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编的西山古诗

关于自己编的西山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自己编的西山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自己编的西山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自己编的西山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62) 语录(13) 说说(61) 名言(4k+) 诗词(870) 祝福(2) 心语(3k+)

  • 古诗寻西山隐者不遇拼音版及翻译

  • 文学
  • 古诗寻西山隐者不遇拼音版及翻译

      《寻西山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丘为(一作邱为)的作品。此诗描写隐逸生活情趣,其重点不是写不遇的失望,而是抒发对隐居环境的迷恋,表现了有心去寻、无心相见的飘逸。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寻西山隐者不遇拼音版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1古诗寻西山隐者不遇拼音版

      xún xī shān yǐn zhě bù yù

      寻西山隐者不遇

      qiū wéi

      丘为

      jué dǐng yī máo cí , zhí shàng sān shí lǐ 。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kòu guān wú tóng pū , kuī shì wéi àn jī 。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ruò fēi jīn chái chē , yīng shì diào qiū shuǐ 。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chà chí bù xiāng jiàn , mǐn miǎn kōng yǎng zhǐ 。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cǎo sè xīn yǔ zhōng , sōng shēng wǎn chuāng lǐ 。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jí zī qì yōu jué , zì zú dàng xīn ěr 。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suī wú bīn zhǔ yì , pō dé qīng jìng lǐ 。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xīng jìn fāng xià shān , hé bì dài zhī zǐ 。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2古诗寻西山隐者不遇翻译

      西山顶上有一座小茅屋,寻访隐者直上三十里路。

      轻扣宅门竟无开门童仆,窥看室内只有几案摆住。

      主人不是驾着柴车外出,一定是垂钓在秋水之渚。

      来得不巧不能与其见面,殷勤而来空留对他仰慕。

      绿草刚刚受到新雨沐浴,松涛声声随风送进窗户。

      来到这惬意幽静的.绝景,我心耳荡涤无比的满足。

      尽管没有宾主酬答之意,却能把清静的道理领悟。

      兴尽才下山来乐在其中,何必要见到你这个隐者?

      3古诗寻西山隐者不遇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写专程到山中去访隐者,竟然不遇。如此,本应叫人失望,惆怅。然而,诗借写“不遇”,却把隐者性格和生活表现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比相遇更有收获,更为满足。诗的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寻访者不辞山高,等到叩关无人,才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隐者的生活恬适雅趣。后八句宕开一层,写周围的草色松声使寻访者陶然,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使其悟出隐者生活的情趣。因此,乘兴而来,尽兴而返,自得其乐,大有君子风度。

    [阅读全文]...

2021-12-22 11:06:06
  • 西山之西(组诗)

  •   1    溃败在即,云朵以退为守  再退逼仄之境,万丈悬崖  风吹草木阒寂,狼嚎虎爪  拘禁于苍石的媚眼。再往西  阳光浸淫了纷繁的灌木    2    一坨一坨的山丘滞留在后  不回头,不回头  回头是起伏的峰峦兀立  抖动在你绵软的胸口    3    水泥比人心还要坚硬  鬼不怕水泥  鬼要笑  鬼一笑就成了石头    4    偌大的一片山坡  无处安放我的一个烟*  藏雪的山谷里  不见一丝虎毛  我的一声嚎叫  引得草木山石  骚动不安    5    眠在一块山石的背后  眠在水走过的壳穴中  眠在风镂刻的岩石缝隙里  眠在嘶鸣的狼嚎里  眠在乳峰的最深处  眠在松针的锋芒上    6    再往前向右拐  或许能看到阳光  趿拉着的绣花鞋    7    石头是灰色的  树木是灰色的  我贼亮的皮鞋也变成了灰色  远方的云团像青面獠牙的狼头  我一走动  山峦一阵轻咳    8    走吧,爬得再高也要下去  我喝了一口凉水  呛出了热泪    9    栅栏太多,不好逾越  有时候想跨栏而过  山不是盘旋的  盘旋的是人的脚    西山之西  还是西山    10    这些灰被那些灰包围了  山峦间,一块灰结着另一块灰的疤  雪花就是尖叫着覆盖  也掩埋不了这些灰的蠢蠢欲动

      编辑点评:

      诗歌篇幅短小,语言精湛,各自独立又圆融一体。诗人并不拘泥于文字表达大技巧,而是自成机杼,使得诗歌内涵深切,更具跳跃与哲理性。诗人把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产生的思索和感受进行艺术的表达。欣赏了!推荐阅读。【编辑:玄微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6240131

    [阅读全文]...

