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写花的古诗

关于李清照写花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清照写花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清照写花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李清照写花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64) 语录(7) 说说(12) 名言(5) 诗词(1k+) 祝福(1k+) 心语(488)

  • 有关李清照大雪的古诗

  • 大雪,李清照,文学
  • 有关李清照大雪的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阅读过古诗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李清照大雪的古诗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分享,希望有帮助到大家。

      一、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译文

      大雁南归,声声鸣叫,使人断肠的鸣声消失在布着丝丝残云的碧空中。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垂直地升起了一缕炉烟。在微微烛光的映照下她头上插戴着明亮的凤钗,凤钗上所装饰的人胜首饰那么轻巧。

      一夜凄凄角声把晓色催来,看晓漏已是黎明时分,斗转星横,天将破晓。转眼天光大亮,报春的花儿想是开放了吧。但是时在早春,西风还余威阵阵,花儿仍然受到料峭春寒的威胁,那有心思出来争春!

      二、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译文

      白雪皑皑,满眼银色世界。就在这银色的世界里,一树寒梅点缀其间。然后那覆雪悬冰的梅枝,晶莹剔透,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就是从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们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

      大自然可能也有偏爱,她怜爱这娇艳的梅花,作为陪衬,才让月光这样皎洁清澈,玲珑剔透,洒满大地。让我们举杯开怀畅饮吧,值此花好月圆雪白的良宵,品酒赏梅,一醉方休。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

      三、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熔金一作:镕金)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译文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然后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四、好事*·风定落花深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译文

      风停了,庭花尽凋零。看珠帘之外,雪瓣成堆,红蕊层层。须牢记海棠花开过后,正是伤春时节。

      歌声歇,玉杯空,酒兴尽。唯有青灯闪烁,豆荧之光渐熄灭。然后梦中的愁怨自难消受,更传来鹈鴂一声送春鸣。

      五、满庭芳·小阁藏春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译文

      在阁楼中好似春天一般,*常不用的窗子将白昼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画廊里,发现这里非常深幽。篆香烧尽了,日影移上帘箔了,才发现黄昏将*。然后我喜爱梅花,自己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为什么一定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而荒废了时光呢。没有人来找我谈话聊天,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对花彷徨。

      梅花色泽美艳,它虽不像别的花那么畏惧霜雪,但毕竟娇弱,难以禁受寒风冷雨的摧残。又是谁吹起横笛曲《梅花落》,吹动了我的愁绪。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要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而它情意长留。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夜晚,然后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能显示出梅花的俊俏风流。

    [阅读全文]...

2021-12-09 11:52:39
  • 如梦令古诗李清照(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诗)

  • 李清照
  • 老规矩,先放原文: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果我说李清照乃千古第一才女,应该极少有人会反对吧。

    李清照并不如李白、陆游那般高产,流传至今的词只有区区四五十首。但是,*对她的评价却是“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李清照画像

    能以这么低的产量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易安居士称第二的话,应该没人敢称第一。

    这首《如梦令》也是,只有短短六句话,却囊括场景、人物、对话、心理,好似一幅流畅的电影镜头,李清照的语言表现力和才华,可见一斑。

    宋代陈郁夸赞:《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

    明代的沈际飞说:“知否”二字,叠得可味。“绿肥红瘦”创获自妇人,大奇。

    我们现代人,只能背诵一下前人的作品,聊以慰藉。因为,我们再也不可能写出如此巧夺天工的作品了。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有如下几点:

    一、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易安居士这首词,有一个中心事物,那就是海棠。

    因为不忍看到海棠花谢,便饮酒宿醉。经历一晚的风吹雨打,想来已经是满地落红。可自己又不敢面对那般场景,遂叫侍女查看,谁知侍女“却道海棠依旧”。怎么可能呢?这般时日,应是“绿肥红瘦”才对了。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海棠花开花谢,只是一个很正常的自然现象,根本就不会往心里去。但是,李清照却能因为这个事,写出一首千古传唱的词来。

    是她太过悲春伤秋,心思过于细腻,还是我们的神经过于大条?我也不知道。

    二、我们那点微不足道的心气,需要分配给太多事物。

    古代又没有互联网、手机之类的,想想也是,他们无聊的时候,不搞创作,还能干嘛呢?

