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桃花林的诗句

关于形容桃花林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桃花林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桃花林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桃花林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68) 语录(41) 说说(98) 名言(1) 诗词(729) 祝福(1k+) 心语(58)

  •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

  • 桃花,诗意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大林寺桃花的诗意》,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诗意:

    四月,正是*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赏析: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什么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的缘故。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一般说,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庐山海拔高度约1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川地区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原高出1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对于这个道理,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自然是无法理解的。这从他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可以证明。其实,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仅在庐山是这样,就是在别处也不例外。试以喜马拉雅山在我国境内一段山地为例,位于山地东南谷地的察隅、墨脱一带,由于海拔较低,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可以种植水稻、玉米、柑桔等喜高温作物;由此往上,到海拔3000米处,气温下降、雨水减少,只能种青裸、小麦一类作物;再往上,则是草木稀疏的高山牧场;雪线以上则因终年积雪、气候恶劣,除了偶尔长着几棵雪莲以外,啥植物也长不了。可见,在山地地区,植物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与山地气候要素一一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异分不开的。所以山地地区的气候就表现出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了。

    ju.51tietu.net编辑推荐

    大林寺桃花古诗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注释:

    1、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附*。

    译文:

    四月,*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林寺所在地,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一般地方桃花在早春二月开放,四月凋谢,这里却到四月才盛开。诗人说春归无觅处、转入此中来,多么风趣!春天哪有脚步?怎会转移呀?这是诗人丰富的想象,也是他惊讶、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正是这种感慨,诗人不用山外四月芳菲尽,而用人间。这种遣词颇令人品茗其中的深邃意味。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诗人忘忧、宽慰的人间的仙境。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办法,也许就在远离喧嚣的美丽和宁静中向你走来。

    夜宿山寺的诗意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原文: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注释:

    1、宿:住,过夜。

    诗意: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

    赏析:

    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便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三、四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意

    《题破山寺后禅院》

    [阅读全文]...

2022-03-10 22:26:17
  •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

  • 桃花,诗意
  •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诗意:

      四月,正是*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

      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赏析: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什么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的缘故。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一般说,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m.ju.51tietu.net)庐山海拔高度约1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川地区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原高出1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对于这个道理,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自然是无法理解的。这从他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可以证明。其实,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仅在庐山是这样,就是在别处也不例外。试以喜马拉雅山在我国境内一段山地为例,位于山地东南谷地的察隅、墨脱一带,由于海拔较低,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可以种植水稻、玉米、柑桔等喜高温作物;由此往上,到海拔3000米处,气温下降、雨水减少,只能种青裸、小麦一类作物;再往上,则是草木稀疏的高山牧场;雪线以上则因终年积雪、气候恶劣,除了偶尔长着几棵雪莲以外,啥植物也长不了。可见,在山地地区,植物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与山地气候要素一一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异分不开的。所以山地地区的气候就表现出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了。

    [阅读全文]...

2022-03-30 06:14:47
  •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

  • 诗意,桃花,经典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大林寺桃花的诗意》,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诗意:

    四月,正是*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赏析: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什么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的缘故。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一般说,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庐山海拔高度约1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川地区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原高出1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对于这个道理,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自然是无法理解的。这从他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可以证明。其实,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仅在庐山是这样,就是在别处也不例外。试以喜马拉雅山在我国境内一段山地为例,位于山地东南谷地的察隅、墨脱一带,由于海拔较低,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可以种植水稻、玉米、柑桔等喜高温作物;由此往上,到海拔3000米处,气温下降、雨水减少,只能种青裸、小麦一类作物;再往上,则是草木稀疏的高山牧场;雪线以上则因终年积雪、气候恶劣,除了偶尔长着几棵雪莲以外,啥植物也长不了。可见,在山地地区,植物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与山地气候要素一一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异分不开的。所以山地地区的气候就表现出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了。

    [阅读全文]...

2022-06-10 05:27:30
  • 桃花的诗句

  • 桃花
  • 桃花的诗句

      自古以来桃花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只因在百花齐开的春季里,桃花的.美丝毫不逊色于其他花种。它的颜色虽不十分夺目,但正是这种淡淡的粉红中夹杂着一点白,才更是惹人喜爱。

      让我们一同细赏关于桃花的诗句,感受它的绚丽吧!

