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山西过年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山西过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山西过年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山西过年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山西各地过年风俗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原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碰撞交融的文化区域,独特的地理文化生态孕育了特色鲜明的春节节日民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山西各地过年风俗,欢迎大家参考学*哦!
山西介绍
山西分为晋北、晋中、晋南、晋西、晋东南五大文化亚区,各地区春节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内涵深邃。
晋北是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冲突交融之地,农耕与游牧在这里碰撞汇聚,春节民俗呈现出一种“混搭风”。晋中是农商文化区,明清晋商成为称雄全国的商帮,商业经济的繁荣为春节民俗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晋中春节期间有热闹的社火表演,精彩纷呈,形式多样,兼具北方的雄奇豪放和南方的柔和细丽,具有贯通南北之大气。晋南为古河东地区,古老的神话传说、原始的祭祀崇拜、神秘的傩舞表演在这里延续。晋西吕梁山区道教文化盛行,柳林县元宵节的“盘子会”,临县、方山各县的伞头秧歌就是此种文化的艺术展演。晋东南为古上党地区,它位于巍巍太行山脉,培育出了古老神奇的社火艺术,春节里以祈求各路神灵为中心的迎神赛社活动在村落乡镇上演。
晋北春节民俗
晋北主要指山西北部一带地区,处于桑干河、滹沱河和黄河流域的交错地带,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盆地间隙分布。现在行政区划具体指大同、朔州、忻州三市,共包括29个县区。晋北地处边塞要地,历史积淀深厚、民族文化交汇融合,长期以来形成了农耕、游牧、边塞、军事、佛教相互交融、包容并蓄的文化特征。
晋北社火体现了独特的“古军事”文化特征,如朔州“踢鼓秧歌”,它源于武术竞技中的“太祖洪拳”,108人扮作梁山好汉除恶扬善。其中一幕是这样的:李逵从城楼上跳下,打开城门,救出众好汉,梁山众英雄甩膀亮势,踢一脚立势刚强,打一拳七步难防。再如火流星,亦称“耍火炭”“火蛋舞”。流星技艺由原始狩猎工具“流星索”发展而成,它由舞者将一根绳索横放于颈后,手握绳中央,绳头两端各系彩珠或小碗状的铁丝笼头,内装木炭或棉絮浸油后点燃,舞起来像两个火球在夜空中旋转飞舞,故称“火流星”。白天耍时,碗内盛水,双碗在空中飞旋而滴水不漏,称为“水流星”。
晋北春节民俗还有着鲜明的佛教文化色彩,如腊八节传说、打冰人*俗等。春节期间,晋北有些地方民众还会在寺庙摆放供品,找僧道代替本人向佛祖祈求新年福运。五台山是佛教圣地,寺院在腊八节要施舍腊八粥;现在五台山作为旅游景区,还会举办五爷庙庙会。五爷庙建于清代,面积不大,却是五台山名气最大、香火最旺的地方。春节期间,山西境内甚至全国各地来此朝拜的信众接踵而至,尤其是正月初一、十五,善男信女争相前来。
晋北煤矿资源丰富,点旺火是当地春节期间的特色节俗。每逢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旺火,以图吉利,预祝全年兴旺好运。旺火搭建一是要选煤讲究,精心将原煤切割成方块;二要造型美观,最终的形状是又黑又亮的宝瓶,保证燃烧时不塌陷,垒好后的旺火,远远望去,犹如硕大的花苞,吉祥喜庆,象征来年日子红红火火;三要逐年增高,垒“旺火”时,尽量比往年高一些,喻意一年比一年好。此外,煤矿各单位还要组织团拜等仪式。
晋中春节民俗
晋中位于山西省中部,包括太谷县、祁县、*遥县、灵石县和介休市等11个市(县、区),东依太行,西傍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晋中自古名家辈出,特别是明清时的晋商闻名海内外,如实业家乔致庸、渠本翘、票号创始人雷履泰等。晋中是晋商文化区,坐落着许多气势恢宏的商贾大院,如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王家大院、曹家大院(太谷三多堂)等。
