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关于焦仲卿的一点想法
焦仲卿,出自《孔雀东南飞》中,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庐江郡的一个小官吏,与妻子刘兰芝一同殉情,是一个性格鲜明、内涵丰富的艺术形象。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关于焦仲卿的一点想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内容提要:对于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中的男主人公焦仲卿应该重新审视他的思想价值。他冲破封建礼教中的忠孝思想、男权思想、门第观念,忠于爱情,用生命维护爱情。是*传统文学中难得的男性人物形象,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应该提升对他的认识和评价高度。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封建礼教;反叛;思想价值
被誉为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一直是人们喜爱的优秀文学作品。不仅是因为其优美的诗歌语言和重要的文学价值,更是因为两位主人公那凄婉动人的爱情。两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年轻人,竟然不顾父母家人的阻拦,不顾社会舆论的阴险,为了纯真的信念,双双殉情。每每读到此处,无不让人潸然泪下。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刘兰芝的评价要高出焦仲卿。这是一位绝世佳人,可以说,在刘兰芝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妇女在传统审美观念下的所有优点。她有惊人的美貌:“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她勤劳善良:“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她对爱情执着:“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而她最后那毅然决然的一跳,已经成为封建社会妇女反抗压迫的标志。
在这里,我想说一说另一个重要的,却差不多被人们忘记的人物——焦仲卿。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焦仲卿的死要比刘兰芝的死,意义更加重大。
首先,他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己还是一个官府衙门里的小吏,家中的经济条件属于当时社会中的上层等级。而刘兰芝的家庭出身就要低一点,这也许是焦母驱逐刘兰芝的一个原因。门当户对是婚姻的一个重要条件。那么,即使焦母驱逐了刘兰芝,焦仲卿没有随之殉情,他也可以再次娶到和刘兰芝一样的,甚至比刘兰芝还要好的女子。
其次,是他的.性别因素。为什么把这一条单独列出来呢?我想大家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封建礼教对于妇女的束缚可谓严之又严,紧之又紧。“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就像两道锁链,使得妇女没有丝毫的自由空间,社会地位十分低下。而相反的,对于男性却几乎没有什么限制。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妻子或者妾不能让自己满意的话,一纸休书就可以把她们送回娘家。皇帝三宫六院,豪门权贵娶十个八个老婆是十分寻常的事情。一般人家,休妻再娶也不为过。因此,对于焦仲卿来说,母亲驱遣了刘兰芝,他完全可以再娶一个,甚至更多。而且,焦母已经为他选择好了对象。
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为什么?
他对母亲说:“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在那个极端蔑视妇女自身权利的时代,一个男人能说出这样的话,虽不说是空前绝后,也算是石破天惊。他不顾年迈的母亲,不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不顾自己也许能飞黄腾达的前程,竟然义无反顾的追随刘兰芝殉情。
再进一步说,刘兰芝的死,我们可以理解为封建社会的罪恶,逼迫她不得不走这条路。说一句不大恰当的话,刘兰芝的选择,对于遭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妇女来说,是最终的、必然的选择。而焦仲卿的死,就没有这么简单。当然,封建礼教对于叛逆的人,是一视同仁的。但不同的是,刘兰芝没有退路,而焦仲卿完全是有退路的,而且他可以退得理所当然。
为什么?
思前想后,只有一个结论:为了爱情!也只有爱情,才有如此大的动力,促使他做出上面的重大决定。他放弃了可以逃避的道路,而选择了勇敢的对抗;他放弃了对爱情的可耻背叛,而选择了用生命来维护它的纯洁。。他的行动,完全是出自于对爱情百分之百的忠诚。那么,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在对忠孝思想的绝对强化、对爱情的极端忽视的情况下,他做出这个选择的难度,要比刘兰芝艰难得多。唯其不易,方显的弥足可贵。
因此,我认为,对于焦仲卿的评价,应该提高一点,虽不说高过刘兰芝,最起码,两个人,应该是同一高度。
参考书目: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
《*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态度决定一切,实力扞卫尊严!人要经得起**耐得住寂寞!
2、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3、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
4、若是有勇气说再见,生活也会还我们一个崭新的开始。
5、你被拒绝的越多,你就成长得越快;你学的越多,就越能成功。
6、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
7、人的生命恰似一部小说,其价值在于贡献而不在于短长。
8、所谓成长,就是逼着你一个人,踉踉跄跄的受伤,跌跌撞撞的坚强。
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10、爱情是以微笑开始,以吻生长,以泪结束。
11、没有灯的小路一样可以行走,只要心还在。
12、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只有做不成事情的人。
13、没有哪一种胭脂能涂抹时间,没有哪一件服装能掩饰灵魂,没有哪一套古籍能装潢空虚。
14、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我。
15、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16、微小的幸福就在身边,容易满足就是天堂。
1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破,不要嫉妒要欣赏,不要托延要积极,不要心动要行动。
18、你讲一个笑话,我要笑上好几天,但是看见你哭了一次,我就一直难过好几年。
19、青春并不像一袭新衣,好像我们仔细少穿一点就可以保持簇新似的。青春,当我们有它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每天穿用它,而它则很快就会消逝。
20、我们缺少的不是机会,而是在机会面前将自己重新归零的勇气。
21、当你周围都是米的时候,你很安逸;当有一天米缸见底,才发现想跳出去已无能为力。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没有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混下去很容易,混上去太难了。
22、青春就像卫生纸一样,看着很多,用着用着就没有了;生命就像小说书一样,觉得很厚,掀着掀着就到头了。年轻的我们要:珍惜青春,爱惜生命。
23、真正能让你倒下的,不是对手,而是你绝望的内心。
24、爱情就像一双袜子,越是瞧起来不顺眼的袜子,越有可能永远陪在你身边,越是喜欢的漂亮袜子经常会少一只。
25、善待别人,其实是在给自己创造一个更为宽松自由的生存环境,从而让成功之路充满更多的快乐。
26、生活总会给你另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叫明天。
27、别小看任何人,越不起眼的人。往往会做些让人想不到的事。
28、只有收获,才能检验耕耘的意义;只有贡献,方可衡量人生的价值。
29、人生就像一条抛物线,不管最高点有多高,最终还是会回到最初的原点。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也是最大的公*。
30、不要灰心,不要失望,只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任何时间都是你成功的起点!
