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听子夜秋歌的古诗其二

关于我想听子夜秋歌的古诗其二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我想听子夜秋歌的古诗其二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我想听子夜秋歌的古诗其二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我想听子夜秋歌的古诗其二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08) 语录(4) 说说(54) 名言(1k+) 诗词(1k+) 祝福(5) 心语(3)

  • 子夜秋歌古诗词

  • 阅读,文学
  • 子夜秋歌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子夜秋歌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子夜秋歌》

      作者: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解】:

      1、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2、玉关:即玉门关。

      3、虏:对敌方的蔑称。

      4、良人:丈夫。

      【韵译】: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评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原诗】

      子夜吴歌 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诗意】

      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胡虑,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赏析】

      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认为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好,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末二句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这首诗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阅读全文]...

2021-11-28 18:57:39
  • 子夜秋歌李古诗(子夜秋歌翻译及原文)

  • 十多天之前,小佛在成都经历着炙烤的天气,白天室内温度可以达到32度,到了夜里稍微凉快一点28度,不过好在立秋之前,一早一晚日渐凉爽,最*下了几天阵雨,白天也感到十分凉爽,这秋季终究还是及时到来,拯救了酷暑中的大伙。

    古诗词中我们常常可以读到与秋季有关的作品,这些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不少都是“悲秋”的氛围,比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李清照的“薄雾浓云愁永昼”,“凉生枕簟泪痕滋”;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李白写秋天的诗?

    一说起李白,大家就想起世人送他的“诗仙”之称,仙家风格飘逸,变幻多端,李白其诗亦是如此,读他的不是豪迈奔放就是潇潇洒洒,抑或是意境奇幻。其实,李白的作品也有唯美的一面,“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都是极美的句子。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李白笔下极美的秋诗,这首诗前面四句惊艳世人,非常值得一读!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是李白创作写季节的一组诗,根据记载是仿六朝乐府《子夜四时歌》而作,融入了自己的才华,变古体四句诗为六句,改哀怨情感为思念之深情,独具一格。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诗歌一开始就点明了时间、地点,这里是京城长安,这时是秋季的一个月夜,秋月照着京城,给人一种苍凉之感,月亮升起,人们却并未入睡,他们在干嘛?借着月色在家中捣衣,并且在做这个事的人还非常多,数以万户计。静的“月”,动的“捣衣”,这一动一静将月色之美与人间生活之苦相结合,当我们读完全诗,就能明白这万户捣衣到底是为了什么?又勾起了多少妇人对外出丈夫的思念,无意之中有真意。

    那思念是什么?“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思念不断,随着秋风飘向玉门关(或许应该说是边塞)。整个前面四句将人与物,物与情完美结合起来,韵味深长,惊艳世人,值得一读!历代诗词评论家也给予了这四句诗极高的评价: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的好句,被太白拾得。

    清代应时《李诗纬》:(前)四句入神。

    紧承前四句中体现出来的浓浓“玉关情”,进一步发出留守长安上万思妇的心声,“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其实,李白写这两句诗,不仅仅要表现妇人对丈夫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丈夫归来的期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这其中更饱含了李白对国计民生的关注,希望边关战事早日结束,士兵们能回归家庭,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有人说,最后两句诗应该被删掉,“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小佛认为不可,这两句诗的存在可以将整首诗的格局拔高。

    [阅读全文]...

2022-06-30 06:10:12
  • 子夜秋歌古诗词

  • 子夜秋歌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子夜秋歌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子夜秋歌》

      作者: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解】:

      1、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2、玉关:即玉门关。

      3、虏:对敌方的蔑称。

      4、良人:丈夫。

      【韵译】: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评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原诗】

      子夜吴歌 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诗意】

      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胡虑,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赏析】

      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认为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好,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末二句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这首诗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阅读全文]...

2022-02-09 19:35:46
  • 子夜吴歌·秋歌古诗词注释及翻译

  • 子夜吴歌·秋歌古诗词注释及翻译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子夜吴歌·秋歌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子夜吴歌·秋歌

      作者: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

      ①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

      ②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③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捶打。

      ④吹不尽:吹不掉之意。

      ⑤玉关:玉门关。这两句说飒飒秋风,驱散不了内心的愁思,而是更加勾起了对远方征人的怀念。

      ⑥*胡虏:*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⑦良人:指驻守边地的丈夫。罢:结束。

      译文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

      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

      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敌人*定,

      丈夫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赏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王夫之评价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如田同之就曾说:“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西圃诗说》)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的“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读者须知,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秋歌》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阅读全文]...

