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带注音的古诗

关于少年行带注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少年行带注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少年行带注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少年行带注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54) 语录(73) 说说(118) 名言(24) 诗词(709) 祝福(8) 心语(17k+)

  • 少年行王维古诗赏析(少年行注音版古诗)

  • 少年行(作者: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注释:

    斗:酒器。游侠:好郊游、使气性的人。

    译文:

    一斗新丰美酒价值十千钱,京都长安有很多的游侠少年。今日与你相逢,一见如故,为你开怀畅饮真是痛快。我们的马就系在高楼下的垂柳边。写侠少的欢聚痛饮。“新丰美酒斗十千”。是说新丰出产的美酒十分名贵,一斗酒价值十千钱。“咸阳游侠多少年”。意思是说:咸阳城里的游侠们多半是青春少年。游侠,古时候称那种重义轻生死、勇于救人危难的人为游侠。“相逢意气为君饮”。意思是说:这些少年侠客偶然相逢,为彼此的意气所感动,都愿意为对方干上一杯。这句诗把少年侠客的精神世界揭示得十分鲜明,足以令人敬慕。

    “系马高楼垂柳边”。意思是说:他们把自己的高头大马,拴在那高高酒楼前的垂柳旁边。这句景物描写不仅勾画出酒楼的风光,而且对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这首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作者注意选用一系列美好的形象,如美酒,游侠,骏马,高楼等,构成画面,洋溢着一种昂扬振作的精神,具有鼓舞人心的艺术力量。

    [阅读全文]...

2021-12-15 01:31:03
  • 少年行王维拼音版注释(少年行古诗及全文翻译)

  • [唐] 王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注释】

    王维的《少年行》,咏少年英雄,围绕“英雄”做文章。首句状其射技超群。诗人摄取了少年的一个造型?英雄力大无比,技高绝伦,可左右开弓,两手同时掰开两张硬弓。如此技能自然令人刮目相看。次句状其临阵胆气。“虏骑千重”,少年英雄豪气冲天,闯将过去,如入无人之境。这两句内容上互为因果,一个气贯斗牛、武艺高强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第三句摹其战斗风姿。诗人以“金鞍”为映衬,镜头对准“偏坐”这一姿势,又以“调白羽”?箭在弦上?这一特写镜头,突出了诗中主人公的雄姿英发。最后一句绘其赫赫战果。借“五单于”纷纷被射下马鞍的画面,再现少年英雄所向无敌,杀得匈奴溃不成军的辉煌战绩。全诗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分别从少年的“技”、“胆”、“姿”、“绩”方面下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的形象,构思巧妙,令人赞叹不已。

    [阅读全文]...

2022-05-31 09:17:42
  • 少年行其一_绝句行古诗

  • 少年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少年行其一》,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李白 少年行其一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因击鲁勾践,争博勿相欺。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少年励志唯美句子,请您欣赏。

    [阅读全文]...

2022-05-28 20:54:07
  • 少年行王维古诗

  • 少年行王维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少年行王维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年行古诗原文: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少年行古诗译文:

      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才从军便作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随将军鏖战渔阳。

      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

      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

      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敌酋无法逃生。

      朝廷君臣庆功大宴方告终,高高坐在云台上谈论战功。

      天子亲临殿栏赐予列侯印,将军佩着印绶走出明光宫。

      少年行古诗的赏析:

      人生谁无少年时,甜苦酸辛各自知。每个人都曾经历年少,年少时有可能学识不多、顽皮散漫,但少年人的雄心万丈,气吞万里如虎,是年迈之人所不及。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古代的诗人词人都喜欢以《少年行》为题,抒发自己的情感,寄托自己的抱负。以唐代为例,如王维、令狐楚、郑愔、李白、杜甫、贯休,约有数十人写过《少年行》的同题诗。

