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疑多思的古诗或名言

关于多疑多思的古诗或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多疑多思的古诗或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多疑多思的古诗或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多疑多思的古诗或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121) 说说(45) 名言(109) 诗词(1k+) 祝福(1) 心语(2)

  • 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的说说

  • 安全感
  • 1、我知道深夜为啥很晚的孩纸了,因为他(她)不是有一段伤心的过去,就是缺乏安全感。

    2、永远不要找别人要安全感,终有一天你会明白,别人给的安全感其实都是幻觉。

    3、你给我一巴掌然后再给我揉揉脸蛋,你说我会原谅吗?我竟然原谅你了。

    4、大胆挑战,世界总会让步。如果有时候你被它打败了,不断地挑战,它总会屈服的。

    5、天空开始放晴,微风划过,如此轻柔,想每次你偷亲我的脸颊一样,我笑了,仅仅是因为想起了你。

    6、只有轮回继续转,日升月沉草木枯荣。是谁说过:时间仍在,是我们在飞逝。

    7、你的心已不属于我,可我却还期待你的回应,明知不可以,却还是被牵引。

    8、纵使你不能过给我安全感,纵然你时常冷落我,但是对你的欢喜对你的迷恋却是刻骨的疼。

    9、用完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所以学会了笑——微笑,大笑,狂笑。

    10、我难过的时候你在哪里?心痛的感觉令我麻痹,痛的我难以呼吸,却不敢告诉你。

    11、不要奢望你生命中的过客在陪伴你的路上伴你多走一段,也许你是在拿别人的缘分来为自己找安全感。

    12、我的世界,全部交到了你的手中,而到了现在,你告诉我你托不起这一片天,叫我怎么办才好。

    13、红的寂寞,唯有在雪地或阴暗的背景下,才会体现那股鲜血的颜色。

    14、与你同行了这么多年,我发现越来越没有安全感,这不仅是爱情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和生活上的,我觉得好害怕。

    15、我见过你最深情的面孔和最柔软的笑意,在炎凉的世态之中,灯火一样给与我苟且的能力,边走边爱。

    16、微风带走的,是不堪回首的昨天,岁月带不走的,却是长久的依恋。

    17、那个他对我,忽冷忽热,忽远忽*。可我偏爱他,谁叫我是那么的清纯可爱,温柔动人,他没有安全感是正常的。

    18、很想打一个不说话的电话,只要你在电话那端,我可以枕着电话筒就好。

    19、读书,每次想到这条路,望着这条路,可总是望不到尽头,看不到希望。

    20、眼前发生的一切,让我觉得生活没有一点希望,有很的东西,让人感觉到一种害怕,一种没有安全的感觉。

    21、当我留着泪和你说再见,你只是冷漠的向我告别,不感看你的冷漠的眼,心已碎成千片。

    22、最好的恋情是,你可以彻底地做自己,并且你的另一半依然迷恋真实的你。

    23、这个世界很小,我们就这样遇见。这个世界很大,分开就很难再见。

    24、当你奇怪他为什么对你忽冷忽热的时候他可能正在为另一个人赴汤蹈火。

    25、我只跟二手男人谈恋爱,我是个女人,渴望被爱,不是教别人如何爱我。

    26、在前行的路上,我觉得特别的孤独悲伤,把所有的一切,燃烧你的世界,容化你的未来,自己却活得摇摇罢罢。

    27、我宁愿只闻一次她的发香,只亲一次她的嘴唇,只摸一下她的手,也不愿意没有任何感觉的永生。

    28、再也不会把我那卑微的安全感寄托在他人身上,难免会让我疼到绝望。

    29、看到自己肩上那重重的担子,可我却背不起,我能做什么呢,我又能做的了什么呢?

    30、一次小小的偶然,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声温馨的话语,一份柔柔的的温情-这便是生活。

    31、当依靠的肩膀不在,当我的眼泪流干,当我决定放手,我的心已不在。

    32、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如此充充茫茫,爱情的路上,传递着一片心伤,生活的点滴,让人觉得食不饱,爱不见。

    33、你的肌肤是五线谱,我的唇印是爱的音符;我要谱写一首难忘的歌,让你永远快乐。

    34、每个女生需要的只不过是,寒冬里的拥抱,和随时所需的安全感!同感花花刷起来!