      1、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阴铿《渡青草湖》

      2、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郑板桥《沁园春·恨》

      3、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于武陵《赠卖松人》

      4、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5、画楼春早,一树桃花笑。——凌廷堪《点绛唇·春眺》

      6、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李白《长歌行》

      7、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李白《独不见》

      8、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元稹《樱桃花》

      9、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薛道衡《昔昔盐》

      10、桃花源里住,罕见问津人。——元鹏《山中四咏》

      11、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李白《上之回》

      12、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李白《箜篌谣》

      13、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李白《独不见》

      14、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李白《长歌行》

      15、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王十朋《红梅》

      16、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白居易《彭蠡湖晚归》

      17、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18、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李白《赠秋浦柳少府》

      19、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陆游《落梅》

      20、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21、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李白《久别离》

      22、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23、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24、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王之涣《宴词》

      2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6、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27、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28、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29、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杜牧《紫薇花》

      30、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31、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王维《酬郭给事》

      32、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上官仪《咏画障》

      33、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34、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

      35、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36、仙源归路碧桃催。——晏几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37、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李白《山人劝酒》

      38、一树桃花,向人独笑。——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39、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韦庄《女冠子·昨夜夜半》

      40、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1、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

      42、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43、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44、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符曾《上元竹枝词》

      45、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周邦彦《瑞龙吟·大石春景》

      46、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47、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48、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阅读全文]...

2022-05-03 08:57:29
  • 桃花的诗句

  • 桃花
  • 桃花的诗句

      1)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出处: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2)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出处: 裴迪《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3)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出处: 晁冲之《春日•阴阴溪曲绿交加》

      4)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出处: 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5)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出处: 于武陵《赠卖松人》

      6) 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出处: 李白《长歌行》

      7)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出处: 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8)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出处: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9) 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 ——出处: 程垓《最高楼•旧时心事》

      10)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出处: 符曾《上元竹枝词》

      11)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出处: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2)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出处: 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13)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出处: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14)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出处: 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15)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 ——出处: 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16)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出处: 王之涣《宴词》

      17)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出处: 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1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处: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19)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出处: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0)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出处: 崔护《题都城南庄》

      21) 雁背夕阳红欲暮。 ——出处: 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22)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出处: 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

      23)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出处: 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24)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 ——出处: 左辅《浪淘沙•曹溪驿折桃花一枝》

      25)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出处: 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26)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出处: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27)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出处: 戴叔伦《兰溪棹歌》

      28)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 ——出处: 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29)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出处: 黄庭坚《清明》

      30)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出处: 张旭《桃花溪》

      31)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出处: 李白《长歌行》

      32)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出处: 王禹偁《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33)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 ——出处: 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34)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出处: 张旭《桃花溪》

      35)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处: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36)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出处: 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阅读全文]...

2022-06-09 11:12:31
  • 大林寺桃花古诗(大林寺桃花的意思翻译)

  • 桃花
  • 元和十二年(817年)的时候,白居易已被贬为江州司马。仕宦生涯的打击,使他的内心本就颇怀伤感,四月,是春归的时候,春逝的寥落更是击打着心墙。

    但是,白居易却在这个四月写下了一首描写桃花招摇盛开的七绝,诗中写意了灿烂的春光,惊艳了已来到人间的夏天,也成就了唐人绝句中的一首珍品。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在白居易的《游大林寺序》中,详细描写了他与其他十七友人同游大林寺时所见的美景。清流苍石,桃花灼灼,恍若世外。这首《大林寺桃花》便是在这一次游玩中所写。

    “人间四月芳菲尽”,诗的开篇点出人间的四月之期,百花已是凋零。这是白居易在四月出游的所见所感,伤春的情绪在对芳菲落尽的感叹中抒怀。

    紧接着第二句就有了全诗的主题,“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山中寺院的桃花方才盛开。诗人在出游中,本是有着些许伤春的哀感,但是峰回路转,山中古寺竟有刚刚绽放争妍的桃花。耀眼夺目的桃花在这个季节突然出现在眼前,仿若不是人间所有,这也与前一句的“人间芳菲尽”对应,使诗人伤春的哀愁一扫而空,也使读诗的人们豁然开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许多的人对这两句见之喜之。其实细读之下会发现,这两句并无高深的艺术手法和感发技巧,诗人就是**常常地写出事实:四月春去繁花落尽,山中古寺桃花乍现。可是,就是这样*实的写法,给人了一种繁花灿烂,生趣夺目的仙境之感,景妙诗也妙。

