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长歌行其二的诗意

关于古诗长歌行其二的诗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长歌行其二的诗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长歌行其二的诗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长歌行其二的诗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44) 说说(556) 名言(3) 诗词(3k+) 祝福(60) 心语(2)

  • 长歌行古诗意思

  • 写作
  • 长歌行古诗意思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歌行古诗意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歌行

      作者: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简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好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好像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好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好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好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是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是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阅读全文]...

2022-05-27 16:41:30
  • 长歌行的古诗意思

  • 长歌行的古诗意思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歌行的古诗意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歌行

      两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注释

      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调曲。

      ⑵葵:“葵”作为蔬菜名,指*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这首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⑷”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⑸秋节:秋季。

      ⑹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⑺百川:大河流。

      ⑻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⑼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这是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好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作者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作者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好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好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好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

      全诗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作者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

      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阅读全文]...

2022-04-14 11:41:18
  • 长歌行古诗及诗意

  • 诗意,写作
  • 长歌行古诗及诗意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歌行古诗及诗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意

      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原文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创作背景

      古代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此诗是汉古代乐府诗的一首。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阅读全文]...

2021-12-01 12:52:32
  •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意思(长歌行古诗原文及翻译)

  • 汉乐府《长歌行》

    原文:

    qīng qīng yuán zhōng kuí青青园中葵,

    zhāo lù dài rì xī 朝露待日晞。

    yáng chūn bù dé zé 阳春布德泽,

    wàn wù shēng guāng huī 万物生光辉。

    cháng kǒng qiū jié zhì 常恐秋节至,

    kūn huáng huā yè shuāi 焜黄华叶衰。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 百川东到海,

    hé shí fù xī guī 何时复西归?

    shǎo zhuàng bù nǔ lì 少壮不努力,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花绿油油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迎着太阳。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刘东海。什么时候它会再向西流淌?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调曲。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歌行:指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载,也有叫“歌”或者“行”的有长歌行短歌行,等。“青青园中葵”即指此。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指的是温暖的春天。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秋节:秋季。节:指时节,节令。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百川:无数条江河。百,指很多,穿指河流。大河流。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徒然,白白地。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着意描写春天的辉煌景象和气势。接着由此而想到秋天来临时草木枯黄。进一步联想到水流到海不复回。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阅读全文]...

2022-06-28 14:13:21
  •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长歌行的翻译意思)

  • 解释
  • [汉] 汉无名氏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 乐府原是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门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歌谣和文人的诗来配乐曲,以备朝廷祭祀和宴会时演奏。后来把乐府搜集、整理、保存的诗歌叫做“乐府”。它也就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新诗体。 以民歌俗曲为主的乐府诗,常见的有“歌”、“行”、“吟”、“曲”、等形式。本诗属于歌形体,歌形体形式自由,多用五言、七言或杂言,富于变化。

    1、四时的变化,万物的盛衰各有其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园中青葵,一片青翠,金黄的花儿饱沾朝露,正期待着日光把它晒干。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红日升起,阳光散布恩惠,把温暖无私地施舍给万物。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秋天将至,花儿凋谢,草木枯黄的衰败景象怎能不让人忧虑、担心呢?

    从春天的生机盎然到秋天的萧条冷落,寓意人生也是如此,告戒人们要趁着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努力奋斗。

    2、劝勉人们要及时努力,不可蹉跎岁月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所有的河流都向东直奔大海,什么时候才再向西流回呢?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如果少壮时代不发奋图强,那么年老力衰时,悲伤悔恨也来不及了。

    本诗造语*淡,但细加体味就会觉得意味深长。诗句不多,感染力却极强。

    诗的主旨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裸地推出,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调曲。本诗托物起兴,通过清晨葵菜上晶莹的露珠太阳出来就会被晒干,春天的繁华美景到了秋天就会衰败凋零,千万条江河东流到海一去不返等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说明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不再,年华易逝,因而劝导人们要珍惜少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全诗采用比兴等手法,借物喻理,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前四句写万物在春天竞相生长的勃勃生机: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园子里的葵菜长得非常茂盛,郁郁青青的,等到太阳一出来,葵菜叶片上滚动着的露珠就被晒干了。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大自然里的一切生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后六句与前四句形成对比,说明光阴如流水,时间一去不复返,激励人们应该趁年轻发愤努力,珍惜人生,不要虚度光阴: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时常担忧秋天一到,美丽的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千百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也一样啊,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年老体衰时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

    注释:

    ①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②葵:菜名,即冬葵。又名冬寒菜。是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③朝露:早晨的露水。④晞(xī):晒干。⑤阳春:温暖的春天。⑥布:动词,这里是散布的意思。⑦德泽:恩惠。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⑧生光辉:生:焕发。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⑨恐:担忧。⑩秋节:秋季。[11]焜(kūn):明亮。形容落叶枯黄的颜色。[12]华:同“花”。[13]衰:衰败,凋零。[14]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朝东、向东的意思。[15]徒:白白地。

    [阅读全文]...

