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

关于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06) 语录(7) 说说(18) 名言(7) 诗词(311) 祝福(5) 心语(1k+)

  • 《天净沙秋思》原文

  • 秋思,元曲
  • 《天净沙秋思》原文

      《天净沙秋思》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天净沙秋思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天净沙:曲牌名。

      ⑵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傍晚。

      ⑶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⑷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白话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我慢慢走在夕阳下,太阳的余辉把我孤独的影子拉得斜长。

      已是黄昏时分,一切的一切都被镀上了金边。秋风吹来,丝丝凉意钻入袖内。前面隐约有个小村庄,我不禁加快了脚步。

      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片凄凉,一如我的心境。

      一棵老树,一根枯藤。老树看起来疲劳乏力,如同正在慢慢衰竭的老人,似乎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随时会倒下。枯藤毫无生气,光秃秃的,没有叶子,没有水分,没人会想到它曾经的翠绿。枯藤无力的缠绕在老树的枯干上,一种莫名的伤感萦绕于我心头。

      “哇!哇!呱!呱!”一阵沙哑的鸣叫掠过耳畔,在冷冽的秋风中远去。那是一只乌鸦,它一定也老了,老眼昏花。它是不是和老树经历过同样的沧桑?它是不是对这晚景有着无限的感伤和惆怅?它能找到夜间的归宿么?

      前方道上有一座古朴的小桥。木桥经历了风风雨雨,已斑驳陈旧,似乎走上去,它就会摇摇欲坠。小桥下水声潺潺。流水从远古流来,好像倾诉着无尽的悲伤。它的歌声令人心碎,如同一个游子的低吟。

      桥的另一头有一户人家。小屋很旧,墙皮剥落,露出歪歪斜斜的老砖,如同一个老人参差不齐的牙齿。屋顶烟囱冒着孤独的炊烟,仿佛老母失神地盼望久离家乡的孩子回来。炊烟飘渺,如同老母的思绪漫无着落。

      我低头看看脚下的羊肠小道,道上青石不知被多少双鞋磨得光滑可鉴。想必它年岁已经很大了。古道哟,有多少游子曾在你身上迈着疲乏而匆忙的脚步?又有多少母亲在你身上悄然洒下无望的辛酸泪?

      一阵西风吹来,拂动我的衣袖,一荡一荡,带起地上的落叶,哗哗作响,把我的思绪拉到眼前。我茫然往前走着,这才注意到一匹嶙峋老马茫然立在枯树后。它骨瘦如柴,毛发稀疏,只见得尾巴上仅剩的几缕毛,无力地在风中摇曳着。老马哟,你是否也曾意气风发、驰骋沙场?亦或如日中天、威风至极?

      暮色沉沉,黑夜就要降临了。我不禁夹紧长袍,加快脚步。我还要在天黑前多走几步。可是,何处又是我的归宿?……

      一切都静了。嬉耍了一天的孩童此刻该回家了吧?在温馨的屋里,早已摆好了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正等着他们。而我,这断肠人,却仍黯然失神地独自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 秋思》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秋思》翻译/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 秋思》注释

      ⑴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⑵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阅读全文]...

2022-06-13 22:07:55
  • 《天净沙·秋思》诗歌

  • 诗歌,秋思,文学
  • 《天净沙·秋思》诗歌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净沙·秋思》诗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写作背景]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流落天涯,在萧瑟的秋日黄昏独自漂泊。此曲正是以这样的画半辈子切入,表现了“秋思”。而此情此景应该就是作者当时的真实境况。

      [注解]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古道:古老荒凉的小道。

      断肠人:指飘泊天涯、百无聊赖的游子。

      天涯:天边,这里指异乡。

      [译文]缠绕枯藤的老树上,黄昏时栖息着几只乌鸦,小桥下溪水涓涓,小溪边上有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西风飒飒,游子骑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夕阳已经向西边落下了,游子还飘泊在异乡,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呀。

      【赏析】

      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被誉为“秋思之祖”,几百年来,它以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

      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着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说,作者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他终生也因之被注定为郁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子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全篇一共仅28个字,就把十种*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和显示主题的,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作者简介

      马致远,元代杂剧家、散曲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晚年隐退。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七种。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有“马神仙”之称。曲词豪放洒脱。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散曲成就尤为世所称,有辑本《东篱乐府》,存小令百余首,套数二十三套。

    [阅读全文]...

