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关于赏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中秋节的古诗关于赏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中秋节的古诗关于赏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中秋节的古诗关于赏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中秋节赏月的诗句
元好问:倪庄中秋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晏殊:中秋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中秋赏月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俗。月亮,在人们心目中也是一个美好的字眼。仅月亮的别名美称就有“冰镜”、“玉兔”、“金盆”、“玉环”、“冰轮”等十几种。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或歌或咏,借物抒怀,留下了许多妙语佳篇。中秋即至,我们不妨从古人诗篇中摘录一些有关月的佳句以供赏玩。
家喻户晓而又朗朗上口的要数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幽幽明月引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不知自何时起,月亮和故乡之间似乎有着一种微妙的联系。是啊,皎洁如玉的明月将银辉洒向大地,万物沐浴其中,不由得引起人淡淡的遐思和怀想,想必远方的故乡也是另有一番景象吧。
再看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与月亮、影子共饮,可见诗人孤独、凄凉之处境。而明月,无论何时何地都与人紧密相依,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可谓人类最忠实最可靠的伴侣。
古诗《望江南》中“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是痴情女子对月亮的倾诉。这里把月亮比成明镜,仿佛事物的见证人。是啊,皓月临空,普照大地,人间万物,世事变迁,它何尝不照个分明,看在眼里?
古人不见今日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沧海桑田,唯有明月依旧。张若虚的一篇《春江花月夜》情景交融,富含哲理,令人回味不尽。“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畔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抒发了由江、月引起的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感慨。
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更是千古吟诵不衰。其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句借明月的有无道出了诗人对宇宙中事物的迷茫。“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诗人以自然界月的阴晴圆缺来比喻人生的悲欢离合,寄托了他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自己对某些事物的感伤和无奈,又显示出其超脱达观的情怀。在这里,是月亮给予了诗人宝贵的人生启迪。
而吕本中的《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全词以月亮作比,从月亮的与人相随和盈亏变化两个角度,正反设喻,对月抒怀,望月兴叹,表达了闺中妇人无尽的哀怨和相思,如泣如诉,声声动人。不知月亮怎有如此魅力,引人遐想,让人感伤?
文中以月作为意境的诗句更是不胜其多,体现了月亮与人类的关系之密切。“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绘了一幅玉盘高悬柳枝摇曳恋人相约卿卿我我的优美浪漫景象。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等,都是借明月来烘托幽雅静谧的氛围。现代作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得更是淋漓尽致,绝妙无比。
可见,文人墨客对月是情有独钟,偏爱颇深。是月亮,给诗人以创作的灵感和源泉,给人们以人生的思考和启迪。自古以来,人们爱月咏月,无不表达了对世间美好事物的爱慕、希冀和追求。
关于月亮的传说也是那么的美丽凄婉动人。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个传说,人们赋予月亮一种神秘感、朦胧美以及人生永恒的缺撼美。
又到中秋,玉盘高悬。仰望明月,思绪万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在这佳节倍思亲的时刻,不由得让人想起苏轼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苏轼对自己和天下人的愿望,希望天下有情人都能团聚,即使不能团聚,只要能够长长久久,也能在不同的地方,共同享受这美好的月光。
关于明月的古诗,你知道几首呢?少年时的“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成年后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老年时的“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不同的时间情景,诗人借月诉说的情感也有别。今天特意为你分享五十首关于明月的古诗词,中秋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些优美的古诗词,从中体会不同的相思愁绪。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夜玩月》
关于中秋节赏月的诗句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关诗句内容,一起来看看。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6、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7、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8、露从今夜白,月是绞乡明。
9、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10、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12、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13、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14、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15、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16、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7、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18、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对月有怀》——曹雪芹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中秋月》——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中秋月二首》——李峤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夜登楼望月寄人》——戎昱
西楼见月似江城,脉脉悠悠倚槛情。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初惊桂子从天落,稍误芦花带雪*。知称玉人临水见,可怜光彩有馀清。
《和崔中丞中秋月》——张南史
秋夜月偏明,西楼独有情。千家看露湿,万里觉天清。
映水金波动,衔山桂树生。不知飞鹊意,何用此时惊。
《秋暮忆中秋夜与王璠侍御赏月,因怆远离聊以》鲍防。
前月月明夜,美人同远光。
清尘一以间,今夕坐相忘。
风落芙蓉露,疑余绣被香。
《中秋月》——马戴
阴魄出海上,望之增苦吟。冷搜俪颔重,寒彻蚌胎深。
皓气笼诸夏,清光射万岑。悠然天地内,皎洁一般心。
《中秋夜临镜湖望月》——陈羽
镜里秋宵望,湖*月彩深。圆光珠入浦,浮照鹊惊林。
澹动光还碎,婵娟影不沉。远时生岸曲,空处落波心。
迥彻轮初满,孤明魄未侵。桂枝如可折,何惜夜登临。
《中秋夜君山台望月》——李涉
大堤花里锦江前,诗酒同游四十年。不料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见当天。
导语:秋风秋雨,秋心秋情,一叶知秋,感悟满腔思念的情怀。下面是关于中秋节的诗歌,欢迎参考!
