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意思

关于描写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意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意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意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意思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45) 说说(194) 名言(3) 诗词(5k+) 祝福(5) 心语(154)

  • 江畔独步寻花的意思诗意(江畔独步寻花古诗意思及注释)

  • 诗意
  • 我们对李白的印象是风流多情的,对杜甫的印象则是郁郁寡欢用情专一的。殊不知,杜甫并非一生都是悲苦的,他也有七情六欲,也向往美酒和美女。

    唐朝时,狎妓成风,文人墨客也不可避免,杜甫亦是其中之一。想当初,杜甫出游丈八沟,而这一场出行,也有很多姑娘陪同。出游归来后不久,杜甫就写下了两首诗作《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其一)落日放好船,轻风生浪迟。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其二)雨来沾*上,风急打船头。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缆侵堤柳系,幔卷浪花浮。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第一首中有两个名词用得十分生动传神,“调冰水”和“雪藕丝”这两个词是动词,前面一个词是用冰调制冷饮水的意思,而后一个词是把藕上的白丝去掉。不得不说这个“雪”字用得非常生动传神,“雪”字既说明了藕丝的洁白,也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似乎不是去除而是轻柔地抚摸。

    而这两个名词前面的搭配就更锦上添花了,“公子”与“佳人”相对,而“佳人”搭配“雪藕丝”更是绝妙,这不禁让我们想到这样一幅画面:佳人洁白的手在轻柔地抚摸着藕丝,眼神在不经意间与调冰水的公子相对,两人向彼此微微一笑,却又沉默不语。

    第二首诗是紧接着上一首诗写的,“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这两句诗被后世广为流传,“越女”、“燕姬”这两个词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不一样的美。

    其实,杜甫51岁的时候即使是在外漂泊,也少不了寻花问柳。关于杜甫的风流佳话,当然不止这一、两首诗可以看出来。

    杜甫的这首《江畔独步寻花》还有寻花问柳的意思,你都想不到,曾被编入小学教材: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其实,这首诗没有我们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为什么这么说呢?关键就在后两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在古代的诗词文学中,蝴蝶常驻于花间其实代表的是一种情欲,这种思想在唐朝时期盛行。为什么这么说呢?还得从初唐的一位诗人刘希夷说起。

    刘希夷曾写过一首《公子行》,“花际裴回双蛱蝶”以蝴蝶来比喻寻花问柳的公子哥。在这句诗后面,紧接着又来了一句“娼家美女郁金香”可见寻花问柳的对象就是那柳花烟巷中的*了。

    说到《江畔独步寻花》还不得不说“黄四娘家花溪畔,千朵万朵压枝低。”这里的黄四娘指的是谁呢?

    其实黄四娘最初只是一个老妇人,她自己也想不到是因为什么原因出名的。有的人一辈子想出名,却不能如愿,而有的人不想出名,却名声在外,黄四娘显然就是后者。

    苏轼流放到海南的时候,某天与朋友外出游玩,路过一户人家,他看到那家的花园整齐美丽,就不由自主地想要进去参观一下。

    可没想到的是,苏轼打开门,迎接他的却是一位老妇人,老妇人衣裳褴褛,苏轼见此情景还专门调侃了一番,没想到却被老妇人给怼了,苏轼自知无趣,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可苏轼心里却很不服气,他回去了以后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诗的后两句“主人白发青裙袂,子美诗中黄四娘。”说杜甫看到的那位黄四娘年纪可能和自己眼前这位白发青裙的老妇一般大。

    其实苏轼这么写不过就是在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而已,杜甫的诗中确实也有对老妇进行过描写,不过不是黄四娘,而是老妇,比如《石壕吏》中的“老翁之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但值得一提的是,杜甫诗中的老者并没有任何看不起人、贬低人的意思,否则他又怎么会自称“少陵野老”呢?由此可见,苏轼的说法更像是一种调侃。

    当时的杜甫,居住在浣花溪,与黄四娘亦是邻居。在杜甫之后的20余年,浣花溪来了一位叫薛涛的才女,她遇到了自己的心爱之人,可这也是导致她单身一辈子的原因。

    黄四娘与杜甫经常有往来,而关于她的身份,我们也不得不猜测一下,她究竟是未婚女子呢?还是寡妇呢?

