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鼐字的古诗大全

关于带鼐字的古诗大全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鼐字的古诗大全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鼐字的古诗大全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鼐字的古诗大全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6k+)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70) 诗词(127k+) 祝福(1k+) 心语(51)

  • 蒋光鼐故居

  • 学*,知识
  • 蒋光鼐故居

      蒋光鼐,字憬然,一八八八年在园边祖屋出生并度过少年时期,青年从军,毕业于保定军校,跟随孙中山革命,战功显赫。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蒋光鼐故居(蒋光鼐故居)

      蒋光鼐故居,又名荔荫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栅村三蒋自然村。该园以广植荔枝得名,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抗日名将蒋光鼐祖父蒋理祥手创。蒋光鼐故居是一座造型典雅的西洋别墅式园林建筑。总面积1551*方米,遍植荔枝、龙眼、玉兰等树木,园内果树蔽日,争来一片难得的荫凉。荔荫园的大门横匾上刻有“荔荫园”三字,门左右是一副对联:“造庐谁道龙犹卧,题户应嗤鸟是凡”。

      蒋光鼐,字憬然,一八八八年在园边祖屋出生并度过少年时期,青年从军,毕业于保定军校,跟随孙中山革命,战攻显赫。1931年升为陆军上将,任十九路军总指挥。1932年指挥了“—·二八”淞沪抗战,大挫日寇锐气,大振国威,震动了中外。1933年11月与李济深、陈铭枢、蔡廷锴等发动反蒋事变,失败后去香港,进行抗日反蒋活动。1935年联合十九路军将领通电反蒋,主张抗日。芦沟桥事变后,任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四区(东美、增城、宝安)统率委员会主任委员。1938年任第七战区参谋长。1940年改任副司令长官。1946年参加发起组织**民主促进会。同年,在虎门鹅公山东麓创办了虎门中学。建国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常务委员,任纺织工业部部长,**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1967年6月在北京病逝。

      东莞故居

      简介

      荔荫园以广植荔枝得名,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抗日名将蒋光鼐祖父蒋理祥手创,后废圯。故园前面的一幢小洋房叫“红荔山房”,建于1930年,蒋光鼐故居主体建筑保存良好,占地面积223*方米,为钢筋水泥结构二层建筑,门廊及建筑正立面采用石米批挡,其他三面为红砖清水外墙,廊柱仿西方爱奥尼柱头装饰,正楼宽13.5米,进深12.4米;侧楼宽4.1米,长5.3米。故居内保存有蒋光鼐担任第一届纺织工业部部长的任命书;1932年蔡锴等军政官员建造的2个石碑;1932年蒋兆和在上海抗日前线给蒋光鼐先生绘制的肖像油画;园后山麓有蒋光鼐父母墓,墓台上,坐北朝南矗立座10米多高的“考妣碑”。左侧有前清进士张其淦为蒋父撰写的墓志铭,右侧为*元老胡汉北为蒋母而书的墓志铭。离碑百步有蒋光鼐为纪念其弟蒋光鲁而建的“光鲁亭”。1946年,蒋光鼐故居进行了重修。**后,先后分给农户居住和改作南栅大队部。1986年,蒋光鼐家属将故居捐献给国家,现已成蒋先生故居——荔荫园已被列为广东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陈列了不少珍贵的图片和资料,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参观。园内夹道而生的的大叶葵苍翠欲滴,墨绿葱茏;被修剪成的球冠状的板子树修整有致,宛如朵朵盛开的绿伞;万绿丛中,几株海棠艳红似火,格外抢眼,一棵上了百岁的荔枝树英姿焕发,颗颗红荔挂满枝头,煞是醒目。1987年重修,1988年为纪念蒋光鼐诞生100周年,周思聪等书画名家所作的6件作品等文物。2001年重修。

