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季节景色的古诗春晓

关于描写季节景色的古诗春晓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季节景色的古诗春晓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季节景色的古诗春晓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季节景色的古诗春晓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59) 说说(113) 名言(1k+) 诗词(2k+) 祝福(17) 心语(264)

  • 春晓的句子和描写的季节22条

  • 季节,祝福
  • 1.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2.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杜甫《绝句二首》

    4.书是成功之门的钥匙;书是通往光明的阶梯;书是给人启迪的宝物;书是伴人成长的朋友。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6.书就像是一盏灯照亮着我们前进的路,书就像是一本本字典让我们了解我们不会的知识,书就像是一场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书就像是一位老师细心地辅导着我们。

    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书店里的书真多啊!这里是书的矿藏,每一本书中都蕴含着学问的智慧锦囊;这里是书的海洋,每一本书都汹涌着知识的金沙银浪;这里是书的丛林,这里每一本书都鼓励着你我把幽秘探访。

    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题都城南庄》

    10.如果人生是夜空,那么好书是夜空上的一轮明月;如果人生是天*,那么好书是一枚凝重的砝码;如果人生是一座高山,那么好书是高山之巅的水。

    11.书中自有苦辣酸甜,书中自有悲欢离合,书中自有喜怒快乐。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杜甫《春望》

    13.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14.书是美丽的百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书是缤纷的画卷,让人身临其境语文书是温暖的阳光,让人身心书是广阔的草原,让人心生向往;语文书是无穷的宝藏,让人获益匪浅。

    15.书是灯塔,能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书是蜡烛,能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书是信念,能提供我们前进的动力。

    16.它活像个失去了理智的疯子,在这宽阔的庭院中颠颠扑扑,乱碰乱撞。它时而把地上的柴草碎叶旋卷起来,忽地扔到东边,忽地抛到西边,忽地卷上高空飞舞,又忽地推到一个墙旮旯里不动了。 白云一朵朵开放在(查看全文)

    17.*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18.春风中,人们走进自然,放飞身心,精神抖擞着,筋骨舒活着。历经风雪磨砺的树枝,一改僵硬呆板的冬姿,仪态轻柔娇嫩,涨满着青春的气息!遍野的小草像是听到了冲锋的集结号,争先恐后地钻了出来,为春天加油,(查看全文)

    19.书是一叶扁舟,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一架马车,带你畅游博大的历史;书是一双翅膀,带你领略万千的世界。

    20.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 陆游《沈园二首》

    21.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22.书是人的好朋友,可以给人知识,书是人的指明灯让人找到前进的方向,书是人的一把钥匙,带领我们打开财富的宝藏,书是人的启蒙老师,教我们道理。书是人类的好朋友您如果会利用书的价值,就相当打开拉宝藏。

    [阅读全文]...

2022-05-02 03:30:59
  • 春晓古诗

  •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赏析: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阅读全文]...

2021-12-28 11:16:03
  • 春晓古诗

  • 春晓古诗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诗句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晓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春晓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春晓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注释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赏析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

      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阅读全文]...

2022-05-21 14:37:55
  • 描写季节冬天景色的诗句

  • 景色,冬天,季节
  •   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描写季节冬天景色的诗句,我们来看看。

      描写季节冬天景色的诗句1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梅》)

      7.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11、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杜甫

      12、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

      13、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王安石

      14.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15.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6.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17.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18.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19.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20.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21.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22.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23.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24.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

    [阅读全文]...

2021-12-24 00:32:05
  • 春晓儿童古诗

  • 儿童
  •   《春晓》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

      【作者】 【朝代】唐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合称为“王孟”。

      诗文少年

      唐永昌元年(6*),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

      唐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

      唐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

      唐景云二年(711年),孟浩然23岁,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

      漫游求仕

      唐先天元年(712年),冬天,送张子容应考进士,作诗《送张子容进士举》,25到35岁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

      唐开元五年(717年),游洞庭湖。干谒张说。登岳阳楼,作《岳阳楼》诗以献。

      唐开元六年(718年),二月,张说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四月赴任。浩然居家,作诗慨叹清贫和失意,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荐。

      唐开元八年(720年),暮春,浩然抱病,有赠张子容诗《晚春卧病寄张八》。九月九日,浩然与贾舁登岘山,诗酒唱和。

      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孟浩然36岁,韩思复任襄州刺史。卢馔为襄阳令,浩然与之为忘形之交。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阳求仕,滞洛三年,一无所获。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出蜀,游洞庭襄汉,孟浩然与李白结交为好友,成莫逆之交。当年韩思复卒,天子亲题其碑。浩然与卢馔立石岘山。

      唐开元十四年(726年),三月,浩然游扬州,途经武昌,遇李白。李白于黄鹤楼作诗送行。

      入京不仕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第一赶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

