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

关于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70) 语录(11) 说说(16) 名言(7) 诗词(446) 祝福(22) 心语(85)

  • 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范文

  • 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范文

      一、课题提出

      所谓儿童经典背诵,是指在0-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里,各国儿童们通过诵读古今中外最经典的篇章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中华传统经典诗词文化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地智慧美,更积淀着一个不灭的精魂。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年来,社会上重理轻文急功*利的现象比较严重,人们得不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民族的文化传承产业断层。而丧失传统文化素养的人,很容易丧失其理性的反省力。而诵读经典古文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理智和诗情的融合,会塑造出有教养的人。有了根源性的文化素养,很容易开发个人的理性,涵养出深广的心胸和能力,一生受用无穷,直至生命升华。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

      从1994年开始,有许多有识之士倡导和推动,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乃至北美、东南亚开展了“儿童经典背诵”活动,目前这一活动的良好成效主要表现在:

      (1)儿童的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

      (2)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语文程度提升。

      (4)带动其他学科,如数学、历史等成绩的提高。

      (5)培养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

      (6)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经典诗词诵读活动依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以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宗旨,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以“经典诗词诵读”教学为核心,从语言教学的改革出发,进而迁移到其他科目的教学,从而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通过经典文化诵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观;有利于培养学生最真、最善、最美的性情,防止沦为功利主义的奴隶;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提高学生学*的效率;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养性、养正、养志、养德的目的,让人人“性情端正,才华洋溢”,以面对世界,面对未来。

      三、研究对象、实验时间及诵读选本

      1、研究对象:五年级在校学生

      2、文选读本:《古诗绝唱100首》《宋词绝唱100首》《唐诗绝唱100首》

      3、课时安排:充分利用早读20分钟、第二节课预备铃响后的10分钟、下午第三节活动课35分钟进行诵读,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每天晚上回家后,再与家长一起诵读20分钟,复*巩固当天诵读的内容。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开展,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们打好传统的根基。探索开展经典文化诵读和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养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

      2、诵读经典文化对提高儿童智力,发挥学生潜能的研究。

      3、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力争总结出一些值得推广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经典诵读的形式与方法。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培养学生热和诵读经典诗词的方法、途径进行研究。

      2、诵读优秀经典对提高儿童智力,发挥学生潜能的研究。

      3、对做学校家庭共育方法的研究。

      六、具体方法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运用对比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对实验班级进行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2、运用激励法培养孩子诵读的兴趣,尊重孩子对优秀经典理解的方式,培养孩子创新和想像的思维品质。

      (二)、具体措施:

      1、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2、教学方法:

      (1)、采用“跟我读、听录音、自读、小组读、全班读”等方法。“人人是教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诚,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导读老师。初期,在每天进度中,或“听读”或“随读”或“自读”,总计遍数二十三至五十遍为度。一至二月之后,每段一百遍为度,通过如此教学,80%以上的儿童能够熟背本日进度,只要80%的学生通过检测,即可进行新进度。至于少数尚不能背诵之儿童,潜移默化中,亦达成多项教育目的,无须要求人人会背。

      (2)、“同学们!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箴言。这是进行经典文化诵读的基本方法,是让儿童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熟读,是一种在唱中学*的方式。时间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不增加学生负担,受到诵经之乐,使诵读活动成为课外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在学校由老师利用课间,活动课分几个时段诵读后,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既能培养亲子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和家人分享。总之,就是反复再反复的多念,很少讲解,或甚至不讲解。

      (3)、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也采用了多种方法,如:模糊教学法、情景设计法、鼓励与表扬、让儿童在生活中感悟经典。

      3、诵读原则:

      儿童方面:“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求”。只要反复念,儿童自然就能背诵。

      师长方面: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

      4、经典双语文化诵读教学的学生成绩的评价与测量:

      学生的经典双语文化诵读成绩以鼓励为主,应采取“每天评量”及“百分主义”结合的方式,亦即“每天都让每个学生得一百分”。其方法如下:(1)、正常评量:评量的范围是前一天的学*内容(或几天来的复*,由教师在前一天宣布)。评量时间最好在早自*时间。老师用几分钟,检查几个学生,他们会背了即可得一百分,作为当天的诵读班长。让他们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查其他的人。不能通过检查的人,记下名字,交由老师处理。(2)、特殊评量:凡通不过检查的,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着书,补读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百分。(因为经过这样训练,对他已有相当进益,不一定都要会背。而且此一阶段不会背,不影响下一阶段的学*。)所以凡是“经典双语文化诵读考试”,一定人人一百分。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学生情况:

      参与实验的56名学生基本完成了《古诗绝唱100首》《宋词绝唱100首》《唐诗绝唱100首》中的86篇的诵读任务。

      参与实验的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

      1、自信心增强了,厚厚的一本书背完了,并且有的能做到随便抽一章都能背诵,他们觉得很有成就感。有些原来比较内向的孩子,眼睛里也充满了自信,学*质量、*惯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2、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品质,有个别的孩子在诵读过程中,出现了畏难,想偷懒情绪,经过与家庭的及时联系,及时调整,孩子坚持跟了下来,战胜了自己,这些孩子的意志品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提升了孩子的记忆力,这些参与实验的孩子的记忆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没有参与实验的孩子一对比,他们背诵的速度都要快好多。

      4、提高了孩子的阅读速度,这些孩子的语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阅读的速度比没有参与实验的孩子要快很多。一本杨红缨的小说《贪玩老爸》,参与实验的孩子几个小时就可以读完,其他的就要慢一点。

      5、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参与实验的孩子在书面表达上,能准确形象的使用词语,做到有条理的描写,具有一定的文采。

      (二)、具体的背诵方法:

    [阅读全文]...

2022-02-12 21:10:50
  • 诗词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 诗词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词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提出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调查数据证明,诵读中华经典文化这一优秀传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古典文化日趋衰退,古诗词峥嵘岁月已经“流水落花春去也”,几乎成了昨日黄花,默默向隅而泣。

      究其原因,社会环境、教师因素、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改革等是上述情况存在的主要弊病。上述原因,使我们的古诗文教学黯然失色,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也是轻描淡写,而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典古诗文在缺失“情感”的人们眼中变成了光秃秃的汉字,是那般的索然无味。“无为而教,无为而学”、“教之道,无教也”便成为当今每位教师古诗教学的重要突破口。如何“以诗学诗,以诗悟诗,以诗解诗,读诗用诗”,是我们为人师者应思量的教学之重要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背诵一百六十篇诗文。提出这个标准的主要原因,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积累,通过积累,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丰富古诗积累的主要方法就是大量诵读,根据古诗特点,要以一首带多首,不断拓展诵读空间。因此,为了弘扬经典文化,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丰富古诗的积累,我们提出了“双主”古诗接龙式诵读学*研究的校本课题,以期达到以诗读诗,以诗悟诗,以诗解诗,读诗用诗的理想境界。

      与此同时,学校也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确定了各自的分工,具体如下:

      (一)课题指导:(提供信息,指导帮助)

      (二)课题领导小组:(领导、监督课题研究的进展与实效,为课题的研究护驾保航)

      (三)课题研究小组(行动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

      高效、明确的分工合作,为课题的顺利提出和立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撰写方案,培训教师开题研究。

      20xx年10月,由课题组的谢称发校长执笔,撰写并完善了《基于“双主”的古诗接龙式诵读学*研究》实施方案。并编印了《疯狂背古诗》的校本教材,随后,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工作。

      (一)培训形式多管齐下。

      1、强化专家引领。“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专家对课题组教师的专业理论的引领,使其对“双主”古诗接龙式诵读学*研究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前提,奠定基础。请进来的专家有:赣州市电教馆的胥经华馆长、于都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段爱华主任、崇义县教研室的小学教研员黄德新主任、赣州滨江一小的科研室主任艾琳老师等等。同时,分期分批地派课题组成员至北京、南昌、赣州参加学*,课题组成员均得到专家的专业引领。

      2、抓好骨干成员的培训工作。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通过推荐、选拔课题组内的骨干成员参加县、市、省组织的各种各样的培训。骨干成员外出参加培训后,要及时培训本校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在多次的参加培训与组织培训中,快捷、有效地提高骨干成员的理论水*。谢称发、曾朝晖、李声华、郭晓锐、段瑞琼、陈秋玲、梁慧英、万海萍等都多次外出参加培训,也多次培训他人。

      3、借助教育教学杂志、报纸培训教师。

      课题组成员要一期不落地订(阅)《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两种教学杂志,动员经常性地阅读《中国教育报》、《教师报》、《江西教育》、《赣南教育》等报纸或杂志,而且每天必须写学*体会或作摘录,每学期的读书体会或摘录不少于两万字,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交流、展示。学*成效显著的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借助对教育教学杂志、报纸的学*,普遍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

