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饮酒古诗的意义及感情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饮酒古诗的意义及感情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饮酒古诗的意义及感情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饮酒古诗的意义及感情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人人都有从众心理,通俗一点说,叫随大流。
领导讲话完毕,我们会随大流地鼓掌;单位选举表决,我们会随大流地举手;超市打折促销,我们会随大流地抢购;街上流行服饰,我们会随大流地穿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以说在大多数时候,随大流都代替了我们的大脑,代替了我们的思考。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阿希从众实验”,*裸地揭示了从众心理的无脑。
该实验以大学生为被试,每组7人,坐成一排,其中6人为事先安排好的实验合作者,只有一人为真被试。实验者每次向大家出示两张卡片,其中一张画有标准线X,另一张画有三条直线A、B、C。X的长度明显地与A、B、C三条直线中的一条等长。实验者要求被试判断X线与A、B、C三条线中哪一条线等长。实验者指明的顺序总是把真实被试者安排在最后。第一至第六次测试大家没有区别,第六至第十二次前六名被试按事先要求故意说错,借此观察被试的反应是否发生从众行为。实验结果很有趣,被试者的反应多种多样,有25%的被试从头到尾都坚持着自己的判断,没有受到影响,而50%以上的被试则在超过六次的实验中都听从了实验合作者的错误判断,甚至还有5%的被试在每一场实验中都展示出了对错误判断的盲从。将从众行为出现的总次数除以被试数目再除以实验次数,得到的从众行为发生率约为33%,也就是三分之一。
阿希从众实验
很多的时候,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在随大流,只是自然而然地这样做了。随大流,是适应社会规则的一种方式,是我们维护自己利益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融入集体生活的一种方式。随大流,使我们看起来不那么另类,使我们不做“出头鸟”,使我们有安全感。
在大多数的时候,随大流没什么,大家都做的事我为什么不能做?可是有些时候,随大流是万万不行的。
陶渊明的《饮酒》(其六)就表明了他对随大流的态度。
饮酒(其六)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世上的人各式各样,他们的行为举止千差万别,我们又如何去判断是对是错呢?大多数的人都只是在从众罢了,大家说好的,他们就说好,大家都骂的,他们也去骂。自古以来,这样的事情就有很多,只有少数贤士才能够冷静思考,不同流俗。面对世人的愚昧盲从,我们无可奈何,只好像商山四皓一样隐居深山,远远地逃离。
商山四皓
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在社会规则的约束下,在官场氛围的应酬里,适当的“随大流”当然也必不可少,在陶渊明看来,这就是一个个的应声虫。要想升官发财,要想富贵荣华,这样的应声虫你不做也得做,上官说什么就是什么,上官让如何你就得如何。
“指鹿为马”的故事,就很好地反映了官场的这种现象,面对赵高的震慑,臣子们有的沉默,有的附和,有的反对,可是反对的人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指鹿为马
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但这种现象非常普遍。面对不听话的属下,上司要么排挤,要么打压,陶渊明既不想顺从,也不愿意无端牺牲,所以,他只能逃走了。
陶渊明的时代虽然过去了,可是人云亦云的人哪个时代都不会少。无关紧要的时候随大流无伤大雅,可是事事随大流,时时随大流却会使我们失去自我。
归根结底,我们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有些时候,还是要遵从自己内心的需要,敢于替自己做主,敢于替自己发声,你唯唯诺诺敷衍过去了,承担责任和后果的时候,没有任何人会替你。
希望每个人都不要再做“咄咄俗中愚”,每个人的生活都能够好恶随心,是非随愿!
