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题临安邸古诗中的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题临安邸古诗中的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题临安邸古诗中的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题临安邸古诗中的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题临安邸》古诗
《题临安邸》,这是一首有争议的诗,有说是莆田林洪字梦屏,又有一说是晋江林外字岂尘,也有泉州晋江人林外是作者的说法,不过民间多偏向于林升所作。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题临安邸》古诗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字词解释:
题:写。
临安:南宋的都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邸:府邸,官邸。
旅店,客栈。这里指旅店。
休:暂停、停止、罢休。
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直:简直。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原北宋都城。
作品翻译: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艺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城当成了汴梁城。
创作背景:
《题临安邸》这首诗歌写于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中原国土全被金人占领时期。当时康王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而只求苟且偏安,对外一味屈膝媾和。同时,一些达官显贵们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意思是说,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意思是说,西湖边轻歌曼舞何时才罢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奢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的意思是说,温暖的风熏得“游人”陶醉。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奢靡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给读者以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感受到“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这里,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湖”,人们就感觉到是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作者简介:
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阳林升卿谋葬父序》)。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事见《东瓯诗存》卷四。《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据民国《*阳县志》、《西湖志》等地方文献载,林升大约生活在南宋绍兴至淳熙之间,善诗文。查*阳、苍南两县的林氏谱牒,据*阳八丈《林氏宗谱》(今日苍南县灵溪镇百丈村,谱系清乾隆辛亥年(1791)编修)载:“林升,字云友、梦屏,葬西程山,娶渡龙(今苍南灵溪镇)杨氏,生雄、熙。”林升系灵溪厦林迁始祖林时鸣四世孙。两宋绍兴前后儒士,谱中未注明其有无获取功名。
题临安邸
宋 /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到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游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品读】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中华大地诸侯争霸、此长彼消、兼并融合、风起云涌,以秦为首的大国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变法改革,在统一中国的进程中,大踏步地前进着,终横扫六国,成就大业。然而,这个无限耀眼的帝国,却仅仅在历史的舞台上活跃了十几年,宛若流星,一闪而过。究其原因,大兴土木、修建长城、施行*使得民不聊生,而秦二世胡亥的残酷无情、醉生梦死,则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战国时期最优秀的观察员,儒家的“亚圣”孟子曾写下八个大字警醒*: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兜兜转转,在历史的沉浮中,我们见证了八字箴言的神力,亡国之君皆难逃魔咒。隋唐如此,杜牧有诗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大宋亦如此,“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朝是个很奇葩的朝代,经济军事也曾空前繁荣,但国难当头之际,朝廷的君臣大都亮出“求和”牌,不断向侵略者妥协退让,尊严尽失,甚至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
公元 1127 年,著名的“靖康之耻”发生后,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称帝。公元 1138 年,迁都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并在此修建园林宫殿,开始在这天堂之都打造帝王之所。华丽的宫殿,妖娆的歌女,无敌的美景,都让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统治者“乐不思蜀”。
然而,危难中总有几个清醒者、担当者,为了民族大义和国家复兴,他们屡屡向朝廷表明志向,雪耻若渴。或像壮志难酬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或如豪情满怀的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或像悲愤填膺的岳飞“怒发冲冠”,慨叹“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或如舍生取义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像失声痛哭的范成大“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或如死不瞑目的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字字泣血,句句扎心。
这首《题临安邸》是题壁诗,诗人林升旅居杭州的一家小酒店时,看着窗外的繁华胜景,听着西湖的靡(m ǐ )靡之音,怀想家国的丧乱衰亡,遂写下这首讽喻之作。
林升是南宋一无名草民,却以高超的笔法,揭露当权者的腐朽堕落,表达自己的愤懑不满,真乃英雄气概,胆气才气,令人折服。本是冷言冷语的痛斥讥讽,偏从热闹的场面落笔。怒其不争,恨其不为,只把沉迷之态晾晒出来,以乐景写哀情,对比反衬,更见其哀。
全诗四句,有多处语意双关,炼字精妙。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z h ì )比的楼台,真是一派祥和的景致。西湖上传来的歌舞声声,在诗人心里,却是刺耳的亡国之音。这里用了一个反问句加强语气,“几时休”既写出西湖上南宋君臣们纵情声色、浑浑噩噩的常态,又发出反诘,为国家命运深感痛心。“休”有多重意思,一是西湖歌舞的停止,二是讽刺当政者苟且的太*,一味“休”战,不思收复中原。我更觉得,这个“休”还谐音“羞”,国家危在旦夕,不能舍身报国,还在逍遥享乐,不应该感到羞愧吗?
