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的古诗的古代人

关于山行的古诗的古代人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山行的古诗的古代人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山行的古诗的古代人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山行的古诗的古代人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160) 说说(131) 名言(141) 诗词(10k+) 祝福(63) 心语(2)

  • 写山的古代诗句

  • 古代
  • 写山的古代诗句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写山的'古代诗句大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4)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5)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

      6) 东风才有又西风, 群木山中叶叶空。 (李公明《早梅》)

      7) 闻道梅花坼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陆游《梅花绝句》)

      8) 凝光悠悠寒露坠, 此时立在最高山。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9) 明月未出群山高, 瑞光千丈生白毫。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10) 碧虚无云风不起, 山上长松山下水。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1) 南北千山与万山, 轩车谁不思乡关。 (高衢《和三乡诗》)

      12) 满眼伤心冬景和, 一山红树寺边, 山迥少来僧。 (*《冬日山居思乡》)

      13)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2)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3)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4)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5)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6)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

      8)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故山下》)

      9)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10)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 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

      3)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4)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己闲,清川淡如此。请贸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5)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6)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7)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阅读全文]...

2022-01-13 10:36:21
  • 古代描写山的古诗

  • 古代,文学
  • 古代描写山的古诗

      导语: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描写山的古诗,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游钟山》

      宋·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4、《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晓行望云山》

      宋·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6、《题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7、《江上望皖公山》

      唐·李白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口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8、《咏江郎山》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结语:以上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描写山的古诗,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阅读全文]...

2022-07-21 13:12:38
  • 古代诗文《山行》赏析

  • 古代
  • 古代诗文《山行》赏析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 山行:在山里走。

      2.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3. 径:小路。

      4. 坐:因为、由于。

      5. 于:比。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人家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阅读全文]...

2022-06-12 13:02:55
  • 写山的古代诗句大全

  • 古代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写山的古代诗句大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写山的`古代诗句【1】

      1)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4)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5)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

      6) 东风才有又西风, 群木山中叶叶空。 (李公明《早梅》)

      7) 闻道梅花坼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陆游《梅花绝句》)

      8) 凝光悠悠寒露坠, 此时立在最高山。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9) 明月未出群山高, 瑞光千丈生白毫。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10) 碧虚无云风不起, 山上长松山下水。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1) 南北千山与万山, 轩车谁不思乡关。 (高衢《和三乡诗》)

      12) 满眼伤心冬景和, 一山红树寺边, 山迥少来僧。 (*《冬日山居思乡》)

      13)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写山的古代诗句【2】

      1)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2)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3)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4)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5)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6)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

      8)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故山下》)

      9)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10)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写山的古代诗句【3】

      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 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

      3)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4)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己闲,清川淡如此。请贸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5)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6)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7)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阅读全文]...

2021-12-24 09:16:32
  • 古诗山行

  •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6、斜:此字读xiá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7-16 09:55:53
  • 古代儿童古诗

  • 古代,儿童
  •   古代写儿童的,抒发了作者对儿童的无忧无虑生活的感叹之情。

      骑牛远远过前村, 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陇lǒng:古同“垄”,土埂

      【译文】

      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

      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

      哎,多少到长安求取名利的人啊,

      机关算尽都不如你(牧童)啊!

      作者赞颂牧童清闲恬适,不追求名利的生活,他认为人应活得悠闲自在,不应受名利所驱。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尔ěr:你,你的:~父。~辈。~汝rǔ赏析:七言绝句。写诗人池畔观鱼,有儿童在垂钩钓鱼,有感而发。这两句是说,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施食,盼他长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己乐。

      两种心情是何等不同啊?即景写情,对比强烈,极易发人深思,从中引出各种“心各异”的情状和道理来。说明诗人很伤感。于*淡中见新奇,韵味悠长。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遥yáo远:~远。 怕得鱼惊不应人。

      蓬pãng:散乱:~乱。~松。~头垢面。 稚zhì:幼小 纶lún:钓鱼用的线:垂~。

      【译文】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注释】 ⑴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来赞美鹅。 ⑵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脖子。 ⑶掌:诗中指鹅的脚掌。拨:划。

    [阅读全文]...

2022-06-05 15:16:11
  • 描写山水的古代诗句

  • 山水,古代
  • 描写山水的古代诗句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

      “山嶂远重叠,竹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

      “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阅读全文]...