    我们就不一样了,单是忙着生活,就已经耗费了我们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偶尔有点空闲,玩会手机不香吗。这年头,正经人谁搞创作啊。

    当然,也并不是我们想创作,就能写出《如梦令》这样的词来。毕竟,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也只出了一个李清照。所以这玩意儿,脑子还是占主要因素。

    既然写不出来,那就选择背诵嘛。毕竟有句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阅读全文]...

2022-05-17 23:21:24
  • 李清照的古诗词有哪些(李清照的100首古诗集锦)

  • 李清照
  •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也有济南章丘人一说) ,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一说宰相王珪长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代鲜伦”。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相看。因此,宋代周煇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古诗 婉约 闺怨 孤独 怀人 最美 声声慢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思念 闺怨 离情 一剪梅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厨 通:橱;销金兽 一作:消金兽)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初中古诗 重阳节 怀人 思念 醉花阴

    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初中古诗 女子 闺怨 感伤 武陵春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古诗三百首 地名 咏史怀古 爱国 忧愤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初中古诗 纪游 最美 闲适 如梦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惜花 伤春 闲适 如梦令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豪放 理想 追求 言志 渔家傲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代: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熔金 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古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伤今追昔 元宵节 情怀 永遇乐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宋代: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宋词精选 婉约 寒食节 写景 惜春 浣溪沙

    行香子·天与秋光

    宋代: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重阳节 思念 伤怀 行香子

    [阅读全文]...

2021-12-04 01:51:46
  • 李清照桂花的诗句

  • 李清照,桂花
  • 李清照桂花的诗句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员工李清照描写桂花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释】

      ①北宋党争期间,诗人和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之久,这首词写于这段时间。②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之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画栏开处”用唐人李贺“画栏桂树悬秋香”诗意。

      【小结】

      咏物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但这首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不乏形象,议论也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其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者评论古人,从多层面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地赞美和崇敬。

      【译文】

      色泽暗淡,颜色是轻黄色的桂花体态秉性柔美轻盈,情怀疏淡,足迹幽远,只是把花香留在世上。哪里需要一定是浅绿色或轻红色的花朵才叫美丽呢,(像桂花这样的花),自然是花卉中名列第一的。(与桂花相比),梅花定会嫉妒,菊花也应羞惭,桂花在雕饰有绘画的栏杆边开放的时候,是秋天花卉中百花之首。屈原可说是太没有情致了,不然,为什么当年桂花没有被收录在他的作品中呢?

      【赏析】

      从文面字句上,不容易发现这首《鹧鸪天》是一首赞美桂花的咏物词;但倘若知道“画栏开处”的出处,则不难知道词人所歌咏的对象。唐朝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画栏桂树悬秋香”的诗句,李清照 的“画栏开处” 即是此句的'化用,由此推知,这首词赞誉的是桂花。

      第一二句总写桂花的特征——色泽“暗淡”、 “轻黄”, 秉性柔和、雅致;情怀疏淡,踪迹偏远(桂树一般生于山中),香气纯正。这两句言简义丰,从“色”“香”“性”“情”“迹”等方面概括了桂花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气质,说明桂花朴实无华,不以美艳、娇媚的外表取悦于人,而只将清纯的芳香留给人间。之后,词人转入议论抒情,或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将对桂花的喜爱、赞美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词人先将桂花与缤纷艳丽的群花作比,说明桂花无须引人注目的“浅碧深红色”,那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气质是“花中第一流”;继而词人运用拟人手法,用梅、菊进行侧面映衬,说明桂花是“秋花之冠”,使梅花嫉妒,使菊花含羞,这种以美衬美的映衬手法,进一步彰显了桂花的内在美。最后两句,词人情思达到高潮,毫不客气地对骚人屈原进行批评。当年,屈原写《离骚》时,用各种香花芳草来比喻君子的高尚情操,却未将桂花收入。为此,词人直言不讳地批评屈原太缺乏情思,诘问其为何无视桂花的高洁芬芳,竟然不把桂花写进《离骚》中。这有力的诘问,把桂花之美推向了极致,意味深长地将全词收煞。

      显然,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意在托物抒怀,以物喻人。词人笔下其貌不扬、但质地不凡的桂花,是情操高洁、特立独行的君子的象征,又是词人傲视世俗、卓尔不群的正直品格的生动写照。

      1、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2、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欲折一枝桂,还来雁沼前。

      3、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4、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5、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6、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7、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8、可怜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

      9、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10、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忽枉岩中诗,芳香润金石。