2021-11-29 00:10:36
  • 登西山望硖石湖赏析

  • 登西山望硖石湖赏析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登西山望硖石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之一。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登西山望硖石湖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登西山望硖石湖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菱歌清唱棹舟回,树里南湖似鉴开。

      *障烟浮低落日,出溪路细长新苔。

      居民地僻常无事,太守官闲好独来。

      犹忆长安论诗句,至今惆怅独书台。

      译文:

      远远就听到山民们唱着嘹亮的采菱之歌摇桨划船满载而回,从树林的缝隙中看到南湖犹如*静清澈的明镜慢慢地打开。火红的夕阳渐渐地落下,青白的炊烟从屏障般树丛中扶摇直上,出山的小路依傍着淙淙的溪水,这萧瑟的秋日竟然长出了新嫩的青苔。

      西山的居民因为地处偏僻几乎与世隔绝显得常常无所事事,我这个当太守的官员居然煞是清闲从而特别喜好独往独来。还是经常地回忆起和恩师一起在长安谈诗论赋的美好时光,直到今天我还独自悲愁失意踟蹰徘徊在老师故居的读书台。

      赏析:

      由“菱歌清唱棹舟回,树里南湖似鉴开”“居民地僻常无事”可知,此时诗人担任杭州刺史,在官任上无所事事,只好过着怡情山水的'闲适生活。

      “居民地僻常无事,太守官闲好独来”两句写诗人因为闲来无事,只好游山玩水;由“犹忆长安论诗句,至今惆怅独书台”可知,诗人忆及当初在长安意气风发,谈诗论句,如今却只能怀着无限惆怅之情,独登高台,体现了诗人有突出才能却又无法施展的无奈。

      诗人因为官场党争而不得已请求外放,在外做官期间,尽管内心无奈,却又能通过山水来怡养性情,体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懂得进退取舍的心灵超越。

      拓展阅读

      后世纪念

      白园

      主词条:白居易墓、白园

      白园是白居易的墓园,位于龙门东山的琵琶峰。白居易在诗里曾说,“门前常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萦回百余步。”白园的设计已八九分的接*于此了。

      白园迎门的是青谷区。夹道两旁是青色的竹子,悬瀑溅出悦耳的水声,荷花池飘送着夏日的清凉。听伊亭和松风亭模仿唐代的建筑设计,“亭”通“停”,提醒游客停下脚步感受山谷的幽静。时间在山水间是慢的。听伊亭又叫草亭,因那首妇孺皆知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而建。

      墓体区在琵琶峰顶,有墓冢和自然石卧碑等。中外仰慕白居易的游客和族裔都在此立石纪念。其中有块石碑用中文和日文刻着“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你是日本文化的恩人,你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你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

      纪念碑

      白居易纪念碑白园旁边还增添了一些新的纪念碑石。最醒目的莫过于日本人捐立的两块石碑。一块立于1995年,落款为4个日本人,上书“樱献”,旁边有一行小字碑文,以诗的语言表达着对诗人的怀念。

      另一块碑立于1988年,落款为“日本*文化显彰会”,并署了几个人名。碑文用中文日文两种文字书写,内容为:“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您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白居易**本人作如此评价,恐怕在古诗人中也是独树一帜,对一般游客来说也是难以想象的,可见白居易的世界性影响。

    [阅读全文]...

