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古诗

关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5) 语录(1) 说说(1) 名言(4k+) 诗词(172) 祝福(7k+) 心语(963)

  • 古诗玉台体权德舆全诗翻译及赏析

  • 文学
  • 古诗玉台体权德舆全诗翻译及赏析

      玉台体一般指玉台体十二首。《玉台体十二首》是唐代诗人权德舆的组诗作品。这十二首诗写的是闺情,感情真挚,朴素含蓄,可谓俗不伤雅,乐而不淫。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玉台体权德舆全诗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览。

      yù tái tǐ

      玉台体

      quán dé yú

      权德舆

      zuó yè qún dài jiě

      昨夜裙带解,

      jīn zhāo xǐ zǐ fēi

      今朝蟢子飞。

      qiān huá bú kě qì

      铅华不可弃,

      mò shì gǎo zhēn guī

      莫是藁砧归。

      古诗玉台体权德舆注释及翻译

      注释

      (1)蟢子:小蜘蛛脚长者,俗称蟢子。

      (2)铅华:指脂粉。

      (3)藁砧:丈夫的隐语。

      译文

      昨晚我裙带忽然松弛解开,早晨又看见蟢子双双飞来。

      要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来。

      古诗玉台体权德舆全诗拼音,这首诗,文字质朴无华,但感情却表现得细致入微,诗又写得含蓄而耐人寻味。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诗玉台体权德舆全诗拼音,古诗玉台体权德舆注释及翻译,古诗玉台体权德舆赏析吧!古诗玉台体权德舆赏析

      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皆在“撰录艳歌”,徐本人是当时著名的宫体诗作者,故后多以玉台体指言情纤艳之作。权德舆此诗标明“玉台体”,也是此类诗作。但他写得感情真挚,朴素含蓄,可谓俗不伤雅,乐而不淫。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两种喜兆接连出现。

      “昨夜裙带解,今朝蝽子飞。”前句写这位女子昨夜裙带自解,后旬写今天早上这女子又看见长脚的蜘蛛飞来了。裙带自解是夫归之兆,蟢子飞也是喜兆,于是这女人满心欢喜,认为丈夫真的要回来了。蟢子飞,据刘勰《新论》:“野人见蟢子飞,以为有喜乐之瑞。”诗人通过对两种喜兆的描写,把小女子那种急切、思念、惊喜的复杂心理展现得极为生动、传神,让人玩味。

      诗的后两句写女子对喜兆的反应。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铅华,脂粉。莫是,莫不是。句意为:赶紧涂脂抹粉打扮一下吧,恐怕丈夫真的要回来了。藁砧,即稿砧,是丈夫的.隐称。周祈《名义考》卷五:“古有罪者,*稿伏于椹(帖)上,以铁斩之。言稿椹则言铁矣,铁与夫同音,故隐语稿椹为夫也。”这女子见喜兆后的激动心态在诗人的笔下表现得是多么细致入微。

      然而这女子的丈夫回来没有?喜兆有没有应验?这位女子最终是欢喜还是失望?诗中并没有交代。诗人只是抓住了这女子思夫的一瞬间进行渲染,把这女子的思夫之情含蓄地表达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未尽之意读者自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联想。

      这首诗,文字质朴无华,但感情却表现得细致入微。象“裙带解”、“蟢子飞”,这都是些引不起一般人注意的小事,但却荡起了女主人公心灵上无法*静的涟漪。诗又写得含蓄而耐人寻味。丈夫出门后,女主人公的处境、心思、生活情态如何,作者都未作说明,但从“铅华不可弃”的心理独白中,便有一个“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经·伯兮》)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通篇描摹心理,用语切合主人公的身分、情态,仿旧体而又别开生面。

    [阅读全文]...

2022-05-07 02:38:26
  • 诗名含有瓦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瓦字的诗词

  • 碧瓦

    范成大〔宋代〕

    碧瓦楼头绣幙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三姝媚·烟光摇缥瓦

    史达祖〔宋代〕

    烟光摇缥瓦,望晴檐多风,柳花如洒。锦瑟横床,想泪痕尘影,凤弦常下。倦出犀帷,频梦见、王孙骄马。讳道相思,偷理绡裙,自惊腰衩。

    惆怅南楼遥夜,记翠箔张灯,枕肩歌罢。又入铜驼,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记取崔徽模样,归来暗写。

