦是情意绵绵:
山中相送罢,日暮倚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结尾:明年春草重绿时,您到底回不回来呢 这诗句是脱胎自《楚辞 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唐代的许多作家也常用“春草”象征离别,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也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煜《清*乐》也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都是以茂盛的春草,表示浓浓的离情别恨。另外,初唐的天才诗人王勃,有首属对精工的佳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只活了二十六岁,但这首诗所表达的理性与智慧,实在超出了他的年纪。试想:离别是多么令人“黯然销魂”之事,他却能跳脱常人送别时的悲酸情态,安慰朋友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学那小儿女的样子,流泪满巾。他以一种豁达的胸襟来面对离别,又充分显露对朋友的真挚情谊。
【落第归隐】“进士及第”是唐代文人的两大愿望之一,(另一为娶五姓女)。但因科举取士数量少,现实中有很多落第的“失路人”(常建〈落第长安〉诗,此类送别诗应时而起。如孟浩然《留别王维》:
寂寞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 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人扉。
据《旧唐书》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便是临行前写给王维的。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的意味,真挚动人。试想:一个落第的举子又有谁来理睬 只有孤单“空自归”了。“欲寻芳草去”,表明他想归隐;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与王维的友情深厚,不忍离去。他深切的体会到世态炎凉,真正了解赏识自己的只有王维,知音实在太“稀”少了,虽然*淡的*乎口语,但却言浅意深,余味无穷。
孟浩然此次落第,李白也有送归之作,即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去,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江南三月,繁花似锦,送别就在这迷人的景致中,目送“征帆”在江流天际中一点一点的消失,显示出一片深情。李白另有一首《送友人》,也充满了美丽的画面,情意绵绵: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子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山,白水,浮云,落日,又有萧萧马鸣,写得有声有色,颇为诗情画意。同样是写落第惆怅,孟诗沉重异常;李白此诗举重若轻,这恐怕是二人生命形态的不同吧!
现代散文作家余秋雨说:“真正的游子是不大愿意回乡的。”更有人说:“唐代的.诗人是真正的游子。”的确,唐代士人终其一生都在为仕宦奔忙,但常常是“十上空归来”,而这种落第之人,远游送别时,不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么 如何安慰友人 如何哀而不伤 这就要考验诗人的智慧了。
【同志为友】延陵挂剑,管鲍分金,范式与张邵的情意,生死不渝,这都是大家所熟知的故事。同样地,在唐代文坛上,许多诗人的友谊是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者, 莫过李白,杜甫和高适的交往。他们三人曾一同游历,杜甫对李白很仰慕,赞美他“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同时也对李白的好任侠,使酒尚气做了规劝,《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谁为雄。
后来李白被流放夜郎,杜甫写了许多诗为李白鸣不*,如《不见》诗写道: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欲独怜才……
后来李白生死未卜,杜甫写下了悲痛的《梦李白》二首: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地疠,逐客无销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
另外,高适有一首写给杜甫的诗,《人日寄杜二拾遗》:
……身在南蕃无所忆,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这是高适晚年诗作中最动人的一篇。杜甫接到这首诗时,竟“泪洒行间,读终篇末”,他这种对友人处境的深挚关切,恐怕是这首诗最动人的地方吧!
唐代诗人中,元稹与白居易的患难真情,和许多离别相思的怀友之作,也是感人肺腑的。正如白居易《别元九后咏所怀》的结尾所说:
相知岂在多 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不久,白居易也被贬出长安,当时在通州的元稹,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马上写了一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首诗以周围景物的阴冷,以烘托他听到好友蒙冤被贬的悲戚,竟至从病中惊悚而起。元稹另外有一首《得乐天书》,写得更为深刻: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度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元稹收到白居易从远方寄来的信,激动得泪流满面。妻子看到这种情形非常惊慌,女儿也跟着哭起来,一起问怎么回事 因为*常没看到他如此反常,后来她们猜想到原因了:是远在江州的好友白居易来信吧!他才会如此激动。诗中虽没有题到元白的友谊如何深厚,但透过接信时全家的反应,已胜过正面描绘二人相思情谊的千百倍了。
南朝著名的文学家江淹《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销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这种销魂的情感。但“诗要避俗,更要避熟”,(刘熙载 艺概)。唐人的送别诗,即能跳脱巢臼,一洗悲酸之态;而且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这大概就是唐诗之所以为唐诗的原因吧!
