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绂字的古诗大全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绂字的古诗大全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绂字的古诗大全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绂字的古诗大全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李待郎绂文言文翻译
古文翻译和阅读是语文考试中的必考项目,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李待郎绂文言文翻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李待郎绂原文
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
侍郎:古代官名。
绂(fú):李绂,人名。
赀(zī):通“资”,钱财。
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
《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译文
侍郎李绂,生性聪明。年轻时家里很穷,没有钱买书,就借贷在邻居。每一个翻译,没有不背诵。偶然进入城市,街道铺店名称,他们都默默记下来。后来任翰林,库中的旧收藏有《永乐大典》,您都读的。同事拿书架上所有,抽用难公,没有不立刻回答,人都惊骇。
课后*题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少时家贫 少:
(2)无不立对 对: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3、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1、年幼 回答
2、书库中原来的藏书有《永乐大典》,他都读过了。
3、李绂是一个天性聪慧,勤奋好学的人。
《啸亭杂录》
《啸亭杂录》是清代爱新觉罗·昭梿所编撰的一部清代笔记。书中保存了大量有关清道光初年以前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典章制度、文武官员的遗闻轶事和社会*俗等方面的宝贵史料。作者记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所记史事多不见于它*载。因此,魏源所著《圣武记》、李桓所著《国朝耆献类征》以及《清史稿》等著作均从中取材不少,清史研究者也经常参考引用。
全书虽为文言,但文笔简练而不晦涩。作者昭梿治学严谨,凡涉及历史事件多为亲历,如系道听途说则注明来源,因此错误不多。更为可贵的是,昭梿在文中直言不讳地刻画出许多满洲亲贵勾心斗角、凶残暴虐(可惜他也未能免俗)、不学无术、无知愚蠢的嘴脸,由于作者的特殊身份,故此书的内容也有相当的客观性。
作品简介
《啸亭杂录》十卷,《续录》五卷。昭梿作,昭梿原袭礼亲王爵,后因故(因虐下获罪)被削爵圈禁三年,释后仅赏宗人府候补主事。昭梿幼喜读书,爱好诗文,后为王爷,与当时八旗王公大臣名人学士,以至下层市井优伶往来结交,熟悉宦海风波和民情土俗。他又阅读过很多历史典籍,细心研究,反复考证,故写成了这部三十二万余字的著作。此书详细,具体地叙述了清朝前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典章制度等情,以及王公贵族,文武官员的遗闻轶事和社会风俗*惯,内容丰富,记事一般比较谨严,行文流畅,表达清晰简练,在众多笔记中名列前茅。魏源的《圣武记》、李桓的《国朝耆献类征》和《清史稿》等书,都从《啸亭杂录》中选用了大量材料,现代研究清史的学者,也将此书列为必读之历史文献。此书对清初至嘉庆大的战争和重要政治事件人物皆有记述,尤其是乾隆朝,更为详细具体。其记"三藩之乱"时,图海统领八旗家奴兵,*定察哈尔蒙古布尔尼亲王之乱的详细经过,及孝庄文皇后之建议用图海,可补《清史列传》、《清史稿》之不足。
