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雨的6句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雨的6句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雨的6句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雨的6句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谒金门古诗词6篇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谒金门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风乍起,
吹绉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
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注释:
乍:忽然。
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挼:揉搓。
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
碧玉搔头:即碧玉簪。
赏析:
冯延巳擅长以景托情,因物起兴的手法,蕴藏个人的哀怨。写得清丽、细密、委婉、含蓄。这首脍炙人口的怀春小词,在当时就很为人称道。尤其“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是传诵古今的名句。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点明时令、环境及人物活动。下片以抒情为主,并点明所以烦愁的原因。
四印斋刻《阳春集序》:冯词类多劳人、思妇之作,“忧生念乱,意内而言外。”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一载,当时中主李璟曾戏问冯延巳:“吹绉一池春水,卿何事?”冯答道:“夫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中主悦。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风乍起”二句破空而来,在有意无意间,如柴浮水,似沾非著,宜后主盛加称赏。此在南唐全盛时作。“喜闻鹊报”句,殆有束带弹冠之庆及效忠尽瘁之思也。
《蓼园词选》引沈际飞云:闻鹊报喜,须知喜中还有疑在,无非望幸希宠之心,而语自清隽。
贺裳《皱水轩词筌》:南唐主(李璟)语冯延巳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何与卿事?”冯曰:“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不可使闻于邻国。然细看词意,含蓄尚多。又云:“无凭谐鹊语,犹觉暂心宽”,韩偓语也。冯延巳去偓不多时,用其语曰:“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虽窃其意,而语加蕴藉。
陈秋帆《阳春集笺》:考古今词家选籍,如《尊前集》、《花庵词选》、《草堂诗余》、《花草粹编》、《历代诗余》、《唐五代词选》、《词林纪事》等,均作冯词,尤为可证。
[元]王庭筠
这是一首描写闺怨的词。选材虽传统,但由于作者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及思妇的情感表现得极其凄婉深刻,因而令人震撼,百读不厌。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表现了闺中人急迫盼望丈夫归来又极其失望的心情。在我国民俗中以喜鹊鸣叫为吉祥。“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喜兆,故谓灵鹊报喜”(《开元天宝遗事》)。“几”极写闺中人的惊喜,失望、复惊喜复失望。久守空房、孤寂的少妇是多么的深情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啊。双喜鹊的双字极好地衬托出少妇的孤单,真是人不如禽。“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假设旧愁可以忘记,即使旧日的愁苦都忘掉,眼前被引起的新愁烦又多得没有地方容纳了。“着”多解,这里当安置、容纳解。与该句句式相同的如北宋失调名词“苦恨春醪如水藻,闲愁无处着”,吴淑姬《小重山》词“心儿小,难着许多愁”。其中的“着”均为安置之意。(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用委婉曲折的设问,把内心的悲凉苦楚表现得缠绵绯侧淋漓尽致,堪与辛弃疾《念奴娇》的“旧恨春江流不断,旧恨云山千叠”相比美。过片描写了景物。“瘦雪一痕墙角,专子已妆残萼,”墙角的梅花凋谢了,孤零地沾在那里;几粒青而又小的梅子妆点着花的残萼。明显的暮春景色意味思妇的惜春自怜。雪,指白色的梅花,用“瘦”来形容如雪梅花,形象地写出了梅花的凋零衰败。清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赞扬作者“字新”欣赏其“瘦雪”的形容。“一痕”即写孤独,又蕴含空漠无依,“墙角”是环境的冷落,也是女主人公的写照。青春而逝,红颜将老,恰如流水年华一去不再,触景伤情,其内心深处的悲凉、无助无奈跃然纸上。“不道技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写景抒情,总括全篇,承上作结。目前已是败花残枝,光秃秃的枝上已无花可落,寡情的东风却依然逞凶肆虐,继续摧残着孤寂无依的梅树。
本词上阙重在心理描写,对闺中人的深沉挚受、痴情盼望的刻画极其深刻。下阙重在景物,以花喻人,贴切自然。艺术上达到极高境界。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评价王庭筠不同于一般金人词风,“间河幽峭之书,绵邈之音”《谒金门》是词*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薛昭蕴
谒金门·春满院
春满院,叠损罗衣金钱。睡觉水精帘未卷,檐前双语燕。
斜掩金铺一扇,满地落花千片。早是相思肠欲断,忍交频梦见!
