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咏鹅古诗的画

关于简单的咏鹅古诗的画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简单的咏鹅古诗的画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简单的咏鹅古诗的画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简单的咏鹅古诗的画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24) 语录(10) 说说(7) 名言(4k+) 诗词(597) 祝福(3) 心语(8k+)

  • 咏梅的古诗_简单的古诗

  • 咏梅,简单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咏梅的古诗》,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咏梅的古诗

    1、《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

    2、《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3、《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4、《墨梅》

    宋张嵲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5、《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6、《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7、《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8、《梅花绝句》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9、《杂诗君自故乡来》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10、《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唐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11、《红梅》

    宋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12、《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13、《雪梅其二》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14、《题画梅》

    清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15、《岭梅》

    宋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16、《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7、《临江仙梅》

    [阅读全文]...

2022-03-06 00:07:03
  • 咏鹅古诗

  • 写作
  • 咏鹅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鹅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诗人把在碧波中嬉戏鸣叫的白鹅那种活泼悠然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拍案叫绝。相传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

      原文: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赏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更多骆宾王的诗:

      1、《过张*子墓》

      西鄂该通理,南阳擅德音。

      玉卮浮藻丽,铜浑积思深。

      忽怀今日昔,非复昔时今。

      日落丰碑暗,风来古木吟。

      惟叹穷泉下,终郁羡鱼心。

      2、《在狱咏蝉(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

      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

      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

      发声幽息,有切尝闻,

      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

      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

      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

      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之已奏;

      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

    [阅读全文]...

2022-06-03 08:17:38
  • 咏鹅古诗

  •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赏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阅读全文]...

2022-04-19 13:03:37
  • 夏天的古诗配画又简单又好看的

  • 好看,夏天,简单
  • 1、《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2、《渭川田家》【唐】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5、《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晚晴》【唐】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7、《夏夜叹》【唐】杜甫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8、《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9、《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0、《初夏睡起》【宋】杨万里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1、《夏日书怀寄道友》【唐】崔涂达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挠*生。终期道向希夷得,未省心因宠辱惊。

    峰转暂无当户影,雉飞时有隔林声。十年惟悟吟诗句,待得中原欲铸兵。

    12、《池上早夏》【唐】白居易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13、《首夏》【唐】鲍溶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妍。虽留有馀态,脉脉防忧煎。

    幽人惜时节,对此感流年。14、《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唐】杜牧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

    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

    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15、《夏日登鹤岩偶成》【唐】戴叔伦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16、《夏日游晖上人房》【唐】陈子昂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

    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里是五彩的乐园,这里是苗壮的土地,这里是妈妈的希望,这里是娃娃的摇篮。

    在这里谁拥有大禹的志向、尧舜的心?在这里谁拥有万能的智慧、慈母的爱?告诉我,你那一抹清泪为谁流淌?告诉我,你那花一样的笑脸为谁绽放?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光荣的幼儿教师。用闪烁着智慧的灵光,用太阳般光亮的音容,用饱含着浇灌的心血,用清风拂过那深情的泪珠,为小苗抽芽,为绿叶撑伞,为花儿开放,为鸟儿飞翔,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是我们光荣的幼儿教师,在这里,在这里放飞着爱的梦。

    记得那是12年前的八月,淑梅老师刚刚走完人生的花季,几乎还带着少女的稚气和特有的憧憬,离开了幼儿师范学校走进了幼儿园这块神圣的土地,开始了和呀呀学语的孩子打交道。可她没有想到,在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在这充满洁净的工作考卷上,却画了一个大问号,一个闹肚子的孩子便在了裤子里,她拿着换下来满是浊物的裤子,不知所措。

    是扔?是放?是洗?刹时,大脑里蹦满了小问号。她含着眼泪拿着裤子跑进了洗手间,脸上的的泪水连成了线,是选错了业?还是择错了岗?她的内心充满了疑惑。

    当她把洗净的裤子晾好时,回头一望,只见园长正用慈祥、信任的目光在深情地注视着她。“好样儿的”。

    一句轻轻的话语,送入了心田,就这样淑梅开始了她幼儿教师的生涯。记得那是一个细雨朦朦的夜晚,快七点了,亮亮的爸妈还没有来接孩子。

    全园只剩下这一个孩子了。伟波老师带上亮亮,骑上自行车,奔向了通往亮亮家的路。

    当她走进亮亮家门的时候,她惊呆了,亮亮的爸爸妈妈全围在麻将桌上,玩儿得昏天黑地,玩儿得忘记了时间,他们已经麻木了,没有一句感谢的话儿。我们的老师带着一颗伤感的心,急奔在回家的路上,因为在家里,她那刚满周岁的小女儿,还在等着妈妈的回来。

