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廉洁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廉洁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廉洁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廉洁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关于廉洁的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廉洁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古人去此水,一歃思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晋。吴隐之
罢郡轻舟回江南,
不带关中一点棉。
回看群黎终有愧,
长亭一别心黯然。 ——清。蔡信芳
勤廉者*安一世,贪婪者自毁一生。
根深,狂风拔不起;心正,邪恶攻不破。
学苏琼,置瓜梁上,誉声传万代; 效王翱,封珠宛然,美名照千年。
用人要公正,做人要身正,作风要清正,为官要廉政。
贪如水,不遏则自溺;欲如火,不禁则自焚。
风正一帆顺,清廉得民心。
为人自私私尽名衰,做官贪财财多身亡。
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
廉洁如水,来不得半点污染; 奉公如蚕,吐不完一身正气。
处逆境时要明志,立顺境中要拒腐。
爱国奉献明礼守信,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崇勤尚俭持家敬桑梓,倡廉奉洁治国顺天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
三年为刺使,饮水复食叶。
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唐。白居易
捡点行囊一担轻,
京华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官日,
事事堪持天日盟。 ——明。况钟
一官来此几经春,
不愧苍天不负民。
神道有灵应识我,
去时还似到时贫。 ——明。胡守安
廉而正,生命如垒石积山让后人景仰; 贪亦邪,行为似蝼蚁蛀堤为世人唾讽。
廉,取所当取,不义之财分文不取; 公,用所当用,人民权力绝不滥用。
惟俭可以生廉,惟廉可以助俭。
清廉是面明镜,它能照见领导干部的本质。
清廉为本一身正气, 不贪不沾利国利己。
直笔方能写正字,清廉才敢谈人生。
警钟长鸣,分公私美丑; 廉洁自律,显浩然正气。
众志成城,高举反腐大旗。 齐心协力,惩治贪官污吏。
廉洁是一种无形资产,是比任何财富更重要的财富。
勤以修行,俭以修德,勤俭足以持家; 廉以修身,洁以养性,廉洁必可兴邦。
莫以廉小而不为,莫以贪小而为之。
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 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廉洁是善,腐 败是恶,善恶明辨,国泰民安。
廉政承诺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践诺。
两点以直线为*,人生以廉洁为好。
为深入推进清廉文化建设,营造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良好社会风尚,东阳市文联组织市诗词楹联学会进行“清廉”主题诗词创作,现将部分作品予以选登。
以莲说廉
虞晓刚
红莲青叶驻,清水藕丝连。
纳气生舒适,修身得自然。
勤劳怡德久,廉洁向心虔。
细雨和风润,民亲泪涌泉。
“鲍公岩”追思
金一初
宋有东阳令,肩任庆历间。
勤于兴教育,勇为解民艰。
亭榭游朋乐,林泉问政还。
崇岩孤峻拔,三字灿溪山。
注:宋东阳县令鲍安上廉政为民,百姓爱戴,于南山崇岩刻“鲍公岩”三大字以赞,其政绩载入方志。
“借口钱”咏
吴维荣一一古钱币一枚,外圆内方,借中间方孔“口”字,镌“唯吾知足”四字,是为借口钱,藉以劝诫警示官吏庶人。
古钱彝训立真章,心欲圆而行欲方。
勿骛声华勤德政,还从廉俭保祯祥。
