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位置教案详细

关于五年级上册位置教案详细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五年级上册位置教案详细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五年级上册位置教案详细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五年级上册位置教案详细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 教案,语文,教学资料
  •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新词;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情感的渲染下,熟练朗读课文,感知遣词造句的美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作者对故乡天窗独特的感情,感受想象的乐趣与好处,唤起学生对名著的求知欲,为学生的阅读打开一扇窗。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第八、九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设计理念:

      我认为五年级的学生对语文学*兴趣比较高,课前预*情况良好。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较牢固,发言比较积极,大部分学生都有主动学*的意识,学**惯较好。这也为本课的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努力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提供他们主动参与读、想、说、写的语文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丰富的形式中,进行多功能、大密度的语文活动,提高质疑的能力、积累的能力、感悟的能力、品味的能力、评价语言的能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也因此会充满活力。

      教学准备:

      课前我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茅盾资料,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中心突破法和逆序教学法。

      1、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采用中心突破法,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感知理解词语,品味词语的准确、生动,并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积累好词,培养语感。

      2、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采用逆序教学法,由第八自然段引入到第七自然段的学*。突破学生常规的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具体是运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的学*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品词析句、展开联想等多种途径,训练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体味作品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茅盾故乡——江南小镇乌镇的图片,当音乐响起,教师介绍:同学们看,这就是作家茅盾爷爷的故乡,江南小镇——乌镇。那里里有涓涓长流的`小河,微波起伏的河面上漂浮着美丽的乌篷船,还有那倚水而建的木板房,木板窗扇扇打开,阳光射进屋内,多美呀!茅盾爷爷的家乡每一处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但是当茅盾爷爷回忆往事时,最让他难忘的是那神奇的天窗。随着课件的出示,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把学生带入到茅盾先生的故乡——乌镇。这一环节教师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中去。

      2、借题读文,了解天窗

      借助课题读课文,思考:天窗是什么?乡下的房子为什么要安天窗?请学生自主挑选问题汇报,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学*权。能让学生更积极地进行学*。引导学生看图,帮助学生了解天窗的样子与特点,让学生对天窗的概念从抽象变具体。由此学*了课文1到3自然段的内容。

      3、探究天窗,想象乐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环节,我将这样教学。在理解掌握了天窗的基本功能后,我适时的提出了“小小的天窗除了能通风透光、遮风挡雨外,还有什么作用呢?”这个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4到8自然段。先让学生找出天窗的神奇作用是“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然后以这个句子为切入口深入阅读理解。

      在学*第一个“慰藉”时我采用了师生共同学*的方法,设置了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来感知在这独特的时候,在这无奈、失落的心情下,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然后通过朗读第五自然段,具体感受下雨时,被关在屋里的孩子们是怎样从天窗中获得慰藉的。从而感受在小小的天窗不但给孩子们带来了慰藉,而且还激发了孩子们的丰富的想象力。

      在师生共同学*了第一个“慰藉”以后,总结学*方法。引入到第八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接着以逆序的方式进行第二个“慰藉”的学*。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学*第二个“慰藉”。在小组学*中组长让组员完成各自的作业,完成说话练*。通过扶放结合,既能让学生学到相应的方法,又能在小组学*中运用这些方法帮助他们自主学*,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中都有活动和展现自我的机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阅读能力。

      4、回顾课文,探究问题。

      有了前几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逐渐深入,在此基础上,引入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

      思考:为什么说发明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课件出示句子“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这是一个难点,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应分散难点,减缓坡度。这个环节既是对课文前几自然段学*的回顾与检验,也是在解决课文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5、归纳方法,学*想象。

      在理解了天窗的基本功能和它的神奇作用后,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也就水到渠成了。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作者对天窗有什么特殊感情?天窗给作者带来什么?为什么题目是天窗,却用大量的文字写想象?有了上一个环节的学*后,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比较形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有一些个性化的发言了。

      6、总结结课,拓展练*。

      教师小结谈话,拓展练*:正因为天窗开始了矛盾爷爷最初的想象,由这样的想象激发了更多的文学灵感,从而写下了《春蚕》《林家铺子》《白杨礼赞》《雾中偶记》等许多的文章。课外请同学们再找机会阅读茅盾先生的其他名著,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结课:同学们,愿你们能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美好的明天!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阅读全文]...