31、只要你肯奋斗,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可能的。
32、一个人要有自己的目标,只有在自己的目标中前进、奋斗,才能体会到达到目标时一路上的辛酸滋味。
33、强大的信心,能克服来自内心的恶魔,产生无往不胜的勇气。
34、人生,短短三万天,有**,有低谷;有成功,有失败;有生,有死。
35、只有相信自已,才能让别人肯定的相信你。
36、如果你不开口问,那么答案永远是不。如果你不去前进,就永远都是原地踏步。
37、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38、生命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39、幸福和幸运是需要代价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40、面对机会,你要勇敢,输也罢、赢也罢,都是一种经历,是一笔花钱买不来的财富。
41、坚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潜质,而信仰就是力量。
42、希望,只有和勤奋作伴,才能如虎添翼。
43、为别人着想的创新,成就自已的伟大事业。
44、有时候,我们必须闭上嘴,放下骄傲,承认是自己错了,这不是认输,而是成长。
45、只要你在一条路上付出得够多,坚持得够久,必然有成功的那一天。
46、人要有所畏惧,才能克制私欲;有所追求,才能开源节流;有所放弃,才能集中精力;有所包容,才能潇洒轻松;有所担当,才能坦坦荡荡!
47、不管失败多少次,都要面对生活,充满希望。
48、人之因此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49、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若对她笑,她就对你笑。
50、自卑虽是与骄傲反对,但实际却与骄傲最为接*。
51、勇敢地接受挑战,不断地超越自我,这样才能发出你的无限潜能。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乐府古辞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 ,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序说:东汉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听到 后,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哀悼他们。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
“(我)十三岁到十六岁能织精美的白绢学会了裁剪衣裳会弹箜篌 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鸡鸣啼了,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我既然担当不了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享厚禄的貌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贤慧能干)的妻子,结婚后相亲相爱地生活,(并约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相处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开始,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招致母亲不满意呢?”
焦母对仲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名字叫罗敷,姿态可爱无比,母亲替你去提亲。(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千万不要挽留(兰芝)。”
焦仲卿直身而跪禀告:“孩儿恭敬发禀告母亲,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女子,我一辈子就不再娶妻子了!”
焦母听了儿子的话,(用拳头)敲着坐具大发脾气(骂道):“你这小子没有什么害怕的了,怎么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当然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焦仲卿默默不敢作声,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张嘴对妻子说话,却哭得连话也说不成句:“本来我不愿赶你走,但有母亲逼迫着。你只好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不久我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来。为此,你就受点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说的。”
刘兰芝对焦仲卿说:“不要再白费口舌了!记得那一年冬末,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白天黑夜勤恳地操作,我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总以为没有过错,终身侍奉婆婆。(我)到底还是被赶走了,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上面美丽的刺绣发出光彩,红色罗纱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个,箱子上都用碧绿色的丝绳捆扎着。样样东西各自不相同,种种器皿都在那箱匣里面。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
