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的全部古诗刘禹锡

关于浪淘沙的全部古诗刘禹锡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浪淘沙的全部古诗刘禹锡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浪淘沙的全部古诗刘禹锡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浪淘沙的全部古诗刘禹锡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44) 语录(36) 说说(70) 名言(7) 诗词(452) 祝福(7k+) 心语(866)

  • 刘禹锡《浪淘沙》古诗

  • 刘禹锡《浪淘沙》古诗

      《浪淘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这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浪淘沙》古诗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

      (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创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鉴赏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渲染出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

      黄河自古以来以裹挟流沙著称,所以组诗开篇先写黄河,也暗合了这个《浪淘沙》的本意。“九曲黄河万里沙”,一条曲折蜿蜒、流沙莽莽的大河。“九曲黄河”,见于旧典《河图》的记载,说黄河自昆仑山发源,一路东来,“河水九曲,九九千里”。后世的诗人也因此将之作为咏黄河最有名的典故之一,说它“千里一曲”。“万里沙”,古人造字纪数,起于一,极于九,“九”这个数字本来就有究极的意思,至于“万”字,一般我们说山高万仞、流芳万古,那都是有数之不尽、极言其多的'含义的。“九曲”“万里”,两个表示极致的数字连用在一起,将黄河裹挟万千泥沙一路东来、源远流长、浊浪滔滔的声势渲染得淋漓尽致。此外,“沙”这个字也能使人联想起黄河所在的北地的茫茫风沙,这一句可以说是非常雄浑的起笔。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投向这条大河的源头——“浪淘风簸自天涯”。“淘”是水流冲刷,淘洗,“簸”是颠动摇荡,两个动词连用,节拍非常紧促,渲染出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天涯”,本是指极遥远的地方,黄河自天涯风浪颠簸而来,也衬托出它曲折东去的艰难。如果说“浪淘风簸”的节奏十分紧凑,“自天涯”就带着几分绵延不绝的悠远了。河水奔腾东去,就被这三个字忽然逆挽一笔,带着读者的视线和心神一并溯流而上,投向天涯,投向遥远的黄河源头——那隐喻昆仑云中,如在天上的地方。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寓情于景,寄托着刘禹锡的抱负和情怀。

      紧接着下句“如今直上银河去”,直截了当将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沟通,从而一窥天上之景,前面写九曲黄河,写大浪淘沙之势,奔腾万里而来,那已经是波浪壮阔的大手笔了,到这里却又忽然回宕一笔,气势不减,但是转折横生,瞬息之间,先前用力渲染的万里征程、风浪颠簸,仿佛都消隐而去,只要乘船逆流而上,到达黄河的源头就可以驶入垂地的银河,直上天际。本来沉凝宏大的气象,因为这么飞扬的一笔,*添了几分飘逸,这才是刘禹锡写黄河的独到之处。

      而全诗最后一句,“同到牵牛织女家”的含义,也就一目了然了。有道是,诗为心声,不尽之意在于言外。这首《浪淘沙》也不仅是一幅波浪壮阔的画卷,一次遨游天宇的畅想,更寓情于景,寄托着刘禹锡的抱负和情怀。

      鉴赏二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

    [阅读全文]...

2022-04-23 06:51:37
  • 刘禹锡古诗浪淘沙

  • 刘禹锡古诗浪淘沙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刘禹锡古诗浪淘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浪淘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诗人的组诗作品。其一演绎神话传说,其二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其三写世事流变之理,其四写游子情怀,其五描绘锦江风情,其六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其七描绘钱塘江潮,其八写迁客情怀,其九再写世事流变之理。这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

