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寻幽的古诗

关于三伏寻幽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三伏寻幽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三伏寻幽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三伏寻幽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5) 语录(7) 说说(60) 名言(636) 诗词(284) 祝福(5) 心语(391)

  • 关于三伏的诗句

  •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齐己《新秋》

    炎蒸三伏有无中,十里荷花四面风。——赵蕃《张帅置酒环波觞孙会之签判严造道主簿及蕃作》

    热热如三伏,飞飞忽六霙。——方回《十二月大暖雨二十四昼夜二十五日始雪》

    金数已三伏,火星正西流。——刘禹锡《早秋集贤院即事》

    落在寻常画师手,犹能三伏凛生秋。——刘禹锡《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

    二仪清浊还高下, 三伏炎蒸定有无。——杜甫《又作此奉卫王》

    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杜甫《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白居易《竹窗》

    但喜暑随三伏去,不知秋送二毛来。——白居易《答苏六》

    与君三伏月,满耳作潺湲。——白居易《题牛相公归仁里宅新成小滩》

    千里归程三伏天,官新身健马翩翩。——白居易《送敏中新授户部员外郎西归》

    风清泉冷竹修修,三伏炎天凉似秋。——白居易《池畔逐凉》

    如何三伏月,杨尹谪虔州。——白居易《何处堪避暑》

    缅然万里路,赫曦三伏时。——张九龄《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

    赫赫三伏时,十日到咸秦。——高适《答侯少府》

    凛凛三伏寒,巉巉五丁迹。——岑参《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

    适从郡邑喧,又兹三伏热。——韦应物《同元锡题琅琊寺》

    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荫房廊。——杜荀鹤《夏日题悟空上人院》

    谁言三伏夜,独此月前秋。——皎然《新秋同卢侍御、薛员外白蘋洲月夜》

    炎光三伏昼,洞府宜幽步。——权德舆《九华观宴饯崔十七叔判官赴义武幕兼呈*萧校书》

    三伏鼓洪炉,支离一病夫。——权德舆《病中苦热》

    四时无夏气,三伏有秋风。——李频《夏日题盩厔友人书斋》

    消除袢暑忘三伏,追忆曾游隔五春。——苏颂《次韵奉酬签判吕殿丞燕集西湖》

    今年三伏雨水多,官吏祈晴救禾黍。——仇远《村中语》

    怜我老病者,三伏困熏蒸。——张耒《寓陈杂诗十首·昔记古甲子》

    清綍一窗堪把卷,寒侵三伏拟移床。——王跂《笋生十二韵》

    壬公飞空丁女藏,三伏遇井了不尝。——苏轼《真一酒歌》

    大候三伏时,煎熬必甖缶。——章甫《鹿角》

    且喜过徐三伏暑,踪迹于今复剑浦。——白玉蟾《云游歌·云游难》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潘阆《洒泉子·长忆西山》

    乌鹊堪轻三伏雨,青霄不碍万年枝。——李舜臣《宴都司樟树下·幕府樟阴几亩垂》

    吟哦相对忘三伏,拟泛冰溪入雪宫。——苏轼《次韵孙秘丞见赠》

    *之若冰雪,三伏无歊袢。——方回《哭肯堂赵公拟老杜八哀体》

    泠风三伏是清秋,虽有炎蒸不汝留。——秦观《和黄冕仲寄题延*泠风阁》

    暂过伊阙间,晼晚三伏时。——储光羲《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想庆三伏怯袢热,待到仲秋吐艳香。——程公许《种秋池塘荷盖方密有四五朵花》

    迩知三伏涨,骤甚八月潮。——马一浮《伏涨》

    年年有三伏,日日非故吾。——范成大《晓起信笔》

    衰翁顦顇忧三伏,古佛慈悲赐一凉。——吴潜《三用喜雨韵三首·雨缶云瓶剖阿香》

    始知共此世,物外无三伏。——苏轼《次韵刘景文登介亭》

    使我读书舍,凉意无三伏。——郑刚中《黄汇征以石草蒲一本相遗石圆而苍小窍数十大》

    素色喷成三伏雪,馀波流作万年溪。——方干《东山瀑布》

    况当三伏深,沾汗万淋浪。——司马光《和冲卿崇文宿营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如了不》