鸡鸣啼了,外面天将亮了,刘兰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穿上绣花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插)着闪闪发光的玳瑁首饰,腰上束着白绢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手指纤细白嫩象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像含着红色朱砂,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
刘兰芝走上厅堂拜见婆婆,婆婆的怒气仍未*息。(兰芝说:)“从前我做女儿时,出世后从小生长在乡间,本来就没受过什么好的教养,同你家少爷结婚,更感到惭愧。接受婆婆送的钱财礼品很多,却不能承担婆婆的使唤。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只是记挂婆婆在家里辛苦操劳。”回头再与小姑告别,眼泪像连串的珠子掉下来。(刘兰芝对小姑说:)“我初来你家时,小姑你刚能扶着坐具学走路,今天我被赶走,小姑你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希望你努力尽心奉养母亲,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兰芝说完)出门登上车子离去了,眼泪不停地簌簌落下。
焦仲卿的马走在前面,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一起会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马坐入刘兰芝的车中,两人低头互相凑*耳朵低声说话。(焦仲卿说):“我发誓不与你断绝关系,你暂且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去庐江太守府(办事),不久一定会回来,我对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
刘兰芝对焦仲卿说:“感谢你忠诚相爱的心愿!你既然这样记着我,盼望你不久就能来接我,你一定要成为磐石,我一定要成为蒲草和苇子。蒲草和苇子柔软结实得像丝一样,磐石不容易被转移。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行为暴躁如雷,恐怕不会听任我的意愿,违反我用来使我烦忧。”接着举手告别,惆怅不止,两人的感情同样的恋恋不舍。
兰芝走进了家门,来到内堂,上前后退都觉得没有脸面。刘母(看见兰芝回来)大为惊讶,拍着手掌说:“没想到你自己回来了!十三岁就教你纺织,十四岁就能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节,十七岁送你出嫁,总以为你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究竟有什么过错,没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来了!”兰芝惭愧地对母亲说:“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
母亲听后非常悲伤。(兰芝)回家才十多天,县令派了媒人上门来。(媒人)说,县令家有个三公子,人长得漂亮文雅,世上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干。
刘母对女儿说:“你可以去答应他。”
女儿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才回来时,焦仲卿再三嘱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离。今天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这样做不合适。那么你可以回绝来说媒的人,(以后)慢慢再讲这件事吧。”
刘母告诉媒人说:“(我们)贫*家,有了这个女儿,她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再访求别的女子),我不能就答应你。”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不久太守派郡丞来求婚了。说太守家有第五个儿子,娇美俊逸,还没有结婚,请郡丞去做媒人,这是主簿传达下来的话。郡丞直接对刘母说:“我们太守家,有这样一个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结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来说媒。
焦仲卿人物形象分析
大家知道焦仲卿人物形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焦仲卿人物形象分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历来《孔雀东南飞》的读者们多钟情于女主人公刘兰芝,认为她在无辜被遣后能再就高枝的情况下还忠于原来的爱情,是一个勇敢执着于坚贞不渝爱情的奇女子。不少人认为焦仲卿的软弱妥协是他们悲剧的主要祸根。笔者认为,单从事情表面分析,作为母亲与妻子之间的中间人,不能化解调和她们的矛盾,焦仲卿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能离开大环境和小环境以及个人因素的综合作用。如果从焦仲卿的特殊家庭和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来分析,笔者认为焦仲卿的殉情比刘兰芝还更艰难,背负着更多社会、家庭的重责,因而更有意义。
一、为了爱情克服性格上的弱点
文中焦父一直没有出现,许多专家推测应是不在人世或长期在外。焦仲卿在缺父的环境下成长,母亲独断专行、主观霸道、性急暴燥的作风使他形成了内向与懦弱的性格特点,缺乏阳刚之气,遇事少作主张,对母亲言听计从,对妻子深深的爱意也埋藏在心底。这既是汉代“以孝治天下”的要求,也是他内向的性格特点造成的结果。以至妻子对他感到失望,特别是在婆婆的诸多刁难下忍无可忍,向他倾诉了“君家妇难为”的处境,提出了遣归的请求。这才令到他猛然醒悟,再这样下去,将永远地失去心中的至爱。所以当他听到娇妻要自请遣归就跑去质问母亲。可见,妻子在他心中的分量确实不轻,也因为有这伟大爱情的力量才足以给他勇气,改变他的懦弱,这是焦仲卿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敢于迕逆母亲即是不再愚孝,是对自己的过去及母亲的反叛。