2022-02-10 06:54:20
  • 苏州西山旅游攻略

  • 旅游,苏州,放假
  • 苏州西山旅游攻略

      旅游本是享受,然而传统旅游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千篇一律的线路,成为游客集中抱怨的焦点,市场需要创新的、更适合*人的旅游产品,颠覆传统旅游便成为一种必然。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苏州西山旅游攻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山简介:

      西山是洞庭山的简称,南北宽11公里,东西长15公里,面积79.8*方公里,系太湖第一大岛。西山景区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精华。它是以群岛风光、花果丛林、吴越以来的古迹见长,以浏览、度假为主的湖岛区。它拥有湖中群岛、湖湾山水、山中坞谷、山顶峰峦四个风景层次。全区规划建设缥缈云场、水月问茶、林屋晚烟、消夏渔歌、甪里犁云、玄阳稻浪、肖山遗踪、毛公积雪、西湖夕照、石公秋月,风凰烟雨、金铎松篁、文化巽峰、大沙观帆、罗汉古刹、鸡笼梅雪、明湾古村、甪角风涛、天王鱼国、横山旭日等二十个景点。景点的规划面积共计609.3公顷。

      “美丽的太湖,迷人的西山”这是上海社科院教授登上西山岛的第一句赞美词。太湖72峰,其中西山有山峰,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最高峰——缥缈峰也只有300多米,但其中丰富的人文历内涵却赋予了她无穷无尽的魅力。

      林屋山,位于西山镇东北部,根据历史记载,早在大禹治水期间,大禹就在此留下过足迹,《吴地记》载“在县西一百三十里中有洞庭,深远世莫能测。吴王使灵威丈人入洞穴,十七日不能尽,因得禹水”。石公山,位于西山东南角,因山前原有巨型太湖石,状若老翁,故名“石公”。“石有族聚,太湖为甲”,唐代就已闻名天下的“花石纲”就采于此地,并留下了“联云障”等遗迹。山腰南部,四角翘飞的御墨亭,因中置清世祖顺治御书“敬佛”石碑而得名,作为镇山之宝。“御墨亭”三字由傅杰所书。“归云洞”三字为明代严瀓草书,徐纲才楷书“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存忠孝心”等摩崖石刻。

      西山看点:

      1、天下第九洞

      林屋洞号称“天下第九洞天”,俗称龙洞,位于西山东则的镇夏村。林屋洞出土过唐代的金龙、玉简、神像等道教文物。古人诗千赞:“一山飞峙太湖中,千娇深藏林屋洞”。

      位于林屋洞南侧,又名无碍精舍,系宋无碍居士隐居处。他曾任*江(今苏州)知府不满二月,就被罢官,遂筑园隐居,自称居所为“道隐园”。他的《道隐园记》刻于林屋洞口。1995年4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林屋梅海

      以林屋为中心,环山数千亩梅林连绵不断,其面积之大、梅种之多、密度之高堪称全国之最。林屋自古为赏梅胜地,自唐朝起就留下了深厚的梅文史迹。这里有红梅、绿梅、白梅,尤以白梅最多。每到梅花盛开时节,数千亩梅花,白茫茫一片,似雪、似海,景象极为壮观。林屋梅海还是*梅文化研究基地,每年一次的*太湖梅花节在此举办。

      石公山是西山镇东南隅的一座山峰,排列西山八景之首。它三面临水,岩石奇秀,翠柏葱郁。石公山以前有奇石两块,伛偻似老翁的就是石公,另一块是石婆。他俩差肩而立,相对而望,传说在日夜思念着隔湖的大姑、小姑。石公之名由此而得。

      3、石公山

      亭为方形,亭柱上镌刻着著名书法家费新我书写的明王鏊的楹联“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亭中还有古人张鹏冲的诗句:“石登盘幽曲,孤亭瞰渺茫。傍空无四壁,乘月饮湖光。”

