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易门县的古诗

关于关于易门县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易门县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易门县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易门县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 语录(1) 说说(7k+) 名言(875) 诗词(199) 祝福(2k+) 心语(799)

  • 渡易水古诗

  • 爱国
  • 渡易水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渡易水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渡易水原文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

      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

      ①易水:源出河北首易县西,东流至定兴县西南与拒马河汇合。古时是燕国南部的一条大河。

      ②并刀: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快刀。指宝刀、宝剑。

      ③匣中鸣:古人形容壮士复仇心切,常说刀剑在匣子里发也叫声。

      ④燕赵:战国时的两个诸侯国,分别在今河北省和山西省地区。古时燕赵出过不少侠客义士,干出了很多悲壮的事情。韩愈《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⑤潺潺: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⑥荆卿:即荆轲,战国时卫国人。被燕太子拜做上卿。太子丹了去秦国行刺秦王,并亲自送他渡过易水,行刺未成被杀。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译文

      昨天夜里,并刀在匣子发出愤懑、郁结的声音,燕赵这一带自古多义士,慷慨悲歌,意气难*。

      易水慢慢地流着,天青草绿,河山依旧,可惜到哪里再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送行呢?

      赏析

      明末的诗人,生逢异族入侵之时,面临国破家亡的严重威胁,凡有点民族感情的,都该有志可抒,有情可表。然而,怎样下笔成诗,如何抒情达意,却也有高下之分。

      怀古诗不同于咏史诗那样歌咏史实或以诗论史,而是重在抒写诗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的思想感情,即所谓“言*旨远”。此诗前二句托物言志,以并刀夜鸣写出报国的志向,后二句即景抒倩,从眼中所见易水实景,引出对国事的无限隐忧。全诗运思深沉,情怀激荡,苍凉悲壮,可入司空图《诗品》所言“悲概”一类。

      言志二句:“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志由物显,报国的急切愿望由并刀夜鸣来展现,虽壮怀激烈,但不是架空高论,粗犷叫器。

      并州即今山西太原,战刀以锋利著称于世,人们称为“并刀”。它真的“昨夜”铿然有声作“匣中鸣”么?诗人一开章暗用了一个典故:相传楚国剑工铸成的干将、莫邪雌雄双剑,将要杀敌饮血时常作匣中鸣;《刀剑录》也说,乌孤宝刀“有敌至,必鸣”。*代鉴湖女侠秋瑾也用过这个典故,“昨夜龙泉壁上鸣”。这不明明是借身边佩刀来表达抗敌救国的强烈愿望?“燕赵”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包括河北、山西一带地区。诗题中代大文学家韩愈说:“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这里曾出现过荆轲、高渐离这些英雄豪侠!诗人说“悲歌最不*”,意思是:他们热血刚肠,疾恶如仇,面对强敌,敢于拔剑而起,还不是因为心头块垒难*?

      《经世编序》里说,陈子龙“自幼读书,不好章句,喜论当世之故”。年轻时与夏允彝等缔结“畿社”,企图匡救时弊。公元1637年(崇祯十年)中进士,如今正当而立之年,风华正茂。抗敌御侮的决心,匡时济世的夙愿,交织成巨大的精神原动力。今天途经“燕赵”旧地,枨触起荆轲的往事,怎能不使他沸腾起一腔热血,急于投入战斗,效命疆场呢?

      抒情二句:“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情因景生,忧世忧时之情由所见易水景象引出。诗人借易水兴感,显然是为了说明那些统治者醉生梦死,意志消沉,一味宴安享乐,早就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可怜”一词,仿佛是为荆卿惋惜,其实,不正是为了抒发那种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懑吗?在荆轲活着的年代,对强敌的怒火,可以“指冠”,可以“嗔目”;诗人陈子龙却只能用“可怜”来表达英雄失路的悲哀,这,不正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么?

