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灯节的古诗

关于有关灯节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灯节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灯节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灯节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 语录(6k+) 说说(18k+) 名言(938) 诗词(18) 祝福(216k+) 心语(202)

  • 排灯节是哪个国家的节日?

  • 节日,国家,放假
  • 排灯节是哪个国家的节日?

      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排灯节是哪个国家的节日?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排灯节是哪个国家的节日

      排灯节是印度的节日,炎热的暑季已经过去,一年中最舒适的凉季就要来临,恒河*到处都金色的世界,田野里、村落中、农院里,到处都是铺满了金色的稻谷、火红的高梁,人们怀着丰收的喜悦,将这一天看作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商人*惯在这天换用新的账本,开市以求吉利,因此点灯节也可以说是印度的新年。

      印度排灯节的由来

      在印度北部,印度教徒崇拜居住在神圣的格法德汉纳山中的克利须那神,认为他是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毗湿奴的第八个化身,对毗湿奴的信徒具有很深的宗教意义。

      迈赫尔·迈格汉尼是加利福尼亚州福莱蒙特的一位内科医师,他是印度美国人基金会的领导人,他说排灯节最普遍为人所知的故事是罗摩神背井离乡14年,此间他击败了魔王拉瓦那,最终返回到印度最古老的'城市阿约提亚。为了庆祝国王的回归,阿约提亚城的人点亮了数以千计的泥土灯。

      “这个城市为国王的归来举行了盛大而欢乐的庆祝活动,”他说,“它象征着国王的光芒。灯节的名字凸显了人们的欢乐。”

      这个节日对印度的锡克教徒和耆那教徒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锡克教徒来说,排灯节是为了庆祝锡克教徒的精神领袖哈尔宾德被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皇帝贾季汉从囚禁中释放出来。

      对于耆那教徒来说,排灯节是一个纪念耆那教的创立者马阿哈维拉的节日,他死后进入了极乐世界。

      印度排灯节的*俗与活动

      点灯节的庆祝活动长达半个月之久。在此期间,男女老少都换上新衣以求辞旧迎新,各公园、广场和公共场所布置得像仙境一般,文艺节目也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新德里的塔卡托拉公园是最热闹的灯节活动中心,彩灯高挂,鼓乐喧天,头戴金色船形帽、身穿金光闪闪服装的乐队,盘腿坐在临时搭起的小楼上,吹奏着悠扬的印度乐曲。公园里人山人海,到处都是出售焰火、玩具的摊头、相面算命先生和装神弄鬼的巫师搭起的帐篷,还有骑象、玩蛇、耍狗熊和各种游戏。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的门前窗下、屋顶树上,都点起了灯,有五光十色的电灯,有小小的蜡烛,也有光焰如豆的油盏灯,大地形成了一片灯的海洋。这天,人们都赶回家中,全家人围坐在起吃“团员饭”,再乘着酒兴涌向街头,尽情地载歌载舞,一边跳一边口中呼喊“罗摩,罗摩”。

      节日过程

      排灯节没有正式的典礼,它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圣诞节和新年庆祝活动相似。为了表示对神祇们的尊敬,人们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并进行粉刷。人们穿新衣,决心开始新的生活。商人停止使用他们的老账本,开始使用新账本。在黄昏的时候,每个家庭和商店点亮各种灯,烟火充满了天空。朋友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并交换礼物。

      “排灯节”的高潮是到圣河中沐浴,以求净化身心。孩子们更是必须到河中洗去身体的污垢,净化心灵。除了祈祷神灵保佑全家人健康,人们还要特别拜拜他们的女财神“拉克希米”。“排灯节”期间,随便走进印度的一家商店,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彩灯。碗口大的球状灯,水晶一样的棱角,像是红色和白色的液体在内部流动,煞是好看。灯具店里由五光十色的彩灯组成的多个同心圆闪烁出不同的色彩;鞭炮形状的灯管不断发出温暖的红光;从蓝色电线上流出繁星般闪烁的碎光。有意思的是,许多彩灯上标着“*制造”。而且,*制造的印度神像、富有*特色的工艺品在这个时候也很畅销。

      排灯节里,还会有一些调皮伶俐的猴子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看到这些猴子,不明原因的人一定会把它们当成“排灯节”杂耍项目的特殊演员。其实不然,印度人把猴子当作神灵一般尊敬和崇拜。这其中有一段典故,传说印度教罗摩神在修行过程中受到恶神的陷害,被放逐在环境恶劣的丛林长达14年之久,后来在众多猴神的帮助下,罗摩神终于战胜恶神,回到热爱他的民众身边。从此,印度教徒就把帮助过罗摩神的猴子视为神灵。

    [阅读全文]...