      (二)、培训成效卓有成效。

      因为培训切合教师的实际,而且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关注了培训的有效性,因此,培训使课题组成员很快地从传统教学的藩篱中跳了出来,革新了教育教学思想,也扎实有效地提升了他们是文化底蕴,激发了他们进行古诗教学的兴趣,*得了许多古诗教学的技巧。在此期间,不少教师相关的文章在各级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在各级刊物中发表。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罗马城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当然,教师的教学素养、文化底蕴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经过一段时期的学*、培训,教师的理论水*和教学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要做好《基于“双主”古诗接龙式诵读学*研究》的校本课题,还需要在接下去几年里让老师不断加强自我学*并进行历练,也离不开专家的引领。

      四、下阶段工作计划。

      1、重视后续的理论培训。注重在实践中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培训,用生动、活泼、具体可感的教学实例来引领课题组成员掌握、运用好“双主”古诗接龙式诵读学*研究理论,不断提升课题组研究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底蕴。

      2、在总结这一阶段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调整和部署好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

      3、发动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教师们行动起来,引领学生背诵古诗、爱上古诗,为达成课题研究目标而努力。

      一、古诗文诵读活动研究的实施情况

      1、课堂引诗文

      在课题实施中,我们提出了“让古诗文走进课堂”与“新课改同行”的要求。老师们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古诗文的方法,让学生感悟诗文的内涵,并引导学生围绕课堂学*的内容,去搜集与之相关的古诗文。如学*《示儿》这首诗,引导学生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很快就领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学*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古诗时,同学们很快会诵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送别诗句。当我们教学到感谢母亲的恩情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游子吟》和《三字经》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香九龄、能温*。孝于亲,所当执”,感悟母亲的伟大,反哺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教学案例真是举不胜举。学生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学校还根据我们的校园实际情况,编写了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读本》,其中的古诗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们爱不释手,他们主动到唐诗、宋词、《论语》、《千字文》、《弟子规》等书籍中去搜集相关内容,探究其中的含义,在教学对对子的时候,全校师生根据《笠翁对韵》的书籍,将小学阶段有关对对子的内容一诵到底,用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等名句引领学生诵读《笠翁对韵》。

      2、活动诵诗文

      一是开展“每天一诵读”、“每周一诗”、“每月一主题”活动。各班都精选《好诗伴我成长》一书中的名句、名篇,在黑板开辟一块“古诗文天地”专栏,每天抄一句名言,或一首古诗,利用晨会、大课间和上课的前两分钟让学生读背。每天保证10-20分钟的诵读时间。在理念上,我们提倡“休闲诵读”,不强加“任务”,不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快乐地阅读、背诵古诗文。

      二是上学期举办了一次古诗文汇报活动。学校为了展示古诗文诵读的成果,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开展系列活动,活动中评出了“古诗大王”、“班级赛诗文化氛围创设奖”、“才艺展示奖”等,诗文竞赛异彩纷呈,*迭起,孩子们在竞赛中兴趣盎然,如痴如醉。通过汇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活动中,前来参观的家长们欣赏了孩子们诵读的《论语》、《声律启蒙》、《对对歌》、《沁园春.雪》、《赤壁怀古》、《春江花月夜》等,这些名篇通过稚嫩的童音,流畅而活泼地诵读出来,字字珠玑,章章锦绣,让大家畅想其中,久久回味。与会的家长们互动在课堂上,他们随机抽背古诗词,同学们都能对答如流,不仅能游刃有余地背出来,而且饱含感情地背出了古诗的情趣与意韵,受到与会者的一致称赞!目前,我校低年级同学都能背诵出十几首古诗,高年级学生的古诗积累已达百余首。厚积而薄发,我校用中国最传统、最朴素的教法把孩子们学古诗文热情充分激发起来,把他们引入诗情古韵之中,与圣贤相约,与诗人握手,让他们与高尚交流,与智慧碰撞。让他们尽情地吮吸经典文化营养。

      三是开展古诗文赏析活动。我们根据诗文的内容把它分为写景、励志、惜时、孝道、诚信、爱国等不同主题,让学生赏析。在形式上有吟诗、唱诗、画诗,制作多媒体动画和配乐朗诵的录音磁带播放,增强古诗的趣味情,提高古诗文的感染力。演诗也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的诗被学生改编成课本剧表演,有的诗让儿童半念半唱,伴随动作手语,生动的语言形象就会在大脑中形成,这样的诵读记得牢,悟得深。很多古诗文被作成画,诗画对照,欣赏画面,感悟诗意,不光提高理解、想像能力,还提高了儿童的审美能力。有些内容简单的古诗文,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画一画诗文所表现的内容。诗配画、画配诗、诗画交融,在诵读中绘画,在赏析、绘画中诵诗、背诗。