2022-10-30 08:51:46
  • 五年级上册位置教案

  • 教案,教学文档
  • 五年级上册位置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位置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明确竖为列,横为行,在描述位置时要先说列后说行,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用语言描述数对表示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准确找出指定的位置,能够用语言描述路线图。

      3、使学生初步建立坐标系的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数对表示指定的位置。

      2、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图形或地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电影票、班级座位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位置

      提问:假如你的家长要来班里开家长会,你怎样告诉他们哪个是你的座位呢?

      (第几组第几排……)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确定位置的例子呢?

      (举例……)

      师:以上这些,只要说明是第几排第几个就能确定座位。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

      师:吕全同学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吕全同学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4)讨论

      师:同样都是吕全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

      老师左手起竖排第一竖就是第一列…,横排第一排就是第一行…

      (5)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吕全在第6列,第3行就可以写成(6,3)这样的一组数对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自己数学组长的位置。

      要求:

      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对表示;

      b、集体订正:吴丹的位置是(3,4),杜佳伦的位置是(4,3)。这2个数对有什么不同?

      C、归纳:

      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两个)

      这两个数分别表示怎样的含义?(前一个表示列数,后一个表示行数)

      (6)学生根据数对(6,4)找出是哪个同学的位置。

      2、教学例2

      (1)投影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

      师:找座位需要确定位置,那么你们看这个动物园示意图时又要怎样确定位置呢?【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2)、(3)后老师再来明确说明和例1的区别】

      观察示意图,说一说这张图分成了几列几行?

      师讲解:横着数0~6表示从左往右数有6列,竖着数0~6表示从下往上数有6行,0表示原点。

      (2)用数对表示位置

    [阅读全文]...

2022-09-07 08:03:56
  • 五年级数学教案《位置》3篇

  • 数学教案
  •   教学目标

      1、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一一对应思想。

      3、初步建立坐标系的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能运用数对表示指定的位置。

      2、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图形或地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提问:怎样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要先确定列数,再确定行数,即(列数,行数)。

      【设计意图】

      通过复*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要先确定列数,再确定行数,为学*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学*例2。

      (1)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这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与横线的交点上。

      (2)师谈话引出问题。

      不仅找座位需要确定位置,看图时我们也要确定位置。这张动物园图很清楚地表示了每个场馆的位置,你能说出这个场馆分成了几行几列吗?(0表示列和行的起始)

      (3)用数对表示位置。

      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熊猫馆的位置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出其它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大象馆(xx)猴山(xx)海洋馆(xx)。

      (4)在图上表示场馆的位置。

      出示飞禽馆(1,1),学生说明位置后,再在图上标出位置。

      学生独立标出猩猩馆(0,3),狮虎山(4,3)的位置,然后再投影订正。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同一行或同一列的数对,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不同?

      小结:表示同一列物**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3、适时练*: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4、小结:想一想:怎样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先找出数对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然后在列数与行数相交处描点,标上名称。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会根据题目中所给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三、巩固练*

      1、根据数对,在方格上标出各种动物的位置。

      熊猫(2,1)、小兔(3,4)、小猫(2,4)、小狗(3,1)

      2、完成练*五第3题。

      让学生对照数对涂方格,涂描后教师展示学生的进行对照。

      3、完成练*五第5题。

      让学生理解国际象棋在棋盘上表示棋子位置的规则,并会用数对确定棋子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谈谈今天你的收获?

      教后思考:

      第8单元 总复*

      第2课时 位置复*课

      【教学内容】:教材P114第4题及练*二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熟练地用数对表示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掌握将数对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 教案,小学数学
  •   本册教学目标,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第一单元 小数的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案

      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放大的复*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 2

      × 5

      3. 6 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阅读全文]...