“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一词双关,既指暖洋洋的春风,又指统治阶层的奢靡颓废之风。“熏”原指在烟或其他气味的烘烤刺激下,不知不觉被浸染的过程。这里同“醺”,是指南宋朝廷自愿沉迷,逐渐失去斗志,*们整天“醉醺醺”的丑恶行径。“游人”在诗人眼中是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公子哥们,本应是战场上杀敌立功的铁血男儿,却恬不知耻地游荡在临安城内。“醉”和“熏”意义相*,只要当下安稳还可醉,哪管“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宋的图册中,一面是铁骑践踏,一面是盛世繁荣,一面是生灵涂炭,一面是推杯换盏,这就是历史的真相和残酷。跨越时空,重游西子湖畔,再读《题临安邸》,*千年前斑斓的影像或许已经隐约黯淡,只见山外依旧青山,游人依然如醉,而今日之“游人”已非昔日之“游人”。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靖康二年(1127)金人南侵,攻取开封掳走了徽、钦二帝(赵、赵桓),北宋王朝遂告灭亡,北半个中国沦陷于金人之手。宋高宗赵构迁都临安,在这场民族大灾难中,广大人民和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忱。腐朽的南宋统治集团却奴颜卑膝、屈节求和,他们寻欢作乐,醉生梦死,丝毫也没有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打算。
林升的这首写在临安一家客栈墙壁上的诗,以含蓄而辛辣的诗笔讽刺和揭露了南宋王朝统治者荒淫无耻的偏安生活,代表*对他们作了谴责和抨击,是南宋时代诗词中具有代表性的名作。
这首诗采用情景相生的写作方法,上句写景,下句写情,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深沉而强烈的思想感情。诗的首句“山外青山楼外楼”,描写杭州风景的优美和楼房的众多。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青山相叠,江南风光是多么秀美;楼阁之外还有楼阁,房舍鳞次栉比,南宋京都多么繁华。尽管诗人是在如实地勾画临安的景物,这一重叠的诗句却含意深隐:在这青山绿水之间,在这金碧辉煌的楼阁之中,统治阶级正沉缅声色,过着苟且偷安的生活。第二句“西湖歌舞几时休”,以责问的诗句,抒发作者愤慨的情绪。淮河以北的广大国土在敌人铁蹄之下,生灵涂炭,国难当头,你们尽日歌舞,不问国事,这种荒淫无耻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诗人怨忿、痛切的思想感情溢于言表。第三句“暖风熏得游人醉”,又一次写景,进一步具体描写南宋统治者的丑态,他们整日寻欢作乐,花天酒地,暖洋洋的风把他们吹得醉意沉沉,早把抗御外敌收复失地抛到了九霄云外!第四句“直把杭州作汴州”,又一次抒情,大声疾呼,直抒胸臆,斥责了统治阶级的昏庸误国。整首诗揭露深刻,鞭答有力,字句之间吐露出了人民的心声。
前人提倡“言*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不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几《史通》)这首诗语言率直浅*,它所表达的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却是值得我们细细揣摸的。
诗中有月字的古诗名句摘抄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中有月字的古诗名句摘抄,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月出高树枝,影动酒樽处《谒孔先生》狄遵度
徒倚短窗下,月色照*地《对月》董嗣杲
月色满沧波,吾生乐事多《和韩布殿丞三首其三·渔父》范仲淹
高梧动凉吹,月色如新磨《亨道至能对棋月下文振闻后堂歌声逃*而起》方岳
月色本无别,殊观空世情《中秋月试院中作呈莫少虚》郭印
月出高树枝,影动酒樽处《谒孔先生》韩维
醉著山堂梦,初凉枕簟清《秋日杂咏六首》韩元吉
黄庭重读罢,掩卷对寒檠《秋夜独坐》黄庚
故子虽即位,自不愿为官《题严子陵》黄庚
月色固无改,台基亦不坏《和育王十二题·明月台》李覯
月色羡明玉,化光扬素波《*上次邵文伯颜》李弥逊
月色到江上,角声过山来《兜率寺作》林宪
月色半古寺,虫声杂疏钟《台州兜率寺淳熙三年孟春作》林宪
月色在野水,云痕澹前林《天台道中》林宪
月色暗还明,邻家砧杵声《戍妇吟》刘黻
山中无价宝,月色与泉声《宿山中十首》刘克庄
支枕郁木山,月色莹如洗《玉梁道中杂咏》罗与之
月色明还暗,云寒散复浓《夜阴》梅尧臣
山房孟冬月,独坐对残缸《山房》释文珦
1、清波门外拥轻衣。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2、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3、对此怀素心,千里共明月。德隐《新秋晚眺》
4、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权德舆《月夜江行》
5、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厉鹗《灵隐寺月夜》
6、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戎昱《塞下曲其六》
7、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8、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温庭筠《苏武庙》