    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

    柳永〔宋代〕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

    无限幽恨,寄情空殢纨扇。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

    登瓦官阁

    李白〔唐代〕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

    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

    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

    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

    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

    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

    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

    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栱倾。

    灵光何足贵? 长此镇吴京。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李白〔唐代〕

    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

    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

    游子托主人,仰观眉睫间。

    目色送飞鸿,邈然不可攀。

    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

    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

    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颜。

    高坟五六墩,崒兀栖猛虎。

    遗迹翳九泉,芳名动千古。

    子胥昔乞食,此女倾壶浆。

    运开展宿愤,入楚鞭*王。

    凛冽天地间,闻名若怀霜。

    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

    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

    好事*·万瓦雪花浮

    张孝祥〔宋代〕

    万瓦雪花浮,应是化工融结。仍看牡丹初绽,有层层千叶。镂冰剪水更鲜明,说道真奇绝。来报主人佳兆,庆我公还阕。

    碧瓦

    李商隐〔唐代〕

    碧瓦衔珠树,红轮结绮寮。无双汉殿鬓,第一楚宫腰。

    雾唾香难尽,珠啼冷易销。歌从雍门学,酒是蜀城烧。

    柳暗将翻巷,荷欹正抱桥。钿辕开道入,金管隔邻调。

    梦到飞魂急,书成即*遥。河流冲柱转,海沫*槎飘。

    吴市蠀蛦甲,巴賨翡翠翘。他时未知意,重叠赠娇饶。

    古瓦砚

    [阅读全文]...

2022-04-09 18:25:33
  • 早春古诗白玉蟾的诗(白玉蟾诗词全集)

  • 早春
  • 梅花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世人赞叹从而喜爱梅花,对于文人来说也就更愿意描写梅花,不仅描写梅花独特的个性,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赞美梅花,突出梅花身上那种高尚的品格,所以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咏梅诗。正是由于喜爱,再加梅花与众不同的个性,使得那些作品也变得别具一格,以宋朝诗人白玉蟾这首《早春》来说,便是写得很有韵味,不仅突出了梅花,同时也写出了不一样的春色美景。

    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白玉蟾,南宋诗人,祖籍福建,生于海南琼州,关于他的生卒年不详,是当时一位非常著名的诗人,从小就聪明过人,12岁时便能写诗,而且非常的勤奋,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多首诗,而这首《早春》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全诗意境唯美,写出了一种独特的美,读来也是让人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早春也就是初春时节,这个时节天气还没有转暖,还是非常的寒冷,但是此时外面的梅花已经开始在寒风中悄然绽放,所以在第一二句中,重点突出寒风中的梅花,写得非常的生动,只是那么三言两语,便是美得令人惊艳,“,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早春时节南面放阳的地方,那梅花的枝头上开出了三朵花,正好又是下了一场雪,我在月色下的雪地里欣赏着梅花,还闻到了淡淡的香味。

    第一二句看似寻常,其实最能够体现出诗人对于梅花的喜爱,同时也是抓住了梅花身上独有的个性,让这两句意境高远,有着一种独特的美。而到了第三四句就写得更具有诗意,同时也更加的唯美,“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初次绽放的梅花,外表有浓有淡非常的漂亮,月色和浓雾附在白色的花朵上,犹如笼罩着寒冷的水一样,附在那白色的花朵上,又像是笼罩着明净的沙子一样。

    早春依旧是大雪纷飞,可是梅花却在悄然绽放,给春天增添了一丝诗意,而诗人正是通过早春时节的梅花,以至于来突出春色美景,还有诗人对于春天的向往,短短的几句可谓是如诗如画,虽然没有任何高超的技巧,但是从开篇到结尾句句抒情,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美得犹如一幅画。

    白玉蟾很多的诗都是别具一格,无论是写景,还是写情,那都是写出了独有的特色,在这首《早春》一诗中,他更多的是突出春色的美景,以梅花入诗,用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让这首诗有了一种独特的美,不仅读来朗朗上口,也让整首诗意境高远。早春天气寒冷,可是梅花与众不同,在月色中悄然绽放,正好被诗人看见了,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么一首唯美的诗人,成为了一首经典的名篇。

    [阅读全文]...

2022-02-13 23:21:02
  • 描写宁夏风光的古诗

  • 风光,文学
  • 描写宁夏风光的古诗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描写宁夏风光的古诗,欢迎大家参考学*哦!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即作于知延州时。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曾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唐)《凉州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三》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曾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

      哭疼老鼠混呀,小瞧流水人家。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阅读全文]...