晋中地区春节民俗文化呈现出商业化特色,一些在外地经商的商人将其他地区的*俗带入家乡,如太谷宫灯,民间俗谣唱道:“南庄的.架火、太谷的灯,徐沟的背棍、铁棍爱煞人。”每到年节,商人们从外地带回宫灯,挂于自家的门庭之上,以此显示富贵,互相攀比,宫灯越挂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商户们正月挂灯、游灯、比灯的灯节*俗。宫灯主架用名贵木材制成,周围镶嵌有彩绘玻璃,造型精致美观,下方四周佩装彩穗,显得豪华气派。
社火表演中的“沈老爷坐轿”与晋商有关;太谷饼也与晋商关系密切。太谷饼,原名甘饼,始制于清咸丰年间,那时太谷富商云集,生活奢华,太谷城南沟子村的一家饼铺老板为迎合富商口味,反复实践,制成甘饼,这种饼甜而不腻,酥而不碎,软香可口,成为当地特色食品。
晋南春节民俗
晋南位于山西省南部,主要指山西省临汾和运城两个地区,位于汾河流域南端,东依太行山余脉,西靠吕梁山脉,紧临黄河。这里还是历史上的河东之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山西蒲剧就发源于晋南黄河岸边的蒲州镇,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有关羽、“三王”(王通、王绩、王勃)、闻喜裴氏、薛仁贵、柳宗元等。晋南人文传说丰富多彩,如尧舜禹故事、蚩尤传说、牛郎织女传说、赵氏孤儿传说、薛仁贵传说等,不胜枚举,引人入胜。此外,一些标志性的节俗文化空间,如洪洞大槐树、运城解州镇关帝庙、万荣荣河镇后土庙、芮城永乐宫等也都在晋南。总体来看,晋南春节民俗农耕文化特点突出,与当地的历史人文精神紧密相扣。
晋南农业民俗特色鲜明,春节*俗体现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求吉心理。春节期间,浮山百姓特意蒸制花馍来供奉神灵,其中别具特色的是枣山、枣糕、石榴馍等。晋南春节文艺形式多样,有匼河背冰、跑鼓车、蒲剧等。背冰是匼河古会上一项古老而奇特的民俗活动,数九寒天,青年男子头裹红巾、赤裸上身,只穿一条短裤,背着冰冷的大冰块,手中敲着鼓与铜锣,它象征着勇猛,是古时尚武精神的现代展演,是不畏严寒、敢于担当的非凡气度,是民众心中蓄积已久的力的迸发和美的享受。跑鼓车最初是军户遗民在节日闲暇时消磨时光、强身健体的竞技活动,后来逐渐成为正月里的固定表演项目。跑鼓车的车为木质大轮车,鼓因为所属院社不同而各异,表演前,整个村子分为东院、南院、西院、西北院和中院,各院推选出德高望重之人作为表演组织者,由组织者选择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拉鼓。跑鼓车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它昂扬激情,蓬勃进发,表现出当地民众的顽强刚毅、彪悍威猛与乐观奋进的精神风貌。
晋东南春节民俗
晋东南,顾名思义指山西的东南部地区,包括长治市与晋城市。长治古称上党,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上党地区多山,早在上古时代,传说神农氏炎帝就曾在这里尝百草、驯养牲畜、发展原始农业。*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上古神话,如女娲补天、神农采五谷、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都在这里留下了遗迹与传说。晋东南留存有一些古朴的庙宇,供奉着富有地域历史文化特征的神祇,如“汤王庙”“二仙奶奶庙”“三嵕庙”等。
晋东南的春节民俗中比较有特点的有迎神赛社和秧歌。迎神赛社是春节期间举办的社火活动之一。襄垣、武乡秧歌起源于明末清初,农民在田间劳动时唱出心里久久压抑的悲情苦衷,最初形成了一种称之为“挑高”的秧歌,由二人对唱,一手摇着响铃,一手拿着雨伞,见景生情,即兴编词,你唱我和,二人竞唱,声调越挑越高,后来,挑高秧歌与当地民间曲艺唱腔渗透,出现了一种“干板秧歌”;大约到了清乾隆年间,又发展成有一把“呼胡”伴奏、说唱故事人物的“地圪圈”(广场)秧歌。清末时,这种秧歌广泛流布在襄垣的北、中部和武乡的东部,从此,襄垣秧歌与武乡秧歌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地方把这两地的秧歌形式统称为襄武秧歌,如今襄武秧歌经过了多方面的改进,以演唱现代生活内容为主。