2022-01-12 05:01:29
  • 天净沙秋思的诗意

  • 诗意
  •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1、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2、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3、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4、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5、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诗意: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

      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

      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

      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惆怅感伤的情怀,选用众多的物象入诗。而这些物象能够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情与景的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众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意象的繁复性与单一性的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的特点,这种有序性的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的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的*惯。

      今天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新颖。其中“古道”一词,最早出现在署名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宋张炎《壶中天·扬舲万里》词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见《乐府新声》):“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也有六个意象与马曲相同。

      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的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

      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的影响和启发,这是无疑的,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审美目光进行了重新创作。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他删了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m.ju.51tietu.net)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

      悲秋,是人们面对秋景所产生的一种悲哀忧愁的情绪体验,由于秋景(特别是晚秋)多是冷落、萧瑟、凄暗,多与黄昏、残阳、落叶、枯枝相伴,成为万物衰亡的象征,故秋景一方面确能给人以生理上的寒感,另一方面又能引发人心之中固有的种种悲哀之情。宋玉首开中国以悲秋为主要审美体验形式的感伤主义文学先河,他通过描写秋日“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萧瑟景象,抒发自己对人生仕途的失意之感,而且他将自己面对秋色所产生的凄苦悲凉的意绪形容成犹如远行一般,“僚僳兮(凄凉),若在远行”,“廓落兮(孤独空寂),羁旅而无友生”。这就说明悲秋与悲远行在情绪体验上有着相同之处。宋玉之后悲秋逐渐成为中国文人最为普遍的审美体验形式之一,而且将悲秋与身世之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便是一例。马致远这首小令也是如此。虽然曲中的意象不算新颖,所表达的情感也不算新鲜,但是由于它使用精练的艺术表达方式,表达出中国文人一种传统的情感体验,因此它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力,可以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尽管它属于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阅读全文]...

2022-04-24 00:52:08
  •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

  • 秋思,元曲
  •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下面小编整理了《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1、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2、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3、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4、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5、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赏析

      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文坛古老的传统。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

      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

      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春天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欢的心理。秋天草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与终结。因此会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宋玉在《九辩》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陆机《文赋》云:“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

      再看他的布景:“又是黄昏,一天快要结束。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依依不舍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你看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謚。

      又是那么温馨。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哦,他们还好吗?天气渐渐变冷,他们加了衣服吗?买了被子吗?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既然那么让人牵肠挂肚,我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为了所谓的前程吗?为了那所谓的功名吗?那功名离我*吗?远吗?京城的路还有多长呢?我又是那么的迷茫。

      在这样的'黄昏中,在这样的古道上。又是这样萧瑟的季节。我是继续去追求功名呢?还是会去服侍那年老的双亲呢?我自己也不能回答自己。只好满怀愁绪徘徊在漫漫得古道上了……。”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沥。写景之妙尽妙于此也!

      再看他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经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让人泣不成声也。最绝处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一、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参考注释:

      ①天净沙: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曲牌名。

      ②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元大都(现北京人),著名戏曲家。

      ③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三、赏析: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天净沙·秋思被喻为秋思之祖,用了白描的手法,创造典型的环境,能够烘托出那种思乡感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我慢慢走在夕阳下,太阳的余辉把我孤独的影子拉得斜长。

      已是黄昏时分,一切的一切都被镀上了金边。秋风吹来,丝丝凉意钻入袖内。前面隐约有个小村庄,我不禁加快了脚步。

      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片凄凉,一如我的心境。

      一棵老树,一根枯藤。老树看起来疲劳乏力,如同正在慢慢衰竭的老人,似乎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随时会倒下。枯藤毫无生气,光秃秃的,没有叶子,没有水分,没人会想到它曾经的翠绿。枯藤无力的缠绕在老树的枯干上,一种莫名的伤感萦绕于我心头。

      “哇!哇!呱!呱!”一阵沙哑的鸣叫掠过耳畔,在冷冽的秋风中远去。那是一只乌鸦,它一定也老了,老眼昏花。它是不是和老树经历过同样的沧桑?它是不是对这晚景有着无限的感伤和惆怅?它能找到夜间的归宿么?

