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关于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菁选3篇)

  • 教案,大班
  •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

      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附:课后反思

      1、重视对数学学*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象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为某一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甚至会结合故事、情景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比较零散,大班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总会结合角色游戏。例如在数学活动“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开:小猪有一张一次性消费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买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价格的牙膏,小猪想了想,买了2支4元的牙膏。

      这时老师提问:“小猪券上的钱用完了吗?你觉得怎样买才更加合理?”

      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

      1.券上还剩1元钱,小猪这样买就浪费了。

      2.小猪应该买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这样正好是9元。

      3.买1支4元和1支5元。

      3、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的。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的组成,经过老师的点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

      难点: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会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文具超市》。

      2、和幼儿一起在教室内布置文具超市,并制作格牌若干。

      活动过程

    [阅读全文]...

2022-10-07 00:00:00
  •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5篇

  • 教案,大班
  •   活动名称:文具小超市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活动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

      难点: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会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文具超市》。

      2、 和幼儿一起在教室内布置文具超市,并制作格牌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复*:10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包括硬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人民币的不同面值以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二、连一连。

    [阅读全文]...

2022-07-19 02:02:26
  • 大班数学文具小超市教案5篇

  • 教案,数学,大班
  •   活动目标:

      1、参与超市购买游戏,通过解决购买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活动准备:

      1、课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场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摆放各种文具,贴上1—10元的价格标签。(标签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钱币若干:1元、5元、10元。(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

      提问:画面中有什么?这些文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2、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文具。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文具小超市购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文具!

      二、游戏:挑选文具,运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三、第一次实物购买游戏,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

      1、介绍课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导幼儿学会看价格牌(1—10元)。

      (价格标签在课前粘贴好,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2、介绍玩法:请每个幼儿进入超市,自由选购两件文具。

      3、幼儿自主购买。

      4、计算所需钱币。

      ①每位小朋友都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你们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钱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多少钱。收银处结账。可设立两个收银处,由两位老师当“营业员”,给幼儿找钱。

      2、幼儿自主购买。

      3、计算剩下的钱

      ①你们都非常顺利地买回来文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多少钱”。

      请幼儿自由讲述购买和找钱的过程,看看手里还省下多少钱。

      ②请每个幼儿说说是怎样运用减法计算自己“还剩多少钱”。

      活动延伸:

      1、将“文具超市”设置在班级区域,请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继续游戏。

      2、提供课件【加加减减】,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 的加减法。

      3、请幼儿与父母同去超市购买商品,可请家长规定购买金额,请幼儿自行挑选商品。

      教学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活动名称:文具小超市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阅读全文]...

2022-07-16 01:52:05
  • 文具小超市教案菁选

  • 文具小超市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具小超市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10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要养成爱护文具的好*惯。

      活动准备

      10以内的人民币、黑板画《文具超市》

      活动过程

      1.复*10以内的人民币。教师出示面值10以内的人民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人民币的不同面值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2.连一连。

      (1)把幼儿用书《文具超市》画在黑板上,观察各种文具上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2)引导幼儿想一想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

      延伸:结合庆“六一”玩具义卖活动,幼儿扮顾客,教师扮售货员,幼儿拿钱买玩具,并告诉其他幼儿自己用多少钱买了什么?它有什么用?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复*7的组成及加减。

      2、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购买文具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者"还剩多少钱?"的问题。

      3、在操作过程中巩固看标记记录的技能。

      活动准备:

      1、7的加减算式若干。

      2、ppt3、师用操作材料一张,幼儿用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要开店师:

      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各种文具,小猴要开一家文具小超市,你知道哪些文具?开超市首先得去进文具,每种文具进多少呢,小猴请我们小朋友帮他算一算。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文具的图片,和幼儿玩我问你答的游戏。

      师:小猴子,进文具,三角尺,进几箱?

      幼:3+4=7,嘿嘿嘿,三角尺,进7箱。

      二、进文具(复*分成和加减)

      师:看,这就是文具市场,要答对门上的分和式,文具市场的大门才会打开。(复*7的组成)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猴吧。

      师:文具市场里有一个一个的仓库,每个仓库里是一种文具,只有答对门上的题才能进到这种文具。(复*7的加减)三、买文具(教师示范按标记记录算式并运算)1、师:小猴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进到哪些文具?来看看每种文具的价格是多少?