    接下来诗人写出了自己在春逝后的心绪,“长恨春归无觅处”,春归无处寻的时候,我经常会多有忧恨遗憾。只有喜爱春天的人方会有恨春归的心情,诗人也莫不如是,春天会在每一年逝去,年年这个时候,他也自然有了一份难解的怅恨。

    可是今天却不一样,正在为春惋惜的时候,繁盛的桃花出现在了眼前,于是诗人说了:“不知转入此中来。”我竟不知春天转入到了这里来,诗中因桃花所现的春光,在白居易笔下变成了富有感情的人一般,它故意顽皮躲藏起来,在他伤春怅然的时候突然出现。这样的惊喜,竟比正当春季时漫天的春意来的惊艳,来的更富有意趣。

    春逝后的春景乍现格外令人欣喜,白居易在那样真实的心情起伏下写下这首诗。真情实感和艺术笔力在大林寺的桃花前达到了高度的融合,成就一首绝唱,成了最自然的事。

    白居易在《游大林寺序》中对大林寺及其山景有相当精彩的描写,人迹罕至的山中古寺,清幽怡人,古刹幽静,山景秀丽。

    序中有这样一句:“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地聚落不同。”句中解释了夏季山中为何春景正盛的原因,而那”山桃始华“ 的春景,诗人另用一首唯美的《大林寺桃花》来写意。然后,浪漫了当年整个夏天,也惊艳了世人千年。

    [阅读全文]...

2022-01-07 00:16:32
  • 写桃花诗句

  • 桃花
  • 写桃花诗句

      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写桃花诗句,欢迎参考!

      1、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宫词一百首》

      2、苍山云雨逐明神,唯有香名万岁春。东风三月黄陂水,只见桃花不见人。——刘商《题黄陂夫人祠》

      3、桃花流出武陵洞,梦想仙家云树春。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刘商《题水洞二首》

      4、崦合桃花水,窗鸣柳谷泉。——顾况《题柳谷泉(句)》

      5、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周朴《桃花》

      6、汉家宫里柳如丝,上苑桃花连碧池。圣寿已传千岁酒,天文更赏百僚诗。——《杂曲歌辞。凉州歌第一》

      7、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8、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张说《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

      9、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聂夷中《杂曲歌辞·起夜半》

      10、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11、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风吹入帘里,唯有惹衣香。——张祜《胡渭州》

      12、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13、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14、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5、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王昌龄《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16、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元稹《桃花》

      17、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刘宪《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18、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19、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韩愈《题百叶桃花》

      20、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21、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杂歌谣辞·渔父歌》

      22、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元稹《樱桃花》

      23、桃花流水须长信,不学刘郎去又来。——李建勋《南唐*事(句)》

      2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城南庄》

      25、桃花岭上觉天低,人上青山马隔溪。行到三姑学仙处,还如刘阮二郎迷。——顾况《寻桃花岭潘三姑台》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3、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4、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5、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王禹偁《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6、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项鸿祚《清*乐·池上纳凉》

      7、千古武陵溪上路,桃源流水潺潺。——张宏范《临江仙·忆旧》

      8、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9、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白居易《晚桃花》

      10、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

      11、花谷依然,秀靥偷春小桃李。——吴文英《荔枝香*·送人游南徐》

      12、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3、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14、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15、春坞桃花发,多将野客游。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张籍《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桃坞》

      16、桃花水到报*渠,喜动新流见跃鱼。——黄图安《闲咏二绝》

      17、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18、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19、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20、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郑板桥《沁园春·恨》

      21、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聂夷中《杂曲歌辞·起夜半》

      22、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欧阳修《舞春风》

      23、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李白《箜篌谣》

      24、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宫词一百首》

    [阅读全文]...