      诗人出语犹如悲叹,又绝非无病**,庸人自扰。崇祯以来,后金已先后于1629年(崇祯二年)、1634年(崇祯七年)、1636年(崇祯九年)三次入关犯境,进逼北京郊区,诗人《辽事杂诗》之一的“十载三逢敌骑来”即指此国难。时刻关心着国家民族命运的陈子龙,已经预感到不久将会有国破家亡的惨祸了,“可怜”二字下得正好。

      昏庸腐朽的明王朝的覆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根本不值得为它唱挽歌;可是,诗人为之倡导的大敌当前,敢于英勇赴死的荆轲式英雄主义精神非常值得后来者珍视。

    [阅读全文]...

2022-07-24 02:47:32
  • 诗名含有县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县字的诗词

  •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一作武功县闲居)

    姚合〔唐代〕

    县去帝城远,为官与隐齐。马随山鹿放,鸡杂野禽栖。

    绕舍惟藤架,侵阶是药畦。更师嵇叔夜,不拟作书题。

    方拙天然性,为官是事疏。惟寻向山路,不寄入城书。

    因病多收药,缘餐学钓鱼。养身成好事,此外更空虚。

    微官如马足,只是在泥尘。到处贫随我,终年老趁人。

    簿书销眼力,杯酒耗心神。早作归休计,深居养此身。

    簿书多不会,薄俸亦难销。醉卧慵开眼,闲行懒系腰。

    移花兼蝶至,买石得云饶。且自心中乐,从他笑寂寥。

    晓钟惊睡觉,事事便相关。小市柴薪贵,贫家砧杵闲。

    读书多旋忘,赊酒数空还。长羡刘伶辈,高眠出世间。

    性疏常爱卧,亲故笑悠悠。纵出多携枕,因衙始裹头。

    上山方觉老,过寺暂忘愁。三考千馀日,低腰不拟休。

    客至皆相笑,诗书满卧床。爱闲求病假,因醉弃官方。

    鬓发寒唯短,衣衫瘦渐长。自嫌多检束,不似旧来狂。

    一日看除目,终年损道心。山宜冲雪上,诗好带风吟。

    野客嫌知印,家人笑买琴。只应随分过,已是错弥深。

    邻里皆相爱,门开数见过。秋凉送客远,夜静咏诗多。

    就架题书目,寻栏记药窠。到官无别事,种得满庭莎。

    穷达天应与,人间事莫论。微官长似客,远县岂胜村。

    竟日多无食,连宵不闭门。斋心调笔砚,唯写五千言。

    县僻仍牢落,游人到便回。路当边地去,村入郭门来。

    酒户愁偏长,诗情病不开。可曾衙小吏,恐谓踏青苔。

    自下青山路,三年著绿衣。官卑食肉僭,才短事人非。

    野客教长醉,高僧劝早归。不知何计是,免与本心违。

    月出方能起,庭前看种莎。吏来山鸟散,酒熟野人过。

    岐路荒城少,烟霞远岫多。同官数相引,下马上西坡。

    作吏荒城里,穷愁欲不胜。病多唯识药,年老渐亲僧。

    梦觉空堂月,诗成满砚冰。故人多得路,寂寞不相称。

    谁念东山客,栖栖守印床。何年得事尽,终日逐人忙。

    醉卧谁知叫,闲书不著行。人间长检束,与此岂相当。

    朝朝眉不展,多病怕逢迎。引水远通涧,垒山高过城。

    秋灯照树色,寒雨落池声。好是吟诗夜,披衣坐到明。

    簿籍谁能问,风寒趁早眠。每旬常乞假,隔月探支钱。

    还往嫌诗僻,亲情怪酒颠。谋身须上计,终久是归田。

    闭门风雨里,落叶与阶齐。野客嫌杯小,山翁喜枕低。

    听琴知道性,寻药得诗题。谁更能骑马,闲行只杖藜。

    腥膻都不食,稍稍觉神清。夜犬因风吠,邻鸡带雨鸣。

    守官常卧病,学道别称名。小有洞中路,谁能引我行。

    宦名浑不计,酒熟且开封。晴月销灯色,寒天挫笔锋。

    惊禽时并起,闲客数相逢。旧国萧条思,青山隔几重。

    假日多无事,谁知我独忙。移山入县宅,种竹上城墙。

    惊蝶遗花蕊,游蜂带蜜香。唯愁明早出,端坐吏人旁。

    门外青山路,因循自不归。养生宜县僻,说品喜官微。

    净爱山僧饭,闲披野客衣。谁怜幽谷鸟,不解入城飞。

    一官无限日,愁闷欲何如。扫舍惊巢燕,寻方落壁鱼。

    从僧乞净水,凭客报闲书。白发谁能镊,年来四十馀。

    朝朝门不闭,长似在山时。宾客抽书读,儿童斫竹骑。

    久贫还易老,多病懒能医。道友应相怪,休官日已迟。

    戚戚常无思,循资格上官。闲人得事晚,常骨觅仙难。

    [阅读全文]...

2022-02-13 13:12:21
  • 含有县字的古诗词 带县字的诗词名句

  •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墨竹图题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墨竹图题诗》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探渊者知千仞之深,县绳之数也。——《商君书·禁使》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高适《东*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高适《东*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吴文英《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高适《东*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天际疏星趁马,帘昼隙、冰弦三叠。——吴文英《暗香·送魏句滨宰吴县解组分韵得阖字》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夫将者,人命之所县也,成败之所系也,祸福之所倚也。——《将苑·卷二·假权》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尽日空濛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韦庄《登咸阳县楼望雨》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杜荀鹤《再经胡城县》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杜甫《花底》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陈子昂《晚次乐乡县》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陈子昂《晚次乐乡县》