      相传建亭时,有一群鹤从西子湖的.放鹤亭飞来,见到青山绿水,便栖息宿夜,故亭名“来鹤”。亭柱上的对联“虹飞霞际落,鹤舞镜中回”,系著名书画家吴木所书。亭位于危岩之上,气势不凡。亭后有古柏一株,苍劲挺拔。悬崖脚下有“鹤池”一方。

      4、禹王庙

      禹王庙是西山岛民为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而建立的祠庙。禹王庙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最早修建于梁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禹王庙现存的大殿,为清朝嘉庆十四年(1809年)的建筑物,禹王庙占地20余亩。

      古意盎然的禹王庙,不仅在巧妙精致中表现它的艺术美,而且还在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反映出它的形象美。禹王庙东南角的古码头,是明代遗物,码头长65米,宽3.4米,高1.8米,码头用石均为花岗石,气魄之雄伟,历史之悠久,堪称太湖之最。

    [阅读全文]...

2022-06-13 06:22:46
  • 《西山》赏析

  • 西山  常建

      一身为轻舟,

      落日西山际。

      常随去帆影,

      远接长天势。

      物象归馀清,

      林峦分夕丽。

      亭亭碧流暗,

      日入孤霞继。

      渚日远阴映,

      湖云尚明霁。

      林昏楚色来,

      岸远荆门闭。

      至夜转清迥,

      萧萧北风厉。

      沙边雁鹭泊,

      宿处蒹葭蔽。

      圆月逗前浦,

      孤琴又摇曳。

      泠然夜遂深,

      白露沾人袂。

      常建诗鉴赏

      据《唐才子传》,常建大历中为盱眙尉,仕途颇不如意,后寓鄂渚(即鄂州,今武汉),招王昌龄、张偾同隐。此诗题作《西山》,是游西山夜泊之作。

      西山在今湖北省鄂城市以西数里处,山势陡峭,上有九曲岭,下瞰长江,风景优美。诗当作于寓居鄂渚之后,乃其晚年作品。

      作者在诗中处理感情变化时,相当精微。开篇四句,写落日时分,只身驾着一叶扁舟,来到西山脚下,他放眼望去,那烟波浩瀚的江面上,帆影片片,水天相接处尤其显得辽阔高远。这是来到西山时,作者最初的感受也是最为赏心悦目的画面。“一身为轻舟”,即“言独身泛舟,身犹舟也”(沈德潜评)。轻快的小舟与轻松的心情浑融一体,似乎消除了人与舟的界限。

      这一段看似单纯叙事、写景,从中却透露出作者泛舟长江后,小船刚刚泊定时,那种轻松、舒畅而又欣喜的心情。

      如果说前四句在情绪上显得开朗、兴奋而昂扬的话,那么,接下来八句,当作者进一步细心审视西山景致时,由于暮色渐浓,情绪也随之由欣喜逐渐趋于低回,这是情感上的一次变化。当他放眼四周时,那已*黄昏的夕阳真是无限美好,余晖映照着山林、峰峦和各种物象,一切都沐浴在绚丽的色彩中。你看,那江中显得有点发暗的亭亭(即渟渟,水不流通貌)

      碧流,日落后天上出现的云霞,以及远处小岛的阴影,倒映在湖水中的明亭的云彩,这一切,天上水中,远方*处,景象是多么清丽多姿。而,暮色毕竟来临了,这一天最后的景致虽然无限美好,但终是这般短暂,转瞬即逝。此时,整个楚地的山林昏暗起来,而长江对岸的荆门也因夜暮降临而关闭。于是,作者在暂得欣然之后,收视返听,掩起了自己的心扉,似乎在作深沉的回味和思考。这里,“林昏楚色来,岸远荆门闭”的幽暗色彩,与第一段的“常随去帆影,远接长天势”的阔大气势,形成了对比,作者的情绪由开始的昂扬,自然而然地转入了低回。

      从第二段到第三段(亦即最后八句)的过渡,中间有一个较长时间的间歇。也许,作者在领略傍晚美景之后,正在举杯畅饮,等待夜中美景的到来。此时,凌厉的北风从江面吹起,作者骤然惊视,啊,这夜晚的景色又变得这般如此清远,情绪也由刚才的低沉,而抖然振起。这清冷幽远的夜景,使诗人留连往返。

