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

关于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70) 语录(11) 说说(16) 名言(7) 诗词(446) 祝福(22) 心语(85)

  • 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范文

  • 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范文

      一、课题提出

      所谓儿童经典背诵,是指在0-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里,各国儿童们通过诵读古今中外最经典的篇章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中华传统经典诗词文化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地智慧美,更积淀着一个不灭的精魂。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年来,社会上重理轻文急功*利的现象比较严重,人们得不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民族的文化传承产业断层。而丧失传统文化素养的人,很容易丧失其理性的反省力。而诵读经典古文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理智和诗情的融合,会塑造出有教养的人。有了根源性的文化素养,很容易开发个人的理性,涵养出深广的心胸和能力,一生受用无穷,直至生命升华。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

      从1994年开始,有许多有识之士倡导和推动,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乃至北美、东南亚开展了“儿童经典背诵”活动,目前这一活动的良好成效主要表现在:

      (1)儿童的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

      (2)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语文程度提升。

      (4)带动其他学科,如数学、历史等成绩的提高。

      (5)培养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

      (6)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经典诗词诵读活动依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以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宗旨,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以“经典诗词诵读”教学为核心,从语言教学的改革出发,进而迁移到其他科目的教学,从而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通过经典文化诵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观;有利于培养学生最真、最善、最美的性情,防止沦为功利主义的奴隶;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提高学生学*的效率;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养性、养正、养志、养德的目的,让人人“性情端正,才华洋溢”,以面对世界,面对未来。

      三、研究对象、实验时间及诵读选本

      1、研究对象:五年级在校学生

      2、文选读本:《古诗绝唱100首》《宋词绝唱100首》《唐诗绝唱100首》

      3、课时安排:充分利用早读20分钟、第二节课预备铃响后的10分钟、下午第三节活动课35分钟进行诵读,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每天晚上回家后,再与家长一起诵读20分钟,复*巩固当天诵读的内容。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开展,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们打好传统的根基。探索开展经典文化诵读和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养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

      2、诵读经典文化对提高儿童智力,发挥学生潜能的研究。

      3、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力争总结出一些值得推广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经典诵读的形式与方法。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培养学生热和诵读经典诗词的方法、途径进行研究。

      2、诵读优秀经典对提高儿童智力,发挥学生潜能的研究。

      3、对做学校家庭共育方法的研究。

      六、具体方法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运用对比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对实验班级进行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2、运用激励法培养孩子诵读的兴趣,尊重孩子对优秀经典理解的方式,培养孩子创新和想像的思维品质。

      (二)、具体措施:

      1、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2、教学方法:

      (1)、采用“跟我读、听录音、自读、小组读、全班读”等方法。“人人是教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诚,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导读老师。初期,在每天进度中,或“听读”或“随读”或“自读”,总计遍数二十三至五十遍为度。一至二月之后,每段一百遍为度,通过如此教学,80%以上的儿童能够熟背本日进度,只要80%的学生通过检测,即可进行新进度。至于少数尚不能背诵之儿童,潜移默化中,亦达成多项教育目的,无须要求人人会背。

      (2)、“同学们!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箴言。这是进行经典文化诵读的基本方法,是让儿童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熟读,是一种在唱中学*的方式。时间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不增加学生负担,受到诵经之乐,使诵读活动成为课外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在学校由老师利用课间,活动课分几个时段诵读后,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既能培养亲子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和家人分享。总之,就是反复再反复的多念,很少讲解,或甚至不讲解。

      (3)、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也采用了多种方法,如:模糊教学法、情景设计法、鼓励与表扬、让儿童在生活中感悟经典。

      3、诵读原则:

      儿童方面:“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求”。只要反复念,儿童自然就能背诵。

      师长方面: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

      4、经典双语文化诵读教学的学生成绩的评价与测量:

      学生的经典双语文化诵读成绩以鼓励为主,应采取“每天评量”及“百分主义”结合的方式,亦即“每天都让每个学生得一百分”。其方法如下:(1)、正常评量:评量的范围是前一天的学*内容(或几天来的复*,由教师在前一天宣布)。评量时间最好在早自*时间。老师用几分钟,检查几个学生,他们会背了即可得一百分,作为当天的诵读班长。让他们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查其他的人。不能通过检查的人,记下名字,交由老师处理。(2)、特殊评量:凡通不过检查的,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着书,补读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百分。(因为经过这样训练,对他已有相当进益,不一定都要会背。而且此一阶段不会背,不影响下一阶段的学*。)所以凡是“经典双语文化诵读考试”,一定人人一百分。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学生情况:

      参与实验的56名学生基本完成了《古诗绝唱100首》《宋词绝唱100首》《唐诗绝唱100首》中的86篇的诵读任务。

      参与实验的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

      1、自信心增强了,厚厚的一本书背完了,并且有的能做到随便抽一章都能背诵,他们觉得很有成就感。有些原来比较内向的孩子,眼睛里也充满了自信,学*质量、*惯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2、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品质,有个别的孩子在诵读过程中,出现了畏难,想偷懒情绪,经过与家庭的及时联系,及时调整,孩子坚持跟了下来,战胜了自己,这些孩子的意志品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提升了孩子的记忆力,这些参与实验的孩子的记忆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没有参与实验的孩子一对比,他们背诵的速度都要快好多。

      4、提高了孩子的阅读速度,这些孩子的语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阅读的速度比没有参与实验的孩子要快很多。一本杨红缨的小说《贪玩老爸》,参与实验的孩子几个小时就可以读完,其他的就要慢一点。

      5、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参与实验的孩子在书面表达上,能准确形象的使用词语,做到有条理的描写,具有一定的文采。

      (二)、具体的背诵方法:

    [阅读全文]...

2022-02-12 21:10:50
  • 诗词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 诗词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词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提出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调查数据证明,诵读中华经典文化这一优秀传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古典文化日趋衰退,古诗词峥嵘岁月已经“流水落花春去也”,几乎成了昨日黄花,默默向隅而泣。

      究其原因,社会环境、教师因素、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改革等是上述情况存在的主要弊病。上述原因,使我们的古诗文教学黯然失色,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也是轻描淡写,而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典古诗文在缺失“情感”的人们眼中变成了光秃秃的汉字,是那般的索然无味。“无为而教,无为而学”、“教之道,无教也”便成为当今每位教师古诗教学的重要突破口。如何“以诗学诗,以诗悟诗,以诗解诗,读诗用诗”,是我们为人师者应思量的教学之重要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背诵一百六十篇诗文。提出这个标准的主要原因,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积累,通过积累,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丰富古诗积累的主要方法就是大量诵读,根据古诗特点,要以一首带多首,不断拓展诵读空间。因此,为了弘扬经典文化,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丰富古诗的积累,我们提出了“双主”古诗接龙式诵读学*研究的校本课题,以期达到以诗读诗,以诗悟诗,以诗解诗,读诗用诗的理想境界。

      与此同时,学校也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确定了各自的分工,具体如下:

      (一)课题指导:(提供信息,指导帮助)

      (二)课题领导小组:(领导、监督课题研究的进展与实效,为课题的研究护驾保航)

      (三)课题研究小组(行动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

      高效、明确的分工合作,为课题的顺利提出和立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撰写方案,培训教师开题研究。

      20xx年10月,由课题组的谢称发校长执笔,撰写并完善了《基于“双主”的古诗接龙式诵读学*研究》实施方案。并编印了《疯狂背古诗》的校本教材,随后,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工作。

      (一)培训形式多管齐下。

      1、强化专家引领。“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专家对课题组教师的专业理论的引领,使其对“双主”古诗接龙式诵读学*研究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前提,奠定基础。请进来的专家有:赣州市电教馆的胥经华馆长、于都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段爱华主任、崇义县教研室的小学教研员黄德新主任、赣州滨江一小的科研室主任艾琳老师等等。同时,分期分批地派课题组成员至北京、南昌、赣州参加学*,课题组成员均得到专家的专业引领。

      2、抓好骨干成员的培训工作。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通过推荐、选拔课题组内的骨干成员参加县、市、省组织的各种各样的培训。骨干成员外出参加培训后,要及时培训本校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在多次的参加培训与组织培训中,快捷、有效地提高骨干成员的理论水*。谢称发、曾朝晖、李声华、郭晓锐、段瑞琼、陈秋玲、梁慧英、万海萍等都多次外出参加培训,也多次培训他人。

      3、借助教育教学杂志、报纸培训教师。

      课题组成员要一期不落地订(阅)《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两种教学杂志,动员经常性地阅读《中国教育报》、《教师报》、《江西教育》、《赣南教育》等报纸或杂志,而且每天必须写学*体会或作摘录,每学期的读书体会或摘录不少于两万字,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交流、展示。学*成效显著的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借助对教育教学杂志、报纸的学*,普遍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