      1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12、山云漠漠桂花湿。

      13、天遣幽花两度开,黄昏梵放此徘徊。不教居士卧禅榻,唤出西厢共看来。

      14、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教胜尘中。

      15、万事相寻荣与衰,故人别来鬓成丝。欲知岁晚在何许,唯说山中有桂枝。

      16、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17、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

      18、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夜空中一轮孤月照得地上那树桂花亮晶晶,泛着清冷的光。一座土坯房坐落于桂花树旁,一地的香,弥散在空气中,却涌不进一陌儿小地方,涌不入老汉的心中。

      昏暗的房屋,老汉却没有入睡,只睁大了眼直直盯着*乎腐朽的房梁和瓦片。这样破败不堪的处所,难怪?难怪!老汉嘴里反复念叨着。

      小时候,孩子们可喜欢那棵桂花树了。那时那树还只他们一人高。我总能看到:他们追着、跳着,闹够了就折一枝桂花,放在鼻下深吸一口气。亦或是闹着要我也陪他们一起疯,他们的母亲只是远远地站在一旁,一脸宠溺的微笑。最难忘的是一次我们比赛跑步,我总要盯着他们俩,生怕他们一不小心摔了跟头。结果,自己绊在石头上,一下子就扑倒在地上,倒像个勇敢以身掩弹的军人。他们俩慌忙地涌过来,一会子为我呼气,一会子又柔声安慰。桂花的香味远远**地围绕着,甜甜糯糯的。

      孩子们渐渐长大了,那几年,村里的青壮年陆陆续续进城打工,寄回来的钱竖起了一幢幢簇新漂亮的楼房,本来几百口人的村庄渐渐只剩几十个老的小的,越来越冷寂。我知道他们也想走,盼着城里的热闹,盼着过更好的生活,但终归是舍不得我和他们的妈,也怕只留我二人在家过得孤独。孩子们孝顺啊,我心里是高兴,可是看着他们时不时流露出的纠结与落寞,我,又怎能忍心呢?终于有一天,我私下里帮他们收好了行李,一个劲儿地把他们往外推。他们先是几般不愿,但我强硬的态度燃起了那一把火。他们接过行李,目光投向远方。临走时,各自折了一枝桂花,远去。香味从远方涌来,浓烈的、哀伤的,呛得我鼻头都红起来。或许,那时不该要求他们离开!

      现在啊!老人一声长叹,转而又陷入沉思。妻子也已逝去,只剩老汉和颓败的老屋相互依偎在渐渐苍老的树下,桂花的香味无处落脚,不知所措地尴尬着。他们前年倒是回来了:带来了自己的另一半和两个活泼可爱的孙女。他们说:城里有很多车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新鲜玩意儿。他们还说:城里的桂花一种一大片,可香了,而且比屋旁那棵还会茂密……孙女儿仰着笑嘻嘻的红脸蛋往老汉嘴里塞城里带回来的桂花糕,唔,甜到心里去。现在回头想想,孩子们充满热情和希望的声音,还有那香甜的桂花糕,似乎让老屋也舒展明亮了不少。看来,这步路没走错!

      老汉披衣起身,缓缓地走出房子。月色明亮,他很顺利地走到了桂花树旁,抚摸着凹凸不*的枝干,抬眼望去,遥远的远方有孩子们意气风发的未来,而自己,就和这树、这屋一起,咀嚼*淡悠远的乡村之夜吧。

    [阅读全文]...

2022-05-15 05:49:28
  • 李清照夏日绝句古诗

  • 夏日,李清照,文学
  • 李清照夏日绝句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夏日绝句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夏日绝句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赏析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创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再读李清照《夏日绝句》散文随笔

      一场游戏一场梦,深陷在能扭曲一切般的重力场中,严重的泥泞挡不住男人想要君临天下的欲望,挡不住横矛纵马、战死沙场也要称雄的快感,挡不住女人也想坐拥荣华、贵为王妃,至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无限存在。历史是有维度的、是有深深的维度的,在战马铁甲、刀光剑影、非生即死、别无选择的矢量上,会不会有例外呢?你给了世人一个彻底清洗的答案:炎炎夏日的逼仄绝句,像极了霸王的利剑,为受重伤而**的例外补上了好几个狭长的窟窿。此时,再也看不到你那如花如柳,绿肥红瘦的迷人娇艳,而眼前浮突于笺纸上的,是你照不清自己的另一面---无例外,金莲!