2022-04-03 03:50:28
  • 花灯节选阅读答案

  • 花灯,阅读
  • 花灯节选阅读答案

      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活动。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技能,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题中积累和磨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花灯节选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花灯》

      节日往往是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俗和欢乐。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节日在每一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人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团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一个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1、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在文中画出直接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

      3、文中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的一些传统节日,读一读,填空。

      五月,节日名为________,*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月,节日名为________,*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月,节日名为________,*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月,节日名为________,*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的月份指的都是________历月份。*的传统节日还有________,在________历________月,*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介绍*人过春节的情况,为什么要先写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默写两句关于描写*某一传统节日(除春节外)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

      2、提示:文章最后一句话。

      3、端午……吃花糕

      4、通过对比,突出我国春节的热闹气氛和民族特色。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答案不唯一)

    [阅读全文]...

2022-04-25 00:23:52
  • 刘辰翁:忆秦娥·烧灯节

  •   《忆秦娥·烧灯节》

      作者:刘辰翁

      原文: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

      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

      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

      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

      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注释:

      1、中斋:邓剡号中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幕僚,他和刘辰翁常有唱和之作。当时邓剡于上元节聚客叙旧,之后写了一首《忆秦娥》赠刘辰翁,刘便写了本篇以寄悲凄感旧的爱国情思。

      2、随韵寄情:用原韵写词以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3、烧灯节:即元宵节。

      4、京:指南宋旧京临安(今浙江杭州)。

      5、百年短短兴亡别:短短一生竟划为兴亡各别的两个时期,遭遇亡国的惨痛。百年,指一生。

      6、烛泪:形容泪水就像蜡烛燃烧流下的烛膏。以此形容词人泪流不尽,直至泪干,暗用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诗意。

      7、梅发:花白的头发。梅有红白两种,这里以白梅喻发,意为忧愁使人头发变白。

      赏析:

      这是刘辰翁于宋亡之后写的一首小令。小序中所说的“中斋”,乃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幕僚邓光荐之号,“宋亡,以义行者”(《历代诗余》引《遂昌杂录》)。当时,邓光荐于上元去聚客叙旧,客散之后写了一首《忆秦娥》赠给刘辰翁,刘辰翁就写了这首步韵的和作,以寄托其悲凄感旧的爱国情思。

      开头两句,纯粹写景,描写元宵之夜故都路上弥漫着一天风雪的严寒景象。“烧灯节”,即元宵节;“烧灯”,谓燃灯。唐宋以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十五夜称元夜、元宵,家家燃灯观赏,热闹异常。“朝京”,谓朝拜京城。南宋每逢元宵节,四面八方的人们纷纷赶往京城临安(杭州)观灯,络绎不绝。然而,如今的元宵节却风雪交加,遮天盖地,故都内外,一片苍凉。词人起笔,就以故都烧灯节极度的繁华欢乐与现实中的风雪酷寒、无限凄凉进行强烈的对比,烘托出严酷冷寂的气氛。

      面对这刮着大风、下着大雪的荒凉萧杀的景象,词人感到故国的江山虽然还象原来一样,然而去京城朝拜观灯的人却一个也看不到了。这里的“风和雪”,不单是自然景象的实写,更成了元蒙统治下那种严酷气氛的象征。正因如此,“风和雪”的再次复述,既是适应词牌格式的需要,更是词人着意的强调。有了这着意的强调,作者一腔亡国之痛就顺势而出了。“江山如旧”的“如”字,已蕴含着“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世说新语》)的深哀大痛;“朝京人绝”的“绝”字,又寄寓着故都易主、人心绝望的深仇大恨。字里行间,充满了悲苦凄怆的情调。

      上片写景,景以引情,描写元宵之夜故部路上风雪交加行人断绝的凄凉景象;下片抒情,景以衬情,抒发物是人非、怀念故国的悲苦心情。

      “百年”二句,承上生发,直抒胸臆,感慨系之。人生百年,本已十分短暂,偏又经受了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深哀大痛;尽管人们都不再去故都观灯欢度佳节了,自己却还要跟知己好友面对故国的明月“感旧”“寄情”。“兴亡”,偏义复词,着眼于“亡”;“君”,指与他同怀亡国之恨的遗民词人邓中斋。使词人锥心泣血的“兴亡别”,不仅指“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永遇乐》)的一去不返,更指南宋覆亡之后“无花只落空悲”(《汉*》)的眼前处境。江山剧变,明月如故,只能对月凭吊,寄怀故国了。一个“犹”字,既表达了永念故国的执着深情,也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悲凉心境。词意发展到此,可谓沉痛至极。