    35、喜欢的是你的微笑,我的雨天被你照耀,喜欢的是被你拥抱,温暖微妙。

    36、你飘进了我的心里,左右了我的世界,你让我的世界灰白,你累了吗?累了就请离开吧!

    37、我学的是神圣的知识,你居然拿分数来衡量,这简直是对学术的玷污。

    38、我们都是没有安全感的人。纵使自己知道有些无理取闹,但就是想要证明自己的重要性。

    39、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40、有多少人,经常在夜晚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偷抱着自己哭然后第二天依旧嘻嘻哈哈。

    [阅读全文]...

2022-03-03 04:27:23
  • 关于静夜思古诗疑的意思

  • 夜思
  • 关于静夜思古诗疑的意思

      在**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静夜思古诗疑的意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静夜思古诗疑的意思

      疑:好像。

      静夜思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的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创作背景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鉴赏

      《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明净。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霜”字用的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短短四句诗,写的清新朴素,明白如话。构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的多,体现了“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阅读全文]...

2022-06-17 19:39:27
  • 我是多疑的现代诗歌

  •   我是多疑的。

      不好,我比你更加清楚。

      我有什么办法?

      否则,我早就头破血流了。

      不可能这样环抱自己出现在南宁街头。

      我是多疑的。

      我的工作和环境让我养成了不信任任何人的*惯,

      我们认人的准则是,先将所有的人都划入嫌疑人的行列,

      只有排除不是坏人之后才能把人当正常的人。

      是呵,这样不好,累!

      我有什么办法?难道我不想

      长久,甚至是一生就这样立在南宁街头,

      看这些幸福的叶子迎风游动,快乐地喧哗?

      我是多疑的。

      有时候想想应该满足了,

      父亲一介农民,十六岁进城仅有一双布鞋。

      如今电脑房子都有了,相信那一套不就算了。

      我是多疑的。

      这种恶*反而让我拥有了更多的朋友。

      我不但怀疑别人,

      更多的时候我怀疑的是自己。

      我怀疑自己不够真诚,

      我怀疑自己在别人的眼里是一个坏人,

      怀疑阳光碰一碰眼睛就碎了的不是诗人老刀。

      我是多疑的。

      唯一不怀疑的是,背负着自己远在他乡,

      不走完一生我是不会回来。

    [我是多疑的现代诗歌]

    [阅读全文]...

2022-04-06 22:47:37
  • 诗名含有疑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疑字的诗词

  • 智子疑邻

    韩非〔先秦〕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

    贺铸〔宋代〕

    花院深疑无路通。碧纱窗影下,玉芙蓉。当时偏恨五更钟。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楚梦冷沉踪。一双金缕枕,半床空。画桥临水凤城东。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喜迁莺·月波疑滴