《饮酒》
作者:陶渊明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结庐:构筑屋子。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2、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3、君:作者自谓。尔:如此、这样。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4、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
5、见:(读xiàn)同“现”,出现。
6、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7、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必说。
8、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
诗意: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
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
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m.ju.51tietu.net)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饮酒陶渊明古诗
这首诗也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饮酒陶渊明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诗、诗意】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注释】
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一作考证《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
②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
③日夕:*黄昏的时候。
④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结庐:建造简单的房子。
问君:诗中是指问自己。
何能尔:怎么能如此。
心远:心境高远,超脱世俗。
地自偏:住的地方自然显得偏僻、清静。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山气:山中景色。
相与还:结伴归来。
此中:这里面。真意:指从大自然中所领会到的真实淳朴的意趣。
欲辨:要想说明白。
忘言:意思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赏析】
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只是到了陶渊明这一代,这个家族已经衰落了。陶渊明也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无奈靠山不硬,脾气却分外高傲,玩不来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终于回家乡当隐士去了。《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然后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陶渊明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陶渊明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然后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然后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然后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然后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然后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然后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然后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像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然后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是东晋时代的大诗人。
陶渊明少年时候,就有高尚的志趣。陶渊明曾经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说这位先生不知是何许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因住宅旁边种有五棵柳树,故称作五柳先生。他不图名利,不慕虚荣,就是特别喜欢喝酒,可是由于家贫,不能常常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了,时常请他喝酒。他一去,总是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回到破旧的屋里,读书写文,生活过得安乐自在。写五柳先生,就是写他自己,是他本人生活的实录。
陶渊明曾担任江州祭酒、鼓泽令等小官职。彭泽(今江西彭泽)令,是陶渊明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这在萧统的《陶渊明传》中叙述得最为详细。
《传》中说陶渊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当彭泽令。他一到任,就令部下种糯米,糯米可以作酒。所以他说:我常常喝醉,就心满意足了!陶渊明的妻子坚持要种大米。于是,将二顷五十亩田种糯米,五十亩田种大米。
到了年底,郡官派督邮来见陶渊明,县吏就叫陶渊明穿好衣冠迎接。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解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辞》。
其实,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实思想,不仅于此。在《归田园居》诗里,就讲得十分明白。他说,他十三年中,几度出仕,深受羁缚;这次坚决脱离官场,归隐田园,就像笼中鸟飞回大自然一样,感到无比自由和愉快。家乡的草屋、田地、树木、炊烟,乃至鸡鸣、犬吠,都是那么亲切可爱,作者的这种心情,正反映了陶渊明对黑暗官场的憎恶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陶渊明有《饮酒》诗20首,都是酒后所题。陶渊明在序里说:我闲居在家,缺少欢乐,再加上*来日短夜长,遇到好酒,每晚都饮。一个人饮酒,很快就醉了。等到酒醒之后,写题诗自娱,这不过是单纯为了欢笑罢了。
陶渊明有时一个人独饮,更多的是和乡亲父老对饮,从中取得某些安慰和乐趣。更重要的是在饮酒中,可以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这就是萧统所说的寄酒为迹。
关于陶渊明喝酒的传说很多。如说陶渊明每逢酒熟时,就取下头上的葛巾过滤酒,过滤完毕,仍把葛巾戴在头上。又如渊明所居的栗里,有块大石,渊明喝醉了,就躺在石上,故名醉石。再如九江境内有渊明埋藏的酒。有个农夫凿石到底,发现一只石盒,石盒内有个铜器,有盖,是扁*的酒壶。将盖揭开,壶内都是酒。壶旁边刻着十六个字:语山花,切莫开,待予酒熟,烦更抱琴来。大家怀疑这酒不能喝,就全都倒在地上。结果是酒香满地,经月不灭。
古人饮酒作乐,或感时伤势。
古风饮酒伤感诗句(一)
1、一瓮香醪新插刍,双鬟小妓薄能讴。管弦渐好新教得,罗绮虽贫免外求。——白居易《尝酒听歌招客》
2、五十江城守,停杯一自思。头仍未尽白,官亦不全卑。 ——白居易《对酒自勉》
3、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
4、虽可忘忧矣,其如作病何。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 韩偓 《答友人见寄酒》
5、诗成斩将奇难敌,酒熟封侯快未如。——高骈《依韵奉酬李迪》
6、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高翥 《清明日对酒》
7、清酒既载,(马辛)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大雅·旱麓》
8、凭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杜荀鹤 《与友人对酒吟》
9、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10、莫怪*来都不饮,几回因醉却沾巾。谁料*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白居易《答劝酒》
11、莫辞酒,此会固难同。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 ——作者: 韩愈 《赠张徐州莫辞酒》
12、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 贯休 《古离别》
13、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白居易《花下自劝酒》
14、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住醉乡。——白居易《醉后》
15、酒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的《苏幕遮》
16、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杜苟鹤《白发吟》
17、劫灰飞尽古今*。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李贺 《秦王饮酒》
18、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19、寒郊好天气,劝酒莫辞频。扰扰钟陵市,无穷不醉人。—— 戴叔伦 《劝陆三饮酒》
20、古人不达酒不足,遗恨精灵传此曲。寄言世上诸少年,*生且尽杯中醁。——崔国辅 《对酒吟》
21、沽酒聊自劳,开樽坐檐隙。主人奏丝桐,能使高兴剧。 —— 独孤及 《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耀》
22、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
2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短歌行》
24、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并州。——卢殷《长安亲故》
25、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残杯劝不饮,留醉向谁家。——白居易《春尽劝客酒》
26、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白居易《对酒行吟赠同志》
古风饮酒伤感诗句(二)
1、 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2、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3、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4、 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5、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6、搜索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7、 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8、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9、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10、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11、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2、 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13、 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14、 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15、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16、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17、 月下花影,笑看世间情恨,红尘千丈,诉不尽繁花似锦。
18、 铃悬檐下,檐为铃守,铃不知; 风动铃心,铃为风歌,风不解;世人谓, 无情最是如风过; 我谓,檐痴铃傻风何错!
