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芒砀山的古诗

关于形容芒砀山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芒砀山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芒砀山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芒砀山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9) 语录(1) 说说(4) 名言(511) 诗词(562) 祝福(1k+) 心语(58)

  • 芒砀山景区导游词

  • 芒砀山景区导游词(通用6篇)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芒砀山景区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芒砀山旅游区位于河南省永城市,是一处集山水观光、文化品赏、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的国家5A级景区,也是国家级汉文化传承服务标准化试点区,被誉为“汉文化博物馆”。主要景点有汉梁王墓群、陈胜墓、芒砀山地质公园等。

      芒砀山是千里豫东*原上唯一的山群,历史悠久,遗迹彼丰。其中,砀山汉墓群是汉朝梁国历代国王及其家族的墓葬群,已发掘21座,其出土的“四神壁画”被称之为“敦煌前之敦煌”,而刘武之妻李王后陵则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

      芒砀山旅游区坐落在永城市芒山镇,位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与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徐州、连云港六大旅游城市一脉相连。东距徐州观音机场约80公里,西距商丘机场约90公里。310国道、永砀公路、商徐公路贯穿其间,连霍高速公路与济祁高速公路“十”字相汇并设芒砀山站,徐兰客运专线在芒山镇设永城北站。

      芒砀山地质公园位于永城市芒山镇和条河乡境内,总面积约50*方公里。整个地质公园分为芒砀山和鱼山两个园区,保安山、芒砀山、夫子山、僖山和鱼山五个景区,目前建成开放区域位于保安山景区,主要景点有芒砀山地质博物馆、地质文化广场、寒武湖、寒武文化长廊、寒武生态园、十二生肖园及生态园林绿化等。园区内各类地质地貌遗迹十分典型,为豫东独有,河南少见。永城市芒砀山地质公园的建设,有效改善了芒砀群山的生态环境,保护了珍贵的地质遗迹,将成为豫东地区重要的地质科普教育基地。

      汉高祖刘邦斩蛇碑是后人为纪念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立的碑记,位于芒砀山主峰南麓。始建于汉文帝时期,多次重建,现存为复制明朝石碑,碑高2.39米,碑额书“日月”和“汉高斩蛇之处”几个大字。碑座是一巨大的赑屃。夜间光照石碑显现刘邦高大威武幻影,被誉为“天下奇观”。

      梁孝王王后陵位于芒砀山之保安山北峰,坐西面东,南距梁孝王陵约200米,有两个墓道,长约80米,南北宽5.5米;34个侧室及回廊,墓室内*面面积1.6万*方米,容积约为6500立方米,规模之宏伟,形制之复杂,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石室陵墓,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1991年梁孝王王后陵被评为“1991年十大考古发现”。

      梁共王陵即梁共王刘买墓,刘买墓位于芒砀山群东处僖山,东偏北与梁孝王陵相距约2.2公里。发掘过程中在墓道和地宫中出土了大量的车马器、陶俑、兵器以及重约5.5吨,225万枚铜钱、座便厕所、“东方维纳斯”之称的侍女俑等一大批珍贵文物。在地宫前厅遗存了国宝级文物——《四神云气图》,代表西汉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被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梁共王陵是芒砀山汉代梁国王陵墓地的重大考古发现,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芒砀山是千里豫东*原上唯一的山群,历史悠久,遗迹彼丰。尤其是秦汉文化遗存,被誉为汉文化博物馆,芒砀山景区占地十四*方公里,现对外开放的有:汉梁王陵景区、夫子山景区、陈胜园景区、大汉雄风景区、芒砀山地质公园等。

      汉梁王墓群又叫芒砀山汉墓群,是汉朝梁国历代国王及其家族的墓葬群,已发掘21座,总占地面积约550万*方米。汉梁王墓群斩山作廓,穿石为藏,结构复杂,气势恢宏,宛如庞大的地下宫殿,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的陵墓有梁孝王陵、梁孝王王后陵、梁共王陵、僖山汉画像石墓、柿园汉墓等。其中柿园汉墓中出土的“四神壁画”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刘武之妻李王后陵以其庞大的规模及非凡的价值,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

      大汉雄风景区位于风光秀丽的“赤帝峰”,为芒砀山主峰,因刘邦芒砀斩蛇起义后隐匿于此而得名,又名“紫气岩”,为永城古八景之首,名曰“芒山王气”。山顶立刘邦铜像一尊,高39。9米,为亚洲最高历史人物铸铜雕塑。区内有刘邦隐匿的密云洞、高祖庙、汉代礼制基址、张飞寨等景点。

      陈胜园景区位于芒砀山主峰西南,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魂归之处。公元前209年,陈胜与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民*——“张楚”*。后因战事失利,被车夫庄贾杀害,部下吕臣杀庄贾并把陈胜安葬于此。刘邦称帝后,曾派30户丁役守冢,至今当地人仍承认其为守墓人后裔。