      主要建筑

      故园前面的一幢小洋房叫“红荔山房”,建于1930年,现已成为了展览馆,里面陈列了不少珍贵的图片和资料,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参观。园内夹道而生的的大叶葵苍翠欲滴,墨绿葱茏;被修剪成的球冠状的板子树修整有致,宛如朵朵盛开的绿伞;万绿丛中,几株海棠艳红似火,格外抢眼,一棵上了百岁的荔枝树英姿焕发,颗颗红荔挂满枝头,煞是醒目。园后小山上有光鲁亭、蒋兰士夫妇墓、考妣碑等。蒋先生故居——荔荫园已被列为广东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该园以广植荔枝而名,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一代抗日名将蒋光鼐将军祖父蒋理祥手创。蒋理祥字议寰,号吉云,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上,为翰林院编修。1930年,蒋光鼐在祖园辟建一座西方别墅式楼房,基座特别,为拱形涵洞式垫托底层地面,通风防潮。花岗岩石砌台阶,石雕栏杆精致,前廊后室,内进一厅两厢,一式二层,红墙围护国林,内有荔枝、龙眼、黄皮、番荔枝、法国白玉兰等名果嘉木,园前有高台,一株芒果浓荫如伞,门楼石砌,疏瓦翘檐,石匾楷书:“荔荫园”,一副行书门联:“造庐谁道龙犹卧,题户应嗤鸟是凡。”园后山麓,有蒋光鼐先生父母墓,墓台上,坐北朝南矗立1座10米多高的“考妣碑”。左侧墓志铭是前清进士张其淦为蒋父而撰,右侧墓志铭是民国元老胡汉民先生为蒋母而书。离碑百步有六角亭1座,是蒋光鼐先生纪念其弟蒋光鲁而建,名曰“光鲁亭”,蒋光鲁原为十九路军属下一位团长,人称“骁将”,1929年十九路军在山东、河南一带与冯、阎联军作战中阵亡。“荔荫园”“考妣碑”“光鲁亭”同属蒋光鼐故居文物点。1987年经市、镇两级*接收重新修缮,定为东芜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专人管理,向游人开放,故居背靠之三台山,南栅管理区已辟建为公园,并拟定“光鲁亭”重修计划。

      现状

      蒋光鼐故居设施落后易致展品腐烂故居显得格外的冷清。故居外墙上挂有的一张蒋光鼐先的画像也有些陈旧,唯有故居里的荔枝树依然浓绿。作为爱国名将的纪念地,蒋光鼐故居还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故居作为旅游景点,配备设施不足,参观人数较少;其二,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附属文物的光鲁亭,离邻*的变压站不足一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其三,故居主体天台有裂痕,墙壁有浸水现象;其四,故居室内潮湿,容易导致展品腐烂;其五,故居陈列的内容不够丰富等。

      重修计划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名将蒋光鼐故居,作为旅游景点,因配套设施不足,陈列内容不够丰富,展示形式较为落后,且年久失修一。现在每个星期难觅一参观者,即便是节假日,也不例外。”对此,蒋光鼐之子蒋建国先生回乡实地察看时,感到非常痛心。《蒋光鼐故居保护规划方案》正式出台。蒋光鼐故居将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蒋光鼐故居的修缮保护分两期完成,2006年至2008年,重点是对故居主体建筑区(即蒋光鼐故居)重新修缮和陈列馆的筹建工作;2009年至2010年将全面实施保护规划。此外,虎门镇将申报故居陈列馆成为独立的法人单位,并由专人专职管理,提升其自身的社会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同时欲申报其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蒋光鼐故居的保护分故居主体建筑区修缮、陈列展览区兴建、休闲娱乐区建设三个部分。故居主体建筑区修缮将把故居“红荔山房”内展品全部搬移后,尽力恢复这幢赤红色的西洋别墅室内的家居摆设,让后人感受一下曾任十九路军总指挥、国家纺织部部长的蒋光鼐曾有一个怎么样的家所;同时为了美化故居周围环境,计划把围园内的草地全部铲除,重新再种植,并且在空地上增添一些花草,此外还将购置一些有价值的盆栽。陈列馆地址已经确定,位于故居旁边,属故居主体建设控制地带区,面积约为1876*方米。陈列馆将主要用于摆设蒋光鼐先生的生*事迹的介绍及相关文物。同时还将向社会征集与蒋光鼐将军有关的.物品、信件、手稿,抗日时期发生过的战争事迹以及其他有价值的文物。蒋光鼐故居修缮工程还想得到蒋光鼐将军后人的帮助,争取到抗日战争纪念馆征集‘化险石戒指’复制品”。这个化险石戒指是重要文物,2002年“淞沪抗战”70周年时,由蒋光鼐将军后人捐给抗日战争纪念馆。

      广州故居

      简介

      蒋光鼐故居位于龙津西路逢源北街87号。整栋建筑属民国风格,青砖墙,三层高,建筑面积达833*方米。故居原是陈廉仲的物业。后来,女眷出嫁了,陈廉仲便把它卖给蒋光鼐。