      浪淘沙九首

      第一首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1,同到牵牛织女家。

      第二首

      洛水桥边春日斜2,碧流清浅见琼砂3。

      无端陌上狂风疾4,惊起鸳鸯出浪花。

      第三首

      汴水东流虎眼文5,清淮晓色鸭头春6。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第四首

      鹦鹉洲头浪飐沙7,青楼春望日将斜8。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9。

      第五首

      濯锦江边*花10,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11,将向中流匹晚霞12。

      第六首

      日照澄洲江雾开13,淘金女伴满江隈14。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第七首

      八月涛声吼地来15,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第八首

      莫道谗言如浪深16,莫言迁客似沙沉17。

      千淘万漉虽辛苦18,吹尽狂沙始到金。

      第九首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19,回唱迎神三两声20。

      创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诗人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诗人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词句注释

      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骞还。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诗人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虎眼文:文通纹。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诗人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8.青楼:旧称歌女、ji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9.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10.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11.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

      12.匹晚霞:与晚霞比美。匹:匹敌。旧写作"疋",故一些版本误作"定"。

      13.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

      14.江隈:江湾。

      15.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16.谗言:毁谤的话。

      17.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阅读全文]...

2021-12-11 04:08:36
  •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浪淘沙的全部古诗解析)

  • 【引觞漫谈】

    说来惭愧,一个住在黄河入海口附*的人,却从来没有去过离家不远的入海口,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从来没有涌起过观看黄河入海的渴望吧。

    第一次见到黄河,还是在兰州,下了飞机,坐机场大巴到市里,已经是离黄河很*了。第二天白天就迫不及待的过去,去看黄河,看黄河旁边的山,山上的寺庙;看黄河边上的小摊,河边坐着的,喝茶打牌的人们;看黄河水的奔腾混浊;看黄河边拖得光溜溜玩泥沙的小孩儿……

    到那一刻,我才真刻的感受到,黄河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和它的魅力所在。

    看到黄河边上的羊皮筏子,想起先民的生活,坐着自己用智慧编织起的筏子,在这样汹涌的母亲河上找生活,这是怎样伟大的事迹和勇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乐队的夏天》或者听过野孩子乐团的歌,第一次听到他们唱《黄河谣》的时候,我的眼泪根本止不住。那样的民谣才是有力量的民谣,才是真正生长在黄土地上的民谣。至于最*流行的,应该算是长在钢筋水泥上的变种吧,虽然说各有魅力,可还是真正的“民谣”最能打动我。

    【临其诗境】

    同样拥有这种观点,热衷于创作民间诗歌的人,还有一位非常著名,他就是唐代的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人称“诗豪”,不仅诗写的豪放,人的性格也同样豪气纵横。

    与人一起搞改革,结果全都被贬,所有人都是消极的,唯有刘禹锡是笑着面对一切,他两次去玄都观写下的《游玄都观》早已成为砥砺人心的千古绝句,从刘郎的嬉笑怒骂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代文人的倔强与骄傲。

    在他的诗歌生涯中,他始终以乐观积极的态度看待世情变化,人间冷暖,他劝慰白居易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业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从中亦可见刘禹锡身上的精神力量与人格魅力。

    这一首关于黄河的歌,同样如此,扎根于黄土地,扎根于民间,有着比其他诗歌更为深重,更为厚实的力量。

    【经典原文】

    浪淘沙·其一

    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条分缕析】

    开篇不凡,九曲黄河,万里黄沙,汹涌奔腾的终极,是万里之外的天涯海角。

    内心里软弱阴柔的人写不出这样的诗,甚至根本读不惯这一类的诗歌。他的力道太足,冲劲儿太猛。非得要与刘禹锡一般的刚强自信,才能品味这14字当中至刚至阳的生命力量。

    读完这两句,一条壮阔汹涌的大河仿佛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大浪裹挟着狂沙,还有罡风的陪伴,就这样一路绝尘,一去万里。