此外,晋东南春节期间的八音会、跑马排也别具特色。跑马排是阳泉市娘子关镇下董寨村春节期间特有的竞技活动。每年的正月十六上午,下董寨村民都会模拟古代快马加鞭传递公文、呈报军情的场景,在村子中央的青石古街上骑马纵情狂奔,竞争比试。下董寨的跑马独特之处在于马背无鞍韂,马腹无脚蹬,仅凭骑手坐稳马背抖缰驱马驰骋。这样高难度的危险动作,对下董寨人来说却手到擒来,无论是十多岁的童稚少年还是60岁的花甲老人,都能上马一展自己的英武雄姿。娘子关流传着一句俗谚,“宁肯一夜不睡觉,也不能误了跑马看热闹”,方圆百里的人们都在这天慕名而来一睹跑马风采,各大媒体也对这一盛大的民俗活动竞相报道,跑马排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晋西春节民俗
晋西是指山西省的西部地区,主要指吕梁市,位于吕梁山脉的中段,西边紧临黄河、直面陕西,东南靠*汾河。晋西处于吕梁山脉和黄土高原重峦叠嶂的山区,偏远、交通不便,传统风俗与历史文化保存较好,一些古有的民俗文化受现代文明的冲击影响较小,所以这里的春节民俗在许多方面具有特殊意义。总体而言,道教信仰在晋西非常突出,代表性的就是北武当山,素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供奉真武大帝,因此当地春节民俗具有浓郁的道教文化色彩,一些代表性的春节民俗如盘子会、醮纸、伞头秧歌等,其仪式内容都与道教文化传统有关。
柳林盘子会也叫天官会会、人口会会,每逢春节,各村都要在公地上搭设盘子、摆出九曲,特别是正月十五,人们围着盘子祭祀过后,堆煤塔、扭秧歌、吹唢呐、转九曲,可达四五万人。
文水县一带春节期间要搭建神棚,也称坛坛,主要是用木隔扇搭成像房子似的堂帐,祭祀供奉十殿阎君,并挂着逝者过金桥、银桥的图像,还有一些地狱的内容,上面印有生前作恶者上刀山、下油锅等情节。从正月十四至十六,当地民众围绕坛坛进行各种社火表演,祭神安神,目的在于规劝世人要积德行善,不做坏事。
晋西还有一些独特的春节民俗,临县伞头秧歌、中阳剪纸、孝义皮影木偶、九曲黄河阵等,其中孝义皮影、汾孝秧歌、中阳剪纸、孝义碗碗腔等民间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西过年风俗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山西人过年的传统*俗找全了,作为现代人的我们,看看咱们的老祖宗是如何过年的!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山西过年风俗,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一、太原南郊——过年过足两个月
从腊月初一起,太原南郊村里家家户户就都开始进入了过年的准备过程,这一天,家家都要炒五谷,就是把玉米、小麦、高粱、黄豆、瓜子等放在锅里炒熟,以此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不生虫害。五谷炒好后,孩子们把自己的小口袋装得满满的,然后整个村子地串门,互相交换着尝尝哪家妈妈的手艺最好,炒出的五谷又香又酥……炒五谷的香味和着孩子们的欢笑,回荡在村庄上空,轻轻地拉开了年的序幕。
腊月三十,过年的高潮已酝酿到了极致,除夕下午家里的男主人会扛着大扫帚,认真地把屋前的大院扫得干干净净,而在他身后的屋子里,心灵手巧的女人,会用粉红、金黄、翠绿、天蓝、浓紫等色彩艳丽的纸张,剪出网状镂空、带有穗子的五色纸,形状像是一朵盛开的花,在除夕傍晚,这些美丽的“花朵”就会被粘贴在对联、院墙、福字、堂屋等显眼的位置上。当天的年夜饭是不吃饺子的,饺子包好了,年初一早上煮来吃,这叫做吃“连年饭”,大约是取衣食丰足,一年连一年的意思吧。
正月初一,真正的年来到了,一整天,村人都会四处游走拜年。正月初二,在我们这里是在外的游子归家祭祀先祖的日子。正月初三,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正月初五,又叫破五,人们燃放大量烟花爆竹,表示破除过年期间的众多禁忌。家乡有句俗语叫“不出正月都是年”,整个正月里,所有人家都会不断走亲戚或款待亲友,处处都是欢声与笑语。
二、太原河西——羊肉饺子年味足
提起春节,让老太原人最念念不忘的应该还是大年初一的那顿羊肉饺子。
为了这顿饺子,人们往往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七月炎夏时节,有经济能力的人家便会开始挑选羊。这选羊还别有一番讲究。据老一辈太原人讲,这羊不能肥不能瘦,不能幼不能老,而要选骨骼刚长成、身上还没开始长肉的“架子羊”。选好了羊,就要在院子里圈一个只够一只羊容身的羊圈,把“架子羊”赶进去后,只需好吃好喝地喂养就可以了。这样,一直到大年三十。半年前的'“架子羊”此时已长得膘肥体壮,人们磨刀霍霍的时机也就到了。宰了羊,羊肉会被剔出来,而羊头、羊蹄和羊皮都会被另外放置起来。