宋·朱淑真
谁家横笛弄轻清,唤起离人枕上情。
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
宋·朱淑真
九秋三五夕,此夕正秋中。
天意一夜别,人心千古同。
清光消雾霭,皓色遍高空。
愿把团圆盏,年年对兔宫。
宋·朱淑真
积叶冷翻阶,痴云暗海涯。
楼高劳望眼,天暝苦吟怀。
宛转愁难遗,团圆事未谐。
四檐飞急雨,寂寂坐坐齐。
宋·朱淑真
冯夷捧出一轮月,河伯吹开万里云。
寥廓无尘河汉远,水光天影接清芬。
唐·李洞
四十五秋宵,月分千里毫。
冷沉中岳短,光溢太行高。
不寐清人眼,移栖湿鹤毛。
露华台上别,吟望十年劳。
[中秋节赏月诗歌]
关于中秋节赏月的诗句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中秋节赏月的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对月有怀》——曹雪芹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中秋月》——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中秋月二首》——李峤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夜登楼望月寄人》——戎昱
西楼见月似江城,脉脉悠悠倚槛情。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初惊桂子从天落,稍误芦花带雪*。知称玉人临水见,可怜光彩有馀清。
《和崔中丞中秋月》——张南史
秋夜月偏明,西楼独有情。千家看露湿,万里觉天清。
映水金波动,衔山桂树生。不知飞鹊意,何用此时惊。
秋暮忆中秋夜与王璠侍御赏月,因怆远离聊以鲍防
前月月明夜,美人同远光。
清尘一以间,今夕坐相忘。
风落芙蓉露,疑余绣被香。
《中秋月》——马戴
阴魄出海上,望之增苦吟。冷搜俪颔重,寒彻蚌胎深。
皓气笼诸夏,清光射万岑。悠然天地内,皎洁一般心。
《中秋夜临镜湖望月》——陈羽
镜里秋宵望,湖*月彩深。圆光珠入浦,浮照鹊惊林。
澹动光还碎,婵娟影不沉。远时生岸曲,空处落波心。
迥彻轮初满,孤明魄未侵。桂枝如可折,何惜夜登临。
《中秋夜君山台望月》——李涉
大堤花里锦江前,诗酒同游四十年。不料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见当天。
《中秋月》——张祜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中秋夜杭州玩月》——张祜
万古太*,中秋海上生。鬼愁缘辟照,人爱为高明。
历历华星远,霏霏薄晕萦。影流江不尽,轮曳谷无声。
似镜当楼晓,如珠出浦盈。岸沙全借白,山木半含清。
小槛循环看,长堤蹋阵行。殷勤未归客,烟水夜来情。
元好问:倪庄中秋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千万里。
中秋节赏月的传说
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在中秋节的时候都要举行一个容重的祭月仪式,那么你知道中秋节拜月是什么意思吗?中秋节为什么祭月呢?接下来,小编跟你分享中秋赏月的寓意象征。
中秋赏月的寓意象征
中秋节,是*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寓意也有团圆的意思。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浪漫的、温馨的,同时,也是家庭性的。严格说来,*人的结构形态是以家庭、家族、血缘为牢固的社会纽带,这种绵延几千年的社会细胞,十分稳定地积淀在每一个*人的血液里。这一点和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人靠社区生活,社会结构是一个以法律维护、以人性和宗教呵护为主体的个体社会结构,家庭的观念相对淡漠。节日里,西方人更注重与社区、与群体聚在一起,共同欢庆。而*人几千年是靠家庭、家族、血缘来维护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来抵御人生遭遇的各种风险的。所以,节日里,*人更多的是想与家人一起欢乐,呵护家庭的温情,得到家人的祝福,这是*人的'欢乐观和幸福观。*人过节,几代不同年龄的人聚在一起的家中度过的,要想“狂欢”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节日里体现的是一家人能够团圆,温馨地围坐在一起,共叙家常,这就是*人最大的快乐与幸福,*人享受到的节日欢乐就是“几代同堂”的幸福,不喜欢外人进入,狂欢会打破节日的温馨,所以不赞成“狂欢”,相反有很多节日的禁忌,这一点小孩子或者青春期的青年男女们会感到有些“闷”,不过瘾,不像西方人那样可以“嗨”。