二、为了爱情挣脱了思想的束缚
汉代实行以孝治国,将《孝经》列为七经之一,并成为官学的启蒙教材。东汉末与蔡邕齐名的崔寔在《四民月令》里就有记载:“十一月,研冰冻,命幼童读《孝经》、《论语》篇章。”皇帝以孝为谥号的就有孝惠、孝文、孝武、孝宣诸帝。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西汉重孝,尚少行三年丧者。东汉则谓他人父,对举主、故将亦多行孝三年,而父母之丧有加倍服孝者”,“甚至有行服二十余年者。”由此可见,东汉时,“孝道”备受推崇,成为人人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强调子女必须绝对顺从父母,如果子女冒犯长辈则为社会所不容。因此《礼记·内则》中“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这样过分的事情才会发生。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影响下,焦仲卿为了妻子质问母亲“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已是过分,当母亲提出“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的强横要求,焦仲卿以“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来相威胁更是不孝。焦仲卿接受的教育使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行为:对母的不尊就是不孝,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也等于自毁前途,“仕宦于台阁”就会成为空想。明知这样,他还是以妻为重。焦仲卿走到这一步,已是与孝对立,与整个社会伦理为敌。他能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然而,为了心爱的妻子他宁愿背叛“孝道”。在母亲的坚决反对下,焦仲卿无力坚持,但还是抚慰妻子“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可见他时时处处都为妻子着想。在母亲和妻子之间,一个出于孝,一个出于爱,只能拥有其一,实难两全。在遣妻的路上说出“誓天不相负”的话,一方面是安慰鼓励妻子增强她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是背叛着母亲和孝道。在知道妻子再嫁时选择“吾独向黄泉”,并且“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可见,他是背负着多么沉重的包袱,经历了多少的反复与艰难的挣扎才摆脱了“孝道”的束缚。
三、为了爱情放弃大好仕途
焦仲卿本可通过休妻达到猎取功名和富贵的目的,但是他为了爱情放弃大好仕途,在当时可谓绝无仅有。汉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是察举制度。察举制度是根据乡闾评议,将道德标准放在第一位。班固在《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自公元前140 年董仲舒建议“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使察举制度化,至公元220年曹丕以“九品官人法”取而代之,前后经过了360年。而建安在公元196年,已是察举制度的末期,并已走向异化。东汉中期以后,察举制度的舆-论权渐为豪族权门所操纵,制度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体现了民众对名、实分离的察举制度的讽刺。制度的破坏使人们的行为出现分化,一部分士人更加崇尚气节,对察举制度毫不在意;而另一部分人则因为汉代为吏的俸禄极薄,抵不上农民一家五口的收入,养家至为困难,所以不少吏士就想尽办法通过察举制度,即希望通过奇行异事来提高名声,希望在察举中能以此*步青云。 如范晔在《后汉书·列女传》就记载了两则借助出妻来猎取功名的例子。“广汉姜诗妻者,同郡庞盛之女也。诗事母至孝,妻奉顺尤笃。母好饮江水,水去舍六七里,妻常流而汲。后值风,不时得还。母渴,诗责而遣之”;“永事后母至孝,妻尝于母前叱狗,而永即去之”。而班固在《汉书·王吉传》中也记载了“吉少时学问,居长安,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吉妇取枣以啖吉。吉后知之,乃去妇”一事。姜诗等三人的妻子都没有原则性的错误,而他们竟为了自己孝悌名声而出妻,并被载入史册,因此官运亨通。其实王吉原来和焦仲卿一样也只是一名郡吏,后来“以郡吏举孝廉为郎”,鲍永后被征为司隶校尉。这种升迁确实令不少人眼红,效仿者不乏其人。
《焦仲卿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孔雀东南飞》发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焦仲卿完全有可能通过休妻轻而易举地升职,但他根本不想这样做,同时对母亲有意识地想通过自己休妻来达到博取名声、实现升职的目的非常反感,自言“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他这掷地有声的话充分表现出他视前程如粪土,视爱情如生命的观念。与姜诗妻等人相比,刘兰芝与焦母的矛盾更深,休妻是顺理成章、顺水推舟之事,但焦仲卿根本不想牺牲爱情换取前途,对“仕宦于台阁”毫不动心。这种观念若放在现代并不特别,但是在一个礼教要求严格的时代,在一个以进仕为人生目标的封建社会,焦仲卿的思想和言行可称得上惊世骇俗。
四、为了爱情不惜生命
有些读者认为焦仲卿懦弱,不敢抗争,只能以一死回报妻子的深情,即使这样,还是表现得太无能了,因此,同情的天*不会向他倾斜。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死也是需要勇气,而且在当时,他的殉情需要背负着社会的唾骂和不耻。
前面已提到,封建伦理道德在东汉时期已走向了反常,“百行孝为先”的道德观念左右着人们的言行举止,焦仲卿本来是一个唯母命是从的孝子,在听到爱妻“及时相遣归”的请求后,就立即去质问母亲,足见妻子在他心中的份量,也充分显示出他与当时社会有着不同的追求。