    史达祖〔宋代〕

    月波疑滴,望玉壶天*,了无尘隔。翠眼圈花,冰丝织练,黄道宝光相直。自怜诗酒瘦,难应接许多春色。最无赖,是随香趁烛,曾伴狂客。

    踪迹,漫记忆,老了杜郎,忍听东风笛。柳院灯疏,梅厅雪在,谁与细倾春碧?旧情拘未定,犹自学当年游历。怕万一,误玉人寒夜,窗际帘隙。

    莫相疑行

    杜甫〔唐代〕

    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

    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烜赫。

    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

    往时文采动人主,此日饥寒趋路旁。

    晚将末契托年少,当面输心背面笑。

    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莫相疑。

    疑梦二首

    白居易〔唐代〕

    莫惊宠辱虚忧喜,莫计恩雠浪苦辛。

    黄帝孔丘无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

    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生讵可知。

    假使如今不是梦,能长于梦几多时。

    疑梦

    王维〔唐代〕

    莫惊宠辱空忧喜,莫计恩雠浪苦辛。

    黄帝孔丘何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

    疑信吟

    邵雍〔宋代〕

    人无轻信,事无多疑。轻信招釁,多疑招离。

    观化决疑诗

    庐山诸沙弥〔魏晋〕

    谋始创大业,问道叩玄篇。妙唱发幽蒙,观化悟自然。

    观化化已及,寻化无间然。生皆由化化,化化更相缠。

    宛转随化流,漂浪入化渊。五道化为海,孰为知化仙。

    万化同归尽,离化化乃玄。悲哉化中客,焉识化表年。

    辩疑赠献甫

    梅尧臣〔宋代〕

    一客逢吠狗,无箠制狗狂。一客叱狗吠,一客言狗良。良狗岂妄吠,好言已莫详。言乃仁之趋,叱乃义所当。趋仁不顾义,非是助狗猖。吾今不疑仁,仁义嗟何妨。

    【仙吕】点疑绛唇

    未知作者〔元代〕

    问柳寻芳,惜花怜月,心狂荡。名姓高扬,处处人瞻仰。

      【混江龙】樽前*上,偶然相遇俏萧娘。闲通局肆,善晓宫商。樊素口偏宜

    歌《白雪》,小蛮腰遍称舞《霓裳》。妖娆相。花无宿艳,玉无温香。

      【醉中天】行院都皆赏,女伴每尽伏降。宝髻钗攒金凤凰,万种风流相。一

    见了教人断肠,可憎模样,宜梳宜画宜妆。

      【金盏儿】性温良,貌非常。晓诗书通合刺知棋象,兰心蕙性世无双。蛾眉

    频扫黛,宫额淡涂黄。半弯罗袜窄,十指玉纤长。

      【后庭花煞】有精神有伎俩,诸余里忒四行。出格心肠俏,过人手段强。细

    [阅读全文]...

2022-02-22 10:03:47
  • 诗名含有多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多字的诗词

  • 唐多令·登多景楼

    刘学箕〔宋代〕

    何处浣离忧。消除许大愁。望长江、衮衮东流。一去乡关能几日,才屈指、又中秋。

    芦叶满汀洲。沙矶小艇收。醉归来、明月江楼。欲把情怀输写尽,终不似、少年游。

    与工部兄迩岁离多会少又乐少苦多述怀

    葛胜仲〔宋代〕

    并寓僧蓝得几时,薄游苕霅遽暌离。一麾为郡乖同济,百谪还乡独后期。

    第隔东西希聚首,忧连宗戚罕伸眉。何时解组俱林下,松菊园宽日共窥。

    多稼轩十景诗 其一 多稼轩

    弘历〔清代〕

    径入翠云曲,窗含老屋深。数畦水田趣,一脉戚农心。

    庭竹张真画,阶泉滴暗琴。当檐悬圣藻,每至起予钦。

    丁卯中秋社集赋得攀桂仰天高为文场多士作以后请仙多和此诗步韵

    邓云霄〔明代〕

    墨花飞雾彩毫新,东璧星移入桂轮。月姊分香邀上客,天孙摘锦赠才人。

    九霄紫府曾通籍,五夜朱衣自有神。更向花阴听捣药,杵声敲醒利名身。

    五月初二日闻祁门县四月二十七日大水没鼓楼蛟龙斗争溺死者多休宁县江潭等处亦多漂溺

    方回〔元代〕

    今岁知何处,天刑亦惨哉。潢池犹未静,洚水复为灾。

    民叛非无说,官贪有自来。祁门郑龙斗,此祸又谁胎。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先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刘过〔宋代〕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在否 一作:在不)

    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宋代〕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少年游·离多最是

    晏几道〔宋代〕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梅花落·中庭多杂树

    鲍照〔南北朝〕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寒风 一作:风飚)

    [阅读全文]...

2022-05-19 01:28:54
  • 静夜思古诗

  • 静夜思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静夜思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静夜思》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大林寺桃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古诗词全文如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四月,正是*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一、复*旧课

       出示学*步骤: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品诗句、悟诗情。

      4、诵感情、赏诗文。

      二、学*课文

       师:(放录像李白呤诵《静夜思》)请大家看录像听老师读这首诗。

      (生认真听,一部分学生模仿)

      师: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

      生1:我认为疑是地上霜写得好。

      生2:我认为举头望明月这句写得好。

      生3:低头思故乡这句写得好。

      过渡:是的,这首诗写得很美,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学*。

      1、学*第一行诗。

      师:请大家齐读第一行诗。

      生:(大声朗读)

      师:你认为这句诗哪个词写得好?