雍正九年清军惨败于和通泊、乾隆年间两征金川、*准定回、征缅攻安南、两剿廓尔喀、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的"十全武功",本书皆列专条记述,多有珍贵史料。比如:雍正帝拒臣之谏发兵征准,傅尔丹不听诸将之言,轻进中伏惨败;萨喇尔陈奏准部内乱,汗臣之间争斗不息,为乾隆帝之决策用兵提供了依据;帝破格优遇阿睦尔撒纳,“赐上驷与之乘,亲与其分较马射,并以蒙古语询其变乱始末”;宁远大将军岳钟琪之被削去三等公爵革职下狱,系得罪了一个满洲小武官;乾隆帝谕将军常青率兵从台湾府城撤回内地,总督李侍尧以此举将使台湾尽失,“非十万兵不易取”,“因将谕节去数语,录寄常青,然后具疏请罪”,帝乃取消前旨;等等,皆其他书所未有,极有补益。此书对一些大臣的贪婪、骄淫、怯懦、残暴,直言不讳地记录了下来。此书先后有四十余处讲述权相和珅之专权贪婪倾陷直臣,致“政以贿成”,“官以资进”,朝政败坏,其他任何文献皆无如此详细具体事例。
卷二记清初官名和汉军八旗的`设置,卷六属銮仪卫的职务;卷八叙内务府的定制;卷九谈满洲嫁娶礼仪,都非常详细,可为考史的佐证。“癸酉之变”条记述嘉庆中期林清攻进紫禁城,昭梿亲自参加镇压时的所见所闻。“木果木之败”条是写清**定大金川时木果木一役的经过;“孝感之战”条记清廷与白莲教在湖北孝感一战的经过。以上两件事是昭梿听明亮亲自对他讲的,前一战役明亮任参赞,后一战役他又以副都统术署广州将军。这些第一手材料应当比较可信,可补史书之不足。 有关典章制度的记载,也是本书中很有价值的部分。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笔记》中说:“阅啸亭雑录,所载国朝掌故机详。……考国故者,莫于是书。”书中“曲宴宗室”、“廷臣宴”、“茶宴”、“蒙古包宴”记录皇家元旦、上元的几场宴会:“曲宴宗室:每岁元旦及上元日,钦点皇子皇孙等及*支王、贝勒、公曲宴于乾清宫,及奉三无私殿。皆用高椅盛馔,每二人一*,赋诗饮酒,行家人礼焉”;“廷臣宴:每岁上元后一日,钦点大学士、九卿中之有勋者宴于奉三无私殿,名廷臣宴,其礼一如曲宴宗室礼。蒙古王公皆预是宴,盖以别燕毛行苇之义也”。“茶宴:乾隆中于元旦后三日,钦点王大臣之能诗者曲宴于重华宫。演剧赐茶,仿百梁制,皆命联句以纪其盛。复当*御制诗二章,命诸臣和之,后遂以为常礼焉”;“蒙古包宴:乾隆中廓定新疆,回部、哈萨克、布鲁特诸部长争先入贡,上宴于山高水长殿前,及避暑山庄之万树园中,设大黄幄殿,可容千余人。其入座典礼,咸如保和殿之宴,宗室、王公皆与焉。上亲赐卮酒,以及新降诸王、贝勒、伯克等,示无外也,俗谓之大蒙古包宴。嘉庆八年,今上以三省教匪告蒇,亦循例举行焉。”使我们了解清代皇家设宴具体情境。
作者简介
昭梿,自号汲修主人,又号檀樽主人,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于道光九年(1829年)。官授宗人府候补主事。昭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的后代,嘉庆七年(1802年)授敬秩大臣,并得第八等王爵,嘉庆十年袭礼亲王爵。嘉庆二十年有人控告他**大臣,虐待庄头,因此被削去王爵,圈禁三年。第二年提前获释。此后昭梿在仕途上一直郁郁不得志,并在书中时有表露。道光二年任以宗人府候补主事,直至病死。昭梿所处的时代正值乾嘉考据学盛行。其父礼亲王永恩以读书学文为好。因此,昭梿自小就喜欢诗文词赋,著有二百余篇已散佚,尝编纂《礼府志》。但昭梿最重要的学术贡献还是在史学方面。
他喜欢研读史书,遍猎宋、元、明、清史籍,尤其谙熟清代前期历史,其外还广泛披览了历代的笔记。他作为满洲贵族一员的特殊身份,能够与当时的一些满族亲贵和文人墨客交游。曾师从烧车御史谢振定。与他互有来往的文人有谢振定、法式善、鲍桂星、魏源、龚自珍、纪昀、袁枚、诸廷章、姚鼐等。他还广泛接触了下层社会,增长了书本和社会知识,为编写《啸亭杂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其文稿大多散失,后由端方搜集整理。
见说立秋才两日,不知风露已生凉。——王绂《写竹·其三》
我昔新婚子弱龄,而翁从戍适当行。——王绂《哭内弟赵叔*》
别离去国不足念,生死托孤深注情。——王绂《哭内弟赵叔*》
万事转看皆往梦,寸心犹恐负前盟。——王绂《哭内弟赵叔*》
五月塞边才见蝶,令人忽动故园情。——王绂《塞上五月见蝶感怀》
牡丹亭馆微风暖,芳草池塘细雨晴。——王绂《塞上五月见蝶感怀》
蘧蘧肯作江南梦,沙漠应知负此生。——王绂《塞上五月见蝶感怀》
生也才弱龄,骨气已拔俗。——王绂《为张生写竹》
我方困尘途,怀抱苦烦燠。——王绂《为张生写竹》
怜渠意甚勤,聊为扫新绿。——王绂《为张生写竹》
风送龙舟正落潮,山形盘踞郁岧峣。——王绂《二月九日瞻望大驾渡江作》
樯橹中流江路迥,旌旗夹岸海天遥。——王绂《二月九日瞻望大驾渡江作》
只今万*游豫,不独康衢稚子谣。——王绂《二月九日瞻望大驾渡江作》
