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中式风格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中式风格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中式风格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中式风格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古诗词中的抒情方式》,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一)总论
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一般是情与景配合。“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在*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题金陵图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哀景写哀情)与情景反衬(乐景衬哀情)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二)抒情手法分类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直抒胸臆。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间接抒情——诗人借助多种艺术技巧,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
如李白的《赠汪伦》和刘禹锡的《竹枝词》,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送我情”,后者巧用谐音双关“道是无晴却有晴”,将恋人之间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形象,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2、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
如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
如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
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看看下面几句诗,看看他们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借景抒情)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托物言志)
比较以上四首诗说说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情绪。
是不是觉得古诗词中的抒情方式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古诗词中借雨抒情的句子,请您阅读。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古诗词中的抒情方式》,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一)总论
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一般是情与景配合。“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题金陵图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哀景写哀情)与情景反衬(乐景衬哀情)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二)抒情手法分类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直抒胸臆。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间接抒情——诗人借助多种艺术技巧,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
如李白的《赠汪伦》和刘禹锡的《竹枝词》,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送我情”,后者巧用谐音双关“道是无晴却有晴”,将恋人之间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形象,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中国风爱情古诗词
你可能知道“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你也许还背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爱而不得时或许也会道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为大家分享了爱情古诗词,欢迎欣赏!
《上邪》
——汉乐府民歌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无题》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凤求凰》
——汉·司马相如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清·纳兰性德
风絮飘残已化萍,
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
而今真个不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孟郊《登科后》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 崔道融《梅花》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 王翰《凉州词二首》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 王昌龄《送魏二》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 李清照《好事*·风定落花深》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 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 —— 杜甫《曲江对雨》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 —— 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 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 黄庭坚《清*乐·春归何处》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 杜牧《怅诗》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 王昌龄《春宫曲》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 郑谷《莲叶》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 黄庭坚《寄黄几复》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刘禹锡《望洞庭》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杜甫:《赠花卿》)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韩翃《寒食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张籍《秋思》
