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拼音的江上渔者古诗

关于大拼音的江上渔者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大拼音的江上渔者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大拼音的江上渔者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大拼音的江上渔者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93) 语录(22) 说说(11) 名言(5) 诗词(1k+) 祝福(37k+) 心语(6k+)

  • 江上渔者古诗

  • 江上渔者古诗

      《江上渔者》是北宋文学家、诗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江上渔者古诗,希望有所帮助!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风波:波浪。

      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赏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常的语言,*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常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全文]...

2022-05-16 22:13:19
  • 《江上渔者》古诗

  • 文学
  • 《江上渔者》古诗

      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下面我们来欣赏其《江上渔者》!

      作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②爱鲈鱼③美。

      君④看⑦一叶舟, 出没⑤风波⑥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风波:波浪。

      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 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鉴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通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然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1]创作背景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

      江南水乡,川道纵横,极富鱼虾之利。其中以江苏松江四腮鲈鱼最为知名。凡往来于松江水上的,没有不喜欢这一特产,不希望一尝这一美味佳肴的。范仲淹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但他发之于诗,却没有把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对鲈鱼这一美味的品尝和赞叹上,而是注意到了另外一些更值得注意的东西。注意到了隐藏在这一特产背后的渔民的痛苦和艰险,并且深表同情。

      【作者感情】

      表达作者对渔民工作痛苦艰险的同情。

      拓展:古诗《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

      学生:江上打鱼的人。(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3、读诗题: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2、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

      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

      注释:往来:来来往往。但:只。美:鲜美。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风波:风浪。

      (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

      (3)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阅读全文]...

2021-12-27 08:46:08
  • 江上渔者古诗

  •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

      3、君:你。

      4、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5、风波:风浪。

      6、爱:喜欢。

      7、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8、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译文: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

      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

      请您看那一夜小小渔船,

      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赏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是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阅读全文]...

2022-03-02 12:37:26
  • 江上渔者的诗意_古诗江上的译文

  • 诗意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江上渔者的诗意》,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江上渔者的诗意

    《江上渔者》

    作者:范仲淹

    原文: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

    诗意: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

    赏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范仲淹作为北宋着名政治家,少有大志,刻苦自励。在宋仁宗时,他主持了庆历新政,终因旧势力的阻挠,新政失败,遭贬外调,但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因而那澎湃的激流、轰鸣的巨涛,强烈冲击着他的心,故以如椽大笔诉渔民疾苦。

    范仲淹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见风浪中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从而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这些古诗绝句您喜欢吗?小编还为您整理更多绝句古诗等专题,请您欣赏古诗江上的译文。

    [阅读全文]...

2022-04-21 05:59:58
  • 江上渔者范仲淹古诗解析(江上渔者的诗意赏析)

  • 诗意
  • 北宋 范仲淹 《江上渔者》诗赏析。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范仲淹幼年丧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成年后,范仲淹又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经过苦读,范仲淹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

    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范仲淹戍边西北时,邠州、庆州的百姓和众多的羌部族,在其生前就悬挂他的画像以祭拜。范仲淹去世后,闻知消息的人无不扼腕叹息,羌部族的数百首领,像孝子一样放声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范仲淹一生写过不少忧国忧民的诗文,《江上渔者》就是其中一首。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 您看看那些辛苦的捕鱼人吧,他们驾着小船,在大江上捕捞撒网。江面上风急浪高,小船在风浪中时隐时现,真让人为他们心惊胆战。

    赏析:

    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江上渔者》,在范仲淹的诗作里具有代表性。范仲淹不愧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赞同“守内虚外”的政策,曾亲自戍边防御西夏,被称为“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他力主革新,曾主持过为期短暂的“庆历新政”;难能可贵的是,他具有以民为念,体恤民生疾苦的思想。这一思想,在其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其名篇《岳阳楼记》,是以散文的形式直率明朗地加以反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江上渔者》则是以诗的形式委婉含蓄地体现出来的。