东家少妇年十五,嫁得良人出为贾。——王绂《少妇行》
经年书到不言归,肯念春闺别离苦。——王绂《少妇行》
西邻年少犹空房,红缨白马羽林郎。——王绂《少妇行》
六亲蒙耻无光辉,方逞妖淫浓态度。——王绂《少妇行》
欢情得遂无几时,羽林从征须别离。——王绂《少妇行》
可怜妇道真能尽,去后郎心肯全信。——王绂《少妇行》
自喜从今不畏雷,是非无较转痴呆。——王绂《耳聩自嘲》
心情要与分明解,指掌须教点画来。——王绂《耳聩自嘲》
尔来万有八千岁,方乃一秋兼一春。——王绂《题师将军寿椿堂》
桓桓师将军,忠孝孰可伦。——王绂《题师将军寿椿堂》
起家昔住荆溪滨,曾同周处为比邻。——王绂《题师将军寿椿堂》
惟将三尺剑,扫净*尘。——王绂《题师将军寿椿堂》
将军袭爵尤忠勤,远持节钺镇八闽。——王绂《题师将军寿椿堂》
灵根盘结托厚地,高柯直上摩苍穹。——王绂《题师将军寿椿堂》
蟠桃见之犹屈膝,乔松并之应敛容。——王绂《题师将军寿椿堂》
况并颦眉杨柳低头榕,世间凡木莫与同。——王绂《题师将军寿椿堂》
呜呼世间凡木莫与同,唯孔明庙前之老柏,千古可与相争雄。——王绂《题师将军寿椿堂》
退公无所为,得暇辄相见。——王绂《赠友》
交情尚*易,世务总谙练。——王绂《赠友》
处静惟端庄,遇剧即通变。——王绂《赠友》
谁言九霄长,独快六翮健。——王绂《赠友》
扶摇良可期,惟恐迹相远。——王绂《赠友》
亭上相逢兴趣幽,松声林影一天秋。——王绂《山水》
一天风雪又深冬,添得诗人兴趣重。——王绂《对雪再用韵》
管弦沸沸青楼酒,台殿盈盈古寺钟。——王绂《对雪再用韵》
忽听阳春歌绝调,令人不和若为容。——王绂《对雪再用韵》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罗隐《感弄猴人赐朱绂》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呢?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罗隐《感弄猴人赐朱绂》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感弄猴人赐朱绂朝代:唐代
作者:罗隐
原文: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译文
十二三年我困于考场历尽艰辛,多少良辰美景也只能不去问闻。
还不如去购买一只小猴子耍弄,逗得君王开心一笑就绯袍加身。
注释
⑴弄猴人:驯养猴子的杂技艺人。朱绂(fú):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常作为官服的代称。《全》此诗题下有注:《幕府燕闲录》云:“唐昭宗播迁,随驾伎艺人止有弄猴者,猴颇驯,能随班起居,昭宗赐以绯袍,号孙供奉,故罗隐有诗云云。朱梁篡位,取此猴,令殿下起居,猴望殿陛,见全忠,径趣其所,跳跃奋击,遂令杀之。”
⑵就试:应考,参加考试。唐刘兼《玉烛花》诗:“正当晚槛初开处,却似春闱就试时。”
⑶五湖:其说不一,《史记索隐》认为指太湖、洮湖、鄱阳湖、青草湖和洞庭湖。此处泛指一切佳山胜水之地。烟月:烟花风月,代指各种享受和嗜好。“五湖烟月”是指诗人的家乡风光,他是余杭(今属浙江)人,所以举“五湖”概称。奈:奈何。相违:指无缘欣赏。
⑷买取胡孙弄(nòng):一作“学取孙供奉”。胡孙:猴的别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一百:“猴玃:猴者猿猴,俗曰胡孙。”供奉:唐时以或技艺侍奉宫廷者。
⑸著(zhuó)绯(fēi):穿绯色的官服。唐制,四品、五品官服绯。
创作背景
据《幕府燕闲录》载,黄巢起义爆发,唐昭宗逃难,随驾的伎艺人只有一个耍猴的。这猴子驯养得很好,居然能跟皇帝随朝站班。唐昭宗很高兴,便赏赐耍猴的五品官职,身穿红袍,就是“赐朱绂”,并给予称号叫“孙供奉”。“孙”不是这个人的姓,而是“猢狲”的“狲”字谐音,意谓以驯猴供奉御用的官。唐昭宗赏赐孙供奉官职这件事本身就很荒唐无聊,说明这个大唐帝国的末代皇帝昏庸已极,亡国之祸临头,不急于求人才,谋国事,仍在赏猴戏,图享乐。对罗隐来说,这件事却是一种辛辣的讽刺。他寒窗十年,读书赴考,十试不中,依旧布衣。与孙供奉的宠遇相比,他不免刺痛于心。于是有感于此事而写下这首诗。
赏析
罗隐这首诗,用作者自己和孙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鲜明对比,以自我讽嘲的方式发感慨,泄愤懑,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