2022-01-10 12:39:23
  • 山行儿童古诗

  • 儿童
  •   《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1-30 01:20:17
  • 古代写山写水的诗句

  • 古代写山写水的诗句

      诗句,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古代写山写水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醉花*外探春

      一路歌行青青地。便许痴痴意。呵手试春风,当羡村姑,已染春衫翠。

      枝头细雨芬芳味。谁道逍遥事。新燕垒香泥,小立幽禽,敧枕熏风里。

      卜算子春游

      人约艳阳天,一嗅春风味。香满人间气亦清,共贺东君喜。

      名利弃云宵,花袖衣裳里。拾翠归来疲惫时,亦梦桃源醉。

      山花子漳河户外

      户外休闲乐几分,观音岛碧翠云深。利禄功名随水逝,鄙凡尘。

      白发秋千腰一扭,沙滩围坐酒初醺。拟把疏狂图一醉,任天真。

      一络索 车溪梅花节

      雪后梅花开地。车溪为最。虽居幽谷远名传。清绝谁堪比。

      情侣偕游犹美。蕊香人醉。相思欲道忘词时。摘朵芳芬缀。

      雪花飞百里荒

      百里荒山雪盖,琼花乱点松枝。偶有昏鸦掠过,三两哀啼。

      是道痴情苦,天公祭祀悲。空剩寒丘一处,真爱言谁。

      千秋岁游山玩水

      游山玩水。忘却红尘事。心底喜,亭间醉。

      人行风挽袖,舟动波摇翠。堪爱处,柳枝不忍轻轻系。

      惊梦残花坠。原是功名累。春去也,莺声细。

      来同春意闹,去似浮云退。君可见,人生得意凭谁记。

      醉妆词春游

      柳飞絮,踏春去,找个闲游处。听莺语,对谁诉?莫把春光负!

      忆江南夏夜

      暑难挡,何处觅清凉?只忆儿时居故里,蛙声伴我捉迷藏,阵阵稻花香。

      七律

      三峡大瀑布(新韵)

      遥看素练舞山巅,祥日东升化紫烟。

      步*龙雷声震耳,身临虎越影拨弦。

      银波飞泻珍珠泪,邃岸直垂翡翠帘。

      如许清凉幽境处,三峡瀑布小壶天。

      夷陵楼

      黄柏河边楼独擎,藏幽闹市竹风清。

      新桥状似双虹卧,大坝形如一字横。

      粉壁诗联明月览,夷陵人物客心倾。

      江山代有英雄出,敢与前贤比列名。

      身居山水乐逍遥

      题三峡樵夫先生画作

      云树织成美画廊,桃源深处好时光。

      千岩竞秀松涛急,万壑争流芳草长。

      采药春山戏鸟雀,煮茶茅屋弄笙簧。

      野花峭壁嫣然笑,伴我丹青流墨香。

      登镇江阁

      临江一座阁高垂,询问由来无限思。

      离合悲欢频借酒,荣枯感慨总吟诗。

      登楼我叹唯怜我,载笔谁人更有谁。

      今赏清光堪自笑,仙山半在翠微居。

      游三把刀

      兹值秋分到此游,等同考试有来由。

      青峰峭壁人难踏,山路蜿蜒岂敢瞅。

    [阅读全文]...

2022-05-11 20:52:06
  • 古代借物言志的古诗

  • 古代
  • 古代借物言志的古诗

      1. 若看山下云深处,直是人间路不通。——杜荀鹤《题庐岳刘处士草堂》

      2.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3.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4.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5.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6.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7.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8.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9.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0.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11.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1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3.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张岱《湖心亭看雪》

      14.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5.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16.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17.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18.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19.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20.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21.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22.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3.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24.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25. 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

      26.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7.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28.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佚名《庭中有奇树》

      29.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30.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31.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32.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33.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34.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35.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36.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37.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8.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39. 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40.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阅读全文]...

2022-07-25 19:33:41
山行的古诗的古代人 - 句子
山行的古诗的古代人 - 语录
山行的古诗的古代人 - 说说
山行的古诗的古代人 - 名言
山行的古诗的古代人 - 诗词
山行的古诗的古代人 - 祝福
山行的古诗的古代人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