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评析类的书

关于古诗词评析类的书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评析类的书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评析类的书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评析类的书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2) 说说(114) 名言(18k+) 诗词(9k+) 祝福(54) 心语(1)

  • 《阁夜》的诗词评析

  • 《阁夜》的诗词评析

      《阁夜》

      作者: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解】:

      1、阴阳:指日月。

      2、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

      3、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

      4、星河:星辰与银河。

      5、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几家:一作“千家”。

      6、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7、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卧龙也。’”

      8、跃马:指公孙述。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

      “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

      贤愚同尽之意。

      【韵译】: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评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阅读全文]...

2022-03-10 13:36:36
  • 《西塞山怀古》的诗词评析

  • 《西塞山怀古》的诗词评析

      《西塞山怀古》

      作者: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解】:

      1、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

      2、千寻句: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千寻:古时八尺

      曰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3、降幡:降旗。

      4、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

      5、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

      6、故垒:指西塞出,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韵译】:

      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评析】:

      这是吊古抚今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的`情感。诗的前四句,写西晋东下灭吴的历史事实,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最后写今日四海为家,江山统一,象六朝那样的分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全诗寓意深广,言辞酣畅。但诗中不见诗人真情,也少顿挫沉郁,却是一大缺陷。

    [阅读全文]...

2022-04-09 23:55:54
  • 瑶瑟怨译文评析古诗词

  • 瑶瑟怨译文评析古诗词

      《瑶瑟怨》

      作者: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解】:

      1、冰簟:喻竹*之凉。

      2、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韵译】:

      银床竹*多凉爽,我却偏偏不能入梦;

      长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

      远处传来几声雁叫,雁群飞过潇湘去;

      十二楼中夜已深,唯有明月洒着寒光。

      【评析】:

      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

      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

      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

      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阅读全文]...

2022-04-29 08:51:07
  • 《宿府》的诗词评析

  • 《宿府》的诗词评析

      《宿府》

      作者: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解】:

      1、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长夜。

      2、风尘荏苒:喻战乱不绝。荏苒:犹辗转。

      3、已忍句:指自天宝十四载(七五五)安禄山反至写此诗,已忍受了十年的伶俜生

      活。伶俜:飘零之意。

      4、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

      幕,原是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

      【韵译】:

      深秋时节,幕府井边梧桐疏寒;

      独宿江城,更深人静残烛暗淡。

      长夜里,号角声有如人的悲语;

      中天月色虽好,谁有心情仰看?

      乱中四处漂泊,亲朋音书皆断,

      关塞零落萧条,行路十分艰难。

      忍受困苦,我颠沛流离了十年;

      勉强栖息一枝,暂借幕府偷安。

      【评析】:

      这首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名抒情。首联写独宿江城,环境清寒;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颈联写战乱未息,处世艰难;末联写漂泊十年,如今暂且栖安。全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心绪。

    [阅读全文]...

2022-07-20 15:44:10
  • 《筹笔驿》的诗词评析

  • 《筹笔驿》的诗词评析

      《筹笔驿》

      作者: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解】:

      1、猿鸟句:诸葛亮治军以严明称,这里意谓至今连鱼鸟还在惊畏他的简书。疑:

      惊。简书:指军令。古人将文字写在竹简上。

      2、储胥:指军用的篱栅。

      3、上将:犹主帅,指诸葛亮。

      4、降王:指后主刘禅。走传车:魏元帝景元四年(二六三),邓艾伐蜀,后主出

      降,全家东迁洛阳,出降时也经过筹笔驿。

      5、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后主是皇帝,这时却坐的是传车,也隐含讽喻意。

      6、管:管仲。春秋时齐相,曾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7、乐:乐毅。战国时人,燕国名将,曾大败强齐。

      8、原不忝:真不愧。诸葛亮隐居南阳时,每自比管仲、乐毅。

      9、他年:作往年解。

      10、锦里:在成都城南,有*。

      11、梁父吟:两句意谓,往年曾谒锦里的*,想起他隐居时吟咏《梁父吟》的

      抱负,不曾得到舒展,实在令人遗憾。

      【韵译】:

      猿鸟犹疑是惊畏丞相的严明军令,

      风云常常护着他军垒的藩篱栏栅。

      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挥笔运筹划算,

      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邮车去投降。

      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乐毅的才干。

      关公张飞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澜?

      往年我经过锦城时进谒了*,

      曾经吟诵了梁父吟为他深表遗憾!

      【评析】:

      这也是一首凭吊诗。张采田以为诗是大中十年(856)冬,诗人罢去梓州幕府,随柳中郡还京,途经筹笔驿时所作。

      诗中盛赞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为他未能统一中国而惋惜。同时对懦弱昏庸、终于投降魏国的后主刘禅加以贬斥。

      全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精炼的笔墨描绘诸葛亮长于治军,军纪严明,余威犹存,用以展示出他作为一个历史上著名军事家的形象特征。接着以刘禅和关张这两类不同典型人物与其构成鲜明对比。由于刘禅的昏庸,使诸葛亮一生的谋划付之东流。

      关羽违反了诸葛亮抗魏的策略,而使蜀汉兵挫地削,招致自己和张飞的亡身之祸。通过对比,更显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之卓越。

    [阅读全文]...