      词人面对着“当时月”,故国情景,纷拥而来,眼前处境,却无比悲凉。这里的“当时月”,当然也不仅是适应词牌格式的需要,更是词人着意的强调,突出了他对故国的耿耿丹心和对元蒙统治的强烈厌恶。词人对月凭吊,寄情故国,“当时月”又是怎样,它在默默地照人如烛之泪,照人如梅之发。“烛泪”,本指蜡烛燃烧淌下的蜡如泪流下之状,这儿拿来形容词人之泪水不绝,(m.ju.51tietu.net)直至流尽,自然会引起人们那“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联想;“梅发”,喻白发,因为梅有红白两种,这儿以白梅喻发,即形容词人愁极发白之态,又暗含词人迎霜斗霜、节操凛然之情。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把“当时月”之善解人意和词人之悲凄坚贞交织起来了,意境苍凉,余味绵绵。李清照写过:“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这儿创造的境界,的确十分神似了。

    [阅读全文]...

2021-12-07 13:29:21
  • 印度排灯节的节日起源

  • 节日,放假
  • 印度排灯节的节日起源

      亚洲数百万人正在庆祝印度教的排灯节,它象征着新的开始和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印度排灯节的节日起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排灯节,又称万灯节、印度灯节或者屠妖节(印地语:、Diwali、梵文:、Dīpāvali、马拉地语:、泰米尔文:、泰卢固语:、乌尔都文:),是印度教、锡克教和耆那教“以光明驱走黑暗,以善良战胜邪恶”的节日,于每年10月或11月中举行,一些佛教信徒也庆祝这个节日。由于其影响力盖过其它节日,故往往会被新马一带的华人社会误解成印度人的新年节日。

      节日起源

      排灯节来自梵语词deepa和avail字面意思是“排灯”。排灯节与几个印度的神话有关,这些神话讲的是正义战胜非正义、光明战胜黑暗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印度教的奎师那神消灭了破坏天地的恶魔和地狱之神纳拉卡苏拉。

      在印度北部,印度教徒崇拜居住在神圣的格法德汉纳山中的克利须那神,认为他是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毗湿奴的第八个化身,对毗湿奴的信徒具有很深的宗教意义。

      迈赫尔·迈格汉尼是加利福尼亚州福莱蒙特的一位内科医师,他是印度美国人基金会的领导人,他说排灯节最普遍为人所知的故事是罗摩神背井离乡14年,此间他击败了魔王拉瓦那,最终返回到印度最古老的`城市阿约提亚。为了庆祝国王的回归,阿约提亚城的人点亮了数以千计的泥土灯。

      “这个城市为国王的归来举行了盛大而欢乐的庆祝活动,”他说,“它象征着国王的光芒。灯节的名字凸显了人们的欢乐。”

      这个节日对印度的锡克教徒和耆那教徒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锡克教徒来说,排灯节是为了庆祝锡克教徒的精神领袖哈尔宾德被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皇帝贾季汉从囚禁中释放出来。

      对于耆那教徒来说,排灯节是一个纪念耆那教的创立者马阿哈维拉的节日,他死后进入了极乐世界。

      印度排灯节的风俗:

      1、点灯布景

      印度的人们为了庆祝和迎接排灯节,每家每户都会点亮蜡烛或者油灯。一到夜晚,焰火和各种节日的灯就会充斥整个黑暗的天空,到处都会充满着光明、繁荣以及幸福,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全国性的重要节日。

      2、家庭朋友问候

      在五天的节日里,进行一个家庭的互相拜访和同事之间的问候。其中一种镀铜的蜡烛台,是作为人们送礼的一个抢手货,互相赠送彩色的椰子糖,也是表示对双方之间深深的一个祝福。

      3、全体总动员

      在举行排灯节的期间,所有的印度公司都会将暂停营业。

      印度排灯节持续5天,通常在排灯节前夜,家家户户会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并进行粉刷。上街购物,买些餐具、装饰品,和朋友和家人团聚,品尝佳肴,户型交换礼物 是印度人们的一种风俗*惯。第二天,印度女孩都会在家门口精巧地手绘制各式兰戈里(印度民间艺术),家家户户的兰戈里争艳斗丽只为吸引幸运女神Lakshmi上门,为来年带来财运。节日的高潮一般在第三天。这一天中,安排的满满当当。白天人们到圣河中沐浴,以求净化身心。孩子们更是必须到河中洗去身体的污垢,净化心灵。夜晚有最盛大的烟火表演,烟花爆竹在黑夜绽放,寓意在于要把你身边的邪恶赶走。这一天,全国各地的印度教神庙显得格外热闹,人山人海。

    [阅读全文]...