      墓冢前有*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亲书“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石碑一通,前来瞻仰者络绎不绝。

      欢迎大家来到芒砀山参观游览。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汉文化展廊。大家可以看到,左侧的展廊里有一些巨大的石头,这些石头是做什么用的呢?我们可以走*些看看。原来这些石块是墓室的塞石,塞石又叫封石、断龙石。古人为了防止盗墓者进入墓室,一般会用一块巨大的石头将墓门封住。这用来封门的巨石就叫做塞石,而这封的门也被称作隔世门。这是封堵梁孝王王后陵墓的塞石,目前该地宫共出土完整塞石3000余块,每块重达一吨半左右,上面主要刻有干支记时、工匠姓氏、石块尺寸或排列位置的序号等。这些塞石成阶梯状封堵整段墓道,当时没有起重机,全凭人力搬运,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大家往这边看,这边的一块塞石上写有“东宫东南旁”的字样,旁边还记载的有塞石的尺寸:“厚二尺,广三尺六寸,袤五尺”,根据现代测量的结果,当时的一尺约合23厘米左右,这与专家考证的汉代一尺的长度相吻合。大家可能会觉得,古代一尺怎么这么短呢,其实,西周以前,一尺的长度更短,大约合16.95厘米,按照这个标准,古代男子的身高基本都有十尺,也就是一丈,所以也才有了“丈夫”这个称呼。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的是梁共王陵,进入墓室的前厅,大家请抬头看。前厅顶部及南壁绘有一幅将*30*方米的西汉彩绘壁画,这就是著名的《四神云气图》,这幅壁画的价值之高,也许会超出您的想象,它比敦煌壁画整整早了630年,专家们赞誉其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四神云气图》被誉为“四最壁画”,即:篇幅最大、年代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这幅壁画主要内容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灵芝及云气纹。

      壁画中间的显要位置是一条龙,约占整个顶壁面积的一半以上。巨龙张口吐舌,舌尖卷着一头怪兽,前两足一足踏云气,一足踏兽;后两足一足接朱雀尾,一足长花朵。在龙的下边,是一只昂首张口的老虎。整个龙体弯曲飘逸,巨大粗矿,在周围云气纹图案的衬托下宛若“飞龙在天”。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古代神话中四个神兽形象。它们法力无边,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四神兽与灵芝、云纹等共同组成一个大气磅碍、灵动飞扬的画面。

      《四神云气图》高超的绘画技巧,让人相信它不可能出自民间工匠之手,它代表着西汉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游客朋友,您在观看这幅壁画时是否注意到,壁画上并没有我刚才说的龟蛇合体的玄武,这玄武哪儿去了呢?大家请看,在青龙舌部卷着一个鸭嘴、鱼身的神兽,这就是玄武。*古代人讲究避讳:为亲者讳、贤者讳、尊者讳。梁共王的父亲便是孝王刘武,刘武的武字和玄武的武字,同音并且同字,为了避讳父亲的名讳,所以就有这么一个神兽来代替玄武了。

      好了,我们今天的讲解到这里先告一段落,接下来大家自由活动,谢谢大家。

      芒砀山是千里豫东*原上唯一的山群,从古至今素有“仙女峰”之美称。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占地十四*方公里,2012年被国家旅游局与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现对外开放的共四大景区:保安山王陵景区、汉兴园景区、夫子山景区、陈胜王陵景区。

      著名景点:斩蛇碑、汉高祖庙、大汉雄风、汉梁王墓群、芒砀山汉代礼制建筑基址、夫子崖、夫子山、陈胜墓、芒砀山文庙、郭塔、砀郡遗址、张飞寨;水浒三圣殿、文石塘,御龙泉、紫气岩、赤帝峰、鲁雨亭纪念馆。

      为纪念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立的石碑夜晚用灯光直射即可看到高祖的灵光幻影,被誉为“天下奇观”,汉梁王墓群中柿园汉墓出土的“四神云气图”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敦煌前之敦煌”,西汉梁孝王刘武之妻李王后陵,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

      其它景点:芒砀山汉文化博物馆、芒砀山地质公园。

      特色旅游:芒砀山汉傩舞、芒砀山古庙会、刘氏祭祖、汉文化体验。

    游客朋友:

      您好,欢迎来到国家“AAAA”级景区——永城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观光旅游。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文化内涵厚重,人文景观遍布,目前对外开放的有四大景区,分别是:保安山景区、汉兴源景区、陈胜园景区以及夫子山景区。现在我们即将参观的是保安山景区。在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上对这座山的描述是这样的:砀山南岭或曰安山,山下有保安镇,此山称保安山,有保一方*安之意。保安山海拔只有116.5米,在这座看似其貌不扬的山上却埋葬着西汉梁国特殊的一家三口,他们就是汉景帝的同母胞弟梁孝王刘武,其妻李王后及长子梁共王刘买。好,景区的概况就为您介绍到这儿,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您手中的这个导游机。机器上面有电子地图,图上红色虚线就是游览车经过的路线,蓝色虚线是表示步行路线,有红灯的地方都有讲解,红灯闪烁时是表示您所在的位置,音量的大小可以用机器上方的按钮来调节,如果需要帮助,请拨打我们的服务电话。在您旅行的途中请保管好导游机,游览完景区后,请记得归还。好了,机器的使用就说到这里,请您不要将耳机摘掉,在旅行途中导游机会自动开启,继续为您讲解。现在,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汉文化之旅吧。