    秋凉断是合还家,三伏今年暑倍加。——方回《连夜书·秋凉断是合还家》

    去年三伏中,叶舟遡梅水。——吴潜《谢世诗》

    九峰灵气泄,三伏细流寒。——林景熙《惠山泉》

    一雨五日余,南州三伏凉。——张栻《望后一日与客自水乡登湘南月色佳甚翌日用乡》

    又况三伏时,当兹一禅室。——梅尧臣《依韵和僧说夏日闲居见寄》

    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张说《被使在蜀》

    药饵过三伏,文书散百忧。——秦观《次韵传道自适兼呈都司芸叟学士》

    [阅读全文]...

2022-02-22 06:47:22
  • 关于三伏天古诗词三首

  • 三伏天
  • 《四时子夜歌 其三》

    明代: 李攀龙

    三伏天雨火,郎但笼窗坐。

    何处汲寒浆,金瓶井中堕。

    《苦热》

    明代: 苏葵

    蒲扇无功院宇卑,月行犹未次南箕。

    九成宫在君恩远,三伏天高日影迟。

    当午水晶供一枕,辟炎冰茧胜纤絺。

    困来漫忆千年事,犹有三军六月驰。

    《题蔬果》

    清代: 吴灏

    流眄枯坐三伏天,无风无雨日如年。

    幸有池中消暑物,花香绿荫得昼眠。

    [阅读全文]...

2022-03-02 04:03:14
  • 关于白居易三伏天古诗词(2首)

  • 三伏天
  • 《送敏中新授户部员外郎西归》

    唐代: 白居易

    千里归程三伏天,官新身健马翩翩。

    行冲赤日加餐饭,上到青云稳著鞭。

    长庆老郎唯我在,客曹故事望君传。

    前鸿后雁行难续,相去迢迢二十年。


    《竹窗》

    唐代: 白居易

    常爱辋川寺,竹窗东北廊。

    一别十馀载,见竹未曾忘。

    今春二月初,卜居在新昌。

    未暇作厩库,且先营一堂。

    开窗不糊纸,种竹不依行。

    意取北檐下,窗与竹相当。

    绕屋声淅淅,逼人色苍苍。

    烟通杳霭气,月透玲珑光。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

    独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

    轻纱一幅巾,小簟六尺床。

    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

    乃知前古人,言事颇谙详。

    清风北窗卧,可以傲羲皇。

    [阅读全文]...

2022-04-30 23:11:52
  • 什么是三伏天

  • 三伏天,生活
  • 什么是三伏天

      很多人对于三伏天的概念都不太了解,那么三伏天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 “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三伏天的计算方法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

      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

      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进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但是还没过立秋,再过十天(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进入了第三伏。

      又如今年,2012年7月18日~7月27日,为头伏10天,7月28日~8月6日为中伏10天,8月7日~8月16日为三伏10天(末伏)。

      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最热的。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三伏天应该注意些什么

      1、饮食清淡多吃“苦”

      三伏天饮食要清淡,注意卫生,避免夏季传染病。同时,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等,这样可以清热祛暑,健脾开胃,还能增进食欲,缓解不适感。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2、不要吃太多冷饮

      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吃冰吃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亲,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又养生。

      3、不能长时间开空调

      大多数人特别是关节病患者来说,夏季应该避免贪凉,不用或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在工作场合中,应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尽量不用空调或适当调高温度。最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

      4、外出防晒防中暑

      一般来说,上午十点到下午三四点,紫外线指数最高,容易中暑,大家最好在此期间减少户外活动。要外出的话,要做好相应的防暑措施,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防晒霜。可以多喝些淡盐水和绿豆汤,消暑又补充水分。

      5、生活起居要规律

      三伏天期间不要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

      6、随身携带防暑药品

      三伏天,大家出行时应当尽量避免长时间被太阳直射,同时最好能随身携带一些十滴水、仁丹等防暑药品,也可经常饮用一些淡盐水。

    [阅读全文]...

