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金陵的诗句

关于形容金陵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金陵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金陵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金陵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2) 语录(1k+) 说说(3k+) 名言(254) 诗词(73) 祝福(1k+) 心语(48)

  • 关于金陵的诗句

  •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张祜《题金陵渡》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李绅《宿扬州》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马戴《送僧归金山寺》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李白《劳劳亭歌》

    胭脂井金陵草萋,*空玉树花飞。——卢挚《双调·蟾宫曲·丽华》

    金陵昔时何壮哉!*卷英豪天下来。——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十七》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李白《永王东巡歌》

    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李白《永王东巡歌》

    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李白《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熏风。——王沂孙《庆清朝·榴花》

    我昨金陵过,闻之为嘘唏。——杜牧《秋娘诗并序》

    未厌金陵气,先开石椁文。——骆宾王《帝京篇》

    大江盘金陵,诸山横石头。——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

    把江山好处付公来,金陵帝王州。——辛弃疾《八声甘州·把江山好处付公来》

    胭脂井金陵草凄,*空玉树花飞。——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金陵怀古建康记当年六代豪夸,甚江令归来,玉树无花?——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有缘偶食金陵粟,连岁同听玉树花。——陈著《次韵子仓二首·君学柯山我学家》

    金陵事已往,青盖理无还。——储光羲《临江亭五咏》

    久为金陵客,旅食困盐齑。——王祎《国宾黄先生之官义乌主簿赋诗奉赠》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李白《月夜金陵怀古》

    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李白《留别金陵诸公》

    长安花枝高入天,金陵有酒多如泉。——徐渭《对明篇·四明山》

    杨吴窃据筑金陵,清波溶溶乃贯城。——乾隆《秦淮歌》

    激烈正醉金陵酒,漂泊共泛濠梁载。——杨基《舟入蔡河怀徐幼文》

    金陵客路方流落,空祝回銮奠酒卮。——韦庄《谒蒋帝庙》

    杜秋,金陵女也。——杜牧《秋娘诗并序》

    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杜牧《秋娘诗并序》

    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欷。——杜牧《杜秋娘诗》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李白《金陵新亭》

    我爱金陵望不厌,独寻微迳蹑晴岚。——贺铸《登乌江宝泉寺南山望金陵作》

    春楼处子倾城,金陵狎客多情。——韩偓《六言三首》

    玉树歌声移入哭,金陵天子化为臣。——徐夤《陈》

    金陵控海浦,渌水带吴京。——李白《入朝曲》

    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韦庄《秦妇吟》

    淮水帝王州,金陵绕丹阳。——李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四月到金陵,十日行大航。——吴伟业《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

    夜火金陵城,春烟石头濑。——刘长卿《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

    今年我亦金陵去,邂逅钱塘复相遇。——童冀《送胡琪之富阳》

    楚塞金陵靖,巴山玉垒空。——令狐楚《宫中乐五首》

    楚塞金陵静,巴山玉垒空。——令狐楚《宫中乐》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李白《登瓦官阁》

    自我来金陵,阅历今六载。——王祎《允载章生归括苍赋诗四十韵赠别》

    楼中见我金陵子,何似阳台云雨人。——李白《出妓金陵子呈卢*首》

    小妓金陵歌楚声,家僮丹砂学凤鸣。——李白《出妓金陵子呈卢*首》

    昔时轩盖金陵下,何处不传沈与谢。——皎然《述祖德赠湖上诸沈》

    [阅读全文]...

2021-11-23 01:59:10
  • 描写金陵的诗句

  • 描写金陵的诗句

      (一)

      天下文枢讬令名,十朝都会石头城。

      梅妆正朔凭华夏,学处先猷比彦英。

      一派丰康绥定治,千端博爱复兴赓。

      雍时识考汤山迹,虎踞龙蟠葆盛荣。

      (二)

      金陵自古有纷争,血雨腥风作帝京。

      屡屡兵家成败处,朝朝百姓苦谋生。

      秦淮半绕城依旧,两院人才肯守营。

      日寇凶残白骨多,休忘国耻祝和*。

      (三)

      朔日江南细雨濛,田园八月望秋风,

      香飘丹桂佳节*,绒蟹丰腴待市中,

      石臼湖泊游碧浪,渔家船上品胡鳙,

      最肥不过原头水,才使珍馐美味浓。

      (四)

      家中杉树未新芽,午抵金陵已满花。

      同好小别胜旧日,相知再聚似归家。

      软兜红肉相思酒,海阔天空忘我茶。

      纵有经年殊不厌,谁能胸臆共天涯?