但中秋节不是专为年轻人过的,它是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过的。它的核心主题就是寄托*人的期盼团圆的家庭情感和民族情感。
从时间上看,一年之中,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已经过去了一年中的大半年,夏收完了,秋收也完了,在农业社会中,漫长的一年时光终于到了该歇歇了。这时,恰恰到了一年明月最圆的时候,触月思人,情感油然而生。我没有确切地看到有关典籍里,关于中秋节真正成为*人最重要的节日是源于哪个朝代?有学者说是唐代,也有说宋代,更有说周代的。节日起源的研究十分复杂,节日*俗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一个节日的热与凉,也和时代的经济与文化风俗时尚有关。不过,中秋节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尤其是在北方,天高云淡、景色怡人,也是一年中月亮最皎洁的季节。
*人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所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我总觉得,对月亮*人有一种特别的喜爱。西方人也喜欢月神,但更喜欢日神和酒神;而我们更喜欢月神和酒神,仰首望月,古代多少文人雅士都对酒当歌,写下了流传万世的名篇佳作。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举杯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太多太多的诗歌是源于中秋佳节创作出来的,中秋节给了文学艺术创造多大的动力啊,同样,这些歌颂中秋节的灿烂诗篇也传承了节日的丰富情感内涵,推动了节日的美誉度传播。
中秋节为什么祭月
所谓“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在先人的观念中,日月代表着阴阳两极,两者和谐是万物正常生长的保证。《礼记?祭义》中记载:“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所以先人十分重视祭祀日月。
春秋末年《周礼》记载:“中春昼,击土鼓,龡《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描述的是先人在中秋夜击鼓奏乐,祭月迎寒的场面。《礼记·祭义》有“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即按日月所代表的阴阳关系,祭日于高台,祭月于坑穴。《史记·封禅书》还记载:“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即用牛祭日,用羊猪祭月。
秦汉时期祭月在皇室礼仪中继续传承。秦时,各地均建有日月祠,山东有日主祠、月主祠。秦始皇祭日于成山,祭月于莱山。汉武帝时,则“夕夕月则揖”,行朝日夕月之礼。北魏、隋唐直至明清历代沿用秋分祭月礼仪。明世宗时,还在北京修建夕月坛,专供天子于秋分设坛在夜晚祭祀月神,这就是现在的北京月坛公园。
《明嘉靖祭祀》记载:“秋分祀夜明于夕月坛。”又曰:“夕月坛每三岁一祭。祭以丑、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则遣文臣,夕月则遣武臣。”即每三年一大祭,遇丑、辰、未、戌年皇帝亲自在月坛祭月。其他年份则派文臣代祭日,遣武臣代祭月。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为朝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的祭月礼仪,也逐渐流传到民间。礼仪式的皇家祭神行为变成了大众化的功利性民俗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沿续下来。同时,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离秋分最*的满月日——中秋。
宋代起秋祭月*俗开始成为求月神赐福,男人求功名利禄,女人则求貌美如仙。宋代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卷四“八月”中记载:“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颜如皓月。”