赏析
句句写醒后相思,却又句句衬梦里相见。这不,她刚刚午睡醒来,又照例梦见久别的未婿,满怀怅恨与慵倦,水晶帘儿也无心卷起。可恼的是那对燕儿,在帘前翻飞着,亲昵着,呢喃着,把身影儿双双印上珠帘,仿佛在炫耀它们的成双成对,嘲笑她形单影只。从半掩的门儿望去。但这春色分明到了迟暮时分,换得落红无数。这个春天又白白过去了,那件绸纱春衫依然叠在箱底,没心思穿。他不在,穿给谁看呢!盼梦里相见,又怕梦里相见,倍增醒来相思……
鉴赏
《花间集》收薛词十九首,这是最后一首。在花间词人中,薛昭蕴词风雅*温(庭筠)、韦(庄),以婉丽软媚名世,这首词当然也不例外。全词写金闺相思之苦,然作者只在结句点明题旨,余则全写美人睡前睡后的情态。这情态又被融入双燕呢喃、落花千片的春色之中,活似一幅美人春睡图。
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选取美人春睡乍起一瞬间的所见所闻及其心理感受,容易将相思之苦写到十分,是背面傅粉。词的开头先点明时与地:春光明媚的深闺小院。然而它的主人却似乎辜负了这大好时光,在蒙头睡觉。睡前的情态作者没有直接去写,却写她睡醒之后发现绮罗衣裳折叠得乱七八糟的,以致于将刺绣上的金线也摺损了,皱巴巴的一点也不挺,并由此可知她是和衣而睡的。
谒金门·花过雨原文: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谒金门·花过雨注释
红素:指花色红、白相间。
觅:寻找。
玉关:玉门关。借指南宋抗战前线。
玉楼:豪华的高楼大厦。
胡尘:指蒙人发动的战争。
侯万户:万户侯。
谒金门·花过雨赏析
在诗词中常将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联系起来。不过由于时间与气候的变化,有的风雨是送春归,有的风雨则是催春来。而李好古的这首词说:“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大概是属于催春来。“燕子归来愁不语”一句,承上启下,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为什么却闷闷无语呢?自然引出下文——“旧巢无觅处”。“旧巢无觅处”的原因,作者没有直说,犹露犹藏发人深思。这首词有的本调名下有题——《怀故居》,因而有人说,燕子旧巢,比喻自己故居,春来到来了,人无归处,表现了一种无处可归的飘泊之感。其中还寓有家国之感,所以把它理解为那个特定社会现象的典型概括,则更为合适。上片结句,就字面看补足了上文,完成了对“燕子”的描写,就其喻意而言,则引向社会现实,这就为下片预作好了铺奠。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艰难的时局里,“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句话深刻尖锐,咄咄逼人,“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边塞)劳苦”者,指的是那些守边的士卒。而在玉楼上取乐的,却是那班不思抗敌、不恤士卒的将领,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大批“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于西湖畔上的、南宋朝廷里的显官达贵。一苦一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读者从对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艺术力量!下文词人没有顺着这个调子再把弦儿绷紧,也没有用一般乏味的文字,敷衍成篇,而是别开生面,用假设和推想,从容作结:“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东风“吹去”胡尘“,已是一奇;再进一步,还要封”东风“为万户侯,更是奇特非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最妙则于不经意之中,用这种丰趣活泼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笔成趣。同时,它又在诙谐之中包含着某种庄重,其中隐含了一个重大的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即朝中无人抗金,而百姓则渴望统一。在天真之处展现真情,风趣之中包含着冷峻。
春日,多有“东风”,“旧巢无觅”,才有“东风”吹去“胡尘”盼想,前后照应,此外,词人兼用明快、严肃、含蓄、幽默的多种手法,浑然成篇,自成一格,更是它的独特之处。
咏雨古诗词
古诗原文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译文翻译
远处的山峦笼罩着一片乌云,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乌云低飞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风吹雨斜撒满了山的曲折处。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又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大雨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或说迷濛的雨气使柳丝密密麻麻的分不出个来了),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注释解释
“罩”的意思为“覆盖、笼罩”,“罩云”的意思就是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远岫”是指远处的峰峦。“岭腹”即半山腰;“岩阿”是指山的曲折处。“泫”的本义是“水珠下滴”;“泫丛”的意思是“一串串下滴的水珠”;“缔叶”是说“(雨滴)结在树叶上”。“起溜”是指河水泛起了一阵阵涟漪。“含吹”这两个字是唐代才有的词,见于唐代的诗文中,它的本意就是“风吹”。如唐.李峤的诗句:“青苹含吹转,紫蒂带波流。”(〈萍〉)也许是古人认为风是“风神”从嘴里吹出的一口气吧,所以把“风次”说成为“含吹”。
诗文赏析
通过笔者的'讲解,我想大家可以发现,唐太宗写的这首诗,每一句就如一段动画,而整首诗又构成了一幅远*景色结合的动态的“山雨飘洒图”。各位读者可以看看本文所配的图片,这张图片用“珠缔叶”三个字就说明了,而“泫丛(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的动态景象却看不到。换一句话说,笔者所找到的这张图片只是“泫丛珠缔叶”这个动画片中的一个画面。
这首诗还有一个写作特点是每句都包含了一个动词的片语,这些片语是 罩云、喷雨、低飞、斜足、泫从、起溜、濛柳、含吹。这八个词把雨写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样。现在有些人不相信有神的存在,认为下雨是自然现象,其实就笔者个人在很浅的层次上所见,所谓的“自然”其实是不存在的,神在控制着一切。请各位读者权且相信有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的存在,并重新读一下这首诗,可能您会发现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和您刚开始读的时候不一样了。也许您会发现,万事万物在唐太宗的笔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也就是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的形式描写出来了。