      3、生活用诗文

      俗话说,“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舞台。”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不光是增加语言积累、文化积淀,同时不定期为他们涂抹“精神底色”,让他们在积累经典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文化根基。

      我们还针对学生中的某些不良*惯,开展了“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主题活动。例如针对学生浪费、攀比的现象,用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警世名言来引起学生们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会说谎的同学从《弟子规》中的名言“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悟出做人要诚信的道理;学*不刻苦的同学从《三字经》的“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中受到教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悄悄地烙印在无数的稚童的心灵之上。

      二、古诗文诵读阶段成果

      通过古诗文诵读,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在全国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自我校开展古诗文通读活动以来,全校学生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胸怀博大。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有明显变化。

      (1)、记忆力加强。诵读两年来,有数据表明,有部分孩子可达到*乎“过目不忘”的能力,60%的孩子记忆力明显增强。尤其是背诵课文中的作品,学生普遍觉得比较容易,背诵英语单词的能力也随之加强。

      (2)、修养提高。我校书香校园建设文化品位高,传统底蕴厚,学生素质在提高,知书达礼、端庄文雅的张士坎小学形象正逐渐形成。

      (3)、语文能力提升。诵读活动开展后,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背诵、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较以前有大幅度进步,学生们变得能说、会写、善背了,爱看课外书了,同时也带动并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

      (4)、知识面扩大。经典名篇涉猎到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来形容中国古诗文并不为过。能熟背这些经典,不仅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还培养了学生对各学科的学*兴趣,提高了审美能力,可谓有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修养。

      (5)自信心增强。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越有可能在诵读活动中走到前面,因为这使他第一次感到与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我校四年级的一名同学成绩不是很好,在一次诵读活动汇报中,一位客人现场点篇目,他对答如流,得到大家高度赞扬,从此,他变得信心十足,学*劲头也大大增强,成绩明显进步。

      (6)、母(父)子感情增进。家长大多忙于工作,很少与孩子沟通。我们就利用诵读活动搭建*台,创造机会,让孩子回家读给家长听,并邀请家长参加,父母子女在家一起诵读经典,背诵经典,其乐融融,不亦悦乎!

      此外,学生的注意力水*及识字能力也远远高于一般的孩子。著名学者吴宓总结出的诵读经典好处是: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我们把这当作一种大境界来追求,“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三、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设想

      本课题还有一段研究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践我们的课题。

      1、要求学生在背熟古诗文的基础上、逐步向掌握作者思想脉络,了解作品大概意思、感悟古诗文意境之美过渡,以达到促进记忆、简单应用的目的。

      2、要从“一般朗诵”到“感情朗诵”。要求学生要从流利朗诵逐步向感情朗诵过渡,使诵出来的作品有韵味,能引起读者和听者的共鸣,从而达到感染人、熏陶人、教育人的目的。

      3、要从“一种形式”到“多种形式”。学校将创造多种古诗文诵读形式,如诵、演、舞、唱、说、画、写等,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轻松学古文,快乐长本领。

      4、组织课题组教师学*相关的课题理论。

    [阅读全文]...

2022-04-19 16:32:23
  • 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

  • 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

      一、课题提出

      所谓儿童经典背诵,是指在0-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里,各国儿童们通过诵读古今中外最经典的篇章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中华传统经典诗词文化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地智慧美,更积淀着一个不灭的精魂。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年来,社会上重理轻文急功*利的现象比较严重,人们得不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民族的文化传承产业断层。而丧失传统文化素养的人,很容易丧失其理性的反省力。而诵读经典古文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理智和诗情的融合,会塑造出有教养的人。有了根源性的文化素养,很容易开发个人的理性,涵养出深广的心胸和能力,一生受用无穷,直至生命升华。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

      从1994年开始,有许多有识之士倡导和推动,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乃至北美、东南亚开展了“儿童经典背诵”活动,目前这一活动的良好成效主要表现在:

      (1)儿童的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

      (2)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语文程度提升。

      (4)带动其他学科,如数学、历史等成绩的提高。

      (5)培养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

      (6)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经典诗词诵读活动依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以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宗旨,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以“经典诗词诵读”教学为核心,从语言教学的改革出发,进而迁移到其他科目的教学,从而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通过经典文化诵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观;有利于培养学生最真、最善、最美的性情,防止沦为功利主义的奴隶;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提高学生学*的效率;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养性、养正、养志、养德的目的,让人人“性情端正,才华洋溢”,以面对世界,面对未来。