式微,式微,胡不归?——佚名《国风·邶风·式微》
先世之吏正,故其民笃;今世之吏邪,故其民薄。政弊而不行,令倦而不听。——《汉书·传·公孙弘卜式儿宽传》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王维《渭川田家》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佚名《国风·邶风·式微》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佚名《苛政猛于虎》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佚名《南有嘉鱼》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佚名《国风·邶风·式微》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佚名《南有嘉鱼》
式讹尔心,以畜万邦。——佚名《节南山》
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佚名《斯干》
卜尔百福,如几如式。——佚名《楚茨》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佚名《思齐》
虽无旨酒?式饮庶几。——佚名《车舝》
式遏寇虐,憯不畏明。——佚名《民劳》
戎虽小子,而式弘大。——佚名《民劳》
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佚名《商颂·长发》
惠施不肯干万乘,卜式未必穷一经。——李白《悲歌行》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高适《宋中送族侄式颜》
式燕且喜。——佚名《小雅·车舝》
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顾炎武《酬朱监纪四辅》
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左丘明《子产论政宽猛》
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佚名《苏秦以连横说秦》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佚名《老子(节选)》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高适《宋中送族侄式颜》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高适《宋中送族侄式颜》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高适《宋中送族侄式颜》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高适《宋中送族侄式颜》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高适《宋中送族侄式颜》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高适《宋中送族侄式颜》
式固尔犹,淮夷卒获。——佚名《鲁颂·泮水》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佚名《周颂·时迈》
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佚名《周颂·我将》
无忝皇祖,式救尔后。——佚名《大雅·瞻卬》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佚名《大雅·江汉》
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佚名《烝民》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佚名《烝民》
以峙其粻,式遄其行。——佚名《崧高》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佚名《崧高》
于邑于谢,南国是式。——佚名《崧高》
维此良人,作为式谷。——佚名《桑柔》
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佚名《荡》
式遏寇虐,无俾正反。——佚名《民劳》
式遏寇虐,无俾正败。——佚名《民劳》
式遏寇虐,无俾作慝。——佚名《民劳》
式遏寇虐,无俾民忧。——佚名《民劳》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佚名《下武》
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佚名《皇矣》
式燕且誉,好尔无射。——佚名《车舝》
中唐诗词风格流派的介绍
中唐诗人孟郊、贾岛的合称。孟郊比贾岛大28岁,是贾岛的前辈诗人。但他们都是遭际不遇,官职卑微,一生穷困,一生苦吟。孟郊“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送卢郎中汀》);贾岛“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戏赠友人》),相传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他们又都是韩愈的诗友。韩愈对他们的诗也都很赞赏,说孟郊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荐士》),贾岛诗“□穷怪变得,往往造*淡”(《送无本师归范阳》),但重视郊较过于岛。郊、岛二人偶有诗相投赠,在当时并不齐名。唐末张为《诗人主客图》列孟郊为“清奇僻苦主”,贾岛则为“清奇雅正”的升堂七人之一。宋代欧阳修始以两人并举,谓“孟郊、贾岛之徒,又得其悲愁郁堙之气”(《书梅圣俞稿后》),苏轼有“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之论。二家诗“清奇”“悲愁”,造语刻炼,白描不用词藻,是共同之处。但孟郊诗以五古为主,不作律诗;贾岛诗以五律为主,古体较少;孟郊对社会生活观察较广,感情较深,有关心国事民生的作品;贾岛则生活较窄,对世事较冷淡,一味枯寂幽峭,情调凄黯,是不同之处。潘德舆以为“郊岛并称,岛非郊匹,人谓寒瘦,郊并不寒也”(《养一斋诗话》)。此论有代表性。但贾岛对后来的影响大于孟郊:晚唐五代被诗论家称为“贾岛时代”(闻一多《贾岛》),宋代“九僧”、“四灵”,明代“竟陵派”,清代“浙派”,学贾岛成为流派;学孟郊的只是个别的诗人。