      生:明月光写得好。晚上看到明亮的月光,很容易思念家乡。

      (字理识字:电脑课件出示 --明,两字进行对比让学生说出 表示日, 表示月,太阳与月亮同时出现表示非常亮。)

      (师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2、学*第二行诗。

      师:哪位同学喜欢第二行诗,请站起来读,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1:疑是怀疑的意思,所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生2:疑要重读。

      (生朗读第二行诗)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生1:李白为什么把月光当作白霜?

      生2:因为霜和月光都是白色的。

      生3:因为作者很晚不能入睡,产生错觉,所以把月光看成了白霜。

      (指导读第二行诗,重读霜,体会诗意,然后齐读1、2行诗)

      3、学*第三、四行诗。

      师:刚才我们采用什么学*方法学*第一、二行诗?

      生:抓字眼,明诗意;品诗句,悟诗情。

      师:请大家采用以上的学*方法自学三、四行诗。

      (学生自学,分组讨论学*。)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生1:这首诗为什么说望明月而不是看明月?

      生2:月亮离我们太远了,所以要望。

    [阅读全文]...

2022-04-02 08:36:01
  • 静夜思古诗的意思

  • 夜思
  • 静夜思古诗的意思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静夜思古诗的意思,供大家阅读参考。

      原文: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意思: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赏析:

      《静夜思古》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作者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作者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作者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作者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静夜思古》,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作者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作者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作者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作者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作者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古诗《静夜思》教学反思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就是说,教师在面对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时,必须先了解学生究竟知道了什么。只有了解学生的实情,才能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和教学重点,也才能找到适合这节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我尝试设计了古诗教学的备课思路,下面就以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静夜思》为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由于当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学生在入学前后,对于《静夜思》这样浅显易懂、妇孺皆知的经典篇章,早已烂熟于心

      。如果课堂上教师仍然囿于常规,从头讲到尾,大部分学生肯定会兴趣索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针对这一实际,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分层教学法,即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高层次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主要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渐进的提出要求,最终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创新。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我确定《静夜思》一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教学重点是学*生字,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具体教学过如下:

      一、释题,了解学情。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根据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在导入

      诗题后,我首先了解学情:小朋友们,听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学生听过)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有的知道作者、有的会读、有的已经会背)

      正是在这种了解学生所知的基础上,我尝试了分层教学法。

      二、循情,因材施教。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

      (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

      其次,教师巡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效果。

      最后,学生交流时也分层次进行,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这期间,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能持之以恒,使其成为学生头脑中的一种精神积淀。

      另外,对于诗意的理解和朗读指导也不要牵强,不能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感悟,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朗读教学上,我注重联系学生对生活的切实体验: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那么大诗人李白和你们一样也是在这种心情下写了这首古诗。可以说,情感的共鸣,独特的感受,会使学生在浓浓的思乡情中再次诵读这首古诗。

      三、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阅读全文]...

2022-06-11 07:30:20
  • 静夜思古诗含义

  • 夜思
  • 静夜思古诗含义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静夜思古诗含义,一起来看一下吧。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及注释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

      创作背景

      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参考资料:

      1、孙宏亮.李白《静夜思》考证. 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

      鉴赏

      这大概是一首最普及的诗了,可能还是许多人一生学过的第一首诗,但较之魏文帝的“漫漫秋夜长……”滋味要寡淡了许多。并且这首诗还有一些不通情理的地方。按理说,此情此景应该是在室外,以方便举头望明月,而不是举头望房梁。月光穿窗而入室内,即使是玻璃窗,或者没有窗户纸,因有窗户的影子,就不太象地上霜了。若在室外,床便不是一般的床,必须解释成一种室外的东西,比如胡床井栏之类。并且,据说现在这个版本是经过明人改过的,《唐诗三百首》是较早采用的,在其推广过程中起了莫大的作用。

      这种只有20个字的五绝,大概是中外诗歌里面最短小的一种吧。但就是在这20个字的预算约束里面,“明月”二字便重复了两次,占去了20%的预算。而整首诗又是那样直白,几乎跟儿歌一样浅显,却丝毫不影响它在流行诗歌排行榜的位次。可见这种改动还是很成功的。