    而且奔腾的道路,也不是一马*川的流淌,而是九曲黄河,经历许多的曲折险阻,也更增强了生命不屈的力量。

    在这样艰难壮阔的场景下,还有一小群人冒着危险讨生活。他们就是黄河边上的淘金者,虽说“吹尽狂沙始到金”,估计这黄沙里的金子也并不多,仅仅够他们勉强度日罢了。

    同样是在河边的生活,淘金者如此艰难困苦,牛郎织女守着银河的生活却宁静而优美,这激起了诗人的不*之气。

    如今,就随着这黄河一路上去,去到牵牛织女的家里,咱们也去享受一把神仙般的日子。

    其他人写牛郎织女都是写爱情,刘禹锡却独辟蹊径,将他们立作下层人民的对立面,可谓独出新意,力道千钧。

    一首诗短短28个字,可随着诗人浪漫主义情怀的喷发,诗中的感情与气势亦大起大落,给人以磅礴壮阔的震撼。

    这也是刘禹锡对自身生活的一种反映,本来是在高位任职,如今却连遭贬谪,就仿佛从牵牛织女的位置一夕之间变成淘金者一般的悬殊。诗人借两种人的不同处境,抒发自己胸中的愤懑与憋屈。

    [阅读全文]...

2021-12-14 16:25:09
  • 浪淘沙唐刘禹锡的古诗

  • 浪淘沙唐刘禹锡的古诗

      《浪淘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来刘禹锡、白居易等改创为诗题、词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浪淘沙唐刘禹锡的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词语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

      (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白话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

      夜间,当你仰望星空和银河出神的时候,你也许会想,银河*的牛郎织女现在怎么样了?要是能到他们那里去作客该多好啊。这首诗写的就是那样美好的想象。不过,启发诗人幻想的不是天上的银河,而是地上的黄河。

      雄浑壮丽的黄河,百转千回,风涛万里,泥沙滚滚,从天边浩荡奔流而下,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可是,天上不是有一条银河吗?这来自天上的黄河一定是跟银河相通了。于是诗人欢呼起来:来吧,沿着这黄河往上走,直走到银河边上,上牛郎织女家瞧瞧吧!诗人在召唤谁和他同去呢?当然是他的读者,有我,有你,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朋友。

      那么,这首诗是赞美银河的吧吗?不,是赞美黄河。正是万里黄河的`磅礴气势,触发了诗人的豪情和联想,使他从黄河望到天边,想到天上,又从天上的银河想到牛郎织女的。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诗词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表达了他们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与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阅读全文]...

2022-03-04 19:07:47
  • 《浪淘沙》刘禹锡全诗赏析

  • 《浪淘沙》刘禹锡全诗赏析

      《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中唐刘禹锡、白居易依小调《浪淘沙》唱和而首创乐府歌辞《浪淘沙》,单调四句,为七言绝句体。五代南唐后主李煜衍小令《浪淘沙》(《浪淘沙令》),北宋柳永创长调慢曲《浪淘沙》(《浪淘沙慢》),均与原词《浪淘沙》不同。此调代表作有刘禹锡《浪淘沙九首》等。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浪淘沙》刘禹锡全诗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前言】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本诗句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诗,句意思: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2]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2] ⑸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翻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阅读全文]...

2022-05-13 05:10:52
  • 浪淘沙刘禹锡

  •   《浪淘沙》

      作者:刘禹锡

      原文: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3、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4、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5、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

      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翻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m.ju.51tietu.net)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阅读全文]...

2022-05-19 19:58:30
  • 刘禹锡《浪淘沙》原文,注释、赏析

  • 刘禹锡《浪淘沙》原文,注释、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浪淘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你知道《浪淘沙》讲的是什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刘禹锡《浪淘沙》原文,注释、赏析。

      导语:《浪淘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来刘禹锡、白居易等改创为诗题、词牌。此组诗当为作者后期之作,且非一时一地。