2022-10-26 00:00:00
  • 五年级上册练*五教案3篇

  • 教案
  •   设计理念

      1、能通顺流利地阅读《把握自己》,了解主要内容,认识沉迷于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吧的决心。

      2、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简短的演讲稿。

      3、认识7个生字。材料准备

      设计思路让学生通过阅读《把握自己》和收集有关络带给我们的便捷,以及不良信息带给我们的危害两方面自选感兴趣的内容收集资料、故事、或者做一次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充实自己。学会收集、、汇报、交流信息,培养学生的收集探索能力、整合所有资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明确要把握好自己,利用好络资源,而不要被它控制和奴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引入

      1、教师谈络的负面影响。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到点脑不仅是位神奇的魔术师,功能特别多,而且还可以救助别人。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给我们的学*带来便利,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可以说,我们的学*和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与此同时,络信息也带给我们一些负面影响,一些青少年由于长时间泡吧而导致身体虚弱,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威胁到了生命健康,令人痛心疾首。本次活动,请同学们就络带给我们的便捷,以及不良信息带给我们的危害两方面自选感兴趣的内容收集资料、故事、或者做一次调查、访问

      2、出示:“把握自己”。

      二、阅读理解

      1、默读阅读材料,扫清阅读障碍:读生词、学*生字、质疑,以“络是天使还是魔鬼”为主题,在文中找资料,做批注,准备发言,

      学生默读并找、划、做批注、交流讨论等

      2、想一想:从这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课文举了哪些“电子杀手”做的坏事?(有的……有的……有的)

      让学生读并讨论交流。

      (1)沉迷于络的危害:①影响学*成绩。②影响身体健康。③导致犯罪……

      (2)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他所控制、所奴役。

      3、课堂讨论。

      (1)怎样理解“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络的危险。说说周围都有哪些人开始被“电子杀手”盯上了?举例说明。

      ③:络中有份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不站、沉湎于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同学们要把握好自己,利用好络资源,而不要被它控制和奴役。

      (2)面对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络文明公约”。

      三、了解特点

      1、自由朗读演讲稿,想想: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1)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听众。

      (2)有鼓动性,竭力说服听众。

      (3)摆事实,讲道理。

      ……

      4、有感情的朗读这演讲稿。

      四、写演讲稿

      1、学*小组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玩络游戏好处多

      玩络游戏害处多

      2、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简短的演讲稿。

      3、课堂交流。

      五、布置课外活动任务和下节课内容:

      我们下节将围绕“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络等媒体”开一个辩论会,下面大家设计一个辩题,以便课外找好有用的信息资料当辩论用的证据。如:“小学生上聊天好处多/小学生上聊天坏处多”“小学生应该多看电视/小学生不应该多看电视”……辩题订好后,学生交流如何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讨论查找所需信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教后记

      优点: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络的危险。

      缺点:对沉迷于络的危险,学生认识不足

      复*内容:

      教材练*十相关题目。

      复*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阅读全文]...

2022-07-13 12:07:19
  • 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10篇

  • 教案,英语
  •   教材分析

      1、本课时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Unit5《My New Room PartA》的第一课时,要求掌握关于房间陈设的新单词以及能用I have…来介绍自己的房间。

      2.能用I have…来介绍自己的房间。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的时间学*英语,已具备了初步的英语表达能力。但是在语言的综合性、层次性表达上还有一定的欠缺。需要老师创设真实的情景,借助生动的实物使教学活动得到有效的开展,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掌握下列单词和词语:end table, closet, curtain ,trash bin, mirror,air-conditioner.

      B能听懂会说课文中的问句:Is this your bedroom?

      C会用简单的句子介绍自己的家:I have a…in my room.

      2、思想情感目标

      A创设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

      B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英语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A掌握四会单词:end table , closet,curtain ,trash bin,mirror、air-conditioner.

      B能理解“Is this your bed room?”的意思。

      C、能掌握并运用“I have…in my room”介绍自己的房间。

      教学难点

      Aair-conditioner的'读音

      B四会单词的读写

      教学目标:

      1、能够识别单词:list airport shoe ticket toothbrush.

      2、学*目标语句: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What are you going to take? When are you going to go? Who’s going to go with you?