2022-07-25 03:01:21
  • 长歌行的诗意

  • 诗意
  •   《长歌行》

      作者:乐府诗集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1、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2、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3、曦: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4、阳春:温暖的春天。

      5、布:布施,给予。

      6、德泽:恩惠。

      7、秋节:秋季。

      8、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9、华:同“花”。

      10、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11、徒:白白的

      12、百川:河流。

      诗意:

      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

      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

      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

      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

      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

      到了老年头发花白,

      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m.ju.51tietu.net)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阅读全文]...

2022-05-11 14:53:27
  • 长歌行古诗赏析

  • 写作
  • 长歌行古诗赏析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歌行古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歌行

      两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注释

      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调曲。

      ⑵葵:“葵”作为蔬菜名,指*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⑷”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⑸秋节:秋季。

      ⑹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⑺百川:大河流。

      ⑻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⑼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赏析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阅读全文]...

2022-04-26 07:11:43
  •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意思(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意思简短)

  •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解译:

    菜园里生长着郁郁葱葱的葵花,叶上的晨露待阳光一照就干了。温暧的春天向大地布满恩泽,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我时常当心瑟瑟的秋天来到,便要红花凋谢,绿叶枯萎了。

    百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何日才能重向西流呢?要是在青春年少时不奋发努力,那么,等到年老时只能后悔而悲哀了。

    《长歌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这首诗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首诗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因而全诗含蕴细腻,余味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读者反复吟诵。

    [阅读全文]...

2022-07-13 14:12:31
  • 长歌行的意思及诗意(长歌行注释及诗意赏析 )

  • 诗意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见于《乐府诗集》它的主要意思是说时光推移的

    迅速,光阴的一去不能复返,因而奉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不要

    虚掷年华,无所作为。

    开头两句以园中郁郁葱葱的向日葵起兴,以枝繁叶茂的向

    日葵上的朝露等待着阳光把它晒干,来形容人的生命的极为短

    暂,生动形象。以青绿色来比喻青年人,明快爽朗,含义悠长,使

    读者思绪万千,以此引出下文。

    接着从单一的园中葵而扩展到万物。明媚的春天对于万物

    来说是极美的时节,春风吹得万物复苏,春雨带来姹紫嫣红。正

    是阳光与雨露,给予万物德泽,才使之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焕发

    出生命的光彩。由园中葵而及万物,由此及彼,由少及多,诗人

    展开丰富奇妙的联想,既扩大、拓深了诗意,又承接的无缝无痕

    显得自然和谐。

    但青春是易逝的,这是自然界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随着时光的流逝,节令的变化,充满着盎然生机和无限活

    力的明媚舂光,便会被肃杀凄凉的秋天所代替。”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揭示了万物总是由盛而衰的自然规律。自然界的

    万物都是如此,何况人呢?诗人由物而及万物,时令由春而及

    秋,把诗的意义拓出新的境界。

    只是揭示这种自然规律,似乎还未把心中的意思说透,接着

    又以流水为喻,把时光的一去不复返形容得更生动、形象。秋水

    时至,百川灌河,滔滔东流永不复归,这本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

    象,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可一经作者拈出,便成为奇异的比喻。

    时光易逝,流水无情,青春难再,”何时复西归”一个设问,提顿蓄

    势,发人深思,表明了青春失去无法挽回。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千古名句,也是诗的主旨

    所在。诗人由自然事物的变化归结到人生的青春难再,提醒人

    在年轻少壮时如不好好努力,等到年纪老大,一事无成时,便只有空

    独自伤心悲叹了。时不我待,有志之士应该把握时光,努力打好

    基础,方能有所成;假若明日复明日,到头来只能是万事成蹉跎。

    这首诗虽然不长,但从自然景物中以一推万,时令上由春及秋,

    顺理成章地揭示出文章的主旨,一波三折,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比喻和设问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更显得活泼。

    [阅读全文]...

2022-07-13 03:03:22
  •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意思(长歌行诗歌赏析和译文分享)

  • 诗歌,分享
  • 《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名篇。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阳春:温暖春天。布:布施,给予。德泽:恩惠。秋节:秋季。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样子。华:同“花”。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百川:河流。徒:白白

    <评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阅读全文]...

2022-06-29 12:10:51
古诗长歌行其二的诗意 - 句子
古诗长歌行其二的诗意 - 语录
古诗长歌行其二的诗意 - 说说
古诗长歌行其二的诗意 - 名言
古诗长歌行其二的诗意 - 诗词
古诗长歌行其二的诗意 - 祝福
古诗长歌行其二的诗意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