      一、汉博苑广场

      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汉博苑广场,取汉博苑这个名字是表达汉文化博大精深之意。芒砀山是秦末风云动荡的中心地区、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之地,更是刘邦的早期根据地和首次举兵伐秦的出发地。2007年,国内外著名的汉文化专家云集芒砀山,将此地评定为“汉兴之地”。

      我们跨过第二道门阙,可以看到两侧的长廊,这是汉文化展廊。您可以看到,左侧的展廊里有一些巨大的石头,那是做什么用的呢?我们可以走*些看看。原来这些石块是墓室的塞石,塞石又叫封石、断龙石,古人为了防止盗墓者进入墓室,一般会用一块巨大的石头将墓门封住。这用来封门的巨石就叫做塞石,而这封的门也被称作隔世门。这是封堵梁孝王王后陵墓的塞石,目前该地宫共出土完整塞石3000余块,每块重达一吨半左右,上面主要刻有干支记时、工匠姓氏、石块尺寸或排列位置的序号等。这些塞石成阶梯状封堵整段墓道,当时没有起重机,全凭人力搬运,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游客朋友,您是否看到有一块写有“东宫东南旁”字样的塞石呢?下面我们就来找找看吧。这是一块记载方位的塞石,出土在地宫东宫的位置。这张拓片刻字的内容为:“第九四十三丙寅佐崖厚二尺广三尺六寸袤五尺”,意思是:“这块石头是放在第九层,四十三号的塞石,实际测量后的尺寸均为22-23.1厘米左右。可见汉尺和现在的尺度有着明显的区别。您可以仔细浏览。

      展廊右侧展示的是在永城出土的部分汉代画像石和拓片,主要内容为宴饮、狩猎、舞乐百戏、出巡、神兽铺首衔环、乘龙升仙图、宴飨xiǎng舞乐图、狩猎侍宴图、车骑出行图等。这里的每一块画像石可谓巧夺天工,艺术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先民的生活场景。

      汉代画像石刻是汉代绘画艺术与石刻艺术融为一体的历史文物。是汉代政治、经济、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图象反映,是汉文化、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和艺术瑰宝。目前,永城境内已发现汉画像石200余块,在李王后和梁共王地宫内出土的座便厕所上发现的画像石,被专家认定为“我国目前年代最早的画像石”。为研究我国汉代画像石的起源,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下面我们来看脚下的纹饰,这是“绶带穿壁”纹,是在梁共王陵出土的四神壁画边饰的图案,据说,只要踏上去就会吉祥如意,长生不老。另外,这里还有四道门阙,它象征一年四季,寓意春、夏、秋、冬,四季如意。现在就让我们踏上这吉祥如意的台阶吧!游客朋友,在登山时,您不妨数一数共有多少级台阶。

      永城市地处河南省的最东部,与苏、鲁、皖三省毗邻,素有“豫东门户”之称。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群聚居;春秋战国时期兵家必争的膏腴之地;历朝历代都设有郡治与县治;至隋大业六年,也就是公元610年,割彭城、睢阳二郡之地置县,才起名永城沿袭至今。关于永城的名字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据县志记载:永城原名马甫城,隋大业四、五年间,汴河淮河流域广发水灾,沿途城池尽毁,唯有马甫城完好无损,隋大业六年,隋炀帝乘龙舟顺汴河南下,见到了完好无损的马甫城池,高兴之余随口说道:连年水灾毁多城,唯有马甫是永城。永城之名就此诞生。意为永远之城、永固之城、屡遭水击而不败之城。这座千年古城如今正散发着夺目的光彩,现在的永城人拥有四张靓丽的名片,即汉兴之地、面粉之城、能源之都、生态之市。永城是全国六大无烟煤产地之一,盛产优质无烟煤。还是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加工基地,有着“*面粉城”的称号。

      芒砀山坐落在永城市的北部,突兀崛起的十多座山峰龙脉相连,在方圆千里的大*原上,犹如十多位仙女从天而降。这里山山有历史,洞洞有传奇,创造了我国历史上的多项第一,成为我国灿烂汉文化的博物院。

      游客朋友,刚才您仔细数过我们的台阶了吗?没错,我们的登山台阶总共365级,这365级台阶象征着一年365天,寓意天天*安、岁岁如意,步步高升。让我们转身回顾台阶,您是否看到了原来的层层阶梯变成了一个*台,这视觉效果多好啊!请您继续游览。