2022-04-14 19:22:53
  • 含有宁字的古诗词 带宁字的诗词名句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世说新语·品藻》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李延年歌》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世说新语·言语》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李商隐《北青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增广贤文·上集》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宁可湿衣,不可乱步——《镜花缘·第二十回》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

    宁为太*犬,莫作乱离人!——《醒世恒言·卷三》

    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

    宁做太*犬,莫做离乱人!——《增广贤文·下集》

    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正无以制断。——《淮南子·主术训》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佚名《子衿》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增广贤文·上集》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佚名《子衿》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战国策·韩一·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

    宁向牡丹花下死,风流作鬼也甘心。——《雷峰塔奇传·第八回》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旧五代史·后晋·列传十三》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增广贤文·上集》

    宁看贼挨打,不看贼吃耍。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列传·卷四十一》

    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战国策·赵四·秦攻魏取宁邑》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七》

    宁添一斗,莫添一口。——《增广贤文·上集》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王勃《滕王阁序》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六》

    宁为鸡口,无为牛後。——《史记·七十列传·苏秦列传》

    福寿康宁,固人之所同欲;死亡疾病,亦人所不能无。——《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李白《白头吟》

    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后汉书·列传·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岑参《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宁养顽子,莫养呆子。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三十六计·并战计·假痴不癫》

    宁撞金钟一下,不打破鼓三千——《红楼梦·第七十二回》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幼学琼林·卷二·身体》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颜氏家训·治家篇》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王维《西施咏》

    [阅读全文]...

2021-12-15 07:45:30
  • 青玉案元夕古诗全文(青玉案·元夕的中心思想)

  •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2

    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3

    赏析

    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这日晚上称元夕,亦称元宵,元夜。我国古代有元夕观灯的风俗。玉壶:指月亮。鱼龙舞:指舞鱼灯、龙灯之类。这是一首别有寄托的词作。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梁启超《艺蘅馆胡词选》云:“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其体会是可信的。词的上片,极写元夕灯火辉煌、歌舞繁盛的热闹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前一句写灯,后一句写焰火。上元之夜,满城灯火,就象一夜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繁花,满天的焰火明灭,又象是春风把满天星斗吹落。真是一片灯的海洋,焰火的世界,令人眼花缭乱。

    “花千树”、“星如雨”,不仅写出了灯火之盛、之美,而且也给人热闹非凡的感觉,渲染出了节日的热烈气氛。“宝马雕车香满路”,是写游人之盛。但这里主要还是为了渲染气氛,所以,作者并没有对游人作具体描绘,只是从整体印象上概括地勾勒了一笔。然而,游人如织、仕女如云的景象却已跃然纸上;最后三句描绘歌舞之乐。节日的夜晚,一片狂欢景象,到处是笙箫齐鸣,到处是彩灯飞舞,人们在忘情地欢乐着。

    “一夜鱼龙舞”,写出了人们彻夜狂欢的情景。 下片写寻觅意中人的过程。“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观灯看花”的妇女,头上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等装饰品,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她们一路笑语,带着幽香,从词人眼前走过,这里作者具体地描写了观灯的游人,也是对上片“宝马雕车香满路”描写的一个补充,同时,一个“去”字也暗传出对意中人的寻觅。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他寻找着,辩认着,一个个少女美妇从他眼前过去了,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是他要寻找的。那么他所要寻找的意中人在哪里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千百次的寻觅,终于在灯火冷落的地方发现了她。人们都在尽情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圈外;独自站在“灯火阑珊处”,充分显示了“那人”的与众不同和孤高。“众里寻她千百度”极写寻觅之苦,而“蓦然”二字则写出了发现意中人后的惊喜之情。这里作者以含蓄的语言,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造成了境界上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强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 全词就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反衬出了一个自甘寂寞、独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作者写这样—个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托的。辛弃疾力主抗战,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这首词是他这种思想的艺术反映。“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历来也为人传诵。

    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这三句也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然经过三境界的第三境,并以此作比喻,对做学问、做人、成事业者,在经历了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之后,才能有所发现,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没想到的地方出现。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阅读全文]...

2022-01-15 05:16:29
  • 诗名含有玉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玉字的诗词

  • 玉蝴蝶(赋玉绣球花)

    张炎〔宋代〕

    留得一团和气,此花开尽,春已规圆。虚白窗深,恍讶碧落星悬。扬芳丛、低翻雪羽,凝素艳、争簇冰蝉。向西园。几回错认,明月秋千。欲觅生香何处,盈盈一水,空对娟娟。待折归来,倩谁偷解玉连环。试结取、鸳鸯锦带,好移傍、鹦鹉珠帘。晚阶前。落梅无数,因甚啼鹃。

    青玉案(和贺方回青玉案寄果山诸公)