      子曰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风雅颂赋比兴,从通常意义上看,这首诗的前三句可以看成兴,当然并不是典型的兴,因为明月与故乡还是有联系的。兴是儿歌常用的手法,并且语多重复,在重复中还常用顶针式的重复,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专吃*”,前三句几乎毫无意义,最多只能算是虚晃一枪。

      月亮是一个很适合作诗的题目,古今中外有很多月亮诗。在*若让人举一个月亮诗的例子,恐怕半数以上的人想到的第一个就是这一首。在*的文化背景中,月亮通常用来表达思乡、思人情感时的衬托。抛开月亮的象征意义这个问题不谈,月亮诗大致有三类,这三类又分两大类,一大类是满月,另一大类当然就是残月。

      在满月中又有两类,一类是人们*时最常见的,也是在文学作品里出现最多的,是在局限空间里的月亮。本诗就属于这一类,其他如汉乐府里那些月下思妇、《姜斋诗话》里非常赞赏的“明月照积雪”,王国维所欣赏的“桂华流瓦”,以及燕京八景里的“卢沟晓月”都是局限空间里的月亮,适合用长焦镜头进行局部特写。但满月未必是明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很朦胧的。

      满月中的第二类是在广阔空间的月亮,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因为需要到野外去,不能在天井里,但对于欣赏月亮却是最理想的情况。所谓的广阔空间不外乎高山、大海、大漠、大江、大湖、草原等,文学作品里的“海上生明月”、“明月出天山”、苏轼的《赤壁赋》、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都属于这种情况,这种情景是极富感染力的。

      第三类就是残月。残月多用于烘托消极情感,因而多佐以枯枝瘦石之类,如“松际露微月”、“缺月挂疏桐”、“缺月昏昏漏未央”等。

      拓展阅读

      版本考证

      《静夜思》流传有两种版本,一个版本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诗三百首》,为明代版本,是流传比较广泛的版本。另一版本为宋代版本,载于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流传不广。两种版本中,有两个字的出入。

      宋人上距李白生时比之《唐诗三百首》的编者年代上要*得多,因此一般认为,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更接*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学者认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举头望山月”。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诗,其收录编辑甚有规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在清朝玄烨皇帝亲自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也并没有受到前面同时代不同刊本的影响而对此诗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12册),因日本人对唐诗崇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并未对其作出任何修改。但在*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明代赵宦光、黄*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举头望明月”,但是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没有变化。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却是“举头望山月”。直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从此《静夜思》才成为在*通行至今的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是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诗三百首》问世前58年的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钦定的《全唐诗》中的《静夜思》就是与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后来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也沿用着这一表述。

      这一表述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改写的。经过“改动”了的《静夜思》比“原版”要更加朗朗上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床前明月光”版比“床前看月光”版在*民间更受欢迎的原因。*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先生在《漫说》(《文史知识》1984年第4期)一文中专门对两个版本的差异发表了如下看法:仔细体味,第一句如作“床前看月光”,中间嵌进一个动词,语气稍显滞重;再说,“月光”是无形的东西,不好特意去“看”,如果特意“看”,也就不会错当成“霜”了。而说“明月光”,则似不经意间月光映入眼帘,下句逗出“疑”字,便觉得很自然;何况,“明”字还增加了月夜的亮色。第三句,“望明月”较之“望山月”不但摆脱了地理环境的限制,而且,“山月”的说法不免带点文人气——文人诗中,往往将月亮区分为“山月”“海月”等,“明月”则全然是老百姓眼中的月亮了。所谓“篡改说”、“山寨说”实在是言过其实。有学者认为,“《静夜思》四句诗,至少有50种不同版本,并且你很难知道哪一种抄本更接*‘原本。‘举头望明月’版本是在明代确定下来的”。

      明代版本虽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个别字词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流传度很高,并被收录于各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中。

    [阅读全文]...