      清代诗人黄仲则也有一首《少年行》:“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他一生追慕李白的风范和侠气,虽则他创作的大部分诗歌多云人生的“愁苦辛酸”,字词间针砭时弊,沉郁苍凉,但正如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亦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之句,“嗟贫叹苦,啼饥号寒”亦不是黄仲则诗歌的全部。譬如他创作的古风,又譬如此诗,俨然大江大河之于小溪流,读者可以窥见黄诗的另一面:豪迈任侠。

      黄仲则后来在《将之京师杂别》中言道:“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只此一十四字,便足以概括诗人心中怀藏的志向。幽燕概指幽州,这些地方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保家卫国的男儿在此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曹植的《白马篇》里,“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氏。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矫捷过猿猴,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的精彩特写便是对“幽并游侠儿”矫健身姿和英雄气概的描绘。而鲍照《拟古》八首中亦曾写有“幽并重齐射,少年好驰逐”之句。到了后来,幽并、幽燕便成了豪侠气概的象征。

      黄仲则的《少年行》,大抵也是写一个有志儿郎渴望为国从戎、戍边征战的抱负。作为男儿,自当征战沙场,建功立业,不能儿女情态,留恋故乡,诗中文字隐隐流露出一种“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不知该说是悲壮还是豪迈的情感。

      首句“作健”一词,是想要成为强者的意思,出自《乐府诗集》“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之句,刘义庆《世说新语》里亦有相关典故。“男儿作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男儿当自强”,向沙场,即驰骋沙场,其意不言自明。

      “登台”一词,为“登上高台”之意,在古代,登台常与拜将搭配在一起,意喻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登台是一种形式,拜将是这种形式的目标指向。公元前206年,史称“汉兴三杰”之一的韩信就曾登台拜将。拜将之后,韩信率兵伐魏、举赵、降燕、定齐、灭楚,为开创汉朝四百年江山立下赫赫战功。故而,登台是建功立业的代名词。“望乡”二字则与登台形成对比,士兵们久戍不归,难免会想家,想家时,登临高台,眺望故乡,是为“望乡台”。纵然诗人说“自爱登台不望乡”,可是我们将心比心,仔细推敲之下不难发现:显然,将士们不是不想家,不过是为保一方*安,强忍着眼泪罢了——这便是所谓两难之境下的取舍吧。

      抬头看,“太白高高天尺五”。太白星,即金星,又名长庚星、启明星,古代的星象学家认为太白星主杀伐,故多用来借喻兵戎、战事。去天尺五,极言地势之高——太白星高挂在头顶,抬眼望去,离天好*啊,言外之意是离人遥远——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手法,与“手可摘星辰”“白发三千丈”同出一门,颇有天才诗人李白的风采。

      当然,天边不只有太白星,还有圆如玉盘的月亮。边关的刀光剑影和皎皎月色交织在一起,如诗人的志向一般闪耀。整首诗给人的感觉甚是干净利索,一点没有拖泥带水的意思。

      观仲则一生,与其报国志向相去甚远,时不我与,身体也不太好。有梦不能圆无疑是人生的一大憾事,但终归还有梦在,还有做梦的权利,也可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吧。时隔两百多年,作为后生读者,我们也只能这么安慰诗人了,愿诗人怀揣此梦,不至于太孤单、太失落。

    [阅读全文]...

2022-02-07 13:54:22
  • 少年行王维古诗赏析(少年行其三王维古诗的意思)

  • 《少年行》是王维创作的一组七绝组诗,一共四首,第一首流传最为广泛。四首诗分别选取了盛唐时代游侠少年生活中的四个片段,高楼纵饮、报国从军、勇猛杀敌和功成无赏。这是王维早期的诗歌作品,作为王维游侠诗的代表作,诗中充满了少年壮志和进取精神。

    少年行四首 其一

    【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新丰,是今西安临潼县。新丰名字的由来与汉高祖刘邦有关,刘邦生于丰里,建立汉朝后,尊其父为太上皇。太上皇在长安城中生活并不*惯,他非常想念丰里故乡,刘邦命能工巧匠按照故乡丰里的样子建造了一座新城,所以取名新丰,意思是新迁来的丰里。新丰建成之后,太上皇还十分怀念家乡的美酒,于是刘邦又将家乡善于酿酒的匠人请到新丰,在新丰为父亲酿酒,从此新丰的美酒就享誉天下。

