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再战的古诗

关于老将再战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老将再战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老将再战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老将再战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1) 语录(1) 说说(1) 名言(941) 诗词(155) 祝福(8k+) 心语(221)

  • 王维《老将行》

  • 《老将行》

      作者: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注解】

      1、步行句:汉名将李广,为匈奴骑兵所擒,广时已受伤,便即装死。后于途中见一胡儿骑着良马,便一跃而上,将胡儿推在地下,疾驰而归。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2、射杀句:与上文连观,应是指李广为右北*太守时,多次射杀山中猛虎事。白额虎(传说为虎中最凶猛一种),则似是用晋名将周处除三害事。南山白额虎是三害之一。见《晋书?周处传》。

      3、肯数:岂可只推。

      4、邺下黄须儿:指曹彰,曹操第二子,须电影,性刚猛,曾亲征乌丸,颇为曹操爱重,曾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这句意谓,岂可只算黄须儿才是英雄。邺下,曹操封魏王时,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

      5、蒺藜:本是有三角刺的植物,这里指铁蒺藜,战地所用障碍物。

      6、卫青:汉代名将,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以征伐匈奴官至大将军。卫青姊子霍去病,也曾远入匈奴境,却未曾受困折,因而被看作“有天幸”。“天幸”本霍去病事,然古代常卫、霍并称,这里当因卫青而联想霍去病事。

      7、李广句:李广曾屡立战功,汉武帝却以他年老数奇,暗示卫青不要让李广抵挡匈奴,因而被看成无功,没有封侯。缘,因为。数,命运。奇,单数。偶之对称,奇即不偶,不偶即不遇。

      8、飞箭(一作“飞雀”)无全目:鲍照《拟古诗》:“惊雀无全目。”李善注引《帝王世纪》:吴贺使羿射雀,贺要羿射雀左目,却误中右目。这里只是强调羿能使雀双目不全,于此见其射艺之精。

      9、垂杨生左肘:《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柏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沈德潜以为“柳,疡也,非杨柳之谓”,并以王诗的垂杨“亦误用”。他意思是说,庄子的柳生其左肘的柳本来即疡之意,王维却误解为杨柳之柳,因而有垂云云。高步瀛说:“或谓柳为瘤之借字,盖以人肘无生柳者。然支离、滑介本无其人,生柳寓言亦无不可。”高说似较胜。

      10、故侯瓜:召*,本秦东陵侯,秦亡为*民,贫,种瓜长安城东,瓜味甘美。

      11、先生柳:晋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因门前有五株杨柳,遂自号“五柳先生”,并写有《五柳先生传》。

      12、誓令句:后汉耿恭与匈奴作战,据疏勒城,匈奴于城下绝其涧水,恭于城中穿井,至十五丈犹不得水,他仰叹道:“闻昔贰师将军(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旋向井祈祷,过了一会,果然得水。事见《后汉书?耿恭传》。疏勒:指汉疏勒城,非疏勒国。

      13、颍川空使酒:灌夫,汉颍阴人,为人刚直,失势后颇牢骚不*,后被诛。使酒:恃酒逞意气。

      14、聊持:且持。

      15、星文:指剑上所嵌的七星文。

      16、耻令句:意谓以敌人甲兵惊动国君为可耻。《说苑?立节》:越国甲兵入齐,雍门子狄请齐君让他自杀,因为这是越甲在鸣国君,自己应当以身殉之,遂自刎死。呜:这里是惊动的意思。

      【韵译】

      当年十五二十岁青春之时;徒步就能夺得胡人战马骑。

      年轻力壮射杀山中白额虎;数英雄岂止邺下的黄须儿?

      身经百战驰骋疆场三千里;曾以一剑抵当了百万雄师。

      汉军声势迅猛如惊雷霹雳;虏骑互相践踏是怕遇蒺藜。

      卫青不败是由于天神辅助;李广无功却缘于命运不济。

      自被摈弃不用便开始衰朽;世事随时光流逝人成白首。

      当年象后羿飞箭射雀无目;如今不操弓疡瘤生于左肘。

      象故侯流落为民路旁卖瓜;学陶令门前种上绿杨垂柳。

      古树苍茫一直延伸到深巷;寥落寒山空对冷寂的窗牖。

      誓学耿恭在疏勒祈井得泉;不做颍川灌夫为牢骚酗酒。

      贺兰山下战士们列阵如云;告急的军书日夜频频传闻。

      持节使臣去三河招募兵丁;招书令大将军分五路出兵。

      老将揩试铁甲光洁如雪色;且持宝剑闪动剑上七星纹。

      愿得燕地的好弓射杀敌将;绝不让敌人甲兵惊动国君。

      莫嫌当年云中太守又复职;还堪得一战为国建立功勋。

      【评析】

    [阅读全文]...

