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乐器有关的古诗

关于古典乐器有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典乐器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典乐器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典乐器有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08) 语录(68) 说说(158) 名言(1) 诗词(8k+) 祝福(28) 心语(5)

  • *古典乐器大全

  • 古典,文艺,体育
  • *古典乐器大全

      *音乐是光辉灿烂的*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中叶之前,经历了远古、中古、*代三个时期。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以其多姿多彩的品种和内涵丰富的体系闻名于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典乐器相关内容。

      一、*古典乐器有哪些?

      主要的有:笛子、琵琶、箫、扬琴、胡琴、古筝、古琴、竖琴、唢呐、柳琴、笙。

      *民族乐器按演奏方法可分为:

      (1)吹奏乐器

      包括:笙、芦笙、笛子、管子、巴乌、唢呐、箫、埙、葫芦丝。

      (2)弹拨乐器

      包括:箜篌、阮、古琴、古筝、琵琶、柳琴、秦琴、月琴,扬琴。

      (3)打击乐器

      包括:编钟、云锣、磬、鼓、锣、钹、木鱼等等。

      二、其它分类一

      *古典乐器一般按“八音”分类。“八音”就是我国最早按乐器的制造材料来对乐器进行分类的方法,最早见于《周礼》,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pao)、竹”八类:

      “金”类包括钟、铃、鎛(bo)、镛、铙(nao)、笙钟、颂钟等;

      “石”类包括玉磬(qing)、、笙磬、颂磬、鸣球等;

      “土”类包括埙(xun)、缶(fou)等;

      “革”类包括县(xuan)鼓、鼗(tao)、应鼓、搏(bo)拊(fu)等;

      “丝”包括琴、瑟、筑、筝等;

      “木”类包括圄(yu)、柷(chu)等;

      “匏”类包括竽、笙、簧等;

      “竹”类包括箫、龠(yue)、笛、篪(chi)等。

      这“八音”中的乐器,在后世被称为“华夏旧乐”或“华夏旧器”,意思是指纯正的*的共同体乐器,主要是为了与外来的乐器有所区别。

      在西汉的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大陆是出现了大量的“胡夷之乐”,如琵琶类、箜篌类、筚篥、羯鼓、羌笛等等,因为这些乐器也能够按照“八音”分类法进行分类,而未重新发明新的分类法。

      在唐代时的“骠国”(今缅甸)进贡了大量“骠乐器”,这些乐器用周制“八音”无法分类,故此,在仍然继续使用“八音”的名称之下,做了一些变化。据《新唐书?*?骠传》中记载,唐代“八音”将周制“八音”的“石”、“土”、“木”三类改为“贝”、“牙”、“角”,所以唐制“八音”为“金、贝、丝、竹、匏、革、牙、角”:

      “金”类包括铃钹、铁板;

      “贝”类包括螺贝;

      “丝”类包括大匏琴、独弦匏琴、小匏琴、鼍(tuo)首筝、凤首箜篌、龙首琵琶、云头箜篌;

      “竹”类包括横笛、两端笛;

      “匏”类包括大匏笙、小匏笙;

      “革”类包括三面鼓、小鼓;

      “牙”类包括牙笙;

      “角”类包括三角笙、两角笙。

      二、其它分类二

      我国吹管乐器起源甚古,相传在四千年前夏禹时期,就有一种用芦苇编排而成的吹管乐器叫做『钥』。

      以下介绍目前在国乐团中常用的吹管乐器:

      笛子 Ditze

      笛又名横吹、横笛。相传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输入长安。宋朝以后,成为配合演奏戏曲的重要乐器。

      传统的笛子,竹制,有六个按音孔、 一个吹孔和一个膜孔。吹奏时,由竹管内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其常用音域有两个八度,笛音清脆、高亢、透明而圆润,独奏、合奏均具特色,表现力富厚,故深受人们心爱。

      笛子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筒音(最低音)为a′(实际音)和d2(实际音)的笛子。因为这两种笛子别离为昆曲和梆子戏的主要配合演奏乐器,所以*气上称为『曲笛』和『梆笛』。

      箫 Hsiao

      约4500年前,有个叫仱伦的乐官发明了「律管」,将竹管一端以节封闭,由另一端直吹而发声,这是箫的前身。到了汉朝前,京房再加一后孔,成为五孔,唐朝时传到***,叫做Shakuhachi (尺八)。到了魏朝又多开一孔,以后就没再做多大变化。

      箫为直吹管乐器,吹口成V字型,吹奏法与笛*似,音孔有六,前五后一,音色低沉,音域有二个半八度,常用的箫最低音为d′、

      笙 Sheng

      古时大笙称为『竽』,小笙称为『和』。西元前十五世纪殷代甲骨文上已经有关於『和』的记载。西元前六世纪,*的诗册经中也常提到这种乐器。

      传统笙一般为十三簧与十四簧,经过改良后有二十一、二十四、二十六、三十二、三十四、三十六簧等多种。

      笙常用作配合演奏乐器,由於它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宽广,亦可用於独奏。笙是以簧片振动发音,吹吸皆可吹奏,且同时可吹出两音以上,故可吹奏和声。

      唢呐 Suona

      唢呐原是波斯(今伊朗),*的乐器。唢呐两字为波斯语SURNA的音译。我国自明代始有关於唢呐的记载。至今在民间婚丧喜庆以及民俗节日中,它是主奏乐器。流传各地的唢呐有大的、有小的、有粗犷的、有柔和的,种类甚多,表现力很强。所有管乐器的技巧几乎都可吹奏,它还可以模仿唱腔,以管体、哨子、喇叭口拆开吹奏,各自模拟不同角色,如老生、花旦等。其常用音域为两个八度,目前在国乐团中常用的唢呐是筒音为g′的D调高音唢呐。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弹拨乐器的历史悠久,种类形制繁多,是极富特色的一类弦乐器。远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就已经有「琴」、「瑟」等乐器,随后陆续产生了或输入了周末战国时的筑、筝、秦朝的弦豉、汉代的箜篌、阮、隋唐的琵琶、元代的三弦、明代的杨琴等等。

      根据乐器形制、性能和吹奏方法的差别,弹拨乐器大致可分为三类:

    [阅读全文]...

2022-01-08 08:14:49
  • *古典乐器大全

  • 古典,文艺,体育
  • *古典乐器大全

      *古典乐器有哪些?对于*古典乐器的了解,我们从一些古装电视剧当中就可以了解个大概,在古代,声音是一种绝美的享受,而制造声音,成为了古人探索发现的乐趣,那么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去了解一下。

      一、*古典乐器有哪些?

      主要的有:二胡、笛子、琵琶、箫、扬琴、胡琴、古筝、古琴、竖琴、唢呐、柳琴、笙。

      *民族乐器按演奏方法可分为:

      (1)吹奏乐器

      包括:笙、芦笙、笛子、管子、巴乌、唢呐、箫、埙、葫芦丝。

      (2)弹拨乐器

      包括:箜篌、阮、古琴、古筝、琵琶、柳琴、秦琴、月琴,扬琴。

      (3)拉奏乐器

      包括:艾捷克、马头琴、二胡、中胡、高胡、四胡、京胡、板胡、擂琴三弦。

      (4)打击乐器

      包括:编钟、云锣、磬、鼓、锣、钹、木鱼等等。

      二、其它分类一

      *古典乐器一般按“八音”分类。“八音”就是我国最早按乐器的制造材料来对乐器进行分类的方法,最早见于《周礼》,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pao)、竹”八类:

      “金”类包括钟、铃、鎛(bo)、镛、铙(nao)、笙钟、颂钟等;

      “石”类包括玉磬(qing)、、笙磬、颂磬、鸣球等;

      “土”类包括埙(xun)、缶(fou)等;