年三十晚上,羊头、羊蹄和羊皮便成了当晚的主角。家中的长辈会拿出一个祭盘,将羊头和四个羊蹄按整羊的样子摆好,然后用整张的羊皮将祭盘蒙住,只露羊头和四个羊蹄。随后,便是祭拜天地神的仪式。简单的仪式过后,祭盘便留在神龛上,直到整个新年过去。
而剔下来的羊肉会在守岁的时候端出来,这时已有人将羊肉剁碎,并加好佐料。于是整个除夕夜,便是一家老小围坐在热乎乎的炕头,欢欢喜喜包羊肉饺子。大年初一的第一顿饭便是带着家乡味道的羊肉馅饺子。
三、左权——豆腐头脑和面茶
春节要守岁,要吃饺子,还要放炮。故乡在晋冀交界,春节风俗和多数北方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有两样*惯,却是在外地很少见到的。
一个是大年初一早上天亮之前吃头脑。头脑是山西名吃,用黄芪、羊肉、长山药、黄酒等制成,传说由傅山发明,算是一种滋补食品。但故乡的头脑却很简单,只是用豆腐和粉条同炒,吃时撒葱末。但为什么这样吃,爷爷奶奶辈的人也说不上来。其它地方很少有大的节日专吃炒豆腐的风俗,似乎只有苏南人有冬至吃大葱炒豆腐的*惯,但一个在苏南,一个在晋中,应该只是巧合吧,说不上有什么渊源。
另一个是大年初二早上喝茶。广东一带有喝早茶的*惯,左权也叫早茶,但只是在大年初二畅喝,而茶也不是广东*惯的茶市,而是用小米面和玉米面混和后炒成的一种“面茶”,加水煮开,满屋子有一种特别的香味。面茶里还要煮素饺子和豆腐条,总之都是素食,绝无半点荤腥。曾经问过很多人,只知道河北一带有这样的炒面茶法,但没有人说得清正月喝面茶的来历和讲究。
四、盂县——点燃年草迎年神
大年初一的清晨,家家户户都要举行一个仪式——迎神,大约是早上五点,天还没有亮,人们点燃提前一天准备在院子里的年草,其实就是一些庄稼的秸秆,这与山西好多地方不同,盂县也是产煤大县,可是却不是用煤烧旺火,而是烧年草,期望通过这个仪式,驱除往日的烦恼与不幸,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所有美好的憧憬。
这堆年草大约能烧半个钟头左右,在这半个钟头里,全家老小都得起来,穿好新衣戴好新帽,然后大声向自家的长辈们道“过年好”,仿佛新的一年的运道都在这新年第一缕阳光到来之前的祝福声里了。每一个接受祝福的人,都会有一年的好心情,好运气。
然后是家里成年的男人们,开始燃放爆竹,这几乎是各家同时开始,刹那间,金蛇狂舞,银舌腾空,一派火树银花。于是新的一年的第一个黎明来到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的希望洋溢在人们的脸上。
天亮了,一家人相伴三五成群地出去给本家族的人拜年,走在街上,无论碰到谁,都是三个字的问候“过年好”,原先晚辈给长辈们拜年是要磕头的,现在伴随着移风易俗,这个跪拜的仪式免了,可是新春的祝福一点也没有少,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时的祝福才最合时宜,最有力量。
赶到快八点的时候,出门拜年的人,陆陆续续回来,家里已经熬好了土豆豆腐的素头脑,煮好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当然还有满盘满碗儿的各式佳肴,新年的第一顿饭就绪了,怀揣着每个人真挚的祝福,吃饭的胃口当然会格外地好。
五、乡宁——枣花馍馍送亲友
乡宁的春节,承继了整个晋南热烈、浓重的风格。按照乡宁的传统*俗,正月初一到初五是不许动火做饭的,因此人们要在春节前把面食准备好。但现在“不生火做饭”的*俗已经改变,但在年前准备面食的风俗还是保存了下来。
蒸“枣花馍”是家家户户最开心的事儿,春节期间蒸年枣花馍不仅供自家食用,它还是正月拜年走亲戚时的主要馈赠礼物。因此蒸馍时,在数量上要比*时多得多。在农村,街坊邻居,三五合伙儿,互相帮忙,往往一户人家要蒸上一整天,待到天黑时,户均一百二十多个枣花馍也就蒸成了。枣花馍分为两种,即“大馍”和“小馍”。“大馍”是给比自己辈分大的亲友准备的,“小馍”是给*辈亲友准备的。枣花馍的样子像一把金“如意”,美味自不必说。“枣花馍”,和乡宁人的“年”贴得最*。红枣和面粉,谁家都有,做成枣花馍,最普通却最有年味儿。
六、寿阳——送出穷土过大年
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在寿阳县,人们*惯在大门左右寄放红纸条裹的黑炭,相传红纸代表秦琼,黑炭代表尉迟敬德,意即“辟邪”。除夕,这里家家通宵不眠,谓之“熬年”。次日凌晨早起的人们燃旺火、放鞭炮、拜尊长、吃饺子、喝头脑。饭后出拜邻居长辈,人人见面互相庆贺。在初一至初四这四天当中,扫地土不外倒,到初五清晨才一并倒出,被称为“送穷土”,北乡人称“送五穷”。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灯节”。届时,寿阳家家张灯结彩,村村鼓乐喧天,从正月十四开始城镇高搭牌楼,花灯齐悬。各商行店铺门前遍垒“塔塔火”。男女游街串巷,谓之“走百病”。正月十六,村村绕歌鼓吹,扮有杂戏。有的还闹“风公鸡”,也叫“撵虚耗”、“逐瘟”。
