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漠沙如雪全部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大漠沙如雪全部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大漠沙如雪全部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大漠沙如雪全部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全诗赏析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1]大漠:沙漠。此指西北沙漠地带。
[2]钩。一种弯形的兵器。
[3]络脑:即络头。
赏析: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作品原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品注释
1、大漠:广大的沙漠。燕山:在河北省,东西走向,构成了一些重要隘口,如古北口,喜峰口等。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2、何当:何时,何日。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清秋:清朗的秋天。
3、比喻弯月。宋李弥逊《游梅坡*上杂酬》之二:“竹篱茅屋倾樽酒,坐看银钩上晚川。”古人睡觉床上都有幔,睡觉时拉上,白天就用帘钩挂起在两旁(很像现在的蚊帐)。古人很有雅致,有时候就卧在床上赏景。秦观有词“宝帘闲挂小银钩”,当时月亮正巧出现在帘钩的位置,于是此人就把银色的月亮比作了帘钩。
作品译文
广阔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铺上了一层霜雪,燕山之上悬挂着一轮如银钩(兵器)的弯月。何时能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季里奔驰在沙场上。
创作背景
李贺的二十三首咏马诗,全都写马,以短小的篇幅,勾勒了马的形象。例如“其二",写马在腊月雪天“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表现马的吃苦精神,“其三”写项羽自杀后他的乌锥马对英雄的思念:“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其四"千里马在遭遇很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美好的素质:“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其二十三”则嘲讽封建统治者弃置好马,而只养一些无用的“肉马”。这些马诗,其实都是托物咏志,写物抒怀之作,通过对马的吟咏,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或讽刺封建统治阶级不爱惜人才,或寄寓自己希望得遇明主的情思。
作品鉴赏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十三首》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清秋”的时候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世人称他为“诗鬼”。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此称他为李昌谷。有“诗鬼”之称。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其父晋肃官位很低,家境也不富裕。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李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旋即因病辞官,回归昌谷。后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他一生体弱多病,二十七岁去世。因仕途失意,李贺终生郁郁不得志,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诗歌创作充满了深沉的苦闷。
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有得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诗词《雁门太守行》列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诵读与欣赏,7年级下语文版25课古诗5首之一。