元白
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并称。《新唐书·白居易传》载:自居易“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也说:“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元白并称,当时已行于世,又经杜牧在文章中正式使用,后世遂相袭沿用。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并称他们的诗体为“元白体”。
元稹、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二人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相*。他们强调诗歌的讽谕作用,写有大量反映现实的作品,都擅长于新乐府、七言歌行、长篇排律等诗体,注意诗歌语言的*易浅切和通俗性。在中唐诗坛上,元白的影响很大。《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论赞指出:“若品调律度,扬榷古今,贤不肖皆赏其文,未如元白之盛也。”但元稹诗在主题集中、思想深刻、形象鲜明等方面,都比白居易诗稍逊一筹。叶燮说:“元稹作意胜于白,不及白舂容暇豫。”(《原诗》)赵翼则认为:“白自成大家,而元稍次。”(《瓯北诗话》)
对元白的评价,历来有抑有扬。抑之者始自杜牧,指元白诗为“淫言□语”、“纤艳不逞”(《唐故*卢军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扬之者始自张为,列白为“广大教化主”,元为“入室”(《诗人主客图》)。其后,明代王世贞、王世懋、清代王夫之、王士□均贬抑元白。宋代叶梦得、明代贺贻孙、清代尤侗、翁方纲则褒扬元白。苏轼虽说过“元轻白俗”(《祭柳子玉文》),但又多以白自况,实际上他是很仰慕白居易的。
张王乐府
中唐诗人张籍和王建乐府诗的并称。南宋许□《彦周诗话》说:“张籍、王建乐府宫辞皆杰出。”明代胡应麟《诗薮》更以“元白长篇,张王乐府”并称。
张籍、王建二人早岁同学,交谊甚深。他们出身寒素,官职低微,较能理解民生疾苦,并积极加以反映。他们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先导和重要成员,所作乐府诗,继承并发扬了《诗经》、汉乐府的传统,以短篇七言歌行为主要体裁,揭露并抨击统治阶级荒淫横暴、穷兵黩武、混战不休等罪恶行径,反映并同情广大人民遭受剥削、压迫的不幸遭遇,题材广泛,主题深刻,倾向鲜明。又善于运用比兴、白描及对比、映衬等手法,通过事实和人物语言表现主题,在篇末用重笔突出中心,语言通俗而凝炼,韵律善于变化,形成了他们共同的诗风。比较起来,王建诗题材较张籍广阔,描写比张诗更具体细致,更含蓄,口语化程度更高;张诗语言则较王诗典雅,在反映商人、士大夫的生活以及抒发收复失地、反抗入侵的爱国热情等方面,为王诗所不及。清代翁方纲《石洲诗话》说:“张王乐府,天然清削,不取声音之大,亦不求格调之高,此真善于绍古者。较之昌谷,奇艳不及,而真切过之。”
新乐府运动
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
晚唐诗人温庭筠和李商隐的并称。他们的诗歌风格都承受六朝余*,色彩□丽,笔调柔婉,故有此并称。《新唐书·温庭筠传》谓庭筠“工为辞章,与李商隐皆有名,号温李”。《唐才子传》也说庭筠“侧词艳曲,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
温李并称,是指他们诗风中“以□致相夸”(《唐才子传》)的共同方面。这种诗风在晚唐诗坛上有很大影响,还为宋以后婉约词派开了先河。元好问所谓“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论诗三十首》之三),也是就这一点上提出批评的。
温庭筠与李商隐的作风、成就并不完全一样。《旧唐书·文苑传》认为“文思清丽,庭筠过之”。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也称许温诗“笔径较独酣捷”。而陆时雍《诗镜总论》则说:“李商隐丽色闲情,雅道虽漓,亦一时之胜;温飞卿有词无情,
晚唐作家皮日休、陆龟蒙的并称。皮日休为苏州从事,陆龟蒙是苏州人,他们时相唱和,诗作数量很多,合编为《松陵集》,这是皮、陆并称的一个由来。皮日休曾有《正乐府十篇》等诗,受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影响,陆龟蒙也有少量关心民生之作如《杂讽九首》、《村夜二篇》,他们思想倾向略同。但松陵唱和诗,却往往追求险怪,纤巧冷僻,有长达500字、1000字的长篇,拼凑对偶,以多为贵。诗论家指出,这是“以笔墨相娱乐”(赵执信《谈龙录》)的倾向,甚至有“皮、陆如吃蒙□药,瞢腾而作呓语”(黄子云《野鸿诗的》)的讥评。他们还有一些名为“吴体”的拗律,造语诘屈,用意也在于消闲遣闷。
皮日休、陆龟蒙散文中有些忧时愤世的小品,显示了他们虽称隐士而“并没有忘记天下”,在唐末,“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韩柳
中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韩柳并称,始于宋初。穆修《唐柳先生集后序》说:“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气……至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越湘《本文》也以二家并称。明人朱右、茅坤便以二家居“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但在政治、学术方面有同有异。他们都是中小地主阶层出身,都反对当时的藩镇与宦官。但柳宗元投身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活动,主张改革;韩愈则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的思想都以儒学为主导。但韩倾向于唯心主义,却坚决反对佛教;柳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却又兼信佛学。他们的文论都主张文道合一,文质并重,学*先秦两汉作品而要有独创性,并且都擅长议论文、传记文。但韩愈尤长于碑志、序跋、哀祭等体;柳宗元的寓言、游记、骚赋等则为韩所不及。艺术风格方面,韩雄大而柳精悍。韩愈收召后学,传授古文,门下人才辈出;柳宗元贬谪南方时,也有从学的人,但缺乏特出知名之士,因此,韩的影响大于柳。
*对韩、柳二人的评论,有扬有抑。持扬韩抑柳论者,有宋祁、方苞、姚鼐等人;持扬柳论者,有晏殊、范仲淹、李贽、焦循等人;扬柳而又抑韩的,有陈衍、章士钊。其中有的单论文章,有的则兼及政治。林纾是持折中论的代表。
韩、柳并称,指古文而言。诗歌史上,韩、柳不是同一流派,而以“韩孟(郊)”、“韦(应物)、柳”并称。
唐宋古文运动