      三、研究对象、实验时间及诵读选本

      1、研究对象:五年级在校学生

      2、文选读本:《古诗绝唱100首》《宋词绝唱100首》《唐诗绝唱100首》

      3、课时安排:充分利用早读20分钟、第二节课预备铃响后的10分钟、下午第三节活动课35分钟进行诵读,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每天晚上回家后,再与家长一起诵读20分钟,复*巩固当天诵读的内容。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开展,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们打好传统的根基。探索开展经典文化诵读和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养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

      2、诵读经典文化对提高儿童智力,发挥学生潜能的研究。

      3、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力争总结出一些值得推广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经典诵读的形式与方法。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培养学生热和诵读经典诗词的方法、途径进行研究。

      2、诵读优秀经典对提高儿童智力,发挥学生潜能的研究。

      3、对做学校家庭共育方法的研究。

      六、具体方法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运用对比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对实验班级进行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2、运用激励法培养孩子诵读的兴趣,尊重孩子对优秀经典理解的方式,培养孩子创新和想像的思维品质。

      (二)、具体措施:

      1、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2、教学方法:

      (1)、采用“跟我读、听录音、自读、小组读、全班读”等方法。“人人是教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诚,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导读老师。初期,在每天进度中,或“听读”或“随读”或“自读”,总计遍数二十三至五十遍为度。一至二月之后,每段一百遍为度,通过如此教学,80%以上的儿童能够熟背本日进度,只要80%的学生通过检测,即可进行新进度。至于少数尚不能背诵之儿童,潜移默化中,亦达成多项教育目的,无须要求人人会背。

      (2)、“同学们!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箴言。这是进行经典文化诵读的基本方法,是让儿童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熟读,是一种在唱中学*的方式。时间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不增加学生负担,受到诵经之乐,使诵读活动成为课外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在学校由老师利用课间,活动课分几个时段诵读后,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既能培养亲子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和家人分享。总之,就是反复再反复的多念,很少讲解,或甚至不讲解。

      (3)、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也采用了多种方法,如:模糊教学法、情景设计法、鼓励与表扬、让儿童在生活中感悟经典。

      3、诵读原则:

      儿童方面:“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求”。只要反复念,儿童自然就能背诵。

      师长方面: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

      4、经典双语文化诵读教学的学生成绩的评价与测量:

      学生的经典双语文化诵读成绩以鼓励为主,应采取“每天评量”及“百分主义”结合的方式,亦即“每天都让每个学生得一百分”。其方法如下:(1)、正常评量:评量的范围是前一天的学*内容(或几天来的复*,由教师在前一天宣布)。评量时间最好在早自*时间。老师用几分钟,检查几个学生,他们会背了即可得一百分,作为当天的诵读班长。让他们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查其他的人。不能通过检查的人,记下名字,交由老师处理。(2)、特殊评量:凡通不过检查的,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着书,补读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百分。(因为经过这样训练,对他已有相当进益,不一定都要会背。而且此一阶段不会背,不影响下一阶段的学*。)所以凡是“经典双语文化诵读考试”,一定人人一百分。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学生情况:

      参与实验的56名学生基本完成了《古诗绝唱100首》《宋词绝唱100首》《唐诗绝唱100首》中的86篇的诵读任务。

      参与实验的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

      1、自信心增强了,厚厚的一本书背完了,并且有的能做到随便抽一章都能背诵,他们觉得很有成就感。有些原来比较内向的孩子,眼睛里也充满了自信,学*质量、*惯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2、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品质,有个别的孩子在诵读过程中,出现了畏难,想偷懒情绪,经过与家庭的及时联系,及时调整,孩子坚持跟了下来,战胜了自己,这些孩子的意志品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提升了孩子的记忆力,这些参与实验的孩子的记忆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没有参与实验的孩子一对比,他们背诵的速度都要快好多。

      4、提高了孩子的阅读速度,这些孩子的语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阅读的速度比没有参与实验的孩子要快很多。一本杨红缨的小说《贪玩老爸》,参与实验的孩子几个小时就可以读完,其他的就要慢一点。

      5、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参与实验的孩子在书面表达上,能准确形象的使用词语,做到有条理的描写,具有一定的文采。

      (二)、具体的背诵方法:

    [阅读全文]...