      2、师:有客人来了,看看这个小朋友要买什么?这两种文具的价格各是多少,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谁来把这个事说一说。

      (买了4元钱的剪刀和3元钱的长尺,一共需要7元钱。)师:用一道算式把购买文具的事情"买了4元钱的剪刀和3元钱的'长尺,一共需要7元钱。"记录下来。(4+3=7)教师记录幼儿讲述的算式,学*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思。

      3、师:又有客人来了,看看这个小朋友她手里拿的什么?要买什么?价格是多少,算一算买了这种文具后还剩多少钱?谁来把这个事说一说。

      (用7元钱买了4元钱的剪刀,还剩下3元钱。)师:用一道算式记录购买文具的事情"用7元钱买了4元钱的剪刀,还剩下3元钱。"记录下来。(7-4=3)教师记录幼儿讲述的算式,学*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思。

      4、师:这里还来了好多的客人,小朋友请你们也来说一说、记一记。出示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讲评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阅读全文]...

2023-03-02 00:00:00
  • 文具小超市幼儿园大班教案 (菁选2篇)

  • 教案
  •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复*7的组成及加减。

      2、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购买文具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者"还剩多少钱?"的问题。

      3、在操作过程中巩固看标记记录的技能。

      活动准备:

      1、7的加减算式若干。

      2、ppt3、师用操作材料一张,幼儿用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要开店师:

      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各种文具,小猴要开一家文具小超市,你知道哪些文具?开超市首先得去进文具,每种文具进多少呢,小猴请我们小朋友帮他算一算。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文具的图片,和幼儿玩我问你答的游戏。

      师:小猴子,进文具,三角尺,进几箱?

      幼:3+4=7,嘿嘿嘿,三角尺,进7箱。

      二、进文具(复*分成和加减)

      师:看,这就是文具市场,要答对门上的分和式,文具市场的大门才会打开。(复*7的组成)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猴吧。

      师:文具市场里有一个一个的仓库,每个仓库里是一种文具,只有答对门上的题才能进到这种文具。(复*7的加减)三、买文具(教师示范按标记记录算式并运算)1、师:小猴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进到哪些文具?来看看每种文具的价格是多少?

      2、师:有客人来了,看看这个小朋友要买什么?这两种文具的价格各是多少,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谁来把这个事说一说。

      (买了4元钱的剪刀和3元钱的长尺,一共需要7元钱。)师:用一道算式把购买文具的事情"买了4元钱的剪刀和3元钱的长尺,一共需要7元钱。"记录下来。(4+3=7)教师记录幼儿讲述的.算式,学*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思。

      3、师:又有客人来了,看看这个小朋友她手里拿的什么?要买什么?价格是多少,算一算买了这种文具后还剩多少钱?谁来把这个事说一说。

      (用7元钱买了4元钱的剪刀,还剩下3元钱。)师:用一道算式记录购买文具的事情"用7元钱买了4元钱的剪刀,还剩下3元钱。"记录下来。(7-4=3)教师记录幼儿讲述的算式,学*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思。

      4、师:这里还来了好多的客人,小朋友请你们也来说一说、记一记。出示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讲评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阅读全文]...

2022-10-26 00:00:00
  •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文具小超市》3篇

  • 教学反思,教案,数学
  •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课后反思:

      1、重视对数学学*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象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为某一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甚至会结合故事、情景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比较零散,大班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总会结合角色游戏。例如在数学活动“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开:小猪有一张一次性消费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买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价格的牙膏,小猪想了想,买了2支4元的牙膏。

      这时老师提问:“小猪券上的钱用完了吗?你觉得怎样买才更加合理?”

      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

      1、券上还剩1元钱,小猪这样买就浪费了。

      2、小猪应该买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这样正好是9元。

      3、买1支4元和1支5元。

      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的。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的组成,经过老师的点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文具安全大班教案 (菁选3篇)

  • 教案,大班
  •   活动目标

      1、了解使用文具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产生的危险。

      2、会安全使用文具,能够遵守文具使用安全规则。

      3、通过讨论,初步建立班级的文具安全规则。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谈话活动

      教师:文具是我们学*的好帮手。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经常使用的哪些文具?你们知道文具使用不当会很危险吗?下面我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活动展开:观看幼儿用书和教学挂图。

      (1)教师:请小朋友翻开书的第2页和第3页,仔细看看每一幅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在使用哪些文具?他们使用文具的方法对吗?