    正雁水夜清,卧虹*帖。——吴文英《暗香·送魏句滨宰吴县解组分韵得阖字》

    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杜甫《*县怀古》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杜甫《*县怀古》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杜荀鹤《再经胡城县》

    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庾信《怨歌行》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阅读全文]...

2021-12-17 01:37:41
  • 白居易《鸟》古诗

  • 白居易《鸟》古诗

      《鸟》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选自《全唐诗》。本文就来分享一篇白居易《鸟》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鸟》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诗意:

      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微小,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的。劝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幼 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

      主旨:

      诗人在诗中发出劝戒之声,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与仁爱之心。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人物生*

      出生乱世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之后,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仕官生活

      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贬谪江州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而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

      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至江州与白居易相聚。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途中与元稹相遇于黄牛峡,三人相游之处被称为三游洞。在忠州任职的时间,白居易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种花,并命名此地为“东坡”。[10] 同年冬,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白居易的母亲虽因看花坠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许多咏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纪录,新井诗作于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诗今已失传),可见此事不能构成罪名。他被贬谪的主因,很可能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当权者有关。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火花了。然而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曾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

    [阅读全文]...

2022-01-27 16:13:46
  • 夕次盱眙县古诗翻译赏析

  • 夕次盱眙县古诗翻译赏析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夕次盱眙县古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前言】

      《夕次盱眙县》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这是一首写羁旅风波,泊岸停宿,客居不眠,顿生乡思的诗。诗的前四句为第一段,是写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后四句为第二段,是写人雁归宿、夜幕降临,自夜到晓不能入眠而生乡思客愁。全诗富有生活气息,侃侃诉说,淡淡抒情,看是写景,景中寓情,情由景生,景令情动。