      二、梁共王陵

      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即将参观的是梁共王陵,梁共王陵于1986年被发现,1987年发掘,1991年发掘峻工,被评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它属于大型崖洞墓,系人工在坚硬的岩石中开凿而成,全墓由墓道、甬道、主室、耳室、巷道及排水系统组成,总面积383*方米。经专家考证,该地宫的主人为梁孝王刘武的长子梁共王刘买,距今已2100多年。

      1、墓道:

      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已进入陵墓的墓道部分,墓道为露天开凿,全长60余米,全用凿制规整的长方形青石封堵,每块重约1吨。共清理出土封石2000余块,南北两岩壁较直,壁面有加工规整的竖向堑道,线条流畅,粗细匀称,可见当时工匠技艺相当高超。

      墓道放置大量排列有序的车马器、陶俑及兵器等遗物,共出土25辆车,其中封石内一辆,其余24辆分置于墓道底部南北两边,排列有序,马的数量有100余匹。在以往发掘的汉诸侯王级别的陵墓里,一般随葬2-3辆马车,最多也不过随葬6辆,而梁共王陵发掘的随葬马车是同类或同时代陵墓中所仅见的,不仅如此,位于东部的几辆马车内还站有彩绘女俑,车马器旁边排列着40件骑士俑,作骑在马上之状,目视前方,神彩奕奕。整个阵容形成一幅前有导从车,中间有主人乘坐的车,后有小车随从,最后有骑士护卫的浩浩荡荡、蔚为壮观的场面。墓道有一个坑槽,称“前庭”,是墓主人迎送宾客,停放车马的地方,坑槽东南角有一个钱窖,钱窖里储满了铜钱,分层成串排列,每串大约1000枚,共约225万枚,重约5.5吨,数量如此之大,实属罕见。

      您知道吗?现在我们头顶看到的这个红笔圈起来的炮眼就是这座陵墓的发现点,1986年,芒砀山还是一个炮声隆隆的年代,当地的村民开山采石、填放炸药,因炸药填不满,十分偶然的发现了此处陵墓。

      2、墓室:

      游客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地宫一睹为快吧,请注意脚下的台阶,慢慢往前走。您现在所走的是甬道,甬道就是从墓道通往墓室之间的过道。在您眼前的这每一块石块都有着两千年多年的历史。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墓室前厅,请您抬头看前厅顶部,顶部及南壁绘有一幅将*30*方米的西汉彩绘壁画,这就是《四神云气图》,这幅壁画的价值之高,也许会超出您的想象,它比敦煌壁画整整早了630年,专家们赞誉其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四神云气图》被誉为“四最壁画”,即:篇幅最大、年代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考古艺术价值最高。这幅壁画主要内容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灵芝及云气纹。《四神云气图》高超的绘画技巧,让人不可置疑的相信,它不可能出自民间工匠之手,只能是来自西汉的宫廷画师,它代表着西汉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游客朋友,您在观看这幅壁画时是否注意到这壁画上并没有我刚才说的玄武?这玄武哪儿去了呢?我们找找看吧,在青龙舌部卷着一个鸭嘴、鱼身、长有巨刺的神兽,您找到了吗?汉代有一种避讳:唯亲者讳、贤者讳、尊者讳。梁共王的父亲便是孝王刘武,刘武的武字和玄武的武字,同音并且同字,试问谁敢把国王父亲的名字画在这里呢?所以就有这么一个神兽来代替玄武了。

      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向左转,就会看到的第二室棺床室。棺床室是安放棺椁的地方,象征墓主人刘买生前的卧室,由于陵墓被盗掘,只发现了部分散落的玉片,按照梁共王刘买的身份及地面散落的玉片,我们可以断定,刘买随葬有金缕玉衣。您知道吗?葬玉制度始于西周晚期,历经春秋战国到了汉代盛行起来。玉衣是丧葬用玉中的最高档次,依死者爵位的高低,又分为金、银、铜缕三种玉衣。在西汉初期,皇帝、皇后、王侯皆可使用金缕玉衣。为什么帝王会选择用玉来装殓尸身呢?古人将玉赋予种种美德的.同时,认为玉有灵性,用玉殓尸可以使尸骨千秋不腐。但颇具讽剌意味的是,迄今发现的玉衣中没有一件能使尸骨保存完好的,放在棺床上的这件金缕玉衣是1986年在僖山汉墓发现的。该玉衣衣长1.76米,由2008片玉片用纯金丝编制而成,金丝的细度达到0.5毫米,做工极为精细。这套金缕玉衣的出土是继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金缕玉衣的又一次重要发现.该玉衣1988年参加了在北京故宫举行的全国出土文物精华展,1991年作为中新建交的先行使者赴新加坡展出。而后又到美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地的十几个国家巡回展出,震惊世界,为我国古老悠久的中原文化增添光彩。

      游客朋友,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第三室——主室,主室是整个墓葬的中心。是主人宴饮宾客与议事的场所,现在您看到的布展是汉代宴饮宾客的场景,周围每个房间都是独立的单间,分别有武库、仓屋、衣物存放室、疱厨、巷道、沐浴室、厕间、货币贮藏室等。

      现在我们就到第四号室武库看看吧。武库是收藏兵器的库房,皇帝和诸侯王的宫殿内都设有武库。该室出土大量铁剑残段,重约20公斤,大约12支,这些铁剑外部多带有薄木鞘,并用丝麻之类缠裹,剑体较小,成束摆放,可能是明器。接着请您看第五室“仓屋”,仓屋是贮放粮食的地方,将贮粮使用的仓等装上麦、豆、栗,置于仓屋内,表示供死者取食。

    [阅读全文]...