2021-12-26 17:00:48
  • 王维老将行拼音版古诗(老将行诗文赏析及解释)

  • 解释
  • 《老将行》 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注释]

    1、步行句:汉名将李广,为匈奴骑兵所擒,广时已受伤,便即装死。后于途中见一胡儿骑着良马,便一跃而上,将胡儿推在地下,疾驰而归。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2、射杀句:与上文连观,应是指李广为右北*太守时,多次射杀山中猛虎事。白额虎(传说为虎中最凶猛一种),则似是用晋名将周处除三害事。南山白额虎是三害之一。见《晋书·周处传》。

    3、肯数:岂可只推。

    4、邺下黄须儿:指曹彰,曹操第二子,须电影,性刚猛,曾亲征乌丸,颇为曹操爱重,曾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这句意谓,岂可只算黄须儿才是英雄。邺下,曹操封魏王时,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

    5、蒺藜:本是有三角刺的植物,这里指铁蒺藜,战地所用障碍物。

    6、卫青:汉代名将,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以征伐匈奴官至大将军。卫青姊子霍去病,也曾远入匈奴境,却未曾受困折,因而被看作“有天幸”。“天幸”本霍去病事,然古代常卫、霍并称,这里当因卫青而联想霍去病事。

    7、李广句:李广曾屡立战功,汉武帝却以他年老数奇,暗示卫青不要让李广抵挡匈奴,因而被看成无功,没有封侯。缘,因为。数,命运。奇,单数。偶之对称,奇即不偶,不偶即不遇。

    8、飞箭(一作“飞雀”)无全目:鲍照《拟古诗》:“惊雀无全目。”李善注引《帝王世纪》:吴贺使羿射雀,贺要羿射雀左目,却误中右目。这里只是强调羿能使雀双目不全,于此见其射艺之精。

    9、垂杨生左肘:《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柏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沈德潜以为“柳,疡也,非杨柳之谓”,并以王诗的垂杨“亦误用”。他意思是说,庄子的柳生其左肘的柳本来即疡之意,王维却误解为杨柳之柳,因而有垂云云。高步瀛说:“或谓柳为瘤之借字,盖以人肘无生柳者。然支离、滑介本无其人,生柳寓言亦无不可。”高说似较胜。

    10、故侯瓜:召*,本秦东陵侯,秦亡为*民,贫,种瓜长安城东,瓜味甘美。

    11、先生柳:晋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因门前有五株杨柳,遂自号“五柳先生”,并写有《五柳先生传》。

    12、誓令句:后汉耿恭与匈奴作战,据疏勒城,匈奴于城下绝其涧水,恭于城中穿井,至十五丈犹不得水,他仰叹道:“闻昔贰师将军(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旋向井祈祷,过了一会,果然得水。事见《后汉书·耿恭传》。疏勒:指汉疏勒城,非疏勒国。

    13、颍川空使酒:灌夫,汉颍阴人,为人刚直,失势后颇牢骚不*,后被诛。使酒:恃酒逞意气。

    14、聊持:且持。

    15、星文:指剑上所嵌的七星文。

    16、耻令句:意谓以敌人甲兵惊动国君为可耻。《说苑·立节》:越国甲兵入齐,雍门子狄请齐君让他自杀,因为这是越甲在鸣国君,自己应当以身殉之,遂自刎死。呜:这里是惊动的意思。

    [评析]

    诗写一老将年少勇战,转战沙场,后因“无功”被弃。然而他自不服老,在边地烽火重燃时,他壮心复起,仍想为国立功。

    全诗分三部分,开头十句是第一部分,写老将青少年时代的智勇、功绩和不*遭遇。中间十句为第二部分,写老将被遗弃的清苦生活。最后十句为第三部分,写边烽未息,老将时时怀着请缨卫国杀敌的衷肠。

    诗多用典故,犹有不切意的,实在*于晦涩难解,大不足取。

    [阅读全文]...