2022-01-25 21:19:28
  • 子夜冬歌古诗翻译(子夜冬歌古诗翻译唐崔国辅)

  • 走过人生旅途,时光如水照缁衣,匆匆太匆匆,又见几度夕阳红,能够挥手的身影,却始终没有几个。把那些难过的往事放在心上,任凭岁月琢磨成珍珠,在暗夜里绽放光芒,越耀眼越痛苦愈加悲伤。你是心上的一颗红痣,也是梦里的一道白月光。风过掠影,往事越千年,没有人再来高歌一曲《大风》,只有一支《子夜》悄悄吟唱在耳边,长久回响。

    薛曜生*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风沙里,能够知道的,也如影子浮现在“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诗歌里。王勃有两首诗是送与薛曜的,分别是《别薛华》和《重别薛华》。薛华就是薛曜,薛曜字升华。薛王两家是累世通家之好,薛曜的祖父薛收是王勃祖父王通的门生,又与王勃叔祖父王绩交好,而薛曜的父亲薛元超提携过王勃。有如此关系在里面,王勃写两首诗就很自然的事。

    或许由于两人私交好的关系,王勃写给薛曜的诗句就更加真情流露:“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别薛华》)。这种“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的痛楚情感,与另外一首送杜少府之时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情怀,风格完全迥异,好似出自两个人之手。

    薛曜阅读这样的诗作,情绪上难免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产生一种人生莫名、譬如朝露的感怀。

    《子夜冬歌》

    [唐]薛曜

    朔风扣群木,严霜雕百草。

    借问月中人,安得长不老?

    《子夜冬歌》是《子夜四时歌》之一,《子夜歌》属于乐府曲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专门用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子夜歌》以五言为形式,多以爱情为题材,后来延伸出多种变曲。其中,比较出名的有诗仙李白所作《子夜吴歌》四首。《唐书·乐志》说:“《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因起于吴地,所以又名《子夜吴歌》。

    诗人有所感怀,便自然而然地抒发出来。所以,在开端两句,便紧紧地抓住诗的题目,来详细地描写冬季里有关景象。“朔风扣群木,严霜雕百草”,寒冷的北风刮过,肆意凛冽压迫着大地上的树木,而肃杀的白霜,残忍剪除凋谢着世间各种花草。“朔风”和“严霜”,都是冬季里才会出现的自然景观。前句一个“扣”字,尽显寒风之劲爆;后句一个“雕”字,突出寒霜之酷绝,把冬天严厉的气候给描绘得十分真切。这种真实感觉,不仅仅是来自于自然,更是发自于诗人的内心。正是这种逼真感,才让后面的感受显得愈发切实而不虚妄。

    在某个时期或者某个阶段,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分外脆弱,季节的变迁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身处煞气充斥的冬季,入目一片万物凋零景象,想来情绪必然是低落的。处于此时此地,敏感的诗人就会浮想联翩,疑问不断,“借问月中人,安得长不老?”他虽然是客气的“借问”,实际上却是一种追问:尊贵的月中人,请问如何获得永恒不死的长生秘诀,才能不像这些自然中的事物一样凋残故去?传说月亮里有仙子名嫦娥,曾服长生药而飞天,所以才有这样一问。

    事实上,诗人在此之问,不仅是假借对月中人的一个请教,更是对生命的追问。这种对生命无端的问题,应该是我们所有个体生命都在思考的不解之谜语。虽然没有答案,也必然会求索不已。因为对生命不停歇地探索,本就是人类活着的意义所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古往今来,多少哲人问天问地,都无法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但仍矢志不渝地顽强探索着生命的真谛。

    这首《子夜冬歌》明面上是描写自然界里的景象,实际上却是截取人生旅途上的一段时光,把这段时光里所生发出来的一段情感和心绪,借用对自然景象的描摹来清晰显露。通过细腻地刻画以及充满紧张地追问,我们可以得知诗人此时内心里的不安和惶恐,而这种恐慌来自于对生命无常的可怕联想。生命那么短暂,而我们还有那么多人或事,一直藏在心底牵挂着,无法释怀和放手。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光里,去获得最大的利益呢?或许,好好地对待出现在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热爱生活,思考人生,未尝不是一种特殊的方法。至于有效或无效,关键还要看自家如何处理。人生短暂,不留遗憾,爱比恨好,珍惜比浪费好。

    [阅读全文]...