明清时期,中秋祭月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祭拜仪式。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记述了明朝北京的中秋风俗:“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纸肆市月光纸,绘满月像,趺坐莲花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
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描述的是中秋节夜世人面月出方位设祭案,案呈月饼月果等圆形供品,对月拜祭。而后焚毁月光纸,分食祭祀供品。
祭月活动在民国期间仍然风行,只是四九年后才因形势的变化而逐渐消失,所以现代人中秋节只知吃月饼而不知祭月。然而,*几年来又重新开始出现由官方或民间组织的祭月活动。
*素以“礼仪之邦”而著称。孔夫子有“不学礼,无以立”的庭训。祭祀礼仪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排在我国传统“五礼”首位的吉礼,就是祭祀天地神灵之礼。
所以说,祭月活动重新受到重视应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祭祀礼仪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每年清明节祭祀黄帝陵、端午节祭祀屈原、中秋节祭月以及孔子诞辰日(八月二十七日)的祭孔大典等活动,将会成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中华文明的主要礼仪。
中秋节拜月是什么意思
拜月*俗兴盛于上古之时,源于先民对月亮的自然崇拜和神化。周代以后,对日月的随意性跪拜演变为固定时间场所和程序化的祭祀制度,并成为皇权象征。《国语·周语上》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南北朝之后,我国古代岁时文化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隋唐以后,国力昌盛、经济繁荣,为节日游乐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形成于唐朝初年的中秋节,将皇家垄断的拜月活动,发展为千家万户全民赏月的浪漫节日,聚会、宴饮、拜月、赋诗等*俗随之兴起。
到了宋代,中秋节更加隆重热闹,少男少女们对月祈福许愿,成为当时京城的流行时尚。据宋代金盈之的《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当时京城赏月聚会与其他地方不一样,城里十二三岁的孩子都穿上**的服饰,到楼上或庭院里焚香拜月,男孩子祈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孩子对月伫立、默默许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以来,亲人团圆、拜月祈福成为中秋节最重要的主题。记载明朝北京风俗的《帝都景物略》一书中,对中秋节祭月有详细的记载。京城之外,全国各地中秋拜月、全家团圆、吃月饼等*俗都很兴盛,吟咏中秋、感悟人生的宋词更是佳作迭出。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苏轼在“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对月而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婺源中秋节赏月攻略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做过攻略吧,攻略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还是对攻略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婺源中秋节赏月攻略,欢迎大家分享。
看点一:这里的空气清新,这里的夜空明朗
婺源生态环境优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2%(部分景区达96%),天然形成了高达10万/立方米以上的负离子“天然氧吧”。行走在山水之间,绿草如茵,树叶如花,它们的清香慢慢的、淡淡的浸润着我们,让视觉与呼吸迷醉。