2021-12-04 05:12:28
  • 《老将行》古诗词鉴赏

  • 《老将行》古诗词鉴赏

      注释

      1、步行句:汉名将李广,为匈奴骑兵所擒,广时已受伤,便即装死。后于途中见一胡儿骑着良马,便一跃而上,将胡儿推在地下,疾驰而归。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2、射杀句:与上文连观,应是指李广为右北*太守时,多次射杀山中猛虎事。白额虎(传说为虎中最凶猛一种),则似是用晋名将周处除三害事。南山白额虎是三害之一。见《晋书·周处传》。

      3、肯数:岂可只推。

      4、邺下黄须儿:指曹彰,曹操第二子,须电影,性刚猛,曾亲征乌丸,颇为曹操爱重,曾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这句意谓,岂可只算黄须儿才是英雄。邺下,曹操封魏王时,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

      5、蒺藜:本是有三角刺的植物,这里指铁蒺藜,战地所用障碍物。

      6、卫青:汉代名将,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以征伐匈奴官至大将军。卫青姊子霍去病,也曾远入匈奴境,却未曾受困折,因而被看作“有天幸”。“天幸”本霍去病事,然古代常卫、霍并称,这里当因卫青而联想霍去病事。

      7、李广句:李广曾屡立战功,汉武帝却以他年老数奇,暗示卫青不要让李广抵挡匈奴,因而被看成无功,没有封侯。缘,因为。数,命运。奇,单数。偶之对称,奇即不偶,不偶即不遇。

      8、飞箭(一作“飞雀”)无全目:鲍照《拟古诗》:“惊雀无全目。”李善注引《帝王世纪》:吴贺使羿射雀,贺要羿射雀左目,却误中右目。这里只是强调羿能使雀双目不全,于此见其射艺之精。

      9、垂杨生左肘:《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柏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沈德潜以为“柳,疡也,非杨柳之谓”,并以王诗的垂杨“亦误用”。他意思是说,庄子的柳生其左肘的柳本来即疡之意,王维却误解为杨柳之柳,因而有垂云云。高步瀛说:“或谓柳为瘤之借字,盖以人肘无生柳者。然支离、滑介本无其人,生柳寓言亦无不可。”高说似较胜。

      10、故侯瓜:召*,本秦东陵侯,秦亡为*民,贫,种瓜长安城东,瓜味甘美。

      11、先生柳:晋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因门前有五株杨柳,遂自号“五柳先生”,并写有《五柳先生传》。

      12、誓令句:后汉耿恭与匈奴作战,据疏勒城,匈奴于城下绝其涧水,恭于城中穿井,至十五丈犹不得水,他仰叹道:“闻昔贰师将军(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旋向井祈祷,过了一会,果然得水。事见《后汉书·耿恭传》。疏勒:指汉疏勒城,非疏勒国。

      13、颍川空使酒:灌夫,汉颍阴人,为人刚直,失势后颇牢骚不*,后被诛。使酒:恃酒逞意气。

      14、聊持:且持。

      15、星文:指剑上所嵌的七星文。

      16、耻令句:意谓以敌人甲兵惊动国君为可耻。《说苑·立节》:越国甲兵入齐,雍门子狄请齐君让他自杀,因为这是越甲在鸣国君,自己应当以身殉之,遂自刎死。呜:这里是惊动的意思。

      译文

      当年十五二十岁青春之时;

      徒步就能夺得胡人战马骑。

      年轻力壮射杀山中白额虎;

      数英雄岂止邺下的'黄须儿?

      身经百战驰骋疆场三千里;

      曾以一剑抵当了百万雄师。

      汉军声势迅猛如惊雷霹雳;

      虏骑互相践踏是怕遇蒺藜。

      卫青不败是由于天神辅助;

      李广无功却缘于命运不济。

      自被摈弃不用便开始衰朽;

      世事随时光流逝人成白首。

      当年象后羿飞箭射雀无目;

      如今不操弓疡瘤生于左肘。

      象故侯流落为民路旁卖瓜;

      学陶令门前种上绿杨垂柳。

      古树苍茫一直延伸到深巷;

      寥落寒山空对冷寂的窗牖。

      誓学耿恭在疏勒祈井得泉;

      不做颍川灌夫为牢骚酗酒。

      贺兰山下战士们列阵如云;

      告急的军书日夜频频传闻。

      持节使臣去三河招募兵丁;

      招书令大将军分五路出兵。

      老将揩试铁甲光洁如雪色;

      且持宝剑闪动剑上七星纹。

      愿得燕地的好弓射杀敌将;

      绝不让敌人甲兵惊动国君。

      莫嫌当年云中太守又复职;

      还堪得一战为国建立功勋。

      赏析

      诗写一老将年少勇战,转战沙场,后因“无功”被弃。然而他自不服老,在边地烽火重燃时,他壮心复起,仍想为国立功。

    [阅读全文]...