而且说出“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的话,公然对母亲表白对妻子的爱意,更是违反了《礼记·内则第十二》“子甚宜其妻,出”的条例,在当时的人看来更为大逆不道。为了母亲不喜欢、已被休掉的妻子而殉情,会被世人不耻;为了殉情不侍奉守寡的母亲终老,身为独子却让母亲失去人生的依靠,这种种行为均是严重违背了当时的道德标准,在东汉时代不仅生前遭人批评,死后也可说是“遗臭万年”。从《孔雀东南飞》经历了三百余年之后才被梁末的徐陵选入《玉台新咏》中,可见当时统治阶级对它的抗拒。焦仲卿在这样的社会、家庭环境中都能为爱殉情,他的挣扎比现代人更痛苦,也需要更大的勇气,他这种在乎爱情、在乎生存价值的态度值得我们赞赏。
纵观《孔雀东南飞》全文,焦仲卿从始至终都表现出对妻子忠贞不渝的爱情,即使是母亲的反对与利诱都没有半点的犹豫和动摇,可以通过出妻来至仕的捷径对他也没有吸引力。一个在男权社会有着远大前程、有美女可以再娶、有条件实现高升的情况下都能对爱情忠贞不二的男子,试问天下能有几人?一个背负着家庭、社会希望的人能舍弃一切,以死来维护自己的爱情,在焦仲卿之前,还未闻有人也。在当时的时代,为了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把自己置于以孝治国之道的对立面,确实能有几人能做到?因此,我们应该给予焦仲卿公正的评价,他确实是一位对爱忠贞不渝的奇男子,也是文学史上为爱殉情的第一男子,焦刘完美的爱情婚姻观念因为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而成为时代的牺牲品,这牺牲虽然可惜,但对后人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完美的婚姻有着极大的激励和鼓舞。
拓展内容:《孔雀东南飞,为焦仲卿妻作》原文赏析
原文: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唐朝诗坛,以五言诗见长的诗人中,刘长卿绝对堪称一代宗师,自称为“五言长城”。总体来讲,刘长卿的诗情感以深婉见长,所谓“深”代表不浅薄,所谓“婉”,代表含蓄慰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唐朝著名诗人刘长卿十首诗作,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
刘长卿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他生活穷困,为了生计远游,为了能够谋取功名,他不断的活动。在刘长卿的诗歌创作生涯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其一是求仕无成时期;其二是两次遭到迁谪,这一时期成就最大;其三则是被免官,处于人生暮年时期,这一时期的诗影响力较小。
第一个时期,刘长卿的诗歌已酬赠感遇和边塞诗为主,诗文中能够体现深刻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反映出具备大才之士不幸遭遇的悲愤之情。边塞诗是成就较高的,描写出边疆战争之惨烈之情景,又站在战士的角度抒发久成难归、功业无成的悲惨遭遇,同时对边疆将领骄奢生活又不能体恤士兵的行为之愤慨。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诗,色彩慷慨悲怆,气势充沛,具备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第二个时期,刘长卿终于入仕,但仕途坎坷,后经历安史之乱,看到社会动乱,请缨从戎,这一时期的诗体现出刘长卿忧国忧民的情感,现实主义精神更加浓重。由于接连迁谪,处境和思想产生变化,慷慨之气减弱,悲痛之气越发浓重。诗文反映社会问题的内容较少,感叹个人悲惨遭遇的诗较多,是替同样遭遇的文人发出怒吼。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刘长卿的诗较为成熟,也是使其在唐朝诗坛奠定地位的关键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刘长卿诗歌创作的衰退时期,写社会现实的诗较少,抒发个人情怀的诗较多,还有应酬性的诗篇。此时期的诗文,体现刘长卿政治上的进步,但在思想上并没有增进,并没有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因此,暮年刘长卿的诗篇,并未体现壮士未酬之大气,艺术价值较低,思想性较差,是其一生诗文成就最低的时期。
总体来讲,刘长卿的诗文艺术成就还是比较突出的,语言工秀又委婉,尤其五言诗影响力较大。从声律角度来看,*仄声调运用娴熟又严谨。从用韵角度来看,刘长卿的五言诗声文并茂,具备超高的审美效果。从音韵方面来看,刘长卿的诗,用不同的韵会产生不同的声情。在意象运用方面,刘长卿的诗也有独特之处,情有独钟,包含丰富的意象群,也寄托诗人的情感。
总之,刘长卿在诗坛存在一定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是唐朝诗坛由盛而终的过渡诗人,从盛唐乐观向上、意气风发、气宇轩昂的精神状态,到一种冷落的寂寞境界。他的五言诗是一座山峰,体现了时代的审美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刘长卿十首诗作,尤其五言诗,绝对可以称之为巅峰之作。
温汤客舍
[唐代]刘长卿
冬狩温泉岁欲阑,宫城佳气晚宜看。
汤熏仗里千旗暖,雪照山边万井寒。
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
且喜礼闱秦镜在,还将妍丑付春官。
过裴舍人故居
[唐代]刘长卿
惨惨天寒独掩扃,纷纷黄叶满空庭。
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
篱花犹及重阳发,邻笛那堪落日听。
书幌无人长不卷,秋来芳草自为萤。
送卢侍御赴河北
[唐代]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
月下呈章秀才
[唐代]刘长卿
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
夜蛩偏傍枕,寒鸟数移柯。
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