2022-03-21 08:24:23
  • 2021安徽砀山梨花观赏游玩攻略

  • 游玩,梨花,旅行
  • 2021安徽砀山梨花观赏游玩攻略

      导语:一树梨花,一段风月,每一处客栈,每一座庭院,每一条小溪,每一缕春风,都有一段故事,都有一颗心灵,就那么静静地凝固在春天的意境里。安徽省内哪里可以看到洁白如雪的梨花呢?以下是安徽春季观赏梨花游玩攻略。

      安徽砀山梨花挂满枝头

      安徽砀山:著名的砀山梨产地,每年3-4月举办砀山梨花旅游节。

      为了助阵今年的砀山梨花节,砀山县有关单位已出资400万元购买了一架小飞机,并将在4月2日砀山梨花节开幕式上首飞,普通游客也可购票登机从空中赏梨花。

      阳春三月正是梨花盛开之时,此时若能到花海梨乡春游踏青,便可观赏到“千树梨花千树雪,一溪杨柳一溪烟”的美景。梨花白,白得让人看不出它的情绪。要看梨花就去安徽砀山吧,那里可是梨都,有梨树3.3万公顷,是我国最大的梨园,你总该记得街边的水果摊上一到秋天就打出的砀山梨的招牌吧。春日里砀山县皆在梨花中。梨花开了,梨花开了!砀山连片果园,春天百里黄河故道梨花齐放,景致也算稀罕。残雪消尽,草熏风暖,一夜春风一夜花。阳光下,千顷梨花晶莹似美玉,月光里,万顷白雪朦胧如河汉;倘若夜来雨疏风轻,梨枝缓摆,颤巍巍粘露欲湿,自在花落轻似梦,飘飘洒洒,款款飞如蛱蝶,那满径香雪,也是风情万种,美不胜收。

      有个砀山人说,忘不掉砀山,因为砀山是香的。扑鼻而来的是带着丝丝甜意花的气息。路遇行人,“无人不道看花回。

      小贴士

      3月28日至4月8日,砀山县将举办“2010*·砀山梨花旅游节”。

      最佳旅游时间:4月

      门票:免费

      交通:到达砀山县城以后,有县城—良梨镇的直达公车

      住宿:砀山县城有不少酒店和旅馆,价位不等,普通商务旅馆价格在100元之内。

      美食:位于苏鲁豫皖接壤中心的砀山县,不仅优质酥梨誉满*大地,其地方小吃颇也独具风味。单就品种而言,酸、甜、咸、辣、辛五味具全。甜食有粥,枣糕,糖糕,枣包,豆包,火烧,绿豆糊嘟,豆汁,汤园等;咸的有煎包,烧饼,油条,麻花,馓子,肉盒,潵汤,油茶,豆沫等;辛辣的有辣椒糊,羊肉串,辣汤,麻辣串等;酸的有粉子糊嘟,山楂糕等。另有*族的卤羊头羊杂、桶子鸡、糟鱼花椒鱼等,与各种小吃相得益彰。

      民俗特产:几千年的历史孕育出多彩的`梨乡民俗文化:异彩纷呈的绘画、刻字、剪纸等民间艺术,精美绝伦的印花布、柳条、蒲苇制品等民间工艺,曲调悠扬的四*调、琴书、唢呐等民间曲艺,赏心悦目的高跷、竹马旱船、舞龙灯等民俗表演,热闹非凡的斗鸡、斗羊、斗鹌鹑等民间竞技,矫健刚劲的拳术、器械等武术表演,洋溢着浓郁的砀山韵味、梨都风情,成为开展生态旅游良好的资源补充。

    [阅读全文]...