      【注释】

      ⑴次:停泊。盱眙(xūyí):今属江苏,地处淮水南岸。

      ⑵逗:停留。淮镇:淮水旁的市镇,指盱眙。

      ⑶舫:船。临:靠*。驿:供邮差和官员旅宿的水陆交通站。

      ⑷浩浩:盛大的样子。

      ⑸冥冥:昏暗,昏昧。

      ⑹“人归”句:意为日落城暗,人也回去休息了。

      ⑺芦洲:芦苇丛生的水泽。

      ⑻秦关:指长安。秦:今陕西的'别称,因战国时为秦地而得名。

      ⑼客:诗人自称。此句意为孤独之夜,怀念家乡。

      【翻译】

      卸帆留宿淮水岸边的小镇,小舫停靠着孤零零的旅驿。大风突起江上的波浪浩荡,太阳沉落大地的夜色苍黑。山昏城暗人们都回家安憩,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夜晚孤独我不禁想起长安,听到岸上钟声我怎能入睡。

      【鉴赏】

      这首诗写旅途中的客思。诗人因路遇风波而夕次孤驿,在孤驿中所见全是秋日傍晚的一片萧索的景象,夜听寒钟思念故乡,彻夜未眠。一片思乡之情和愁绪全在景物的描写之中。诗的妙处,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此诗对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极尽渲染,把风尘飘泊,羁旅愁思烘托得强烈感人。

      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自然引出下文停船所见景物的描写。“孤”含有孤寂之意,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落帆”“停舫”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

      颔联承接首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颈联描写停舟靠岸后放眼所见景象。“山郭暗”“芦洲白”写夜色降临之景;“人归”“雁下”意为随着夜色降,在外的人们回到家,高飞的大雁也停下休息。日落黄昏,是人回家鸟回巢的时刻,眼见人们回家尽享家的温馨以解一天的疲惫,鸟儿们也有温暖的巢得一晚的安眠,反观自身却是孤身一人,流落天涯,有家不能未回,无限酸楚顿上心头,颇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味。此处精选意象,运用色彩明暗对比渲染了凄冷的意境,景中寓情(借景抒情),借人归雁下表达羁旅乡思之情。夜幕降临,人雁归宿反衬作者客居异乡的凄苦惆怅。

      尾联“独夜”“听钟”“未眠”也处处点“夕”,处处写夜,写出乡思客愁之深。

    [阅读全文]...

2022-06-24 21:32:49
  • 白居易的古诗

  •   1、《相和歌辞王昭君二首》

      之一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之二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2、《相和歌辞短歌行二首》

      之一

      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

      出为白昼入为夜,圜转如珠住不得。

      住不得,可奈何,为君举酒歌短歌。

      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取。

      今夕未竟明夕催,秋风才往春风回。

      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颓。

      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复强饮一杯。

      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老到来。

      之二

      世人求富贵,多为身嗜欲。

      盛衰不自由,得失常相逐。

      问君少年日,苦学将干禄。

      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

      布衾不周体,藜茄才充腹。

      三十登宦途,五十被朝服。

      奴温已挟纩,马肥初食粟。

      未敢议欢游,尚为名检束。

      耳目聋暗后,堂上调丝竹。

      牙齿缺落时,盘中堆酒肉。

      彼来此已去,外馀中不足。

      少壮与荣华,相避如寒燠。

      青云去地远,白日终天速。

      从古无奈何,短歌听一曲。

      3、《相和歌辞反白头吟》

      炎炎者烈火,营营者小蝇。

      火不热真玉,蝇不点清冰。

      此苟无所受,彼莫能相仍。

      乃知物性中,各有能不能。

      古称怨报死,则人有所惩。

      惩淫或应可,在道未为弘。

      譬如蜩鷃徒,啾啾啅龙鹏。

      宜当委之去,寥廓高飞腾。

      岂能泥尘下,区区酬怨憎。

      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

      4、《相和歌辞怨诗》

      夺宠心那惯,寻思倚殿门。

      不知移旧爱,何处作新恩。

      5、《相和歌辞采莲曲》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6、《杂曲歌·辞悲哉行》

      悲哉为儒者,力学不能疲。

    [阅读全文]...