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过。
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
[唐代]刘长卿
万里猿啼断,孤村客暂依。
雁过彭蠡暮,人向宛陵稀。
旧路青山在,余生白首归。
渐知行*北,不见鹧鸪飞。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唐代]刘长卿
万古巴丘戍,*湖此望长。
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
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
1、《河朔吟》太*燕赵许闲游,三十从知壮士羞。敢话诗书为上将,犹怜仁义对诸侯。子房帷幄方无事,李牧耕桑合有秋。民得夸襦兵得帅,御戎何必问严忧。
2、《怀庆朔堂》庆朔堂前花自栽,便移官去未曾开。年年忆着成离恨,祇托春风管句来。
3、《寄安素高处士》吏隐南阳味日新,幕中文雅尽嘉宾。满轩明月满谭夜,共忆诗书万卷人。
4、《寄题孙氏碧鲜亭》天地何风流,复生王子猷。黄金买碧鲜,绿玉排清秋。非木亦非草,东君岁寒实。耿耿金石性,雪霜不能老。清风乃故人,徘徊过此君。泠泠钧天音,千载犹得闻。应是圣贤魄,钟为此标格。高节见直清,灵心隐虚白。粉筠多体貌,锦箨见儿童。上交松桂枝,下结兰蕙丛。秀气蔼晴岚,翠光凝绿水。明月白露中,静如隐君子。不愿湘灵泣,不求伶伦吹。凤皇得未晚,蛟龙起何时。萧萧云水间,良与主人宜。红尘满浮世,何当拂长袂。坐啸此亭中,行歌此亭际。逍遥复逍遥,不知千万岁。
5、《寄题溪口广慈院》越中山水绝纤尘,溪口风光步步新。若得会稽藏拙去,白云深处亦行春。
6、《寄题岘山羊公祠堂》休哉羊叔子,辅晋功勋大。化行江汉间,恩被疆埸外。中国倚而安,治为天下最。开府多英僚,置酒每高会。徘徊临岘首,兴言何慷慨。此山自古有,游者千万辈。堙灭皆无闻,空悲岁月迈。公乎仁泽深,风采独不昧。于今堕泪碑,观之益钦戴。卓有王源步,文学伟当代。借麾来襄阳,高怀极恬退。山姿列云端,江响拂天籁。行乐何逍遥,览古忽感概。不见叔子祠,芜没民畴内。千金赎故基,庙貌重营绘。襄人复其祀,水旱有攸赖。太守一兴善,比户皆欢快。源叔政可歌,又留千载爱。
7、《晋祠泉》神哉叔虞庙,地胜出嘉泉。一源其澄静,数步忽潺湲。此异孰可穷,观者增恭虔。锦鳞无敢钓,长生同水仙。千家溉禾稻,满目江乡田。我来动所思,致主愧前贤。大道果能行,时雨宜不愆。皆如恶祠下,生民无旱年。
8、《京口即事》突兀立孤城,诗中别有情。地深江底过,日大海心生。甘露楼台古,金山气象清。六朝人薄命,不见此升*。
9、《庐山瀑布》灵源何太高,北斗想可挹。凌日五光直,逗云千仞急。白虹下涧饮,寒剑倚天立。阔电不得瞬,长雷无敢蛰。万丈岩崖坼,一道林峦瀑。险逼飞鸟坠,冷束山鬼润。须当截海去,独流不相入。
10、《欧伯起相访》海涯牢落若为怀,惟子相过未忍回。劲覃不随风偃去,孤桐何意凤飞来。樽藏金醴迟迟进,匣锁云和特特开。万古功名有天命,浩然携手上春台。
11、《送丁司理赴明州》仙家枝叶令威孙,南去司刑庇越民。金阙道书微旨在,狱多阴德是真人。
12、《送何涉秀才》蜀道归来万里身,上堂嘉庆动诸邻。贤良诏下先生起,休向成都问卜人。
13、《送虎丘长老》暂向天台参众真,虎丘风月远随身。琼台肯便长栖去,无限人间未度人。
14、《送刘牧推官之兖州》相国镇束鲁,开合多英豪。羡子赋从军,壮思如波涛。当有非常遇,所得连六鳌。故人孙复之,卧云生二毛。或作梁甫吟,秋风共呼号。翩翩草檄外,可与相游遨。益以夫子心,万物都一毫。此行名与节,须似泰山高。
15、《送欧伯起》天与神交忽解携,一溪风月更同谁。自惭萧洒如猿鹤,却向周郎怨别离。
16、《送石曼卿》河光岳色过秦关,英气飘飘酒满颜。贾谊书成动西汉,谢安人笑起东山。亨途去觉云天*,旧隐回思水石闲。此道圣朝如不坠,疏封宜在立谭间。
17、《送鄞江窦尉》片帆飞去若轻鸿,一霎春潮过浙东。王谢江山久萧索,子真今为起清风。
18、《送郧乡尉黄通》少年好逸骥,老者重安车。争先尚逐逐,致远贵徐徐。勿言一尉卑,千户击惨舒。外矜固不足,内乐则有馀。子游与季路,作邑宁欷嘘。五斗对万钟,所问道何如。
19、《岁寒堂三题其二·君子树》二松何年植,清风未尝息。天矫向庭户,双龙思霹雳。岂无桃李姿,贱彼非正色。岂无兰菊芳,贵此有清德。万木怨摇落,独如春山碧。乃知天地威,亦向岁寒惜。有声苦江河,有心若金璧。雅为君子材,对之每前*。
20、《滕子京魏介之二同年相访丹阳郡》长江天下险,涉者利名驱。二公访贫交,过之如坦途。风波岂不恶,忠信天所扶。相见乃大笑,命歌倒金壶。同年三百人,太半空名呼。没者草自绿,存者颜无朱。功名若在天,何必心区区。莫竞贵高路,休防谗嫉夫。孔子作旅人,孟轲号迂儒。吾辈不饮酒,笑杀高阳徒。
21、《同年魏介之会上作》寒苦同登甲乙科,天涯相对合如何。心存阙下还忧畏,身在樽前且笑歌。闲上碧江游画鹢,醉留红袖舞鸣鼍。与君今日真良会,自信粗官乐事多。
22、《西湖筵上赠胡侍郎》官秩文昌贵,功名信史褒。朝廷三老重,乡党二疏高。涯业尽图籍,子孙皆俊髦。西湖天下绝,今日盛游遨。
23、《西溪见牡丹》阳和不择地,海角亦逢春。忆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
24、《西溪书事》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蒙叟自当齐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曈昽每见珠。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25、《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穣下胜游少,此洲聊入诗。百花争窈窕,一水自涟漪。洁白怜翘鹭,优游羡戏龟。阑干红屈曲,亭宇碧参差。倒影澄波底,横烟落照时。月明鱼竞跃,春静柳闲垂。万竹排霜杖,千荷卷翠旗。菊分潭上*,梅比汉南迟。岸鹊依人喜,汀鸥不我疑。彩丝穿石节,罗袜踏青期。素发频来醉,沧浪减去思。步随芳草远,歌逐画船移。绘写求真赏,缄藏献己知。相君那肯爱,家有凤皇池。
26、《谢柳太博惠鹤》新诗遗鹤指真经,对此仙标讵敢轻。万里华亭思去伴,千年辽海识归程。鸡群与处曾非辱,鹏路将翔孰谓荣。独爱九皋嘹唳好,声声天地为之清。
范仲淹古诗大全
导语: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范仲淹古诗大全,欢迎大家参考!