2022-07-20 19:49:47
2022-06-19 05:43:59
  • 芒种的古诗词

  • 芒种,文学
  • 芒种的古诗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芒种的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惜农人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唐·白居易《观刈麦》

      春日美好已迟暮,何必再贪恋。

      夏时农忙正抢收,农人最辛苦。

      这首诗白居易取的是田园芒种节气耕种景,道的是农人播种辛苦,无清词丽句,亦无惊天动的笔墨,用寻常手法写田园农人耕种寻常事,用字极朴素、极浅显,感情却极深挚。

      关于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而在《孝经纬》中说:“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后十五日,斗指午,为夏至。曰芒种者,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但对于田园人家的芒种节气而言,尤其是在白居易笔下,是耕种劳苦,百姓清贫。

      在我国古代,芒种分为三候,即:“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芒种芒种,忙着夏收夏种。这首诗的前四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是写农家芒种节气时的繁忙。芒种节气,小麦成熟,是田园人家农人最忙的时候。

      而一切的忙碌皆与农事相关。芒种芒种,农人忙着播种。

      男子下地干活,妇人们则担着热腾腾的饭菜,小孩儿也提着汤水去给男子送饭,常常是夏收的忙碌使青年们连饭都顾不上吃。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麦田里,男子双脚受地面热气的刺激,背也受灼热的太阳晒得黝黑,很是辛苦。尽管已是进入了炎热的夏天,但农人们仍然抢抓白日里的收割,不怕炎热。

      诗的前面十二句白居易用真挚的感情与通俗易懂的语言,写出了农人们的辛苦与劳累。

      “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白居易一生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尤其是耕种的农人。他写了太多的诗篇来讽刺当时社会的.残暴、世态的炎凉。

      接着,诗人又用深入浅出的笔墨写出了这样一幅悲凉的画面:六月天热,不知谁家贫苦妇人眼神哀伤,抱着嗷嗷待哺的孩子捡拾麦穗。妇人右手拿着别人丢在地里的麦穗,左手挎着破旧的篮子,向人诉说着自己的悲辛。流离失所的战乱年代里,家中男子镇守疆土,剩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操持家务,却又奈何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诗人听完妇人的诉说,内心十分酸楚。他怜悯妇人的遭遇,同情农人们的辛苦,可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可奈何。所以,在诗的最后六句中,白居易慨叹自己从不耕种,不知粮食贵。

      今日观麦收以后,他内心十分惭愧。于今时今日的我们而言,在享受安逸生活的同时,也应该有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态度,珍惜今天所得到的一切来之不易。

      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通过这篇诗,白居易不仅深刻揭露了那个年代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无情,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农作物,因为粒粒皆辛苦。

      古时,有文人墨客们忧国忧民,他们写诗倾吐心中的不满,怜悯社会底层人物的不幸。比如杜甫、苏轼、陆游、辛弃疾、范仲淹等。

      也有雅士们独善其身,喜好风雅。他们正月扫雪开径,二月寻梅清供。三月酿桃花酒,四月看杏花舞。五月赏石榴花开,六月荷亭赏鱼。七月划舟采莲,八月摘桂泡茶。九月把菊赏月,十月登高葬秋。十一月参禅读史,十二月围炉夜谈。这些,是诗情画意的岁时雅趣。

      岁月是一块布匹,上面染得颜色缤纷,除了幽怨,也有美好。农忙时节集中在夏日,而在此期间,除了朝耕暮收的芒种,亦有盛大而热闹的端午节。与端午节相关的民俗活动倒很有趣,拈来几个浅说。

      首先,关于端午节,名字好听且繁多,比如端阳、菖节、重午、夏节、女儿节、龙舟节等。是日,要佩五彩丝,饮雄黄酒、菖蒲酒,以及用艾叶、菖蒲洗澡祛病。旧时百姓更要举行相关活动,以最热闹的方式庆祝,故而渐成风俗。

      赛龙舟,在我的家乡最为热闹,俗称为“划龙船”。南朝梁吴均在《续齐谐记》里记载说:“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有说是纪念春秋时期伍子胥,或是缅怀东汉孝女曹娥,抑或是一种古代沿袭至今的民风民俗活动。但是在我们这武陵桃源深处,却是与纪念屈原,要吃粽子,挂艾草。龙舟比赛完了以后还有“抢鸭子”的传统*俗,欢声笑语高过水花。此外,在唐代,龙舟竞赛若是赢胜,还能得到官府给予的银碗,被称为“打标”。刘禹锡写的《竞渡曲》就绘声绘色地写出了赛龙舟的热闹。

      端午节要吃粽子。关于粽子,最早称之为角黍。在乡村,一般都是自家制作粽子。也有碰上赶场(赶集)天,农夫们挑着箩筐卖粽子,旁边还会搭着几小袋桑葚或枇杷卖,光颜色的搭配就很令人垂涎,再加上热腾腾的粽子在粽叶的包裹下散发着阵阵清香。

      插艾草,指采摘新鲜的艾叶插在门上祛病辟邪。俗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艾草是一种草本植物,可入药,常在端午节配着似剑的菖蒲一起或挂或插在门边。此外,旧时百姓于五月五日端午这天,还要戴朱红色的饰物保*安。至于儿童则更要额头点王字,脖戴长命锁,保佑健康快乐成长。