2022-02-23 21:07:33
  • 《利州南渡》的诗词评析

  • 《利州南渡》的诗词评析

      《利州南渡》

      作者: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解】:

      1、澹然:水波动貌。

      2、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3、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

      桨,也指船。

      4、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

      5、范蠡:春秋楚人,曾助越灭吴,为上将军。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

      【韵译】: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

      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

      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

      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

      文松惊散沙洲草丛的鸥鸟,

      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

      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意义,

      飘泊五湖独自忘掉世俗心机。

      【评析】:

      诗写日暮渡口的景色,抒发欲步范蠡后尘忘却俗念,没有心机,功成引退的归隐之情。诗的起句写渡口和时间,接着写江岸和江中景色,进而即景生情,点出题意,层次清晰,色彩明朗。

    [阅读全文]...

2022-03-31 12:57:47
  • 古诗词赏析

  • 文学
  • 古诗词赏析(精选20篇)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赏析】 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写了扫墓情形。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 生。

      [宋]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

      晓云,一作“晚云”。

      低徊,一作“低回”。

      缭绕,回环旋转。

      秋天的早晨,江的北岸天色阴沉沉的,低低的乌云含着雨意,在天空徘徊着,阴晴不定。既不愿望对岸的青山,山势曲折缠绕,江流迂回婉转,心头不禁涌起一阵困惑,路究竟在何方?忽然间,无数面白帆在山林的掩映之处隐约驶来。

      王安石晚年辞官闲居于江宁府(南京)城东的“半山园”,饱览山光水色,写了不少精致淡雅的山水绝句。连黄庭坚也“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此诗就是他在秋江帆影中获得精神启悟而作。

      诗的头两句写天,后两句写地,可见诗人眼界开阔而幽深。写天的同时既交待了地点(江北)、季节(秋)和时辰(晓),又写出了阴晴莫定的天气变化。“江北秋阴一半开”,似乎有了由阴转晴的趋势,谁料想都秋天了,气候还如此变化无常,逆转为“晓云含雨却低徊”。阴——半晴——浓阴,不仅是天气变化,而且是人的心理情调的变化,因而在低首徘徊的雨云之下,还有一个低首徘徊的诗人。然而从事的后两句可以明确看出另一层深意,诗人不甘屈从阴暗,而是反抗阴暗,追求光明。诗人放眼远望,视野被“青山缭绕”的阻断,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境地,仿佛前程一片渺茫。就在这时,诗人笔锋一转,在“青山缭绕”之中,忽然远远地看见“千帆”山林的掩映下,正隐隐约约向*处驶来。

      视野一下子就变得豁然开朗,眼前开阔了,畅通了。诗人在字里行间巧妙地暗含着对时事与某种人生哲理的深刻体验。这种思理与抗争是积极的,向上的,与婉约派词人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

      观刈麦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注释

      ⑴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阅读全文]...

2022-01-24 18:02:06
  • 《寄李儋元锡》的诗词评析

  • 《寄李儋元锡》的诗词评析

      《寄李儋元锡》

      作者: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解】:

      1、邑:指属境;

      2、流亡:指灾民。

      【韵译】:

      去年花开时节,适逢与君分别;

      今日春花又开,不觉已经一年。

      人间世事茫茫,件件难以预料;

      春愁昏昏黯黯,夜里独自成眠。

      身体多病,越发思念乡田故里;

      治邑还有灾民,我真愧领俸钱。

      听说你想来此,探访我这孤老;

      西楼望月圆了又圆,却还不见。

      【评析】:

      这也是一首投赠诗。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今日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因而望月相思,盼其来访,正合投赠诗的风韵。

      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尤最,自宋以来,倍受颂扬,即使今日,依然闪烁光辉。

    [阅读全文]...

2022-05-28 06:03:04
  • 《清*调其一》的诗词评析及注释

  • 《清*调其一》的诗词评析及注释

      《清*调·其一》

      作者: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解】:

      1、清*调:一种歌的`曲调,“*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2、槛:有格子的门窗。

      3、华:通花。

      4、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5、瑶台: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

      【韵译】: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

      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

      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评析】: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阅读全文]...

2022-02-15 19:45:04
  • 《石鼓歌》诗词韵译及评析

  • 《石鼓歌》诗词韵译及评析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砍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古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不颇。

      大厦深檐与覆盖,经历久远期无陀。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注解】:

      1、少陵:杜甫。

      2、谪仙:李白。

      3、陵迟:衰败。

      4、搜:打猎。

      5、遮罗:拦捕。

      6、隳:毁堕。

      7、翥:飞。

      8、掎摭:采取。

      9、羲:羲和,这里指日。

      10、娥:指月。

      11、讵肯:岂肯。

      12、逆梗何拗骷。

      13、八代:所指不明,泛指秦汉之后诸朝。

      14、则那:又奈何。

      【韵译】:

      张生手拿周朝石鼓文的拓本, 劝我写一首咏赞它的石鼓歌。

    [阅读全文]...

2022-04-25 20:40:12
古诗词评析类的书 - 句子
古诗词评析类的书 - 语录
古诗词评析类的书 - 说说
古诗词评析类的书 - 名言
古诗词评析类的书 - 诗词
古诗词评析类的书 - 祝福
古诗词评析类的书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