      “革”类包括县(xuan)鼓、鼗(tao)、应鼓、搏(bo)拊(fu)等;

      “丝”包括琴、瑟、筑、筝等;

      “木”类包括圄(yu)、柷(chu)等;

      “匏”类包括竽、笙、簧等;

      “竹”类包括箫、龠(yue)、笛、篪(chi)等。

      这“八音”中的乐器,在后世被称为“华夏旧乐”或“华夏旧器”,意思是指纯正的*的共同体乐器,主要是为了与外来的乐器有所区别。

      在西汉的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大陆是出现了大量的“胡夷之乐”,如琵琶类、箜篌类、筚篥、羯鼓、羌笛等等,因为这些乐器也能够按照“八音”分类法进行分类,而未重新发明新的分类法。

      在唐代时的“骠国”(今缅甸)进贡了大量“骠乐器”,这些乐器用周制“八音”无法分类,故此,在仍然继续使用“八音”的名称之下,做了一些变化。据《新唐书?*?骠传》中记载,唐代“八音”将周制“八音”的“石”、“土”、“木”三类改为“贝”、“牙”、“角”,所以唐制“八音”为“金、贝、丝、竹、匏、革、牙、角”:

      “金”类包括铃钹、铁板;

      “贝”类包括螺贝;

      “丝”类包括大匏琴、独弦匏琴、小匏琴、鼍(tuo)首筝、凤首箜篌、龙首琵琶、云头箜篌;

      “竹”类包括横笛、两端笛;

      “匏”类包括大匏笙、小匏笙;

      “革”类包括三面鼓、小鼓;

      “牙”类包括牙笙;

      “角”类包括三角笙、两角笙。

      二、其它分类二

      我国吹管乐器起源甚古,相传在四千年前夏禹时期,就有一种用芦苇编排而成的吹管乐器叫做『钥』。

      以下介绍目前在国乐团中常用的吹管乐器:

      笛子 Ditze

      笛又名横吹、横笛。相传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输入长安。宋朝以后,成为配合演奏戏曲的重要乐器。

      传统的笛子,竹制,有六个按音孔、 一个吹孔和一个膜孔。吹奏时,由竹管内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其常用音域有两个八度,笛音清脆、高亢、透明而圆润,独奏、合奏均具特色,表现力富厚,故深受人们心爱。

      笛子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筒音(最低音)为a′(实际音)和d2(实际音)的笛子。因为这两种笛子别离为昆曲和梆子戏的主要配合演奏乐器,所以*气上称为『曲笛』和『梆笛』。

      箫 Hsiao

      约4500年前,有个叫仱伦的乐官发明了「律管」,将竹管一端以节封闭,由另一端直吹而发声,这是箫的前身。到了汉朝前,京房再加一后孔,成为五孔,唐朝时传到***,叫做Shakuhachi (尺八)。到了魏朝又多开一孔,以后就没再做多大变化。

      箫为直吹管乐器,吹口成V字型,吹奏法与笛*似,音孔有六,前五后一,音色低沉,音域有二个半八度,常用的箫最低音为d′、

      笙 Sheng

      古时大笙称为『竽』,小笙称为『和』。西元前十五世纪殷代甲骨文上已经有关於『和』的记载。西元前六世纪,*的诗册经中也常提到这种乐器。

      传统笙一般为十三簧与十四簧,经过改良后有二十一、二十四、二十六、三十二、三十四、三十六簧等多种。

      笙常用作配合演奏乐器,由於它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宽广,亦可用於独奏。笙是以簧片振动发音,吹吸皆可吹奏,且同时可吹出两音以上,故可吹奏和声。

      唢呐 Suona

      唢呐原是波斯(今伊朗),*的乐器。唢呐两字为波斯语SURNA的音译。我国自明代始有关於唢呐的记载。至今在民间婚丧喜庆以及民俗节日中,它是主奏乐器。流传各地的唢呐有大的、有小的、有粗犷的、有柔和的,种类甚多,表现力很强。所有管乐器的技巧几乎都可吹奏,它还可以模仿唱腔,以管体、哨子、喇叭口拆开吹奏,各自模拟不同角色,如老生、花旦等。其常用音域为两个八度,目前在国乐团中常用的唢呐是筒音为g′的D调高音唢呐。

      弹拨乐器

    [阅读全文]...

2022-01-05 22:49:01
  • *古典乐器鉴赏论文

  • 古典
  • *古典乐器鉴赏论文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为大家分享了*古典乐器的鉴赏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摘 要:古筝是我国最古老而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浑厚明亮、优美华丽,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文章主要探讨古筝的起源,各个时代筝的发展,筝的流派,并以浙江筝曲《高山流水》进行分析。

      关键词:筝的起源;筝的流派;筝曲结构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而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浑厚明亮、优美华丽。其出神入化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演奏上既擅长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和细腻委婉的情调,又可抒发慷慨激扬、气贯长虹的豪情。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来描绘古筝艺术所达到的令人神驰的境界。自古以来,人们把弹奏古筝作为高雅圣洁的象征和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方式。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对古筝进行分析。

      一、古筝的起源

      早在西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筝就已流行秦、越等国。古筝真正的起源,具有许多种版本。主要有以下三种学说:

      1.筝源于瑟

      在史料中,可看到多处皆有因争瑟一分为二而成筝的记载。

      2.筝筑同源

      在史料上也有不少记录指筝和筑皆是由简单的竹制乐器所演进而生的。

      3.筝是由秦国名将蒙恬所造或改革而成的。

      二、各个时代筝的发展

      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筝已经在秦、越等许多地区流传。

      到秦、汉两代,古筝已经有相当普遍的发展。三国时期,筝作为一种相当高尚的乐器,受到朝野学者、文人雅士的普遍重视。东晋、南北朝相继和乐而起的清商乐中,筝更为广泛的用于演奏吴歌和荆楚西曲。隋唐,筝乐艺术在中原地区呈现出“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琴筝”的繁荣景象。虽然宋、辽、金、元时期历经战乱,而唐代的许多传统音乐也都已散亡,但宫廷燕乐中仍有筝独奏、领奏、合奏等多种形式。明代,筝作为主奏乐器参与诸宫调、杂剧等综合性艺术。清代,筝的音域扩大。

      三、古筝的种类

      1.《传统筝》按用弦数量而区分的传统筝有:十二弦筝、十三弦筝、十四弦这、十五弦筝、十六弦这。河南传统筝十六弦筝,面板弧度大,筝身长。

      2.《改革筝》上海二十一弦筝、扬州十八弦这和二十一弦这、苏州二十一弦筝、北京二十一弦筝。

      四、筝的流派

      (一)河南筝

      河南筝乐又称“中州古调”,其形成与河南大调曲子及河南曲剧有着密切的关系。河南筝曲的音阶构成中大多多用变找舳很少用清角音,*乎于三分损益律的七声古音阶。河南筝曲包括版头曲和牌子曲两部分。代表人物曹东扶。曲目有《上楼》、《下楼》等。

      (二)山东筝

      山东筝曲主要流行于山东菏泽地区,主要由山东琴曲、山东琴书唱腔曲牌以及民间小调组成。有“山东尚为齐鲁地,东有扬琴西有筝”之说。这个地方的筝曲数量比较少,而传统筝曲主要是金灼南先生和金以埙先生留传下来的。山东筝曲分“大板曲”和“小板曲”两种。代表人物高自成。曲目有《汉宫秋月》等。

      (三)潮州筝

      潮州筝是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潮州筝乐主要采用朝州音乐的二四谱记谱方法,在演奏时用得最多的是食指,以二、四、五三音为调式骨干音。乐曲十分讲究板式变奏。潮州筝曲中的八板体筝曲的来源是潮州音乐中的以琵琶、古筝、小三弦为主的“细乐”。潮州十大套曲和连套曲都属于这类曲目。代表人物高哲睿。曲目《寒鸦戏水》。