    冯时行〔宋代〕

    年时江上垂杨路。信拄杖、穿云去。碧涧步虚声里度。疏林小寺,远山孤渚,独倚阑干处。别来无几春还暮。空记当时锦囊句。南北东西知几许。相思难寄,野航蓑笠,独钓巴江雨。

    临江仙·集珠玉词句题和珠玉词1894

    况周颐〔清代〕

    一霎秋风惊画扇,那堪飞绿纷纷。无情有意且休论。楼高目断,依约驻行云。

    谁把钿筝移玉柱,不辞遍唱阳春。等闲离别易销魂。红笺小字,留赠意中人。

    浣溪沙·集珠玉词句题和珠玉词

    况周颐〔清代〕

    一曲新词酒一杯。小屏闲放画帘垂。劝君莫惜金缕衣。

    只有醉吟宽别恨,且留双泪说相思。旧欢前事入颦眉。

    玉阑干·玉阑干外秋蛩语

    朱彝尊〔清代〕

    玉阑干外秋蛩语,一架豆花清露。兰汤浴罢纳新凉,携纤手夜深尔汝。绿窗人远纱空护,网暗尘,蛛丝无数。旧时梁燕也惊心,一回来却又飞去。

    送赵惠卿赴玉沙法曹赴玉沙法曹

    陈文蔚〔宋代〕

    不辞艰险涉江湖,素志惟期欲展舒。*允外应无别法,坦夷中自有享衢。虽云天远雁行*,未至风高鱼素疏。见说民淳须事简,不妨宦学进工夫。

    【南吕】玉娇枝过四块玉

    未知作者〔元代〕

    休争闲气,都只是南柯梦里。想功名到底成何济?总虚华几人知!百般乖不

    如一就痴,十分醒争似三分醉。则这的是人生落得,不受用图个甚的!赤紧的乌

    紧飞,兔紧追,看看的老来催。人无百岁人,枉作千年计。将眉间闷锁开,休把

    心上愁绳系,则这的是延年益寿的理。


    青玉案·三年宋玉墙东畔

    晁补之〔宋代〕

    三年宋玉墙东畔。怪相见、常低面。一曲文君芳心乱。匆匆依旧,吹散,月淡梨花馆。秋娘苦妒浮金盏。漏些子堪猜是娇盼。归去相思肠应断。五更无寐,一怀好事,依旧蓝桥远。

    中台五题。玉蕊(乱前唐昌观玉蕊最盛)

    郑谷〔唐代〕

    唐昌树已荒,天意眷文昌。晓入微风起,春时雪满墙。

    题李渎山居玉潭(一作玉潭山居)

    张祜〔唐代〕

    古树千年色,苍崖百尺阴。发寒泉气静,神骇玉光沉。

    上穴青冥小,中连碧海深。何当烟月下,一听夜龙吟。

    [阅读全文]...

2021-11-25 11:47:53
  • 人间的碎砖瓦片

  • 人间
  •   ——黑势力,这些碎砖瓦片

      的叫嚣。我解读为最黑暗的

      无论走到哪里

      我也决不会放下手中镐铲,铲除它。

      

      ——斩草除根了断它的野兽般凶残。

      

      五十多了,我的年岁

      磨难沉稳

      而不是稚幼的年少;我把头颅

      一半昂向天空

      一半垂下大地

      叩醒天穹的,叫活地下的……

      ——象一棵老树,根在泥土身在风中搏击风雨。

      

      阴阳!*!

      黑与白

      我以沧桑经历之后活着的人骨,去叫神灵显灵。

      

      我以最黑的夜

      而没有淹灭的

      瞳孔去借新时代的无极力量

      手力一把

      ——焚毁旧势力的黑势产物,野兽。象神佛

      的梵经,法力炫炫,天正气清,人面清秀。

      

      ………显灵吧,魔归魔,鬼归鬼,兽归兽!

      ——黑势力

      这些人间的碎砖瓦片,应永远堆放在焚烧的垃圾坟场去吧。

    [阅读全文]...

2022-01-09 03:45:03
  •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古诗

  • 蝴蝶,秋风
  •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唐代:温庭筠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

      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译文

      凄凄切切的秋风已吹起,天气转凉了,远游的人儿还没有归来,不禁叫人牵肠挂肚,增添离别的感伤。现在塞外应该是衰草遍野,满目枯黄了吧,而飞往江南的北雁还迟迟未到。

      嫩脸已经变衰如芙蓉般凋谢,新眉也像杨柳的叶子失去了往日的颜色。她见到秋天里众芳摇落的情景,睹物思人,心中充满了悲伤,可是那柔肠寸断的离愁别情,又有谁知道呢?