2022-05-13 14:36:26
  • 白居易的古诗池上

  • 白居易的古诗池上

      《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出自《白氏长庆集》,该诗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是白居易的经典佳作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白居易的古诗池上,希望大家喜欢。

      池上

      作者: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①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②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⑦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全草类。

      ⑧一道:一路。

      ⑨开:分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管怎样隐藏,

      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但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作品简介

      《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描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这组诗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诗人以其通俗风格,将此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富有韵味。

      作品原文

      池上

      小娃撑小艇⑴,偷采白莲回⑵。

      不解藏踪迹⑶,浮萍一道开⑷。

      词句注释

      ⑴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⑵白莲:白色的莲花。

      ⑶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⑷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白话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创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作品鉴赏

      此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易。《池上》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池上早秋

      唐代·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赏析

      这首小诗是诗人于公元826年(唐宝历二年)在苏州时作。诗的前六句写景,结尾抒发感慨。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阅读全文]...

2022-07-17 22:00:45
  • 白居易放鱼古诗

  • 白居易放鱼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居易放鱼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放鱼

      【唐】白居易

      晓日提竹篮,家僮**蔬。

      青青芹蕨下,叠卧双白鱼。

      无声但呀呀,以气相煦濡。

      倾篮写地上,拨剌长尺余。

      岂唯刀机忧,坐见蝼蚁图。

      脱泉虽已久,得水犹可苏。

      放之小池中,且用救干枯。

      水小池窄狭,动尾触四隅。

      一时幸苟活,久远将何如。

      怜其不得所,移放于南湖。

      南湖连西江,好去勿踟蹰。

      施恩即望报,吾非斯人徒。

      不须泥沙底,辛苦觅明珠。

      简析: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到江州之后所作。

      诗中写了一个故事:两条白鱼,置于地上,相濡以沫,相煦以湿,即便不伤于刀俎,也将被蝼蚁所食。诗人遂起同情之心,放生于南湖西江。并说:“施恩即望报,吾非斯人徒。”

      作者仕途失意,谪居江州,救白鱼于困厄之中,应该是出于一种同病相怜感觉,诗中寄托了诗人身世之感慨。

      放鱼(自此后诗,到江州作)

      作者:唐·白居易

      晓日提竹篮,家僮**蔬。

      青青芹蕨下,叠卧双白鱼。

      无声但呀呀,以气相喣濡。

      倾篮写地上,拨剌长尺馀。

      岂唯刀机忧,坐见蝼蚁图。

      脱泉虽已久,得水犹可苏。

      放之小池中,且用救干枯。

      水小池窄狭,动尾触四隅。

      一时幸苟活,久远将何如。

      怜其不得所,移放于南湖。

      南湖连西江,好去勿踟蹰。

      施恩即望报,吾非斯人徒。

      不须泥沙底,辛苦觅明珠。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白居易元和十年贬为江州司马。

      ②呀呀:开口貌。

      ③煦濡:吐沫以相济。《庄子·天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④写:通泻,倒。

      ⑤拨剌:鱼跳跃时发出的声音。

      ⑥《老子》:“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假人。”此避唐高祖李渊讳改渊为泉。

      ⑦南湖:指鄱阳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

      ⑧西江:唐人称长江出峡至扬州一段。

      ⑨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因称隋侯之珠,又曰明月珠。见《*》卷二。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是唐代的杰出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对白居易称“诗魔”、“诗王”、“诗豪”、“诗史”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在此期间,他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并写了不少讽谕诗,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后他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官终刑部尚书。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白居易的诗全集栏目。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写了《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了深刻批判。在艺术上,白居易诗以*易晓畅著称,在当时就流布很广。有《白氏长庆集》,存诗*三千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

    [阅读全文]...

2022-04-25 19:20:58
  • 小学白居易的古诗

  • 小学
  • 小学白居易的古诗

      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小学白居易的古诗,一起来看看吧。

      (一)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二)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

      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三)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

      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四)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注释

    [阅读全文]...