      (四)客家筝

      客家筝源自于广东汉乐。客家筝的形制与潮州筝大致相同。客家筝曲目中的大调筝曲皆为八板体。客家筝曲有一部分乐曲来源于汉剧的戏剧的戏曲音乐和民间曲牌。曲调比较明亮活泼,因为常用于戏剧中的串场音乐,所以叫“串调”筝曲。串调筝曲中,凡是曲中有中板者,其演奏顺序和“大调”的一样,也是先奏慢板,再接中板,由慢而快。代表人物罗九香。曲目《崖山哀》。

      (五)浙派筝

      浙江筝又称武林筝或杭筝,流行于浙江、江苏一带。传统的浙江筝只有十五弦,身长110厘米左右,面板、背板为桐木,筝尾稍向下倾斜,五声音阶定弦。浙江筝曲的一部分与杭州流行的一种说唱音乐“杭州滩簧”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还有一部分浙江筝曲来自江南丝竹音乐。一些曲子从琵琶曲中移植而来的传统古曲。代表人物王巽之。曲目《三十三板》《高山流水》。

      (六)福建筝

      福建筝乐流行于闽南语系和客家语系的漳浦县、云霄县、山东县、诏安县、上杭县、永定县等闽西南地区,*惯称福建筝为“闽南筝”。清朝至民国初年,在诏安、云霄、漳浦、东山一带,古乐演奏极为盛行。欣赏《蕉窗夜雨》

      (七)陕西筝

      陕西筝,又名秦筝。陕西筝曲是在“秦腔”、“道情”、等陕西民歌、民间乐曲的基础上改编、加工而成,由于充分运用了秦声的调式和旋律特点,因此其风格独特,与别的流派迥然不同。代表人物周延甲。曲目《姜女泪》

      五、以浙江筝曲《高山流水》进行分析

      (一)《高山流水》的取材及版本

      《高山流水》这首古筝曲,取材于典故“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其中浙江筝曲*人研弹,表演最多,流传较为广泛。其曲调优美,韵味深长,八度,花指,刮奏等演奏技巧,描绘出一幅“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的美丽景象。

      《高山流水》这首乐曲,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谱集),该书在解释中说:“《高山流水》本来只有一曲,到了唐朝分为二曲,而不分段数。宋代分为《高山》四段,《流水》八段。”这首曲子取材于《吕氏春秋》中伯牙鼓琴的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叫俞伯牙的人,他精通音律,并且有着高超的琴艺,但是身为楚人却侍奉晋主。有一次,他在路过汉江时,看见当时的景色,忽然有感而发,拿出琴开始弹奏,未曾料想到,一曲未了,却弹断了琴弦。其实,当他抚琴的时候,就发现不远处有一个衣衫褴褛的人一直在观望,他便走过去和那人交谈,在言谈话语之间,伯牙发现那个衣衫褴褛的人其实修道很高,于是,他俩相谈甚欢。这个人便是钟子期。俞伯牙和钟子期,一个善于弹琴,一个善于听琴。随后,伯牙又开始弹琴,当琴声低沉有力的时候,子期说:“巍峨壮丽的高山绵延不绝”,当琴声清淡舒缓的时候,子期又说:“涓涓细淌的流水蜿蜒不断。伯牙为遇到这样一位懂他的知音而感到非常的激动。两人相约第二年再次相会。可是,当俞伯牙如期来到相约地点的时候,却迟迟不见子期的身影,后经打听,才知道子期在不久前不幸去世,悲痛欲绝的伯牙来到子期坟前,弹琴一曲以告慰知音的亡灵,随后他砸断琴弦,发誓再也不弹琴。自此之后,便有了“高山流水觅知音”这样的说法。 《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有琴曲和筝曲两种,虽然名称相同,也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觅知音”,但却是完全不同的曲子,本文着重谈论的是浙江筝曲《高山流水》。

      作为古筝曲,《高山流水》有三个最普遍的版本,一个是山东筝曲,一个是河南筝曲,还有一个便是浙江筝曲。这几首《高山流水》虽然名称相同,但却是三首完全不同的曲子。山东筝曲《高山流水》以山东老八板筝曲创作而成,乐曲情感较强烈,速度较快。河南筝曲《高山流水》,是河南曲子板头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乐曲之一。乐曲结构严谨,旋律流畅而起伏多变。浙江筝曲《高山流水》是二首筝曲中*人研弹,表演最多的一首曲子,曲风较为柔美,感情也更加柔和,细腻,速度适中,快慢相宜,有着很深厚的`意境。在最开始,右手跨三个八度同时表现山的庄严和水的清亮。曲中部右手如水般流畅,左手在低音位置的配合如山耸立其间。后半部用花指不断划奏出流水冲击高山的湍急。最后用泛音结尾,如水滴石般的柔和清脆。

      (二)《高山流水》的筝曲结构

      浙江筝曲的《高山流水》是由王巽之传谱,范上娥整理改编的。“高山流水”一词是指大自然壮丽的景色,它与乐曲有机结合,将现实生活中高山流水的自然景象作为乐曲的表现内容,借景抒情。这首曲子有着古朴典雅,浑厚细腻的特点,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它是*传统器乐曲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被认定为*古筝名曲,还选入了《*古筝名曲荟萃》和《*古筝考级教程》,并且成为优秀古筝教学曲目被选入《古筝教学法》。

      《高山流水》全曲共有五个乐段143个小节,由“高山”和“流水”组成,分为三个部分,五个乐段。前面3段表现“高山”,第4段表现“流水”,第五段是乐曲的尾声。整个曲调呈现了“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的气势。第一段“高山”中,技巧上面主要是对双八度指法的掌握,而且古筝是件弹拨乐器,如果没有摇指是无法表现长音的。在这段音乐中,要求把音“拉”得很长,要把弦在无形中提起来,不但要在手指方法上加以控制,还要用气息来贯穿,因此在演奏中需要把心情控制得沉稳,这样才能表现出空灵悠远的感觉。“流水”部分在连续使用上下行刮奏等技法的同时,着重在刮奏音中突出旋律音,并加入了按颤弦、同度按弦等技法,我认为是这首乐曲最难演奏的一段。首先是就在刮奏中要把旋律音弹清楚,在技巧和指法运用上要注意二指的用力,在刮奏时要轻,在旋律音时要用力把音勾出来,左手的上滑音配合也是很重要的。还要注意右手在刮奏时不要断,将水流不断,生生不息的意境通过技术的运用表现出来。

      (三)《高山流水》的演奏技巧

      浙江筝曲《高山流水》为G宫D调,是一首旋律优美难度较大的作品。演奏该曲需要有较好的基本功,主要体现在对音准、节奏的把握,以及颤弦、揉弦等一些基本技巧的处理。所以演奏这部作品要重点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

      1.要有丰富的情感。弹奏《高山流水》,首先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投入,起始一句,便将人拉入到乐曲的意境之中,我们好像已经神游在三山五岳,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切。所以,抓弦的低音部分要空旷,具有深度和广度,突出空间感和稳定性。滑音要中正*和,使古风古韵油然而生。抓弦中间的同度按弦弹奏,左手下按速度不宜过快,应徐徐而进,好似看到雄伟的山峰时的内心感受。

      2.要有丰富的想象力。《高山流水》有“高山”也有“流水”,在实际弹奏中对乐曲的整体把握要有分也要有有合:首先,就是要把“高山”和“流水”这两个部分分开,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通过音乐形象化的思维方式来获得乐曲直观的感觉;其次,就是要把“高山”和“流水”合在一起,从而才能达到演奏风格和表现情感的一致性,最终才能达到完善整体音乐效果,表现乐曲内容,深化音乐主题的良好效果。