2022-04-05 18:32:15
  • 元宵花灯古诗

  • 元宵,花灯
  • 元宵花灯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宵花灯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元夜踏灯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2、正月十五夜灯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3、元夕影永冰灯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4、诗曰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5、京都元夕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6、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7、上元竹枝词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8、鹧鸪天·上元启醮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深里佩环声。

      驿传风火龙鸾舞,步入烟霄孔翠迎。

      瑶简重,羽衣轻,金童双引到通明。

      三湘五管同民乐,万岁千秋与帝龄。

      9、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10、辛亥元夕

      顽坐故贪黙,忽行时自言。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时序鬓发改,人家童稚喧。

      街头试灯候,不到郭西门。

    [阅读全文]...

2022-03-11 08:46:07
  • 关于元宵节猜灯谜的古诗

  • 元宵节
  • 关于元宵节猜灯谜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元宵节猜灯谜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4、《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5、《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6、《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7、《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8、《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9、《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10、《南乡子·宿州上元》

      (宋) 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阅读全文]...

2021-11-24 10:59:17
  • 正月十五夜灯古诗赏析

  • 正月十五,文学
  • 正月十五夜灯古诗赏析

      本诗描写 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消魂的时刻。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正月十五夜灯古诗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翻译/译文

      千门,形容宫毁群建筑宏伟,众多,千门万户。如杜甫《哀江头》:“江头宫殿锁于门”。

      内人,宫中歌午艺妓,入宜春院,称“内人”。

      著,同着,犹“有”。此句形容歌声高唱入云,又兼喻歌乐声悦耳动听,宛若仙乐下凡。

      赏析/鉴赏

      本诗描写的是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旳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消魂旳时刻。

      唐宫内万灯齐明,舞衲联翩,歌声入云,有鸟瞰式全景、有特写武*景,场面壮观,气象恢宏。

      千门开锁万灯明:“千门开锁”就是指很多门地锁都打开了,“千门”泛指很多门,门锁都打开了即人都出门了。

      “万灯明”万灯,泛指很多灯的,明则是亮起来了的。正月中旬动帝京:“正月中旬”正月旳中旬就是指正月十五。“动”震动。形容热闹。“帝京”是指京城、国都百内人连袖舞:“三百内人”应该是指很多旳宫女。“三百”也是形容人数众多旳,非实指。“连袖舞”是指一时天上著词声跳舞。“一时”是说当时,“天上著词声”是指人间旳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也是极言歌舞旳热闹和盛大,以及街上人数旳众多,声可直传天上。

      作者简介

      张祜(生卒年不详),字承吉,邢台清河(一说山东德州)人,唐代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创作背景

      这首七言绝句是作者为正月十五元宵节所作。元宵节自汉朝起便有燃灯的*俗,到了作者所生活的唐代,这一*俗已发展得十分兴盛,从宫廷到民间,几乎处处都挂着或大或小、各种形状的灯笼,街上还会建造展示高大的灯楼、灯树等,人们亦纷纷出门去赏灯、赛灯、猜灯谜,热闹非凡。

    [阅读全文]...

2022-06-19 15:48:53
  • 描写灯火的诗句有哪些(7首写夜晚灯火美景的古诗)

  • 夜晚,美景
  •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羁留异地,想念着家中的妻子,想到和妻子相聚的场景,一同间那西窗边红烛,说着那巴山夜雨之时心中的思念。

    宋·洪迈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大地干旱的时候,下起了一场大雨。漂泊他乡,巧遇老朋友。在洞房花烛娶妻的美好夜晚,科举高中金榜听命,这四件事情,被认为是人间的四大喜事。

    孟简

    业广因功苦,拳拳志士心。

    九流难酌挹,四海易消沈。

    对景嗟移晷,窥园讵改阴。

    三冬劳聚学,驷景重兼金。

    刺股情方励,偷光思益深。

    再中如可冀,终嗣绝编音。

    刺股,用战国苏秦用锥刺大腿读书典故。偷光,用汉代匡衡借邻家烛光读书典。学*苏秦刺骨读书,这样情操才能够得到激励。学*匡衡那样借助邻居的灯光学*,思乡才会更加深沉。