    “斗十千”指新丰美酒价格不菲,非常名贵。少侠是饮新丰美酒之人,先歌颂物,再歌颂人,这是“欲美其人,先美其物”的表现方法。“新丰美酒”与“咸阳游侠”就成了一对具有呼应关系的事物,并且在诗人眼中都是非常美好的事物。这里的“咸阳”指代的是唐代都城长安。

    少年游侠性格豪迈,不用经过很长时间的相处后才能成为朋友,而是志趣相投,很快就可以成为好朋友。聚在一起,把酒言欢,互相举杯敬酒,为君豪饮一杯。经过诗人的一番描写,少年游侠仗义疏财,意气风发的样貌就呈现在读者眼前。

    如果依照第三句的描写,诗的最后一句应该再写少年游侠纵酒豪饮的场面,但是诗人将笔收回,转向宴饮之外的场景。骏马、高楼和垂柳,让人联想到清新优美的环境和色彩鲜艳的画面,这是王维在诗中加入画意的经典手法。

    长安是当时最为繁华的城市,少年游侠的豪迈潇洒不仅与新丰美酒相得益彰,还与长安富丽堂皇的高楼酒店和高楼边的青青柳树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除了以上的高楼和垂柳,最能表现少年游侠纵情驰骋的性情的事物就是骏马,骏马让整首诗又增加几分生动之感。

    这首诗是王维早期的作品,这时诗人正值年少。这时又是大唐发展的全盛时期,国泰民安,培养了士人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他们朝气蓬勃,乐观浪漫,也因为清明的政治环境,又激发了他们积极进取的热情。当时的文人士子都有建功立业的理想,于是兴起了科举热、从军热和隐逸热,这些都是他们获得上升渠道的方法。

    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开创大唐基业时,就是军事将领,他们的追随者中也有许多侠义之士,这些追随者最后也进入了统治阶层。通过这样的具体事例,使从军热也成为当时人们追求进取的一种有效方式。从军热就促使了边塞诗和游侠诗的繁荣,而唐代正是游侠诗发展的高峰。

    [阅读全文]...

2022-04-23 16:19:19
  • 注音版古诗夜雨白居易

  • 夜雨
  • 注音版古诗夜雨白居易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注音版古诗夜雨白居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雨

      白居易

      yǐ yà qīn zhěn lěnɡ

      已 讶 衾 枕 冷,

      yè shēn zhī xuě chónɡ

      夜 深 知 雪 重。

      shí wén zhé zhú shēnɡ,

      时 闻 折 竹 声 ,

      fù jiàn chuānɡ hu mínɡ。

      复 见 窗 户 明。

      译文

      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

      故乡遥远回不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内心痛苦万分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孤独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觉。

      秋天尚未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

      赏析

      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第三句对第一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第四句是对第二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在的。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字。“隔”、“结”都是冰凉凉的字眼,给人一种一对火热的恋人被活生生分扯开来的感觉。诗人用两个冰冷的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火热的情感,而火热又败于冰冷,这时引出自己肝肠绞痛的感觉显得自然,又打动了读者。在这里,诗人又用了一个打动人的动词“瞻望”。乡远,瞻望却不可相望见,可是还要望,纵是眼望不见那心也早已回到了那故乡的恋人身畔。

      前四句是对一个长时间一直以来状态的写,从“况此”一句开始,诗人就开始描绘一个夜雨的场景了。作者在描写夜雨场景的时候,却是惜字如金。他只用了两句话二十个字。这两句话不写思,不写念,不写人,不写事,只是用简洁的言语描绘了许多意像,灯、堂、天、风雨。一个况字说明这四句所描写的这些是在前四句的前提上进一步增加的。