      (2)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自由阅读和讲述画面的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和讨论画面内容。

      ①教师:老师这儿的大图和你们书上的小图是一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都讲了些什么。

      ②逐一讨论挂图中相关的内容。这个男孩在做什么?咬铅笔会有什么危害呢?(铅笔不能咬,会造成铅中毒,会把细菌等有害的东西吃到肚子里,还会使小朋友的牙齿歪斜)

      ③讨论其他内容。

      ④教师小结:这几位小朋友使用文具的方法不正确,这样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的还会威胁生命安全。

      3、活动展开: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最后一幅小图: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的做法是不是正确。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安全,除了画完画要洗手,在使用文具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发给每组幼儿一张大白纸和一盒水彩笔。每组推选一位能力较强的幼儿,请他用图或图夹文的方式表现大家讨论的内容。

      (3)幼儿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4)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组的想法表现出来。

      (5)分享各组讨论内容。

      4、活动总结:安全使用文具规则。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集体制定的具体的行为规则,进行总结。

      5、活动延伸:张贴安全使用文具规则。

      安全使用文具规则的参考范例:

      (1)使用文具时,保持坐姿端正,正确用笔。

      (2)不玩弄文具,不吃或咬文具。

      (3)不用笔尖对着自己和他人。

      (4)不用油画棒、水彩笔在皮肤或衣物上乱画。

      (5)用完文具要收拾整齐。

      (6)写完字或画完画要把手洗干净。

      (7)使用剪刀要小心,不要使用箭头锋利的剪刀,使用见导师咬集中将身,不能一边说笑一边使用剪刀。不要拿着剪刀对着别人乱晃,剪刀用完放到安全的地方。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

      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阅读全文]...

2022-10-11 00:00:00
  • 《文具店》大班教案3篇

  • 教案,大班
  •   活动目标:

      1、布置“文具店”并作统计记录。

      2、学*分类、统计,在游戏中练*简单运算。

      3、培养幼儿对文具店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学*用品的图片,文具实物,幼儿活动手册一第31页。

      活动重难点:

      根据自己确定的分类标准,布置文具店并作记录。

      能相互协商、听取同伴意见,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活动过程:

      一、收集我的文具。

      你们都知道哪些学*用品?

      介绍自己知道的学*用品。

      师幼集体观察、认识文具。

      二、小小文具店

      1、布置“文具店”。

      2、出示学*用品图片,讨论文具应该怎样分?

      3、根据文具类别,个别幼儿扮演文具店统计员,将学*用品找出来,分类

      并圈出来统计并记录学*用品的情况。

      4、教师示范在相应的空格里统计出一种学*用品的数量。

      应区分汽车、牛奶、皮球、毛巾不属于学*用品之中。

      三、幼儿操作

      1、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2、互相交流、检查,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教师为幼儿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台,让幼儿自己探索,尝试,思考,教师只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对整个活动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确,并能为后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础。活动层次要清晰,做到层层深入。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

      2.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文具的游戏,掌握简单的付钱方式。

      活动准备:

      1.布置一个“文具店”,分别摆放各种文具及价格牌,价格均为1元、5元钱、10元。

      2.教师教学资源(认识人民币)。

      3.幼儿每人自备小钱包,内装有1元、5元、10元的硬币和纸币。

      4.每人一存折(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钱包里的人民币,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外形特征及名称。

      (1)引导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发现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小结:这是我们买东西用的钱,我们穿衣服、用的家电,吃的菜等都是要用钱买的。外国的钱叫人民币,上面都有**、“*人民银行”的汉字以及表示钱数的数字、汉子等。他们也有许多不同点,如有硬币和纸币之分;上面的图案、数字和文字也不同等。

      (2)游戏:看谁找得快。

      玩法:教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相应的人民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如教师说:“请找出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人民币。

      2.出示教师教学资源,了解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教学资源,初步理解5元=5个1元的换算关系,鼓励幼儿自主探索10元与1元和5元的换算关系。