      3、功能:能够谈论旅行前的准备和具体事宜。

      教学重点:

      1、掌握新单词,并能够理解旅行所准备的物品。

      2、能够口头运用 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What are you going to take?When are you going to go to the airport?Who’s going to go to the airport?这类 问句就具体信息提问。

      教学难点:

      能够和同学用 “where、 what、when、who”这四个单词开头的疑问句谈论旅行前的准 备。

      教学用具:

      录音机、PPT

      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师生之间相互问候

      Step2、Presentation Free talk

      T:the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 ,so 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in your summerholidays? When are you going to go there? What are you going to tak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ere? Who is going to go with you ? (生逐一回答后,师总结):I think you had a lovely time, Yes? 由此活动引出 Where, When, What, Who?等特殊疑问词,并带领同学们复*一般将来 时的用法。

      教学目标:

      1、能够识别单词:list airport shoe ticket toothbrush.

      2、学*目标语句: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What are you going to take? When are you going to go? Who’s going to go with you?

      3、功能:能够谈论旅行前的准备和具体事宜。

      教学重点:

      1、掌握新单词,并能够理解旅行所准备的物品。

      2、能够口头运用 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What are you going to take?When are you going to go to the airport?Who’s going to go to the airport?这类 问句就具体信息提问。

      教学难点:

      能够和同学用 “where、 what、when、who”这四个单词开头的疑问句谈论旅行前的准 备。

      教学用具:

      录音机、PPT

      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师生之间相互问候

    [阅读全文]...

2022-06-03 05:38:23
  • 五年级上册《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 教案,教学资料
  • 五年级上册《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上册《假如没有灰尘》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设计理念】

      重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自读自悟与教师的点拨引导、领悟方法与感知特点、获取知识与启迪思维有机地融在一起,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语文,*得方法,懂得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然而、面临、颗粒、来源、分裂、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二、默读课文,印证设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2、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模样(mú) 朝(zhāo)晖 直径(jìng) 削弱(xuē)

      散射(sǎn) 较(jiào)短可恶(wù)干涸(hé)

      单调(diào)削(xuē)弱尘埃(āi) 调(tiáo)节气候

      3、交流:

      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将生活与课文对比联系,将自己的大胆设想与课文内容之间进行比较,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为下文的学*奠定情感的铺垫。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

      1、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2、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⑴灰尘的特点:

      ①小,从哪儿感受到?

      课件出示: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

      朗读体会。

      ②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③在空中飘浮。

      ⑵灰尘的作用:

      ①反射光线。

      ②反射光波较短的光线,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③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⑶通过学*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出示句式: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_________。

      ①填写课文内容。

    [阅读全文]...

2022-09-12 18:00:05
  •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篇

  • 教案,美术
  •   墙报报头(设计)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认识报头对墙报的重要及其设计出一幅效果鲜明的报头。

      二,课前准备:

      绘制及收集多种报头图案供学生欣赏和参考。准备一幅设计步骤图。

      三,教学过程:

      1、结合本班墙报,引导学生观赏并介绍报头的作用。

      2、出示墙报报头范例,介绍报头的作用和特点:

      a报头画一般是概括本期墙报的中心内容,它是墙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主题鲜明突出,会加强墙报的宣传效果。

      b报头由刊名、图形和色彩三个要素构成。

      3、报头设计的要求:报头外框形式不限,方形、长方形、菱形等均可;根据墙报内容选择报头形象,要求典型,简洁,举凡人物、动物、名胜古迹、花草树木、生活用品等都可入画;刊名文字要醒目,字数不可过多。

      4、设计步骤:

      确定报头在墙报中的位置、大小和横竖。

      根据墙报内容与刊名,选择典型的形象设计几种形式不同的草图。

      精心绘制正式报头稿。

      5、根据实际指出设计好墙报报头要把三要素协调起来。

      图形与刊名的处理方法有二:一是刊名在图形内,一是刊名在图形外,不管哪一种刊头整体效果要协调。

      报头图形必须反映出墙报的中心内容,也可以是纯装饰性的。

      色彩要明快。

      四,学生作业:

      设计一幅主题鲜明的报头,注意图形简洁,刊名醒目,色彩明快。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架起沟通的桥、泥火传情、明月寄深情、美妙的创造、人类的朋友、茶香飘飘、哭泣不是错、艺术家的故事八个单元。