1、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4、御街行——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5、范仲淹罢宴——范仲淹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郊,赗敛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6、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他生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卒于宋仁宗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终年六十四岁。仁宗时,他武官曾任枢密副使(大致相当于*副部长),文官曾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是一位出将入相,文武兼备的人才。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虽是苏州吴县人,但他却是出生在徐州。他的老家是苏州。范仲淹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病逝,幼小的范仲淹便随其母亲改嫁,来到了长山县的朱氏家中,少年时期的范仲淹是在一种十分艰苦的境遇中度过的'。他在博山的荆山寺刻苦攻读。
范仲淹在范泉边勤奋学*。他的学*生活非常艰苦。范仲淹在追忆他的少年生活时这样写到:"我过去和一姓刘的同学,在少年时代的学*生活都是极为艰苦的,每天煮两升粟米粥,冷了,切成四块,早晚吃二块。把咸菜切碎,加半杯醋,少量盐,烧熟当菜,就这样的生活过了三年多" 。虽然范公少年时代的生活非常艰苦,但他学*勤奋,胸有大志。曾有人在一座灵祠中听到范仲淹的祷问:"我将来能当宰相吗?"神说不能。又问:"我不能当宰相,做个良医如何?"或当宰相,或当良医,工作性质虽然不相同,但为民造福却是相同的。范仲淹不做宰相就做良医的思想,确实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思想的精华。 "毅然出走"是说范仲淹在二十岁时得知自己的身世,毅然离家出走,到南部"应天府书院"读书学*。当时他的母亲哭着追出去很远,他甚至都没回头看一眼心爱的母亲。在南部应天府书院,他"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的舒适生活,寒冬腊月,读书困倦了,就用冷水洗脸,再继续读。日常生活也非常艰苦,经常吃不上饭,他就以喝粥充饥,一位南都官员的儿子和他是同学,非常同情他,便把他学*勤奋、生活艰苦的情况告诉了父亲。父亲便叫儿子把官府为自己准备的饭菜送一份给他,他婉言谢绝了,并说:"我吃粥惯了,一吃好吃的,就要以吃粥为苦了" 。就这样他在南部应天府后院寒窗苦读五年。
经过五年"人所不堪""自刻益苦"的生活,大中祥府八年(公元1015年)范仲淹考中了进士,这年他二十六岁,做官后,他清正廉洁,办事公正。
今人多不弹。
——七弦琴奏出幽静、清雅的曲调,静静倾听,如同松林清风。我虽然非常喜欢古时的曲调,但现在的人们已大多不弹奏了。
静听古调,如同置身于松林听涛,不由想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景色。世事凡尘,皆化为身外之物。这一刻,什么仕途、什么名利,都化作清风而去,唯有作者的心灵沉醉于这古调声中,和着松涛声响,感受七弦琴的悠扬。只是这弦中之清凉,不由得让人感慨世态炎凉、官场纷繁。
写这首《听弹琴》时,正是刘长卿仕途不顺之时。刘长卿刚完成科考中了进士,结果赶上了安史之乱,跑到江苏避难,后在肃宗年间做了长州尉,还被诬陷入狱,被大赦后做了个小小的海盐令,还是代理职务。初入官场,便遭劫难。此时听得琴师的弹琴,引起了共鸣,写下了这首《听弹琴》。
《听弹琴》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刘长卿静听弹琴,夸奖琴师技艺高超,以今人不识古调之美,来抒发自己受冷遇而怀才不遇和知音难觅的遗憾。短短的20个字,从对琴声的赞叹,转到对自身的感慨,从中不难读出诗人孤高自赏、不落世俗的志趣。
曲高和寡、知音难觅,也正是刘长卿一生的真实写照。从玄宗年代中了进士,历经四朝皇帝,做了一辈子小官,就没有顺利过,一次入狱、两次被贬。自己的刚正直言,得罪了多少人,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漂泊一生,坎坎坷坷,数次进出京城,却始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唯有诗歌让他找到心灵的归宿,诗不在长,五言足矣,自己给自己一个名号”五言长城”。
刘长卿始终处在犹豫和无奈中,内心好像从来没有打开过,沉闷着、彷徨着。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落日下,风雪中,望着那扇柴门,刘长卿既希望那扇门向自己打开,走出去,找寻一片天地,给自己一个入世的机会。又害怕那扇门真的打开,外面的世界会让他头破血流。
在这种犹豫和矛盾中,他既有《听弹琴》的*静和渴望,也有《送上人》中对”世外桃源”的追求和放弃,更有《送灵澈上人》中的孤独和无奈。
一路奔波、一路坎坷,最终在江州,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寻找心灵的共鸣,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赠花卿[1]
杜甫
【原文】
锦城丝管日纷纷[2],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3],
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
[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曾*定段子璋之乱。卿:当时对地位、年辈较低的人一种客气的称呼。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纷纷:繁多而杂乱,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3]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作者】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赏析】
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致。此诗有动有静,婉转含蓄,耐人寻味。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花敬定曾因*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杨慎《升庵诗话》中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诗以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
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当然,也有人认为它纯粹就是一首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据考证,花敬定居功自傲、骄恣不法的事实都发生在*定段子章的叛乱之后。杜甫是一位忠君思想很强的诗人,如果这首诗写于此时,他绝不会“赠”其诗,而且也决不会称之为“卿”,诗的格调也不会如此轻松愉快。
莺啼序古诗原文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莺啼序古诗原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莺啼序金陵
清代周祖同
王家谢家燕子,话闲愁万绪。指形胜,白下雄城,蒋山依旧终古。
听云外、东流滚滚,分明诉出伤心语。只秦淮仍荡春波,绝无残树。
太息神州。望里浩渺,认西边幕府。想当日流涕新亭,过江名士何处?