2021-11-28 04:57:57
  • 子夜吴歌·秋歌古诗词

  • 子夜吴歌·秋歌古诗词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

      ①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

      ②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③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捶打。

      ④吹不尽:吹不掉之意。

      ⑤玉关:玉门关。这两句说飒飒秋风,驱散不了内心的愁思,而是更加勾起了对远方征人的怀念。

      ⑥*胡虏:*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⑦良人:指驻守边地的丈夫。罢:结束。

      译文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

      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

      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敌人*定,

      丈夫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赏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王夫之评价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如田同之就曾说:“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西圃诗说》)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的“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读者须知,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秋歌》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原诗】

      子夜吴歌 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诗意】

      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胡虑,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赏析】

      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认为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好,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末二句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这首诗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阅读全文]...

2022-03-22 08:04:49
  • 想听的话

  • 1、想你想你好想你,找个画家画下你,把你贴在杯子里,每天喝水亲亲你。

    2、老婆,我爱你。你那天使般的微笑总能不动声色笼罩我的全身。她抚慰着我的肌肤、抚慰着我的心神、抚慰着我的灵魂。

    3、一心一意等着你,十分幸福拥有你,百分之百爱着你,千里迢迢难见你,万分想念告诉你,百万人中找到你,千万不能失去你!

    4、我的手愿放在你手里,握手深情甜如蜜;我的心愿靠在你心里,心中话永不渝;我的眼愿看在你眼里,望一眼柔情时空也停。

    5、你像那沾满露珠的花瓣,给我带来一室芳香;你像那划过蓝天的鸽哨,给我带来心灵的静远和追求。

    6、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7、亲爱的辛苦了,看着你憔悴有样子真的好心疼。好想把你抱在怀里,让你感受我的温暖。我爱你,亲爱的!

    8、寻找蛛丝马迹有你的线索,省略光彩万千没你的烟火,时间为我缩写的思念,心跳在真诚中扩展到无限,亲爱的,我爱你。

    9、当岁月在生命的围墙写满了诗句,我为遇见你而感到幸运!当时光在爱情的丝绸绣满了芳香,我为爱上你而感到骄傲!亲爱的,有你就有幸福,爱你!

    10、我愿意用一千万年等待你初春暖阳般的绽颜一笑。

    11、当你爱我的时候,我的心在沉睡。当我爱你的时候,你的心已冰封。

    12、你是我的一切,上帝让你来到我身边,我真是太幸运。

    13、可能我给不了你世界上最好的一切,可是我一定会把我最好的一切给你,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爱你!永远永远!相信我!

    14、不是恋爱的感觉让我幸福而是爱上你的感觉让我幸福。

    15、我相信,不可能有人会像我这样地爱你、体贴你,也没有人会像我一样对爱情如此的始终如一。

    16、爱情就像泡泡糖,吹得越大越美,就越容易破裂;爱情就像有瑕疵的水晶,很多人都想把瑕疵擦去,结果水晶变成了玻璃。爱情是心的归宿,是包容更是珍惜!

    17、无论天气是阴是晴,记得带上自己的阳光。无论你在哪里,我的心都和你在一起。天气会变,但是情意永远不变。无论刮风下雨,为你撑伞,是我一生的宿命!

    18、我是个坏脾气的人,却还是可以容忍你。

    19、初次的相见,你便是我无法抹去的思念;命运捉弄,你我擦肩而过。纵使有缘无份,我依然是你忠实的朋友。

    20、我爱你从见到你的上个世纪,我爱你直到我离去的那个世纪,我不会说永远,但爱你的期限总是比永远多一天!

    21、仅仅因为一面之缘,你便扬起了爱的帆。爱,岂是那样简单。青春的岁月一去不返,怎忍暮年回首时的顿足扼腕?珍惜岁月,也珍惜我们的缘!

    22、我要怎样向你解释,在我毫无犹豫爱你时,恐惧同样无边无际。

    23、我们认识一年多了,但是我从来都没有真正对你说过我爱你,因为我总是觉得只要你明白就行。

    24、如果你是风,那我就是沙,宁愿被你吹散;如果你是沙,那我就是水,再累也要载你到海岸;如果你是风沙,那我宁愿被你迷死,愿化做泥土守护你直到永远!