      (二)、培训成效卓有成效。

      因为培训切合教师的实际,而且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关注了培训的有效性,因此,培训使课题组成员很快地从传统教学的藩篱中跳了出来,革新了教育教学思想,也扎实有效地提升了他们是文化底蕴,激发了他们进行古诗教学的兴趣,*得了许多古诗教学的技巧。在此期间,不少教师相关的文章在各级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在各级刊物中发表。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罗马城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当然,教师的教学素养、文化底蕴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经过一段时期的学*、培训,教师的理论水*和教学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要做好《基于“双主”古诗接龙式诵读学*研究》的校本课题,还需要在接下去几年里让老师不断加强自我学*并进行历练,也离不开专家的引领。

      四、下阶段工作计划。

      1、重视后续的理论培训。注重在实践中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培训,用生动、活泼、具体可感的教学实例来引领课题组成员掌握、运用好“双主”古诗接龙式诵读学*研究理论,不断提升课题组研究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底蕴。

      2、在总结这一阶段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调整和部署好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

      3、发动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教师们行动起来,引领学生背诵古诗、爱上古诗,为达成课题研究目标而努力。

      一、古诗文诵读活动研究的实施情况

      1、课堂引诗文

      在课题实施中,我们提出了“让古诗文走进课堂”与“新课改同行”的要求。老师们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古诗文的方法,让学生感悟诗文的内涵,并引导学生围绕课堂学*的内容,去搜集与之相关的古诗文。如学*《示儿》这首诗,引导学生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很快就领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学*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古诗时,同学们很快会诵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送别诗句。当我们教学到感谢母亲的恩情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游子吟》和《三字经》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香九龄、能温*。孝于亲,所当执”,感悟母亲的伟大,反哺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教学案例真是举不胜举。学生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学校还根据我们的校园实际情况,编写了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读本》,其中的古诗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们爱不释手,他们主动到唐诗、宋词、《论语》、《千字文》、《弟子规》等书籍中去搜集相关内容,探究其中的含义,在教学对对子的时候,全校师生根据《笠翁对韵》的书籍,将小学阶段有关对对子的内容一诵到底,用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等名句引领学生诵读《笠翁对韵》。

      2、活动诵诗文

      一是开展“每天一诵读”、“每周一诗”、“每月一主题”活动。各班都精选《好诗伴我成长》一书中的名句、名篇,在黑板开辟一块“古诗文天地”专栏,每天抄一句名言,或一首古诗,利用晨会、大课间和上课的前两分钟让学生读背。每天保证10-20分钟的诵读时间。在理念上,我们提倡“休闲诵读”,不强加“任务”,不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快乐地阅读、背诵古诗文。

      二是上学期举办了一次古诗文汇报活动。学校为了展示古诗文诵读的成果,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开展系列活动,活动中评出了“古诗大王”、“班级赛诗文化氛围创设奖”、“才艺展示奖”等,诗文竞赛异彩纷呈,*迭起,孩子们在竞赛中兴趣盎然,如痴如醉。通过汇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活动中,前来参观的家长们欣赏了孩子们诵读的《论语》、《声律启蒙》、《对对歌》、《沁园春.雪》、《赤壁怀古》、《春江花月夜》等,这些名篇通过稚嫩的童音,流畅而活泼地诵读出来,字字珠玑,章章锦绣,让大家畅想其中,久久回味。与会的家长们互动在课堂上,他们随机抽背古诗词,同学们都能对答如流,不仅能游刃有余地背出来,而且饱含感情地背出了古诗的情趣与意韵,受到与会者的一致称赞!目前,我校低年级同学都能背诵出十几首古诗,高年级学生的古诗积累已达百余首。厚积而薄发,我校用中国最传统、最朴素的教法把孩子们学古诗文热情充分激发起来,把他们引入诗情古韵之中,与圣贤相约,与诗人握手,让他们与高尚交流,与智慧碰撞。让他们尽情地吮吸经典文化营养。

      三是开展古诗文赏析活动。我们根据诗文的内容把它分为写景、励志、惜时、孝道、诚信、爱国等不同主题,让学生赏析。在形式上有吟诗、唱诗、画诗,制作多媒体动画和配乐朗诵的录音磁带播放,增强古诗的趣味情,提高古诗文的感染力。演诗也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的诗被学生改编成课本剧表演,有的诗让儿童半念半唱,伴随动作手语,生动的语言形象就会在大脑中形成,这样的诵读记得牢,悟得深。很多古诗文被作成画,诗画对照,欣赏画面,感悟诗意,不光提高理解、想像能力,还提高了儿童的审美能力。有些内容简单的古诗文,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画一画诗文所表现的内容。诗配画、画配诗、诗画交融,在诵读中绘画,在赏析、绘画中诵诗、背诗。