《蒹葭》古诗词6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蒹葭》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蒹葭
[先秦]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1]。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2]。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
注释:
【1】蒹葭:芦苇。
【2】苍苍:茂盛的样子。
【3】伊人:那个人。
【4】溯洄:逆流而上。洄:弯曲的水道。
【5】从:追寻。
【6】溯游:顺流而下。
【7】凄凄:茂盛的样子。
【8】晞:干。
【9】湄:岸边。
【10】跻:高,升高。
【11】坻:水中的小沙洲。
【12】采采:茂盛的样子。
【13】已:止,干。
【14】涘:(si)水边。
【15】右:弯曲,迂回,形容道路曲折迂回。
【16】沚:同“坻”,水中的小块陆地。
作品赏析: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如果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诗人尽管立于河边,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栩栩可见。诗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润所说:“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者。”(《诗经原始》)
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儿,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这首被人传诵不已的诗,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且看宋玉《九辩》中的一段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这里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木摇落的情状的描写,制造一种肃杀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凄苦的心情。这也许是受了《蒹葭》诗的影响,由此可以窥见《楚辞》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线索。《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的发端,赋中见兴、以景托情的写法,也沿用了《蒹葭》诗的笔法。其后的曹丕,从本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句。由此可见,《蒹葭》诗在古代诗歌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选自《中华文学鉴赏宝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令人遐想,美不胜收——我读《秦风·蒹葭》
《蒹葭》是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它在《秦风》中独标一格,与其他秦诗大异其趣,绝不相类。在秦国这个好战乐斗的尚武之邦,竟有这等玲珑剔透、缠绵悱恻之作,实乃一大奇事。作品文字很简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如此重章反复,前后三章,只更换了个别的字。诗的内容也极为单纯,写古今中外所谓“永恒”的题材,男女恋爱。而且仅选取一个特定的场景:在那么一个深秋的清晨,有位恋者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她)思念的恋人,如此而已。但作品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丰富到“我们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中国诗史》)。
先说说含蓄美。以少少许表现多多许,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像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者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她)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这一点颇有《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情致。然而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焦急心绪,以及他(她)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是通过这寻求的行动、左寻右找的连续匆忙过程,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的。一会儿“溯洄从之”,一会儿又“溯游从之”,谁知会有几个反复呢?陈启源说:“夫说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悦益至。”(《毛诗稽古篇》)惟其“慕悦益至”,而可见不可求,则失望怅惘愈甚。
作品虽未着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动所显示出来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画了施受双方的形象特征。在碧水澄滢的衬托下,“伊人”是高洁的,使人感到可敬、可亲、可爱。不然,他(她)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磁石般的吸引力,那么强烈地吸引着这位追求者,那么令追求者心驰神往!而这位伊人的追求、倾慕者,思念伊人情真意切,寻求伊人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是个热烈向往爱情和执着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同时,诗只写到寻求之难,可望不可即的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下文就不再表了。那么这位追求者将会如何呢,这便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余地。也许仍在继续他(她)的热烈追求,因为世界上的事情越是追求不到,就越觉得它的可贵,也就愈加产生了追求的兴趣和迫切的心情。也许是愁肠寸断,无限怅惘。也许是一种说不清、讲不出的心情,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滋味。但到底是什么,作者没有说,这就是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或“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了。