马诗·大漠沙如雪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赏析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马诗共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广阔的沙漠如万里铺雪,燕然山上悬挂着如钩的弯月。何时能够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天奔驰向前。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五首。《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这首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四句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非实地,情是真情;情景相衬,鲜明地表达了诗人意图立功疆场的强烈感情。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十三首》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清秋”的时候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m.ju.51tietu.net)。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上风尘滚滚,遮天蔽日。战士们高举着半卷的红旗出了辕门。先头部队昨晚在洮河北岸与敌人激战,现在已经传来捷报,活捉吐谷浑了。
这是盛唐诗人王昌龄用乐府体写的组诗《从军行》,一共有七首,这是其中的第五首。诗中处处洋溢着战斗的豪迈气概和乐观情绪。
这首诗写的是一支后续部队因前线军情紧急,急忙去增援前军的故事。诗的前两句写塞外环境非常恶劣,无边无际的荒漠上风沙扑面而来,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漫天的风沙吹得日色惨淡,黯然无光。大白天就像黄昏一样,能见度非常低。可是战士们非常勇敢,对这种恶劣的天气一点也不在乎。一听说先头部队正在和敌人激战,立刻准备增援。为了行动迅速,减少行军时的阻力,他们干脆把红旗半卷了起来,一下子就冲出了辕门。
后面两句写没有想到战斗居然出人意料地顺利。战士们刚刚走到半路,还没来得及到达指定地点,就已经传来战斗已经胜利结束的消息,连敌军首领都被活捉了。诗人的自豪之情跃然纸上。这也从侧面描写了唐军战斗力非常强大,先头部队的战士们作战非常勇敢,不等增援部队到达,就已经干脆利落地结束了战斗。
诗中的洮河在现在的甘肃省境内,以前唐朝军队经常和西北少数民族在这里交战,因此这个地名经常出现在唐诗中。吐谷浑是西域鲜卑族国名,这里代指他们的首领。
这首诗写得非常雄浑,盛唐气象跃然纸上,盛唐诗人的作品中经常会流露出这种掩饰不住的自豪之情,正是因为这种气概与豪情,唐诗成为了一座*无法逾越的丰碑。*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与这首诗风格有点像。“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另外六首《从军行》: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关于大漠沙如雪的诗文赏析
马诗·大漠沙如雪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赏析: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五首。《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这首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十三首》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清秋”的时候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1.《冬雪呈太守张嵇仲三首·插檐冰筹长新寒。薄日欺云到屋山》宋朝
李弥逊
插檐冰筹长新寒。薄日欺云到屋山。见晛半消梅额粉。因风犹染鬓毛斑。书生闭户眠仍稳,游子扁舟兴欲还。客里情怀逢岁晚,麴生邀我一开颜。
2.《仲冬雪夜偶书三绝句·城楼成鼓尽三更》宋朝
陆文圭
城楼成鼓尽三更,灯射斋窗一黍明。窗下有人动不寐,隔墙独听读书声。
3.《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雪花白尽沔山头》宋朝
洪咨夔
雪花白尽沔山头,咽咽冰澌沔水流。不见将军阚如虎,行人犹指定功楼。
4.《三冬雪·其十二·望寄寒衣十五首》唐朝
敦煌曲子
诸郎君。不要说。记爱打傍兼出热。酒沾墨污损伤衣,施僧御彼三冬雪。
5.《江南好·与香雪花下谈少年春秋佳日为赋此解》清朝
梁鼎芬
家园好,最好暮春时。白袷罗轻人试马,红帘花醉夕题诗。兴到不知谁。
6.《珍珠帘·内午冬雪》元朝
梁寅
西窗梦断檐光晓。雪交坠、□□山僮惊报。岩岫化银宫,似白云仙岛。万树梨花都开遍,怪一夜、春风来早。凝眺。想千家晏起,村巷幽…
7.《立春·雪花风细拂春旗》宋朝
施枢
雪花风细拂春旗,一色云边漏暖曦。群吏守文行故典,长官书祝致新祠。土牛底事遭身碎,彩胜随时把鬓欺。争似野人闲可睡,枕边搔发…
8.《仲冬雪夜偶书三绝句·长廓风紧雨冥冥》宋朝
陆文圭