2022-04-03 09:32:39
  • 三伏贴的作用及禁忌

  • 放假,节日
  • 三伏贴的作用及禁忌

      *传承已久的三伏贴,就是根据三伏天的特点专门制定的冬病夏治疗法。以下是小编搜集并整理的三伏贴的作用及禁忌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伏贴的作用

      三伏贴敷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咳嗽;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与此同时,不得不知道的就是三伏贴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哪些人不宜用三伏贴

      孕妇及两岁以下的婴儿。

      热性疾病、阴虚火旺、孕妇、皮肤过敏、有疮、疖、痈和皮肤破损者以及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患者。

      对药物过敏的人。

      皮肤高度过敏,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的'人。

      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病人。遇有发热外感时应暂停贴敷。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尽量保持涂药处的干燥,可以吹空调,但是温度一定要适中,不要对着空调的冷风吹。

      在贴敷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

      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

      贴药当天不能游泳,4~6个小时内不要洗冷水澡。

      结语:以上可知三伏贴的作用很多,不过先要了解自己是否适合,不要乱用哦!

      三伏贴期间有忌口吗

      一、是慎用辛燥食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荔枝等。

      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食物。天热人容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食物,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伤一身阳气,轻则腹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长期难治的阳虚。

      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的食物。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高热量、高糖的食物,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阅读全文]...

2022-06-08 21:51:28
  • 三伏天朋友圈文案 三伏天的句子

  • 三伏天,朋友圈
  • 桑拿天,赤日炎,高温酷暑在眼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伏天朋友圈文案 三伏天的句子,欢迎阅读!

    1、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

    2、这天气,萝莉都变成“*”了。

    3、三伏天就要来了,热字当头。

    4、再这样热下去 我白雪公主就要融化了。

    5、三伏天是真的很热,出去走一圈汗如雨下。

    6、进入三伏天了,不要出门不要出门不要出门!

    7、天气是那样炎热,仿佛一点星火就会引起爆炸似的。

    8、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9、大家注意防暑降温,每天保持好心情,心静自然凉。

    10、我是雪糕我超甜!但是 我要化了。

    11、现在的天气,自来水可以直接泡方便面!

    12、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

    13、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

    14、两个陌生人是相视一笑,就熟了。

    15、太热了!果然是进入了三伏天温度37度我看都不止吧?真的感觉太热太热了。

    [阅读全文]...

2021-12-09 23:36:36
  • 三伏天艾灸养生

  • 三伏天,养生
  • 三伏天艾灸养生

      导语:中医讲究冬病夏治,三伏天时正是治疗寒疾的最佳时候。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三伏天艾灸的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三伏天艾灸的好处

      三伏天艾灸的第一大好处:

      解暑,祛湿,祛寒,降火。中医讲:“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这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发炎症的根本原因。在中医里治疗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寒邪不祛,炎症不愈。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闷热,不烦躁的。

      三伏天艾灸的第二大好处是:

      无论天气多么炎热,身心却是舒畅无比。艾灸可以充盈元气阳气。总之,元气充足的表现就是:夏不怕热,不喜欢吹冷风、吃冷饮之类。冬不怕寒冷,精力旺盛,耐力很强,耐痛,抗压力、打击力强,这也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特征。这种感觉是其他任何治疗、调理、保健、补品等无法体会到的。所以说,古大德医家常用“神奇”比喻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三伏天艾灸的的第三大好处:

      三伏天艾灸祛病愈病快速,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时机。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

      三伏天艾灸的第四大好处:

      延年益寿。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抚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气、阳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

      三伏天艾灸的第五大好处:

      修心养性的收效时机。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轻松,心胸逐渐开阔,病痛逐渐解除,智慧越来越多。所以,三伏天艾灸即能祛病、又能强健身心,真正意义的修心养性。

      二、三伏天艾灸小问答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尤其是“三伏天”,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什么疾病最适宜三伏天做艾灸调理?

      在 “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是调理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冻疮、手足发凉、和女子宫寒、以及脾胃虚寒的好时机。

      三伏天时间为什么每年不一样?