      他看到,岸边沙上宿着大雁和白鹭,自己的小船停泊在芦苇之中,而透过芦苇,一轮明月遥挂在前头水滨。

      此时,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即兴取琴弹奏,琴声颤动而悠长,与水声、风声相和鸣,他要借这月夜清景,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怀。然而弹着弹着,夜渐深渐冷,江面上的白露也沾湿了自己的衣袖,景象更加清冷,心情再次转入低回。全诗到这里自然结束,在明月的映照下,我们似乎还听见那悠扬的琴声和澎湃的水声交织一起,留下了无尽的情思,令人回味无穷。

      全首诗就象一曲无声的音乐,情感节奏在起伏变化中,显得抑扬有致。先是昂扬向上,接着逐渐转入低回,然后又稍稍振起,形成*,最后又渐入低回。

      如此写来,就显得轻重疾徐,变化有致,而避免了*铺直叙的流水帐。读者也在情感的波动中,十分欣喜地走完了一段美的历程。

      为了表达情感的起伏,作者在观察景物和选取意象时,相当迭宕精细。第一段重在表现阔大的气势,作者选取了西山、落日、帆影、长天等意象,造成“远接”之“势”。第二段,作者以“清”、“丽”二字来概括西山暮景,而林峦、碧流、孤霞、渚日、湖云等意象的巧妙组合,就很生动地表现了这种特点。第三段,又以“清迥”来概括夜景,其中北风、雁鹭、蒹葭、圆月、琴声、白露等意象,组合交融,表现得恰如其分。各段为表现特定感情的这些意象,毫无重复,它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而置入了诗的旋律的。随着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和诗思的变化,诗中意象也自然流动腾挪,表现了一种难于诉诸言表的感受与心境。

      为了使一些意象更加深入地表达情感,作者还采用了特别的修辞手法。如“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二句:第一句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用一“逗”字,使得本无生命的月亮人格化,使之变得格外多情、生动、活泼起来,同时透露出诗人的欣然之情,第二句采用了通感的手法,把只能诉诸听觉的琴声,变为似乎从视觉上也看得见的动态的形象——“ 摇曳”,这就使琴声具象化,将人物、琴声、圆月熔为一炉,营造出一个情景交融的境界。

      我国古典抒情诗在思想内容上重寄托,然而这首诗我们却很难说出它确切的寄托是什么,但这并不妨碍它是好诗。它象一篇简短而又内涵丰富的山水游记,以极为清新流丽的笔调,为我们写出了西山美景,使人如身临其境,获得感情上的满足和愉悦。正如清人李渔所说:“ 作词(按此指戏曲,同样适用于诗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说得情出,写得景明,便是好词。”(见《闲情偶寄》)

      这首诗堪称情、景俱佳的好诗。

    整理:zhl201702

    [阅读全文]...

2022-02-18 07:50:43
  •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文翻译

  • 游记
  •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文翻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始得西山宴游记》课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几个州旳土地,就全在我们旳坐*之下了。这几州旳地势高低不*,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旳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旳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旳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旳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旳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旳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旳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旳游赏是从这里开始旳。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注释

      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僇,通“戮”,耻辱。

      是州:这个州,指永州。

      恒:常常。

      惴栗:恐惧不安。惴,恐惧。栗,发抖。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

      其:如果,连词。

      隟:指空闲时间。

      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漫漫而游:无拘无束地游。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