身如秋月应无垢,品若梅花自有香。
载覆在舟休怨水,耻荣警世谨为纲。
怀先宗何公士英
何文
先祖为官正,职司清誉彰。
公忠义肝胆,富贵法衡量。
固守廉贫宅,尊封一白堂。
鬓霜方告老,名节共还乡。
注:何士英明朝宣德年间曾任两淮都转盐运使,为官清廉,自号“一白”。后得朝廷赐封“一白堂”为东阳南上湖何氏堂号。
满江红•捧读《革命烈士诗钞》有感
许岳忠
每读兹编,心潮涌、红旗血染。先烈志、铲除妖孽,奋扬长剑。万险千难无所惧,拯民水火并肩揽。乱风烈、誓死向前冲,无怨憾。
山河静,时花艳。先烈愿,生民念。治*官廉洁,共富调啖。忧乐怀心成善事,公*正义明丰赡。除腐恶,一曲*吟,垂贤范。
反腐倡廉赞
皮海清
既拜榴裙更拜金,高台落马自迷沉。
幸今吴隐多廉吏,纵酌贪泉不易心。
咏莲
周文孝
映日芙蕖抹淡妆,荷池暗底溢馨香。
红葩摇影飘清气,碧伞擎天迎瑞光。
愿与贤能清节守,深谋威爱德辉昌。
纤尘不染心高洁,欲与廉溪话短长。
高阳台•杨氏宗祠前莲花新放
杨云中
叠翠浮云,新妆照影,方塘半亩幽芬。摇曳凌波,粉墙几度芳邻。孰将金柱擎银烛,霁雨边、雪魄冰魂。更堪怜,雾里红衣,淖底灵根。
微澜漾月明横匾,恰四知谦拒,清白家门。窠臼何妨,步濂溪说前尘。曾经宦海商潮老,守初心、笑对沈沦。叹荷珠,圆亦晶莹,碎也清纯。
有感海瑞官至二品死后遗产仅有
“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
韦俊图
为官谙熟退鱼经,万户柴门照福星。
胸次贤忠轻势业,行藏干瘪恤生灵。
竹疏犹现冰霜操,秋老方知草木馨。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初夏时节,在美丽的柳叶湖畔,我欣然登上司马楼,细细品读唐朝朗州司马刘禹锡的诗词,不觉心旷神怡,思绪万千:诗人的诗心是什么?诗词中缊藏的清廉的灵魂又是什么?
诗心,就是理想,是人民,是态度。
理想,是诗和远方。
刘禹锡,从年轻时起就怀有崇高的理想和抱负,忧国忧民。针对唐朝中期的时弊,立志改革图强,报效朝廷,关注百姓。“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至朗州十年,他却意志坚定,光明正大,不负桑梓,用一生的立身行事,写就了“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精神长歌。
“功利存乎人民。”刘禹锡根据多年在基层治理的经验,早在1400多年前就提出了响彻古今的施政箴言。他主张政治清明,关心百姓疾苦、赈济灾民、减免赋税、罢除官市、惩治腐败。像范仲淹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态度,是人生思考。
刘禹锡经历政治挫折之后,对人生的思考更为深入,哲学思想逐渐成熟,他在《天论》三篇之中提出了“天人相胜还相用”的天人观。主张人和自然和谐共进,强调了人的积极作用,将千年来的天人关系推进了一大步,更加坚定了自己豪迈乐观的人生态度。
因此,他站在朗州大地上,高唱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来对待贬谪的艰辛与苦难。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诗豪”。
廉魂,就是风骨,风格,风范。
风骨,是浩然正气,也是逆境人生的铮铮铁骨。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体现了他的心智,也体现出了他那种刚正不阿、甘心清廉的风骨精神。他不会去跟别人盲目攀比,他也并不觉得住在陋室中有什么不好,只要自己的心智还是正直的,那么住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刘禹锡摒弃一切杂念,不计较名利得失,修炼出空灵清澈的心境,是多少人难以企及而又不舍追求的崇高境界。
风格,是人品格调。刘禹锡的风格特征表现为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不与*妥协的勇气,豁达、乐观的个人品质和格调。