这里的夜空明朗,月色皎洁。透明的圆月悬挂在静谧的夜空,缕缕轻风酷似铺上了一层纯净的奶油,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我伫立窗前,心踏着月色,仰望星空,黛蓝的天幕上缀满晶莹闪烁的星星,四周都是雪白的,整个世界仿佛染上一层银白。夜色里,有萤火虫的霓虹在闪烁,有小虫在浅唱低吟,此刻,我心静如水,无心睡眠,抛开烦恼与不快,与大自然交谈,与虫鱼对话,倾听来大自然的声音,让身心融入大自然的呼吸中。
看点二:品尝农家自制的麻饼、酥月,回味浓浓的乡情
在婺源,中秋月饼有两种:麻饼和酥月。麻饼由面粉作的,皮薄薄的,由白糖、白芝麻、猪油作馅,饼的外面裹着白芝麻,小时候,农村妇女都将麻饼用针穿一个洞,用棉线把麻饼穿起来,挂在孩子的脖子上。现在麻饼已经很少了,只有在“添丁”的时候才能看到麻饼,也只是摆设而已。婺源流传至今的.中秋食品是婺源酥月,是婺源的特色食品。而婺源酥月以李坑酥月、浙源酥月为佳。酥月由黑芝麻、桂花、白糖、猪油、果仁入馅,外酥内甜,香软可口,是婺源人中秋走亲访友的必备礼品,现在一些在外乡的游子们,吃到这特有的家乡食品,倍添了一种思乡之情。
看点三:舞草龙灯、堆宝塔等独特*俗趣味十足
舞草龙灯是婺源乡村庆中秋的古*俗,意在祈福、图吉利。草龙灯是由稻草、木棍扎成的一条龙。中秋之夜,乡亲们会拿出祈福用的香灯,点燃插在草龙上,长长的草龙灯星星点点,与天空的明月对应,煞是壮观。
堆宝塔,是孩子们中秋最欢乐的时光。这一*俗,在全国来说也是绝无仅有的。晚饭后,孩子们在家门口、巷子里或在河边,用砖头堆砌起一个个圆形的空心塔,在塔上摆着月饼和食品,塔下面烧着火。当灯塔内的火堆燃起之时,狂欢时刻便拉开帷幕。大家围着火堆赏月、吃月饼、唱歌、跳舞、笑着闹着,仿佛回到了童年,那些不知愁滋味的日子。
看点四:感受民间游艺的璀璨
中秋到,抬阁闹。在赋春镇甲路村,村民忙开了。大家欢聚一堂,为“金童、玉女”化妆、上架、穿衣、戴帽。这些孩子,一个造型,就是一部戏曲。逢年过节,村民们就会选拔少男少女妆扮成戏曲故事中的优秀人物,立于阁台上。村民们扛着“抬阁”,在鼓乐与鞭炮声中,穿行街巷,巡游乡村,欢*收。甲路抬阁也是甲路村传承千年的民俗,被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游览线路推荐:
a、婺源三日游
d1:抵婺源后游览小桥流水人家——李坑,徽州古商埠——汪口,观徽派建筑,品徽州文化;住宿在县城。
d2:游览华夏第一洞天——灵岩洞;森林水世界——卧龙谷,感受最美乡村神奇的山水;卧龙谷中餐;参观被外界媒体誉为*最美廊桥之宋代廊桥——彩虹桥;晚上篝火晚会,品婺源酥月,观婺源特色的舞草龙灯、堆灯塔;
住宿清华镇或思溪延村
d3:参观儒商第一村——思溪延村,返程。
b、婺源、黄山(或三清山)三日游
d1:前往婺源,游览天人合一的生态家园——晓起,伟人故里——江湾,观徽派建筑,品徽州文化;晚上篝火晚会,品婺源酥月,观婺源特色的舞草龙灯、堆灯塔;选择在江湾住宿。
d2:游览华夏第一洞天——灵岩洞;森林水世界——卧龙谷,感受最美乡村神奇的山水;卧龙谷中餐;返程。选择在县城住宿。
d3: 游览黄山或三清山风光。住宿黄山或三清山;
舞草龙灯、堆宝塔地点:(时间:XX年9月8日晚19:00至21:00时)
东线:李坑(布龙)、江湾、汪口、言坑、江岭、庆源、中村、官坑;
北线:严田古樟、上严田、清华镇、长溪、岩前等。
关于中秋节赏月的由来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秋节赏月的由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各地赏月的*俗来源
1、总的来说,赏月来源于周代。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2、广东赏月的*俗来源:中秋节,是人月两团圆的好日子,赏月必不可少。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3、北京赏月的*俗来源:北京人喜欢一边看电视里面的中秋节目,一边赏月,有像过年看《春节联欢晚会》一样,这种*俗同样起源于周朝,不过当时是上街游玩,看戏比较多。
江浙赏月的*俗来源:江浙人赏月时候主要以吃东西为主,一边看着月亮,一边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是主角。
二、各地赏月的注意事项
1、总的来说,赏月无论是在广东,北京还是江浙一带,赏月的时候都是离不开团聚和欢乐两个词,只是不同地方庆祝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2、广东赏月时候,需要注意安全。广东人比较喜欢一般登楼看月,一边吃东西庆祝,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有这么一段:“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因而,登楼赏月的时候需要注意安全。