      2015年三伏天是从公历2015年7月13日开始,农历2015年五月廿八开始。

      6月21日是“夏至”节气,意味着最热的夏天即将到来。老中医提醒,夏至只是“热身”,真正的盛夏将从7月18日入伏开始。今年的三伏天共计30天,比去年少了10天。

      夏至不仅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还决定着当年伏天的长度。三伏天是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叫做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个庚日叫做中伏(10天,也有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10天),随后季节变化开始进入秋季。

      伏是隐藏的意思,据《史记》文字记载,“伏者,隐伏避盛夏也”。“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古代创立的农历是用天干、地支排列年、月、日的,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组成,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组成。

      作为每年最热的日子,三伏天什么时候来并没有固定时间,而是在每年的小暑和大暑之间,前人在根据我国阴历阳历气候规律对三伏天的到来有了大致的算法,以干支纪日法“确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按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庚日”为入伏,并作为“头伏”的第1天,第4个“庚日”定为“中伏”第一天;从“立秋”开始算起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的始日,第2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为什么三伏天是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机表,毛孔开张,特别有利于三伏贴药物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外驱。

      在三伏天进行三伏贴穴位敷贴治疗尤其是对患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及风湿性关节炎等阳虚体质的患者更为有效。 进行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第一要注意保持三伏贴治疗的连续性

      一般来说,在冬季易发作的疾病在夏季的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就没有症状,所以在三伏天进行三伏贴治疗后的效果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有些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医院尝试贴敷的慢性病患者,在没有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也就放弃了连续治疗,使得其疾病迁延难愈,这是不可取的。

      第二要遵守三伏贴治疗的固定疗程

      冬病夏治,在中医看来是三伏为一个疗程。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一般需连续敷贴治疗3年,也就是3个疗程。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机体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所以,中医建议接受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的慢性病患者注意,就是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生活*惯上有所克制,不要贪凉,应该适当配合食疗,才能达到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的最佳效果。

      老中医提醒,从夏至到入伏的这段时间内,公众要注意防暑,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若外出,应采取防护措施。要注意及时补水,常饮用凉开水、暑茶、酸梅汤、绿豆汤、饮料等;饮食上多吃一些苦味和酸性食物。避免过度劳累,保证休息和睡眠充足。

      三、三伏灸--艾灸后,你一定要知道的各种身体反应!

      一、 出汗:是皮肤排毒的一种体现,就是在艾灸的时候,感觉出汗,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

      二、出红疹: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会开始出红疹、硬疙瘩,这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红疹会慢慢消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也是属于皮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三、小便多:有些人艾灸后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不用担心,这些现象都会慢慢消失,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是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四、拉稀:有些人出现拉稀,频繁拉稀,而且拉屎极臭,这也是一种排病气的反应。有这种反应的,一般胃肠道有问题,或者应该注意有肿瘤发生。

      五、 咽喉肿痛、牙痛等: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此时多喝水或者煮一点绿豆粥来喝,严重的可以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可能还会有上述症状发生,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上火的症状了。

      六、发烧:此种症状一般发生在初次艾灸者身上,没有关系,多喝水,可以在督脉和膀胱经利用艾灸刮痧杯刮痧都会退热,降火气。

      七、原有的慢性病会反复:当艾灸后,元气聚集到脏腑的时候,病邪往往会自己找出路,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们设计好的,而是病邪自己*惯的路径;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它会自己寻找出路。

      八、 头晕耳鸣眩晕:有的反应会出现头晕耳鸣,眩晕的,遇到这样的反应,可以停下来休息几日。如果这种反应迟迟不过,在大椎点刺放血或者刮痧,这种反应会慢慢消失,有的人会反复这种反应2—3次后,慢慢适应。

      九、灸感的走窜:这是很好的反应,暗示着经络的通畅。

      十、妇科疾病:妇科疾病在艾灸的时候,有的会有褐色的分泌物,有的会有水样的,有的会有脓样的分泌物,这些都是艾灸在帮助调整和消炎,一般过一个阶段,这些分泌物会逐渐减少。如果有肌瘤,积液,囊肿等妇科疾病,在经期的时间,会有烂肉,血块,血水等排出,应该是肌瘤,积液,囊肿的分解。