刘禹锡在被贬官到朗州的日子里,没有悲观失望,而是抱着一种旷达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起起伏伏。他纵目洞庭,看到的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始终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充满希望与信心。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出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彻和达观。
风范,是清廉风气。
陶行知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刘禹锡才华横溢,一身正气。既有诗人的内在气质,又有为官的清廉品性。
刘禹锡“筑清风台”。教书育人,身正为范。传播追求真理,像屈原一样,“吾将上下而求索。”倡导廉洁清风,像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
清廉是做人之本,为官之道。反腐倡廉同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思考的课题。“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花。”说明了腐败就会亡国的道理。
诗心廉魂,就是点亮人生,开启未来。
正如梁衡在常德唐诗墙——柳叶诗韵序中写道:常德唐诗墙至少给我们三点启发,一是经典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久不衰;二是经典需要传播,要经常请出来擦拭擦拭,以重放光芒;三是经典要回归生活,反哺民众,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当此人心浮躁、文化淡忘之时,立唐诗墙于碧水之岸,振诗心于名利之时,诚为一大善事。
湖水荡荡,杨柳依依,当游人信步柳叶湖畔,偶一回首,读到了墙上的哪一首诗或哪一句话,也许会心有所悟,点亮他的人生,开启他的未来。
《人民的名义》热播,掀起了一股全民追剧的热潮。
古往今来,反腐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公*正义与贪污腐化的对比,高层理想与基层现实的反差,反贪团队与利益集团的博弈,事中人与局外人的纠缠,既左右着社会治理的进程,也吸引着吃瓜群众的眼球。
吏治腐败,是上至最高管理者、下至草民布衣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围绕反腐倡廉,古人创作了许多传诵千古、流芳百世的诗词。这些诗词,或为表白心迹志向,或为拒绝礼品贿赂,或为警示自身慎独,值得学*弘扬。
一千多年前,东晋廉吏吴隐之写过一首《酌贪泉》。
东晋隆安年间,朝廷想革除岭南的弊端,任命吴隐之为广州刺史。赴任途中行至距广州20里处的石门,遇一山泉,当地人皆说喝了此泉之水就会变得贪婪无比,故名“贪泉”。吴隐之说:“如果压根儿没有贪污的欲望,就不会见钱眼开,说过了岭南就丧失了廉洁,纯属一派胡言!”吴隐之亲临泉边酌水而饮,饮后写诗道:“古人云此水,一歃思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上任后,他廉洁奉公,清简勤苦,始终不渝。部下送鱼,每每剔去鱼骨,吴隐之对这种媚上作风非常厌烦,加以呵斥惩罚。经过他的惩贪官、禁贿赂,广州官风有所好转。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生诗作甚多,不仅以诗描绘民间疾苦,讽刺豪门贵族,而且还写过一首反省自我的《忏悔诗》。
任杭州刺史期间,他未收受过贿赂或向地方索取名贵物品。离任还乡后,白居易发现箱内有两片玲珑可爱的山石,遂写诗追悔己过,诗曰:“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这两片石,是他一次游天竺山时拾取的。现在,他遥望杭州和天竺山,深感愧疚。想到每个游山的人都和他一样随便带走两片可爱的山石,那天竺山将“山将不山”了,他自觉贪污了千金似的,心里好不沉重。
理学大师朱熹,以清贫简朴著称,历代学者以“朱子固穷”颂扬之。朱子的生活准则乃是“茶取养生,衣取蔽体,食取充饥,居止取足以障风雨,从不奢侈铺张”。为此,他写过一首《简朴诗》。
朱熹任秘阁修撰时,去看望他的女儿女婿。进餐时,女儿望着桌上的葱汤麦饭,眼噙愧泪。朱熹看出了女儿的心思,神情肃然地说:“俭朴度日,是我们朱家的好家风!”