      原文

      浪淘沙①

      九曲②黄河万里沙③,

      浪淘风簸④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⑤去,

      同到牵牛织女⑥家。

      注释

      ①浪淘沙:古代歌曲名。

      ②九曲:形容河道弯弯曲曲。

      ③万里沙:指长长的黄河夹带着大量的泥沙。

      ④簸:颠簸摇荡。

      ⑤银河:天河。

      ⑥牵牛织女:星名。指牵牛星、织女星。

      解读翻译

      弯弯曲曲的黄河水,夹带着万里黄沙,

      狂风掀起滚滚波涛,如同来自天涯。

      如今,我要沿着黄河直上高空的银河,

      同它一起,去拜访牛郎织女家

      赏析

      这首诗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写了黄河奔流时的磅礴气势。

      诗的前两句运用夸张,诗人仿佛将流经万里的九曲黄河一眼看尽,黄河从遥远的天际汹涌奔流过来,带着万里的泥沙,颠簸着,呼啸着,给人感觉好像眼睛里面都是黄河的身影。

      后两句诗人发挥想象,黄河一直向前奔流,带着狂风巨浪,一直到达银河,去与天上的牛郎织女相会。

      全诗想象奇特,构思新颖,使我们感受到了黄河非凡的气势。与此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要像黄河奔流一样,拥有不摄艰难险阻、永远奋斗追求的'精神。

      浪淘沙(其八)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寒沙始到金。这首诗的赏析急啊要完整一点啊谢谢啊最好有写作背景语文七情HNJL2014—11—12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寒沙始到金。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注释】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也做词牌名。刘禹锡有《浪淘沙九首》,本篇是第八首。

      迁客:指谪降外调的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淘、漉:过滤。

      【古诗今译】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赏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惊涛骇浪一样深不可测,不可摆脱,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沉迷颓废。淘金还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不懈努力,总会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以坚定语气表明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的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或者说,即使谗言如“浪深”,迁客却也未必就“沙沉”。遭受不公正的迁谪逆境待遇也不都会如泥沙一样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奋争搏击不已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看起来是在写淘金的人要经过“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写的是淘金人的艰辛。但是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谗言诽傍,小人诬陷,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罢官降职,逐出朝廷,贬谪他乡,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沙之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艰辛和磨难之后,终究还是要洗清冤屈,还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样,尽管“千淘万漉”,历尽辛苦,但是终究总会“吹进狂沙”,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

      我们把作品与刘禹锡的政治生涯联系起来看,谗言明显是指那些诋毁永贞党人的谰言,以及对他百般挑剔的流言。他在诗的前两句已明明白白地表露了自己的坚强意志,接着又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历尽千辛万苦终归会经受住磨难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人认可。这种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信念是刘禹锡一贯思想品格的真实反映。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概括诗人的深刻感受,也给了后人以哲理的启示。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代:刘禹锡

    [阅读全文]...

2022-06-16 05:11:25
  • 刘禹锡《浪淘沙·其一》赏析

  • 刘禹锡《浪淘沙·其一》赏析

      《浪淘沙》是作者刘禹锡的重要作品,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刘禹锡《浪淘沙·其一》赏析,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浪淘沙·其一》原文: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其一》注释: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3、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4、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5、浪淘:波浪淘洗。

      6、簸:掀翻,上下簸动。

      7、自天涯:来自天边。

      8、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9、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浪淘沙·其一》翻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浪淘沙·其一》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

      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

      《浪淘沙·其一》创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为相,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阅读全文]...

2022-01-10 18:34:06
  • 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

  • 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

      《浪淘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你知道《浪淘沙》讲的是什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注释

      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赏析

      这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湖。

      钱塘江,又称为浙江。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据《海宁县志·浙江潮略说》,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什么呢?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他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起句“吼起来”,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全诗不事雕琢,流走飞动,而又紧凑洗练,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作者: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涯:天边。

      3.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4.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而时间让世事变得复杂了,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九曲黄河沉积下来的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的山坳里,在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阕《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的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的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天仙佳侣之家做客。

    [阅读全文]...

2021-12-21 11:04:25
浪淘沙的全部古诗刘禹锡 - 句子
浪淘沙的全部古诗刘禹锡 - 语录
浪淘沙的全部古诗刘禹锡 - 说说
浪淘沙的全部古诗刘禹锡 - 名言
浪淘沙的全部古诗刘禹锡 - 诗词
浪淘沙的全部古诗刘禹锡 - 祝福
浪淘沙的全部古诗刘禹锡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