      采药,是端午养生祛病的一项重要活动。因端午农历五月有“恶日”、“恶月”之称,所以南宋陈元靓在所撰写的《岁时广记》中引《岁时杂记》中说:“端午午时,聚先所蓄时药,悉当庭焚之,辟疫气,或止烧术。”记得幼时,母亲会在屋前的院子里摆上个大木盆让日光把水晒热,待水温合适时,又在里面放菖蒲、艾叶侵泡几分钟左右给我洗澡。母亲边给我洗澡边拿艾叶拍我的脖颈,嘴里还念念有词,说是洗了艾叶澡,不怕蚊虫咬。

      斗草,亦称为“斗百草”,约莫出现于南朝(具体时间暂不可考),是旧时闺阁女子与儿童喜爱的游戏。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这样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斗草游戏是闲趣的,比的是欢乐,图的是趣味。“斗草”在文人墨客的眼中,分为“文斗”与“武斗”。宋人斗草,陆游作诗云:“且伴群儿斗草忙。”至于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更是详细地记载了香菱与丫鬟们玩斗草游戏。

      只是,当你我在贪图美好与闲趣时,不要忘记芒种节气是与耕种相关的。

      也不要以欢乐之名,掩盖芒种节气农人们的辛苦。而你我,更要珍惜这世间的一切来之不易。

    [阅读全文]...

2022-01-16 12:17:42
  • 芒种古诗(精选8首)

  • 芒种
  • 芒种古诗(精选8首)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芒种古诗(精选8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北固晚眺》

      唐·窦常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

      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

      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2、《时雨》

      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3、《耕图二十一首·拔秧》

      宋·楼璹

      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

      清晨且拔擢,父子争提携。

      既沐青满握,再栉根无泥。

      及时趁芒种,散著畦东西。

      4、《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

      宋·陆游

      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

      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

      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

      5、《伊犁记事诗》

      清·洪亮吉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6、《约客》

      宋代·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7、《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

      唐·元稹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8、《梅雨五绝》

      宋·范成大

      梅雨暂收斜照明,去年无此一日晴。

      忽思城东黄篾舫,卧听打鼓踏车声。

    [阅读全文]...

2022-05-27 19:35:09
  • 关于芒种的古诗10首

  • 芒种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芒种前后,家家户户都进入了最繁忙的时刻。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在这样一个丰收的季节里,农忙的每个人脸上都挂着丰收的喜悦,虽然辛苦,但是幸福。关于芒种的古诗10首,欢迎阅读!

    1、梅雨

    宋 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2、伊犁记事诗

    清 洪亮吉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3、芒种节

    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

    西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

    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

    麦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巅。

    4、北固晚眺

    唐 窦常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

    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

    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5、春夏之交衰病相仍过芒种始健戏作

    宋 陆游

    药里关心百不知,可怜笔砚锁蛛丝。

    倒壶犹有暮春酒,开卷遂无初夏诗。

    户外逢人惊隔阔,灯前顾影叹支离。

    痴顽未伏常愁卧,鼓缶长谣乐圣时。

    6、芒种後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

    宋 陆游

    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

    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

    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

    7、时雨

    宋 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8、《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

    唐·元稹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9、《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阅读全文]...

2021-12-06 01:58:21
  • 含有芒字的古诗词 带芒字的诗词名句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陆游《金错刀行》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苏曼殊《本事诗十首·选二》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佚名《商颂·玄鸟》

    半肩风雨半肩柴,竹杖芒鞋破碧崖。——常慧《云居山咏二首》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佚名《嗅梅》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佚名《揠苗助长》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葛长庚《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李白《丁督护歌》

    陟彼北芒兮,噫!——梁鸿《五噫歌》

    君看落空阔,何异大星芒。——赵执信《萤火》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梁启超《少年*说》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王守仁《龙潭夜坐》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韩愈《调张籍》

    剑老无芒,人老无刚——《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二回》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柳宗元《闻黄鹂》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李白《塞下曲六首》

    甘荼伊蠢,芒种斯阜。——左思《三都赋》

    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刘过《贺新郎·弹铗西来路》

    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屈原《九章》

    芒芒积流,含形内虚。——木华《海赋》

    位次稍能辩,罗列争光芒。——梅尧臣《梦登河汉》

    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司马迁《魏公子列传》

    泱漭望舒隐,黮黤玄夜阴。——刘伶《北芒客舍诗》

    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刘伶《北芒客舍诗》

    谋而后动,毫芒寡忒。——刘峻《广绝交论》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班固《霍光传(节选)》

    撰余辔而正策兮,吾将过乎句芒。——屈原《远游》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夜光芒。——刘过《夜思中原》

    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青帘舞处?——冯子振《鹦鹉曲·野渡新晴》

    勾芒奉毂,浮惊朝霞,寥廓茫茫而靡都兮,邈无俦而独立。——阮籍《大人先生传》

    建罔车之幕幕兮,猎青林之芒芒。——张衡《思玄赋》

    扬芒熛而绛天兮,水泫沄而涌涛。——张衡《思玄赋》

    过少皥之穷野兮,问三丘乎勾芒。——张衡《思玄赋》

    于是酒中乐酣,天子芒然而思,似若有亡,曰:嗟乎!——司马相如《上林赋》

    于是乎周览泛观,缜纷轧芴,芒芒恍忽。——司马相如《上林赋》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屈原《九章》