      历史沿革

      蒋光鼐故居为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建筑风格兼具西关大屋及西式楼房的形式,是*代典型的岭南大宅民居。蒋光鼐故居建于民国初年,民国期间曾用作广州私立莞旅中学,1993年被市*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蒋家后人将其捐赠给荔湾区。

      现状

      蒋光鼐故居在2010年亚运前已修复完毕,经过一段时间对蒋光鼐生前文物的收集,荔湾区*门用声光电影、实物以及图片等在故居内再现了这位抗日爱国名将的生*。蒋光鼐故居从一栋濒临倒塌的危破房,到今天可以完整稳固地保存下来,其修复前后经历8年,而且三易设计施工方案。现场:声光电影沙包工事再现十九路军抗战景地点:龙津西路逢源北街87号,荔枝湾畔特色:用声光电影、实物以及图片、蜡像等在故居内再现这位抗日爱国名将的生*蒋光鼐故居现为“蒋光鼐故居博物馆”。整座博物馆分若干个展览室,每个展览室展出蒋光鼐生*每段时期的图片、文字或者实物。展览内容分为《投身军旅立志救国》、《一代名将抗日卫国》、《北上赴任克勤尽职》、《情系家人尽享天伦》等四部分。其中在一楼有间展览室,摆放着按蒋光鼐生前原型所制作的蜡像。二楼的大厅,用声光电影的手段,将蒋光鼐率十九路军在上海抗击日寇打响*正规军抗日第一枪的壮举再现出来,大厅上还有一些沙包等工事,配上不停响起的枪声及画面,场面十分逼真。现今的蒋光鼐故居,无论从瓦片到墙体到梁柱,都依然是民国年间所建的“原装正版”,但在2002年移交给荔湾区时,该栋文物建筑早已破烂不堪,而且随时有倒塌可能。为重新修复故居,荔湾区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部门整整花了8年时间,而且三易设计方案。

    [阅读全文]...

2022-03-03 11:32:49
  • 姚鼐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松杉上接瀑布落,藤萝下拂云光低。——姚鼐《望庐山》