2、北京赏月的时候应该注意选择一个好地方。中秋节,是人月两团圆的好日子,赏月必不可少。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北京人喜欢一边看电视里面的中秋节目,一边赏月,有像过年看《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北京人也喜欢到街上去趁热闹,最好选择一个能全家人聚在一起,又能和其他人同乐的'地方。
3、江浙赏月比较注意寓意,因而选择食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好的寓意的食物,例如苹果寓意*安,月饼寓意人月团圆。江浙人赏月时候主要以吃东西为主,一边看着月亮,一边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是主角,所以过中秋的时候选择食物就要细心选择了。
三、各地赏月*俗的详细介绍
1、在古代,由于北京,广东和江浙这三个地方相隔比较远,而且各地的信息交流比较不便,导致三地过中秋节的*俗都有比较大的不一样,但是现在虽然三地的距离没有,但是信息交流比较发达,各地过节的时候都是取长补短,目的就让家人更加开心,所以三个地方过节的系*俗都变得差不多。团聚和欢乐始终是他们的核心。
2、三地赏月时候,都喜欢登楼吃东西。广东人比较喜欢一般登楼看月,一边吃东西庆祝,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有这么一段:“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3、三地赏月的时候都喜欢选择人多热闹的地方,和家人一起过。中秋节,是人月两团圆的好日子,赏月必不可少。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北京人喜欢一边看电视里面的中秋节目,一边赏月,北京人也喜欢到街上去趁热闹,最好选择一个能全家人聚在一起,又能和其他人同乐的地方。
4、三地赏月的时候都喜欢选择有寓意的食物。例如苹果寓意*安,月饼寓意人月团圆。江浙人赏月时候主要以吃东西为主,一边看着月亮,一边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是主角,让家人人月团圆。
中秋赏月古诗精选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赏月古诗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刘方*: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唐)李朴: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陆龟蒙:中秋待月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中秋节赏月的古诗
中秋节赏月时的古诗
中秋节赏月的诗句
与中秋节赏月有关的古诗
中秋节的古诗关于赏月
中秋节赏月的古诗故事
中秋节赏月的古诗英文
简单的中秋节赏月古诗
中秋节西湖赏月的古诗
中秋节赏月的古诗李清照
关于中秋节赏月的古诗苏轼
有关中秋节赏月的诗句古诗
中秋节家长一起赏月的古诗
中秋节自己写的古诗关于赏月
中秋节小兔子赏月的画带古诗
中秋节共赏一轮月的古诗
中秋节的古诗并鉴赏
中秋节古诗带月的
中秋节思月的古诗
中秋节的古诗霜月
中秋节与中秋节的古诗
中秋节有月饼的古诗
霜月是中秋节的古诗么
中秋节的古诗月夜
中秋节的月饼古诗
中秋节月下赏桂花的古诗句
中秋节的月亮的古诗
中秋节月光的古诗
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中秋节中的月亮古诗
盘点那些被唱成歌曲的古诗词
适合朗读的古诗词护士节
过生日适合祝福的古诗
有关汉字故事的古诗大全
竹枝词的古诗郑燮
赠范的古诗带拼音
描写瞻园的古诗和美文
夏字的古诗大全
感叹花的古诗词
哪首古诗的题目母亲
古诗中代替月亮的词
用情感寄托于月的古诗
五律春夜的古诗
描写海贼王的古诗
描写夏雨很大的古诗
适合写给校长的古诗
绿水青山好风光的古诗词
古诗学前班的古诗
关于风景与我们的名言或古诗
关于雪的30首古诗
形容隐隐的古诗词
关于有花的成语雨的古诗
初二下册的古诗所有古诗
有图片的古诗风
有关五感的古诗
带有佳和朔的古诗词
中国古诗中的提喻
池上古诗对小娃的认识
古诗中含有冠状病毒字的诗
关于有生命植物的古诗词
诗人说起儿童生活时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