2022-04-11 22:55:35
  • 夜雨白居易古诗

  • 夜雨
  • 夜雨白居易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夜雨白居易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雨 原文: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夜雨背景:

      此诗写于元和六年,时年白居易四十岁。从“独宿在空堂”可以看出,此诗是为一个与作者相爱女子而写。且学者周相录考证,这个女子就是白居易几度在诗作中提到过“东邻婵娟子”湘灵。

      夜雨赏析:

      这首诗不是唐代所流行工整今体诗,它共有七句话,前四句大量重复用字,也并不合乎诗歌*惯。意像描写被放在了叙事之后,全诗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也没有大量兴、比之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羁绊,用最直白语言,抒发了最真挚情感。

      开头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事情,好像是憋闷了许久言语冲口而出,强烈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渲染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第一句提到了人思念和远,都是**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人,如何思念她。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是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第三句是对第一句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程度,对故乡,更准确说是对故乡生活,故乡人思念之深。第四句是对第二句扩充和延伸。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在。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事和肝肠绞痛感觉是诗人主观感情。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了。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字。

      “隔”、“结”都是冰凉凉字眼,给人一种一对火热恋人被活生生分扯开来感觉。这两个字妙处就在于诗人用两个冰冷字写出了自己火热情感,而火热又败于冰冷,这时引出自己肝肠绞痛感觉显得自然,又打动了读者。在这里,诗人又用了一个打动人动词“瞻望”。乡远,岂是瞻望可以望见,可是还要望,纵是眼望不见那心也早已回到了那故乡恋人身畔。

      前面,是对一个长时间一直以来状态写,从“况此”一句开始,诗人就开始描绘一个夜雨场景了。作者在描写本诗题目所写夜雨场景时候,却是惜字如金。他只用了两句话二十个字。但这二十个字确实称上是一字一珠。这两句话不写思,不写念,不写人,不写事,只是用简洁言语描绘了许多意像,灯、堂、天、风雨。一个况字说明这四句所描写这些是在前四句前提上进一步增加。

      所以,在情感上也是在前四句思念上增加。一个“况”字就替代了千言万语心理描写,可谓大师之作。“夜”是时间,在“夜”之前诗人用了一个名词作形容词来形容“夜”,“残灯”。灯从晚上点,点到残,一定已是深夜。诗人夜不能寐,久久思念着心中恋人。残灯昏暗光下,长长灯芯使光闪烁着,诗人在这情景下怎能不伤心呢?没有言自然显得寂静,寂静使屋子显得“空”,显得寂寥。“空”不一定是真缺少家具,而是因为缺少“人”。夜雨同话五更人“空堂”不一定是堂“空”也写出诗人心中怅然若失。“秋天”“未晓”“风雨”更是融情于景。秋雨往往给人一种寒气袭人感觉,残灯是不会给诗人任何温度,“苍苍”二字既是对风雨描写,又是诗人此时心境。这两句,不着一字思念,而又字字句句把诗人思念之情着色,行文至此,分染过白描已经基本上上好了颜色。

      最后一句话,可谓画龙点睛之笔,又是直抒胸意写法,把全诗像一首曲子一样,推向高潮,曾在一书里看到这样话,“忘字对于相爱又不能在一起男女来说,是最残酷汉字”。想忘,又不能忘,想忘,又不敢忘。诗人一段刻骨铭心爱情就在这无果结局中谢幕,无数思念,向何处倾诉。行文至此,一幅杰作完成了。整首词贯穿着白居易大、简、妙风格,虽是写爱情,写思念,但不像多数爱情诗一样婉约,它大气、又不失细腻,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种情感之至,一种浑然天成。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阅读全文]...

2022-05-03 11:41:23
关于易门县的古诗 - 句子
关于易门县的古诗 - 语录
关于易门县的古诗 - 说说
关于易门县的古诗 - 名言
关于易门县的古诗 - 诗词
关于易门县的古诗 - 祝福
关于易门县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