2022-01-18 12:39:50
  • 唐代诗人的古诗大全

  • 诗人
  • 唐代诗人的古诗大全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唐代诗人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代诗人的雅号

      唐代诗人的雅号

      诗杰——王勃 诗圣——杜甫 诗魔——白居易 诗狂——贺知章 七绝圣手——王昌龄

      诗骨——陈子昂诗佛——王维 诗仙——李白 诗囚——孟郊·贾岛 诗豪——刘禹锡 诗鬼——李贺诗瓢——唐球 陆放翁——陆游 情歌圣手——李商隐 边塞诗人——高适 岑参

      唐代著名诗人+名句

      唐代著名诗人

      初唐时期 (618年--712年)

      盛唐时期 (612年--7762年)

      中唐时期(762年--827年)

      晚唐时期(827年--859年)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甫之任蜀川》

      陈子昂的边塞诗

      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 岑参以写边塞诗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

      真正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 和“诗圣”杜甫。他们的诗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和杜甫合称“李杜”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王之涣 (唐代)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和李白合称“李杜”。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外号“诗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孟浩然,字浩然,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的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孟浩然 (唐代)

    [阅读全文]...

2022-04-16 15:01:57
  • 关于唐代元稹的古诗

  • 关于唐代元稹的古诗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拓跋什翼犍第八子彭城王拓跋力真的`后代,隋朝兵部尚书、益州总管长史、*昌郡公元岩六世孙。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唐代元稹的古诗,欢迎阅读。

      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遣悲怀 (唐)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事,

      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

      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

      贫贱夫妻百事哀。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离思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阅读全文]...

2022-07-12 06:54:21
  • 关于唐代夏天的古诗

  • 夏天
  •   漫步在花园中出现在眼前的是粉色的小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哦,夏天是粉色的。

      1、《过故人庄》

      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阅读全文]...

2022-01-11 22:10:15
  • 唐代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 清明节
  • 唐代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春分后15天是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唐代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欢迎参考学*!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即事

      唐代: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夜

      唐代: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二首

      唐代: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长安清明

      唐代: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日

      唐代: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闾门即事

      唐代: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代: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清明节

      唐代:崔元翰

      山色入层城,钟声临复岫。乘闲息边事,探异怜春候。

    [阅读全文]...

2021-12-11 10:28:23
  • 李白写的古诗有哪些(唐代诗人写的古诗词)

  • 李白
  • 上小学五年级时,电视台正在播《护国良相狄仁杰之风摧边关》,剧情看得太起劲儿,每次都会一直看到片尾。

    仍记得,那首片尾曲名为《饯别》,整首曲子气势恢宏。那个时候班里流行在本子上抄下好听的歌词,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就会玩起接歌的游戏。

    直到上了中学我们才知道,原来这首歌的歌词是一首诗,是音乐人为诗作了曲,才变成了一首歌。而诗的作者是人人都喜爱的谪仙李白。因为印象实在太深刻,直至如今,很多人仍能脱口而出地唱起来。

    这首诗便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诗的名字虽长,可给人感觉非常直白,直接点出了地点、人物以及事件。当时,李白的叔父李云正任职秘书省校书郎,所以是“校书叔云”。

    谢朓楼,现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是一座非常著名的楼阁。南齐著名诗人谢脁在宣城的陵阳峰上建一室作为理事起居之所,命其名为“高斋”;唐朝时期,为纪念谢脁而重建此楼,故又称“谢公楼”。

    安史之乱前的天宝十二年(约753年),李白于宣城作下此诗。当时的李白因谗言而被迫离开朝廷,正处于人生低谷,内心有大量的孤苦和愤懑需要发泄。

    正巧在宣州遇到了叔父李云,可叔父很快要离开宣州,于是二人便决定同登谢朓楼,李白在此楼为叔父设宴送行。

    虽然昨日的一切已经全部成为了过去,不可能挽留得住;但今日的忧愁仍正扰乱着诗人的心,真是让人又烦又忧。过去已随着江河飘散,人心住当下。而这当下却也使人烦扰。这两句诗,以时间上的对仗来展现内心的愁苦。

    时间一直在向前走着,日子也一直向前过着,仿佛什么都变了。而唯一不变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愤懑,只能任由着那岁月安抚那颗躁动不安的心。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看那远远而来的万里长风正在送着南归的鸿雁,这景色,正适合陪着几壶浊酒,开怀畅饮。

    长风寓意“刚烈”、“强劲”。李白不只一次提到过“长风”,也曾在另一首诗《关山月》中写道:“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此外,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的楚国辞赋作家宋玉在《高唐赋》写道:“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足可见长风之力、之劲。

    诗人以“长风”自拟,表现了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和抱负却无处施展;他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像长风那样刚劲有力,远远而来,浩浩荡荡地吹散尘土和烟沙。