    其实这两个答案显然都不符合真实,黄四娘既不是未婚女子,也不是寡妇。首先,单从杜甫对她的称呼来看,就不可能是未婚女子,再怎么说黄四娘也不属于那个年纪了。

    而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作“寡妇门前是非多”,这么简单的道理杜甫也应该明白,所以如果黄四娘是寡妇,杜甫不太可能去到她的家里。

    再从“黄四娘家花满蹊”这句话中,我们首先应该注意“蹊”这个字,这个字是小路的意思,既然是小路,杜甫又经常去她家,我们也不难猜出黄四娘的身份,就是伎女。

    薛涛本来出生于名门望族,父亲在朝中做官,一家人过得十分滋润。可是父亲薛郧因为得罪了当朝的*,所以被贬,举家流亡,而父亲薛郧也因病去世。为了生活,薛涛不得不做了官伎。

    幸运的是她遇到了韦皋,她人生中第一个知己。韦皋听说薛涛有才,便召她来府中赋诗。薛涛从容不迫地写下了《谒巫山庙》,她的赋文实在太过出色,韦皋看了之后也大为赞赏。

    后来,韦皋常邀她来府中赋诗,很多人赏识她的才能,她也成了府中的交际花。渐渐地,薛涛的名气开始流传起来。

    薛涛是幸运的,她遇到了韦皋,如果没有这个人,她的一生恐怕只能黯然失色,韦皋有才,长得也英俊,薛涛无数次把他当成自己命中的那个人,可是薛涛也明白,他们俩是注定不可能在一起的。

    后来的日子里,薛涛遇到了元稹,这个年龄小她11岁的男人,元稹不是没有勇气爱一个比他大的女人,可元稹更在意的是自己,他当然明白眼前这个女人为了他可以放弃自己的前途,可他还是选择了自己的仕途,做了一个负心的渣男。

    自此之后,薛涛不再爱了,索性独自过完一生。多年以后,人们再次经过浣花溪畔,会想起两个人:一个风流的杜甫与一个专情的薛涛。

    [阅读全文]...

2022-07-28 17:49:16
  •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全首(江畔独步寻花古诗意思)

  •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临陆治桃花鸳鸯图(局部)清· 王云 王翚

    黄师塔前,江水滔滔向东而去,春光和煦,闲懒着倚在微微春风之中。一树野桃开得正艳,有深红亦有浅红,层叠参差,惹人喜欢。

    黄师塔:和尚所葬之塔。陆游《老学庵笔记》:余以事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师塔也。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之句。

    懒困:疲倦困怠。

    761年前后,杜甫在成都草堂作了七首《江畔独步寻花》同题诗。第六首大家可能更为熟悉些,“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一首与之相比,“懒困”“无主”,更为闲适。“倚微风”更是神来之笔。

    [阅读全文]...

2022-06-23 00:14:17
  •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古诗意思(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拼音版古诗杜甫)

  • 杜甫
  • 春天如约而至,百花争艳,开始了一场盛大的宴会。

    无论是繁华之地,还是清静的角落,在山野中,在人家庭院里,都少不了桃花的身影。

    桃花,虽然不是春天开得最早的花,却一定是最动人的那一抹颜色。桃花一开,春天的繁盛真正达到了顶点。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青翠的竹林外,才开了稀疏两三枝桃花,为初春增添了活泼欢快的气息。春天的江水已回暖,而在水里嬉戏的鸭儿最先知道。岸边到处都是蒌蒿和芦苇的浅芽,这正是河豚从海里回游至江河的时候啊。苏轼笔下的春天,还未达到盛时,桃花初放,水边的植物也只是冒出了短芽,然而江南春天温煦的气息却是飘散开了。那几枝桃花,虽疏却动人,告知人们,春意越来越浓了。

    桃花之美,给世界带来了浓浓的春光,让人毫无招架之力。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诗人在明媚春光里漫步,黄师塔前一江碧水向东流去,晴朗的天气让人有些犯困,不由得想在微风里停歇一阵。忽然看到岸边的一簇桃花,顿时被吸引住了。看它开得多么自在烂漫,花瓣之色有深有浅,似胭脂未匀。诗人问道,你是爱深红的桃花,还是爱浅红的桃花呢?其实,这很难取舍,因为它们都那样美丽啊。

    桃花与梨花,杏花几乎同时绽放,为春天增添生机和芳菲,它们有相似之处,却又各自不同。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宋·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说是梨花,它不是,说是杏花,也不是。白花与红花,在东风里别有风情。曾记得,武陵渔人为它陶醉。

    此词通篇写桃花,却不带一个桃字,却写尽了桃花的特色,堪称一绝。

    桃花开到极致时,更是春风里的无与伦比的风景,好像精心装扮的女子,谁能不为它伫足凝视呢?

    桃花深浅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唐·元稹《桃花》

    桃花的颜色深深浅浅,就好像女子浓淡不一的妆扮,都那么好看。诗人沉醉在它的美丽中,尽情地观赏,春风吹来,却吹落了一些花瓣,飘落到诗人的白色衣裳上,看着它坠向无根的生涯,即将凋零,留又留不住,诗人不禁忱惜之情顿生,这样美的桃花,这样的好风光,真希望可以一直拥有啊。

    春日,桃花开了,柳树绿了,正是一年中最可贵的光阴,也是充满诗意的季节。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唐·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素喜宁静的自然,远离尘世,山里的春天对他来说,是天然的诗和画,令人无限眷恋。经过夜雨的桃花,含着晶莹的雨珠,更加娇美动人,碧绿的柳树笼罩着轻烟。花瓣飘落在院里,家童还没来得打扫,声声莺啼里,山客还在睡梦中,这春天不正像一场美梦吗?