      十一、排寒:有的人艾灸后会出现肢体冰凉,这是寒气用艾灸后在体表的反应,有的是脏腑内的寒气表现在体表,这种反应在冬天和春天更加严重,有这种反应的,说明身体阳虚的厉害,需要继续艾灸,灸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同时配合刮痧或者按摩等辅助治疗的方式,使寒邪尽快排出。一般到了夏季三伏天的时候,这种反应可以消失。但是如果体内寒邪没有排尽,这种反应在其他季节还会有,所以坚持艾灸很重要。

      十二、灸后上火:表现为口干舌燥,牙龈红肿,头晕等,秋冬季节艾灸后更为易于上火。艾灸擅长的是补阳,灸后体内阴阳暂时被打破,阳气上延,即表现为上火的症状,一般为正常现象,注意以下几点:

      1、 适当控制艾灸的火力和时间,可以根据自身体质虚寒的程度,灵活掌握艾灸的时间。

      2、灸前灸后多喝温开水,艾灸属火,可加速新陈代谢和体液循环,适当补充水分很重要,以温开水为宜。

      3、若有上火的感觉,可以灸下涌泉、太溪、或者盐水泡脚,以引火下行,并注意饮食清淡。

      十三、灸后有水泡:灸后起泡,有水泡和脓泡,大都是灸到一定程度寒邪外排所致,很多是灸后不知不觉起的(烫伤除外);泡破邪出,说明灸的有效果了,可以用针刺破,每天对着患处继续艾灸,艾灸可以杀菌消毒,促进愈合,一般不用包扎;也可以用针刺破后将艾灰直接涂到水泡上,期间可能不断有水排出,痊愈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之间,期间患处尽量不要碰水。

      十四、灸时灸后皮肤奇痒:开始灸出现这种情况说明风邪在体表,有的是灸了一段时间出现这种情况说明风邪比较深,都是灸的有效果的表现,坚持灸即可缓解。

    [阅读全文]...

2022-06-20 19:19:13
  •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 健康
  •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三伏贴”是夏季比较有特色的一种中医疗法,不过这种疗法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用的,它还特别需要注意时间上的配合,那么三伏贴适合在哪个时间段使用呢?

      2021三伏天时间

      头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冬病夏治”三年一疗程,一年三次,头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穴位敷贴效果最好,伏天的其他时间亦可治疗。

      贴敷时间儿童每次30--60分钟,**1--2小时,冬病夏治不是疾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效果最早也要在冬季才能显现,而有的要连续贴药3至5年。所以不能放弃,贵在坚持。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儿童每次贴2~4小时,局部有痒、热、微痛等感觉均为正常反应,少数病人因皮肤太敏感,和胶布接触的局部皮肤会出现水疱,可外敷消炎药膏以防感染。如果水疱较大,要到医院处理。贴敷后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

      有的患者贴敷后皮肤无反应,这并不影响疗效,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过敏性皮肤或瘢痕皮肤患者,敷药后如有灼热疼痛感觉,应立即取下药膏。

      1、尽量保持涂药处的干燥,可以吹空调,但是温度一定要适中,不要对着空调的冷风吹。

      2、在贴敷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

      3、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

      4、贴药当天不能游泳,4~6个小时内不要洗冷水澡。

      特别值得提醒大家,三伏敷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原来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了解下三伏贴有何作用:

      一、治疗咽部疾病。如果您有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等咽喉疾病,那么建议您贴上三伏贴。因为,三伏贴不仅能缓解这些症状,而且还有完全治愈这些疾病的可能。

      二、冬病夏治。有的'男人患有老寒腿,颈椎、腰腿疼痛等怕见风的疾病,若是在伏天贴上三伏贴,对这些疾病都有很好的缓解及治疗的功效。所以,伏天贴三伏贴有什么作用?冬病夏治。

      三、壮阳。伏天贴三伏贴有利于补肾强骨的功效,肾一补,阳自壮。所以,男人不可小瞧三伏贴的功效。

      四、提高免疫力。三伏贴又被称作“天灸”,从名字便可知是针灸的一种。而针灸最大的功效就是提高免疫力,伏天贴三伏贴自然也不例外。

      三伏贴贴敷前注意事项:

      三伏贴贴敷前注意事项首先最好忌用辛辣、寒凉的食物1—2个星期,如海鲜、辣椒、大蒜、牛羊肉、新鲜荔枝,凉菜、冷饮等也应尽量避免,少吸烟、不饮酒,以免减弱药效。

      其次,要注意保护和清洁皮肤,特别是贴敷穴位的皮肤。外出前做好防蚊准备,防止因蚊虫叮咬引起皮肤红肿或感染。贴敷前一天,要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个澡,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

      最后,如果贴敷前发现所贴穴位处的皮肤有破口,或出现发烧、头痛、腹泻呕吐等急性感染的症状,则需推迟第一贴的时间。刘德泉说:“不能按时贴敷也不必担心,贴敷时间前后相差一两天,效果不会受影响。”此外,如果女性在月经期出血量较多,也可适当推迟进行贴敷。

      三伏贴贴敷时注意事项:

      三伏贴贴敷时注意事项要宽松穿衣防过敏。去贴敷时最好身穿宽松透气、舒适吸汗的纯棉衣物,不要穿紧身的化纤衣物。为了防止药膏染脏衣服,当天穿深颜色衣服最好。第一次贴敷或者皮肤特别敏感的人,可以事先在家里试试自己对胶布是否过敏,如有过敏症状在贴敷前一定要告诉医生,改用防过敏胶布。如果是特别怕热、易出汗的人,也可事先和医生沟通,他们会根据情况在固定时少贴几层胶布,让您感觉舒服些;或者选择下午晚些时候去医院贴敷,不要赶在天气最热的时候。

      另外,三伏贴贴敷时注意事项,2岁以下幼儿不宜做贴敷,其一是因为他们的皮肤过于娇嫩,可能无法耐受药物的刺激;二是孩子太小,出现不舒服不能清晰地表述病状,会影响到治疗的安全性。一般来说,孩子贴三伏贴要贴敷半小时以上才能起效,临床上建议孩子贴三伏贴以两小时为上限;如果孩子皮肤特别敏感,很快就会有不适感如烧灼感、疼痛,此时则须提前取下。

      三伏贴贴敷后注意事项:

      三伏贴贴敷后注意事项时间不要自己延长。贴敷后应减少运动、尽量避免出汗,防止药贴脱落。贴敷后会出现发热等感觉,可以待在凉快的地方,但切不可贪凉。不要马上进到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里,防止遇冷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更不要将电扇、空调直接对着贴敷部位吹。

      最后,中医专家提醒,第一次贴敷,**一般保留6—8个小时,儿童2—3个小时。时间一到应按时揭下,忌私自延长贴药时间,避免皮肤过敏。

    [阅读全文]...

2022-04-25 16:53:13
  • 三伏天的饮食*俗

  • 三伏天,节日
  • 三伏天的饮食*俗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因此在特殊的时间里有很多注意事项需要了解,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伏天的饮食*俗,希望有所帮助!

      1、北方地区: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

      在北方地区,入伏这天吃饺子,是希望能*安度过夏季,祝愿祈福之意。另一种说法就是伏天里,人的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而饺子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会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二伏吃面,不仅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三伏要吃烙饼卷鸡蛋,主要是补充营养。

      2、上海:头伏馄饨二伏茶

      因为三伏天气温很高,容易影响食欲,而用一些酱料凉拌馄饨是很开胃的方式。喝茶能帮助我们迅速补充身体内部的水分,还有利于排尿,将暑气、暑热、暑湿通过尿液排出。

      3、杭州:头伏火腿二伏鸡

      中医认为火腿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功效。夏天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营养不足。火腿营养丰富,食之不腻,能增进食欲,和冬瓜烧汤,既有营养,又防暑祛病。

      4、长沙:头伏狗二伏鸡三伏吃甲鱼

      “伏狗”“伏鸡”两种肉能够补虚助阳,温里散寒。对于阳气虚而畏惧寒冷的`人来说,可以起到很好的温补作用,特别符合冬病夏治的理念。甲鱼有着滋阴清热、健脾开胃的功效,在三伏天食用尤为适宜。