    雨水和泪水交融在一起,侵袭着她那颗伤痛的心。还记得那天晚上,倩倩的爸爸带着满身的酒气来接孩子,倩倩哭喊着说:“爸爸为什么来晚了?”此时失去理智的爸爸一手打在了倩倩的脸上。

    老师急忙去呵护着倩倩,可倩倩的爸爸还在打,打在了老师的脸上、打在了老师的身上,可我们的老师还在死死地护着孩子,老师流泪了,是心疼的泪,是不满的泪,还是愤恨的泪?有谁能理解?有谁能理解老师的辛酸和苦泪。小王霞在人生成长的路上,最需要关爱的时候,失去了爸爸,又没有了妈妈。

    在幼儿园里,她找到了温暖的家。在这里有慈祥加严厉的园长,在这里有情同手足的姐妹,有活泼可爱的孩子,这是一个充满祥和快乐的家。

    她暗暗地下决心:“从小失去母爱的我,要让母爱在这里升华。”在她的班里,有这样一位小女孩,因父母的离异,使她脸上无光,口中无语,呆滞的目光总是望着远方,是那样的神情不定。

    王霞老师走过去轻轻地问一声:“你在想什么?”“老师,我在。

    [阅读全文]...

2022-01-29 21:08:30
  • 简单的元日古诗配画

  • 简单
  • 简单的元日古诗配画

      元日中的“元日”就是现在的春节。在这首诗里,大诗人王安石写到了宋朝人在庆祝春节时放爆竹、换桃符、喝屠苏酒这三种传统风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简单的元日古诗配画,一起来了解下《元日》这首古诗。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译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春风把暖洋洋的暖气送入屠苏酒,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元日屠苏酒

      放爆竹就是现在的放炮仗,换桃符就是现在的贴春联,这两种春节风俗一直沿用至今,但春节喝屠苏酒这一始于汉代,盛于唐宋的*俗,后来渐渐消失了。

      那么,宋人在春节盛行的喝屠苏酒,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屠苏酒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传说屠苏是一种阔叶的药草的名字,用这种药草酿造的酒,称为屠苏酒。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还有一种说法:屠,就是割;苏,就是药草,砍了药草来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苏酒”了。

      为什么要喝屠苏酒?

      我们的屠苏酒是由东汉的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它是用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在酒中浸制而成的。由于冬末春初的时候,老百姓最容易传染流感、瘟疫这样的`疾病,华佗就泡制了一种药酒,送给百姓,让他们在除夕的时候饮用,据说可以保一年*安。后来,这个药方由唐代名医孙思邈(miǎo)流传开来。每年腊月,孙思邈总要分送给邻里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用这包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了过年的风俗。

      春节喝屠苏酒有哪些规矩?

      以前饮屠苏酒,规矩很特别。一般人饮酒,一直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年纪越大的越后喝。原因是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表示挽留,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这种先少后长喝屠苏酒的风俗流传了很多年。宋朝文学家苏辙所作的《除日》一诗里,有这样两句:“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阅读全文]...

2021-12-07 15:26:55
  • 咏梅的古诗_简单的古诗

  • 简单,咏梅,经典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咏梅的古诗》,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咏梅的古诗

    1、《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

    2、《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3、《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4、《墨梅》

    宋张嵲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5、《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6、《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7、《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8、《梅花绝句》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9、《杂诗君自故乡来》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10、《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唐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11、《红梅》

    宋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12、《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13、《雪梅其二》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14、《题画梅》

    清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15、《岭梅》

    宋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16、《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7、《临江仙梅》

    [阅读全文]...

2021-12-20 10:22:33
  • 咏鹅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 古诗文
  • 咏鹅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咏鹅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赏析:

      这首诗歌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鹅儿戏水图,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态,如在眼前,给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

      学*这首诗歌,可以依循鹅的形象→声音→色彩→动态的思路来理解:

      形象生动

      诗歌一开始就以“鹅,鹅,鹅”的连续反复,突出了描写对象。鹅在禽类当中,体大身健,尤其是长长的颈项更是别具特色,所以诗人抓住特征,突出了鹅的“曲项”——鹅的颈项长长的,本来并不弯曲,因为它要唱歌,这才弯曲着颈项,使得形象更加生动可爱了。

      声音嘹亮

      如上所述,鹅儿弯曲起长长的颈项,大概憋足了内劲吧,突然爆发出来——“向天歌”,向着高高的天空鸣叫,唱的什么“歌”只有鹅儿自己知道,但这鸣声激越嘹亮,发散四方,使我们如同直接听到,而且仿佛回荡在耳际,经久不歇……

      色彩分明

      色彩分明,美丽和谐,是这首诗的重要特色。“白毛”和“绿水”映衬分明,“红掌”和“清波”相映尽致,鹅儿的白毛使绿水更绿,而一潭绿水又使白毛更白;同样,鹅儿的红掌与绿水的清波互相映现,多么美妙。如果诵读诗篇,体味色彩,你就会感到“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不仅色彩分明,而且和谐统一,让人觉得很美很美呢。