2022-02-11 14:23:10
  • 简短好听的说说大全-夜有多深,我就有多思念

  • 好听,思念
  • ★1☆  没什麽事,是你看不过去。

    ★2☆  不痛不痒多少时光

    ★3☆  尽心做事就是成功。

    ★4☆  就在说分手之後,想忘记已不能够。

    ★5☆  曾给你最好的我,是你不要。

    ★6☆  把最美的微笑留给伤你最深的人。

    ★7☆  痛苦又回不去,放下了这记忆。

    ★8☆  我爱你,爱了整整壹个曾经。

    ★9☆  感情就是这样,没必要痴人梦想。

    ★10☆  有壹种人,不会有永远最好的朋友。

    ★11☆  只是苦了自己,还是放不下你。

    ★12☆  走到壹个路口,你放开我的手。

    ★13☆  不是你每次回头都能看见我。

    ★14☆  爱就疯狂,不爱就坚强。

    ★15☆  老板,有没有可乐?给我拿瓶雪碧

    ★16☆  俄爱迩俄爱迩,爱的不容置疑。

    ★17☆  你给的是我想要的吗。

    ★18☆  有时候男人比女人更脆弱。

    ★19☆  我以爲,可以像前几次壹样和好,想太多了!!!

    ★20☆  我本人,明白什麽都总有限期。

    ★21☆  我就是没办法让你念旧的人。

    ★22☆  我不难过了,甚至真心希望你能幸福。

    ★23☆  喜欢的摇,不喜欢的滚。

    ★24☆  别吵啦,再吵拉你去坐动车。

    ★25☆  不要对我说对不起,因爲我们没关系。

    ★26☆  不能拥有全部,只拥有回忆。

    ★27☆  没有着落的漂浮感'。

    ★28☆  夜有多深,我就有多思念。

    ★29☆  我本人,无林黛玉的本领痛心死。

    ★30☆  疼爱是不讲理也让我几分。

    ★31☆  哥如果挂了,请给哥烧个姐。

    ★32☆  我许愿了未来我遇见了伤害。

    ★33☆  我学着在你爱里沈醉。

    ★34☆  让明天有梦做,让故事有然後。

    ★35☆  我不完美,但我是完整的自己。

    ★36☆  愿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37☆  离开以後我才懂得了如何去爱。

    ★38☆  我会壹直在,纵使寂寞开成海,

    ★39☆  你真人,其实陌生得可以记不起。

    ★40☆  谢谢,是你让我有了痴情和放纵。

    ★41☆  爱情就是*惯了另壹个人的*惯。

    ★42☆  再动听也只是情话而已。

    ★43☆  我没有怕很多,只是怕会没有你。

    ★44☆  今天变成历史,将来写个故事。

    ★45☆  都是我不够好,总让你眼泪掉。

    ★46☆  小船永远不再漂泊,只因你是港湾。

    ★47☆  回忆那麽好,不要讲忘记。

    ★48☆  *中的战斗机,*中的VIP。

    ★49☆  人与事,时与地,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

    ★50☆  没有什麽,比我爱你更煽情更深情。

    ★51☆  爱情就是*惯了另壹个人的*惯。

    [阅读全文]...

2022-07-24 17:28:11
  • 相思古诗的意思翻释(相思古诗全诗的意思赏析)

  • 相思
  • 红豆生南国,王维《相思》赏析及其背后的故事探究

    ◎南郭居士

    王维的绝句《相思》,由于这首诗非常有名,几乎家喻户晓,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喜爱,成为人们表达爱情和思念的重要诗篇,由此而产生的关于它的传说也很多。

    电视剧《大明宫词》里王维送给太*公主的诗就是这首《相思》。而这首诗到底是写给谁的,有什么动人的历史背景和传奇故事,我想大家应该一定会感兴趣吧。这里笔者将透过一些历史点滴的脉络,带领我们寻找其最佳的答案。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一首仄起首句不押韵格式的五言绝句,押“四支”韵。*仄为:

    *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仄**。

    这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写相思之情,全篇却不离红豆,正是用其相思子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该诗最核心的两个词就是“相思”和“红豆”。

    我们先看标题,关于相思一词,原本有四种解释。其一指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所引起的想念;其二是指相思病(例:“别是发生了恋爱,犯了相思吧。”);其三指树名,又名红豆树(唐牛僧孺《玄怪录·古元之》:“原野无凡树,悉生百果及相思、石榴之辈。”);其四为果名(宋无名氏《采兰杂志》:“ 燕地有频婆,味虽*淡,夜置枕边,微有香气,即佛书所谓频婆, 华言相思也。”)。当然,本诗之相思显然是指第一种意思,并借用了红豆的相思子之名起到双关的作用。

    下面对全诗做详细解析。

    首句“红豆生南国”,写红豆及产地。那么红豆是什么?是不是只生在南国呢?

