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颜不改的古诗意思

关于朱颜不改的古诗意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朱颜不改的古诗意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朱颜不改的古诗意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朱颜不改的古诗意思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51) 说说(227) 名言(6) 诗词(3k+) 祝福(5) 心语(326)

  • 面不改色的意思和*义词反义词造句_绝句古诗*反义词

  •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面不改色的意思和*义词反义词造句!

    【中文】:面不改色

    【读音】:min b gǎi s

    【正音】:色;不能读成shǎi。

    【辨形】:色;不能写成巴。

    【面不改色的意思】:不改变面部神色。形容遇到危险时,沉着镇定,不动神色。

    【出处】:清陈端生等《再生缘》第五八回:皇帝对他一看,奇怪了,看他仍旧面不改色,态度自若,这又是怎么个道理?倒弄不懂了。

    【*义词】:若无其事、泰然自若、不动声色、面不改容

    【反义词】:惊慌失措、面色如土、惊慌失色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面不改色造句】

    1、强大的标志并不是面不改色,而是内心的无惧!

    2、面不改色的说着无所谓,背地里不知哭了多少回。

    3、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城府才是真的冷静。

    4、当我面不改色的撒谎时,我成为了我最讨厌的人。

    5、既然选择装逼,再多的白眼也要面不改色的走下去!

    6、看着你面不改色说话的样子,我只能一本正经的迎合着你。

    7、其实人人都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只要他们事先就想到泰山有可能会崩就行。三天两觉《惊悚乐园》

    8、真正能够放下的时候,不是面不改色心不动,而是提起时能够风轻云淡地一笑而过。

    9、面对诱惑而毫不动心、面对打击而面不改色,纵然困难重重也微笑前进,那才是淡定!

    10、当残酷的现实赤裸裸的摆在你的面前,你是否有勇气面不改色、波澜不惊?

    11、人,总是在一次次痛的经历中成长,越痛,成长的越快。不经历撕心裂肺,怎么能面不改色,处事不惊。

    12、一个人如果对你所说的事,面不改色,那么你应该已经被他抛弃了。

    13、总以为自己能在分手时面不改色,却真正在你说分手时忽然慌了神。

    14、我很坚强,坚强得能在所有人的谩骂中面不改色;也很脆弱,脆弱得只需你一个眼神就溃不成军。

    15、我们到底要摸着自己的胸口,面不改色地说出多少谎言,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呢?

    16、我一直很羡慕拥有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淡然的人,却忽略了那是要经过多少磨练,多少痛苦才能拥有的。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绝句古诗*反义词,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阅读全文]...

2021-12-26 17:46:24
  • 七步诗的古诗意思

  • 七步诗的古诗意思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步诗的古诗意思,欢迎大家分享。

      一、原文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三、注释

      ⑴持:用来。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⑶漉:过滤。

      ⑷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⑹釜:锅。

      ⑺燃:燃烧

      ⑻泣:小声哭

      ⑼本:原本,本来。

      ⑽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⑾何:何必。

      四、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真实度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

      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膺受了千载的厌弃。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但是他的说法也有人质疑,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想杀他,他认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

    [阅读全文]...

2022-01-25 20:48:29
  • 关于朱颜的诗句

  •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王维《叹白发》

    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李白《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

    相思不比相逢好,此别朱颜应老。——晏几道《秋蕊香·歌彻郎君秋草》

    镜中青鬓朱颜驻,诗里黄山白岳蟠。——钱钟书《叔子五十览揆寄诗遥祝即送入皖》

    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李白《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相思拚损朱颜尽,天若多情终欲问。——晏几道《玉楼春·离鸾照罢尘生镜》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

    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晏几道《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

    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辛弃疾《汉*·立春日》

    露浸浸芳杏洗朱颜,云冉冉晴峦闪翠鬟,烟蒙蒙弱柳迷青眄。——汤式《湘妃引·京口道中》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

    今日江南春暮。朱颜何处。——朱敦儒《一落索·惯被好花留住》

    玉箸夜垂流,双双落朱颜。——李白《闺情》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钱惟演《玉楼春·城上风光莺语乱》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杜甫《遣兴五首》

    容则秀雅,稚朱颜只。——屈原《大招》

    玄发发朱颜,睇眄有光华。——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朱颜茂春华,辩慧怀*。——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朱颜类神仙,香带氛氲气。——寒山《诗三百三首》

    回首今几时,去日如车奔,朱颜辞晓镜,白发老孤村。——陆游《村饮·少年喜任侠》

    封老朱颜在,髯髯已白须。——李彭《封氏野老留饮看白兔是晚微雪》

    能几时兮可奈何,当歌莫惜朱颜酡。——曹勋《阳春歌二首·草木荣兮春归》

    朱颜枉自毁,明代空相遇。——马戴《寄贾岛》

    朱颜不须老,留取待郎归。——徐铉《离歌辞五首》

    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颓。——白居易《相和歌辞·短歌行二首》

    贵人妾妇爱光彩,行提坐臂怡朱颜。——元稹《有鸟二十章》

    朱颜皓颈讶莫亲,此外诸馀谁更数。——韩愈《赠刘师服》

    昨与美人对尊酒,朱颜如花腰似柳。——白居易《劝酒》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李白《游泰山六首》