      动态逼真

      这首诗歌固然把鹅儿的形态描绘得非常生动,而形态与动态又紧密关联,“曲项”是在绘形,何尝不是写动?鹅儿长长的颈项弯曲起来了,为的是爆发出嘹亮的鸣声。尤其是下面的“浮”和“拨”两个动词,更是写足了鹅儿的动态了——绿水悠悠,鹅儿浮游其中,多么自由自在啊!鹅儿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悠悠绿水,激荡起一圈圈清澈的水波,雪白的躯体不断前行,又多么快乐!“浮”含游,“拨”含行,二者连成一体,再加上“向天歌”,简直逼真如画了。

      诵读这首诗歌,我们不难从中体味到童趣。在儿童眼里,鹅鸭嬉戏,猫狗相斗,乃至蚂蚁搭桥等等,无不充满情趣,妙在诗人仔细观察,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以诗的语言画出“鹅儿戏水图”,因而更加富有感染力了。

      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

      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

      1.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

      2.拨:划动。

      赏析:

      鉴赏三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创作背景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鉴赏二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鉴赏

      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阅读全文]...

2022-04-19 15:42:43
  • 儿童经典古诗《咏鹅》全文

  • 儿童,经典
  • 儿童经典古诗《咏鹅》全文

      《咏鹅》是骆宾王在7岁时写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是《唐诗三百首》中最耳熟能详、最易吟诵的唐诗代表名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经典古诗《咏鹅》全文,欢迎参考~


      《咏鹅》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译文

      “鹅!鹅!鹅!”,水中,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对着蓝天在歌唱。

      它们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注释

      ①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脖子。

      ③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④拨:划动,拨开。

      【赏析】

      首先,小朋友是不是感觉这首诗很好读,朗朗上口?你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多么好读,是不是感觉很顺?这就是唐诗的一大特点,有韵律美。也就是最后一个字韵母相同或相*,所以读起来就像顺口溜,抑扬顿挫,带有天然的节奏。我们给大家讲的诗,都是以朗诵为主的,不好读,读起来不顺畅的诗我们都没有选。

      大家看一下这首诗的第一句,连了三个“鹅”字,“鹅鹅鹅!”古今少有!很有气势。运用摹声的手法,把鹅的鸣叫声送到人们的耳朵里,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难想象,小作者听到鹅的叫声,看到鹅在水面上游来游去,心中多么快活。好像在指给别人:你看你看“鹅鹅鹅”!这完全是孩子的语言。非常生动。

      第二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时的样子:弯曲着长长的脖子,向着蓝天高歌。在孩子的眼中,鹅的样子有多么得意,多么神气!鹅的脖子比较有特点,所以小诗人抓住了鹅独特的`地方,一个声音,一个脖子,即使你不知道这首诗的名字,你也应该能想到,这是写的鹅。所以也有的人将这首诗作为谜语来猜,先说诗,再让大家猜这是什么动物,你也可以让其他小朋友猜一下?

      三、四句描写鹅游动的情态。“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洁白的羽毛,碧绿的春水,鲜红的脚掌,清澈的波纹,白、绿、红互相映衬,色彩鲜艳。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协调,美的象一卷画一样。鹅在水上是轻轻地“浮”,缓缓地“拨”,动作优美高雅,这情景多么的悠然自得,当然会使孩子心情愉快,甚至会高兴地手舞足蹈。

      小朋友们,你看唐诗没那么难吧?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新鲜活泼,就像说话一样。那诗人和一般人最大的差距在哪里呢,我觉得不是文字上的功夫。我们学*的前十几首诗,文字都非常的简单,但非常的优美。我觉得诗人和一般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观察力,诗人应该是很敏感,能观察到生活中的独特的地方,比如说声音、形象、动作、颜色等,并可以抓住特点进行描绘。“曲项”、“白毛”、“红掌”,是白鹅的形体特征;“向天歌”、“浮绿水”、“拨清波”,是白鹅的生活*性和行动特征。诗人抓住这些特征,把白鹅浮水时的形象和神态写得生动、逼真,给人留下了一副富有情趣的、美丽的图画。

      在很多的儿童古诗选本中,这首诗都被列为第一位,一是因为他是小孩子写的,也因为这首诗本身也充满了画面感,将大白鹅的形态声音都写活了,小朋友们,你说写诗简单吗?只要你善于观察,不断的积累,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好诗哦。

    [阅读全文]...