    有人说红豆是一种豆类产品,也称相思豆,又名相思子,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由于相思豆颜色艳丽,一些人就把它串成手链作为工艺品出售。曾有报道,制作工人在串手链时穿破相思豆外壳,同时扎破了自己的手指后中毒身亡。

    而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相思子,别称红豆,藤本,茎细弱,多分枝。是豆科相思子属的一种有毒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种子中含有一种称为相思豆毒蛋白的蛋白质,此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误食时会中毒,严重时甚至会丧命。

    但红豆还有一个种类,即红豆树,乃珍稀树种。苏州历史上就曾有四棵红豆树。据清·顾震涛《吴门表隐·卷九》记载:“铁树即红豆,郡中只有四树,一在元墓山寺内;一在城东酒仙堂(东禅寺),宋白鸽禅师手植;一在升龙桥南惠太史周惕宅,周惕少从酒仙堂分拆栽成;一在吴衙场明给谏之佳宅内,后易宋、易彭今为吴刺史贻谷所居。”

    曾有一个传说,是在汉代的时候,一位丈夫戍边不归,他的妻子就在树下日夜遥望,思念成疾,泣血而死。她死后,树上结出红色的果子,仿佛是这位妻子的血泪凝成,所以红豆被寄予相思之意,又名相思子。

    因此,红豆就是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等植物种子的统称,民间看做男女爱情的信物,文学作品中常用以象征爱情或者相思。

    那么“红豆生南国”的这个南国又指哪里呢?

    藤本红豆分布于热带地区,此乃泛指。而诗中的南国,却有几种说法。郭沫若先生认为诗中的红豆指的是海红豆,海红豆是落叶小乔木,在我国常见于岭南地区。也有人说是在苏州吴衙场,仅存的一株红豆树在吴衙场37号,为清初惠周惕居所“红豆山庄”,现为受保护古建筑。吴衙场的名字来源是明代刑部给事中吴之佳居此,故名。还有人说这与萧统和慧如的爱情有关,这个“南国”是指江南的顾山,当年萧统曾在这里编辑《昭明文选》。还有人说这个“南国”泛指江南。而这个“南国”到底指哪里,后文将继续探究。

    接下来的次句是为问句,“春来发几枝”?这一问用语质朴,又极富形象性,未言相思,却似相思已经萌动,设问自然,暗逗情怀,为“采撷”做好铺垫。

    第三句“愿君多采撷”,从物转向了情节,寄意友人“多采撷”,那么为什么要“多采撷”,又为点明主题做好了准备,言在此而意在彼,环环相扣。而这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君又指谁呢?后面会有详解。

    末句“此物最相思”是全诗的落脚点,寄意于红豆的相思属性,用一“最”字将主题推至极致,委婉而又含蓄,语浅却又情深。从此红豆树名传遍大江南北,使众多俊男倩女为之倾倒。

    关于《相思》这首诗,许多人认为描写的是年少的爱情,最后无疾而终。还有人说,这首诗是王维写给他妻子的。由于该诗影响广泛,因此演绎了许多传奇的爱情故事,大体都是情犊初开的少年王维,为表达对所爱之人的思念,触景生情,写成了一首非常感人的诗。而演义较成功的就是电视剧《大明宫词》里太*公主和王维的关系,借此,笔者正好先介绍一下诗作者王维。

    王维(701年或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外号“诗佛”。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 (721)进士, 因通音律授大乐丞。不久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两年后九龄罢相,他倍感沮丧,有归隐心。二十五年,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安史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乱*,降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而关于太*公主(约665年-713年8月1日),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史书没有记载太*公主的名字 ,有人根据《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713年因涉嫌谋反,被唐玄宗发兵擒获,赐死于家中。

    王维和太*公主是否存在关系,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不过两者处于同一个时代倒是事实。太*公主比王维要大30多岁,王维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的时候太*公主早已经死了。也不太可能王维在山西就和在长安的太*公主相交,当时王维才10岁,而太*公主已经40多岁了。且太*公主死的时候,王维仅12岁,两人产生爱情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但影视作品属于文艺范畴,只要不背离或歪曲重要历史事实,这样无关主体的编导和发挥是可以被接受的。