      所以,在情感上也是在前四句的思念上增加的。一个“况”字就替代了千言万语的心理描写。“夜”是时间,在“夜”之前诗人用了一个名词作形容词来形容“夜”,“残灯”。灯从晚上点,点到残,一定已是深夜。诗人夜不能寐,久久的思念着心中的恋人。残灯昏暗的光下,长长的灯芯使光闪烁着,诗人在这情景万分伤心,没有言自然显得寂静,寂静使屋子显得“空”,显得寂寥。“空”不一定是真的缺少家具,而是因为缺少“人”。

      夜雨同话五更的人“空堂”不一定是堂“空”也写出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秋天”“未晓”“风雨”更是融情于景。“苍苍”二字既是对风雨的描写,又是诗人此时的心境。这两句,不着一字思念,而又字字句句把诗人的思念之情着色,分染过的白描已经基本上上好了颜色。最后一句话,可谓画龙点睛之笔,使用直抒胸意的写法,将全诗推向高潮。想忘,又不能忘,想忘,又不敢忘。诗人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就在这无果的结局中谢幕,无数的思念,向何处倾诉。

      整首诗贯穿着白居易的大、简、妙风格,虽是写爱情,写思念,但不像多数爱情诗一样婉约,它大气、又不失细腻,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种情感之至,一种浑然天成。这首诗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今体诗,它共有七句话,前四句大量的重复用字,也并不合乎诗歌的*惯。意像的描写被放在了叙事之后,全诗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也没有大量的兴、比之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的羁绊,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排遣名利的缠绕

      人的情感牵制不光是亲情的影响,还有世俗间的名声利禄、寿夭穷通等现实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修*者的必经之路。*士人有一个优点,就是自春秋以下,受孔子教养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襟怀,这是一种如曾子或者屈原类型的,这些人都能以一种大的家国胸襟超脱个人功名利禄的缠绕;还有一种人物,他们在骨子里不是以一种更大的目标或胸怀超脱世俗,而是一开始就淡薄于世俗的各种目标向往,而能找到自己之所乐,这就是孔子最称道的弟子颜回一类。

      白居易在《因沐感发,寄郎上人二首》中写道:“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欢然乐其志,有以忘饥寒。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贤。衣食幸相属,胡为不自安。”原宪衣服破烂、颜回食物粗砺,但是他们能够欢然于自己的追求并忘掉饥饿寒冷,因为他们有一颗“大心脏”,有一个通达天地万物一体的胸怀:“人生大块间,如鸿毛在风。或飘青云上,或落泥涂中。衮服相天下,傥来非我通。布衣委草莽,偶去非吾穷。外物不可必,中怀须自空。无令怏怏气,留滞在心胸。”(《闻庾七左降因咏所怀》) 人生天地之间,如鸿毛飞絮,有时可能扶摇直上,有时也可能坠落尘埃。

      青云直上、位压朝野不一定是我命运通畅;一身布衣、混同于普通百姓之间也不一定是我穷途末路。外物不需要过度执著,心中却需要达成虚空自在。不要让那些不痛快的事情和心理滞留下来徘徊不去而导致病态。那人生的积极态度应该如何呢?“脱置腰下组,摆落心中尘。行歌望山去,意似归乡人。朝踏玉峰下,暮寻蓝水滨。拟求幽僻地,安置疏慵身。本性便山寺,应须旁悟真。”(《游蓝田山卜居》)“早年以身代,直赴逍遥篇。*岁将心地,回向南宗禅。外顺世间法,内脱区中缘。进不厌朝市,退不恋人寰。自吾得此心,投足无不安。体非道引适,意无江湖闲。有兴或饮酒,无事多掩关。寂静夜深坐,安稳日高眠。秋不苦长夜,春不惜流年。委形老小外,忘怀生死间。”(《赠杓直》)

      人生居之不容易,能够随遇而安方为大道。白居易的做法就是随时随地摆落心中的尘土,放歌山崖,意念还乡。早年曾经学*庄子,后来又亲*禅宗。进退不做过分的思量算计,举手投足就没有不舒适、不自在了。尤其是进入深夜或日照高房,独自长坐,忘却天地外物和生死眷恋,怡然自得:“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负冬日》)一派洒然气象令人神往。

    [阅读全文]...