      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初春,在长安作《长安*春》诗,抒发渴望及第的心情,当年孟浩然三十九岁,然而,科举不中。同年孟浩然与王维结交,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两人成为忘年之交。应进士举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张说交谊甚笃。传说张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隐居山水

      唐开元十七年(729年),孟浩然离开长安,辗转于襄阳、洛阳,夏季游吴越,与曹三御史泛舟太湖。曹三御史拟荐浩然,浩然作诗婉言谢绝,次年游玩于江南的名山古刹。

      唐开元十九年(731年),孟浩然同年43岁,春,在越州有赠谢甫池诗,表示出对农事的关心。继续在江浙一带会友作诗。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长安求仕,不仕,当年浩然回襄阳。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于是邀请他参加饮宴,并向朝廷推荐他,孟浩然因考虑到上京干谒张九龄未果,认为作为刺史的韩朝宗也无法让他入仕便没有按照约定赴京。同年李白赴襄阳,和孟浩然游玩。李白走后,浩然入蜀,往游广汉。

      幕府入职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浩然在荆州一带多所游览,夏,浩然患背疽,卧于襄阳,当在本年。次年病加重,多有好友探看。

      终于南园

      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王昌龄遭贬官途过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阅读全文]...

2022-06-10 10:02:37
  • 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

  • 四季,景色
  • 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1、春思

      作者: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 、新雷

      作者: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3、小池

      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 、江上

      作者: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5 、早冬

      作者: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6 、对雪

      作者: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望天门山》

      唐·李白

    [阅读全文]...

2021-12-07 09:58:27
  • 春晓的古诗赏析

  • 春晓的古诗赏析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晓的古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晓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原文翻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诗句注释」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古诗赏析」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这首古诗描写的是春天到来时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到处花香鸟语,好一派春天回暖,万物复苏的场景。

      初读古诗《春晓》似觉*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张戒在《岁寒堂诗话》评价孟浩然这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为“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写情,诗人孟浩然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片段,正是诗人孟浩然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

      写景,诗人孟浩然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从后两句诗中可知,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这首古诗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春天时节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注解】

      ①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韵译】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评析】

      《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阅读全文]...

2022-01-05 10:13:24
  • 春晓 古诗配画

  •   《春晓》是的作品,诗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阅读全文]...

2022-05-16 19:33:13
  • 古诗春晓小报

  •   春晓是小学中同学们最为熟悉的之一,那么它的该怎样画呢?

      春晓\原文

      唐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春晓\注释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春晓\赏析

      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这首诗看似*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易,内蕴深厚。

      扩展阅读

      春晓

      唐代:李中

      残烛犹存月尚明,几家帏幌梦魂惊。

      星河渐没行人动,历历林梢百舌声。

      李中

      五代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南唐升元六年(942)与刘钧等同读书白鹿洞的庐山国学,博取功名。有诗《壬申岁承合之任淦阳,再过庐山国学感旧寄刘钧明府》:“三十年前共苦辛,囊萤曾寄此烟岑。读书灯暗嫌云重,搜句石*怜藓深”。考壬申年为972年,是年诗人赴淦阳任命,经过九江重游故地,写下了这首诗。又诗人好友孟宾于癸酉年(973)为时在淦阳令的李中自编的《碧云集》作序。文中也说道:“公理淦民,饮淦水,清白著矣”,可知其972-973年知淦阳,约三十年前读书庐山国学,当在942年左右,是否登进士,不考。后显德中任淮西某县令。周世宗南伐,陷于周师,受新命。六年(959),以兄弟亡故,两亲在堂,上表请归故国,得周帝恩准,弃官归南唐亲养。宋乾德初任吉水尉,历新喻、安福、晋陵等县令。开宝五年(972)任新淦县令。973年任淦阳宰时,编成自己诗集《碧云集》,共有二百余篇,时晋天福中进士孟宾于任水部郎中,为其诗集作序。未几卒。《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诗人一生多任县级小吏,政治上并不得志,加上连年战乱,亲人离散,朋友远别,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生活上不甚如意。但诗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在病中,在别离中,在怀念中,在高兴中都忍不住赋诗,有“诗魔又爱秋”、“禅外诗魔尚浓”等句,深思苦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一秋同看月,无夜不论诗”。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溪头烘药烟霞暖,花下围棋日月长”(《思简寂观旧游寄道者》。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阅读全文]...

2022-01-21 00:16:54
描写季节景色的古诗春晓 - 句子
描写季节景色的古诗春晓 - 语录
描写季节景色的古诗春晓 - 说说
描写季节景色的古诗春晓 - 名言
描写季节景色的古诗春晓 - 诗词
描写季节景色的古诗春晓 - 祝福
描写季节景色的古诗春晓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