      前方道上有一座古朴的小桥。木桥经历了风风雨雨,已斑驳陈旧,似乎走上去,它就会摇摇欲坠。小桥下水声潺潺。流水从远古流来,好像倾诉着无尽的悲伤。它的歌声令人心碎,如同一个游子的低吟。

      桥的另一头有一户人家。小屋很旧,墙皮剥落,露出歪歪斜斜的老砖,如同一个老人参差不齐的牙齿。屋顶烟囱冒着孤独的炊烟,仿佛老母失神地盼望久离家乡的孩子回来。炊烟飘渺,如同老母的思绪漫无着落。

      我低头看看脚下的羊肠小道,道上青石不知被多少双鞋磨得光滑可鉴。想必它年岁已经很大了。古道哟,有多少游子曾在你身上迈着疲乏而匆忙的脚步?又有多少母亲在你身上悄然洒下无望的辛酸泪?

      一阵西风吹来,拂动我的衣袖,一荡一荡,带起地上的落叶,哗哗作响,把我的思绪拉到眼前。我茫然往前走着,这才注意到一匹嶙峋老马茫然立在枯树后。它骨瘦如柴,毛发稀疏,只见得尾巴上仅剩的几缕毛,无力地在风中摇曳着。老马哟,你是否也曾意气风发、驰骋沙场?亦或如日中天、威风至极?

      暮色沉沉,黑夜就要降临了。我不禁夹紧长袍,加快脚步。我还要在天黑前多走几步。可是,何处又是我的归宿?

      一切都静了。嬉耍了一天的孩童此刻该回家了吧?在温馨的屋里,早已摆好了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正等着他们。而我,这断肠人,却仍黯然失神地独自漂泊在天涯……

    [阅读全文]...

2022-05-05 06:16:17
  • 天净沙秋思的翻译简单(天净沙秋思诗意翻译)

  • 简单,诗意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马致远的一首小令,描述了天涯羁旅的漂泊,愁怅之情,一幅游子思念家乡的画面油然而生。

    深秋的树叶已经飘零,光秃秃的树上立着一只乌鸦,偶尔发出一声鸣叫。游子牵着一头瘦马,瑟瑟的秋风中,日落西山,走在人烟稀少的路上。当路过一座小桥时,流淌的河水,袅袅升起的炊烟,不禁使游子深深的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

    一个瘦字形象的描述了马致远当时穷困潦倒的情景,一生郁郁不得志,漂泊不定,羁旅天涯。人在外久了,是会非常的想念家的,即使哪怕家里没人在等他,只有一盏灯,孤灯对独影,那也是需要一个家来存放一颗流浪的心的。

    曾经有一个地产商征集标语,家是什么?一句“家是放心的地方”脱颖而出,所以,没有家,心就无处寄放。无论人在天涯海角,远处总有一个家让自己牵挂。

    [阅读全文]...

2022-01-06 13:25:17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诗(天净沙秋思的诗句赏析)

  •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誉为“秋思之祖”。下面收集了它的中文/日文/英文版,一起欣赏一下。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中文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日文版:

    枯藤の老樹  昏(くれ)の鴉,小橋の流水  人家,古道の西風  痩馬。夕陽  西に下れば,斷腸の人  天涯に 在り。

    英文版:

    Tune: Sunny Sand Autumn Thoughts Over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s fly evening crows;   Under a small bridge near a cottage a stream flows; On ancient road in the west wind a lean horse goes. Westward declines the sun; Far, far from home is the heartbroken one.

    [阅读全文]...

2022-04-14 02:56:46
  •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全诗赏析

  • 秋思,元曲
  •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全诗赏析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品赏析

      [写作背景]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流落天涯,在萧瑟的秋日黄昏独自漂泊。此曲正是以这样的画半辈子切入,表现了“秋思”。而此情此景应该就是作者当时的真实境况。

      [注解]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古道:古老荒凉的小道。

      断肠人:指飘泊天涯、百无聊赖的游子。

      天涯:天边,这里指异乡。

      [译文]缠绕枯藤的老树上,黄昏时栖息着几只乌鸦,小桥下溪水涓涓,小溪边上有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西风飒飒,游子骑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夕阳已经向西边落下了,游子还飘泊在异乡,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呀。

      【赏析】

      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被誉为“秋思之祖”,几百年来,它以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

      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着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说,作者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他终生也因之被注定为郁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子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全篇一共仅28个字,就把十种*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和显示主题的,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阅读全文]...