      (五)

      莫道青春犹可追,且将画笔润余晖。

      时人有意学陶隐,谁者凌云伴鹤飞?

      漫卷诗书携好梦,长吟松竹共忘机。

      钟山试看雪融处,一洗前朝万事非!

      (六)

      金陵自古偏安地,六次*血雨纷。

      数代繁华成火烬,万千百姓作冤魂。

      枭雄何以无人性?禽兽然则有感恩。

      非义刀兵推首恶,战神何日去耕耘?

      (七)

      六朝寻梦客重归,脂粉消融土未肥。

      万里秋波随雁至,一江风月逐帆飞。

      摩崖墨迹犹能辨,古寺钟声久已违。

      昔日登台凝泪处,今谁可共赋山薇?

      (八)

      忽见金陵崇邸在,恍闻天宇奏黄钟。

      十朝走马人何往,三岭盘螭霾正浓。

      包羞忍耻介于石,入圣超凡贞比松。

      花果飘零风雨骤,感君孤岛续文宗。

      (九)

      犹忆当年卸甲衣,几多恨事了元机。

      痴心纵可填千海,寒夜何能掩一扉。

      阅尽江山身未老,频经聚散命难违。

      而今脱却沙滩去,时傍祥云作远飞。

      (十)

      谁云紫气罩金陵?历尽劫波几废兴。

      烽火六朝更替事,霓虹十里古今情。

      秦淮夜泊闻箫曲,埭岸闲游念干城。

      燕子矶头极目望,水天一色大江东。

    [阅读全文]...

2022-06-11 01:55:06
  • 《题金陵渡》诗词赏析

  • 阅读,文学
  • 《题金陵渡》诗词赏析

      《题金陵渡》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客愁杰作,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前两句交代诗人夜宿的地点,点出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实写长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题金陵渡》

      唐代: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译文】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注释】

      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

      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小楼,作者住宿之处。

      宿:过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

      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

      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鉴赏】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金陵津渡小山楼”,此“金陵渡”在镇江,非指南京。“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首句点题,开门见山。

      “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轻灵妥贴,“可”当作“合”解,而比“合”字轻松。

      这两句是引子,起笔*淡而轻松,接着便很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

      “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站在小山楼上远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

      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不曾成寐的信息。所以,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连。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迹,显得浑然无痕。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随口吟出:“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试看“两三星火”,用笔何其萧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宜乎以少胜多,点染有致,然而也是实景,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个地方“是瓜洲”。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此外,这三字还蕴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情调。

      这首诗的境界,清美之至,宁静之至。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如一幅淡墨山水画。

    [阅读全文]...

2022-01-02 03:25:38
  • 题金陵渡翻译及赏析(题金陵渡古诗的翻译)

  • 《题金陵渡》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客愁杰作,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前两句交代诗人夜宿的地点,点出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实写长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全诗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

    题金陵渡

    唐代: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州。

    译文: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注释:

    (1)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⑵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小楼,作者住宿之处。⑶宿:过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⑷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⑸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张祜(约785—849),唐代诗人。字承吉,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初寓姑苏,后至长安,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江南。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卒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年间。因诗扬名,以酒会友,酬酢往业,*生结识了不少名流显官。然而由于性情孤傲,狂妄清高,使他多次受辟于节度使,沦为下僚。在其诗风沉静浑厚,有隐逸之气,但略显不够清新生动。有《张处士诗集》,《全唐诗》收其诗二卷。

    [阅读全文]...

2022-07-25 19:18:07
  • 描写金陵十二钗的诗句

  • 描写金陵十二钗的诗句

      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是曹公笔下着墨最多的人物,但也是一出场就注定了薄命的女子,她们的人生结局都比较悲惨,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写金陵十二钗的诗句,一起来看看吧!

      金陵十二钗之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金陵十二钗之薛宝钗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

      任是无情也动人。

      金陵十二钗之王熙凤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金陵十二钗之史湘云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

      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金陵十二钗之李纨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讯!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

      ——昏惨惨,黄泉路*!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

      也只是虚名儿*钦敬。

      金陵十二钗之元春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芳魂销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

    [阅读全文]...