    25、愿我的爱对你来说不是一种束缚,我们的爱地久天长,我爱你。

    26、亲亲,你不是想减肥吗,中午饭,少吃米饭,多吃蔬菜,最好吃饭前先喝少许汤,这样先填肚子,之后就会吃得少了。

    27、我想说的话不多,这也是我仅能写出来的,我只想让你知道我心里的想法和感受,而这一切我想一定能够感动你。

    28、我用爱情的小箭射入你的心中,你就成为我的俘虏,我决定判你无期徒刑,永远关押在我心里,不准保释。

    29、在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地点,在不同的人群当中,在会变化的空间,回老去的容颜里,在会变化的语言当中,唯一不变的就是我对你的爱,我对你的思念,我对你的情!

    30、不准你早起,等我把早餐做好端你面前再起来。

    31、不是每一朵花都能代表爱情,但是玫瑰做到了;不是每一种树都能耐得住干涸,但是白杨做到了;不是每一头猪都能收到短信,但是你做到了;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猪,但是我做到了。

    32、我愿意轻轻地把你拖起,一如托起生活的一切重担。

    33、我们能发展到今天真是几经波折,可能还有更多的考验等待着我们,但我只知道一件事,我爱你,我只想和你永远在一起!

    34、眼睛如心灵,保持亮晶晶。读书莫太*,电视莫看勤。多做保健操,常看绿树林。闭目和远眺,防止视疲劳。世界视觉日,爱眼从今开始。

    35、你若心寒,我是春天;你若心苦,我是甘甜;你若心伤,我是欢颜。也许我不是你一切的一切,每天的每天,但决不是你生命的负担。

    36、我爱你,不仅你的欢笑,还有泪水;我爱你,不仅你的温柔,还有愤怒;我爱你,不仅你的优点,还有缺点;我爱你,不仅你的步伐,还有你脚下的尘土!

    37、以落花为茗,以青灯为伴,捧一册古卷,吟一首唐诗,赋一阕宋词,轻展一方素笺,细研一池墨香,为你书写一纸思念,情寄一泓缠绵。等你深情的目光写意花的春秋,等你深情的目光书写流年的眷恋。

    38、你笑了,我的天空放晴;你恼了,我的天气多云;你的一举一动,左右我的表情;与你相恋后,我的智商为零;天天想你大驾光临,不见你,我像在监牢受刑!

    39、生命不息,爱你不止。我相信这份至真爱意会激荡在你我人生旅程的每个角落每寸空气,胜过月光的浪漫阳光的热烈。让我们相约人生的每一处浪漫时光。

    40、没有一种服装比起你的爱更合身,没有一种装饰比起你的爱更迷人。

    41、人生戏,有悲有喜,更加不能缺少你!情人节,不玩花腔,不耍杂技,只是认真的传个短信给你,我爱你。

    42、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美女对面走,一眼心中留。这是一见钟情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辈子我是彻底被你俘虏了!亲爱的,我爱你!

    43、你就是我信仰的一切,我爱你胜过一切,我不愿失去你,因为失去你我这一生都不会快乐。

    44、我爱你,甚至可以为你去死,但我不能死,并不是我怕死,是因为我怕我死后,没有人想我这样爱你!

    45、我不知道是否应该打开窗棂让小雨飘进屋来,我不知道面对春天的期待,我该付出怎样的爱。

    46、花开的声音风知道,风儿播微香;雨落的声音心知道,心儿写牵挂;念你的声音梦知道,梦里藏相思;想你的声音信知道:你好吗?

    47、虽然我们暂时分开了,但是我们的心灵却是息息相通。

    48、我在期待,期待远方的你给我一丝爱意,期待你能给我几秒钟,让属于你的快乐回到我身旁。

    49、想你的心情实在没办法用一句话代替。

    50、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也许上天都已安排好,也许你曾热情追求过。

    51、想你了,却不敢联系你!爱你了,却不敢告诉你!恨你了,却更忘不了你!这就是爱!

    [阅读全文]...