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两汉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西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周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唐初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史学家刘知几曾在《史通》中提出“言必*真”、“不尚雕彩”的主张;王勃提议改革文弊,但他们自己的作品,仍用骈体;陈子昂也揭橥复古的旗帜。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当时有一批学生或追随者热烈响应,终于在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古文运动,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所以,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过韩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柳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此外,两家的古文理论体系还包括:①主张“养气”,即提高作者的道德修养,强调“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韩愈《答李翊书》),作者的道德修养决定文章的表现形式,所以“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愈《答李翊书》)。②关于学*标准,主张“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同前),不仅重视经史,也重视屈原、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艺术成就,吸取他们的精英,丰富自己的写作(韩愈《进学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③自创新意新词,不避“怪怪奇奇”(韩愈《送穷文》),反对模仿因袭,要求“惟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认为“唯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所以对古圣贤人的著作,要“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书》)。④在重视艺术形式的同时,特别反对有文采而内容荒谬的作品,认为“是犹用文锦覆陷□也。不明而出之,则颠者众矣”(柳宗元《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⑤要求写作必须有认真的态度,不敢出以轻心、怠心、昏气、矜气(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⑥反对盲目地厚古非今,认为“古人亦人耳,夫何远哉”(柳宗元《与杨京兆凭书》)。对“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的状况表示愤慨,指出当代好作家不少,“若皆为之不已,则文章之大盛,古未有也”(柳宗元《与杨京兆凭书》)。显而易见,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在文学上是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
韩、柳提倡古文,在当时是经过一番斗争的。韩愈曾说:“仆为文久,每自测意中以为好,则人必以为恶矣。小称意,人亦小怪之;大称意,则人必大怪之也。”(《与冯宿论文书》)然而,面对时人的非难和嘲笑,韩愈毫不动摇。他“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不断壮大了古文运动的队伍。韩愈的学生有李翱、皇甫□、李汉等人,他们又转相传授,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开展。韩、柳诸人注意汲取口语中的新鲜词汇,提炼为一种接*口语的新的书面语言
解读陆游诗词风格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解读陆游诗词风格,欢迎大家分享。
陆游一生创作颇丰,据汲古阁所刻《陆放翁全集》,计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剑南诗稿》85卷(其中有古*体诗9138首);《放翁遗稿》3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家世旧闻》8则;《斋居纪事》36则。另有《续笔记》2卷、《高宗圣政草》1卷、《陆氏续集验方》2卷、《感知录》1卷、《清尊录》1卷、《绪训》1卷、《放翁家训》等。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和成就自然以诗为主,在艺术风格上属于豪放一类,但是他在词方面的成就也是不可忽视的。刘克庄说:“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淑原、贺方回之上。”可见,陆游的词是集豪放和婉约之长而独成一家的。但在两者之间,婉约的风格尤为突出。在现存的140余首陆词中,大约五分之三的词是属于婉约风格一类。这些词既不像他的诗雄浑豪放,也没有苏词的姿态横生,更不像辛词的慷慨激昂,但以婉约的手法来书写家国之恨、身世之感,写得沉郁动人,确自有其特色,就是与其同时代的大家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
在陆词中,有些作品是抒写闺情宫怨的,但实际上,作者是以此来寄托他的政治心情的。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王炎宣抚川陕,陆游被邀幕府襄理公务,部署作战,本来一心想立功报国,结果皇帝解散了幕僚,陆游改成都府安抚司义官,这给他的打击是不轻的,他后来写的好几首词就表达了这种怨恨,《夜游宫·宫词》就是一例:
独夜寒侵翠被,奈幽梦不成还起。欲写新愁泪溅纸。忆承恩,叹余生,今至此。
蔌蔌灯花坠,问此际报人何事?咫尺长门过万里。恨君心,似危栏,难久倚。
开头一个“独”字,点出心情苦闷,“寒”字衬托环境凄凉。寒气袭人而又孤单的夜晚不能入眠,于是便起来书写“新愁”。一“溅”字,形象地写出眼泪之多、痛苦之深。如果说上片主要表达的是自己痛苦的心情,那么下片则是由痛苦进而发展成一种怨气。用“危栏”喻君心,形象地写出了帝王思想的动摇不定。如果只从字面看,似乎是写一个失宠嫔妃的满腹凄凉与哀怨,而实际上他要表达的是自己不被重用、报国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怨恨。陆游这种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委婉曲折地反映自己内心深沉怨恨的特点,不同于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直抒胸臆。辛词的慷慨激昂的悲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是一时的激愤,而陆词则使人感觉到一种深沉的怨恨,更加耐人回味,不能轻易忘怀。他的另一首《清商怨·葭萌驿作》也是用同一手法来表达这种怨愤的:
江头日暮痛饮,乍雪晴犹凛,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