    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折。——贾谊《治安策》

    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贾谊《治安策》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贾谊《治安策》

    携竹杖,更芒鞋。——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世有此聋聩,芒芒将焉如。——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其中则有青珠黄环,碧砮芒消。——左思《三都赋》

    莫不衄锐挫芒,拉捭摧藏。——左思《三都赋》

    羽旄扬蕤,雄戟耀芒。——左思《三都赋》

    芒芒黖々,慌罔奄欻,神化翕忽,函幽育明。——左思《三都赋》

    芒芒终古,此焉则镜。——左思《三都赋》

    鷩雉雊于台陂,狐兔窟于殿旁;何黍苗之离离,而余思之芒芒!——潘安《西征赋》

    欢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刘彻《李夫人赋》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吴均《胡无人行》

    [阅读全文]...

2022-03-11 01:19:09
  • 山诗句古诗大全(写山的诗句古诗大全)

  • 关于写“山”的诗句,相信大家能说出好多;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少不了,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也少不了,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不会落下……;

    那么除了这些“大家”手笔外,就没有其他好诗了?当然不是。

    以上这些诗之所以被人们熟知,除了本身的确优秀以外,还因为“名人效应”,故而好多书籍与资料都会有选择性地去做相应的“普及”。

    “无关名气,旨在分享大美”,诗巷今天带来的这首诗,就是一首来自非著名诗人的佳作;同样是描写青山,它却别具一格,各位看官,且呷上清茶,随诗巷一起品读这首好诗。

    柏林寺南望

    唐 ·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作者郎士元,是唐代一位颇有才学的诗人,他与钱起齐名,被世人称为“钱郎”。

    从切题方面来说,首句可谓做到了及时而又含蓄:溪上遥闻精舍钟;作者没有直接提及“寺”,他只是借助一个“钟”字就很准确地将“寺”带出。不仅如此,“钟”字还很巧妙地点活整句,使得画面富有动态感,读来仿佛钟声在耳、古寺入眼;外加一个“遥”字来点缀,顿时又将整个空间拓开,让这寺和钟声增添了不尽悠远、宁静之意,也让读者走进了一个没有纷扰和俗尘的世界中。

    听到钟声后,作者便试寻钟声而去:泊舟微径度深松;正所谓“钟引人寻寺”,承句所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效果。作者停下舟,顺着幽深曲折的小路,在郁郁葱葱的松林间惬意地行走。

    这一句虽然在写作者的一系列行动,但是通过行动,我们又看到了另一番大自然的图画;它有色彩上的晕染,更有人物方面的添加,实在是不需要再植入什么多余物象了,轻松勾勒便见韵味。

    点睛之笔来了: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作者一路走来,显然已到达“柏林寺”,所以转合二句所描写的自然是临寺而望的景象。

    天气刚刚晴朗,山中的白云还没有完全散去,这时候的山可是别有一神韵:袅袅白云环绕着被雨洗涤过的青山,这是视觉上的“青白”配。另外,通过“霁、云”二字我们还能体现到山中空气的清新与湿润,这是感觉上的一种延伸。

    云朵漂浮不定,掩映着青山之面目;神奇的是,恰好有那么四五座山峰从白云中显现出来,作者用了一个“画”字,非常形象地描写了画面之奇;拟人和比喻手法的巧妙结合,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一颗匠心。

    山云自古本为画,无数丹青绘不来;这就是自然界的魅力,而作者以观望者的身份,通过新颖的角度,把从柏林寺前看到的美景以诗的形式描摹出来,读诗如看景,怎一个“美”字了得。

    全诗能够出彩,转合二句功不可没,转合二句能够出彩,一个“画”字力助三分;同样是写山,此诗做到了与众不同。各位看官,不知郎士元的这首作品,是否入了你的眼,写进了你的心呢?欢迎留言评论。

    [阅读全文]...

2022-05-14 16:12:50
  • 古诗山行的诗意_古诗山行的意思

  • 诗意
  •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3-08 08:24:30
  • 陆游芒种古诗词(诗二首)

  • 陆游,芒种
  • 《芒种後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

    宋代:陆游

    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

    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

    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


    《春夏之交衰病相仍过芒种始健戏作》

    宋代:陆游

    药里关心百不知,可怜笔砚锁蛛丝。

    倒壶犹有暮春酒,开卷遂无初夏诗。

    户外逢人惊隔阔,灯前顾影叹支离。

    痴顽未伏常愁卧,鼓缶长谣乐圣时。

    [阅读全文]...

2022-03-11 10:26:00
形容芒砀山的古诗 - 句子
形容芒砀山的古诗 - 语录
形容芒砀山的古诗 - 说说
形容芒砀山的古诗 - 名言
形容芒砀山的古诗 - 诗词
形容芒砀山的古诗 - 祝福
形容芒砀山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