    黄山天半卅六峰,包含云海蟠奇松。——姚鼐《舟中望板子矶以南山势甚奇因题长句》

    谁言渴马半崖水,解作黄牛三峡声。——姚鼐《从千佛寺回过汋突泉暮饮张氏园》

    汶川千里路漫漫,三峡船如上闸难。——姚鼐《由张秋至汶上口号四首·其一》

    海壮五州开北府,江通三峡督西陵。——姚鼐《南朝》

    枫叶江天舟楫杳,桂华楼榭雨风凉。——姚鼐《送李啬生归扬州后却寄》

    转毂年光逢小暑,夹第天气似清明。——姚鼐《将会梦楼于摄山道中有述》

    单绪少党亲,愚者昧恩怨。——姚鼐《会试出闱作》

    出谷知岩峻,登峰历磴寒。——姚鼐《从善如登》

    秦关百二氐王才,麾剑风云万里来。——姚鼐《秦帝卷衣曲》

    图籍河西收四郡,旌旗邺下宴三台。——姚鼐《秦帝卷衣曲》

    燕姬赵女颜如玉,辇入殽函贮金屋。——姚鼐《秦帝卷衣曲》

    阁道春游度渭南,珠帘暮卷临澧曲。——姚鼐《秦帝卷衣曲》

    贵主还留钜鹿名,小腰绝爱鲜卑束。——姚鼐《秦帝卷衣曲》

    去国婵娟意可怜,新恩慰藉情难足。——姚鼐《秦帝卷衣曲》

    别有春风飘绮罗,华镫斗帐夜烟和。——姚鼐《秦帝卷衣曲》

    君王欲卷衣裳赠,一片流云柰晓何。——姚鼐《秦帝卷衣曲》

    卷衣空忆可怜宵,月底花枝烟柳条。——姚鼐《秦帝卷衣曲》

    婕好从招秦苑雁,侍中曾插汉宫貂。——姚鼐《秦帝卷衣曲》

    锦袍再赐无颜色,笑杀河东金步摇。——姚鼐《秦帝卷衣曲》

    当年力战壶关辟,雀来燕室诚何益。——姚鼐《秦帝卷衣曲》

    千秋编简载功名,一朝富贵埋荆棘。——姚鼐《秦帝卷衣曲》

    青蒲零落水东流,不见霓旌下枋头。——姚鼐《秦帝卷衣曲》

    碧云散尽梧桐影,太息阿房几度秋。——姚鼐《秦帝卷衣曲》

    季春八锁闱,土青芽未寸。——姚鼐《会试出闱作》

    渐复槐枝暗,鹯殴纳鸠遁。——姚鼐《会试出闱作》

    自任*生怀,岂为他人劝。——姚鼐《会试出闱作》

    今朝始纵步,妻孥迎问健。——姚鼐《会试出闱作》

    士生各有志,齐心孰同愿。——姚鼐《送侍潞川主德州书院用前岁在扬州留别韵》

    美君生骥才,掉鞅淮南甸。——姚鼐《送侍潞川主德州书院用前岁在扬州留别韵》

    家托管弦城,青楼列玉面。——姚鼐《送侍潞川主德州书院用前岁在扬州留别韵》

    百里雉未驯,行用阳春变。——姚鼐《送侍潞川主德州书院用前岁在扬州留别韵》

    任公钓会稽,岂作井蛙见。——姚鼐《送侍潞川主德州书院用前岁在扬州留别韵》

    嗟我游孤踪,南北舟车遍。——姚鼐《送侍潞川主德州书院用前岁在扬州留别韵》

    如何燕市酒,更作邮亭饯。——姚鼐《送侍潞川主德州书院用前岁在扬州留别韵》

    小别*郊门,踟蹰应回眷。——姚鼐《送侍潞川主德州书院用前岁在扬州留别韵》

    姚鼐(nài)(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三十九年秋借病辞官。旋归里,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一生勤于文章,诗文双绝,书艺亦佳。著有《惜抱轩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惜抱轩诗集》10卷、《笔记》10卷、《尺牍》10卷、《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辑成《古文辞类纂》75卷。

    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文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

    [阅读全文]...

2022-02-09 16:50:20
  • 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作者:姚鼐

      布谷飞飞劝早耕,

      舂锄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

      一带山田放水声。

      注释:

      1、舂锄:白鹭。

      2、扑扑:扑打翅膀。

      翻译:

      布谷飞来飞去的劝说人们早些耕种,

      白鹭趁着天晴在天上扑打着翅膀,

      在层层石树之间的路上行走,

      听得山里田园放水的声音。

      赏析:

      开头两句用形象而整饬的对仗句式刻画两种鸟儿的活动,为写春耕营造一种正当其时的氛围。布谷鸟即杜鹃,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它在南方春天耕种季节鸣叫,它“播谷播谷”的叫声听上去就像在催人种谷一样,所以叫布谷鸟。一“劝”字,将布谷鸟的叫声人格化,形象生动而富有情味。舂锄即白鹭,它也是江南常见的一种鸟类,全身雪白,两腿细长,喜欢在水田与河边活动。这种鸟在水中起飞,很远就能听到翅膀打水的“扑扑”的声音,当它们成群地在清澈的水边、绿色的山野、湛蓝的碧空飞翔时是很美的,所以杜甫留下了“一行白鹭上青天”千古佳句。该诗中,作者着一“趁”字,同样将舂锄人格化,好像它明白风和日丽的大好春光转瞬即逝似的,因此要抓紧时间一展风姿。可以说,春耕期间山间这两种鸟的活动,既将春天的山乡点染得生机勃勃,又为下文写春耕营造了浓浓的氛围。

      第三句写扣题发挥,从仰望的角度写山路之陡峭曲曲。从山下向上望去,只见山路盘旋而上,被层层叠叠的树木和岩石遮断阻隔,有时又露出那么一小段,就这样时断时续,蜿蜒而上,层层盘旋,越盘越高,越高越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巧妙的视角,将江南山路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也凸显了山乡生活的大背景。同时,又暗扣了一“行”,暗写了诗人沿山路而上,边登山边欣赏的情形,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如果没有这一句,那么最后通过山田放水声写春耕也就没有依据了。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写的是山乡农民放水播谷的繁忙景象。诗人关注的是山乡的春耕,此时终于凸现出来了。这时,诗人已经来到了山上。低头俯瞰,只见山下斜坡上面层层如梯的水田*整如镜,在阳光的反射下,带子似的一道道绕在山间;从梯田方向正传来汩汩的放水声。由放水声可以想见农民们巳开始播种稻谷,繁忙的春耕就此拉开序幕。至此,首句布谷鸟的劝耕得到了呼应,全诗的主旨得到了凸显,诗人山行之始就带有的欣喜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作者本来就热爱自然,本来就对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农村生活极为欣赏,当自然景物已经和人们生活和谐地融为一体时,诗人怎能不由衷地赞美和歌唱呢?