19、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20、 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21、 桃花之所以寂寞,是因为它为情动之人生长;为伤情之人绽放。
饮酒 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知识点归纳:
1、一诗中表现诗人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形容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心远地自偏”。
练*题:
1、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3、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4、诗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脱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6、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
1、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
2、悠然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心远地自偏
5、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6、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隐居时的安逸闲适的心境。
示例二: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饮酒知识点归纳]
饮酒别离诗句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别离前的不舍都在酒中。
1、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喝酒告别的.诗句——贯休<古离别>
2、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白居易<把酒思闲事二首>
3、酒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
4、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5、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
6、莫怪*来都不饮,几回因醉却沾巾。谁料*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白居易<答劝酒>
7、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8、沽酒聊自劳,开樽坐檐隙。主人奏丝桐,能使高兴剧。——独孤及<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耀>
9、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关于喝酒的诗句。——<短歌行>
10、莫辞酒,此会固难同。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喝酒告别的诗句——韩愈<赠张徐州莫辞酒>
11、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住醉乡。——白居易<醉后>
12、劫灰飞尽古今*。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李贺<秦王饮酒>
13、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残杯劝不饮,留醉向谁家。——白居易<春尽劝客酒>
14、五十江城守,停杯一自思。头仍未尽白,官亦不全卑。——白居易<对酒自勉>
15、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清明日对酒>
16、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并州。——卢殷<长安亲故>
17、一瓮香醪新插刍,双鬟小妓薄能讴。管弦渐好新教得,罗绮虽贫免外求。——白居易<尝酒听歌招客>
18、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白居易<花下自劝酒>
19、凭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杜荀鹤<与友人对酒吟>
20、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白居易<把酒>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杜甫《石壕吏》
3、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6、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7、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8、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9、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10、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王维《送别》
11、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2、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1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4、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15、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16、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17、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1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0、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留别妻》
2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適《别董大二首》
22、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23、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崔道融《梅花》
24、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25、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26、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27、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28、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29、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东晋诗人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他的《饮酒》诗共二十首,据诗前小序,这些诗为秋夜酒后所写,故题为《饮酒》。《饮酒·其五》以*淡之语,叙归隐之乐,道生活哲理,达到了情、景、理的统一。
《饮酒·其五》诗大意如下:
把草庐盖在尘世间,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要问我怎么能做到?内心清静,超脱于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虽居喧闹之地,也就像住在偏僻之处一样。)
在东篱下我采摘初放的菊花,不经意地一抬头,看到了远处的南山。
日暮时分山间的雾气氤氲美好,结伴的飞鸟都归回鸟巢。
在这美丽的自然景色中有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忘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
陶渊明诗今存125首,他是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代表作《归园田居五首》、《饮洒诗二十首》等,表现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
《饮酒·其五》诗写诗人陶然自乐的归隐生活和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诗的前部分着重叙述不与世俗交往的原因,后部分揭示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包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但人生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诗人并没有明说,而是让读者自己去体味。
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全诗出语*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别离前的不舍都在酒中。
1、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喝酒告别的诗句——贯休<古离别>
2、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把酒思闲事二首>
3、酒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
4、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
5、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
6、莫怪*来都不饮,几回因醉却沾巾。谁料*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白居易<答劝酒>
7、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
8、沽酒聊自劳,开樽坐檐隙。主人奏丝桐,能使高兴剧。——独孤及<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耀>
9、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关于喝酒的诗句。——<>
10、莫辞酒,此会固难同。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喝酒告别的诗句——韩愈<赠张徐州莫辞酒>
11、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住醉乡。——白居易<醉后>
12、劫灰飞尽古今*。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李贺<秦王饮酒>
13、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残杯劝不饮,留醉向谁家。——白居易<春尽劝客酒>
14、五十江城守,停杯一自思。头仍未尽白,官亦不全卑。——白居易<对酒自勉>
15、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清明日对酒>
16、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并州。——卢殷<长安亲故>
17、一瓮香醪新插刍,双鬟小妓薄能讴。管弦渐好新教得,罗绮虽贫免外求。——白居易<尝酒听歌招客>
18、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白居易<花下自劝酒>
19、凭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杜荀鹤<与友人对酒吟>
20、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白居易<把酒>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之广陵》
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
3、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6、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7、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8、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9、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送梓州李使君》
10、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王维《送别》
11、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2、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1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4、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15、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16、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17、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1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0、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留别妻》
2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適《别董大二首》
22、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23、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崔道融《梅花》
24、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25、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26、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27、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28、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29、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30、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
饮酒古诗的意义及感情
关于饮酒古诗的意义及感情
饮酒的古诗意思和含义
饮酒古诗的思想感情
饮酒的古诗和诗意
古诗饮酒其五的情感
古诗饮酒二十首其五的诗意
有特殊感情意义的古诗
古诗饮酒的大意
饮酒舒情的古诗
饮酒其五的古诗大意
描写古诗饮酒的意境
古诗饮酒的读后感
有饮酒的古诗
饮酒诗的古诗
梅的古诗意义
饮酒伤感的句子
古诗饮酒的画
鸡的古诗意义
形容饮酒微有醉意的古诗
古诗词中饮酒的意象
豪情饮酒的诗句
饮酒抒情高兴的古诗
借景抒情的古诗饮酒
饮酒心情说说
饮酒解暑的古诗
清酌饮酒的古诗
《饮酒其七》的古诗
画鸡的古诗意义
含古诗意义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