      3.要有技法技巧。其实要把《高山流水》演奏好,它的基本功主要体现在对音准把握、力度掌握、节奏处理、音色提炼、左右手协调以及颤弦、揉弦等一些基本技巧的处理上。第一乐段第十二小节至第十八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抓弦套同度按弦的弹奏,二是颤弦的弹奏,三是花指的弹奏,四是前倚音下滑弦和本音按弦上滑弦的弹奏。第二乐段,乐曲的感觉和第一乐段已经有所不同。第一乐段速度较慢,运用了大量的跨八度抓弦来渲染高山雄伟的姿态,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在第二乐段,速度有所提升,并且加强了旋律性,整体感觉类似白描,从另一个角度来描绘山峰山谷的景色。一开始的两个小节,旋律上完全相同,只是在音高上相差了一个八度。这种不同音高的对比,好似回声,在山谷之间回荡。

      比如曲中的几小节,在演奏的时候,右手中指加重音,向下压弹,而左手要不断地上下滑音,这样听上去的感觉就好像是把石子丢在水中从而形成一层层的水波,这样达到音乐形象是非常的生动的。第4段“流水”部分是这首乐曲最难演奏的一段,水在大自然中变化万千,仿佛小溪流水的潺潺声,或者更有大江东去磅礴气势,放眼望去有瀑布倾泻的奔腾景象,这就需要演奏者在这段的演奏上要注意情绪变化的把握。演奏时要注意谱面上强弱的标记,弹好旋律音,在演奏时技巧和指法的运用要注意二指的力度,刮奏时要轻,弹奏旋律音时要用力把音勾出来,但刮奏时不要断音,这样水流的声音才会不断,生生不息的意境通过技术的运用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乐曲第5段是全曲的尾声,仅有九小节,它的组成短小而精悍,在处理乐曲时要注意它的意境,声音不仅浑厚饱满而且要有底蕴,同时要与前面两个部分联系起来达到统一。弹奏时右手的抓弦部分是高山的主题,左手刮奏代表流水,象征高山的低音抓弦和象征流水的刮奏要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形成山水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演奏完《高山流水》之后,留给我们的是余音袅袅,意犹未尽,联想不断的美好感觉。我们最大的收获不仅是学会了一首乐曲,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弦的感悟。我们不仅追求技巧的娴熟,乐曲韵味的优美,还要在学*和演奏的过程中产生对人生乃至真理的思考,从而培养自身的情操,提高自身的修养。

      *古典音乐自发展以来,就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它以独特的英姿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开出一朵奇葩。音乐是一门伟大而神奇的艺术,它以无形无色的声音荡开人们心中的涟漪,随着它的旋律波浪起伏,将人们引入一个神奇而美妙的艺术世界,让人如痴如醉,甚至忘记自我。古人也常以美妙的音乐来修身养性,因而古典音乐体现的是古人的道德、思想、情感和对自然之音的追求。古典音乐中那种与自然完美结合的音律和美感,使音乐充满着无限的魅力。

      一、古典音乐的简介

      从文献记载来看,*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皇帝,《吕氏春秋·仲勇记·古月篇》曾记,“皇帝令伶伦做音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至昆仑之阴,取竹之邂谷……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但是,经过无数考古学家发现,*古典音乐的起源远远超过了皇帝所在的岁月。在河南所发现的古音乐仪器“16支骨笛”,据考证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可见*古典音乐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自有音乐的创作以来,经历无数音乐家的变更和创新,*古典音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体系,在世界上拥有奇特的风姿,因其古典优雅的旋律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奇异多变的演奏形式,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古典音乐文化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典音乐从其概念上讲,是区别于古典音乐的。广义的古典音乐指的是西洋古典音乐,其复杂多变的创作技巧以及蕴涵的深刻内涵,有别于民俗音乐。而*古典音乐是*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它承载着*古老的民族风俗、思想内涵和文化精髓。在*古典音乐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在*古典文化的指引下,音乐所体现出的是一种高雅、静谧的内在美,其中蕴含的思想是古人所谓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阅读全文]...

2022-02-25 18:22:54
  • *古代弹拨乐器有哪些

  • 古代,文艺,体育
  • *古代弹拨乐器有哪些

      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古代弹拨乐器下面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古代弹拨乐器的知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古代弹拨乐器

      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右手技巧得到较充分发挥,如弹、挑、滚、轮、勾、抹、扣、划、拂、分、摭、拍、提、摘等。右手技巧的丰富,又促进了左手的按、吟、擞、煞、绞、推、挽、伏、纵、起等技巧的发展。

      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在乐队中除古琴音量较弱,其它乐器声音穿透力均较强。

      弹拨乐器除独弦琴外,多以码(或称柱)划分音高,竖式用相、品划分音高,分为无相、无品两种。除按五声音阶排列的普通筝等外,一般都便于转调。

      各类弹奏乐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独弦琴外,皆可演奏双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跃。

      我国弹奏乐器的'演奏流派风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称和符号也不尽一致。

      典型乐器: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

      全部乐器:

      金属口弦(苗族)(柯尔克孜族) 、竹制口弦(彝族) 、乐弓(高山族) 、琵琶(汉族) 、阮(汉族) 、月琴(汉族)

      秦琴(汉族) 、柳琴(汉族) 、三弦(汉族) 、热瓦甫(*尔族) 、冬不拉(哈萨克族) 、扎木聂(藏族) 、筝(汉族)

      古琴(汉族) 、伽耶琴(朝*) 、竖箜篌、雁柱箜篌。

      【拓展阅读】

      *古代打击乐器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

      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

      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

      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西洋管弦乐队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典型乐器: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长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达卜(手鼓)、大钹。

      全部乐器:

      梆子(汉族) 、杵(高山族) 、叮咚(黎族) 、梨花片(汉族) 、腊敢(傣族) 、编磬(汉族) 、木鼓(佤族)

      切克(基诺族) 、钹(汉族) 、锣(汉族) 、云锣(汉族) 、十面锣(汉族) 、星(汉族)——碰钟 、钟(汉族)

      编钟(汉族) 、连厢棍(汉族) 、唤头(汉族) 、惊闺(汉族) 、板(汉族) 、木鱼(汉族) 、吾攵(汉族)

      法铃(藏族) 、腰铃(满族) 、花盆鼓(汉族) 、铜鼓(壮、仡佬、布依、侗、水、苗、瑶族) 、象脚鼓(傣族)

      纳格拉鼓(*尔族) 、渔鼓(汉族) 、塞吐(基诺族) 、京堂鼓(汉族) 、腰鼓(汉族) 、长鼓(朝*)

      达卜(*尔族) 、太*鼓(满族) 、额(藏族) 、拨浪鼓(汉族) 、扬琴(汉族) 、竹筒琴(瑶族) 、蹈到(克木人)

      萨巴依(*尔族) 。

      *古代吹奏乐器

      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吹奏乐器是乐器的一类。一般吹奏乐器由带孔的管子组成。*民族乐器中的吹奏乐器一般是竹制的,包括笛、箫、笙等。

      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因为吹奏乐器发音原理的不同,所以乐器极具个性化,其种类和音色丰富多彩。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的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阅读全文]...