叹繁华、从来似梦,金粉坠、销沉歌舞。翠华空、凭吊兴亡,故宫禾黍。
东南半壁,慷慨悲歌,又十年战鼓。有列阵大旗飘出,画角呜咽,骨化青磷,血飞红缕。
金戈铁马,长江天堑。垂虹惨惨无颜色,莽烽烟、遍起秋陵路。
铙歌唱罢,横吹四野腥风,午余鬼啸阴雨。
孤篷倦旅,对此茫茫,说艳游顿阻。黯剩迹、鸦啼壕断,凤去台空,一炬华林,乱芜桃渡。
凄凉欲问,人间何世,萧萧芦荻寒故垒,尽挑灯、重续兰成赋。
筝船纵拍红牙,怨曲难终,暮潮更苦。
莺啼序
*现代 顾敏燕
枝头腊梅落尽,恰春来耳语:高楼外、万里晴风,此时我自为主。
柳芽浅、夭桃照水,三三两两游春侣。正当前美景,惜花人在何处?
水榭亭台,春枝寻遍,怕佳期又误。成牵念、域外仙姿,回眸翩然而去。
想*生,为情所累,何妨似、飞飞鸥鹭。久沉思,那个人儿,花间凝伫。
无心插柳,有意栽花,闲题新诗句。已忘却、成败得失,谁论英雄,折戟沉沙,奈何今古。
弄潮志意,流芳文字,年华多少消磨尽,到而今、唯有情如故。
临波鉴影,独爱莹雪容颜,定是饮冰茹素。
莺声滴翠,试舌娇音,指点东风路。探暖意、园中拾趣,可慰愁肠,世事难料,炎凉看取,多情笑我,盈盈珠泪,问花无语休惆怅,乱红飞、为作春泥护。
来年若待花开,满院芳菲,沁人肺腑。
莺啼序
清代殷秉玑
馀寒正深料峭,喜春风透户。预分付、留住韶华。恐被芳草催暮。
系兰棹、花深柳密,重来认得三桥树。嘱东皇休放,杨花漫天飞絮。
十丈芳尘,陌上走马,衬花开软露。看花外、先系柔条,它时堪寄鱼素。
怕柔条、相思可寄,寄不尽、相思千缕。未相离,且把相思,暂交鸥鹭。
携鸥浮白,揖鹭题红,此间共啸旅。怎摒挡、志和家具,载了诗酒,一任逍遥,尚湖烟雨。
波流眼细,峰含眉瘦,有人不为寻芳出。试湔裙、棹楫斜阳渡。
蘼芜绣遍,访它拂水荒庄,有酒且酹香土。
吟怀正畅,共拍清歌,案醉边白苧。曲岸畔、垂杨凝睇,倒影窥窗,引客偷攀,对人酣舞。
清欢未已,新词才阕,题鹃莫诉伤春事。倩双鬟、吹入瑶筝柱。
销魂春去江南,燕燕莺莺,旧游记否。
莺啼序
清代王易
无端又伤远别,泪盈盈似水。空庭院、料峭春寒,短枝渐吐微蕊。
恨此度、凄凉太甚,纷纷旧雨随星坠。又江关、庾信飘零,已动归思。
抵掌挑灯,联吟踏月,惯盘恒共子。更谁料、佳景无多,乱风愁雨又至。
望江山,飞云黯淡,正天外,搀枪遥指。问因何,零落神州,满含秋意。
者回去也,地北天南,断难忘寤寐。因预念,他年聚首,未卜何日,谱到阳关,不禁清泪。
韶光易老,萍迹未定,天涯倘有重逢日,定惊心、彼此俱憔悴。
回肠似结,满怀幽恨难言,相期故人心里。
骊歌唱罢,南望迢迢,止遥山拂翠。还说甚、双鱼寄恨。
尺素传心,任报*安,也牵愁起。茫茫四顾,一枝安在,纵教我亦归故土,但相思、两地危楼倚。
期君珍重千金,一驻归帆,便裁凤纸。
莺啼序酬蘅圃见赠,次原韵
清代李符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序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谢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作者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手法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名称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赋的手法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为的读音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赋比兴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赋的手法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互文的句子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特殊句式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疑问的地方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结尾的意义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语言风格
关于焦仲卿的古诗
古诗焦仲卿中的相字
古诗对焦仲卿的评价
赞美焦作的古诗
形容焦作的古诗
古诗里小序的作用
焦作市的古诗名人
仲尼厄而作春秋的古诗
范仲淹的古诗代表作
在古诗中的写作顺序
描写焦作市宁郭村的古诗
春分长卿作者的古诗
古诗赠花卿的写作背景
关于范仲淹的古诗作品
描写仲春的古诗要作者
古诗词小程序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