2022-04-08 03:29:52
  • 张祜:题金陵渡

  •   《题金陵渡》

      作者: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注释:

      1、金陵:南京。

      2、津渡:渡口。

      3、瓜州:今江苏邗江县南边。

      译文:

      在镇江附*金陵渡口的小山楼,

      我一夜不能入眠心中自有忧愁。

      月光西斜的时候江潮刚刚退落,

      隔岸几点星火闪烁可能是瓜州?

      赏析:

      诗写偶见的江上清丽夜色。首句点题,次句抒发感慨;三、四句写因怀愁而难眠,推窗远望,斜月朦胧,江潮初落,隔江瓜州,星火闪烁。全诗画面清丽宜人,但却难免有孤寂之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作者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寄寓怀才不遇落拓失意之情。有人以为是写乡愁情思的。寄愁是真,但什么愁?愁什么?也确实难断。我们暂且欣赏这清美宁静的夜景吧。

    [阅读全文]...

2022-05-15 09:50:49
  • 韦庄《金陵图》唐诗赏析

  • 唐诗
  •   《金陵图》由韦庄创作,被选入《三百首》。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金陵图》

      作者: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解】

      1、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2、台城:也称苑城,在南京玄武湖边,原为六朝时城墙。

      【韵译】

      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

      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垂柳,依旧轻烟般地笼罩十里长堤。

      【评析】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画家是什么人,已不可考。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因为六代均建都于金陵。这位画家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而是写出它的凄凉衰败。他在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绘出危城破堞,使人看到三百年间的金陵,并非什么郁郁葱葱的帝王之州,倒是使人产生伤感的古城。这真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组画。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比韦庄略早些时的诗人高蟾写过一首《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韦庄显然是读过高蟾这首《金陵晚望》的。当他看了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绘之后,高蟾“一片伤心画不成”的,似乎又从记忆中浮现。“真个是画不成么?”你看这六幅南朝故事,不是已把“一片伤心”画出来了吗!于是他就提起笔来,好象针对高蟾反驳道: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诗人在否定了“伤心画不成”的说法后,举出了一个出色的例证来:“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请看这幅《金陵图》吧,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南朝六个小朝廷,哪一个不是昏庸无道,最后向敌人投降而结束了它们的短命历史的?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

      将高蟾的《金陵晚望》和本篇作一比较,颇耐人寻味。一个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个反驳说,现在不是画出来了么!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阅读全文]...

2022-04-26 04:23:39
  • 《题金陵渡》诗词赏析

  • 《题金陵渡》诗词赏析

      《题金陵渡》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客愁杰作,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前两句交代诗人夜宿的地点,点出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实写长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题金陵渡》

      唐代: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译文】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注释】

      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

      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小楼,作者住宿之处。

      宿:过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

      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

      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鉴赏】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金陵津渡小山楼”,此“金陵渡”在镇江,非指南京。“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首句点题,开门见山。

      “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轻灵妥贴,“可”当作“合”解,而比“合”字轻松。

      这两句是引子,起笔*淡而轻松,接着便很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

      “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站在小山楼上远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

      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不曾成寐的信息。所以,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连。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迹,显得浑然无痕。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随口吟出:“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试看“两三星火”,用笔何其萧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宜乎以少胜多,点染有致,然而也是实景,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个地方“是瓜洲”。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此外,这三字还蕴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情调。

      这首诗的境界,清美之至,宁静之至。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如一幅淡墨山水画。

    [阅读全文]...

2022-06-24 05:57:52
  • 金陵酒肆留别古诗

  • 金陵酒肆留别古诗

      唐代: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劝客 一作:唤客)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译文

      春风吹起柳絮酒店满屋飘香,侍女捧出美酒,劝我细细品尝。

      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

      请你问问东流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

      注释

      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酒肆:酒店。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

      风吹:一作“白门”。

      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

      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

      唤:一作“劝”,一作“使”。

      子弟:指李白的朋友。

      欲行:将要走的人,指诗人自己。不行:不走的人,即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

      尽觞(shāng):喝尽杯中的酒。觞,酒杯。

      试问:一作“问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即将离开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篇幅虽短,却情意深长。此诗由写仲夏胜景引出逸香之酒店,铺就其乐融融的赠别场景;随即写吴姬以酒酬客,表现吴地人民的豪爽好客;最后在觥筹交错中,主客相辞的动人场景跃然纸上,别意长于流水般的感叹水到渠成。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流畅明快,自然天成,清新俊逸,情韵悠长,尤其结尾两句,兼用拟人、比喻、对比、反问等手法,构思新颖奇特,有强烈的感染力。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和风吹着柳絮,酒店里溢满芳香;吴姬捧出新压的美酒,劝客品尝。“金陵”,点明地属江南,“柳花”,说明时当暮春。这是柳烟迷蒙、春风沉醉的江南三月,诗人一走进店里,沁人心脾的香气就扑面而来。这一“香”字,把店内店外连成一片。金陵古属吴地,遂称当地女子为“吴姬”,这里指酒家女。她满面春风,一边压酒(即压酒糟取酒汁),一边笑语殷勤地招呼客人。置身其间,真是如沐春风,令人陶醉,让人迷恋。