      教材以人文主题为显线,突出艺术学*的艺术价值;以学科知识技能为隐线,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采用点式、跳跃的、随机的、积累的方式,服从、渗透于人文主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每一单元都有“做做游戏,练一练”的活动中,继续通过游戏的形式练*各种有意思的多声部的节奏配合,结合音乐结构发挥我们对动作与声音之间关系的想象,学*七声音调的多声部歌唱以及音乐的“变奏”]等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的两方面的需要。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重视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激发少年儿童的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憧憬。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设计内容要贴*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不盲目的把艺术学科简单的叠加,而是强调学科之间的连接与互渗。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美术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音乐继续通过游戏的形式练*各种有意思的多声部的节奏配合,结合音乐结构发挥我们对动作与声音之间关系的想象,学*七声音调的多声部歌唱以及音乐的“变奏”]等等。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艺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艺术学*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合作的学*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合作性学*、自主性学*,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也有利

      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先为学生分好小组进行合作学*,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而造型表现课、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创造性的培养: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采取巧妙的设计提问、鼓励学生自主学*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转变学*方式,把学*过程变**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艺术学*,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艺术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2、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流畅的线条表现作品的疏密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了解。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但也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 学生共同分享知识,揭示课题

    [阅读全文]...

2022-06-08 21:47:22
  • 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案10篇

  • 教案,英语
  •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通过本节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词汇简单描述自己老师的体貌特征及性格特点。本册是属于高年级教材,相对于中年级的教材形式来说,增加了Let’sstart 部分,这部分实际上是大家一起动脑筋思考的活动。

      2、学*外语,需要有大量听与读的“输入”,因此我们可以利用Let’stry这部分的练*,一开始如果听不*惯或者听不懂,这也是正常的,反复听几遍,对于连续、不发音字母等就可以慢慢熟悉了。

      3、通过学*课文中的对话,用所学的语言来描述老师的体貌特征和性格特点,让同学们有灵活运用和交流的机会。

      学情分析

      1、进入新学年了,学生们肯定会遇到一些新教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相互交流一下这些新教师的特点和模样,讲讲他们的喜好、性情等,这也是本单元学*的主要任务。

      2、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语言点,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一生活化的任务型活动来感知新的语言点,以减轻教与学的难度。

      3、在学*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形容词,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对子来记。把有联系的单词,或是相反关系,或是相*关系,放在一起记忆是很有效的'学*策略。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A:能运用所学词汇简单描述自己老师的体貌特征及性格特点;

      B:能够询问并介绍学校里教师的情况;C: 能够听懂一些描述人物特征的简单对话。

      2、知识目标:能听、说、读A部分Let’sstark 和 Let’slearn 的“四会”单词和句型。

      3、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热爱、尊重教师的情感;B: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young, funny, tall,strong, kind, old,short,thin 等。要求学生能听懂句型,并结合这些句子表达的情境,学会恰当地替换句中的单词。能够掌握句型:Do you have … teacher ?We have …

      和Who’syour … teacher ? What’she/she like ? 并能在语境中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对话和情景,以旧引新,让学生进入学*状态。Let’s start部分在学生用书当中首次出现,教师应正确理解此部分的辅垫作用,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使用,并帮助学生熟悉教材内容的变化。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以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Recycle1第一课时,重点

      在于复*前三个单元所学语言知识,并要求能到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去。

      学情分析

      (我们开设英语课比较迟,所以,现在的六年级学生学的是五年级的课本,主要是为了明年升七年级考试。)六年级的学生较活跃,具备一定的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我在新单元的教授过程中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创设一定的语言交流的环境,鼓励学生自然的交流。同时,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的分化已经形成并开始逐渐拉大,导致英语兴趣浓的学生越学越有劲头,而部分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越学越没劲。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逐步提高学困生的.学*兴趣,鼓励学优生和学困生互助合作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复*1---3单元的语言和词汇,要求学生做到能听、会认,并在实际情景中准确表达。

      (2). 复*1---3单元Let’s learn 中的四会单词和Read and write中的四会句子,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听、说、读、写。