9、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1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11、晴浦晚风寒,青山玉骨瘦。董以宁《卜算子雪江晴月》
1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3、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李梦阳《汴京元夕》
14、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5、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16、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温庭筠《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17、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18、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19、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朱敦儒《好事*摇首出红尘》
林升《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升《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题临安邸
林升〔宋代〕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翻译:
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
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这里,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湖”,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创作背景: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当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作者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作者简介:
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阳林升卿谋葬父序》)。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事见《东瓯诗存》卷四。《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阅读流程】
一、 自主阅读,说出大意:
今天,我们阅读宋代林升写的诗《题临安邸》,读诗题,看拼音读准生字:邸dǐ ,读注释③(③[邸]旅店)。
南宋小朝廷君臣歌舞湖山,不立志奋发图强,收复中原失地,统一国家,林升是一位有忧患意识的读书人,他把这首诗写在临安一家旅店的墙壁上,表达自己心中的愤怒。
1、出示生字词,认读:
邸(dǐ) 熏(xūn) 汴州(zhōu)
2、读《题临安邸》,要求正确流利。
3、读注释。
①[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②[邸]旅店。
③[汴州]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
4、“查字典,选字义”汇报:
(1)、题③写上,签署:题名.题字.题词.
(2)、休②停止:休业.休学.休会.争论不休.
5、看课文插图,描述图意。
6、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点拨:“临安、杭州、汴州”之间的关系
“汴州”即“汴京”,在河南省开封市,是北宋的都城。宣和七年(1125),金兵两路攻宋,靖康元年(1126),金人攻陷汴京,北宋亡后,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现在的商丘,即位称帝,后迁都临安,是谓南宋。临安在浙江杭州。
二、深入解读,体会诗情:
南宋统治者不以国家利益为重,无视百姓疾苦,他们向金人屈辱求和、偏安东南一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统一国家大业,无视遗民泪尽胡尘里,过着昏庸穷奢极侈的醉生梦死的生活。
(一)、醉生梦死,想象描述:
诗中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暖风熏得游人醉”,这些词句写足醉生梦死,你想象到哪些画面?哪些词?你读出了什么感受?吟诵古诗,思考想象,讨论交流:
楼外楼:极言楼多,南宋小朝廷看中杭州这水光山色,把它当作安乐窝,苟且偷安,在这里大肆建造亭台楼阁。放眼看他们依山而建的一座座楼苑鳞次栉比,歌楼舞馆,高耸的楼榭,名园佳圃,还有富丽堂皇的宫殿应有尽有。
西湖歌舞:轻歌曼舞,乐不思蜀,沉浸在“欢乐祥和”“歌舞升*”之中。
暖风:既指大自然的暖风,春暖花开,和煦的春风。也指当时弥漫的一种不思收复失地沉迷*之中的社会风气、社会氛围。靖康之难,汴京陷落金人之手,金人灭北宋,入据中原,又使宋室退居淮河以南。但南宋小朝廷君臣不立志发奋图强,收复失土,而是奉行不抵抗,屈辱求和,这样就出现“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这种“欢乐祥和”“歌舞升*”的社会氛围。
熏得游人醉:“销魂此地,君臣醉”那管它“山河坠,烟尘起”“宋家万里中原土,换得钱塘十顷湖”南宋君臣沉醉在一片笙歌声中,纵情声色,忘记国耻,忘记报仇雪耻,醉生梦死,不能居安思危!