      战旗猎响,烽烟滚滚,万里江山,车轮而过。是谁把历史的衣服全部脱下,转瞬间,就看个精光。如果时光允许倒流,我只想成为一株*凡的松柏,守着山岩上的清淡岁月,与小岩鹰偶尔聊聊,消遣下年华,在逐渐风蚀的皱纹间,看一看日落日出、霞喷彩绘、云淡风轻。不闻世间的寡薄,不问凡尘的情恶,仅是简单的在这样隐秘宁静的光华中,微荡涟漪地度过匆匆人生。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15]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阅读全文]...

2022-03-19 03:22:31
  • 醉花阴李清照(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诗 )

  • 李清照
  • 她是“藕花神”;

    她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

    她被誉为“词国皇后”;

    她是柔情与豪气并重的千古第一才女……

    她,就是号称易安居士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生,充满了诸多坎坷与磨难。往事尘烟,恍如隔世,唯有美酒和诗词能安慰现实凄惨的心灵。

    李家有女初长成,雏凤清于老凤声。

    古往今来,能有大成就者,都和优秀的家庭脱不开关系。

    李清照的父亲是大学士苏轼的学生,不仅得到苏轼的真传,才气逼人,还喜欢藏书。

    母亲出生在当朝状元家庭,饱读诗书,蕙质兰心。

    李清照绝对没有辜负这好基因。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春日杏花吹满头,谁家年少足风流。

    少年的青葱时光总是如此惹人怀念,少女的心事最是迷人,千山万水终究敌不过惊鸿一瞥。暗恋的情绪如野草般肆意疯长。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沾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8岁那年,李清照嫁给了与她兴趣相投的金石学家赵明诚。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佳节又重阳,只将相思附与诗词,这就是传唱千年的一首词: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十分甜蜜,两人之间的相思最是难熬,锦书也抵不过内心所想的心上人。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然而幸福总是短暂的。情深,却遭家变;忧国,偏逢乱世。

    父亲官场失意,丈夫为官,在国难面前临阵逃脱,后又染病身亡。七尺男儿的英雄气魄,才是李清照所敬佩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李清照一个弱女子,却有着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这是多少男儿所不及的。

    几经流转,李清照再嫁。不成想却遇人不淑。为了休夫,李清照宁愿坐牢。

    [阅读全文]...

2021-12-17 18:29:33
  • 李清照的诗词

  • 李清照,诗人
  • 李清照的诗词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的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一剪梅——李清照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诉衷情——李清照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7、菩萨蛮——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8、好事*——李清照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9、忆秦娥——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10、小重山——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11、玉楼春·红梅——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12、鹧鸪天——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13、临江仙——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14、添字采桑子——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5、南歌子——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阅读全文]...

2022-06-24 03:45:32
  • 李清照关于桂花的诗句

  • 桂花,李清照,文学
  • 李清照关于桂花的诗句

      诗句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李清照关于桂花的诗句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释】

      ①北宋党争期间,诗人和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之久,这首词写于这段时间。②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之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画栏开处”用唐人李贺“画栏桂树悬秋香”诗意。

      【小结】

      咏物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但这首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不乏形象,议论也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其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者评论古人,从多层面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地赞美和崇敬。

      【译文】

      色泽暗淡,颜色是轻黄色的桂花体态秉性柔美轻盈,情怀疏淡,足迹幽远,只是把花香留在世上。哪里需要一定是浅绿色或轻红色的花朵才叫美丽呢,(像桂花这样的花),自然是花卉中名列第一的。(与桂花相比),梅花定会嫉妒,菊花也应羞惭,桂花在雕饰有绘画的栏杆边开放的时候,是秋天花卉中百花之首。屈原可说是太没有情致了,不然,为什么当年桂花没有被收录在他的作品中呢?

      【赏析】

      从文面字句上,不容易发现这首《鹧鸪天》是一首赞美桂花的咏物词;但倘若知道“画栏开处”的出处,则不难知道词人所歌咏的对象。唐朝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画栏桂树悬秋香”的诗句,李清照的“画栏开处”即是此句的化用,由此推知,这首词赞誉的是桂花。