    《江上渔者》纸短情长,艺术上颇具特色。全诗无一僻字生词,通俗自然,可谓孺婴会吟,老妪能解。然而,它不像白开水般索然无味,而似醇醪般耐人寻味。于质朴中见厚意,于*淡处见深情,达到了苏轼所说的“似淡实美”的境界,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色。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另一大特色是,言情述志,欲露还藏。陆时雍曾在《诗镜总论》中提出这样的诗美标准:“善言情者,吞吐浅深,欲露还藏,便觉此中无限。”大凡在发抒情感、表现主题上能真正做到“欲露还藏”的诗作,往往耐人咀嚼,回味无穷。《江上渔者》正是这样的诗。诗旨在反映渔民江上捕鱼的艰险,体恤民生疾苦。显然,在诗意上,它是师承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像张志和的《渔父》词写渔父写得那样富有闲情逸致:“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而在表达上,又不似李诗那样直言不讳。它犹如烟雾缭绕的山峰,乍看,藏头纳尾,或隐或现,朦胧不清,透过烟雾,则能识其“庐山真面目”;又仿佛是性格内向之人,其情愫蕴积于心,可谓声色不露。

    这首诗,除诗题外,诗中无一“渔者”字样,但通篇不离写渔者。前两句诗,似乎仅是在直截了当。

    [阅读全文]...

2022-02-15 16:35:15
  • 江上渔者的诗意

  • 诗意
  •   《江上渔者》

      作者:范仲淹

      原文: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

      3、爱:喜欢

      4、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5、君:你。

      6、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7、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8、风波:波浪。

      诗意: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

      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

      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赏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范仲淹作为北宋着名政治家,少有大志,刻苦自励。在宋仁宗时,他主持了“庆历新政”,终因旧势力的阻挠,新政失败,遭贬外调,但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m.ju.51tietu.net)因而那澎湃的激流、轰鸣的巨涛,强烈冲击着他的心,故以如椽大笔诉渔民疾苦。

      范仲淹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见风浪中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从而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阅读全文]...

2021-12-11 12:05:22
  • 范仲淹《江上渔者》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 诗人
  • 范仲淹《江上渔者》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范仲淹是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他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范仲淹《江上渔者》的全诗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年代】:宋

      【作者】:范仲淹

      【题目】: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

      ⑤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⑥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⑦风波:波浪。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赏析:

      这是一首记事诗。诗中反映了渔民生活的艰险和作者对渔民的同情。鲈鱼,是一种身体扁狭、色白、有黑斑、口大鳞细、味道鲜美的鱼。味道鲜美是鲈鱼特有的属性,因此,人人爱吃,就不限于“江上往来人”,作者只写“江上往来人”,是因为“江上往来人”能够看到江中渔民捕鱼的情景。作者按事物的内在联系,把“人”和“景”结合在一起。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是互为转折关系。

      意思是说,江边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喜欢吃味美的鲈鱼,不知道渔民是冒着风流去捕捞的,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后两句的意思作者没有明说,而是令“江上往来人”去看捕鱼的险景。看到一叶小舟颠簸在大风浪里,一会儿被送上浪峰,一会儿又陷入波谷的惊险场面,自然会懂得“吃鱼容易,捕鱼难”的道理。前因后果十分清楚,可见诗人思维活动多么符合逻辑性!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通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然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作者感情:

      表达作者对渔民工作痛苦艰险的同情和对百姓的怜爱。

      拓展

      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他生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卒于宋仁宗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终年六十四岁。仁宗时,他武官曾任枢密副使(大致相当于*副部长),文官曾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是一位出将入相,文武兼备的人才。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虽是苏州吴县人,但他却是出生在徐州。他的老家是苏州。范仲淹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病逝,幼小的范仲淹便随其母亲改嫁,来到了长山县的朱氏家中,少年时期的范仲淹是在一种十分艰苦的境遇中度过的。他在博山的荆山寺刻苦攻读。