      赏析

      此词上阕以秋景来衬托离别的悲伤。开头二句,一写往日离别,一写今日望归,双起单承。“秋风凄切伤离”,起句便切入题旨:点出“伤离”二字,总起全篇;以“秋风凄切”突出秋景的萧索和凄清,烘托出女主人公无限凄凉的心境。“行客未归时”具体说明伤离的缘由。天凉了,行人还未归来,叫人惦念,牵肠挂肚。由“伤离”到“未归”,可知女主人公其间经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出语看似*淡,而词情酸楚,韵调悲凄。接着二句全由“未归时”展开,写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此二句托物寓情。思妇任由自己的想象,去捕捉“行客”的踪迹:他可能到了遥远的塞外而塞外早寒,现在该是衰草遍野,满目枯黄了。“草先衰”“雁到迟”,足见地远天遥。在时间与空间上回环跳跃,把殷切怀人的情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塞外草先衰”,设想远人所在的`地域状貌。此句实则仍从“秋风凄切”而来,因秋风的肃杀,故“草拂之而变色,木遭之而叶脱”“其色惨淡”“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欧阳修《秋声赋》)。在想象的悲凉秋景烘托下,女主人公伤别离的悲伤情怀,更见哀婉。“江南雁到迟”写思妇急切盼望远人归来的心情。由远及*,由“塞外”而“雁”,由“雁”而连接远人的书信,线条明晰,思远情致描摹深透,一种细腻之情洋溢字里行间。句中“雁”字,语意双关:既是眼前江南雁未来的实景,又有雁书未到的埋怨。“到迟”二字,并非已到,而是还迟迟未到,人未归,书信也不来,更使人感到悲戚。其实,大雁何时北上何时南下,根据气候冷暖向有大致固定的时间,不能以人的愿望而改变,即便这一年,大雁归来的时间也未必真的就晚,完全是因为抒情主人公过于思念行客,才有这种纯属主观的感觉。词人这里写“雁到迟”正是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焦急等待,“写景而情在其中”(况周颐《蕙风词话》),将思妇盼”行客”早早归来的内在情感曲折而又强烈地表达出来。其实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远出的人因种种意外而误了归期,不能按约定时间返家,是很正常的事。思妇盼人未归,便盼雁书报信;可“雁书”也迟迟不到,她只得经受与“行客”长期分离的煎熬,其内心伤离的痛苦自然更深一层。

      下阕集中笔墨刻画了思妇伤离而导致的身心之苦。过片二句写女主人公的愁苦形象:“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女子原本白里透红的娇嫩如芙蓉的脸庞,已经像凋败的荷花显得黯淡憔悴;原本弯曲细长的秀眉,也如枯萎的柳叶,失去了其固有的光泽和形状。嫩脸憔悴,愁眉懒画,皆因行客未归。按说“芙蓉如面柳如眉”是古代女子最美的标准,可这位女子的容貌如此不堪。这一方面证明了她的思念之苦,以致损伤精神;另一方面,说明女子因“行客未归”而无心妆奁,不施脂粉,懒画蛾眉,必然容颜憔悴。爱美是女子的天性,不管家境如何贫穷都拦不住女子对美的追求。古诗文中,多有女子借清水映面、采野花簪发的描写。然而这位女子化妆并非为美而美,而是为了取悦心中所爱之人,爱人不在,“谁适为容”(《诗经·卫风·伯兮》)。所以这两句就不仅写出了思妇伤离之情,而且写出了她对爱人的忠贞。结拍二句,总揽全章,纵笔写情:“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重又回到首句“秋风凄切伤离”的环境之中,情景交融,更显离情别绪的缠绵强烈。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哀思无限。“摇落”二字状凋残的秋景,如千古悲秋之祖宋玉的名句“悲哉秋之为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九辩》)摇落的秋景,渲染烘托着悲伤的情调,眼前的秋景越是肃杀飘零,思妇的感情越是悲伤,甚至到了肝肠欲断的地步。但是,此中的痛苦与寂寞有谁知道呢?最后三字“谁得知”,仍然是思妇希望她“未归”的“行客”,得知她苦苦期盼的心情,早早归来。但实际上,思妇即便悲苦肠断,也是无人知道,无人同情,无人理解的。这就是女主人公最大的悲哀了。

      温庭筠词作最常用的手法,是以绮丽华美的环境,凸显孤独女子的心情。这首词却与温庭筠大多数词作不同,它是以萧索凄楚的秋景衬托离情,将凄切的秋风飘零的草木,都写入词中,情景交融,形成质朴清峻的风格,达到令人神伤的效果,在温词中别具一格。

    [阅读全文]...

2022-06-25 07:46:49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古诗 - 句子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古诗 - 语录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古诗 - 说说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古诗 - 名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古诗 - 诗词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古诗 - 祝福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