    那么这首诗到底是为谁而作的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就是《相思》诗题除了《相思子》和《咏红荳》外,还有一题,叫“江上赠李龟年”。其实本诗不光题目有几个,版本内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南宋大学者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的版本内容是这样的:“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枝。劝君休采撷,此物最相思。”

    由于此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因此可以认为此诗是为友人李龟年所作。虽然有人质疑说《江上赠李龟年》是明末凌濛初刊发的王右丞集中才用此标题的,但之前有没有其他地方使用过也并不知道,而这毕竟是最早能说明此诗是为谁所写的实据,在没有证据能证明其错误之前,是可以继续沿用的。

    那么李龟年是何许人也,怎么能使王维给他赠诗呢?其中又有哪些曲折悲欢的故事呢?

    李龟年,邢州柏仁(今河北隆尧县西部)人,李景伯之子,唐朝音乐家。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而王维于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进士及第即任朝廷太乐丞,是掌管乐和礼的官。李龟年作为皇上御用的著名乐师,王维必然认识,应该就在此时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开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陷长安,唐玄宗仓皇的西逃,王维被安禄山的叛军扣留。李龟年出逃后流落到江南,卖艺为生,此处江南是指唐朝的江南,在今湖南省,其实应该就是《相思》中所说的“南国”。而今天的江南地区在唐朝时是江左。

    李龟年在江南流浪的日子里,经常唱这首“红豆生南国”,由此推断这首诗是在天宝年间王维与李龟年别离时候所作,写的是离愁别绪和相思之苦。因为有这样颠簸流离的生活,对这首歌词便体会更深,因此每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为之动容。当然说具体一些,这首诗是此前两人曾在江上相遇,王维写给李龟年的赠别之诗,因为标题中已明确是“江上赠”。

    无独有偶,还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所描绘的也不是首次相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又是一年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大历四年(769)三月,漂泊的杜甫离开岳阳到潭州,居留到第二年春天,和流落江、潭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邸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范摅的《云溪友议》有载)。

    李龟年流落湖南湘潭后,最后一次在湘中采访使举办的宴会上唱了王维的《相思》,又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但此时唐玄宗也已是风烛残年,四天后李龟年郁郁而终。

    总之,王维这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绝句,全诗洋溢着少年的情怀,荡漾着青春的气息,虽说是赠友人李龟年的眷怀之作,但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因为红豆意象的固化而变成了直白的爱情诗鼎峰之作。正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本来是思念弟弟苏辙的诗,也是由于全诗优美缠绵的意境,人们都宁愿相信它是一首爱情诗。

    唐代的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很多,王维《相思》就是其中之一,一直在梨园中传唱,属于保留曲目。有人说红豆最早是在部队开始流传,以解相思之苦,因此给它取名为相思豆。也有人说红豆作为相思的信物是在南朝萧太子(古诗十九首的编者)的传说中便已经开端。而经过王维这首诗以及人们的推波助澜,红豆终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爱情与相思的最高象征。《相思》这首诗也由于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从而散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南郭居士,本名郭军,67年生人,陇南市武都工作,籍贯甘肃徽县。有*千篇文学作品在各类报刊书籍及网络*台发表。著有《南郭词文》,并获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诗歌提名奖。合编有《雪藻兰襟》、《清韵十二家》等诗词选集。获“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现代诗入围奖。作品入编第四届中国百诗百*赛。被全国诗词家神州行组委会授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诗词家”及“新时代诗书人家”称号。

      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金融作协、甘肃省作协、《诗刊》子曰诗社会员,《陇南诗词》编审,《成州文学》顾问,《炎黄诗词》总编,雪藻兰襟诗词终审主编,草地诗人主创人员。原精品文化*总编,原《中国诗歌报》诗词创研中心副主编。

    [阅读全文]...

2022-02-17 01:55:03
当前热门
多疑多思的古诗或名言 - 句子
多疑多思的古诗或名言 - 语录
多疑多思的古诗或名言 - 说说
多疑多思的古诗或名言 - 名言
多疑多思的古诗或名言 - 诗词
多疑多思的古诗或名言 - 祝福
多疑多思的古诗或名言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