      5、南昌:起伏吃只鸡

      南昌有着在三伏天吃鸡的说法,认为这样能将体内湿气、寒气排出,让自己一整年都不生病。

      1、多酸多甘

      三伏天不少人喜欢吃,导致湿气侵入体内,而外湿入内,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引起食欲不振等。建议三伏天应多吃性酸的食物。

      2、补气去火

      三伏天祛火的最好食物是凉性的瓜果蔬菜,如苦瓜,西红柿等。同时可多喝羊奶,羊奶味甘,有温润补虚养血的良好功效。

      3、新鲜干净

      夏季不妨吃些新鲜蔬果,可以有效补充人体必需的能量和水分,而且让人久食不厌。

      4、补水养生

      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非常重要。

      “头伏饺子二伏面”

      古人将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称为三伏天,三伏分为头伏、中伏、末伏三个周期,也称头伏、二伏、三伏。据资料显示,今年的三伏天气长达40天,其中头伏是10天,中伏为20天,末伏为10天。

      三伏期间,民间在饮食上也颇有讲究,例如北方地区有说法“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由于每年入伏前不少地区新麦刚收,所以吃面吃饺子也有“尝新”的意思。

      民间有头伏吃饺子的说法,是因为有说法认为“伏”与“福”谐音,取“元宝藏福,福气满满”的意思。而二伏吃面的*俗,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魏氏春秋》记载,何晏“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文中的“汤饼”就是现在的热汤面。如今北方不少地区还讲究中伏吃面,比如北京吃炸酱面、麻酱凉面,山西部分地区吃汤面。

      末伏时,天气逐渐转凉,吃烙饼摊鸡蛋,意味着圆圆满满、团团圆圆,讨个吉利。

      饮食尽量清淡

      三伏天高温酷暑,在饮食上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呢?*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尽量吃少盐少油的清淡食物,另外,高温天气,食物容易坏掉,所以在烹饪或清理食物的过程中注意食品的卫生安全,食物应及时放冰箱保存。”

      朱毅还提醒,三伏天也要补充蛋白质,多吃蔬菜,达到营养均衡。“蛋白质的补充必不可少,可以适当地吃一些鸭、鹅、鱼等动物蛋白质或者豆浆、豆腐等植物蛋白质,增强抵抗力。”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科普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温长路表示,三伏天容易耗气伤津,食欲不振,因此,要在防暑降温的同时注重养生保健,注意合理饮食。

      他表示,薏米赤小豆粥、绿豆百合粥、荷叶绿豆粥等都是补气清暑、调理脾胃的不错选择。同时,他建议,三伏天里可以适当吃一些苦瓜、西红柿等具有去火作用的新鲜蔬菜以及能够消暑的绿豆汤等。

    [阅读全文]...

2022-03-23 12:47:57
  • 形容三伏天的谚语

  • 三伏天,谚语
  •   1、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2、蚂蚁搬家蛇过道,燕子低飞雨来到。

      3、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4、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5、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6、人在屋里热得躁,稻在田里哈哈笑。

      7、不热不冷,不成年景。

      8、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9、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10、六月连阴吃饱饭。

      11、伏里多雨,囤里多米。

      12、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

      13、大暑前后,衣裳溻透。

      14、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15、伏天雨丰,粮丰棉丰。

      16、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17、大汗冷水激,浑身痱子起。

      18、大暑前后,衣服溻透。

      19、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20、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21、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22、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23、大汗冷水激,浑身痱子起。

      24、不热不冷,不成年景。

      25、大暑前后,衣服溻透。

      26、三九不冷,三伏不热。

      27、伏旱伏旱,并不少见。

      28、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29、六月连阴,遍地黄金。

    [阅读全文]...

2022-03-29 05:01:09
当前热门
三伏寻幽的古诗 - 句子
三伏寻幽的古诗 - 语录
三伏寻幽的古诗 - 说说
三伏寻幽的古诗 - 名言
三伏寻幽的古诗 - 诗词
三伏寻幽的古诗 - 祝福
三伏寻幽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