      范仲淹在范泉边勤奋学*。他的学*生活非常艰苦。范仲淹在追忆他的少年生活时这样写到:"我过去和一姓刘的同学,在少年时代的学*生活都是极为艰苦的,每天煮两升粟米粥,冷了,切成四块,早晚吃二块。把咸菜切碎,加半杯醋,少量盐,烧熟当菜,就这样的生活过了三年多"。虽然范公少年时代的生活非常艰苦,但他学*勤奋,胸有大志。曾有人在一座灵祠中听到范仲淹的祷问:"我将来能当宰相吗?"神说不能。又问:"我不能当宰相,做个良医如何?"或当宰相,或当良医,工作性质虽然不相同,但为民造福却是相同的。范仲淹不做宰相就做良医的思想,确实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思想的精华。"毅然出走"是说范仲淹在二十岁时得知自己的身世,毅然离家出走,到南部"应天府书院"读书学*。当时他的母亲哭着追出去很远,他甚至都没回头看一眼心爱的母亲。在南部应天府书院,他"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的舒适生活,寒冬腊月,读书困倦了,就用冷水洗脸,再继续读。日常生活也非常艰苦,经常吃不上饭,他就以喝粥充饥,一位南都官员的儿子和他是同学,非常同情他,便把他学*勤奋、生活艰苦的情况告诉了父亲。父亲便叫儿子把官府为自己准备的饭菜送一份给他,他婉言谢绝了,并说:"我吃粥惯了,一吃好吃的,就要以吃粥为苦了"。就这样他在南部应天府后院寒窗苦读五年。

      经过五年"人所不堪""自刻益苦"的生活,大中祥府八年(公元1015年)范仲淹考中了进士,这年他二十六岁,做官后,他清正廉洁,办事公正。

      范仲淹的名言名句

      1.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花前人自乐,桃李岂须言。

      4.未必真龙媒,悠悠在*地。

      5.万里江海源,千秋松桂阴。

      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

      8.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归来笑春风,白日登青天。

      10.憔悴泽边人,独醒良可惜。

      11.行行道不孤,明月相随去。

      12.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15.春尽桃花无处觅,空余流水到人间。

      16.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

      17.谁言吾子青春者,意在生民先发讴。

      18.莫道官清无岁计,满山芝?长灵苗。

      19.教易为善,善而人正,国之所以治

    [阅读全文]...

2022-04-12 17:02:43
  • 《江上渔者》全诗翻译及赏析

  • 古诗文
  • 《江上渔者》全诗翻译及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上渔者》全诗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爱:喜欢。

      3.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4.君:你。

      5.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6.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7.风波:波浪。

      8.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1: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译文2: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是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赏析:

      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江上渔者》,在范仲淹的.诗作里具有代表性。范仲淹不愧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赞同“守内虚外”的政策,曾亲自戍边防御西夏,被称为“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他力主革新,曾主持过为期短暂的“庆历新政”;难能可贵的是,他具有以民为念,体恤民生疾苦的思想。这一思想,在其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其名篇《岳阳楼记》,是以散文的形式直率明朗地加以反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江上渔者》则是以诗的形式委婉含蓄地体现出来的。

      《江上渔者》纸短情长,艺术上颇具特色。全诗无一僻字生词,通俗自然,可谓孺婴会吟,老妪能解。然而,它不像白开水般索然无味,而似醇醪般耐人寻味。于质朴中见厚意,于*淡处见深情,达到了苏轼所说的“似淡实美”的境界,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色。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另一大特色是,言情述志,欲露还藏。陆时雍曾在《诗镜总论》中提出这样的诗美标准:“善言情者,吞吐浅深,欲露还藏,便觉此中无限。”大凡在发抒情感、表现主题上能真正做到“欲露还藏”的诗作,往往耐人咀嚼,回味无穷。《江上渔者》正是这样的诗。诗旨在反映渔民江上捕鱼的艰险,体恤民生疾苦。显然,在诗意上,它是师承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像张志和的《渔父》词写渔父写得那样富有闲情逸致:“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而在表达上,又不似李诗那样直言不讳。它犹如烟雾缭绕的山峰,乍看,藏头纳尾,或隐或现,朦胧不清,透过烟雾,则能识其“庐山真面目”;又仿佛是性格内向之人,其情愫蕴积于心,可谓声色不露。