长廓风紧雨冥冥,花落寒灯酒半醒。但觉晨光何太早,不知飞霰集窗檽。
9.《雪花飞·携手青云路稳》宋朝
黄庭坚
携手青云路稳,天声迤逦传呼。袍笏恩章乍赐,春满皇都。 何处难忘酒,琼花照玉壶。归袅丝梢竞醉,雪舞郊衢。
10.《冬雪行》宋朝
强至
幼年壮气寒逾热,更喜朱颜照飞雪。门前地厚堆玉尘,屐齿千回狂走折。今来过壮能几秋,眼未见雪心先愁。病肤隐粟出门懒,敝袍尽日红炉头。此身知更十年后,雪屋能如今坐否。…
11.《仲冬雪夜偶书三绝句·拥衾危坐夜沉沉》宋朝
陆文圭
拥衾危坐夜沉沉,门外谁知雪寸深。掩卷不言空太息,静中忽见古人心。
12.《风入松·一冬不见雪花飞》宋朝
白君瑞
一冬不见雪花飞。爱日荡晴晖。腊残未解寒塘冻,东风细、已露春期。正是年时策马,相随村落寻梅。故人别久信音稀。排闷有新诗。雁…
13.《雪花歌》明朝
释函可
天上纷纷雪,山中树树花。尽道梅花胜似雪,我见雪花胜梅花。梅花开必著梅树,雪花下来随所寓。不择高低长短枝,有风即去无风住。纵使风吹树尽空,在地还与在树同。本来清白…
14.《题雪花达摩布衣偈》宋朝
家铉翁
拈花公案且莫道,西来正被拈花恼。一花开后几花开,微笑不禁成绝倒。归去来,人未老,掉下从前旧草鞋。衲被蒙头面壁坐,提起不直…
15.《三冬雪·其十四·望寄寒衣十五首》唐朝
敦煌曲子
阿孩子。怜心切。满箧名衣皆罗列。倘要延年养北堂,施交御彼三冬雪。
16.《分韵赋散水花得盐字·盈枝点缀雪花鲜》宋朝
张镃
盈枝点缀雪花鲜,环映清流分外妍。应是东君归骑速,不如坠下玉丝鞭。
17.《冬雪行》宋朝
王炎
拥衾展转夜不眠,细数更筹知苦寒。角声未动纸窗白,儿曹报我雪满檐。玉妃剪水出天巧,飞花万点争清妍。朱门贵人对之笑,初见一白来丰年。金甖玉爵杂蔬笋,饮罢敲冰煮新茗。…
1、《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3、《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7、《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寒食》唐朝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小寒食舟中作》唐朝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3.《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宋朝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4.《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宋朝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5.《寒食》唐朝
杜甫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6.《寒食》唐朝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7.《生查子·寒食不多时》宋朝
朱淑真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8.《应天长·条风布暖》宋朝
周邦彦
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遍满春色。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又见…
9.《一百五日夜对月》唐朝
杜甫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10.《寒食》宋朝
郑刚中
江乡时节逢寒食,花落未将春减色,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来亦堪惜。柴门风雨小庭寒,无奈池塘烟草碧。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
11.《寒食》宋朝
赵鼎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12.《寒食雨二首》宋朝
苏轼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
13.《扫花游·西湖寒食》宋朝
吴文英
冷空淡碧,带翳柳轻云,护花深雾。艳晨易午。正笙箫竞渡,绮罗争路。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散红缕。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乘盖争避处。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恨春太妒…
14.《长安寒食》唐朝
邵谒
春日照九衢。春风媚罗绮。万骑出都门,拥在香尘里。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但看*地游,亦见摧辀死。
15.《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唐朝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6.《 寒食夜》唐朝