2022-03-16 03:15:29
  • 古诗《大林寺桃花》的赏析

  • 桃花
  • 古诗《大林寺桃花》的赏析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诗《大林寺桃花》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译文

      四月,正是*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赏析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作者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作者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作者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作者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作者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作者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作者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什么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的缘故。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一般说,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庐山海拔高度约1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川地区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原高出1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对于这个道理,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自然是无法理解的。这从他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可以证明。其实,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仅在庐山是这样,就是在别处也不例外。试以喜马拉雅山在我国境内一段山地为例,位于山地东南谷地的察隅、墨脱一带,由于海拔较低,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可以种植水稻、玉米、柑桔等喜高温作物;由此往上,到海拔3000米处,气温下降、雨水减少,只能种青裸、小麦一类作物;再往上,则是草木稀疏的高山牧场;雪线以上则因终年积雪、气候恶劣,除了偶尔长着几棵雪莲以外,啥植物也长不了。可见,在山地地区,植物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与山地气候要素一一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异分不开的。所以山地地区的气候就表现出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了。

    [阅读全文]...

2022-03-08 03:40:26
  • 桃花的诗句

  • 桃花
  •   桃花是春花的代表,在历代诗人笔下都有呈现。唐代诗人吴融的“满树如骄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写出了桃花怒放的盛况。下面是关于桃花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桃花的`诗句

      1)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出处: 张旭《桃花溪》

      2)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出处: 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3)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出处: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4)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出处: 张旭《桃花溪》

      5)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出处: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6) 草*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出处: 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7)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出处: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8)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出处: 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9)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出处: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

      10) 不寻俗,娇鸾彩凤风流处。 ——出处: 周文质《小桃红咏桃》

      11) 更觉桃源,人去隔仙凡。 ——出处: 辛弃疾《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

      12) 常疑即见桃花面,甚*来翻笑无书。 ——出处: 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

      13)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出处: 李颀《古从军行》

      14)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出处: 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15) 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

      16) 绿野带红山落角,桃杏参差残萼。 ——出处: 李清臣《谒金门杨花落》

      17) 桃花水到报*渠,喜动新流见跃鱼。 ——出处: *安《闲咏二绝》

      18) 花谷依然,秀靥偷春小桃李。 ——出处:吴文英《荔枝香*送人游南徐》

      19) 重重香腑脏,偏殢圣贤杯。 ——出处:辛弃疾《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

      20) 帘半卷,度一缕、歌云不碍桃花扇。 ——出处:张翥《摸鱼儿送春》

      21) 杨柳岸,泥香半和梅雨。 ——出处:吴文英《双双燕小桃谢后》

      22) 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 ——出处: 周邦彦《大酺越调春雨》

      23) 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 ——出处: 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24)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出处: 戴叔伦《兰溪棹歌》

      25)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 ——出处: 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26)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出处: 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27)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桃花的诗词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地一在天。

      若将贫*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阅读全文]...

2022-04-09 14:35:12
  • 《大林寺桃花》

  • 桃花
  •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译文

      四月,正是*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赏析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什么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 的缘故。 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一般说, 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庐山海拔高度约1 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川地区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原高出1 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对于这个道理,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自然是无法理解的。这从他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可以证明。 其实,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仅在庐山是这样,就是在别处也不例 外。试以喜马拉雅山在我国境内一段山地为例,位于山地东南谷地的察隅、墨脱一带,由于海拔较低,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可以种植水稻、玉米、柑桔等喜高温作物;由此往上,到海拔3 000米处,气温下降、雨水减少,只能种青裸、小麦一类作物;再往上,则是草木稀疏的高山牧场;雪线以上则因终年积雪、气候恶劣,除了偶尔长着几棵雪莲以外,啥植物也长不了。可见,在山地地区,植物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与山地气候要素一一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异分不开的。所以山地地区的气候就表现出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了。

    [阅读全文]...

2022-04-02 13:52:53
当前热门
形容桃花林的诗句 - 句子
形容桃花林的诗句 - 语录
形容桃花林的诗句 - 说说
形容桃花林的诗句 - 名言
形容桃花林的诗句 - 诗词
形容桃花林的诗句 - 祝福
形容桃花林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