诗的前二句概括诗人仕途不遇的辛酸经历,嘲笑自己执迷不悟。“十二三年就试期”,说他十多年来一直应进士举,辛辛苦苦远离家乡,进京赶考,但一次也没有考中,一个官职也没有得到。“五湖烟月奈相违”是说为了赶考,只得离开美丽的家乡。科举入仕一直是诗人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前后屏居京城十四年以上,竟日苦读,奔走科场,几乎与一切人间美景隔绝。反过来说,倘使不赶考,他就可在家乡过安逸日子。所以这里有感慨、怨恨和悔悟。
诗的后二句便对唐僖宗赏赐孙供奉官位事发感慨,自嘲不如一个耍猴的,讥刺皇帝只要取乐的弄人,抛弃才人志士。“何如买取胡孙弄”,诗人自嘲不如耍猴人,看似羡慕,实则是对君主的辛辣讽刺,其中蕴含着诗人巨大的悲愤。“一笑君王便着绯”,既痛刺唐僖宗的症结,也刺痛自己的心事:*不可救药,国亡无可挽回,其中蕴含着诗人对李唐江山每况愈下的隐忧。
这是一首嘻笑怒骂的讽刺诗。诗人敢于将讽刺的矛头对准高高在上的皇帝,其胆识也是难得和值得褒奖的。诗人故意把辛酸当笑料,将荒诞作正经,以放肆嘻笑进行辛辣嘲骂。他虽然写的是自己的失意遭遇,但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虽然取笑一件荒唐事,但主题思想是严肃的,诗人心情是郁愤的。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春的古诗》,愿对您有所启发。
春的古诗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2、《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3、《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7、《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8、《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9、《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0、《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1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13、《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14、《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5、《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6、《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17、《绝句》
1.欢天喜地结姻缘,洞房花独尽美酒,今生月夜共幽梦,从此双飞比翼鸟,千古知音此心同,一切尽在不言中,吉星高照盈笑意,幸福生活享天伦。真心祝愿百年琴瑟,白头偕老。
2.松松手,脱离无聊的单身贵族;跨跨脚,迈入幸福的二人世界。祝贺你,正式步入神圣的婚姻殿堂!祝福你,从此享受美满的婚姻生活!
3.以爱情的名义祝福你们,愿爱情之花在你们心里永开不败。以岁月的名义祝福你们,愿岁月老去永不改爱的情怀。XXX托XX人民送去最真诚的新婚祝福。
4.阳光照,小鸟叫,花含笑,喜事到。天作美,珠联璧合;人和美,永沐爱河。今天是你们大喜的日子,恭祝佳偶天成,花好月圆,永结同心。新婚快乐!
5.愿爱洋溢在你甜蜜的生活中,让以后的每一个日子,都像今日这般辉煌喜悦!
6.老式婚姻像狗皮膏,贴上去很麻烦,撕下来很困难;新式婚姻像橡皮膏,贴上去与撕下来都容易;影视界的儿戏婚姻像气球,飞到哪里,就算哪里。婚纱照
7.百年好合!新婚愉快,甜甜蜜蜜!早生贵子!
8.看着请柬的喜报,听着鞭炮的欢笑,想着洞房的热闹,望着新人的娇俏,喊着祝福的口号,祝你们相亲相爱一百年不动摇!
9.幸福是什么?幸福,是飘扬的白纱在风中舞蹈!幸福,是灿烂喜悦的笑容在脸上停留!幸福,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点点滴滴。今天,他的手牵起了你的手,明日,是白发苍苍的你们彼此相携走过!
10.幸福,是洁白的婚纱的在风中跳舞;幸福,是灿烂的笑容在脸上驻足;幸福,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道路;幸福,是今天一起迈向甜蜜的脚步;祝新婚快乐!