      这首诗,除诗题外,诗中无一“渔者”字样,但通篇不离写渔者。前两句诗,似乎仅是在直截了当地写江上来来往往的人(显然是指大商、贵族、权势显赫者,不是指黎民百姓,因为黎民百姓是吃不起名贵鲜美的鲈鱼的)只知道品尝鲈鱼的美味。其实,它也是在间接地写渔民——本来嘛,肥美的鲈鱼是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捕来的。不仅如此,这两句诗还有着这样的潜台词:江上往来人,不知渔者苦。这主要是着墨于“但爱”二字。这样写,就为下文写渔者生活艰险,体现作者关怀民瘼的思想作铺垫,言在此而意在彼。

      后两句诗,笔锋陡地一转,描绘了一幅令人怵目惊心的画面:一叶扁舟,在风波里颠簸挣扎,忽而涌上浪尖,忽而又跌入浪谷,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倾覆的危险。这里,虽然没有出现渔者的具体形象,也没有直言渔者打鱼之苦、生命之危,但我们透过一叶扁舟浮沉于浩淼烟波中的情景,从“一叶舟”与“风波”一小一大之物的强烈对比中,不难感觉到渔者的存在,体察到渔者艰辛的生活、危险的处境,了解到当时吃鱼者不打鱼、打鱼者不吃鱼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社会现实,也分明可以触摸到诗人关切与同情渔民之心:“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不知渔者苦;我知渔者苦,乃作渔者诗,愿君同吾意”。这两句诗景中有情,情寓于景,与前两句诗正好相互映衬,形成鲜明的对照,使得那深邃的思想、真挚的深情欲露还藏,尽在不言中。其艺术效果要远胜过直说渔者的境遇苦、苦、苦,作者的同情深、深、深。

      总之,《江上渔者》在艺术表现上似淡实美,欲露还藏,真个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阅读全文]...

2022-05-07 11:10:28
  • 渔父古诗原文(渔父古诗拼音版张志和)

  • 1-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代:张志和《渔歌子》

    -2-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唐代:柳宗元《渔翁》

    -3-

    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

    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从波上移。

    风漾长歌笼月里,梦和春雨昼眠时。

    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唐代:罗隐《赠渔翁》

    -4-

    草衣荷笠鬓如霜,自说家编楚水阳。

    满岸秋风吹枳橘,绕陂烟雨种菰蒋。

    芦刀夜鲙红鳞腻,水甑朝蒸紫芋香。

    曾向五湖期范蠡,尔来空阔久相忘。

    ——唐代:韦庄《赠渔翁》

    -5-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唐代:张志和《渔父》

    -6-

    一竿青竹*隈,荷叶衣裳可自裁。

    潭定静悬丝影直,风高斜飐浪纹开。

    朝携轻棹穿云去,暮背寒塘戴月回。

    世上无穷嶮巇事,算应难入钓船来。

    ——唐代:秦韬玉《钓翁》

    -7-

    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褐外无馀。

    闲垂两鬓任如鹤,只系一竿时得鱼。

    月浦扣船歌皎洁,雨蓬隈岸卧萧疏。

    行人误话金张贵,笑指北邙丘与墟。

    ——唐代:罗邺《钓翁》

    -8-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唐代:岑参《渔父》

    -9-

    问君何所适,暮暮逢烟水。

    独与不系舟,往来楚云里。

    钓鱼非一岁,终日只如此。

    [阅读全文]...

2022-05-26 23:26:36
大拼音的江上渔者古诗 - 句子
大拼音的江上渔者古诗 - 语录
大拼音的江上渔者古诗 - 说说
大拼音的江上渔者古诗 - 名言
大拼音的江上渔者古诗 - 诗词
大拼音的江上渔者古诗 - 祝福
大拼音的江上渔者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