      (3).能听懂Listen and circle的录音,并回答问题,会唱Let’s chant的歌谣,能理解其含义。

      2.能力目标

      (1)能够把前三个单元所学语言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去。

      (2)能够通过温*旧知识开拓思维,自觉学*并运用融合和扩展后的新世界语言知识。

      3.情感目标

      随着学生内容的扩展,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说话

      写话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中的畏难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难点:复*1---3单元会话,并在情景中运用;能听懂Listen and circle的录音,并回答问题,会唱Let’s chant的歌谣,能理解其含义。

      (2)难点:在实际的情景熟练运用这些句子。

      教材分析

      1、本课时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Unit5《My New Room PartA》的第一课时,要求掌握关于房间陈设的新单词以及能用I have…来介绍自己的房间。

      2.能用I have…来介绍自己的房间。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的时间学*英语,已具备了初步的英语表达能力。但是在语言的综合性、层次性表达上还有一定的欠缺。需要老师创设真实的情景,借助生动的实物使教学活动得到有效的开展,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掌握下列单词和词语:end table, closet, curtain ,trash bin, mirror,air-conditioner.

      B能听懂会说课文中的问句:Is this your bedroom?

      C会用简单的句子介绍自己的家:I have a…in my room.

      2、思想情感目标

      A创设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

      B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英语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阅读全文]...

2022-03-20 00:01:36
  •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

  • 教案,语文
  •   [教学目的]

      1、作者对美好境界的热情赞美和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2、学*“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如何抓住文章的“文眼”来组织材料。

      4、散文的景和情: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

      [重点、难点]

      1、重点: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变换写景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藉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1916年考进北京大学预科学*,参加五四运动。

      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致力古典文学研究,从事散文创作。

      1931年至于932年留学英国。抗战前对前途充满胜利信心。抗战胜利后,反对*打内战。

      1948年6月,在拒绝“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签字。临终前嘱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们家以后不买*配给的美国面粉!”

      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人民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2、时代背景介绍。

      《绿》,写于1924年。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不过是一篇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还是很容易触摸到作者思想的跳动着的脉搏,看到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二、全文朗读(听录音、配音乐及画面)

      思考:1、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几个?每个立足点写了什么景物?

      2、这篇散文的“文眼”上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抓住“文眼”来写“绿”的?

      4、这篇散文上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三、学生精读课文,讨论并归纳

      1、作者写景有三个立足点。

      第一个立足点是山边,写梅雨潭的远景。

      第二个立足点是梅雨亭边,写梅雨潭的环境:山、岩、亭、天、草、瀑布、水花。

      第三个立足点是梅雨潭边,写梅雨潭的绿:潭面、水波、水光、水色,并联想。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

      2、这篇散文的文眼是: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3、作者是这样抓住“文眼”来写“绿”的:

      文章开头点题: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便按游踪之先后,远写飞瀑及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实际上仍抓住“惊诧”来写:“飞瀑之下必有深潭”,暗示出梅雨潭并非死水之潭,则是有不尽的活水深潭,是充满生机之绿,这也是梅雨潭可爱之由。其瀑流飞泻而下的气势、威力令人“惊诧”,水花飞泻情景更可“惊诧”。然而写到梅雨潭的绿招引我们去“追捉”时,“我心中已没有瀑布了”,这显示作者先写瀑布,不过是用作陪衬,强调了“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惊诧于她的潭面、水波、水光、水色,最后,文章结尾照应开头:“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显示“惊诧”这“文眼”贯穿始终,而在“惊诧”之前加上“不禁”,更突出了“绿”的强烈印象。

      文章充分体现了“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课文结构:(投影屏幕显示)

      开头点题:惊诧于梅雨潭的绿

      结尾扣题: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

      4、本文是这样做到情景交融的:(以课文第三段为例)

      我们先看作者怎样写景:当“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时,“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首先看到那醉人的绿,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然后作者用博喻来描写了潭水的水波、水光、水色,但还觉得未能很好地表现出这绿的可爱,于是用了一连串的比较,通过这比较,突出地说明了梅雨潭的水色不淡不浓,水光不明不暗,正如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恰到好处。