    层宫有麋鹿,朱颜为土灰。——梅尧臣《西施》

    但愿朱颜倾一国,却忘玉树怨当年。——张萱《迷楼怀古》

    自古行路吟,听者凋朱颜。——范成大《自冬徂春,道中多雨,至临江、宜春之间特甚》

    淡溪居士登九龄,朱颜青鬓如後生。——杨万里《七月二十三日南极老人星歌上叔父十三,致政》

    少年豪气合摧锋,青鬓朱颜万事慵。——范成大《登西楼》

    履舄纷纭桂袖攒,朱颜倚醉尽君欢。——权德舆《旅馆雪晴,又睹新月,众兴所感,因成杂言》

    宫醅滟滟鹦鹉螺,满饮不惜朱颜酡。——孔武仲《食蛤蜊呈子骏明叔》

    避世秦人应绿发,茹芝仙子好朱颜。——张嵲《西谷歌》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李白《南都行》

    先生尝已佩真形,绀发朱颜骨气清。——徐铉《赠王贞素先生》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醉歌》

    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纳兰容若《清*乐·孤花片叶》

    请客稍深酌,愿见朱颜酡。——白居易《咏兴五首·小庭亦有月》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纳兰容若《眼儿媚·咏红姑娘》

    两心四海中,谁不伤朱颜。——鲍溶《秋怀五首》

    晖晖朱颜酡。——鲍照《代堂上歌行》

    秋色关河外,秋声天地间,壮士感此时,朝镜凋朱颜。——陆游《感秋·秋色关河外》

    [阅读全文]...

2022-04-15 06:00:03
  • 己亥杂诗的古诗意思

  • 写作
  • 己亥杂诗的古诗意思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己亥杂诗的古诗意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浩荡,广阔无边的样子,这里形容愁思无穷无尽。离愁,离别的愁思。白日,指太阳。

      吟鞭:诗人的马鞭。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古诗今译】

      带着满怀离愁别绪,趁着西下的斜阳,扬鞭催马,远走天涯。纷纷飘零的落花绝不是无情之物,化作春泥还要培育出更美的鲜花。

      【赏析】

      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zuò),字璱(sè)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学者。共有《己亥杂诗》315首,多咏怀和讽刺之作,写于已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

      这首诗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的。这首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赴天涯,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句既有抒情,又有叙事的,诗人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了豪放洒脱的气概,感慨的是离别之忧伤;洒脱的是终于逃脱了令人窒息的官场樊笼,可以轻松愉快地到外面的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离别愁绪就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的,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夕阳斜晖,又有广阔天涯。这是诗人当时复杂心境的真实写照的。

      诗的后两句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的心境,用“落红”来比喻自己虽年事已高,告老还乡,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的.,仍要做些于国于民有益的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历来为人们传颂的经典名句,它一方面是诗人的抒怀言志,另一方面也是诗人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真实写照,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诗人以“白日斜”来烘托离愁,以“吟鞭东指即天涯”抒写退出官场事故纷争后的洒脱豪放,以“落红”暗示自己“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进亦忧,退亦忧”的忧国忧民情怀,可见诗人辞官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也是极其痛苦的。全诗寄情于物,形象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阅读全文]...

2022-07-26 20:17:47
  • 古诗所见的诗意_古诗所见的意思

  • 诗意
  •   《所见》

      作者:袁枚

      原文: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诗意: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

      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

      野外林*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m.ju.51tietu.net)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阅读全文]...

2022-05-28 21:32:31
  • 步虚古诗意思是什么

  • 步虚古诗意思是什么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步虚古诗意思是什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步虚

      唐代: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诗人资料:

      司空图的诗,大多抒发山水隐逸的闲情逸致,内容非常淡泊。他还写诗表白:“诗中有虑犹须戒,莫向诗中着不*。”在文学史上,他主要以诗论著称。他的《二十四诗品》是唐诗艺术高度发展在理论上的一种反映,是当时诗歌纯艺术论的一部集大成著作。《二十四诗品》把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雄浑、含蓄、清奇、自然、冼练等二十四种风格,每格一品,每品用十二句形象化的四言韵语来比喻说明。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

      司空图论诗发展殷璠、皎然之说,注重含蓄蕴藉的韵味与清远醇美的意境,提倡“咸酸之外”的“味外之旨”和“*而不浮,远而不尽”的“韵外之致”(《与李生论诗书》);讲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与极浦书》)。他推崇王维、韦应物“趣味澄夐”的诗风,而批评元稹、白居易为“力勍而气孱”(《与王驾评诗书》)。他也赞美过李白、杜甫之作与韩愈歌诗的气势奔腾,“物状奇变”(《题柳柳州集后序》),但并不专主一格。《与李生论诗书》中曾自引其得意诗句,有得于早春、山中、江南、塞下、丧乱、道宫、夏景、佛寺、郊园、乐府、寂寞、惬适等,大都属于抒写闲情逸趣而偏于静美的。他的部分作品如《秋思》、《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狂题》、《偶书》、《河湟有感》等,也流露了他别有伤心怀抱。