(二)、愤怒质问,发出警醒:
“西湖真山真水好,吾君岂亦忘中原?胡尘只隔淮河在,谁为长驱一扫空?”“中原岂天上?尺土不能归!”南看林升怎么质问?发出怎样的警醒?
1、品读字词:
(1)、品读“几时休?”:
“几时休?”这一质问说出心中怒不可遏的愤怒谴责!
(2)、品读“直把”“作”:
“直把”“作”指出这样无休无止地寻欢作乐的后果就是“杭州”重蹈“汴州”覆灭的覆辙。
2、汴州覆灭的教训:
昔日的汴州人文荟萃,富庶繁华,宫苑一座又一座,绛霄楼最壮丽,为无数奇花异草所簇拥。“梁园歌舞足风流”“夜深灯火上樊楼”“内苑珍林蔚绛霄”诗句就是写昔日汴州的盛景,有观赏不尽的轻歌曼舞,夜晚酒楼犹开张,灯火通明。可是随着金人铁蹄的踏入,京都繁华尽付东流。
三、遗民泪尽,盼望统一:
林升的《题临安邸》写出了广大遗民的心声,遗民泪尽,南望王师,收复失地,统一国家,一年又一年,望眼欲穿!可南宋小朝廷君臣歌舞湖山,醉生梦死,不立志奋发图强,收复中原失地,统一国家,林升怎能不发出愤怒质问?
1、陆游的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杨万里的诗: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四)
[宋] 杨万里
古诗中描写山水四季名句
1.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2..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宋·陆游《初夏绝句》
3、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4、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5、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6、友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题临安邸古诗中的名句
题临安邸这首诗中的古诗名句
题临安邸的古诗是
题临安邸古诗中的杭州汴州
临安邸古诗题临安邸的特点
《题临安邸》的古诗
an的古诗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古诗的中心
题临安邸古诗中的汴州是哪里
题临安邸的诗句
题临安邸的古诗句
题临安邸古诗中的汴州指哪里
题临安邸这首古诗中的多音字
题临安邸的古诗跳的舞
关于题临安邸的古诗
题临安邸的诗句古诗
题临安邸古诗的诗句
题临安府邸的古诗
题临安邸的这首古诗
题临安邸古诗的关键句是
题临安邸古诗的诗意
古诗题临安邸的故事
古诗题临安邸的分段
题临安邸的古诗积累
题临安岭邸有关的古诗
题临安邸古诗的视频
题临安邸古诗的音读
题临安邸古诗的作者
古诗《题临安邸》的读音
题临安邸的三首古诗ppt
描写无间道的古诗
一岁孩子的古诗
李白最狂的14首古诗
介绍霜降的古诗词
古诗词快速记的方法
带山的古诗独坐敬亭山
描写树的古诗完整
沁园春雪相*的古诗
言不尽意的古诗有
故事里的必背古诗词
描写焦作市宁郭村的古诗
风与叶的古诗
古诗词我的女孩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四行的
以笑口常开开头的古诗
关于太阳的古诗要完整的
星期几写的古诗
名字含心的古诗
适合写在教室内的古诗词
古诗作者年轻的样子
夸赞草的古诗
中学生读的课外古诗
思念故乡的十首简短古诗
形容表哥的古诗
古诗词的特点与定义
有关六的成语和古诗
关于雪的古诗尽道丰年瑞
龙马精神的古诗10首
自创一首关于青春的古诗
推荐的唯美常用古诗词书
气势磅礴的雨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