      该诗写山行所见所闻,构思巧妙,剪裁得体,卒章显“志”,语言清新雅丽,没有冗辞赘语。桐城派主张的“雅洁”和反对“冗辞”,从这里可见一斑。

    [阅读全文]...

2022-07-05 21:58:08
  • 春的古诗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春的古诗》,愿对您有所启发。

    春的古诗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2、《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3、《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7、《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8、《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9、《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0、《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1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13、《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14、《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5、《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6、《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17、《绝句》

    [阅读全文]...

2022-02-21 23:49:48
  • 雨的古诗

  • 雨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2、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4、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元·盍西村《越调小桃红·临川八景·荷塘雨声》)

      5、宋李清照的《声声慢》下阙:……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宋贺铸《青玉案》下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7、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宋·陈克《豆叶黄》)

      8、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晋.张协《杂诗十首》)

      9、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11、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12、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

      13、宋王灼《减字木兰花》:飞霞半缕,收尽天风和雨。

      14、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5、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五代前蜀·韦庄《谒金门》)

      16、宋吕渭老《一落索》: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

      17、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

      18、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唐.张谓《郡南亭子宴》)

      19、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

      20、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21、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唐.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22、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元.虞集《听雨》)

      23、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

      2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5、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宋.陈与义《春寒》)

      26、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2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8、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2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3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3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32、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

      33、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清·郑燮《浪淘沙·暮春》)

      34、元人贯云石的《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35、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宋·秦观《好事*·梦中作》)

      36、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宋.欧阳修《田家》)

      3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38、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

      39、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宋.赵师秀《有约》)

      40、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宋.徐俯《春游湖》)

      41、五代南唐李璟的《浣溪沙》下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接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莫,接天流。

      42、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宋.陆游《大风雨中作》)

      43、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僧志南《绝句》)

      44、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46、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4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48、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

      49、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阅读全文]...

2022-06-21 17:16:26
  • 秋的古诗

  • 秋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宴散唐代:白居易

      小宴追凉散,*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己酉岁九月九日魏晋:陶渊明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小桃红·杂咏元代:盍西村

      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

      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秋思唐代:李白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宋代: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清代:龚自珍

      我又南行矣!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催客去,去如水。

      华年心绪从头理,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更结尽、燕邯侠子。来岁长安春事早,劝杏花、断莫相思死。木叶怨,罢论起。

      江上秋夜宋代: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秋夜宋代:陈与义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

      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着秋声。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唐代:李白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数日宋代:赵师秀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1、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李白《秋思》

    [阅读全文]...

2022-02-26 10:19:57
  • 雪的古诗

  •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6、《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8、《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钗。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9、《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阅读全文]...

2021-12-09 06:08:39
  • 夏的古诗

  •   1、《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4、《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5、《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芝劳梦想。

      6、《始夏南园思旧里》

      唐·韦应物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

      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

      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

      对此残芳月,忆在汉陵原。

      7、《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8、《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9、《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0、《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初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阅读全文]...

2022-07-19 02:43:30
  • 雨的古诗

  •   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廋。

      4、《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睛。

      5、《山花子》

      满清·纳兰性德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6、《清*乐》

      满清·纳兰性德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7、《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8、《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9、《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阅读全文]...

2022-03-26 07:48:48
  • 效古诗古诗词

  • 效古诗古诗词

      古诗原文

      寒沙四面*,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

      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诗文赏析

      也许是长久偏安于江左的青山绿水,不闻飞骑击虏、角声马鸣之故吧,南朝稍有壮心的文人士子,往往热衷于*出塞千里、勒铭燕然的军戎生涯和辉煌业绩。因此,仿“古诗”、叙汉事,借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感慨,也成了他们作诗的一大爱好。范云这首诗,正以“效古”为题,倒转时空,把自身带入了六百年前边塞征战的戎马倥偬之中。