2022-05-10 19:31:44
  • 《邯郸少年行》赏析

  • 邯郸少年行  高适

      邯郸城南游侠子,

      自矜生长邯郸里:

      千场纵博家仍富,

      几度报仇身不死。

      歌笑日纷纷,

      门外车马常如云。

      未知肝胆向谁是,

      令人却忆*原君!

      君不见即今交态薄,

      黄金用尽还疏索。

      以兹感叹辞旧游,

      更于时事无所求。

      且与少年饮美酒,

      往来射猎西山头。

      高适诗鉴赏

      邯郸为战国时赵国都城,即今河北邯郸市。《少年行》为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

      “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前句交待了“游侠子”居住的地方—— 都城邯郸。这里历史悠久,街市繁华,歌舞发达,士多慷慨。正因如此,他们才感到有一种优越感而“自矜”,即自我夸耀,“自矜”这一举动把“游侠子”的自负自得之态勾画得十分生动。在语言上,诗歌以散句发端,“邯郸”

      一词重复出现,类似钩句(两句中用同类事物词语钩连),不但不显重复,反有一气贯注,不可羁勒之势。

      《史记·游侠列传》集解引荀悦曰:“ 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千场纵博”以下四句,诗人抓住“纵博”(以弈棋一类的游戏为赌博取乐),“报仇”、“歌笑”、“车马”这几个典型事例和场景,就把“游侠子”的生活趣尚作了精炼的概括。同时为了突出“游侠子”的豪迈意气和放纵的生活,采用了夸张、比喻以烘托渲染。如以“千场”、“几处”来夸饰“纵博”和“报仇”,显出“游侠子”看重义气,轻财轻生的豪举;以“日纷纷”、“常如云”来比喻“歌笑”、“车马”,托出“游侠子”的狂放和气派,其豪迈英武之概,壮浪纵恣之情,可谓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以上六句渲染“游侠子”豪放的生活,其势如铜丸走板,风驰电掣。“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原君”二句,气势陡转,诗笔转入对“邯郸少年”内心的揭示。他们对于纵性任侠的生活远远感到不满足,而希望凭自己的侠肝义胆为国建功立业,施展自己的宏图抱负。不料,这美好的愿望却得不到现实社会的理解,反而遭到排斥和压制。使之不由得神游千古,怀念“倾以待士”,使之能纵横捭阖,为国排难的*原君。这两句,充盈着诗人知音难觅的怅惆,功业难成的愤懑以及对现实的强烈针砭和对历史的深沉反思!

      同时,感情的激流也由前面的飞逸转入沉实,增强了诗歌的顿挫之力。

      前半部分诗人借“游侠子”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沉沦不遇的感慨,后半部分则以直抒胸臆的议论,将抑郁不*之情进一步表达出来。一开始以“君不见”当头唱起,提示人们注意:现在世人只按“黄金”的多少来决定双方“交态”的厚薄。没有“黄金”,关系·1329·《唐诗鉴赏大典》

      就自然“疏索”(即疏散之意)了。诗人的感情又由前面的沉实转入激愤,正因他“感叹”之深,对世态炎凉体会之切,因此对于“旧游”和“时事”厌恶之极,这样就有力地逼出最后两句:“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这样的结尾看似旷达,与世“无求”,实则正话反说,充满慷慨之情,愤懑之气,“宕出远神”。何则?它不仅以“痛饮美酒”,“射猎西山”(西山即邯郸西北的马服山)的豪举,刻画出“游侠子”的英武雄迈之态。而且以一虚字“且”冠在句首,更表现出他睥睨尘世、待时而动的高旷情怀和耿介刚强的性格特征。这样的曲终高奏,宛若奇峰突起,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因此赵熙批曰:“大力收束,何其健举!”(《唐百家诗选手批本》)