    桃花,不仅仅是绚烂,娇艳,它 也代表着古时文人的一种美好愿望,即隐逸避世,远离是非。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唐·李白《山中问答》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居住在碧山?我只是笑笑,却不作答,心里却觉得轻松怡然。看哪,桃花飘落溪水,缓缓地向前流去,这里别有天地,好像不是人间。在深山里,绚烂的桃花也不热闹了,更添了一份禅意。对于仕途不顺的李白来说,这桃花开落的碧山,莫不是桃花源?

    桃花开了,人们争相赏看,为它吟唱,极尽赞美。但心中的热爱并不是只有一种表达方式。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

    山野间,开着层层叠叠,一望无际的桃花和李花,红红白白,煞是好看。花海深处,升腾着炊烟的地方,一定有人家。戴着银钏金钗的妇女来担水,准备做饭,挎着长刀,戴着斗笠的男子去烧荒,要开始播种了。这是最美的自然,它不仅是风景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们顺应时节的劳作,更加美好。那些灿烂的桃花,李花,装点着春天,而农人也根据季节,春种秋收,他们不会特意地去欣赏鲜花,但他们和花儿相得益彰,早已一起融入了季节。

    桃花绚丽多姿,结子繁多,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爱情和幸福的象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先秦·佚名《诗经·周南·桃夭》

    怒放的桃花啊,红艳似火,这位女子出嫁了,来到夫家。桃花绚丽娇俏,将来会结出累累的果实。女子嫁到夫家后,也会多子多孙,后代兴旺。桃花美艳无比,桃叶繁茂,这位女子出嫁后,一定会家庭和睦,过上幸福的生活。

    相比于先秦时新嫁娘与桃花相映的喜庆,唐代的崔护则有着一抹被桃花浸染的忧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春天,就在这座院子里,诗人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在盛开的桃花树下,桃花美,人更美,让诗人念念不忘。一年以后,当诗人寻觅而来,又是一个春天,院中的桃花开得依旧绚丽,可是那位姑娘却再也不见了,诗人失落而苦恼,连面前的桃花也了无欣赏的心情。这位女子,成了他永远的遗憾,不可触碰的美好。可是每每想起,仍会有温暖和快乐吧。

    桃花开了,又落了。人们竞赏春花,却不知道,花也有时差。

    [阅读全文]...

2022-01-16 18:19:20
  •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诗意和注释)

  • 诗意
  •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作者】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注释】

    ①蹊:小路。

    ②留连:舍不得离开。

    ③娇:可爱的样子。

    ④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动听悦耳。

    [阅读全文]...

2022-05-06 05:12:09
  • 江畔独步寻花的诗意

  • 诗意
  •   《江畔独步寻花》

      作者:杜甫

      原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人名。花满蹊,指花多得已经占满了小路。

      2、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3、寻花:找到花仔细欣赏。

      4、蹊(xī):小路。

      5、娇:可爱的。

      6、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7、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8、江畔:江边。

      9、恰恰:象声词,这里形容声音非常和谐动听。

      诗意: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

      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

      黄莺叫得十分和谐动听。

      赏析: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760年(上元元年)杜甫定居成都西郊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此为组诗之六。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诗人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诗人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这首绝句,仿佛把读者也带入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前无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m.ju.51tietu.net)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维妙维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诗人心情的表达。

      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更使诗人陶然神往。此外,这两句按*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韵上的需要,同时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为读者体味出来,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阅读全文]...

2022-05-15 01:13:07
  •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及翻译

  • 文学
  •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及翻译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词语释义】

      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2、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3、蹊(xī):小路。

      4、娇:可爱的。

      5、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6、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作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7、江畔:江边。

      【诗歌译文】

      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人。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的花开满了小路,千朵万朵的花把枝头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这里跳舞,舍不得离去,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这里欢快地唱歌。

      注释: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赏析:

      阳春三月,漫步在江边,很是自在舒适。走着走着,突然,扑鼻而来一阵阵幽香。于是,情不自禁地顺着这香味飘来的方向走去。一路走去,原来是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万朵花儿压弯了枝条,枝条们都低垂下了头,快要挨到地上了。

      在花间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在花丛中飞舞,舍不得离去。恰恰,恰恰抬头一看,枝头上可爱的小黄莺们正扑棱着翅膀,唱着欢快的歌儿,这是在赞美这些的花儿吗?还是在为这生机勃勃的唱赞歌呢?

    [阅读全文]...

2022-06-03 05:38:02
  • 《江畔独步寻花》

  •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赏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阅读全文]...

2022-03-09 19:01:39
描写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意思 - 句子
描写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意思 - 语录
描写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意思 - 说说
描写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意思 - 名言
描写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意思 - 诗词
描写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意思 - 祝福
描写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意思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