韩偓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17.《唐多令·寒食》明朝
陈子龙
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 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五更风雨断遥岑。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双缕绣盘金,*沙油壁侵。宫人斜外柳阴阴。回首西陵松柏路,肠…
1.《义鹘》唐朝
杜甫
阴崖有苍鹰,养子黑柏颠。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力强不可制,黄口无半存。其父从西归,翻身入长烟。斯须领健鹘,痛愤寄所宣。斗上捩孤影,噭哮…
2.《驳复仇议》唐朝
柳宗元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3.《董孝子黯复仇》唐朝
贺知章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4.《吉老手刃凶人为母报仇诗以纪之》宋朝
喻良能
卧冰叱驭全忠孝,王氏多贤今古同。公乎孝行惊创见,落落岂特汉晋风。凶人夜半发丘陇,敢尔残暴不畏公。古来刃仇不共天,痛贯肝膂何时穷。刳心设祭久自许,何况临机敢不武。…
5.《四和·复仇万古明义》宋朝
项安世
复仇万古明义,寸刃终屠魏齐。箦裡谁知范叔,车中暗逐王稽。
6.《沈叔子解番刀为赠二首·沈子报仇塞外行》明朝
徐渭
沈子报仇塞外行,一诧便得千黄金。买马买鞍意不惬,更买五尺番家铁。镂金小字半欲灭,付与碧眼译不出。细瓦厂中多狐狸,京师夜行不敢西。叔子佩之只一过,黄蒿连夜闻狐啼。…
1.《山坡羊·骊山怀古》元朝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2.《骊山有感》唐朝
李商隐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3.《骊山老妓行》明朝
孙蕡
秋风杨柳凋金缕,冷露芙蓉落芳渚。寒香晚色何所如,骊山唐姬教坊女。蛾眉淡扫山远碧,蝉鬓半抛云乱吐。时妆无复新妖娆,曩态犹存旧娇妩。我昨咸阳纵冶游,冶游烂熳遍西州。…
4.《骊山》唐朝
杜甫
骊山绝望幸,花萼罢登临。地下无朝烛,人间有赐金。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万岁蓬莱日,长悬旧羽林。
5.《骊山》明朝
李梦阳
绣岭花仍绣,汤泉满故宫。禁池人自浴,新月古应同。玉殿兴亡后,青山涕泪中。千岩歌吹入,犹想翠华东。
6.《望秦川歌·烟霞标缈认骊山》宋朝
周麟之
烟霞标缈认骊山,远想楼台紫翠间。尚欲神游太真院,不知身过换门关。
7.《开元乐·按舞骊山影里》宋朝
沈括
按舞骊山影里,回銮渭水光中。玉笛一天明月,翠华满陌东风。
8.《骊山》唐朝
罗邺
风摇岩桂露闻香,白鹿惊时出绕墙。 不向骊山锁宫殿,可知仙去是明皇。
9.《骊山》宋朝
王安石
六籍燃除士不磨,骊山如此盗兵何。五陵珠玉归人世,却为诗书发冢多。
10.《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唐朝
刘宪
骊阜镇皇都,銮游眺八区。原隰旌门里,风云扆座隅。直城如斗柄,官树似星榆。从臣词赋末,滥得上天衢。 …
11.《腊日骊山渡逢故人》宋朝
徐玑
天寒多木叶,愁思满溪滨。惆怅往来渡,经行多少人。时情独重腊,岁事每占春。与尔他乡旅,谁当怀抱新。 …
12.《骊山道中》唐朝
唐彦谦
月殿真妃下彩烟,渔阳追虏及汤泉。 君王指点新丰树,几不亲留七宝鞭。
13.《骊山怀古与汤以脩纪善联句》明朝
朱诚泳
长安晚出袅唫鞭,税驾骊山一怅然。烽火台空人已去,莲花汤暖水犹膻。山猿窥果来林外,野鹿衔花出苑前。樵子云中薪古木,耕夫雨后拾遗钿。前朝社稷胡雏坏,上古阴符老母传。…
14.《骊山感怀》宋朝
宋无名氏
武帝寻仙驾海游,禁门高闭水空流。深宫带日年年色,翠柏凝烟夜夜愁。鸾凤影沈归万古,歌钟声断梦千秋。晚来惆怅无人会,云雨能飞傍玉楼。
15.《句·宫烛骊山酒未醒》宋朝
谌祜
宫烛骊山酒未醒,妖星{目猋}{目猋}弄青荧。三朝伐叛知谋略,万国归心服典刑。
16.《骊山曲》元朝
杨维桢
骊山郁崔嵬,宫阙金银开。月生阙鹊观,云绕凤凰台。宫中红妆子,调笑春风媒。青鸟衔巾去,乳鹿巡花来。天王太白次,仓玉金粟堆。石马动秋色,羌枝连暮枝。只今瑶池水,八骏…
17.《骊山三绝句·功成惟欲善持盈》宋朝
苏轼
功成惟欲善持盈,可叹前王恃太*。辛苦骊山山下土,阿房才废又华清。
大漠沙如雪全部的古诗
大漠沙如雪古诗是谁写的呢
关于大漠沙如雪的古诗
大漠沙如雪古诗是不是爱国的
大漠飞沙的诗句
大漠黄沙诗句
大漠风沙诗句
全部雪的古诗
秦如雪的古诗
全部浪淘沙的古诗
关于雪的古诗(全部)
全部的关于雪的古诗
浣溪沙殊晏的全部古诗
唐代雪脸如雪的古诗
沙暖水鸳鸯的古诗全部
春花如雪的古诗
《浪淘沙》的全部古诗其七
《浪淘沙》的全部古诗其五
形容鸣沙山大漠的句子
大漠的诗句
温如雪台词
古诗大漠的意象
温如雪语录
关于沙漠的古诗大全
浪淘沙的全部古诗词
《浪淘沙》的全部古诗八月
关于月光如雪的古诗
大漠苦冷的古诗
古诗江雪的全部作品
古诗江雪的全部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