《春浪·拍岸》点评组诗
读《春浪·拍岸》
几载魂著书,
汗尽终大成。
缘结青宵上,
笔落凡俗中。
骨瘦挺且直,
言孤不求同。
春浪泊心海,
拍岸自无声。
赞《春浪拍岸》
激情饱蘸咏潼关,妙语如珠见报端。
春浪入怀波万顷,犀言醒世绿千山。
小憨出道憨揭丑,涨价风波价戏奸。
甘染鬓霜扬正气,广传大爱暖人间。
贺《春浪拍岸》
春浪拍岸刊发行,十年磨剑告功成。
终于排印付梓载,展翅高飞万*。
阮郎归·读《春浪拍岸》兼寄作者
长宵沉醉阅君言,珠玑串串连。行行至理警人间。春来巨浪翻。
性豪迈,识如渊。红尘倚剑穿。纵情翰墨陡高山。文坛一片天。
十里画廊感怀
初晴空气新,霞日映关门。
拍岸长河浪,雄峰秦岭雲。
古槐光古寨,高塔引高人。
治世安天下,中华大地春。
中秋节诗句的赏析与点评
一、最雄浑的中秋诗词——《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点评: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二、最寂寥的中秋诗词——《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点评: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三、最有边塞味的中秋诗词——《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点评:《子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良人”)。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李白描写月亮的`作品真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等,当然大部分不是写中秋的。
四、最亲情的中秋诗词——《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点评: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后人借鉴。
五、最清冷的中秋诗词——《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点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却不是往年那个地方,自然,身边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贬湓浦(pénpǔ,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诗歌清冷至极,悲苦无形。
清明思念亲人的诗句点评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清明思念亲人的诗句,一起来看看吧!
1.《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评:这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最精彩的词句是“欲断魂”,凭吊的人那种悲伤之情跃然纸上。后人还将这首诗以不同的断句方式改编成情景短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黄庭坚
3.《寒食野望吟》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点评: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擅长用描写来渲染氛围,那随风而吹的纸钱,那一座座古墓,都给人萧杀之感,也让人顿生幽古之情。棠梨白杨本是风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里,“尽是生死离别处”,道出了人生之无常。
4.《闾门即事》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廓,清明几处有新烟。
点评: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无新烟,说明四处都在凭吊亡人,那燃烧纸钱的烟分明是去岁的`,年年依旧,思念依旧。特别是“试上”一词,把作者不敢窥望凄凉之景的心情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5.《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评点:这是作者上坟时的感受。重点渲染上坟的路上那凄凉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桥,都给人无依无助的感觉。所以“只愁余”。
木兰诗修辞手法点评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成功地塑造了木兰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那么大家知道其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一、句式整齐的对偶句
《木兰诗》这首民歌多处运用对偶句,不但使句式整齐,读起来铿锵悦耳,朗朗上口,而且又便于记忆,便于传诵。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民歌一开始就以这一组结构整齐的对偶句塑造了停机叹息,忧思重重的米兰形象,形成悬念,引起下文。
“阿爷无大儿,米兰无长兄”。一组对偶句点出木兰停机叹息的原因:原来是天子大规模的征兵,父亲年老体弱无力从军。在这种情况下,米兰怎能不思绪万千呢?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在这里诗歌运用了对偶中含对偶的修辞手法,反复咏叹:一方面写出了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另一方面描写了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夜景,以此烘托木兰离家越远、思家越切的心情。
对偶手法的运用在《木兰诗》中随处可见。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都对塑造米兰这一栩栩如生的形象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井然有序的排比
排比: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它可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此文多处运用了井然有序的排比句,不但使句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而且加强了语言的气势,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展示了木兰为出征而操办的忙碌场景。这句也是排比和互文的套用。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这里两组排比句,第一组先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举家欢庆木兰归来的热闹场面;后一组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木兰归家后的激动心情。
三、极有分寸的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为表现木兰的英雄形象及显赫的战功,文章极有分寸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一夸张,生动地描写了木兰奔赴边关的征途之遥,生活之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文章以“十二转”、“百千强”的夸张语言突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但木兰辞官不就,这就更突出了她不图功名、不慕荣华富贵的高尚品质。也为下文木兰不图功名利禄辞官还乡作了铺垫。