      3.第一次“文具店”购物,初步了解购物付钱的几种方法,巩固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1)玩法:幼儿带着钱包,到“文具店”选购文具,没人一件,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教师担任,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2)建议提问:5元(10元)的商品有几种付钱方式?如5元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元或5个1元来付钱。10元有三种付钱方式。

      4.第二次购物,发现很多种付钱方法,初步探究最简便的付款方式。

      (1)玩法:幼儿到“文具店”选购文具,每人两件,收银员可由能力较强的`幼儿或老师担任,教师重点观察提升幼儿付钱方法。

      (2)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可以涉及以下问题:“你买的是什么?一共多少钱?你是怎么样付钱的?”如6元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元的来付钱,或用1个5元和1个1元合起来付钱。第二中付钱方法简便多了。

      5.出示“存折”,介绍使用方法。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文具》幼儿园大班教案3篇

  • 教案
  •   活动名称:文具小超市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活动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使用文具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产生的危险。

      2、会安全使用文具,能够遵守文具使用安全规则。

      3、通过讨论,初步建立班级的文具安全规则。

      4、学会爱护文具。

      5、探索、发现生活中文具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谈话活动教师:文具是我们学*的好帮手。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经常使用的哪些文具?你们知道文具使用不当会很危险吗?下面我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活动展开:观看幼儿用书和教学挂图。

      (1)教师:请小朋友翻开书的第2页和第3页,仔细看看每一幅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在使用哪些文具?他们使用文具的方法对吗?

      (2)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自由阅读和讲述画面的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和讨论画面内容。

      ①教师:老师这儿的大图和你们书上的小图是一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都讲了些什么。

      ②逐一讨论挂图中相关的内容。这个男孩在做什么?咬铅笔会有什么危害呢?(铅笔不能咬,会造成铅中毒,会把细菌等有害的东西吃到肚子里,还会使小朋友的牙齿歪斜)③讨论其他内容。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水果超市大班教案3篇

  • 教案,大班
  •   活动目标:

      1、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

      2、初步感知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已参观过水果店、超市。

      2、几种水果玩具(数量为幼儿4倍)、货架、代币券(数字1———5)。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水果店”。

      让幼儿确定水果的品种,货架的摆放位置。

      2、幼儿分组商议水果价格,并给每个水果制作价目标签。

      3、参观超市并购物。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引导幼儿观察水果上的价目表。

      (2)商量分成两组,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

      (3)扮演顾客的幼儿每人领1张5元的代币券开始购物。

      “每个幼儿只能买5元钱以内的'水果”。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两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两样?”

      请幼儿把自己买的两样水果在记录表上圈出来。

      教师小结:共同讨论用5元钱买水果有几种买法?引导幼儿找出5的组成的规律。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三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三样?”

      幼儿继续在水果记录表上圈出自己买的三样水果。

      (4)规则:买的水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代币券上的数字。

      4、购物游戏可反复进行,并延伸到区域游戏活动中。

      附记录表:

      5元=苹果梨子草莓橘子

      1元2元3元4元

      5元=橘子草莓梨子苹果

      4元3元2元1元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已能说出许多水果名称,并初步积累了一些有关超市的知识及经验。在生活中,孩子们也非常乐意去超市逛逛或购物。通过“水果超市”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及游戏中掌握一些数学知识,是他们最为乐意的。

      活动目标:

      1、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

      2、初步感知5以内数的组成,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操作、游戏等活动,能大方地与同伴和老师交往。

      4、有规律点数,丰富点数经验。

      活动准备:

      1、已参观过水果店、超市。

      2、几种水果玩具(数量为幼儿4倍)、货架、代币券(数字1~5)。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水果店”。

      让幼儿确定水果的品种,货架的摆放位置。

      a、请小朋友按袋上数字将“水果”装进袋子里

      b、请小朋友将装错量的“水果”按正确的数量装好。

      2、幼儿分组商议水果价格,并给每个水果制作价目标签。

      3、参观超市并购物。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引导幼儿观察水果上的价目表。

      (2)商量分成两组,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

      (3)扮演顾客的幼儿每人领1张5元的代币券开始购物。

      “每个幼儿只能买5元钱以内的水果”。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两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两样?”

      请幼儿把自己买的两样水果在记录表上圈出来。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推荐词条

恢复执行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