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回省。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
这首词是公元1127年陆游自南郑调往成都时途中所作。从字面来看,是写当年南楼同枕、绿云缭绕、海誓山盟,而现在义断恩绝、不堪回首,实际上作者是比喻当初和王炎布置作战计划完全是秉承朝廷旨意,而现在又下令解散幕僚,使抗战计划成了泡影。字里行间充分表现了作者那种既悲愤、又伤感、又沉郁的复杂心情。
陆游的词作中,有些是写闲适心情的。这些词也写得委婉含蓄。表面上写的是一种隐居闲情,而实际上抒发的是报国无路的感慨。如《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上片点名地点,言其风景优美,这种美景任我享受,时世的事情与我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每天可以斟酒、散步、看书、欣赏自然景色,悠闲自在,这简直就是“世外桃源”的极乐世界。淡我们细细咀嚼其中的含意,就知道这绝不是作者的心里话,尽管处处故意表现一种洒脱,我们却能领略到作者的多少怨愤。结句是全词的“词眼”——统治阶级不图恢复失地、任用抗战人才,使得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老死于户牖之下了。前面的压抑到此凝成了强烈的怨愤。
陆游还有一些赠酬词和记游词,也属于婉约风格,表达光阴易逝、报国无路的惆怅。《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梦断故园山川,隔重重烟水,身万里。旧社凋零,青门俊游谁记?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清愁自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纵有楚柁吴樯,知何时东逝?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范至能即范成大,是当时四川制置使,陆游的旧交。在这样以为老朋友面前,作者要倾吐满腹的哀怨当然是可以理解的。词的上片由感慨自己的一事无成到对故乡的思念,给人一种身世苍茫之感。下片首三句说虽然成都繁华,但却觉得无聊,浪费了光阴,只好每天借酒消愁来打发寂寞时光。这对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志士来说是何等的痛苦!接下来,作者由感叹时光虚度而引起东归的期望,表达了盼望东归的迫切心情。全词一种身世苍茫、光阴虚度、报国无路之感慨具陈其内。秦观虽也有“东风暗换年华”的感叹和“行人渐老,重来事事堪嗟”的惆怅,但这只是一种个人的失意,而陆游表现的则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引起的怅恨。
《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是陆游在成都的游览之作:
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挑菜初闲,禁烟将*,易城丝管。看金鞍争道,香车飞盖,争先占,新亭馆。惆怅年华暗换,黯销魂,云收雨散。镜奁掩月,钗梁拆凤,秦筝斜雁。身在天涯,乱山孤垒,危栏飞观。叹春来只有,杨花和恨,向东风满。
上片写摩诃池的景色。晚春的摩诃池游客不断,红绿参差错落,一派珠光宝气的景象。下片抒发作者的满腔悲愤。上片写得越热闹、越繁华,下片的怅恨就越深刻,因为这种珠光宝气的生活与一向为国立功、恢复失地的志向是不相符的,因此作者尽管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游览繁华的摩诃池,也仍然是满腹怅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陆游词却又其独到之处,在古典文学的宝库中不愧为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第一,和苏、辛词一样,扩大了词的内涵。陆游的词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现实,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他时刻系念着“乱世孤垒”,梦寐恢复中原,对那些置祖国失地与人民安危于不顾的统治者包括皇帝充满满腔怨恨,抒发了自己“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感慨,打破了北宋词人只写离情别恨、闺情宫怨的局限。如果说题材的狭窄是婉约词的局限的话,那么陆游的这些沉郁、凄婉的词作是不存在这一局限的。当然,在陆词里也有一些无聊赠妓之作,但这终究是瑕不掩瑜的,因为他更多的是表达自己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愿望和抒发英雄失落的感慨,这样的思想内容可与同时的大家相颉颃。
第二,在反映时代要求的同时,继承和发展了词的婉约特点。陆游不同于辛弃疾的怨愤。辛词“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写出了个人不幸的遭遇,但“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则流露处一种悲哀和怨愤,陆游也有怨愤,却只说“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回省。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写得非常缠绵,这和辛词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在反映时代要求的同时,继承和发扬词所特有的形象和意境及细腻、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的特点,正是陆游在词方面的重要贡献。
第三,提高了婉约词的格调。陆游的这些风格婉约的`词,没有纤艳的词藻和丝毫脂粉气。刘师培《论文杂记》:“剑南之词,屏除纤艳,*绝俗,逋峭沉郁而出*淡之词。”“屏除纤艳”便是对他的词的一种客观评价。陆游的词不仅抒写忧国忧民的作品格调较高,就是他的爱情词也写得高雅动人,读来真挚感人,广为流传的《钗头凤》便是一例。
值得说明的是,陆游是以诗的余事来作词的,这和他轻视词这种文学形式有关。他在《长短句序》中说:“少时旧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因此,他的词的成就不能与他的诗相比,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对陆词的研究,特别是不能因为他的豪放诗风而忽略他的词的婉约风格。
主要影响
诗歌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89],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1、诗歌内容