      高适在诗中以“邯郸少年”(即诗中之“游侠子”)自况,借描写他们*不羁的生活,和世态炎凉的际遇,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诗歌写得豪宕激昂,“气骨”铮铮,充分体现了高适“以气取篇”的特点。《新唐书·高适传》评其诗“以气质自高”。

      所谓“气质”,即作者的感情极为慷慨激越。此诗借“邯郸少年”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既有豪气干云的雄壮之歌,又有直抒胸臆的激越之声;既有深沉低徊的慨叹,又有故作旷达的曲终高奏。这种雄壮与低徊,炽热与深沉的错综交织,有力地突出了“邯郸少年”心灵深处的追求和失望、欢乐与痛苦的复杂感情,从而深刻揭示出“世态”的“浮薄”。一般说来,七言与五言相比,更难写得雄赡遒劲,但高适的七言却写得“兀敖奇横”,这正是“气质自高”使然。

      与这种抑扬起伏的感情抒发相适应,此诗在句式上整散相间,以散为主,用韵上*仄交替,富于变化。

      如开始两句散,接着两句整,后面又回到散。开始四句用低韵仄声,中间四句用文韵*声,“君不见”两句句句用韵,为药韵仄声,末尾两句再回到尤韵*声。

      这样,随着整散的变化和韵脚的转换,不仅与感情的抑扬起伏相适应,而且形式上也有整齐对称之美,纵横飞动之妙,节奏鲜明,音调优美。文情声情,丝丝入扣。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了后来长篇七古的发展。

    整理:zhl201702

    [阅读全文]...

2022-06-14 16:22:43
  • 琵琶行注音原文及翻译(古诗《琵琶行》赏析)

  •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译文

    元和十年,我被贬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给一个商人当老婆。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从京城里贬出来,已有两年,心情*静,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二字(实际上全诗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明月。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

    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想说话却迟迟地没有说话。移*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挑灯,又摆上酒宴。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像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地弹啊,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件。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幺》,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子,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

    突然爆破一只银瓶,水浆奔进,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像撕裂绸帛。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疑疑吞吞地放下拨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显得十分肃敬。她诉说:“本来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弹罢曲子,曾赢得曲师的赞扬,妆梳起来,常引起秋娘的妒嫉。

    [阅读全文]...

2022-01-10 14:33:58
  • 慎行古诗注音版69句

  • 经典
  • 舟夜书所见_查慎行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原文

      舟夜书所见

      清代: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

      注释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簇:拥起。

      赏析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月黑”两字很有特色。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却没有光,人们见到的只是月亮的轮廓和黑影。“见渔灯”的这个“见”,是不见中的“见”,写的'是视像,有突然发现的意思。因为月黑无光,河面也黑沉沉的,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灯,格外引人注目。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抛开了灯光,一转而写夜风。微风从河面阵阵吹来,河水哗哗作响,轻轻的掀起浪花。这句写听觉为下句张目。“微微”二字又体现了风是如此的小,“簇”说明了就算是微风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渲染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在船上过夜时,写下的所见到的景物,所以题目叫做“舟夜书所见”。

    舟夜书所见原文、翻译及赏析

      舟夜书所见清朝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舟夜书所见》译文

      漆黑的夜晚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好像无数星星洒落在河面上。

      《舟夜书所见》注释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簇:拥起。

      《舟夜书所见》赏析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没有出来,天特别黑,不是说月亮是黑的。见(读xiàn),显现。孤光,孤单的亮光。萤,萤火虫,光亮微弱。意思说: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样黑。只有渔船上一盏围灯,孤零零闪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渔灯”。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阅读全文]...

2021-11-30 04:36:29
少年行带注音的古诗 - 句子
少年行带注音的古诗 - 语录
少年行带注音的古诗 - 说说
少年行带注音的古诗 - 名言
少年行带注音的古诗 - 诗词
少年行带注音的古诗 - 祝福
少年行带注音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