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三天内,该县县城设有灯官衙门,灯官坐八抬明轿,模拟县官出巡,灯官似小丑,滑稽幽默,妙趣横生,对衙门多有讽刺。在该县南乡松塔一带,十五清晨点旺火,放鞭炮,谓之“接半神”。正月廿谓之“小填仓”,其活动与正月初五“送五穷”相似。到正月廿五谓之“老填仓”,即画地作仓囤状,放上五谷,压之以石,象征仓盈囤满,丰衣足食。
七、广灵——全村出动迎喜神
一年一度春节到,岁岁年年风俗同。广灵县过年时有留接年饭、喝糖水、点旺火、供家神等许多独特的风俗*惯,而家家户户最重视的一项风俗莫过于过大年迎喜神了。在当地流传了上千年的说法是,只有焚香磕头迎了喜神,一年到头才会财旺、运旺、人丁旺。
每年喜神降临的时间由一些懂得易经、八卦的老先生推算,大约在每年初一到初五的某一天。这一天上午,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都要穿戴一新,牵上骡、马、牛、羊等走出家门迎喜神。传统的迎接方法不但要焚香、磕头、烧纸钱,而且要大放鞭炮,默默祈祷,这样喜神才会跟着回家。*些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除了一些上了年岁的老人还会按部就班地遵循以前的程序迎喜神,大多数年轻人到了那一天虽然也要出门迎喜神,但不再向老人一样中规中矩,放了鞭炮,鞠个躬也就了事,并且不再带家畜迎喜神,而是带着汽车、拖拉机、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等。
沿袭了多年的迎喜神风俗,除了有“迎接喜神进家门,保佑全家福财旺”的象征意义之外,这一天还是全村人的一个大*之日。一般各村都会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迎喜神地点,全村的老老少少都会走出家门到此迎喜神。在这特定的时间地点,在外工作的、常年卧病的、不爱出门的都能遇上,大家除了互相嘘寒问暖,说些恭喜的话之外,还会七嘴八舌谈论谁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家的年过得讲排场。这一天有个共同的禁忌就是谁都不能说不吉利的话。
年轻人还会相互来比谁的新衣服好看,有档次,谁家买了汽车,谁拿上了手机,谁换了摩托车。这一天还是大家看新媳妇的日子,村里前一年娶回的新媳妇,在外工作的人带回的新媳妇,这天都要出门迎喜神,乡亲们也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欣赏,老婆婆、姑娘、婶子们还会对新媳妇品头论足。*中午时,全村人才会在欢笑声中依依不舍地散去。
山西过年的风俗
山西人,你还记得每年过年时故乡的必备曲目吗?合家团圆的年夜饭,红火热烈的年俗,是埋藏在心里最深处的温暖。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山西过年的风俗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掸檐尘
在山西,从腊月下旬起至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用长柄扫帚掸掉屋顶四角及墙上灰尘、蛛网,称“掸檐尘”。
掸檐尘是个隆重的事情,儿时是要一起帮忙的。老话曰“越掸越发”,在安徽话中,“尘”与“陈”谐音,所以也叫“掸陈”,寓意掸除“晦气”。同时,这一阶段,人们都要剪指甲、理发、洗澡、拆洗被褥、擦洗器皿,干干净净,辞旧迎新。
祭灶神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这天晚上,每家每户或祀灶神于堂,更多的是在贴着灶神像的厨房灶头上,供上好鱼好肉、蛋饺、酒、果,十分丰富。
备年货
进入腊月,贤惠的妈妈们要开始购置起年货了,糖果、瓜子、开心果、水果以前都是过年必备的零食,现在买的东西比以前更高档,各种坚果、包装零食,应有尽有。
年前的一两个星期,山西各大超市都会比往常拥挤太多,采购年货是过年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小编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听说要买年货,兴奋到流泪!因为可以一直吃,吃到春节。
添新衣