2021-12-10 02:59:27
  • 乐器古琴的基础知识

  • 文艺,体育
  • 乐器古琴的基础知识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汉族弦鸣乐器,擦弦类,大家有听说过这种乐器吗?下面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乐器古琴的基础知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古琴的基本介绍

      使用材质: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为桐木制,琴底板为梓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琴徽多为贝壳或玉石制成。

      乐器特色:是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历史悠久,为*最重要的汉族传统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复杂,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现力丰富。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在古代,我国文人雅士几乎家家都有古琴。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孔子是想通过古琴来陶冶人的情性。约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标记音位。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在*乐器中,古琴的声音是特别的,不似二胡如泣如诉,却比二胡委婉缠绵,是那种回旋往复的缠绵,有点让人心痛;不如古筝响亮欢快,演奏效果立竿见影,却*和沉稳,有一种往心里去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那么锋芒毕露,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的直截了然。古琴是细腻含蓄的,指法不动声色地控制着轻缓急重。这样的声音决定了它不宜作合奏乐器,而适合独奏。能与古琴相和的,惟有箫了,箫的幽怨迷离和琴的古雅通脱糅成林下之风,超脱现实之境,说起来这也正是古琴为传统文人们所偏好的原因。

      古琴的声音是让人迷恋的.,泛音的轻灵清越,散音的沉着浑厚,按音的或舒缓或激越或凝重。古琴注、猱、揉、吟的指法,让人真正体验到余韵袅袅、象外之致的味道,就好像一炷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实且虚,缭绕而去,仿佛*画中的那种水墨烟云,如郭熙的《早春图》。

      古琴的历史

      *历代流传着不少有关古琴的美谈。西汉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赢得了卓文君的芳心,这是以古琴为媒的爱情故事。三国孔明以其过人的智慧,在空城危急之时,焚香操琴,成为后世戏曲中久唱不衰的经典故事。

      古琴属于典型的独奏乐器,较少用于合奏。古时也常作为文人吟唱

      时的伴奏乐器。古琴是*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历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办学重要的六艺之一。《诗经》中就记载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古琴的乐器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如,它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古琴有100多个泛音,这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古琴曲流传下来。

      古琴的琴派

      琴派是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称“琴派”始自明末的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后世的琴派多以地区划分、命名,虞山派以江苏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江苏扬州为中心,九嶷派以津京为中心。

      按欲入木方为本,弹如断弦世称奇。“初弹知传声,再弹识伟情,久练得其神”这与国画从工笔到写意的规律是一样的。

      明代琴家虞山派的重要代表徐上瀛(字青山)在他的琴学论著《溪山琴况》一书中曾介绍过传统的“按欲入木,弹如断弦”的演奏理论,并且指出:“指下虽如盘石,而毫无刚暴杀伐之疚”。

      “按欲入木,弹如断弦”是初学琴者打基础的基本要求。但作为古琴演奏技艺,仅有这点还不够,它对音色的要求,应该是纯正而甜美,在演奏中还必须做到“刚而不燥,弱而不虚,刚柔相济,声情并茂”。

      (一)“按欲入木”,是指弹琴者按弦的左手而言。

      今做“按音踏实”来解释,想不会有什么异议。

      “按欲入木”是指按音踏实,一丝不苟;但另一方面,根据不同乐曲的内容,要注意做到自然、放松、敏捷、灵活。

      在古琴演奏中,左手基本技法有:吟、猱、绰、注、上、下、进、复等。这是在琴曲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法。劫得当与适度,是成功的重要关键。在古琴演奏中,左手的运指,如同书法艺术中的运笔一样。不同的运指手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在演奏中至关重要。就一般规律讲,上行取音多用绰音,运指自下而上(由低到高),从轻到重。这样的取音,浑厚圆润,韵味别具。吟指的基本方法是自上而下,先绰后吟,频率较快;猱的基本方法是自上而下,先注后猱,频率较慢。两者相同之处都是从轻到重往来移动,但是由于重心的方向和频率不同,故而效果也各异。

      在左手运指方法中,还有一种“回峰指法”,它与书法艺术中的“藏峰”笔法*似。是山东诸城派*代琴家王燕卿先生从实践中发现并运用于乐曲表现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用“回峰指法”演奏所得之音柔和,圆润,抒情性强,绝无生硬晦涩之感。所有指法技巧,都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纔能做到熟能生巧。依照“按欲入木”的基本要求,各种技法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纔能达到相得益彰。

      (二)“弹如断弦”四字,是指弹琴者的右手而言的。

      意思是说,右手取音要刚键有力,如斩钉截铁。音色上金石之声和轻悠韵长是古琴的重要特色。在某种意义上讲,右手指明法技巧的运用,对音色的纯正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右手主要指明法有:托、劈、抹、挑、勾、剔、打、摘、撮、轮、拨、刺等。在这些指明法的使用过程中,手指触弦的位置、角度、力度与古琴音乐的音质、音色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手指触弦的位置。右手指示入弦(大指出弦),用甲、肉相半切弦,奏出的声音较为纯正;用指甲较多时,发音比较清脆、明亮,而且富有穿透力,但无意往往缺乏厚度和圆润感;用指明肉较多时,音色往往较宽厚、圆润、而且具有一定的朦胧色彩,但缺点是缺乏穿透力。一般来讲,弹奏“上准”(高音区)的音时,多用指甲以加强音色的亮度和穿透力;弹奏“下准”(低音区)的间时,多用指肉,以增加声音的厚度;弹奏“中准”(中音区)的间时,多用甲肉相半,这样奏出的声音,可以保持音色的纯正与饱满,又不失其亮度。右手指明出弦(大指明入弦)时,一般是靠指甲吃弦的深浅程度来控制的。

      2、手指切弦的角度。由于手指切弦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音色也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讲,指甲与弦呈钝角方向切弦时,音色易散,而且飘,并易产生燥音;指甲与弦呈垂直方向切弦时发音较为清脆、明亮;指甲与弦呈锐角方向切弦时,音色较为浑厚、饱满。初学者弱奏时易出燥音,除用力不均外,多与弹奏时切弦的方向与角度有关。

      3、手指触弦的力度。右手指明触弦的力度与音色也有直接的关系。就一般的规律讲,弹奏激昂、慷慨的旋律(如《广陵散》的部分音乐)时,采用“弹如断弦”的力度弹奏,出音坚实明亮;弹奏闺怨题材的抒情乐曲时,为了表现其缠绵、悱恻的感情,多用较弱的力度弹以求音色的柔美;弹奏一般乐曲时,宜用中等力度,能达到出音清晰就可以了。

      所以,“弹如断弦”只能说是右手弹奏基本要求的一个方面。它与触弦的部位、角度和力度往往是密不可分的。方法正确,结合得当,方能获得最佳音色。否则,就会出现噪音,影响正常的演奏效果。

      (三)古琴演奏,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音宜古淡,节宜清晰”。宏亮如锺的散音,清晰透明的泛音和优雅柔和的按滑音,是在熟练地掌握各种演奏技巧的基础上,靠左右手和谐而有节奏地配合以及高度的艺术修养而花篮的。

      右手拨弹时,手臂自然放松,用中等力度,在岳山与一徽之中心点拨弦,发音刚键,音色明亮,加之左手吟猱按滑技巧的有机配合,方能奏出丰富多变,古朴典雅的按音音色。特别是左手吟猱绰注技巧的配合,以韵补声,丰富了古琴音乐的音色变化,美化了余音,从而体现出古琴音乐疏朗、空灵、飘逸、潇洒的艺术风格。故有“古琴真趣,半在吟猱”之说。

      在演奏泛音时,右手在同一触弦点(岳山与一徽之间的中心点)触弦,则弹奏不出最佳泛音音色;而在与岳山较*(距一徽较远)处触弦时,所奏出的泛音则音色清晰、透明、纯正。假如以《梅花三弄》的泛音主题音调,在两个不同的触弦点做一下试验,即使是一般听众,也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不同的音色效果来。

      在演奏中,关键在于放松,首先是精神上的放松。只有在精神上自然放松,纔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音乐表现中去;其次是肩、臂、肘、腕直到指关节,都要自然放松。在整个演奏中,腕子放松是个关键,因为它起着控制和变换入弦和出弦的方向。只有腕子放松了,发音纔有弹性,手也不易疲劳。只有在各关节都自然放松的基础上,从指尖上弹奏出的声音纔会是松透圆润的。左手抚弦时也需要放松,只是在按吟的瞬间用力。