      3、生活用诗文

      俗话说,“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舞台。”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不光是增加语言积累、文化积淀,同时不定期为他们涂抹“精神底色”,让他们在积累经典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文化根基。

      我们还针对学生中的某些不良*惯,开展了“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主题活动。例如针对学生浪费、攀比的现象,用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警世名言来引起学生们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会说谎的同学从《弟子规》中的名言“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悟出做人要诚信的道理;学*不刻苦的同学从《三字经》的“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中受到教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悄悄地烙印在无数的稚童的心灵之上。

      二、古诗文诵读阶段成果

      通过古诗文诵读,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在全国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自我校开展古诗文通读活动以来,全校学生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胸怀博大。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有明显变化。

      (1)、记忆力加强。诵读两年来,有数据表明,有部分孩子可达到*乎“过目不忘”的能力,60%的孩子记忆力明显增强。尤其是背诵课文中的作品,学生普遍觉得比较容易,背诵英语单词的能力也随之加强。

      (2)、修养提高。我校书香校园建设文化品位高,传统底蕴厚,学生素质在提高,知书达礼、端庄文雅的张士坎小学形象正逐渐形成。

      (3)、语文能力提升。诵读活动开展后,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背诵、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较以前有大幅度进步,学生们变得能说、会写、善背了,爱看课外书了,同时也带动并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

      (4)、知识面扩大。经典名篇涉猎到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来形容中国古诗文并不为过。能熟背这些经典,不仅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还培养了学生对各学科的学*兴趣,提高了审美能力,可谓有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修养。

      (5)自信心增强。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越有可能在诵读活动中走到前面,因为这使他第一次感到与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我校四年级的一名同学成绩不是很好,在一次诵读活动汇报中,一位客人现场点篇目,他对答如流,得到大家高度赞扬,从此,他变得信心十足,学*劲头也大大增强,成绩明显进步。

      (6)、母(父)子感情增进。家长大多忙于工作,很少与孩子沟通。我们就利用诵读活动搭建*台,创造机会,让孩子回家读给家长听,并邀请家长参加,父母子女在家一起诵读经典,背诵经典,其乐融融,不亦悦乎!

      此外,学生的注意力水*及识字能力也远远高于一般的孩子。著名学者吴宓总结出的诵读经典好处是: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我们把这当作一种大境界来追求,“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三、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设想

      本课题还有一段研究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践我们的课题。

      1、要求学生在背熟古诗文的基础上、逐步向掌握作者思想脉络,了解作品大概意思、感悟古诗文意境之美过渡,以达到促进记忆、简单应用的目的。

      2、要从“一般朗诵”到“感情朗诵”。要求学生要从流利朗诵逐步向感情朗诵过渡,使诵出来的作品有韵味,能引起读者和听者的共鸣,从而达到感染人、熏陶人、教育人的目的。

      3、要从“一种形式”到“多种形式”。学校将创造多种古诗文诵读形式,如诵、演、舞、唱、说、画、写等,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轻松学古文,快乐长本领。

      4、组织课题组教师学*相关的课题理论。

    [阅读全文]...

2022-04-19 16:32:23
  • 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

  • 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

      一、课题提出

      所谓儿童经典背诵,是指在0-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里,各国儿童们通过诵读古今中外最经典的篇章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中华传统经典诗词文化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地智慧美,更积淀着一个不灭的精魂。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年来,社会上重理轻文急功*利的现象比较严重,人们得不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民族的文化传承产业断层。而丧失传统文化素养的人,很容易丧失其理性的反省力。而诵读经典古文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理智和诗情的融合,会塑造出有教养的人。有了根源性的文化素养,很容易开发个人的理性,涵养出深广的心胸和能力,一生受用无穷,直至生命升华。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

      从1994年开始,有许多有识之士倡导和推动,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乃至北美、东南亚开展了“儿童经典背诵”活动,目前这一活动的良好成效主要表现在:

      (1)儿童的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

      (2)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语文程度提升。

      (4)带动其他学科,如数学、历史等成绩的提高。

      (5)培养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

      (6)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经典诗词诵读活动依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以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宗旨,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以“经典诗词诵读”教学为核心,从语言教学的改革出发,进而迁移到其他科目的教学,从而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通过经典文化诵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观;有利于培养学生最真、最善、最美的性情,防止沦为功利主义的奴隶;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提高学生学*的效率;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养性、养正、养志、养德的目的,让人人“性情端正,才华洋溢”,以面对世界,面对未来。

      三、研究对象、实验时间及诵读选本

      1、研究对象:五年级在校学生

      2、文选读本:《古诗绝唱100首》《宋词绝唱100首》《唐诗绝唱100首》

      3、课时安排:充分利用早读20分钟、第二节课预备铃响后的10分钟、下午第三节活动课35分钟进行诵读,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每天晚上回家后,再与家长一起诵读20分钟,复*巩固当天诵读的内容。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开展,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们打好传统的根基。探索开展经典文化诵读和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养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

      2、诵读经典文化对提高儿童智力,发挥学生潜能的研究。

      3、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力争总结出一些值得推广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经典诵读的形式与方法。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培养学生热和诵读经典诗词的方法、途径进行研究。

      2、诵读优秀经典对提高儿童智力,发挥学生潜能的研究。

      3、对做学校家庭共育方法的研究。

      六、具体方法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运用对比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对实验班级进行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2、运用激励法培养孩子诵读的兴趣,尊重孩子对优秀经典理解的方式,培养孩子创新和想像的思维品质。

      (二)、具体措施:

      1、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2、教学方法:

      (1)、采用“跟我读、听录音、自读、小组读、全班读”等方法。“人人是教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诚,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导读老师。初期,在每天进度中,或“听读”或“随读”或“自读”,总计遍数二十三至五十遍为度。一至二月之后,每段一百遍为度,通过如此教学,80%以上的儿童能够熟背本日进度,只要80%的学生通过检测,即可进行新进度。至于少数尚不能背诵之儿童,潜移默化中,亦达成多项教育目的,无须要求人人会背。

      (2)、“同学们!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箴言。这是进行经典文化诵读的基本方法,是让儿童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熟读,是一种在唱中学*的方式。时间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不增加学生负担,受到诵经之乐,使诵读活动成为课外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在学校由老师利用课间,活动课分几个时段诵读后,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既能培养亲子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和家人分享。总之,就是反复再反复的多念,很少讲解,或甚至不讲解。

      (3)、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也采用了多种方法,如:模糊教学法、情景设计法、鼓励与表扬、让儿童在生活中感悟经典。

      3、诵读原则:

      儿童方面:“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求”。只要反复念,儿童自然就能背诵。

      师长方面: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

      4、经典双语文化诵读教学的学生成绩的评价与测量:

      学生的经典双语文化诵读成绩以鼓励为主,应采取“每天评量”及“百分主义”结合的方式,亦即“每天都让每个学生得一百分”。其方法如下:(1)、正常评量:评量的范围是前一天的学*内容(或几天来的复*,由教师在前一天宣布)。评量时间最好在早自*时间。老师用几分钟,检查几个学生,他们会背了即可得一百分,作为当天的诵读班长。让他们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查其他的人。不能通过检查的人,记下名字,交由老师处理。(2)、特殊评量:凡通不过检查的,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着书,补读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百分。(因为经过这样训练,对他已有相当进益,不一定都要会背。而且此一阶段不会背,不影响下一阶段的学*。)所以凡是“经典双语文化诵读考试”,一定人人一百分。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学生情况:

      参与实验的56名学生基本完成了《古诗绝唱100首》《宋词绝唱100首》《唐诗绝唱100首》中的86篇的诵读任务。

      参与实验的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

      1、自信心增强了,厚厚的一本书背完了,并且有的能做到随便抽一章都能背诵,他们觉得很有成就感。有些原来比较内向的孩子,眼睛里也充满了自信,学*质量、*惯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2、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品质,有个别的孩子在诵读过程中,出现了畏难,想偷懒情绪,经过与家庭的及时联系,及时调整,孩子坚持跟了下来,战胜了自己,这些孩子的意志品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提升了孩子的记忆力,这些参与实验的孩子的记忆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没有参与实验的孩子一对比,他们背诵的速度都要快好多。

      4、提高了孩子的阅读速度,这些孩子的语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阅读的速度比没有参与实验的孩子要快很多。一本杨红缨的小说《贪玩老爸》,参与实验的孩子几个小时就可以读完,其他的就要慢一点。

      5、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参与实验的孩子在书面表达上,能准确形象的使用词语,做到有条理的描写,具有一定的文采。

      (二)、具体的背诵方法:

    [阅读全文]...