      这两句写出了浓浓的江南味道,虽然未明写店外,而店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杨柳含烟的.芳菲世界,已依稀可见。此时,无论是诗人还是读者,视觉、嗅觉、听觉全都调动起来了。

      “柳花”,即柳絮,本来无所谓香,但一些诗人却闻到了,如传奇“莫唱踏阳春,令人离肠结。郎行久不归,柳自飘香雪。”“香”字的使用,一则表明任何草木都有它微妙的香味,二则这个“香”字代表了春之气息,这不但活画出一种诗歌意境,而且为下文的酒香埋下伏笔。其实,对“满店香”的理解完全不必拘泥于“其柳花之香”,那当是春风吹来的花香,是泥土草木的清香,是美酒飘香,大概还有“心香”,所谓心清闻妙香。这里的“店”,初看不知何店,凭仗下句始明了是指酒店。实在也唯有酒店中的柳花才会香,不然即使是最雅致的古玩书肆,在情景的协调上,恐怕也还当不起“风吹柳花满店香”这七个字。所以这个“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味却又感到是那么妥贴。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金陵的一群年轻人来到这里,为诗人送行。饯行的酒啊,你斟我敬,将要走的和不走的,个个干杯畅饮。也有人认为,这是说相送者殷勤劝酒,不忍遽别;告别者要走又不想走,无限留恋,故“欲行不行”。李白此行是去扬州。他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说:“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白之轻财好施也。”李白性格豪爽,喜好交游,当时既年轻富有,又仗义疏财,朋友自是不少。在金陵时也当如此。一帮朋友喝酒,话别,少年刚肠,兴致盎然,没有伤别之意,这也很符合年轻人的特点。“尽觞”,意思是喝干杯中酒。“觞”,酒器。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便是事件的结局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这离别之宴终归要散的,此时把手相送,心中的感伤便不能自已,诗人借水言情,寓情于物,表达了惜别之情——我和友人的离别的情义与东流之水相比哪个更长呢?其气魄体现了诗人浪漫豪放的一贯风格,也不能不让人想起诗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句。”

      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浓,也看不见摸不着;而江水是形象的,给人的印象是绵绵不绝。但诗人不是简单的相喻,而是设问比较,迷迷茫茫地,似收而未收住,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采用这种表现手法,李白可能受到前人的启发,如谢朓就写过“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但李白写得更加生动自然。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诗构思巧妙。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是阒无一人的境界,第二句”吴姬压酒劝客尝“,当垆红粉遇到了酒客,场面上就出现人了,等到“金陵子弟”这批少年一涌而至时,酒店中就更热闹了。别离之际,本来未必有心饮酒,而吴姬一劝,何等有情,加上“金陵子弟”的前来,更觉情长,谁也不愿舍此而去。可是偏偏要去,“来相送”三字一折,直是在上面热闹场面上泼了一盆冷水,点出了从来热闹繁华就是冷寂寥落的前奏。李白要离开金陵了。但是,如此热辣辣的诀舍,总不能跨开大步就走吧。于是又转为“欲行不行各尽觞”,欲行的诗人固陶然欲醉,而不行的相送者也各尽觞,情意如此之长,于是落出了“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结句,以含蓄的笔法,悠然无尽地结束了这一首抒情的短歌。

      很多人写离别,大多少不了言愁,所谓“离愁别绪”。然而,李白这首诗中连一点愁的影子都不见,只有别意。诗人正值青春华茂,他留别的不是一两个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这种惜别之情在他写来,饱满酣畅,悠扬跌宕,唱叹而不哀伤,富于青春豪迈、风流潇洒的情怀。

    [阅读全文]...

2022-06-18 00:39:10
形容金陵的诗句 - 句子
形容金陵的诗句 - 语录
形容金陵的诗句 - 说说
形容金陵的诗句 - 名言
形容金陵的诗句 - 诗词
形容金陵的诗句 - 祝福
形容金陵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