再说说意境美。细品诗中文字,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状,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她)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的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她)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伊人宛在,觅之无踪”,但其身影又在眼前不时闪现晃动,时远时*,时隐时现,时有时无,闪烁不定。此情此景又使这位追求者欲找无方,欲罢不能。读来只觉情调凄婉,境界幽邃,意蕴无穷。再深入品味,反复吟诵,就能发觉该诗意境的营造呈现出多重叠合、交互融汇的架构,显示出繁富绚丽的色彩。
第一重,诗人追寻恋人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神情恍惚的主观情愫,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致浑然为一。仿佛这迷茫的烟水晨雾就是此时诗人痴醉的梦幻化生而成,情景相生,难分难解。
第二重,诗人追求恋人的绵绵情意与“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若隐若现的境界浑然为一。如果不是“宛在”,则诗人不复追求,正因为若隐若现,总有一个缥缈的影子在眼前闪烁,才不断牵引着诗人热烈的情思,不肯作罢。
第三重,诗人左右求索的迫切焦急心情与“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浑然为一。“溯洄”、“溯游”的匆忙连续相从,全出于追求者心情的焦急。而此种焦急之情与可望而不可即,可见而不可求的境况相辅相成,情由境生,境带情韵。颇有“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孟郊《古别离》)的味道。
第四重,主人公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意心情与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浑然为一。自古以来,“秋景肃杀,令人伤悲”,诗人追求不获的失意、烦恼和痛苦与秋霜、秋风、秋景的悲凉之境相交融,此时萧索的秋境正是此时诗人凄苦心绪的流露与外化。
第五重,“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又和烘托他(她)的外部环境融为一体。
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型结构,使这首言情之作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给予读者以更丰富的想像、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再次,谈谈朦胧美。作品虽然看来只是描写了诗人对意中人的憧憬、追求和失望、惆怅的心情,但并非直叙,采用工笔式的细描,而是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如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的诗句,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描绘,都是远距离产生美感的极好例证。但这种美感也势必因距离远而变得模糊、朦胧,不清晰甚至不确定,是一种朦胧美。正因为空间距离或心理距离的关系,《蒹葭》全诗写得扑朔迷离、烟水苍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示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抒情主人公的身份是模糊的,是男是女都无从知晓,其文化背景、个性情趣更是一派茫然。“伊人”面目是模糊的,且不说肖像如何,连个大致的轮廓都看不到,其高洁、可敬、可爱、令人心驰神往的美,是从追求者那炽热、执着的感情指向中,或通过清露秋水的烘托折射出来的。“伊人”所在空间位置也十分模糊,“在水一方”,只是国画式的“大泼墨”写意,烟波迷茫,人在何处?“宛在”,更是游移之词,难于确定。诗人在河畔翘首伫立,透过薄雾与苇丛,凝视水的“一方”,伊人所居之地,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究竟是眼观,还是“心见”都很难说,确乎难于实指而不可捉摸。至于这位追求者的感情、心态,作品也一字未提,我们说他(她)炽热的爱恋、执着的追求,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望等等,都是我们读者的感悟、分析,其实作品本身并未作清楚的交代,迷离仿佛,任读者自己去领悟。
最令人不可捉摸的还是主题的多义性。《蒹葭》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是实写青年男女的恋爱吗?真有那么一位男子或女子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在苇边河畔彷徨踯躅,神魂颠倒,去追求一个幻影吗?那么,是写一个梦境么?也许是一个青年追求情人,日思夜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之后进入梦境,醒后以诗记之。也可能是在以形象的手法写生活中常见的“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这样一种心态模式。人们在生活中往往有这种体验,某人或某物好像在那儿,具体找去又不见踪影。不找时,又总觉得他(它)还在那儿。还有可能是以描绘的方法表达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哲理。人生有许多东西是可望不可即的,爱情领域中有,事业领域中有,仕途生活中有,理想憧憬活动中更常常遇到。这是我们今天就诗论诗,不妨从多方面进行的诠释。至于古人的见解更令我们惊诧莫名。
《桂殿秋·思往事》清代:朱彝尊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夏日杂诗》清代: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贺圣朝·留别》宋代:叶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水槛遣心二首》唐代: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清*乐·池上纳凉》清代:项鸿祚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