每到过年,山西人都讲究穿新衣,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买新衣服。旧时讲究直接让裁缝做,全家上下,全身上下都是新的,也有送旧迎新的意思。这是小编小时候最为之兴奋的事了!
民间以红色象征吉祥,所以儿童大多穿着大红色衣服,年轻女性也满身红艳,连外婆也系着大红裙。所以,在新年来临之前,一定要准备好新衣服。走亲访友,把自己打扮得优雅一些,精神一些,一年到头精气神满满。
放高升
在山西,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户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放“开门炮”,放鞭炮也称“放高升”,非常形象,也十分讨喜,步步高升,全城在一片爆竹声中,送旧迎新。
所以,年前就要把烟花爆竹准备好。小孩子也喜欢买一些小鞭炮,捂着耳朵不敢放。躲躲闪闪,随着“蹦”的一声,欢笑声一片,满是童年的欢乐。
贴春联
春节期间,多数人家有贴春联、贴年画的*惯。不同的`年画代表着不同的寓意,比如:贴在水缸上,象征年年有余(鱼);贴在米囤上,象征五谷丰登;客堂上悬挂福禄寿三星图,象征子孙满堂、长命富贵。
有些讲究的人家不喜欢买现成的,觉得少了一分味道,可以去街上,师傅现场手写春联,也会有懂书法的邻居大爷免费给写。
年夜饭
除夕之夜的一顿年夜饭,越来越被山西人看重的。吃年夜饭也有许多讲究,对山西人来说,饺子、肉圆、鱼是必不可少的。
肉圆象征团圆。这天吃的每一道菜,都有讨口彩的叫法,图个吉利。比如:一般不将鱼吃光,叫做年年有鱼(余)……
压岁钱
除夕晚上,家长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俗,所以每逢过节,要准备好压岁钱。以前用的铜钱,中有方孔,用红绳将钱币贯穿起来,放置在床脚,驱避邪恶。
现在都流行直接给红包了,这应该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每年盼着盼着就只等这一刻!有多少人和小编一样,小时候的压岁钱都上交了呢!
古诗《游山西村》的诗意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游山西村》的诗意,欢迎阅读。
古诗原文: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古诗诗意: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
【《游山西村》宋·陆游(四年级 上册) – 今日头条】https://m.toutiao.com/is/eopyT29/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
内容主旨
这是一首纪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图,表现了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自制的腊酒太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渲染出丰收之年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纯朴民风的赞赏。)一重重山,一道道水,好像无路可走。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勇于开拓就会出现一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包含着困境中蕴含着希望的哲理。)春社快到了箫声鼓声此伏彼起,村里人穿戴简朴,古风依旧保存。(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热闹的古风民俗,写出了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农家大门。
古诗《游山西村》扩写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游山西村》扩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天,晴空万里,诗人陆游决定决定趁这个好天气,约上朋友一起到山西村游玩。
可能是因为山路曲折,他们爬过了一座座山,跨过了一条条河,从早上出发,一直到了下午还没有找到山西村。
正当诗人他们绝望的时候,忽然看见远处一个山角下生长着成片的柳树,还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朵。啊,原来山西村就在那儿啊!还真有“绝处逢生”之感!