    然而,这长风如今只能在这谢朓楼送送归燕。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叔父您的文章颇有建安之风骨。“建安骨”主要指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 徐干”、“ 阮瑀”、“ 应玚” 、“刘桢”等人的诗作之风骨。他们的作品刚健遒劲、慷慨悲壮。在中华诗作审美上,建安风骨可谓是独特且难以超越的文人风格。

    大谢为谢灵运,小谢为谢脁。谢脁善于写景,诗风清秀。《南齐书》中大赞谢脁:“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李白更是视其为榜样,认为自己的诗作就如谢脁的诗作那般清发、秀丽。

    这就是“偶像”的魅力吧,当崇拜一个人的时候,风格都在向那个人无限靠*。

    此刻身在谢朓楼,自然是要向敬佩的前辈致敬的。李白还作了另外一首诗《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来表现对偶像谢脁的崇拜和怀念,特别是这句:“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可见谢脁对诗仙李白的诗风影响极大。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待二人酒正饮得起劲儿,豪放的兴致来了,带着雄心壮志一起腾云驾雾到青天之上,将那高悬的明月揽下,盛进酒杯中。

    这时,二人应该都有些醉了。人在醉的时候,无论是否低迷失落,都可以将心底的梦想以最纯粹的方式释放出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过了一会儿,酒劲儿过去了,人便醒了。醒了以后,还是要继续面对现实。

    本想拔出长刀阻断那滔滔不绝的流水,仿佛这样就可以抛开所有的忧愁和烦恼了。可那水一点没被影响,反倒流得更加汹涌了。就如同痛苦和难过等负面情绪,越是想逃离它们,就越挣脱不掉,如同身陷泥沼。

    这句诗还出了个著名成语“抽刀断水”。

    算了,还是借酒消消愁吧!

    正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可在现下的境遇和心境下饮酒,又好像浪费了这美酒;因为,对此时的他来说,酒不是来帮自己消愁的,是来“添愁”的。真是愁上加愁啊!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佛法有云,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世间就是来经历“苦”的。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是非对错谁又能算得清呢?

    倒不如,就让那些个不如意、不称心全部随风飘逝。待明日,将束发散开,重新出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上漂流;从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只做闲云野鹤,倒也逍遥!

    整首诗的最后两句成了千古名句。叹无数英雄豪杰多孤独!

    诗的最后两句成为了千古名句。人虽低落,诗却极其豪迈高昂,这就是李白。

    怪不得余光中先生在《寻李白》中写道:“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无论他有多么怀才不遇,他的内心依然如皓月般明亮皎洁。

    李白更像是一个孩子,一位老顽童,内心既丰盈又充满了童趣,总是那么地有想象力,对于日、月、天空都有着自己的幻想。

    他是一位纯粹的画家,总能为我们绘出最飘逸的豪情,随风流传千古。

    [阅读全文]...

2022-07-12 10:16:55
  • 现当代诗歌专题研究

  • 诗歌
  •   如果说诗歌是感性的,那就是感性的,那就必须容忍对于性的解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现当代诗歌专题研究,希望对你有帮助。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现代诗歌的特点是: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现在写诗的人很多,可以说遍地都是。但是我认为好的诗不多,仅我在新浪的博客圈《诗的天堂》而言,圈友6000余人,但是其中写的好的并不多,个人认为写的好的不多。

      “诗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不是每首诗都是好诗,那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呢?有时候,我不写,只是读,几乎把每个圈友的文字都会看一下,而且也读有名诗人的文字来对比,找差距。

      诗歌第一是门艺术,是门语言艺术。不是词的堆积,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由,他要有意境。是语言和意境相辅相成的杰作。起先有诗友问过我什么是意境,我还真的一时无法很准确的回答他。我想,意境就是一种气氛,能够让读诗的人感悟到诗里的美妙,像欣赏一幅画,像聆听一首歌,像一个人幽静的坐在峡谷之中享受晚霞,也像佛学中的禅意,一种顿觉,一种释怀。

      我喜欢徐志摩的诗,一首《再别康桥》感动了多少人。就是因为他的诗里有场景,有诗意,有感触,像画,像歌,美的让人无法不爱,妙的让人无法不吟诵,我想这就是诗的魅力,诗的感召。

      再别康桥(节选)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作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还有就是戴望舒的《雨巷》。那种轻柔的沁人心脾的渗透,那种渐入渐行的流动,无不让人流连忘返,沉吟至今。

      戴望舒《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

    [阅读全文]...