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谷雨古诗词
诗词中的`谷雨,少了几分伤感,多了几分恬淡,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生活味道,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谷雨古诗词,一起来看看吧!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孟浩然【唐】
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
将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贺生。沧浪醉后唱,因此寄同声。
芍药
王贞白【唐】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白牡丹
王贞白【唐】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三月五日陪大夫泛长沙东湖
张又新【唐】
上巳馀风景,芳辰集远坰。彩舟浮泛荡,绣毂下娉婷。栖树回葱蒨,笙歌转杳冥。
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从今留胜会,谁看画兰亭。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周朴【唐】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题伍彬屋壁
廖融【唐】
圆塘绿水*,鱼跃紫莼生。要路贫无力,深村老退耕。
犊随原草远,蛙傍堑篱鸣。拨棹茶川去,初逢谷雨晴。
送徐州张建封还镇
李适【唐】
牧守寄所重,才贤生为时。宣风自淮甸,授钺膺藩维。
入觐展遐恋,临轩慰来思。忠诚在方寸,感激陈情词。
报国尔所向,恤人予是资。欢宴不尽怀,车马当还期。
谷雨将应候,行春犹未迟。勿以千里遥,而云无己知。
奉和圣制上巳祓禊应制
崔国辅【唐】
元巳秦中节,吾君灞上游。鸣銮通禁苑,别馆绕芳洲。鹓鹭千官列,鱼龙百戏浮。
桃花春欲尽,谷雨夜来收。庆向尧樽祝,欢从楚棹讴。逸诗何足对,窅作掩东周。
谢中上人寄茶
齐己【唐】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送赵长史归闽川
齐己【唐】
荆门与闽越,关戍隔三千。风雪扬帆去,台隍指海边。
客情消旅火,王化似尧年。莫失春回约,江城谷雨前。
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
齐己【唐】
枪旗冉冉绿丛园,谷雨初晴叫杜鹃。摘带岳华蒸晓露, 碾和松粉煮春泉。
高人梦惜藏岩里,白硾封题寄火前。 应念苦吟耽睡起,不堪无过夕阳天。
阳羡杂咏十九首。茗坡
陆希声【唐】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元宵节的古诗词(6篇)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元宵节的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蟾宫·元宵》明代王磐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永遇乐·落日熔金》宋代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熔金一作:镕金)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十五夜观灯》唐代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水龙吟·咏月》宋代晁端礼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阕,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凭栏干,但有盈盈泪眼,罗襟揾。
《蝶恋花·密州上元》宋代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3)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曰》
4)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5)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刘克庄《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6)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7)风缓月圆夜,炮竹连宿宵。不为去岁人,只作佳人告。岁岁复年年,何向寄柳梢。年年复岁岁,却报黄昏早。董郎犹有时,百鸟筑鹊桥。叹将杜宇心,泠风自知晓。——古堡长烟《元宵夜》
8)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9)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龙溪笑语连天际,凤垸欢歌满埠头。华夏巍巍萦紫气,尧乡荡荡灿红楼。良辰美景多宏愿,圆月昭昭照九州。——伯永《壬辰元宵夜咏》
10)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11)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12)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毛滂《踏莎行·元夕》
13)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丘逢甲《元夕无月》
14)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15)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唐顺之《元夕影永冰灯》
16)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厉鹗《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17)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李梦阳《汴京元夕》
18)元宵佳节月儿圆,全家团聚过大年。半醉半醒逛街市,偕妻携子游乐园。千树霓虹流光转,万家灯火照无眠。爆竹声声除旧祟,银花朵朵接财源。鱼龙狂舞阑珊处,儿童蹦跳笑声甜。——秦渝《元宵夜》
19)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20)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元夜踏灯》
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和雨有关的古诗词
导语:雨是大自然吟诵的最美的'诗篇,雨滴是充满着智慧与情感的文字。下面是和雨有关的古诗词,欢迎阅读。
1、《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清*乐》