山西村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热情的村民。到达村庄时已是黄昏,诗人他们决定到村民家借宿一晚,便敲开一户人家的大门:“黄昏不便回去,可不可以在你家借宿一晚?”开门的妇女马上热情地说:“好啊好啊,我们家今天杀了猪,正愁吃不完呢!快请进!”说着便把他们请进屋内,还拿出好酒好菜招待他们。看到这些,诗人非常感慨地说:“虽然农家酿的.腊酒浑浊,但他们的热情,完全让我陶醉其中啊!”
星期一,陆游离开了家,骑着他那心爱的小毛驴,带着新买的草帽,背着小包袱,准备去旅游。
他一边走一边欣赏着这美丽的春天景色。他走过一座又一座山,经过一条又一条河,正在陶醉在这美丽的森林里时,却发现前面没有有路可以往前行了。他只好满怀失望地,准备倒头回去时,却惊奇地发现,在右边的一条小径上,柳色葱郁,鲜花明媚,哦,原来那儿是一个村庄。
陆游远远地看见了村庄,继续前行。到了村口,发现路旁立了个石碑,便从毛驴上跳了下来,看看碑上的“山――西――村”。他心想,咦,好像我的好朋友杨万里不就是住在这里吗?我来打听一下,去看望看望他。于是他便走进村子,看见了一个老大爷,便很有礼貌地问:“您好!请问你知道杨万里的家在哪里吗?”老大爷微笑着说:“当然知道啊!”“那您能带我去找他吗?”老大爷说:“当然可以啦。”老大爷很热情地把陆游领到杨万里的家。然后,就离开了。
陆游敲了敲门,杨万里打开了门,一看,啊,是陆游站在门口,便流动地说:“怎么是你!我已经有几年没有看到你了。真想你呀!”两个人使劲地握了握手,杨万里便请陆游进屋,俩人愉快地聊着家常,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杨万里连忙请陆游在这儿吃饭。
菜肴摆了一大桌,刚准备吃,杨万里突然想起了腊月时,自己酿造的美酒还没有喝过呢。连忙把洒坛抱了出来,他们一人倒了一大碗酒,边喝酒边吃肉,又一边谈心作诗,不亦乐乎。
他们没完没了地谈心,酒也喝了几大碗,大渐渐黑了,陆游转身告辞,杨万里一再地挽留。陆游说:“谢谢你的好意,我下次再来。”“那好,一路顺风欢迎你常来。”杨万里有些不舍:“再见了!”陆游背上包袱,带上草帽,牵着毛驴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山西村,继续去游山玩水了。
这天,陆游心情很不好,就决定到郊外散散心。途经一处山,陆游见这座山上树木郁郁葱葱,风景甚好,就骑着毛驴登上了这座山。
来到山上,风景果然好,陆游渐渐被这美景陶醉了,觉得这里赛过仙境,胜过瑶池。
在这样的地方游玩,陆游心中的烦心事也不见了,心中顿时充满了欢乐,为自己找了个这么美的地方而自豪。只是心中还有一丝不解,这么美的地方,怎么没见有人烟呢?
临*中午,陆游的肚子“咕——咕——”的叫了起来,陆游这才想起,一拍脑门儿自言自语道:“我早上怎么没吃饭呀,真是的,哎呀……”陆游一边埋怨自己,一边又为自己的肚子问题犯愁,“这可怎么办呢?……”
陆游在这山中转了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
他几乎要在这座山中转晕了!
他开始埋怨起这座山了:这山的风景怎么会这么好里,让我在这儿转晕了,要那么好的地方干什么,也没有个人烟,或者有个小酒店也好呀,要不有个路标也行呀!
过了一会儿,就在陆游饿得要虚脱的时候,看见前面有一缕炊烟,就像找到了新大陆一样,骑着毛驴就奔过去了。
陆游骑着毛驴走进了村子,发现这里不论男女老少脸上都洋溢着喜悦,陆游心生奇怪,就连忙打听,才知道这里来了个大丰收,村里人一听说大诗人陆游来了,都争着招待他。
这里的酒虽浑浊,这味道赛茅台,大家又杀鸡又杀猪。陆游被这村民们的热情感动了,提笔一挥,几个大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你们这个村叫什么名字呀?”“还没名字呢,您给起个名吧。”“嗯……就叫‘山西村’吧。”“好名字!”