      诗之开篇以粗放的笔触,勾勒了塞外严冬的苍茫和凛冽:“寒沙四面*”写浩瀚的飞沙,在翻腾如浪中猛然静歇,填*了四野起伏的丘谷。运笔静中寓动,极富气势。“千里飞雪惊”则又动中见静,让荒寂无垠的瀚漠,刹时被纷扬的飞雪所笼盖,境界尤为开阔。一个“惊”字,表现诗人的主观感觉。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塞外景象,正如《楚辞·招魂》所述:“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令人心骇而骨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诗人恍已置身于顶盔贯甲的汉卒之中,正冒着风雪,向茫茫阴山、皑皑交河进发。“阴山”横亘于今内蒙古境内,往东遥接内兴安岭。山上本来草木葱茏,而今在狂烈的寒风袭击下,时时可见高大树枝的摧折;“交河城”则远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正是车师前王的治所。此刻在雾气缥缈之中,它竟像海市蜃楼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从阴山到交河城,空间相距远不止千里。诗中却以“风断”、“雾失”两句,使之*若比邻。如此巨大的空间转换,不仅表现了塞外瀚漠的辽阔,更为活跃在这一背景上的士卒征战生涯,增添了几多壮色和扑朔迷离之感。

      以上四句重在写景,豪情万丈的出塞健儿,似还只在背景中若现若隐。自“朝驱左贤阵”以下,他们终于大显身手了。“朝驱左贤阵”一句,写的是飞将军李广亲自指挥的一场激战。据《史记》记载,当时李广率四千骑出右北*,迎战匈奴左贤王十倍于己的骑兵。李广布圆阵拒敌,“胡急击之,矢下如雨”,“吏士皆失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执大黄弩射杀匈奴偏将数人,终于坚持到援军到来,突围而出。“夜薄(迫*)休屠营”抒写的,则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一次胜利远征。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折兰王、斩卢胡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一时名震遐迩。这两次战役,在时间上相隔五、六年。诗中却以“朝驱”、“夜薄”使之紧相承按,大大增添了塞外征战的紧张态势,将出征健儿勇挫强敌的豪迈之气,表现得痛快淋漓!接着“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二句,又回射上文,抒写主人公先后追随前将军李广、嫖姚校尉霍去病屡建奇功的经历。语气沉着,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身为名将部属的深切自豪感。

      以上一节描述出塞千里、接战强虏的.英勇业绩,读来令人神旺。不过,军戎生涯除了长驱直进的胜利外,也难免有意外的失误和挫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功业显赫的名将,也仍要受到军法的惩处。“失道刑既重”,说的正是李广晚年的不幸遭遇:李广率师出征,因为无人向导而迷失道路;大将军卫青追究罪责,李广终于含愤自杀。“迟留法未轻”,则指博望侯张骞,随李广出塞,迟留后期,按法“当斩”,只是由于出钱,方才“赎为庶人”。这样的失误,虽然难免,但军法如山,不可宽贷。这又使充满英勇气概的军戎生活,蒙上了一重悲壮的色彩。唯其如此,它才更加可歌可泣;在诗人眼中,也更富于浪漫气息和奇异的吸引力。汉代的边塞征战,正是这样,以它辉煌的业绩和悲壮的色彩,写在了汗青史上。何况,这些业绩,又是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分不开的。倘若不是他的果断决策,汉代则不能有此美善旺盛(休明)的壮举。所以,诗之结尾,诗人不禁发出了“所赖今天子(汉武帝),汉道日休明”的热烈赞叹。倘若联系诗人生活的齐梁时代,朝廷积弱,只能坐看北方异族铁骑纵横,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结句又包含了无限感慨和不尽之意。

      “效古诗”名为“效古”,诗中其实总有诗人自己的身影在。范云身为齐梁诗人,写的虽为汉代古事,但因为用了第一人称,在时序上又故意倒“古”为“今”(“今逐”、“今天子”),便在诗中造成了一种古今错综、彼我交融的奇特效果。出现在诗中的主人公,看似汉代士卒,却又融入了诗人的感情。恍惚之中,似乎不是诗人回到了汉代,倒似当年的李广、霍去病,穿过六百年的时空,奇迹般地出现在南朝,正率领着诗人,仰对瀚漠的朔雪、狂风,转战于阴山、交河。而读者呢,也恍惚与诗人一起,参加了“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的战役,为胜利的突围而欢呼,为“失道”名将的陨身而堕泪。这是一种错觉,但它的奇特效果,正是由范云这首《效古诗》的独特表现方式所造成的。

    [阅读全文]...

2022-04-19 09:59:19
带鼐字的古诗大全 - 句子
带鼐字的古诗大全 - 语录
带鼐字的古诗大全 - 说说
带鼐字的古诗大全 - 名言
带鼐字的古诗大全 - 诗词
带鼐字的古诗大全 - 祝福
带鼐字的古诗大全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