饭后,他题了一首诗留给女儿女婿:“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饮时。”女婿见岳父如此崇尚俭朴,备受感动,即将该诗贴在壁间,当作座右铭。
古代送礼与拒礼,还有一段“诗来诗往”的佳话,读来颇具意味。
包拯六十大寿时,皇上念其德高望重,劳苦功高,要给他做寿。包拯推辞不过, 只好从命,但他再三声明“拒收寿礼”。生日这天,皇帝一大早派太监来送寿礼。太监担心包大人不收礼,自己不好交差,附诗一首:“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
皇恩浩荡,不收礼是不给皇帝面子,收了礼又坏了自己的规矩,包拯左右为难。思索良久,包公挥毫题诗,以诗拒礼:“铁面无私丹心忠,作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没办法,只好带着拒礼诗回去复命。
明朝于谦,自幼聪颖过人,青年时代就写下了著名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击,清清白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于谦在河南、山西巡抚任上,进京公干。按当时的“潜规则”,封疆大吏进京自然要给有关的上司直至皇帝行贿送礼。然而,于谦是个清正廉明的官吏,他才不会行贿送礼呢。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也应该带一些地方上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
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作《入京诗》以表心声:“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太有才了。短短四句,把搜刮民财的危害、为政清廉的必要、宣传舆论的反应、直言劝谏的苦心,都写在了诗中。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况钟写过一首《拒礼诗》。况钟极具廉誉,人称“况青天”。明正统五年,况钟赴京述职,苏州大小官员和百姓纷纷赠礼表“谢意”,况全部拒收,并作此诗:“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
到了清代,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郑板桥,给我们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题画竹》。
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清朝,贪污纳贿成风,但郑板桥始终清廉自守,体察民情,力矫时弊,恩泽百姓。郑板桥注重倾听基层声音,关心百姓疾苦,从这首《题画竹》中可见一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在潍县县令任上时,有一年潍县发洪水,灾情严重,在多次向上司打报告请求救济灾民未获批准的情况下,郑板桥自作主张,开粮仓赈济灾民,以致为此丢官。据传,郑板桥辞官南归时,衣袋空空,仅有几卷书而已。
兹于斯,郑板桥才能在身后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也才有今天“板桥竹”的美称。
孔子云:“诗言志也”。这些清官以廉入诗、作诗拒礼,并非表面上的“作秀”,而是口心一致、表里如一地述理明志、袪贪戒贿、守持廉德,值得*深思与借鉴。
这些反腐倡廉诗词,像檄文,似号角,激起国人对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官良吏的爱戴与尊敬。今时今日,看《人民的名义》,重温这些诗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爱默生
2.出于公心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3.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方能走端行正; 慎独慎微慎权慎欲勤为干事。
4.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5.*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结其中一根线,到最后我们最终无法弄断它。——梅茵
6.赤胆忠心为党,廉洁奉公行政,呕心沥血为民,鞠躬尽瘁奉献。
7.做事最怕生贪欲,为官最难秉公心。
8.感触感染传统文化的社会美。教材中的课文为我们睁开了一轴轴性情光鲜的人物画卷和一幅幅活泼的社会画面。公理感嫉恶如仇的精力对恋爱的忠贞虚心勤学的品质临危不惧乐于助人的精力组成了社会美的主体。《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虚心接管攻讦闻过即改的风格《送东阳马生序》中不辞劳怨虚心肄业的精力等等都可在学生心灵中种下***的种子。教师要精确传导出作品中的感情特点让学生在心灵深处遭到传统文化的震动遭到浸礼从而陶冶其夸姣高贵的情操。
9.增强廉政文明建设 首创反腐倡廉新局势
10.廉洁乃干部之魂,勤政是公仆之本。
11.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三毛
1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1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14.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15.对自己的痛苦敏感,而对别人的痛苦极其麻木不仁,这是人性的可悲的特色之一。——池田大作
16.感触感染传统文化的天然美。教材中写景状物山川纪行田园诗歌等课文对天然美进行了钟情的描写揭示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天然画面,这些图景颠末了作者的摄取拼接已不再是纯客不雅景物它已是人格化了的天然它饱含了作者的情思。
17.为官以廉为先,从政以勤为本。
18.做“公仆”情系百姓,当“清官”勤廉为本。
19.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从政之德。
20.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克己奉公。