2022-01-18 12:39:50
  • 唐代诗人爱国的古诗

  • 爱国
  • 唐代诗人爱国的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代诗人爱国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唐·岑 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和张仆射塞下曲

      唐·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少 年 行 (选一)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春望

      作者:杜甫 【唐代】 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凉州词二首·其一

      作者:王绩 【唐代】 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二首·其一

      作者:王昌龄 【唐代】 赏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泊秦淮

      作者:杜牧 【唐代】 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唐代】 赏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从军行七首·其四

      作者:王昌龄 【唐代】 赏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咏牡丹

      陈与义

      宋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阅读全文]...

2022-02-18 06:11:55
  • 唐代古诗十九首

  • 写作
  • 唐代古诗十九首

      唐代是盛产诗人的.朝代,例如李白、王昌龄、高适、柳宗元、杜甫、李商隐、白居易、孟浩然、王之涣、卢纶、刘禹锡等,相信我们读书时代,上课时经常会学到这些著名诗人的写的古诗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代古诗十九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5、《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6、《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8、古从军行【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9、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0、《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4、《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6、《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7、《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8、《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阅读全文]...

2022-01-02 20:56:45
  • 关于唐代夏天的古诗

  • 夏天
  •   漫步在花园中出现在眼前的是粉色的小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哦,夏天是粉色的。

      1、《过故人庄》

      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阅读全文]...

2022-01-11 22:10:15
  • 唐代边塞诗_塞下曲古诗译文唐代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唐代边塞诗》,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唐代边塞诗

    1、《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3、《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唐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6、《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7、《前出塞九首其六》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8、《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9、《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10、《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11、《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2、《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13、《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14、《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15、《军城早秋》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16、《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

    想信您读完唐代边塞诗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边塞诗四言绝句,愿您喜欢。

    [阅读全文]...

2022-06-27 15:23:07
  • 唐代古诗 抖音爆红的句子

  • 励志,抖音,名言
  • 1、你以为的极限,弄不好只是别人的起点。

    2、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故事,每一个离别,都隔着一个曾经,灯火阑珊处,念与不念,都曾是深情。

    3、别人喜欢你,我还能把你抢回来,但是你喜欢别人,你叫我怎么办。

    4、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5、每个人心底都有那么一个人,已不是恋人,也成不了朋友。时间过去,无关乎喜不喜欢,总会很*惯的想起你。然后希望你一切都好。

    6、很多时候,你不说,我也不说。就这样,说着说着就变了,想着想着就算了。

    7、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付出的过程便是一种享受,能够让你进步,体会人生百态。

    8、等与不等,我都等了,在与不在乎,我都已经在乎了,剩下的,靠命运吧。

    9、我还是喜欢你,像风吹了八万里,不问归期。

    10、在这个社会只有,有福同享有难不当。

    11、我们已经到了儿时羡慕的年纪,却没变成儿时羡慕的那种人。

    12、别喝大酒,别见旧人。别去怀念,别再失眠。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14、愿你早日学会逢场作戏,愿你早日*惯物是人非,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和天真的你一样容易动真情,请记住,最卑贱不过感情,最凉不过人心。

    15、我巴不得你过得穷困潦倒,半夜想起的全是我的好。

    16、时间会告诉你,为什么有些人能等,有些人不值得等。

    17、一个人为你说一个爱情故事,也许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花尽了他们的大半生悟透道理。

    18、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

    19、现在的喜欢好廉价,删了好友,就什么都不在了。

    20、人心里有了爱,无论深浅,都会热别勇敢。

    21、写尽千山落笔是你,望尽星辰美丽是你,书尽泛黄扉页是你,千山万水归处是你,铁马是你冰河也是你。

    22、我想你了,可我不能对你说,就像窗外的阳光,永远都摸不到。

    23、其实活着还真是件美好的事,不在于风景多美多壮观,而是在于遇见了谁,被温暖了一下,然后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一个小太阳,去温暖别人。

    24、生命如歌,时而欢快,时而忧伤,阐释了情怀,淡然了生活。

    25、不论有多少的委屈,多么的难受,最终能治愈自己的还是自己,别人也许给得了你安慰,却永远不知道你心底是多么的万箭穿心。

    26、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27、无论生活怎样,都不要忘记微笑。愿你成为自己的太阳,无需凭借谁的光。