陆游造像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①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陆游坦率直言“和亲自古非长策”,“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其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层统治者和守边士兵、沦陷区人民在主战和主和立场上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的妥协求和政策造成的严重恶果。陆游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的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许。
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游山西村》一诗,色彩明丽,并在景物的描写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他的《临安春雨初霁》,描写江南春天,虚景实写,细腻而优美,意韵十足。
④爱情诗。由于宋代理学对士人思想感情的约束和宋词的发展,宋诗言情的功能渐渐减弱,宋代的爱情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和唐诗比肩,但陆游却是个例外。陆游年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的诗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2、艺术特点
朱宣咸*画《陆游诗意图》①艺术风格上,兼具现实主义特点,又有浪漫主义作风。陆游性格豪放,胸怀壮志,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陆游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中,常常凭借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陆游的梦境、幻境诗,飘逸奔放,被誉为“小李白”。然而对功名的热望和当权者的阻力之间有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严酷的现实环境给诗人心灵压上了无法摆脱的重负,因而陆游又崇尚杜甫,关怀现实,主张诗歌“工夫在诗外”,诗风又有*于杜甫的沉郁悲凉的一面。
②语言*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陆游反对雕琢辞藻和追求奇险,其诗语言“清空一气,明白如话”。陆游重视锻炼字句,他的对偶,新奇、工整,而不落于雕章琢句之嫌。赵翼曾评陆诗“看似奔放实则谨严”,刘克庄亦有“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之叹。陆游的七言古诗《长歌行》,笔力清壮顿挫,结构波澜迭起,寓恢宏雄放的气势于明朗晓畅的语言和整饬的句式之中,典型地体现出陆诗的个性风格,被后人推为陆诗的压卷之作。
3、陆诗的地位
陆游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初年,虽然局势危急,但士气尚盛,诗坛风气也颇为振作;随着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也变得萎靡不振,吟风弄月的题材走向和琐细卑弱的风格日益明显。陆游对这种情形痛心疾首[105],他高举起前代屈、贾、李、杜和本朝欧、苏、黄及南渡诸人(吕本中、曾几等)的旗帜与之对抗,以高扬爱国主题的黄钟大吕振作诗风,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江湖诗派中的戴复古和刘克庄都师承陆游。到了宋末,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更使陆游的爱国精神深入人心。
陆游的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特别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人们往往怀念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陆诗的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陆游写山水景物和书斋生活的诗篇,因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优美,也颇受明、清诗人的喜爱。陆诗中对仗工丽的联句常被用作书斋或亭台的楹联,也说明陆游的这一类诗篇在后代拥有广大的读者。
词
陆游扇面像[111]陆游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是有意要做诗人”,对作词心存鄙视,因而,作为“辛派词人”的中坚人物,与其诗相比,陆游的词数量并不多,存世共约一百四十余首。但陆游才气超然,并曾身历西北前线,因此,陆游也创造出了稼轩词所没有的另一种艺术境界。
陆游词的主要内容是书写爱国情怀,抒发壮志未酬的幽愤,其词境的特点是将理想化成梦境而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回想当年,满腹怆然。陆游也有咏物词和爱情词,其《卜算子·咏梅》,上阕写景、下阕表志,显示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钗头凤·红酥手》一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凄婉动人。
陆游集豪放婉约于一身,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真挚动人,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或寓意深刻,又和苏轼比较接*。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是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风格与辛弃疾比较接*。但陆游词亦因风格多样而未能熔炼成独特的个性,有集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之感。
散文
陆游在散文上颇有造诣,兼善众体,构思奇巧,文笔精纯。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陆游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散文,书写乡居生活之状,淡雅隽永。
陆游的《入蜀记》是*第一部长篇游记,内容丰富,举凡史事杂录、考据辩证、诗文评论、小说故事等应有尽有,形式灵活,长短不拘、文字颇简练;尤其过三峡的一部分,多有对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历史人物的描述和品评,字里行间浸透着爱国之情,又饶有趣味。随笔式散文《老学庵笔记》,笔墨虽简而内容甚丰,所记多系轶闻,颇有史料价值,是南宋笔记的精品。同时,陆游还善于四六,文集中有不少四六文精品,如陆游的《祭雷池神文》语言浅切而气势雄放,与其诗风颇*。[110]
史学成就
陆游还具有史才,陆游的史学成就,主要不在三作史官时所修的《两朝实录》和《三朝史》,而在于他私撰的《南唐书》。南宋时期,记述南唐历史的史籍有薛居正领导史馆所修的《旧五代史》、欧阳修私撰的《新五代史》等共计11个版本,陆游遍取诸本,按本纪、列传,编为《南唐书》十八卷。