    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红烛自怜没有什么好的计策可以帮助别人排解忧伤,在这寒冷的夜里,点着的红烛只能不断地流下烛泪表示难过和同情。诗句以拟人手法写红烛对人们内心忧伤的同情,实际上正是词人对自己内心忧伤的自我怜惜和自我排遣。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这首诗通过描写贫苦农民的悲惨生活,劝谏统治者要爱惜天下黎民百姓之意。我渴望君王的心思能够变成一支明亮的蜡烛,不去照耀那些锦衣玉食之人,而是光照那些被剥削的贫穷人家。

    史达祖

    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

    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走进那断岸边,看到那碧绿的水波涨起,水面上漂浮着落红,载着忧愁向东漂泊。遥想当时,我担心梨花被吹打,关注了院门,同那位佳人一同秉烛夜谈,知道深夜。

    欧阳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这首词描写空闺独睡的冷清寂苦。想要入睡,但是始终无法入眠,蜡烛已经燃尽,但最终还是入梦。

    [阅读全文]...

2022-02-11 10:15:55
  • 一首古诗一个谜语及答案(关于灯谜的古诗有哪些)

  • 隐语诗,又叫谜语诗、诗谜、谜诗、灯谜诗。

    谜语是谜语,诗歌是诗歌,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把谜语与诗歌结合起来便是谜语诗。

    今天,收集了十首谜语诗,你能猜对几个呢?

    01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的标题就是《风》,是唐代诗人李峤所作。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02

    倚阑干柬君去也,霎时间红日西沉;

    灯闪闪人儿不见,闷悠悠少个知心。

    这首诗的谜底是:门。

    诗的每一句说的都是门,“阑”里的柬没了是门,“间”里的日没了是门,“闪”里的人没了是门,闷里的心没了是门。

    03

    一轮明月挂半天,淑女才子并蒂莲,

    碧波池畔酉时会,细读诗书不用言。

    据说这是海南才子伯畴为一家酒店所题的诗,整首诗的谜底是:有好酒卖。

    “一轮明月挂半天”是“有”字?“淑女才子并蒂莲”是“好”字;“碧波池畔酉时会”是“酒”字;“细读诗书不用言”是“卖”字,整首诗,合起来就是“有好酒卖”,当时人佩服伯畴的才华。

    04

    水里游鱼山上羊,东拉西扯配成双,

    一个不吃山上草,一个不会水中藏。

    这首诗的谜底是个“鲜”字。

    鱼羊凑一起是为“鲜”,而后,“一个不吃山上草”是鱼,“一个不会水中藏”是羊,合起来,就是个“鲜”字。

    05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这首诗的谜底是“大雁”,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王恭,诗作名字就叫《春雁》。“江南虽好是他乡”隐喻大雁北归之意。

    这首诗通过描写衡阳归雁,不恋江南风光,春到衡阳便北返,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怀,同时也表现了对不愿为官,愿过渔樵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造意新颖,沉著蕴藉。

    06

    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雪肤。

    走入绣帏寻不见,任他风雨满江湖。

    这是诗为王安石所作,这是取诗家名为谜底的诗谜。

    首句“佳人佯醉索人扶”以谐音衍义为“假倒”,再谐音作“贾岛”;

    第二句“露出胸前白雪肤”衍义为“肋白”,再谐音作“李白”;

    第三句“走入绣帏寻不见”衍义为“罗隐”;

    末尾四句,“任他风雨满江湖”衍义为“潘(水溢貌)浪”,再作谐音“潘阆”。

    李白、贾岛、罗隐、潘阆,四人皆为唐代著名诗人。

    07

    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

    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这首诗名为槁砧诗,此谜诗熔字谜、物谜于一炉,首句的“槁”指稻草,“砧”指切菜的砧板,二物均与鈇(斧)同用,“鈇”,谐音隐“夫”字。

    “槁砧”原为古代行刑时*者卧身的垫*与刀床,后来转指女子的丈夫。

    第二句较浅显,是个“出”字。第三句隐“还”字,因古代刀头有环,“环”与“还”谐音。第四句以“镜”喻“月”,“破镜”隐喻“半月”。

    全诗的谜底是:丈夫外出,还家要等半个月。

    08

    何人经商出远门,河水奔流不见影。

    千柯木材火烧尽,百舸争流舟自沉。

    这是一首字谜诗,谜底是“可”。

    “何”字没有人是“可”,“河”没有水是“可”,“柯”没有木是“可”,“舸”没有舟是“可”。

    09

    偶因一语蒙抬举,反被多情又别离。

    [阅读全文]...