      在演奏技艺中,“按欲入木,弹如断弦”只是对初学者打基础的基本要求。而古琴演奏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除了演奏者个人的气质修养之外,关键是在自然放松的基础上,左右手技法的熟练运用与和谐而有节奏地配合,靠肩、臂、肘、腕、指的统力协作,并集中着力占于指尖的硬功夫,纔能演奏出既保持一定松弛度,而又富有弹性的较为理想的音色效果。

      明屠隆论琴曰:“琴为书室中雅乐,不可一日不对清音”,也就是说琴是一种不可闲置的乐器,很多琴友都有这样的体会,琴越弹越好。所以琴也是有生命的,当厚厚的漆面包裹着整个琴身的时候,体内的能力需要释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琴身的震动,琴体会慢慢松透,漆面也会慢慢干燥出现裂纹,它的身体得到了呼吸,琴的声音去掉了火气,琴也更加苍松、脆亮了。

      古琴对于室内的温度,湿度要求甚高,保养的不当古琴就会变形或者有裂痕,一旦出现“拱背”、“塌腰”现象,古琴就不能正常使用了,所以防患于未染才是关键.不要将古琴放在晒到太阳或是有其他热源的地方,同时要避免吹穿堂风,北方干燥城市冬天可放台加湿器切不可离暖气太*。出门或不弹时,如没有盒子最好用布等物包裹。因古琴的内腔较大,并且木料裸露,特别是面板料松软,非常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在阴雨天或黄霉季节不弹时,最好把出音孔遮掩,以免板面受潮后影响发音。

      弹奏古琴前要将手擦干净,以防手指上的水、汗、油等粘在弦上,使弦被弄脏或生锈而缩短使用期。古琴最怕油烟,被油烟污染了琴弦,音色就会改变。也要防止灰尘积存,时时擦拭,保持琴身和琴弦洁净。

      古琴弹奏后也需用干布擦拭琴身后悬挂于墙壁之上或立在不碍行动的墙角,也可以将琴摆放琴盒之中。

    [阅读全文]...

2022-04-24 23:17:18
  • 描写古代乐器的优美句子

  • 古代,优美,古风
  • 带有古代乐器的诗句词

    1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3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4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7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8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9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0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1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3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4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5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6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17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锦色笺。

    18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19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20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21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22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23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24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25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26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27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28溪边倦客停兰棹, 楼上何人品玉箫

    29故人何处

    玉箫明月空闲。

    30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31何物使之然

    羌笛与秦筝。

    32小莲初上琵琶弦。

    弹破碧云天。

    33相逢不尽*生事,春思入琵琶。

    34说与琵琶红袖客。

    好将心事曲中传。

    35琵琶是谁制,长拨别离愁。

    36放琵琶。

    挑灯羞看围屏画。

    37暖玉琵琶寒月肤,一般如雪映罗襦。

    38琵琶音最好,解说别离难。

    39琵琶弦急对秋清,弹作关山久别情。

    40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41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42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阅读全文]...

2022-02-11 18:11:34
  • 民族乐器的历史

  • 历史,文艺,体育
  • 民族乐器的历史

      民族乐器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是*的独特乐器,先人为我们留下了多样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和器乐演奏形式,以及大量的器乐曲。它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为人民所喜爱。那么你了解乐器的历史吗?下面小编整理的乐器的历史,来跟小编一起涨姿势吧!

      先秦时期

      根据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先秦时期的乐器已有鼓、鼗、鼛、贲鼓、应、田、县鼓、钟、镛、南、钲、磬、缶、编磐、铃、陶铃、雅、祝、敔、和、鸾、簧、哨(陶制、骨制等)、埙、籥、龢鼇、言、箫、管、篪、笙、琴、瑟、筑等多种。在原始社会里乐器的出现多与神话传说、求神祭祀、民间舞蹈、劳动生活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乐器除用于宗教、礼仪等场合外,主要是供统治者娱乐享受。在乐器制作上精美豪华,规模越来越大,如《吕氏春秋·侈乐》中所载:“夏桀、殷纣作为侈乐,大鼓、钟、磬、管、箫之音,以钜为美,以众为观;俶诡殊瑰,耳所未尝闻,目所未尝见,务以相过,不思度量。”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关系的急遽变化,民间的器乐活动有了显著发展。如《战国策》所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 、弹琴。”可见当时民间音乐活动是相当普遍的。值得注意的是,琴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独奏乐器,“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传为美谈,反映了古琴在当时已有很高的表现力。从一九七八年湖北省随县出土的一套战国初期的编钟可以发现,当时在音律计算和旋宫转调的能力上,都已达到相当的高度。

      秦汉至魏晋时期

      当时出现的乐器主要有筝、琵琶(有秦汉子和阮咸两种不同的形制)、笛、方响、箜篌瑟(即卧箜篌)。筝、琵琶、笛均为《相和歌》的伴奏乐器。这一历史时期,吸收外来乐器数量不少,如随着鼓吹乐的引入,还使用了笳、角、中鸣、长鸣、羌笛等吹管乐器。由于与西域文化的交往,传入的乐器主要有竖箜篌、波斯琵琶(即曲项琵琶)、荜篥等。竖箜篌亦为波斯乐器,魏晋之际传人我国。曲项琵琶约在公元350年前后通过印度和新疆,传入甘肃一带,据《梁书·简文帝本纪》所载,至少在公元551年(南北朝)已传入南方。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乐器数量骤增。特别是鼓类乐器,这可能是由于歌舞音乐的发展所致。打击乐器有铜钹、拍板、节鼓、杖鼓、腰鼓、羽葆鼓、棡鼓、桴鼓、齐鼓、担鼓、羯鼓、都昙鼓、毛员鼓、答腊鼓、鸡娄鼓等三十多种;弦乐器有独弦琴、三弦、匏琴、轧筝、风首箜篌、五弦琵琶、奚琴等二十多种;吹管乐器有幢箫、义嘴笛、叉手笛、太*管、桃皮荜篥等二十多种。这一时期在乐器上的重要变化是出现了拉弦乐器轧筝和奚琴,开辟了乐器演奏的一个新的领域。

      宋、元、明、清

      这一时期弦乐器有突出的变化和发展,继奚琴之后,宋代已出现了马尾胡琴。见于记载的还有胡琴、大阮、五弦阮、月琴、胡芦琴、渤海琴、火不思、二弦、丹布拉、基他尔、喇巴卜、提琴、哈尔扎克、洋琴等五十多种(实际上存在于民间的弦乐器其类别还远不止于此)。吹管乐器金、元时期从北方传入唢呐(又称金口角、苏尔奈、唢哪),按鼓吹乐的演奏组合形式又一次产生重大的变革,从音色、音量和风格上进一步丰富了鼓吹乐的演奏。唢呐最初用于军乐。如明王磐所著《王西楼先生乐府》中之散曲《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您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办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据王圻所著《三才图会》的记载,明代唢呐已应用于民间。

      自宋代以后,随着歌舞音乐的成熟、说唱音乐的兴起和戏曲艺术的形成,民族器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民间器乐的日益兴盛和宫廷器乐的日渐萎缩,则是宋以后民族器乐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在宋代城市的娱乐场所中,器乐除了作为伴奏外,纯粹的器乐演奏也有多种,如称做“细乐”、“清乐”的合奏,称做“小乐器”的一两件乐器的独奏或合奏 ,以及用笛、鼓、板组成的“鼓板”等多样的器乐演奏形式。其后,元明清三代,民族器乐得到了丰富。