      其徒:那些同伴。徒,同一类的人,指爱好游览的`人。

      穷:走到尽头。

      回溪:曲折溪流。

      幽泉:深僻的泉水。

      无远不到: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披草:分开草。披,用手分开。

      倾壶:倒尽壶里的酒。倾,倒出来。

      更相:互相。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所极,所向往的境界。极,至,向往。

      觉:睡醒。

      以为:认为。

      异态:奇特的形状。

      未始:未曾。

      怪特:奇异特别。

      今年:指元和四年(809年)。

      法华:指法华寺,在原零陵县城东山之上。

      西亭:在法华寺内,为柳宗元所建,他经常在这里游赏山景,饮酒赋诗。

      始:才。

      指异之:指着它觉得它奇特。指,指点。异,觉得······奇特。

      湘江:应为潇水。潇水流经永州城西,至萍州才与湘江汇合。

      缘:沿着。

      染溪:又作“冉溪”,柳宗元又称为“愚溪”,是潇水的一条小支流。

      斫:砍伐。

      榛莽:指杂乱丛生的荆棘灌木。

      茅茷:指长得繁密杂乱的野草。茷,草叶茂盛。

      穷山之高而止:一直砍除、焚烧到山的最高处才停止。穷,尽,指把榛莽、茅茷砍除、焚烧尽。

      箕踞:像簸箕一样地蹲坐着。指坐时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正规坐法,屁股要压在脚后跟上,两腿不能伸直。箕,簸箕。踞,蹲坐。

      遨:游赏。

      土壤:土地,指地域。

      衽*:坐垫、*子。

      其:代词,指上句“数州之土壤”。

      岈然:高山深邃的样子。岈,《广韵》:“岈,蛤岈,山深之状。”

    [阅读全文]...

2022-06-19 17:40:41
  • 激励自己的古诗名言

  • 激励,名言
  • 激励自己的古诗名言(精选150句)

      古诗名言蕴含深刻的道理,那么有哪些古诗名言名句是可以激励自己的呢?下面小编为你分享的是激励自己的古诗名言(精选150句) 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不可同日而语。(汉书)

      3、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4、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

      5、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

      6、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8、树欲静而风不止。(汉,韩婴)

      9、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10、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5、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6、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7、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9、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0、不可同日而语。

      11、百闻不如一见。

      1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3、举大事者,不忌小怨。

      14、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1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

      2、士别三日,须刮日相看。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魏书》)

      5、貂不足,狗尾续。(《晋书》)

      6、不为五斗米折腰。(《晋书》)

      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8、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9、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路史》)

      10、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资治通鉴》)

      11、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

      1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13、*朱者赤,*墨者黑。(傅玄)

      1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15、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汉·韩婴)

      1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1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18、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1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阅读全文]...

2022-05-25 06:52:09
  • 游山西村古诗赏析(阅读游山西村古诗原文)

  • 阅读
  •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

    ①选自《剑南诗稿校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②〔腊酒浑〕腊月所酿的酒,称为“腊酒”。浑,浑浊。酒以清为贵。

    ③〔足鸡豚(tún)〕备足鸡肉、猪肉。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④〔箫鼓追随春社*〕将*社日,一路上迎神的萧鼓声随处可闻。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

    ⑤〔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⑥〔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解说

    《游山西村》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腊酒浑的口吻,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间接抒写了自己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接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有时像是陷人绝境,却忽然在转弯处看到另一个美妙去处。“山重水复”可见地形复杂,显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又一村”则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农人欢天喜地地庆贺一年一度的“春社”。迷人的山水,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颈联与尾联所抒写的,正是诗人的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

    [阅读全文]...

2022-03-04 15:10:25
  • 自己写乡村生活的古诗

  • 乡村,生活
  •   古人隐居乡村,表达了对乡村舒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漠漠重云暗,萧萧密雨垂。

      为霖淹古道,积日满荒陂。

      五稼何时获,孤村几户炊。

      乱流发通圃,腐叶著秋枝。

      暮爨新樵湿,晨渔旧浦移。

      空馀去年菊,花发在东篱。

    [阅读全文]...

2021-12-28 11:40:47
自己编的西山古诗 - 句子
自己编的西山古诗 - 语录
自己编的西山古诗 - 说说
自己编的西山古诗 - 名言
自己编的西山古诗 - 诗词
自己编的西山古诗 - 祝福
自己编的西山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