      《二十四诗品》是他的论诗专著,简称《诗品》。其中把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类,每品用十二句四言韵语来加以描述,也涉及作者的思想修养和写作手法。与钟嵘《诗品》以品评作家作品源流等第为内容是不同的。

      美学思想

      司空图的美学思想包含多个层面。在其美学代表著作《二十四诗品》中,不仅有各类风格论的阐释,而且蕴藏着创作方法的探索,还有诗人自身修养的指迷。这些对当代美学亦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二十四种意境来阐述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无疑是精细而微约的,但是深加思索,这二十四种风格之中也内蕴着司空图一致的美学思想,如以老庄思想为底蕴的对自然、冲淡美学情趣的追求;司空图“味外之旨”、“象外之象”等美学理论在《二十四诗品》中也有共同而鲜明的体现。“自然”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最高的理想审美境界,它的哲学和美学基础是在老庄所提倡的任乎自然,反对人为。刘勰在《文心雕龙》篇中说:“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因而此品首二句谓:“俯拾即是,不取之邻。”其意就是真正美的诗境是任其自然而得,不必着意去搜寻,所以下二句接着说:“俱道适往,着手成春。”“俱道”,《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道,即指自然,若能与自然而俱化,则着手而成春,无须竭力去追求。中四句进一步发挥此意,如花之开,如岁之新,皆为自然而然之现象,非依人力而产生。“真与不夺”之“真”,即指自然之真,与,同予,此二句谓自然赋予者不会丧失,欲凭人力而强得者反而会失去。后四句言“幽人”居于空山,不以人欲而违天机,雨后闲步,偶见苹草,随意采拾,亦非有意。“薄言情悟”二句中之“薄言”,为语助词,如《诗经》云“采采芣苡,薄言采之。”“情”,情性,本性,即指自然天性。“悠悠天钧”,乃指天道之自在运行,流转不息。《庄子》云:“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天钧,别本作天均,成玄英疏云:“天均者,自然均*之理也。”意谓听任万物之自然*衡运行。这二句是说以自然之本性去领悟万物之自在变化。李白《峨眉山月歌》云:“峨眉山月半轮秋,隐入*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舟行于月夜江中,与山水浑然一体,如自然造化之涌现,而无一丝人工斧凿之痕迹。

      司空图艺术风格上体现了由阳刚、阴柔两种基本风格美所发展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风格美。《四库总目提要》说它“所列诸体毕备,不主一格”,许印芳在跋中也说“其教人为诗,门户甚宽,不拘一格”。然而《诗品》在艺术风格理论上最大的`贡献,还是在从一般地论述文学的语言风格转向研究文学的意境风格。唐代开始诗文分论,诗论中的风格论逐渐转向诗歌的意境风格,这在皎然的十九字风格论中可以看得很清楚,而《诗品》则是纯粹的诗歌意境风格论。这就和刘勰有了很大的不同。

      诗论影响

      《二十四诗品》影响深远。宋代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说:“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之遗风。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表示了向慕之忱。严羽《沧浪诗话》提倡兴趣、妙悟,与司空图主张韵味也是一脉相承的。清代王士祯标举“神韵”之说,更奉司空图、严羽的论说为准则。他在《香祖笔记》中说: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又云“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二语,形容诗境亦绝妙,正与戴容州“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八字同旨。《鬲津草堂诗集序》说:昔司空表圣作《诗品》凡二十四。有谓冲淡者曰遇之匪深,即之愈稀;有谓自然者曰俯拾即是,不取诸邻;有谓清奇者曰神出古异,淡不可。是三者,品之最上。论者或对其所取不满,如《四库全书总目》说,诗品:所列诸体毕备,不主一格。王士祯但取其“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二语,又取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二语,以为诗家之极则,其实非图意也。王士祯对二十四诗品的撷取确有其片面性,但所取却不能不说是司空图诗论精神的重点所在。《诗品》在开创文艺批评形式方面有广泛影响。模仿之作,清代有袁枚《续诗品》、顾翰《补诗品》,还有马荣祖的《文颂》、许奉恩的《文品》、魏谦升的《二十四赋品》、郭麐的《词品》等。

    [阅读全文]...

2022-03-15 15:12:23
朱颜不改的古诗意思 - 句子
朱颜不改的古诗意思 - 语录
朱颜不改的古诗意思 - 说说
朱颜不改的古诗意思 - 名言
朱颜不改的古诗意思 - 诗词
朱颜不改的古诗意思 - 祝福
朱颜不改的古诗意思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