      江南一带的民间器乐合奏“十番锣鼓”,不仅在明清时代已形成,而且有了广泛的影响。北方的民间合奏乐“弦索”则是以琵琶、三弦、筝和胡琴组成的弦乐合奏形式,据推测, 这样的形式和演奏的乐器可能在明末以前就已在民间流行。宋代以后的民间器乐虽然有着丰富多样的发展,但宫廷器乐却正好相反。以宋代“教坊大乐”为例,乐队的组织固然庞大,也集中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但由于复古思想的统治,太过讲究花样和排场,没有使民族器乐真正得到发展。明清两代的情况尤其如此。

      民族乐器

      琵琶

      它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别看它名头很大,其实琵琶非常适合儿童学*,因为它是民族乐器中少有的配有“儿童琴”的乐器。

      琵琶分儿童琵琶和正常规格的琵琶,9周岁以下一般用儿童琵琶,这种小型号的乐器便于孩子尚未发育完全的手臂、手指学*掌握。学*琵琶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也可以转学较为冷门的阮、柳琴、月琴等弹拨乐器,有了琵琶学*的基础,再学这类冷门乐器时上手很快。

      古筝

      它是目前最热门的民族乐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有超过300万人学筝,考级人数仅次于钢琴。有人说,学*古筝“好看,好听,好学”。

      “好看”在于古筝的造型具备民族乐器特有的流线美和古韵美,弹奏时姿态优美。

      “好听”是指古筝音质上和手法上的出色表现力,不论是慢板的古典悠扬还是快板的气势磅礴,古筝都能用21根琴弦完美呈现。

      “好学”是指古筝容易入门,五声音阶易掌握,即使初学者也能拨弄出简单的旋律,不像一些西式乐器,需要一定的技巧方能发出优美声音。当然,真正要进入古筝的世界,绝对不会很容易,“好学”也仅指入门相对容易而已。想要替孩子选择古筝的家长要留意了,和琵琶不同,古筝不分“孩童琴”,孩子太小,手的发育程度不够,很可能够不到琴弦。

      二胡

      有人称它是民乐中的小提琴,可想而知,它学起来一点也不简单。

      二胡是最能代表江南丝竹韵味的乐器,也是民乐中最难掌握好的乐器,很多学二胡的琴童家长笑言:孩子拉二胡的声音和动作都跟锯木头差不多。学*二胡的难度在于它不像钢琴、扬琴有固定的位置标明音高,二胡必须依靠听觉和手指来控制音高,因而音准的要求不易达到,对孩子的辨音能力提出了考验。

      初学二胡的小琴童可以根据手指和手臂的长度调节千斤线,使之适合自己的位置、高度,极大地扩展了学*范围和学*年龄。和琵琶一样,学*了二胡,孩子再转学高胡、京胡、板胡都较为容易,为孩子开拓了更广阔的音乐天地。

      扬琴

      扬琴是*民族乐器中常用的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它的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常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和古筝一样,扬琴也是对于初学者比较容易上手的乐器之一。

      一般来说,通过几个月的学*就能让孩子演奏几首小曲,可以在家里自娱自乐了。如果认真学*三年五载,能达到七八级的程度。

      和钢琴一样,扬琴只要找准地方就能弹出音高来,所以初学扬琴非常迅速,但要达到精通就需要花费精力和苦练了。

      值得一提的是,*年来*的乐器制作家研制出了不少扬琴的新品种,比如像高低音扬琴、转调扬琴、筝扬琴和电声扬琴等,使扬琴的魅力极具增加,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竹笛、唢呐

      和西洋乐的吹奏类乐器一样,这类乐器建议等孩子换牙之后再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身体发育,另一方面这类吹奏乐器需要掌握气、指、舌、唇四大基本功,其中气的功夫最难掌握,年纪太小的孩子很难控制用气,反而带来不良影响。

    [阅读全文]...

2022-04-17 01:43:32
  • 关于乐器之王是什么乐器

  • 音乐,知识
  • 关于乐器之王是什么乐器

      钢琴(意大利语: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有“乐器之王”的美称。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乐器之王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乐器之王释义:

      钢琴

      名称由来

      钢琴外文名为Piano,它的全名应叫Pianoforte,意为弱强。由于这件乐器既能发出弱音,又能发出强音,才有了这样一个极为形象的名字。

      后来,也许是为了称呼上的方便,人们将表示强音的forte略去,只保留表示弱音的piano,并沿用至今。

      中文翻译成钢琴,则是因为在*战争后,一些外国商人看到*的市场潜力,向*大量出口钢琴,并宣称这是由“钢”制作的琴,所以国人便开始*惯性地称“钢琴”了。

      发展历史

      钢琴的前身是拨弦古钢琴,也叫做羽管键琴。它与钢琴的内部原理大致相同,都是在琴体内部装有音板和许多拉紧并列的琴弦。不同的是钢琴的弦槌击弦发音,拨弦古钢琴用羽管制的拨子拨弦发音。

      此外,还有一种与它们同一血统的键盘乐器——击弦古钢琴,它同样是一种装有击弦装置的乐器,用铜制的形槌击弦发音;它的应用范围不如拨弦古钢琴广泛,主要用在当时的贵族家庭中演奏。

      17~18世纪间,拨弦古钢琴在当时的音乐生活中有着相当显赫的地位,可以说是它的全盛时代。

      至18世纪初,欧洲大陆音乐迅速发展,音量弱小的拨弦古钢琴已不能满足当时音乐家们的需要,因而逐渐被音量洪大的钢琴所取代。

      钢琴的发明者是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佛利,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一位乐器制作师。1709年,他以拨弦古钢琴为原形,制作出一架被称为具有强弱音变化的古钢琴。他在钢琴上采用了以弦槌击弦发音的机械装置,代替了过去拨弦古钢琴用动物羽管拨动琴弦发音的机械装置,从而使琴声更富有表现力,音响层次更丰富,并能通过手指触键来直接控制声音的变化。

      在克里斯福里的第一架钢琴出现后的一百年里,拨弦古钢琴仍为人们所应用,但更多的是为演奏特定作品而使用。故以弦槌代替拨弦发音就成为当时键盘乐器的主要特色,亦是钢琴的标志与象征。

      1709年后,克里斯托福里又进一步改革了原来击弦机的结构,他在这部机械中安装了一种与现代击弦机的复震杠杆系统*乎完全一致的.启动杠杆,使击弦速度比原来加快了10倍,而且可以快速连续弹奏,音域也增加为4组,可以说这就是现代钢琴的雏形。他的这一发明为以后的钢琴制作师们打开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门。但克里斯托福里的发明并没有得到他的意大利同行们及当时演奏家们的注意,却在异乡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德国管风琴师、制作师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在1730年根据一份绘制极不准确的意大利钢琴草图,借鉴克里斯托福里的发明,制造出德国第一架钢琴。他把这架琴送到音乐大师巴赫那里鉴定,巴赫却不屑一顾,只是说道:触键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但他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在采用了巴赫的建议之后,于1747年又加以革新。同年,巴赫在波茨坦进宫晋见腓特烈大帝时弹奏了西尔曼的新型钢琴。西尔曼对钢琴改革的主要贡献在于对钢琴制音器的运用。他利用手动音拴使全部制音器离弦,以使钢琴的音响效果更丰富并具有一种神秘的色彩。

      至18世纪中叶,人们对钢琴的制作工艺实行革新,以使其演奏性能日益完善。这一时期,西尔伯曼及其子弟在钢琴的变革中起着主导作用。西尔伯曼的名徒被称为十二弟子,他们分别制造出两种不同风格的钢琴,即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和英国式击弦机钢琴。他们具有不同的机械性能和不同的音响效果,由此形成两大不同的钢琴制作流派。这两种流派,也对当时的音乐家们产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影响。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的键盘触感较轻,能够弹出快速的音符,音色变化细微,在与管弦乐队协奏时,音色对比清晰。这正符合莫扎特温文尔雅又富有歌唱性的快板的音乐需要。

      约翰内斯·楚姆佩是西尔伯曼的名徒之一,他于1760年来到英国,成为钢琴制作师,他的产品被称为英国式击弦机钢琴。这种钢琴触键感觉较重,但声音浑厚深沉,正适合于克莱门蒂那坚实有力的音乐风格。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当时是名声同噪的钢琴演奏家,由于他们演奏风格的不同,他们分别使用结构各异的维也纳式和英国式钢琴。

      1768年,J.C.在英国演出,这是钢琴第一次用于独奏乐器。

      17*1月,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在维也纳奥国国王的王宫里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钢琴演奏比赛,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这次比赛对提高钢琴在诸乐器中的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

      现代的三角*台钢琴样式,是由斯坦威钢琴厂设计定型,并于1876年首次投放市场。

    [阅读全文]...