清·纳兰性德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7、《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9、《雨不绝》
唐·杜甫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10、《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乐》
2、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春日田园》
3、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春日》
谷雨有关的古诗词(精选26首)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谷雨有关的古诗词(精选23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谷雨》
吴藕汀
浮云富贵客心寒,故里空怀紫牡丹。
谷雨毋须添国色,江南上巳杜鹃看。
2、《牡丹图》
唐寅
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颜色无。
3、《送前缑氏韦明府南游》
许浑
酒阑横剑歌,日暮望关河。道直去官早,家贫为客多。
山昏函谷雨,木落洞庭波。莫尽远游兴,故园荒薜萝。
4、《老圃堂(一作薛能诗)》
曹邺
邵*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5、《白牡丹》
王贞白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6、《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周朴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7、《谷雨》
朱槔
天点纷林际,虚檐写梦中。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
石渚收机巧,烟蓑建事功。越禽牢闭口,吾道寄天公。
8、《谷雨后一日子大再有诗次其韵》
王炎
花气浓于百和香,郊行缓臂聊翱翔。
壶中春色自不老,小白浅红蒙短墙。
*畴翠浪麦秋*,老农之意方扬扬。
吾侪饱饭幸无事,日繙芸简寻遗芳。
闲中更觉春昼长,酒酣耳热如清狂。
自怜藿食徒过计,袖手看人能蹶张。
9、《木兰花慢》
王恽
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
想前日芳苞,*来绛艳,红烂灯枝。
刘郎为花情重,约柳边、娃馆醉吴姬。
罗袜凌波微步,玉盘承露低垂。
春风百匝绣罗围。看到彩云飞。
甚着意追欢,留连光景,回首差池。
半春短长亭畔,漫一杯、藉草对斜晖。
归纵酴醿雪在,不堪姚魏离枝。
10、《采茶歌》
乾隆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 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描写除夕的古诗词6篇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除夕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卖痴呆词
范成大〔宋代〕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唐太宗《除夜》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唐太宗《守岁》
宫阙星河抵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
——唐杜审言《守岁侍宴应制》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唐王湮《除夜》
如何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唐孟浩然《除夜乐城张少府宅》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唐杜甫《杜位宅守岁》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除夜作》
玉关西望肠堪断,况复明朝是岁除。
——唐岑参《玉关寄长安李主簿》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唐白居易《除夜寄弟妹》
寒灯短烬方烧腊,画角残声已报春。
——唐方干《除夜》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唐崔涂《巴山道中除夜有作》
一宵犹几刻,两岁欲*分。
——唐曹松《除夜》
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
——唐曹松《江外除夜》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患难思年改,龙钟惜岁徂。
——宋唐庚《除夕》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清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除夕或指《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李慈铭〔清代〕
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蜡鹅花下烛如银。钗符金胜,又见一家春。
自写好宜祛百病,非官非隐闲身。屠苏醉醒已三更。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
春节看花市*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描写雨的古诗词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雨的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清明》
年代:唐 作者: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年代:宋 作者: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梦游天姥吟留别》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
使我不得开心颜。
雨的6句古诗词
有秋雨的古诗词6
6句诗的古诗词
6句的贺寿的古诗词
7字6句的古诗词
4字的古诗词6句
关于6句的古诗词
只有6句的古诗词
古诗词含6的诗句
一句6字的古诗词
6岁学的古诗词
3到6岁的古诗词
带文的古诗词6
1至6的古诗词
6句5个字的古诗词
带竹子的古诗词6句
6句最励志的古诗词
10字6行的古诗词
带有6月的古诗词
关于中秋的6句古诗词
激励的诗句古诗词6
6字的古诗词大全
8言6行的古诗词
关于友谊的6句古诗词
励志的诗句古诗词6句
写*安的古诗词6
6字开头的古诗词
描绘6月的古诗词
容易考的古诗词6
有意境的古诗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