11.美丽的新娘就好比是一杯玫瑰红酒而新郎就是那红酒杯就这样二者慢慢品,那融合的滋味恭喜你!酒与杯从此形影不离!祝福你!酒与杯恩恩*!
12.鞭炮轰鸣,锣鼓喧天,一派吉祥喜气满满;新婚燕尔,快乐连连,祝你婚姻幸福美满;白头偕老,富贵*安,愿你夫妻顺心如愿,至此良辰吉日,祝你喜事多多,万事大吉。
13.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珠联壁合洞房春暖,花好月圆鱼水情深。
14.愿快乐的歌声永远伴你们同行,愿你们婚后的生活洋溢着喜悦与欢快,永裕于无穷的快乐年华。
15.从此月夜共幽梦,从此双飞效彩蝶。
16.新娘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追求者众,略输新郎,左邻右舍,钦佩羡慕,亲朋好友,祝福欢喜;俱往矣,数风流丈夫,还看今朝!哈哈,恭喜恭喜,新婚大吉!
17.愿你们分分秒秒**安安,朝朝暮暮恩恩*,日日夜夜健健康康,岁岁年年潇潇洒洒永永远远快快乐乐,时时刻刻风风光光,祝福你们新婚快乐。
18.欢天喜地锣鼓响,娇美新娘家中娶;千万祝福为你道,只愿幸福到永远;短信声声来助兴,祝福之语不间断:新婚愉快时时刻,幸福美满永永远!
19.千年的缘分今日牵手,灿烂的阳光分外温暖。月老扯来的红线将两颗心拴住,得到的是我们由衷的祝福:祝你们在这良辰美景中喜结良缘,一生相依相伴!
20.欢天喜地锣鼓响,娇美新娘家中娶;千万祝福为你道,只愿幸福到永远;短信声声来助兴,祝福之语不间断:新婚愉快时时刻,幸福美满永永远!
21.房花烛交颈鸳鸯双得意,夫妻恩爱和鸣凤鸾两多情。
22.放婚假,喝喜酒,入洞房,人生三大喜,亲爱的朋友,在你新婚的日子,让我诚挚地祝你新婚快乐!
23.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前生注定,喜结良缘。新婚大喜!百年好合!
24.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25.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不羡神仙逍遥游,只羡鸳鸯戏水在池中。今天是你们大喜的日子,祝你们喜结连理,白头偕老!
26.今日是你这一生最美丽最幸福的时候,祝你们新婚幸福!白头偕老!生活甜甜蜜蜜!祝你的孩子身体健康!快高长大!聪明伶俐!
27.祝你们百年恩爱结连理,一生幸福永同心!
28.用真诚握住丘比特的箭,用一生的誓言把对方的手牵,锦衣华袍走上红地毯,从今以后幸福把你们留恋,请接受我由衷的祝愿:祝你们喜结连理,幸福比蜜甜!
29.就像月亮有引力一样,人与人的相遇也有引力。我们的相遇是命中注定。让我们彼此相伴,共同走过今后的人生。
秋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宴散唐代:白居易
小宴追凉散,*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己酉岁九月九日魏晋:陶渊明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小桃红·杂咏元代:盍西村
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
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秋思唐代:李白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宋代: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清代:龚自珍
我又南行矣!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催客去,去如水。
华年心绪从头理,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更结尽、燕邯侠子。来岁长安春事早,劝杏花、断莫相思死。木叶怨,罢论起。
江上秋夜宋代: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秋夜宋代:陈与义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
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着秋声。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唐代:李白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数日宋代:赵师秀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1、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李白《秋思》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6、《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8、《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钗。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9、《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风的古诗》,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风的古诗
1、《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4、《感遇》
唐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5、《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6、《大风》
唐黄庭坚
霜重天高日色微,颠狂红叶上阶飞。
7、《大雷口阻风》
唐黄庭坚
号橹下沧江,避风大雷口。
8、《步虚》
宋陆游
微风吹碧海,细细生龙鳞,
9、《风不鸣条》
唐卢肇
**和风至,过条不自鸣。
10、《旅舍对雪赠考功王员外》
唐李端
杨花惊满路,面市忽狂风。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2、《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3、《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4、《浣溪沙》
宋苏轼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15、《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扩展阅读
关于风的古诗
1、《春晓》
唐孟浩然
秋天的阳光暖暖的,微凉的风轻轻滑过指尖,你听,那风似乎在吟语,无人能懂的倾诉就像秋日的繁花,华丽落幕,不带一丝杂念。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山居秋暝》
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
唐·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
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
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