陆游在在回家的时候,又迷路了,怎么办呢?他犯愁了。正巧,遇上了一个农民,询问过路后,就回家了。
也就是因为这,陆游才写出了《游山西村》这首诗。
过年的古诗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过年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头六十人。
除夜
【唐】白居易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除夜
【唐】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除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江外除夜
【唐】曹松
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
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
宁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
不是多岐渐*稳,谁能呼酒祝昭回。
除夜
【唐】成彦雄
铜龙看却送春来,莫惜颠狂酒百杯。
吟鬓就中专拟白,那堪更被二更催。
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除夜
【唐】方干
玉漏斯须即达晨,四时吹转任风轮。
寒灯短烬方烧腊,画角残声已报春。
明日便为经岁客,昨朝犹是少年人。
新正定数随年减,浮世惟应百遍新。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
【唐】李世民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除夜
关于过年春节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过年春节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除夜作》
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唐代: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4、《守岁》
宋代: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5、《除夜宿石头驿》
唐代: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6、《岁夜咏怀》
唐代: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7、《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8、《醉桃源·元日》
宋代:吴文英
五更枥马静无声。邻鸡犹怕惊。日华*晓弄春明。暮寒愁翳生。
新岁梦,去年情。残宵半酒醒。春风无定落梅轻。断鸿长短亭。
9、《元日(玉楼春)》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①浑,丰年留客足鸡豚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③又一村。
箫鼓④追随春社⑤*,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⑥。
【词句解释】
①腊酒: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④箫鼓:吹箫打鼓。
⑤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祈求丰收。
⑥叩(kòu)门:敲门。
请不要笑话自家腊月酿制的酒浑浊不清,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肉食款待客人已经是很不错的生活了。一座座青山重叠,一道道流水环绕,正怀疑会无路可走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中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在这里,你吹着箫,我击着鼓,欢天喜地,因为春社祭日已经临*,农家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子,说明我们依然保持着简朴的古风。从今天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的柴门。
【农俗之美】
此诗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诗人一开始就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味着鸡豚丰足。“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之情。春社、衣冠简朴又让*味到了另一种和谐。
【写作指导】
在陆诗这首诗里,我们要讲一下词类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惯而灵活运用,比如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比如这里的“足鸡豚”短语可理解为:备办充足的鸡豚类菜肴。因此,我们要多了解一些字词句常识这对我们理解古诗词和学*创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智慧点拨】
陆游的这首诗之所以备受称赞,也是因为它极具人生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仔细品来,令人回味无穷。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与众不同的人生态度——顺境未必不好,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每个人面前的道路不管多么坎坷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进取,坚持不懈,人生就能“绝处逢生”,转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天地上来。
过年的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过年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头六十人。
除夜
【唐】白居易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除夜
【唐】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除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江外除夜
【唐】曹松
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
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
宁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
不是多岐渐*稳,谁能呼酒祝昭回。
除夜
【唐】成彦雄
铜龙看却送春来,莫惜颠狂酒百杯。
吟鬓就中专拟白,那堪更被二更催。
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除夜
【唐】方干
玉漏斯须即达晨,四时吹转任风轮。
寒灯短烬方烧腊,画角残声已报春。
明日便为经岁客,昨朝犹是少年人。
新正定数随年减,浮世惟应百遍新。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
【唐】李世民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除夜
描写山西过年的古诗
山东过年的古诗
山西春的古诗
山西水的古诗
山西的诗人描写山西的古诗
山西仙洞山的古诗
山东与山西的古诗
过年的古诗
山西媛可的古诗
山西省的古诗
山西的诗句
古代山西的古诗
描述山西的古诗
嗯过年的古诗
过年与茶的古诗
古诗游山西的诗
游山西山的古诗
山西古诗的诗意
过年啦的古诗
过年好的古诗
山西军歌的古诗
描写山西的古诗
山西酒的古诗句
盼过年的古诗
山西的诗句古诗
山西的古诗民俗
山西的吹笛古诗
山西地名的古诗
过年的短古诗
过年用到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