      第一二句总写桂花的特征——色泽“暗淡”、“轻黄”,秉性柔和、雅致;情怀疏淡,踪迹偏远(桂树一般生于山中),香气纯正。这两句言简义丰,从“色”“香”“性”“情”“迹”等方面概括了桂花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气质,说明桂花朴实无华,不以美艳、娇媚的外表取悦于人,而只将清纯的`芳香留给人间。之后,词人转入议论抒情,或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将对桂花的喜爱、赞美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词人先将桂花与缤纷艳丽的群花作比,说明桂花无须引人注目的“浅碧深红色”,那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气质是“花中第一流”;继而词人运用拟人手法,用梅、菊进行侧面映衬,说明桂花是“秋花之冠”,使梅花嫉妒,使菊花含羞,这种以美衬美的映衬手法,进一步彰显了桂花的内在美。最后两句,词人情思达到高潮,毫不客气地对骚人屈原进行批评。当年,屈原写《离骚》时,用各种香花芳草来比喻君子的高尚情操,却未将桂花收入。为此,词人直言不讳地批评屈原太缺乏情思,诘问其为何无视桂花的高洁芬芳,竟然不把桂花写进《离骚》中。这有力的诘问,把桂花之美推向了极致,意味深长地将全词收煞。

      显然,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意在托物抒怀,以物喻人。词人笔下其貌不扬、但质地不凡的桂花,是情操高洁、特立独行的君子的象征,又是词人傲视世俗、卓尔不群的正直品格的生动写照。

      描写桂花的诗句

      1、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2、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欲折一枝桂,还来雁沼前。

      3、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4、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5、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6、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7、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8、可怜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

      9、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10、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忽枉岩中诗,芳香润金石。

      1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12、山云漠漠桂花湿。

      13、天遣幽花两度开,黄昏梵放此徘徊。不教居士卧禅榻,唤出西厢共看来。

      14、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教胜尘中。

      15、万事相寻荣与衰,故人别来鬓成丝。欲知岁晚在何许,唯说山中有桂枝。

      16、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17、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

      18、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阅读全文]...

2022-04-10 01:35:05
  • 李清照残花诗句解释

  • 李清照,解释,经典
  •   李清照残花诗句的意思

      残花作者:李清照   花开花落花无悔,缘来缘去缘如水。

      花谢为花开,花飞为花悲。

      花悲为花泪,花泪为花碎。

      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

      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残花指将谢的花;未落尽的花。

      亦形容女人上了年龄,外貌或美色已失。

      本诗句句带“花”字 。

      我们都知道,花是一种美丽的事物,但与此同时 ,我们也不给不承认, 它是易逝的、脆弱的。

      诗人以残花为意象,表达了她对光阴失去,青春不再的愁绪 。

      。李清照的 残花 属于词还是诗歌啊

      词。

      可以叫诗词,但不是诗歌。

      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像《诗经》《楚辞》《汉乐府》这种类型的,才能叫诗歌。李清照的《残花令》

      《残花令》盼不到花开花落花满天留不住春来春往春景残一杯苦酒三更酿几分娇颜淡梳妆盼 盼盼等不及雁南雁北雁归年挡不去风起风寒风啸崖孤芳自赏无人赞羞花几许暗自怜残 残 残半朵无奈沾花颜几许相思何人见千般葬花下故人春来年李清照《残花令》一词的情感。

      我不管这首诗是不是他的存不存在,我现在就要,很急

      盼不到花开花落花满天 留不住春来春往春景残 一杯苦酒三更酿 几分娇颜淡梳妆 盼 盼盼 等不及雁南雁北雁归年 挡不去风起风寒风啸崖 孤芳自赏无人赞 羞花几许暗自怜 残 残 残 半朵无奈沾花颜 几许相思何人见 千般葬花下故人春来年想听听各位才人对李清照的《残花》这首词的欣赏,我要写一篇美学欣赏论文。

      比较喜欢这首词。

      在下拜谢

      残花作者:   花开花落花无悔,缘来缘去缘如水。

      花谢为花开,花飞为花悲。

      花悲为花泪,花泪为花碎。

      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

      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

      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

      真可谓万古愁心

      花开、花落、花谢、花飞、花悲、花泪、花碎、花舞、花哭,花瓣飞。

      作者从一朵鲜花,从蓓蕾到初开、绽放,随风舞蹈,再到败谢,花瓣纷飞,一朵美丽的鲜花最终破碎

      作者为花悲,为花哭,为花落泪

      最终是: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这首词,表现了女词人的个性,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

      全词语言简单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

      作者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阅读全文]...

2022-01-17 13:03:48
李清照写花的古诗 - 句子
李清照写花的古诗 - 语录
李清照写花的古诗 - 说说
李清照写花的古诗 - 名言
李清照写花的古诗 - 诗词
李清照写花的古诗 - 祝福
李清照写花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