陆游编撰《南唐书》的目的在于借古鉴今,为南宋王朝树一面历史的镜子。在本纪中,陆游肯定南唐烈祖李昪为“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孙(李恪)”,纠正了以中原五代为正朔的观念,并在书中多次使用“帝”、“我”等词语,借记述南唐国君治国、治民及用兵之法,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感。
陆游《南唐书》的史学成就主要表现在:①体制创新。陆书只有本纪和列传,成为纪传体断代史中的一个特例;尤其是其“类传”,除人物以类相从外,又创设《杂艺、方士、节义列传》(卷十七)、《浮屠、契丹、高丽列传》(卷十八),归类精当,史识更胜前人。②史评色彩鲜明。宋代理学兴盛,陆游秉承以道德而不以政绩作为评判人物的唯一准绳的观点,如多数史家都批判后主李煜沉迷诗词,不思政业,坐失南唐基业,陆游却先赞后主“天资孝纯”、“以爱民为急”,再对其“酷好浮屠”作简单批驳,最后总结为“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③严谨的治史精神。陆游辨前史之误,补前史之失,其书卷数、人物虽不及马令《南唐书》之多,但史料多经考证,“简核有法”,在史料的增补保存方面有巨大价值。
描写狂风的古诗词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狂风的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昨夜狂风今日雨。——宋·陈德武·《蝶恋花》
2、昨夜狂风花在否。——元·元好问·《浪淘沙》
3、雨狂风转急。——宋·石孝友·《临江仙》
4、一阵狂风骤雨来。——宋·释道颜·《颂古》
5、一阵狂风吹彩云。——宋·刘克庄·《病起窥园十绝》
6、狂风不动树。——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7、狂风处处飘。——唐·姚合·《游春十二首》
8、狂风吹古月。——唐·李白·《司马将军歌代陇上健儿陈安》
9、狂风吹蓦榻。——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10、狂风吹去落谁家。——唐·贺兰进明·《杂曲歌辞·行路难五首》
11、狂风吹却妾心断。——唐·李白·《代美人愁镜其二》
12、狂风吹入拆船湾。——宋·释梵琮·《偈颂九十三首》
13、狂风吹树影离披。——宋·仇远·《闲十咏》
14、狂风吹送每年春。——唐·元稹·《杏园》
15、狂风吹我心。——唐·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16、狂风吹中绝。——唐·白居易·《寄微之三首》
17、狂风大放颠。——唐·杜甫·《绝句三首》
18、狂风更与回烟帚。——唐·司空图·《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
19、狂风何故苦相凌。——宋·邵雍·《禁烟留题锦屏山下四首》
20、狂风忽扫万枝花。——宋·陆游·《春晚》
21、狂风忽送蛟龙雨。——宋·郑獬·《水浅舟滞解闷十绝》
22、狂风疾雷撼乾坤。——宋·陆游·《五月十四日夜梦一僧持诗编过予有暴雨诗语颇》
23、狂风卷野怒涛翻。——宋·陆游·《冬夜》
24、狂风落尽深红色。——唐·杜牧·《叹花》
25、狂风日暮起。——宋·欧阳修·《再和明妃曲》
26、狂风入林花乱起。——唐·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
27、狂风树摆枝。——宋·宋太宗·《逍遥咏》
28、狂风送雨已何处。——宋·孔*仲·《霁夜》
29、狂风挽断最长条。——唐·杜甫·《漫兴九首》
30、狂风一蹴过秋千。——宋·刘辰翁·《虞美人》
31、狂风正用此时来。——宋·陆游·《落花》
32、狂风秪是有尘埃。——宋·宋太宗·《缘识》
33、腊霰集狂风。——宋·梅尧臣·《雪》
34、连朝急雨相狂风。——宋·廖行之·《和人乞朱樱十首》
35、屡见狂风起。——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36、猛雨狂风未有前。——宋·邵雍·《同诸友城南张园赏梅十首》
37、蓦然一阵狂风至。——宋·释智愚·《颂古一百首》
38、怕狂风骤雨难拘束。——宋·赵善括·《贺新郎》
39、霹雳魍魉兼狂风。——唐·杜甫·《君不见,简苏徯》
40、飘忽狂风一霎间。——宋·蒲寿宬·《渔父词十三首》
41、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宋·梅尧臣《惜春》
42、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宋·欧阳修·《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43、山头雨打任狂风。——元·王惟一·《西江月》
44、十里狂风特地晴。——宋·管鉴·《浣溪沙》
45、十日狂风才是定。——元·刘秉忠·《临江仙 海棠》
46、十日狂风桃柳休。——宋·黄庭坚·《行迈杂篇六首》
47、数朝兴废狂风过。——宋·释延寿·《山居诗》
48、条枯叶落狂风吹。——唐·卢照邻·《杂曲歌辞·行路难》
49、兔角拄丈击狂风。——宋·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
高中必背古诗词
高中有很多非常有名的古诗词需要大家背诵,这是高考必须要得分的一部分,下面是关于高中必背古诗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1、《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诗词《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氓》
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龟虽寿》
汉魏·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七步诗》
汉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燕昭王》
唐·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4、《论诗十绝》
宋·戴复古
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
朝中措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朝中措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简介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这首词是作者送别友人刘敞到扬州任职时所作。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起词人几年前在扬州所建的*山堂并抒发人生的感慨。全词通篇文字鲜明生动,情感豁达温愉,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其格调疏宕豪迈,在欧词中极为少见,对后来苏轼的豪放词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译文
*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烟雨茫茫。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后又过了几个春光。