2022-02-21 14:47:32
  • 唐代诗人李白《子夜吴歌·春歌》

  • 李白,诗人
  • 唐代诗人李白《子夜吴歌·春歌》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子夜吴歌·春歌》作品介绍

      《子夜吴歌·春歌》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5卷第27首。这首诗吟咏了秦罗敷的故事,赞扬她不为富贵动心,拒绝达官贵人挑逗引诱的高尚品质。

      《子夜吴歌·春歌》原文

      子夜吴歌·春歌(一作子夜四时歌)①

      作者:唐·李白

      秦地罗敷女②,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③,红妆白日鲜④。

      蚕饥妾欲去⑤,五马莫留连⑥。

      《子夜吴歌·春歌》注释

      ①子夜吴歌:《子夜歌》属乐府的吴声曲辞,又名《子夜四时歌》,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唐书·乐志》说:“《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因起于吴地,所以又名《子夜吴歌》。

      ②“秦地”句: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罗敷女,乐府诗《陌上桑》有“日出东南隅,归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诗句。

      ③素:白色。

      ④“红妆”句:指女子盛妆后非常艳丽。鲜:鲜艳明丽。

      ⑤“蚕饥”二句:语本梁武帝《子夜四时歌·夏歌》:“君住马已疲,妾去蚕欲饥。”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⑥“五马”句:意思是,贵人莫要在此留连。五马,《汉官仪》记载:“四马载车,此常礼也,惟太守出,则增一马。”故称五马。这里指达官贵人。

      《子夜吴歌·春歌》赏析

      这首诗吟咏了秦罗敷的故事,赞扬她不为富贵动心,拒绝达官贵人挑逗引诱的高尚品质。这是“春歌”,所以用采桑起兴。唐代孟棨在《本事诗》中评价说:“李白才逸气高。其论诗云:‘兴寄深微……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

      《子夜吴歌·春歌》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李白的诗全集栏目。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子夜吴歌·春歌》格律对照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注:○*声 ●仄声 ⊙可*可仄 △*韵

      这首诗的韵脚是:十三元;可“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押。

      《子夜吴歌·春歌》繁体对照

      卷165_27子夜吳歌·春歌(壹作子夜四時歌)李白

      秦地羅敷女,采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蠶饑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阅读全文]...

2022-05-02 15:52:42
  • 子夜,聆听花开的声音

  • 花开,声音
  •   从这一刻开始

      缪想只剩下一个出口 ,子夜到黎明

      月光幽淡,星子稠密

      它们说,行走在夜里的人最勇敢

      只有叶子们还低着头,思索明日露珠的去留

      四月匆忙,五月递进

      精华被月色着重,寓意又加深一层

      一些小果竖起脑袋

      诠释季节更替后的每一个细节

      赶路的人起身迈向时间之外

      此时此刻,我断定

      所有的思想都是被子夜放逐的孩子

      站上五月最后一天,一切无恐无惊

      麦收喜悦迷醉了中原大地

      视线之内,躬身之人趁着夜色

      又一次将一枝苹果枝条嫁接给了梨

      不表达,不承诺

      只是,聆听下一秒花开的声音

      作者:在水一方

    [阅读全文]...

2022-04-10 22:18:19
  • 《子夜秋歌》诗歌赏析

  • 诗歌
  •   《子夜秋歌》是唐代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子夜秋歌》诗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子夜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翻译/译文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

      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

      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定,

      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注释

      1、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2、玉关:即玉门关。

      3、虏:对敌方的蔑称。

      4、良人:丈夫。

      赏析/鉴赏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思情;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笼统而言,诗人旳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秋月扬明辉”旳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乃古典诗歌传统旳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旳季节,故写月亦有兴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旳月光,对思妇是何等一种挑拨呵!制衣旳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旳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旳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旳“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何等一种挑拨呵!“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旳,“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旳深情。著“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旳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玉关情”自浓。无怪王夫之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遂有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过分偏爱“含蓄”旳读者责难道:“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田同之《西圃诗说》)其实未必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不必故作吞吐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生活旳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旳月景。插曲:“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多么有意味旳诗境呵!须知这俨然女声合唱旳“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旳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亦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可以说,《秋歌》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子夜秋歌》诗歌赏析]

    [阅读全文]...

2022-06-18 21:00:05
我想听子夜秋歌的古诗其二 - 句子
我想听子夜秋歌的古诗其二 - 语录
我想听子夜秋歌的古诗其二 - 说说
我想听子夜秋歌的古诗其二 - 名言
我想听子夜秋歌的古诗其二 - 诗词
我想听子夜秋歌的古诗其二 - 祝福
我想听子夜秋歌的古诗其二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