2022-04-13 13:26:59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

  • 秋思,元曲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

      天净沙·秋思内容本身,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叙述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感应突袭。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欢迎参考~

      天净沙·秋思(1)

      枯藤老树昏鸦⑵,

      小桥流水人家⑶,

      古道西风瘦马⑷。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⑸。

      【词句注释 】

      ⑴天净沙:曲牌名。

      ⑵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傍晚。

      ⑶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⑷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作品赏析】

      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被誉为“秋思之祖”,几百年来,它以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

      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着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说,作者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他终生也因之被注定为郁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子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全篇一共仅28个字,就把十种*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和显示主题的,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问题探究】

      1、"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2、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1、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2、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作者简介

      马致远,元代杂剧家、散曲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晚年隐退。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七种。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有“马神仙”之称。曲词豪放洒脱。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散曲成就尤为世所称,有辑本《东篱乐府》,存小令百余首,套数二十三套。

    [阅读全文]...

2022-05-19 22:37:32
  • 《天净沙·秋思》全诗翻译注释

  • 《天净沙·秋思》全诗翻译注释

      秀天的意境总是悲凉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天净沙·秋思》全诗翻译注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天净沙·秋思》

      朝代:元代

      作者:马致远

      【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

      ⑴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⑵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⑸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阅读全文]...

2022-04-20 08:30:55
  • 由《天净沙·秋思》有感而发的诗评

  • 由《天净沙·秋思》有感而发的诗评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秋色就这样从不明的地方忽然的冒出来,高飞的雁都赶向温暖搁下笔,打开窗户,秋寒像幽灵般窜了进来,我呼吸着秋天的气息,它既不如夏日的温和,也不像冬季的凛冽。只是有点清凉。那么,我的秋天,你就这样来了么?

      我往外面走去,庭院里两颗橘子树早已硕果累累。大的小的果实,挤在一起。有的拥抱在一起,窃窃私语,说着人所困惑不解的语言。有的只是高高在上,孤单的如同落了单的孩子。叶片黄中带绿。如同树的挂饰。有的尚还完整,有的干脆如同被虫儿咬过一般。疏疏密密,错落有致。我细心一看,还落有少许的灰尘。我摘下一片,夹在我常常携带在身边的日记本中,作为我对秋天的留恋。

      蚂蚁在地上川流不息,如同天赐的小礼物。他们走走停停,这里闻闻,那里嗅嗅,似乎在寻找很多年未曾找到的东西,似乎在寻找一种熟悉的`气味,又似乎只是在寻找回家的路。秋天来了,他们也该找到食物,好度过呼啸的冬天了。也不知他们是否感受到秋寒,也不知是否想目睹一番秋天的风采。那小家伙,在狭小的空间中构筑自己的巢穴,大概是也想过一过舒适的生活,当然得祝福他们过一个极好的秋季了。当然,我看到许多蚂蚁似乎在散步,这里走走,那里停停。大概夏天热的久了,所以在天地云重,微风清凉的秋季,也出来赏赏秋景,只是不知它的如芝麻粒豆大的眼睛,看不看得到赶往南方的秋雁呢?

      还有那秋天里的树,大概是想畅快的吹吹秋风,所以将自己身上的挂饰丢弃,叶子落的精光。可是柔弱的小树却被秋风吹的摇摇摆摆,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可是秋风却不理这一套,大概他也很急,想赶到南方去。枫叶掉了下来,淡红色的身躯在风中沉浮,看那热情似火的枫叶!他们似乎已经商量好了,露出调皮的笑脸。纵身一跃,一个一个的飘下来,似乎很想飘向够不着的大地。一个个就像投生在人间的精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真的化为秋叶的精魂,通晓它的心思了么?

    [阅读全文]...

2022-01-24 13:00:15
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 - 句子
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 - 语录
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 - 说说
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 - 名言
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 - 诗词
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 - 祝福
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