    28、想说的话拖着不说,久了自然心事重重;想做的事拖着不做,久了自然压力重重。当拖延成了*惯,疲惫不堪就成了常态。

    29、不要怪自己太重感情,你只是太没出息,所以才连个不爱你的人都放不下。

    30、我招了吧,欲擒故纵是假的,想被你爱是真的。

    31、不要浪费时间在烂人烂事上,时间这么紧迫,你该多关心自己。

    32、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

    33、不要为了迎合所有人,把自己过得这么累,费尽心思让所有人都开心,你会忘了自己该怎么笑。

    34、很多时候,心里明明不是那样想的,却控制不了自己而说出相反的话。

    35、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我,你是我的整个世界。

    36、等与不等,我都等了;在与不在乎,我都已在乎了;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

    37、所有的离别,都是一个伤感的句子,只是人们都希望离别不是句号,而是破折号,指向一个带着笑容的温暖明天。

    38、听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干的,也会在心中拐好几个弯想到你。

    39、让一个人变强大的最好方式,就是拥有一个想要保护的人。

    40、我真的什么也没有想。所以那种感觉,那种朝着一个方向疯狂奔跑的感觉,真好。

    41、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42、心里的话,只想说给知心的人听,内心的脆弱,只想找个疼你的人寄托,我们真正想要的只是一个聊得来的人,一份贴心的感情。

    43、当你烦恼不断的时候,说明你有必要出去见见世面了。看看不同的风景,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你就知道,你的烦恼是你自己想多了。

    44、也许一个人要走很多的路,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和苍凉才会变得成熟。

    45、当我对所有的事情都厌倦的时候,我就会想到你,想到你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生活着,存在着,我就愿意忍受一切。你的存在对我很重要。

    46、你所知道的不要全说,你所听到的不要全信。

    47、你叫我走就走,那岂不是很没面子,要走也得先把你甩了。

    48、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49、爱情这种东西,合得来就合,合不来就散,委曲求全的都是笨蛋。

    50、因为你,我懂得了成长,可你,依旧是我的伤。

    51、和父母吵架,先是感到委屈,然后生气,然后就哭,再然后就觉得,其实父母也不容易。

    [阅读全文]...

2022-04-05 15:01:59
  • 登科后古诗赏析(经典唐代古诗精选)

  • 经典
  •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昌(今山东临邑东北),故友人时称“*昌孟东野”。生性孤直,一生潦倒,友人私谥贞曜先生。诗名甚籍,尤长五古,愤世嫉俗,但情绪低沉,语多苦涩,苏轼将其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

    注释解说:

    ⑴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弟,经吏部复试取中厚授予官职称登科。⑵龌龊(wò chuò):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不足夸:不值得提起。⑶*(dà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思无涯:兴致高涨。⑷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疾:飞快。

    全诗解释:

    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品鉴鉴赏:

    此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三、四句的诗歌形象之脍炙人口,除了它正面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一时间的欢快情绪外,也是与它同时具有的象征意味分不开的。所谓“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诗人感到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适宜的政治气候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有考中进士以后的洋洋自得,也有得遂*生所愿,进而展望前程的踌躇满志。因而诗歌所展示的艺术形象,就不仅仅限于考中进士以后在春风骀荡中策马疾驰于长安道上的孟郊本人,而且也是时来运转、长驱在理想道路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了。这样,个别与一般、明快与含蓄,就在这首诗中得到了统一,使诗作获得了较大的思想艺术容量,既具体生动,又不乏概括性,既明朗畅达而又别具情韵。

    诗的前两句把困顿的往昔和得意的今天对比,一吐心中郁积多年的烦闷。此时的诗人是扬眉吐气、得意洋洋。后两句真切地描绘出诗人考中后的得意之情。高中后的诗人纵马长安,觉得一切都无限美好,连路边美丽的花朵都无心细看了。“一日看尽长安花”仿佛说自己在这一天赏尽了世间美景,使充满豪气的诗有了明朗轻快的结尾。在这首诗里,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随,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酐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快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流传后世。

    [阅读全文]...