2022-04-07 00:21:44
  • 独奏乐器的分类

  • 文艺,体育
  • 独奏乐器的分类

      乐器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音色的工具。一般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是能够发出乐音,并能进行音乐艺术再创造的器具。人类通过演奏乐器,借以表达、交流思想感情。那么你知道独奏乐器的的分类吗?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独奏乐器的相关分类,来跟小编一起涨姿势吧!

      我们可以将所有旋律性的独奏乐器划分为三大类:弦乐器、木管乐器以及铜管乐器。在每一大类之下,又有少至四种,多至十五种不同的乐器。由于有些乐器的本质或先天性上的限制,使得崇拜中常被使用的乐器其实不超过十种。最常被使用的弦乐器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木管乐器包括长笛、双簧管、单簧管、萨克斯风和低音管(又称巴松管);铜管乐器则包括法国号、小号及长号。

      弦乐器

      弦乐器可以更进一步地分为擦弦乐器及拨弦乐器。在崇拜中经常使用的擦弦乐器比起拨弦乐器来说,提供了比较持续性的音色。而这些弦乐器的音色比起木管或铜管乐器又较为一致和相似,让弦乐器很快便成为教会崇拜中最热门的乐器。它们具有广泛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强弱对比,又可以诠释一些艰难的乐曲。因此,学*弦乐器的人数大大超过其他种类的乐器,也因此比较容易找到乐手。弦乐器特别在东方人家庭中备受欢迎,杰出的年轻弦乐好手在学*乐器总人口中占很高的比例。

      木管乐器

      木管乐器因其独特的音色,在表现旋律性的演奏方面并不亚于弦乐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以及萨克斯风都是学校管乐队和交响乐团中主要的乐器。如果能在教会中逐渐引用这些乐器,它们可以帮助敬拜音乐更多样化。

      铜管乐器

      铜管乐器与各种节庆的关连是史有前例的。就像弦乐器一样,不同的铜管乐器各有独特的音质,但彼此的音色却是很接*的。它们在战场上以及大型宗教仪式上的功用,长久以来被视为户外乐器。虽然在*代开始有许多写给小号或法国号的乐曲,但它们特殊的音色及音量远超过其他乐器,以致铜管乐器仍然很少在崇拜中被使用,除非是事先已编好的乐曲。有一些美国教会的敬拜团队经常使用铜管乐器。

      相较之下,除了圣诞节或复活节的特别庆典之外,在大部分的华人教会里,铜管乐器就不像弦乐器或木管乐器那样的热门。但是,愈来愈多的青少年开始在乐队或乐团中学*铜管乐器,让这些吹铜管乐器的人接受装备加入敬拜团队的服事是不无可能的。 我们会在《独奏乐器的本质》一文中更进一步地讨论这些乐器的音域,音色的特质,以及在教会敬拜音乐中的.使用。

      一、现代在民族乐器中是按演奏方式来分的,一共可以分为:吹、拉、弹、打四类,称为“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

      二、现代分类法把世界上所有乐器归纳为五大类:

      (1)体鸣乐器;

      (2)膜鸣乐器;

      (3)气鸣乐器;

      (4)弦鸣乐器;

      (5)电鸣乐器。

      三、西方在乐器与音乐的研究上面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得出了一套完善的科学理论,不得不说在理论研究方向有千年历史的*音乐史也没有达到他们的高度。

      西洋乐器可分为: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键盘乐器、打击乐器五种类别。木管乐器:长笛、(短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大管(萨克管)。铜管乐器:圆号、小号、(短号)、长号、(次中音号)、(小低音号)、 大号。

      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钹、架子鼓、三角铁、沙槌、 钟琴、木琴、排钟等。弓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弹弦乐器:竖琴、吉他、电吉他、曼陀林等。 键盘乐器: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

      拓展

      乐器,泛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音色音律的器物。一般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

      乐器是人类很早就拥有的精神财产,并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丰富。从考古发掘和壁画、崖画中,都可以看到狩猎围捕、信号传递、祭天祷神、战斗助威或庆典舞蹈等都和发音工具或节奏音响紧紧相连。

      *民乐的发展如今正陷入一个繁荣与萧条并存的怪圈:一方面,民间掀起学*民乐的热潮,仅仅上海一地,每年参加考级的琴童达数千名,同时民族乐器生产厂面对过亿的销售量喜笑颜开,另一方面则是国内专业民族乐团演出上座率低、无法跻身于主流音乐圈。

      现阶段不容忽视的是,民乐缺乏创新曲目、鲜有佳作推出,民乐作品很长时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人们对于民乐的了解还停留在《二泉映月》、《高山流水》、《十面埋伏》等老作品上,此即所谓“十年一张节目单”。此外,民乐长时间停留在民间音乐的层面,形成一种江湖艺人的文化心态。

    [阅读全文]...

2021-12-31 11:24:22
  • 古典诗词

  •   1、红尘醉盏杯酒月下太簇名医宴药烟绵绵连成古今缘

      2、弱水三千,繁华红尘宴。临风笑却世间,封尘也艳。

      3、漫漫如斯千年,一笑间,宿世羁连,弹指如湮

      4、月落云天谁漫掩飘零绪雾深江冷抒一纸凭栏意

      5、轮回业障,执手曲已凉。乱苔一梦,死又何妨。

      6、风蚀千载灵月,神坛终见;飞羽流云,指缝沙湮。

      7、寒声碎玉恨苍天,却执念,无悔飘寻落寞间。

      8、梦里过客笑眼望,望回廊,秋螽藏,人世短,人间长。

      9、声散无腔,梅渺梦阑忘。浮世无常,谢幕仓皇。

      10、仗剑引血苍天变,血尽妖成惊雷连,遗恨千世恨再延。

      11、浴火殇里换颜,欺神烈焰;刹那飞花,葬歌一世梦魇。

      12、执手陌上眠,从此天涯眷;天上人间,碧落黄泉。

      13、命薄如纸,世人才说美。

      14、数千年沧海,浮世芳华,袖中云烟,回首处明月清风

      15、是非人莫辨,太真颜,义白莲。青锋柔,弹恩仇,知己难逢几人留。

      16、生死殿中相逢初见,不眠五夜青灯寂焚香轻拈。

      17、莫言山深,无寻山中人。雾里花影残艳,落淡素颜。

      18、红绳系铃圆,离后几世缠绵;送神散宴,醉舞罢千年。

      19、韶华初见,迷奢江湖年。转眼浮罅轮换,玉颜独不见。

      20、桑田无尽魂千年,冥昼夜,沧心乱石苔痕掩。

      21、婆罗樱花终相见,相伴人世共翩跹。

      22、孤坟残雪,凄草上长眠。谁解一生寂寥,华服千面。

    [阅读全文]...

2021-12-12 14:39:09
古典乐器有关的古诗 - 句子
古典乐器有关的古诗 - 语录
古典乐器有关的古诗 - 说说
古典乐器有关的古诗 - 名言
古典乐器有关的古诗 - 诗词
古典乐器有关的古诗 - 祝福
古典乐器有关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