21.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
2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23.贪婪的欲望使人堕落,廉政的品质使人奋进。
24.贪污**之害,害他人,害自己;渎职侵权之毒,毒国家,毒人民。
2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26.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7.放私欲财欲 损国害己 抓党纪政纪 重办腐败。
28.历览古今多少官,成由清廉败由贪。
29.廉洁自律绷紧弦 拒腐防变勿思贪
30.清正廉洁官本份,执政为民党根基。
31.人生 最大的财产不是腰缠万贯,也不是占有国姿天香,而是领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格。
3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33.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
34.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保罗
35.一丝不苟勤于政务,一生为民乐在其中。
36.松竹梅,岁寒三友,廉正清,为官三要。
37.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38.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不可能有金钱上的廉洁;丧失金钱上的廉洁,会导致道德上的堕落。
39.廉洁人品磨砺出,甜蜜人生奋斗来。
40.依法行政要牢记职责幸不辱命 置身商海应清正廉洁 自警自省
4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三国志]
42.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柳宗元
43.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
44.诚实是为人的行为支撑守信是立业的道德基石正直是从政的品质核心廉洁是做官的行为准绳。
4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46.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47.为官当自律,甘心清贫,不触“高压线”;做人须正己,诚信守法,勿打“擦边球”。
48.清正廉洁官本份 执政为民党基础
49.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苏)高尔基
50.党风正则人心向,政风正则令畅通,民风正则富思进,家风正则万事兴。
51.不准要求或者指使提拔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亲属以及身边工作人员。
在唐代,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一生著诗词文章七十五卷,计三千八百四十余篇,数量位居唐代诗人之首位。他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他的诗歌能充分反映民间疾苦,妇孺能诵,被誉为“人民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就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他不仅诗文盖世,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敢直言,爱民众,重自律,为官廉政清明。在为官三十八年间,他矢志追求的只有两件事:为官,兼济天下;为民,独善其身。
赋诗显廉洁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谷,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他不仅是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自觉向社会申报个人收入与财产的古代官吏。《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从壮年到老年,他总是以惭愧的心情,将自己在担任不同职务时所得俸禄的多寡,悉数写进诗中向社会公布。 在担任左拾遗时,他写道:“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在担任苏州刺史时,他又写道:“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在担任太子少傅时,他写道:“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白居易不断地“公示”收入,是为了不给别人行贿的理由,也不给自己留下受贿的空间,可见白居易之清正廉洁。十分难能可贵的是,白居易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经常把自己的俸禄收入与自己新添的生活用品与民间疾苦联系起来。他于洛阳任太子宾客一职时,已经75岁了,他在此期间做的一首诗中写道:“不种一垅田,仓中有余粟;不采一枝桑,箱中有余服……中人百户税,宾客一年禄……自问此时心,不足何时足?有一年冬天,白居易新添置了一件用绫和丝绵制成的棉衣,他穿上后即想到了百姓的疾苦,并为此写道:“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廉政爱民