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一饮千杯很豪爽。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已白发苍苍。
注释
⑴朝中措: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又名“照江梅”“芙蓉曲”。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韵,后片两*韵。
⑵刘仲原甫:当指刘敞。庆历进士,曾官知制诰、集贤院学士等,是欧阳修的年辈稍晚的朋友。维扬:扬州的别称。
⑶*山:即*山堂,为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所修建,后成为扬州名胜。
⑷“山色”句:此处借用王维《江汉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句意。
⑸手种堂前垂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
⑹别来:分别以来。当时作者离开扬州大约八年。
⑺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一说“文章太守”是作者用以指刘敞。太守,汉代官名,即宋代的知州。
⑻挥毫万字: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
⑼千钟:饮酒千杯。钟:古代酒器。
⑽直须:就该,正应当。
⑾尊:通“樽”,酒杯。衰翁:词人自称。当时作者五十岁。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任扬州(今江苏扬州)知州,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山堂”,据说壮丽为淮南第一。堂建在高岗上,背堂远眺,可以看见江南数百里的土地,真州(今江苏仪征)、润州(今江苏镇江)和金陵(今江苏南京)隐隐在目。由于堂的地势高,坐在堂中,南望江南远山,正与堂的栏杆相*,故名“*山堂”。每当盛夏,欧阳修常和客人一起清晨就到堂中游玩,饮酒赏景作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任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被任命为扬州太守,欧阳修给他饯行,在告别的宴会上,写了这首《朝中措》相送。
赏析/鉴赏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江汉临泛》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过片三句写所送之人刘原甫,与词题相应。此词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括。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无形之中却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搏动人的心弦,涤荡人的心灵。这是跟他在一开头时定下的基调分不开的。
这首词从*山堂写到堂前垂柳,从被送者写到送者,层层转折,一气呵成,不落一般酬赠之作的窠臼,历来受到词评家的赞赏。
尔黄发,欲三寿之作朋;遗我绿琴,顾双金之何报。”尝邀公至五羊,特为开宴,令洪丞相适代为乐语云:“云外神仙,何拘弱水。海隅老稚,始识魁星。”又寄调“临江仙”以侑觞云:“北斗南头云送喜,人间快睹魁星。向来*步到蓬瀛。如何天上客,来佐海边城。
方伯娱宾香作穗,风随歌扇凉生。且须滟滟引瑶觥。十年迟凤沼,万里寄鹏程。”及高要倅满,权帅置酒,令洪内相景卢迈作乐语,有云:“三山宫阙,早窥云外之游;五岭烟花,行送日边之去。小驻南州之别业,肯临东道之初筵。”时二洪迭居帅幕下,又云:“欲远方歆艳于大名,故高会勤渠于缛礼。”洪时摄帅司机宜。
玄冥司柄,雪敷南亩之丰登;庚岭生辉,梅报东君之消息。当一阳之来复,庆维岳之降神。某官节莹冰霜,家传清白。遐荒草木之细,皆知威名;调和鼎鼐之功,终归妙手。愿乘谷旦,即奉芝函。某望启戟以趋风,适桑蓬之纪瑞。自惟弱植,方沾雨露之深恩;强缀芜辞,用祝椿松之遐算。敢靳采览,第切兢惶。
屑瑶飘絮满层空。人在广寒宫。已觉楼台改观,渐看桃李春融。
一城和气,宾筵不夜,舞态回风。正是为霖手段,南来先做年丰。
古诗原文
怕歌愁舞懒逢迎。妆晚托春酲。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
关心*日,啼红密诉,剪绿深盟。杏馆花阴恨浅,画堂银烛嫌明。
译文翻译
谭氏心爱之人懒于送往迎来,所以她怕唱歌,愁跳舞,所以故意病春酒而迟迟不去梳洗打扮。她性格内向,总是把爱人放在内心深处深藏不露,所以不能说她是一个缺乏情感的人。
谭氏关心恋人*况,因而想象她双泪啼红,秘密写信,倾诉衷肠。恋人向谭氏说了很多柔情蜜意的话语,山盟海誓,以表达坚贞的爱情。想起那时在杏花馆内,俩人在深深的花阴之中,没人能看得见,但是她却还嫌那花阴浅不避人;两人同宿画堂,本来是普通的银烛,而她却羞于见光,嫌烛光太明。
注释解释
朝中措: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双调四十八字,前片四句三*韵,后片四句两*韵。
谭德称:名季壬,字德称,西蜀名士。为崇庆府学教授,徙成都。与陆游交往甚密。
春酲(chéng):春日病酒。酲,喝醉了神志不清。
向人:爱人。向,爱。
啼红:用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的典故。灵芸被选人宫时,以玉吐壶盛泪,壶呈红色,泪凝如血。
剪绿:剪烛。绿,绿烛。
深盟:即盟誓态度坚决。
杏馆:种有杏树的院落。
画堂:装饰豪华的卧房。
创作背景
此词是陆游代谭德称而作的一首词,约作于宋乾道九年(1173),时词人在成都。
诗文赏析
描写中式风格的古诗词
中式风格句子
形容中式风格的句子
赞美新中式风格的语句
形容中式风格好的句子
古诗形容中式风格的诗句
古诗词中诗人的风格
古诗词的风格
描写中式的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风格
风格高的古诗词
古诗词风格的图片
风格华丽的古诗词
古诗词风格的种类
红色风格的古诗词
寒梅的风格古诗词
绚烂风格的古诗词
清雅风格的古诗词
优美风格的古诗词
适合中式婚礼的古诗词
古诗词风格的背景ppt
中式婚礼朗诵的古诗词
武侠风格的古诗词
古诗词对中式长衫的描述
贾岛的诗词风格
古诗词词人的语言风格
用古诗的风格谈学诗词
古诗词的代表风格诗句
苏轼的诗词风格
语言风格绚丽的古诗词
腊梅的著名古诗
有关于红色经典的古诗
有关酒醉的古诗全部
冬至独游吉祥寺的古诗教案
**必背的古诗词
古诗中的五联是哪五联
林则徐那铁骨铮铮的古诗
关于鸟类的古诗带鸟字
赠梁的古诗
资助育人感恩祖国的古诗词
春笋拨尖的古诗
关于插秧的古诗表白
杯酒敬天地的古诗
引导孩子进步的古诗
含*野的古诗
古诗中的春联诗
莲花的古诗画
40个最有趣的古诗词
自己写的丁香结古诗
种地放牛的古诗
叹白发的古诗带拼音
蝉这首古诗唐朝虞世南写的
形容寂静无人的古诗
古诗示儿题临安邸的教案
表达人情世故的古诗
悯农古诗的米字格书写视频
带晓璇的古诗
秋天的古诗泥土
有夜阑的古诗
大文豪写的千古诗
画的古诗解析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