2022-01-30 06:34:49
  • 有关战争的古诗

  • 战争
  • 有关战争的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战争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凉州词》

      唐·王翰

      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七律·长征》

      现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己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来长共血争流。

      7、《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9、《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

      10、《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阅读全文]...

2022-01-24 17:11:25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战争
  •   1、《凉州词》

      唐·王翰

      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七律·长征》

      现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己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来长共血争流。

      7、《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9、《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

      10、《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阅读全文]...

2021-12-29 02:31:50
  • 我将古诗词

  • 我将古诗词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翻译」

      我把祭品献上.

      有牛又有羊,

      保佑我们吧,上苍!

      各种典章我都效法文王,

      盼着早日*定四方。

      伟大的文王,

      请尽情地享用祭品。

      我日日夜夜,

      敬畏上天的威命,

      保佑我大功告成。

      「注释」

      ⑴我:周武王自称。将:捧。享:献祭品。

      ⑵右:通“佑”,保佑。

      ⑶仪式:法度。刑:通“型”,效法。典:典章,法则。

      ⑷靖:*定。

      ⑸伊:语助词。嘏(jiǎ):大,伟大。

      ⑹既:尽。右:助。诗集传》则以为神灵“降而在祭牛羊之右”。飨(xiǎng):享用祭品。

      ⑺于时:于是。

      「赏析」

      《我将》是《大武》一成的歌诗。《大武》原作于武王伐纣成功告庙之时,当时只有三成。《逸周书·世俘》中也有记载,武王班师回镐京之四月辛亥,“荐俘、殷王鼎,武王乃翼,矢珪矢宪,告天宗上帝。”第四天,“甲寅,谒(告)我(伐)殷于牧野,王佩赤白旂,籥人奏《武》,王入进《万》,献《明明》三终。”故王国维《说勺舞象舞》一文推测,《大武》之六成是原先的三成和《三象》合并的,这六成可以分开来表演,还可以独立表演,于是名称也就随之而不同。这一推测大约是正确的。

      《大武》的乐曲早已失传,虽有零星的资料,但终难具体描述。然其舞蹈形式则留下了一些粗略的记录,可以作大概的描绘。第一场,在经过一番擂鼓之后,为首的舞者扮演武王,头戴冕冠出场,手持干戚,山立不动。其余六十多位舞者扮武士陆续上场,长时间咏叹后退场。这一场舞蹈动作是表示武王率兵北渡盟津,等待诸侯会师,八百诸侯会合之后,急于作战,而周武王以为伐纣的时机尚不成熟,经过商讨终于罢兵的事实。第二场主演者扮姜太公,率众舞者手持干戈,奋臂击刺,猛烈顿足。他们一击一刺,做四次重复,表示武王命太公率敢死队闯犯敌阵进行挑战,武王率大军进攻,迅速获胜,威振中原。第三场众舞者由面向北转而向南,表示周师凯旋返回镐京。第四场开始时,众舞者混乱争斗,扮周、召二公的'舞者出而制止,于是众舞者皆左膝跪地,表示成王即位之后,东方和南方发生叛乱,周、召二公率兵*乱的事实。第五场,众舞者分成左右两大部分,周公在左、召公在右,振动铃铎,鼓励众舞者前进,表示成王命周公镇守东南,命召公镇守西北。第六场,众舞者恢复第一场的位置,作阅兵庆典和尊崇天子成王的动作,表示周公*乱以后,庆祝天下太*,各地诸侯尊崇周天子。