2022-05-05 04:25:46
  • 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

  • 读书,唐诗
  • 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了三百首唐诗,就能具备基本的写诗能力,可见国人对唐诗的推崇。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优秀的诗人像群星灿烂,众多的体裁、风格、流派则又如众芳斗艳。唐诗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们在评述唐诗时,一般都按唐诗发展的情况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出现,才逐步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风格也由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在诗的体式上,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他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于契丹攻陷营州之时,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不被允许,还被降为军曹。因此此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为历来传诵的名篇。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给我们创造出了一个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他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村之夜,如诗如画。

      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写恬静的农舍,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个字,便写出了无尽的情思韵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在朦胧而明净、深远而静谧的境界中,弥漫着一缕淡淡的乡愁。

      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王昌龄写了二十几首边塞诗,最有名的是《从军行》、《出塞》。他的边塞诗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高适的诗风趋于雄壮慷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侠气质。边塞诗人的代表,还有岑参,他写边塞风物的雄奇瑰丽,写军人的豪雄奔放。荒漠与艰苦,在他笔下都成了充满豪情的壮丽图画。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有愤慨不*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他曾经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他以为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得意扬扬。不久被权臣毁谤,被逐出朝廷,他才明白朝政其实己经腐(fu)败不堪。他说自己是“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有才华而不得重用;而痛斥那些庸才却春风得意,“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直骂那些奸佞之徒“董龙更是何鸡狗!”即使处在失意的境况中,他也不忘报国。安史乱起之后,他前后两次从军就是证明。他的诗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千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当时另一位伟大诗人,是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都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舜”的抱负,而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三吏》《三别》《兵车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现民生疾苦的诗作。战争中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战火中百姓的心态,在杜诗中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春望》《登楼》《登岳阳楼》都是这样的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国之悲,已经很难分开了。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用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为便于写时事,他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诗。在他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律诗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他的律诗的成就,主要是拓宽了表现范围,尽力发挥律诗这一体式的表现力,既严格遵守格律规则,又打破格律的束缚。变化莫测而又不离规矩,写得出神人化。像《春望》《春夜喜雨》《登高》等诗,都是例子。有时为了更完整地表现一个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采用组诗的形式。用组诗写时事,是杜甫的创造。律诗,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诗,是高度的成熟了。在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杜甫与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是反复咏叹;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一般认为,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带有集大成的性质,对于后来者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韩愈、孟郊和他们周围的一些诗人,在盛唐诗歌那样高的成就面前,另寻新路。他们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在这一派的诗人里,李贺是一位灵心善感、只活了27岁的天才诗人。在他的诗里,充满青春乐趣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与过早到来的迟暮之感交织在一起。他的诗,想像怪奇而丰富,意象色彩斑斓,而且组合密集。在这个诗派里。他的诗有着特别鲜明的风格特征。这时的另一个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主。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元、白都写有新题乐府,表示了对于国家的关心、对于黑暗现象的抨击和对于生民疾苦的同情。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趣味与韩、孟诗派正好相反。白居易既写有大量的讽喻诗,也写了不少闲适诗,而艺术上最成功的,是长篇歌行《长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而有着自己的特点。

      晚唐诗歌又一变。中唐的那种改革锐气消失了,诗人们走向自我。这时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史诗,杜牧、许浑是代表。杜牧是写咏史诗的大手笔,对于历史的思索其实是对于现实的感慨,历史感和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hou)庭花)等诗都是咏史佳作。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李商隐。唐诗的发展,到盛唐的意境创造,达到了意象玲珑、无迹可寻的纯美境界,是一个高峰。杜甫由写实而走向集大成,是又一个高峰。中唐诗人在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或追求怪奇,或追求*易,别开天地,又是一个高峰。诗发展至此,大有山穷水尽之势。李商隐出来以后,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惊人的才华,开拓出一个充满朦胧、幽约的美,让人咀嚼回味的诗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峰。他是一位善于表现心灵历程的诗人,感情浓烈而细腻。他的爱情诗深情绵邈,隐约迷离,刻骨铭心而又不易索解。他的不少诗(特别是无题诗)情思流动是跳跃式的,意象组合是非逻辑的,意旨朦胧而情思可感,往往可作多种解释。他的艺术技巧,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极大地扩大了诗的感情容量,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最后的贡献。晚唐后期的诗人们,有的走向华丽,有的走向淡泊,而成就不大,已经无法和他们的前辈相比了。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

    [阅读全文]...

2022-03-02 18:37:05
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 - 句子
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 - 语录
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 - 说说
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 - 名言
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 - 诗词
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 - 祝福
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