四、兼顾合指的互文
互文: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反映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战斗的激烈悲壮,同时反衬木兰的英勇和智慧。在这里,“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意义上合指兼顾。语言上分开来写是为了求得诗句的统一、音调的和谐。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另外,“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也采用了互文的修辞。这样上下句的意义互相渗透说明兼顾合指,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使文章表达的思想更加深刻。
五、生动形象的比喻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可以使事物更生动、形象和具体。为表现木兰的聪明智慧,文章还运用了妙趣横生的比喻。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其中前两句更具有民族特色,突出了木兰具有男子一般的英勇和无畏。“雄兔”、“雌兔”的比喻新颖,形象地写出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却始终未被同伴发现,可见她是何等地谨慎,何等地机敏,这很好地体现了*古代妇女的聪颖机智的优秀品质。
六、自然妥贴的设问
设问: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为了引出下文,文章运用了极其自然的设问方法。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诗歌在上文木兰停机叹息的情况下发出疑问,随后又通过设问自然引出木兰停机叹息的缘由,因此这一设问在文中显得非常自然,毫无牵强之感。
七、环环紧扣的顶真
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的语句、片断、章节首尾顶接,蝉联而下,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为了段落间的结构严密,文章采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写出了战争情况之紧迫。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胜利归来,结果如何呢?文章用顶真的方法,使上下段的语言表达显得自然、严密,同时也说明了木兰战功显赫。 这首民歌正是巧妙、恰当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从而使文章人物形象突出、语言生动活泼。应该说简劲与细腻在《木兰诗》中得到了和谐和完美的'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沉的思考。
拓展阅读
诗中使用互文的手法有4处: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此4处中每句均互相呼应和补充,上文省去了下文里将要出现的词语,下文里省去了上文里已出现的词语。
第一句,并不是只在东市买骏马……,而是到东、西、南、北的市场去买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
第二句则应理解为打开东阁的门,在床上坐坐;打开西阁的门,在床上坐坐。
第三句则应该理解为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并贴上黄花。不是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贴黄花只对镜而不当窗。
第四句应当理解为“雄兔脚扑朔眼迷离,雌兔眼迷离脚扑朔”,而不能说“脚扑朔”是雄兔的特征,“眼迷离”是雌兔的特征。
木兰诗文言文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文言文翻译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苏曼殊五首诗作的点评
诗一,《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之二》: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河马点评:
作为早期试笔的作品,此诗已显示:诗人透明的词性,隐藏纯洁的灵性。这就是一股发自天性而混合了时代和灵性气息的舍命精神。表现形式是“一天明月”的清澈和死亡慰籍。曼殊诗歌起点如此之高,应受畏友*的指点,加之诗歌翻译使然。
2
诗二,《寄调筝人之三》:
偷尝天女唇中露,几度临风拭泪痕。
日日思卿令人老,孤窗无那正黄昏。
河马点评:
此诗被鲁迅先生认作“颓废性”七绝。这是不公允的。鲁迅早期留日时,与曼殊有过交集。他想找曼殊一起办刊物,后没实现。就诗论诗,曼殊得力于翻译拜伦,比如接吻这个感性细节被处理成“偷尝唇露”,在古体诗中意象恍然。意象恍然,审美冲击可想而知。但这并非“本体的喜悦”。相反,它已预示了诗人“临风拭泪”的飘零命运。“无那”就是无奈何。情忏如是开启。
诗三,《本事诗之四》: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河马点评:
日籍调筝人百助,与曼殊交谊甚深。曼殊在此连化二典故,唐时韩采蘋“红叶为媒”与红楼“绛珠还泪”故事,表现诗人出家后情与无情或戒的煎熬。曼殊纯粹是熬出来的一代情僧。至此冰火两重天,曼殊仍倚仗骨观,并借“一鉢无情泪”使情忏成为生命中的仪式或诗歌符号。
诗四,《本事诗之九》:
春雨楼头尺八萧,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河马点评:
这首七绝最受赞叹,尤其是柳亚子。而诗眼就在“芒鞋破钵”这个禅意象。倘使作者非诗僧,只是一般的作者,踏过也就踏过了,那*樱花簇拥的“桥”,不管第几桥都会川流不息。但作为诗僧,曼殊的行脚,于鞋钵俱破之际仍在行走,这诗就活了。只因禅意象注入审美的随机性。
诗五,《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河马点评:
此诗不在诗四之下,甚至超过不少。为什么?像这样的诗,才较为完整呈现作者的“心理内存”与人格特征。标题的若松町在日本,仲兄指*。诗经古歌谣的'“契阔死生”,与曼殊一生之“行云流水”蒙太奇般*行。美不堪言。而曼殊性格中的内倾,与他身世之恫有关。一个“恫”字,应感其童年的失落感与青壮年的敏锐感。同时,天性中的“率真”(中山先生语)与本能的“光裸意识”,使曼殊性情与才情俱显极致,甚至达到神经质的地步。本质上看,他的“欢肠似冰”实已释然。写情写到这个份上,曼殊上人也算冰清玉洁,况且情忏宛若冰中透出了火。
总而言之,苏曼殊的七绝,达到了*代优秀诗人所达不到的纯情品质。换言之,曼殊的诗达到单纯的丰富。
写雪的古诗点评
被点评过的古诗
写秋的古诗点评
对古诗的评论的点评
点评古诗用的词语
成长的古诗点评
古诗的文字及点评
带有点评的古诗
李白的古诗的点评
秋天的古诗点评
摘抄点评
名言点评
点评古诗的教学
敬请点评的古诗
点评短句
点评朗读古诗的评语
对古诗中的月的点评
点评古诗词的词
点评古诗词的书
4首古诗的300字点评
对七夕古诗的点评
关于月字的古诗点评
古诗句子的点评
带点评的古诗书
描写秋的古诗点评
摘抄点评600
点评语录
关于中秋古诗的点评
关于战争的古诗并点评
用古诗词的点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