      按传统说法,《诗经》是配乐舞的歌词,即诗乐舞三位一体。王国维曾怀疑这一说法,但他撰《周大武乐章考》研究《大武》的歌辞时还是按这一原则进行的,即认为《大武》六成有诗六篇。据《毛诗序》“《武》,奏《大武》也”、“《酌》,告成《大武》也”的说明,与《大武》有关的诗为《武》、《酌》,又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武王克商,作《颂》曰:……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惟求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数语,提及《大武》中诗有《武》、《赉》、《桓》。这样,六篇就确定了四篇。王国维又根据《周颂》末四篇的排列顺序,认为《般》诗为其中一篇。又据《礼记·祭统》“舞莫重于《武宿夜》”一语,推断还有一篇诗,其中有“宿夜”一词,“宿夜”即“夙夜”,他认为《昊天有成命》即《武宿夜》,当为《大武》之第一篇歌诗,以下依次为《武》、《酌》、《桓》、《赉》、《般》。后经冯沅君、陆侃如,尤其是高亨的详细考辨,断定《大武》第一篇当为《我将》(详见高亨《周代大武乐考释》一文),并重新排列了后四成歌诗的次序。于是,《大武》六成的六篇诗的排列次序确定为:《我将》、《武》、《赉》、《般》、《酌》、《桓》。现以高亨的排列次序为依据,分别于各诗之下简析之。

      《我将》作为《大武》一成的歌诗。其舞蹈表现周武王观兵于盟津的历史事件,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出发前曾往毕地文王墓上举行过祭祀。他这次出兵伐纣,是以文王为号召,自称“太子发”,军中载着文王的牌位,用以召集诸侯会师。所以这首诗原来盖为出兵前祭祀文王的祷词,后来伐纣成功,又将该诗确定为《大武》一成的歌诗。《毛诗序》曰:“《我将》,祀文王于明堂也。”盖《大武》之六篇诗,周代常单独使用,故于明堂祀文王亦可用该诗。

      《我将》诗始言奉献牺牲于天帝,祈求天帝保佑。据《乐记》,《大武》一成象征武王出征,周人出征,必先祭祀天帝,求得天帝的保佑,此诗的首三句说的就是这事。次言继承文王之遗志,以求“日靖四方”,也就是统一并安定天下。文王时代,伐犬戎,伐密须,伐耆,伐邘,伐崇,文王殁后,武王欲完成文王未竟事业,伐纣克商,追思文王创业之功,深觉当遵循文王行之有效的种种法典。末言夙夜“畏天之威”,是说自己日夜不忘天帝和文王之命,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早日安定天下。对武王而言,天命和文王之典是一致的,文王的遗志也就是“天威”(天命之威)。这就是该诗把祭祀文王和祷告上天合而为一的缘故。全诗自始至终,都用第一人称的口气,即周武王出兵之前向父亲的神灵和上帝陈述出兵的目的,并祈求保佑。其语言质朴,充满敬畏之情。

    [阅读全文]...

2022-05-09 12:23:57
  • 《将进酒》李白古诗

  • 李白
  • 《将进酒》李白古诗

      《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诗中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下面就跟着小编来看看这首古诗吧!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lè),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jìng)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词语解释】

      青丝:指黑发。

      雪:指白发。

      会须:正应当。

      岑夫子:指岑勋,李白之友。

      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

      杯莫停:又作“君莫停”。

      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精美的饭食。

      【诗文解释】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赏析1】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

      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赏析2】

      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属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阔景象,绝对不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作者是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语带有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

      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阅读全文]...

2022-07-22 21:03:03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战争,写作
  • 关于战争的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战争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己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阅读全文]...

2021-12-23 12:27:30
  • 关于战争的古诗句

  • 战争
  •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积尸草木腥,血流川原丹。——杜甫《垂老别》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4、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

      5、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北朝民歌《木兰诗》

      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家人。——戴复古《淮村兵后》

      8、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9、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10、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1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m.ju.51tietu.net)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

      1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北朝民歌《木兰诗》

      1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1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16、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8、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9、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2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21、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自河南经乱》

      2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3、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怅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24、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2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阅读全文]...

2022-04-06 01:35:51
  •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

  • 战争
  •   1、《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淮村兵后》  宋·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3、《垂老别》  唐·杜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4、《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木兰诗》  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6、《梅岭三章·其一》  *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0、《新婚别》  唐·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阅读全文]...

2022-05-22 03:30:26
老将再战的古诗 - 句子
老将再战的古诗 - 语录
老将再战的古诗 - 说说
老将再战的古诗 - 名言
老将再战的古诗 - 诗词
老将再战的古诗 - 祝福
老将再战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