2022-05-28 11:37:06
  • 描写鹅的古诗有哪些(咏鹅原文内容和解释)

  • 解释
  • 偶然间看到了杜甫的一首咏鹅诗,《得房公池鹅》: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不由得想到了骆宾王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二人同是咏鹅,但是风格完全不同。另外,最*写得观宋填词到了宋末元初,王沂孙、周密、王易简等人都是咏物词的大家。

    可以看出,古人咏物诗词的不同。

    我们启蒙教育时,唐诗是必不可少的一课,老街印象最深的两首唐诗是《静夜思》和《咏鹅》,不知道您童年时印象最深的是哪首唐诗。

    《咏鹅》让我记住了骆宾王这个奇怪的名字。但是这首《咏鹅》与骆宾王其他的诗不同,这首诗并不高明,算不上一首好诗。但是,这首诗纯洁而简单,毕竟是一个孩子的手笔。

    这首诗对于鹅的描写,只是最简单的白描手法,写了几只游泳的鹅。有白色的羽毛,有红色的脚掌,有弯弯长脖子,在明亮的叫声中,缓缓划过清澈的绿波。

    这首诗抓住了鹅的几个特征,活灵活现地将鹅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但,这并不算一首好诗,没有诗歌应有的意蕴。对比最*比较火的姜二嫚,我觉得骆宾王这首诗不如小姑娘的作品有诗意。

    好的诗,如海里的冰山,有露出水面的美丽,还有隐藏在水下的意蕴。骆宾王这首诗,只有表面而已。

    不过,作为一个七岁的孩子,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表现出来,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的骆宾王成了一个伟大的诗人。

    骆宾王的咏鹅,仅仅从鹅的外在形态上描述,缺乏诗意和想象力。而杜甫作《得房公池鹅》时,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诗人了。

    房相西亭鹅一群,杜甫这首诗是其拜访原丞相房管时所写。房管罢相以后,几经辗转,去了汉州做刺史。据说这次杜甫去得不巧,房管从汉州刺史任上被升为刑部尚书,已经出发去京城了。

    眠沙泛浦白于云。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杜甫这首诗,第一写鹅的归属,第二句和第三句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了鹅的形态外貌。

    凤凰池,是禁苑中池沼,借指中书省或宰相,这里用“凤凰池上应回首”,还令人联想到房管升职之意。

    ”应回首”是这首诗的精妙之处,既是鹅真实的动态,也有一种类似“锥处囊中”含义。因此在第四句点明:为报笼随王右军。

    这里用了王羲之写经换鹅的典故,这就赋予鹅一定的人格特点,具有了希望被人赏识承认价值的含义。也可以理解为,受到赏识因此有报恩之意。

    安置之乱中,杜甫千里奔波行在,唐肃宗很受感动。本来杜甫有大好前程,却因为替房管说话被唐肃宗冷落。如今房管又一次受到重用,可惜杜甫再也没有机会了。

    杜甫笔下的咏鹅诗,比起骆宾王的咏鹅,其内容和意义要丰富得多。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杜甫的咏物诗中,有了拟人的手法。大多数优秀的咏物诗,都喜欢赋予所咏之物以人格特征,这在宋末咏物词中很常见。

    前几天写观宋填词时,写到了王沂孙、王易简、周密、唐钰等14人结社填词,咏龙涎香、白莲、蟹、莼、蝉。他们一共填了37首词,虽然是咏物,但是每一种物其实都代表了一类或者几类人。

    临安城陷落后,小皇帝和皇太后等人被押北上。留在江南的祖陵被元僧盗掘,最可怜的是宋理宗,被开棺后倒悬取宝珠(水银),皇族尸骨被丢弃与草莽之中。

    杭州义士唐钰等人,暗中收集尸骨掩埋,然后用牛骨代替放于原处。这些假骨后来又被元僧镇压到杭州白塔之下。

    唐钰、周密等14人,结社赋咏物词37首,其实暗喻此事,白莲、蝉等5种暗指三宫北上、宋陵被盗、崖山军民蹈海赴国难等事。

    这是宋末咏物词的一大特征。例如王沂孙的《龙涎香》: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翦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余熏,空篝素被。

    看似写物,其实是写人,抒发的是对于故国的哀思。这种咏物词对比杜甫的《咏鹅》,在意蕴上又有升华。

    仔细对比唐宋人的咏物诗词,就会发现,优秀的咏物诗词,很少仅仅写物体。大多数咏物诗词,不会像骆宾王咏鹅那样停留在描绘物体表面,而是赋予物体以人格精神,咏物其实是写人。

    结束时,录入一首陆游的咏物词,再体会一下。《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阅读全文]...

2022-03-25 01:12:06
简单的咏鹅古诗的画 - 句子
简单的咏鹅古诗的画 - 语录
简单的咏鹅古诗的画 - 说说
简单的咏鹅古诗的画 - 名言
简单的咏鹅古诗的画 - 诗词
简单的咏鹅古诗的画 - 祝福
简单的咏鹅古诗的画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