2021-12-14 09:31:04
  • 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

  • 读书,唐诗
  • 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了三百首唐诗,就能具备基本的写诗能力,可见国人对唐诗的推崇。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优秀的诗人像群星灿烂,众多的体裁、风格、流派则又如众芳斗艳。唐诗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们在评述唐诗时,一般都按唐诗发展的情况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出现,才逐步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风格也由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在诗的体式上,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他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于契丹攻陷营州之时,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不被允许,还被降为军曹。因此此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为历来传诵的名篇。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给我们创造出了一个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他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村之夜,如诗如画。

      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写恬静的农舍,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个字,便写出了无尽的情思韵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在朦胧而明净、深远而静谧的境界中,弥漫着一缕淡淡的乡愁。

      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王昌龄写了二十几首边塞诗,最有名的是《从军行》、《出塞》。他的边塞诗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高适的诗风趋于雄壮慷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侠气质。边塞诗人的代表,还有岑参,他写边塞风物的雄奇瑰丽,写军人的豪雄奔放。荒漠与艰苦,在他笔下都成了充满豪情的壮丽图画。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有愤慨不*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他曾经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他以为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得意扬扬。不久被权臣毁谤,被逐出朝廷,他才明白朝政其实己经腐(fu)败不堪。他说自己是“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有才华而不得重用;而痛斥那些庸才却春风得意,“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直骂那些奸佞之徒“董龙更是何鸡狗!”即使处在失意的境况中,他也不忘报国。安史乱起之后,他前后两次从军就是证明。他的诗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千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当时另一位伟大诗人,是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都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舜”的抱负,而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三吏》《三别》《兵车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现民生疾苦的诗作。战争中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战火中百姓的心态,在杜诗中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春望》《登楼》《登岳阳楼》都是这样的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国之悲,已经很难分开了。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用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为便于写时事,他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诗。在他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律诗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他的律诗的成就,主要是拓宽了表现范围,尽力发挥律诗这一体式的表现力,既严格遵守格律规则,又打破格律的束缚。变化莫测而又不离规矩,写得出神人化。像《春望》《春夜喜雨》《登高》等诗,都是例子。有时为了更完整地表现一个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采用组诗的形式。用组诗写时事,是杜甫的创造。律诗,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诗,是高度的成熟了。在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杜甫与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是反复咏叹;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一般认为,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带有集大成的性质,对于后来者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韩愈、孟郊和他们周围的一些诗人,在盛唐诗歌那样高的成就面前,另寻新路。他们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在这一派的诗人里,李贺是一位灵心善感、只活了27岁的天才诗人。在他的诗里,充满青春乐趣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与过早到来的迟暮之感交织在一起。他的诗,想像怪奇而丰富,意象色彩斑斓,而且组合密集。在这个诗派里。他的诗有着特别鲜明的风格特征。这时的另一个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主。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元、白都写有新题乐府,表示了对于国家的关心、对于黑暗现象的抨击和对于生民疾苦的同情。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趣味与韩、孟诗派正好相反。白居易既写有大量的讽喻诗,也写了不少闲适诗,而艺术上最成功的,是长篇歌行《长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而有着自己的特点。

      晚唐诗歌又一变。中唐的那种改革锐气消失了,诗人们走向自我。这时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史诗,杜牧、许浑是代表。杜牧是写咏史诗的大手笔,对于历史的思索其实是对于现实的感慨,历史感和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hou)庭花)等诗都是咏史佳作。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李商隐。唐诗的发展,到盛唐的意境创造,达到了意象玲珑、无迹可寻的纯美境界,是一个高峰。杜甫由写实而走向集大成,是又一个高峰。中唐诗人在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或追求怪奇,或追求*易,别开天地,又是一个高峰。诗发展至此,大有山穷水尽之势。李商隐出来以后,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惊人的才华,开拓出一个充满朦胧、幽约的美,让人咀嚼回味的诗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峰。他是一位善于表现心灵历程的诗人,感情浓烈而细腻。他的爱情诗深情绵邈,隐约迷离,刻骨铭心而又不易索解。他的不少诗(特别是无题诗)情思流动是跳跃式的,意象组合是非逻辑的,意旨朦胧而情思可感,往往可作多种解释。他的艺术技巧,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极大地扩大了诗的感情容量,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最后的贡献。晚唐后期的诗人们,有的走向华丽,有的走向淡泊,而成就不大,已经无法和他们的前辈相比了。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

    [阅读全文]...

2022-03-02 18:37:05
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 - 句子
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 - 语录
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 - 说说
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 - 名言
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 - 诗词
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 - 祝福
唐代的古诗研究报告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