      通过比喻和比较,这奇异的绿,可爱的绿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面对这奇异、可爱的绿,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当“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时,“我们开始追捕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作者用“招引”一词是拟人用法,把静态的“梅雨潭闪闪的绿色”写成动态,反衬“我”急于领略那可爱的绿的急切心情。用“追捉”、“揪着”、 “攀着”、“探身”、“鞠躬”等动词,准确、自然地写出了探奇揽胜的急切心情。这时,“我的心随着潭水的绿而摇荡”,看着那醉人的绿,作者情不自禁地“想张开两臂抱住她”。当作者尽情地欣赏发潭面、水波、水光、水色之后,当作者又用心地比较了水光、水色之后,那种狂喜、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终于倾泻而出,达到了高潮:“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那醉人的绿呀!……我含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这感情的倾泻,不但表现在语言上直接抒发,更表现在动作上的情不自禁:“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还忍不住要从此叫你‘女儿绿’。”

      这样,作者在描绘景色的过程中,就把狂喜、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汇在梅雨潭的一片绿色之中,情与景交织在一起。

      四、谈谈《绿》的抒情特色

      学生讨论并归纳。

      朱自清散文《绿》中关于梅雨潭之绿的一段文字,高超地运用了融情于景的写作技法。情因景而起,因此无不与景物特征相吻合;对绿的特征描写得真切,尤其能体现作者地景物绿的感情。作者描写绿的润泽光亮,正是为了抒发对绿的倾慕、热爱、向往之情。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地、静态地表达感情,阅读时,我们会感到他的感情是流动的、发展的。朱自清紧紧地扣住了接触之前、初次接触、不断感受、完全融入景场这一时间过程来抒**感。表达了感情的流程,丰富了感情的层次,加深了感情的渲染力度,使文章呈现一种自由而细腻地展开心理流程的美感效应。

      1、接触景物之前,表达对景物的神往之情。作者尚未到梅雨潭边,就感受到有“闪闪的绿色”、“离合的神光”在吸引着他。于是开始“追捉”美的诞生地。揪、攀、小心探身、鞠躬过了石穹门——这一系列动作,既写出了潭边之路的奇险,到潭之边行程的艰难;又突出表现了景物“绿”对作者的吸引力,作者对景物“绿”的无比神往;同时也确定了读者的审美方向。

      2、接触景物之初,抓住第一感受。既到潭边,亲眼见到神往已久的景物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这是第一感受。“那醉人的绿呀!”“满是奇异的绿呀!”醉人和奇异,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心理学表明,第一印象(感受)往往能体现事物的概括性特征。下文对景物“绿”所作的具体描写,就是这一特征的展开。第一感受,不断地深入下去。

      3、浮想联想,表达对景物的热爱。为了突出描写梅雨潭之绿的醉人和奇异,作者用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从不同角度来显示潭水的绿:“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油一般……”这是对梅雨潭的涟漪以及颜色的亮度、纯洁的比喻,集中寄寓了作者的热爱之情。作者又用联想的方法进行比较,以北京什刹海绿杨之淡、杭州虎跑寺绿壁之浓、西湖波之明、秦淮河水之暗,和梅雨潭相比,把与眼前之景既有共性又有不同点的浓淡明暗的不同光色引入作品,不但为写绿色*添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感,而且也能在广阔的背景中,引导读者透过作品的语言文字,展开再创造的想像力。这一联想表现了作者对梅雨潭之绿挡不住的赞美。

      4、感情逐步投入,探求景物特征的来源。为什么有这样奇异的醉人的绿呢?是潭水深吧!为什么会这般鲜润呢?是蓝天融了一块在里面吧!这种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的猜问,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感情已慢慢放开,从景物联想到景物的来历,“爱屋及乌”,已投入到痴迷的状态。

      5、刻画景物神奇的魔力,抒发作者和景物为一体的感情状态。朱自清热情奔放又不乏天真的幻想:如果有一个舞女,手持绿水裁成的丝带,一定能临风飘举,翩翩起舞;如果有一个盲妹,拿潭水作眼睛,一定能明眸善睐。绿是生命的灵动之气,万物赖绿而生机勃勃。作者忘乎其所,拍、摩、掬,一连串行为莫不是潭水之绿的魅力所致。至此,作者的感情也至高潮,读者也久久不能*息,和作者一起共鸣了。

      五、小结

    [阅读全文]...

2022-05-22 12:38:32
推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