唐朝贞元年间,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他刚上任,城西赵乡绅和李财主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打赢官司,赵乡绅派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里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刚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到县衙。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第二天,县衙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当众抖出银子,并且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白居易把这些行贿的银子,用来救济贫苦百姓。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期间,由于为官清廉,为当地老百姓帮了很多好事,深受杭州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三年后,白居易辞去官职,告别杭州人民,回到家乡。一天,白居易吃过早饭走进书房,很自然地拿起书桌上的两块杭州天竺山的石头观赏起来。看着看着,他心头一震,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他感到很对不起杭州,对不起天竺山。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一首满含自责的诗句。“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恰在此时,他的朋友刘禹锡登门拜访。他俩一见面便亲热的交谈起来,本来还在深深自责中的白居易全然忘却了刚才的事情。刘禹锡临走时,一眼看见书桌上的那首墨迹还没有干透的诗,吟诵后很诧异的问白居易:“区区两块小石头,你何必放在心上呢?还写诗责怪自己,不值得,不值得!”说完摇摇头。白居易却不这么认为,他意味深长地对老友说:“是啊,区区小石头说明不了什么。可它是杭州人民的石头,也仅仅属于天竺山,我怎么能据为己有呢?再说,倘若每一个来天竺山游玩的游客都把天竺山的石头带回家,那哪里还有天竺山秀美的景色呢?虽说当时我只是想把它们带回来作纪念,现在看来就像是我贪污了杭州人民的千两黄金,怎么不让我感到自责呢?”一*说得刘禹锡连连点头。白居易廉洁自守得堪称严苛。
任杭州刺史时,白居易为百姓筑堤浚井,百姓把他主持修建的西湖堤称为“白堤”;任苏州刺史时,他带领州民开七里山塘河,沿山塘河扩展山塘路,大*利了灌溉和交通,使得山塘地区成为繁荣的江南市井。由此可见,白居易的确为诗如其人,他的诗句不乏关心人民疾苦之作,他的行为也时时为民着想。
白居易晚年隐居于龙门香山寺。当时,龙门伊河段有八节滩、九峭石两处险滩,行船之人到了八节滩,都要下水拉船。天寒之时,船夫一边喊着号子,一边冻得牙齿打战。白居易见此情景,寝食难安,发愿整治八节滩。他四处游说,劝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组织了一支民工队伍。但筹集的经费还是不足,白居易就拿出自己的积蓄,还变卖了心爱的皮袄和为好友元稹写墓志铭所得的银鞍玉带等。八节滩治好了,行船之人再也不用受拉纤之苦,白居易也留下了“心中别有欢喜事,龙门开得八节滩”的诗句。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西湖筑白堤,龙门开八滩,倡乐府,诗讽喻,志在兼济天下。履道凿园池,香山卧石楼,援丝竹,赋青山,乐于独善其身。”是他一生为文为官的写照。
一、惟正足以服人。——(明)薛宣《读书录》
唯有正派的人才能真正使人服气。从古至今,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一身“浩然之气”,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一身“正气”激人奋进,体现出*凡中的伟大、艰辛中的幸福、奋斗中的快乐。
二、心无私欲,自然会刚;心无邪曲,自然会正。——(清)陆陇
无欲则刚。人若无私欲,必定能够做到刚直不阿。
东晋著名廉吏吴隐之的一首廉洁诗,让*知道为政清廉才是好官。
中国古诗词创作过程中的
哪些轶事趣事系列(142)
古人云此水,
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
终当不易心。
《贪泉诗》吴隐之
从古至今,普通黎民百姓都十分憎恨贪官污吏。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x*的拒腐官员,千百年来一直得到人们的赞美和拥戴。其中就包括东晋时期,广州刺史吴隐之。
说到吴隐之,人们不由的想起1000多年一直珍藏在广州市至今的一件文物。这件文物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贪泉碑”。
这块古碑,高约2.3米,宽0.8米。古碑正中赫然写着“贪泉”两个大字,十分醒目让人看了过目不忘。古碑的上方,雕刻着吴隐之那首著名的《贪泉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显示出吴隐之拒绝腐败的决心和斗志。这块古碑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拒绝腐败碑,史称“中国拒腐第一碑”。吴隐之也成为有史料记载的反腐倡廉第一人。
吴隐之,濮阳鄄城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清官。吴隐之在来广州之前,早已听闻有“贪泉”的传闻。当他前来广州赴任,途经离广州西北二十里处的石门时,就想亲眼看看这口泉,跟亲人们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他还特意来到“贪泉”所在地,亲手酌饮泉水,并赋上前述著名的《贪泉诗》一首。诗中所提“夷、齐”是指“伯夷”和“叔齐”,分别是商朝末年,孤竹君的长子和次子。孤竹君死后,两人互相推让王位。古人认为他们俩人操守甚高。《贪泉诗》以“伯夷”和“叔齐”为榜样,表明吴隐之廉洁奉公的决心和意志,廉者自廉,贪者自贪,跟这里的泉水毫无关联。
这首诗是说,古代的人说此处的泉水,一喝就会让人起贪污千金之心。假使让伯夷、叔齐之类的贤士同饮此水,终究应当不改廉洁之心。在广州为政期间,他保持廉洁,*常吃穿用,一律从简。在调离广州时,吴隐之发现妻子携带了一斤沉香木,十分生气,将其
说廉洁的古诗
清廉廉洁的古诗
古诗中的廉洁
廉洁古诗句
廉洁的古诗句
有关廉洁的古诗
关干廉洁的古诗
廉洁在我心的古诗
著名廉洁的古诗
廉洁的诗句
廉洁诗句
廉洁的古诗配图
廉洁的古诗12字
廉洁的诗词
廉洁的古诗的古诗
关于廉洁廉政的古诗
廉洁的长篇古诗
廉洁话题的古诗
寓意廉洁的古诗
关于廉洁的古诗及画
廉洁正直的古诗
廉洁的成语古诗
爱国廉洁的古诗
颂扬廉洁的古诗
廉洁理念的古诗
廉洁的名言古诗
关于扬廉洁的古诗
廉洁竹子的古诗
廉洁的古诗于谦
有莲的廉洁的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