2022-07-12 07:13:22
  •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古诗词鉴赏

  •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古诗词鉴赏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宋代]吴文英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雨后,漫天的愁云被风吹散,明月露出姣好的月容,就像嫦娥刚刚沐浴梳洗般。尽管街上车水马龙,来往着体态轻盈的佳人,却没有扬起半点尘埃,因为雨后的路面润泽酥软不起尘土。我如今重游京华旧地,当日赏灯的情事依稀在心。难忘她的柔情似水,我的思绪如流水般难以止息。独自回到小楼里,薰香拥被独自睡去,进入温馨的春梦,梦里恍惚听到笙歌乐音。

      注释

      试灯:上元节前,有“试灯”,宋俗,农历十二月下旬即开始试灯,直至正月十四日。

      素娥:以月宫仙女“素娥”代指月亮,

      辇路:帝王车驾经行之路,这里指京城繁华的大街。

      凌波地:是靓装*行经的街道。凌波原本是形容洛神亭亭玉立的姿态,后来借指步履轻盈的女子。

      赏析:

      此词写灯节之事,但词人并未由正面起笔描绘灯市盛况,而是以试灯夜的景象作陪衬,用怅惘的笔调抒发自己逢佳节而倍觉神伤的落寞情怀,虽只寥寥数语,却写得纡徐顿挫,舒卷自如,从而委婉地道出内心的万千感慨。

      上片“卷尽”两句,写试灯日遇雨,而入夜雨收云散,天青月朗;以月宫仙女“素娥”代指月亮,即以“新梳洗”形况月色明净,比拟浑成,三字兼带出“雨后”之意。这是写天上。“暗尘”两句写地上,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日夜》)和韩愈“天街小雨润如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句,又有所变化、增益,切合都城灯夜雨后的光景。《武林旧事》卷二“元夕”又载姜白石诗云:“南陌东城尽舞儿,画金刺乡满罗衣。也知爱惜春游夜,舞落银蟾不肯归。”形象地刻画了天街月夜的歌舞场面。

      上片并未用雨字、灯字、人字,读后便觉灯月交辉,地润绝尘,舞儿歌女,结队而至,赏灯士女,往来不断,显示出吴文英在语言上的精深功力和鲜明特点,比如爱用代字,用“素娥”代月亮,再如善于点代前人诗句等等。

      谭献说此词“起稍*”,这是由于上片只是客观地描述场景;下片才是密切结合自己的回忆、联想,抒发感情,借此反映出不*静亦即“拗怒”的'心理状态。“辇路”两句,写词人故地重游,沉入回忆之中。“重来”,说明词人对眼前的景象亦曾相识,从而引起联想,又以“仿佛”两字形容触景恋旧的心境。赏灯那时自己春衫年少,意气风发,记得也是同样的夜晚,月色灯光,交相辉映,箫鼓舞队,绵连数里。这一句隐隐含有物是人非之感慨,景物依旧,可是作者的心情已由欢喜变为落寞。

      末尾三句,写往事如烟、柔情似水;月与灯依旧在,伊人无觅处,自己一往情深的凄凉心事,无人倾诉。“情如水”二句也显示出吴文英语言精警的特点。

      古人就有“思君如流水”的千古佳句,以水喻情,写出了情的纯洁珍贵和绵绵不绝。赏灯不能消愁释怀,反而增添无限怅惘,只好踽踽而行,颓然而返,独上小楼,熏被而眠,遥想伊人此刻,心情亦或如是,“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最深的思念就是想象对方也在思念。“春梦”句紧接上文,描绘深夜入睡以后,那悠扬的歌声乐声,绵绵不绝地萦绕荡漾在梦的涟漪中。这里将“拗怒”的词意,融入流转悠然,委婉多情的笔调之中,形成惝恍迷离的朦胧意境,显得余音袅袅,韵味无穷,真可称得上是“咳唾珠玉”。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古诗简介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抒写灯夜感旧之情,抒发了一种淡淡的忧愁。上片着意写试灯之夜的景色,愁云卷尽,月明如洗,以拟人手法,描摹精巧传神;下片写辇路笙歌,回首旧游,恍如梦境,无限感伤。全词意境清新,端丽温厚,颇具特色。

      译文

      天上的乌云都被风吹走了,刚下过雨时天空姣洁的明月,就像刚刚梳洗的嫦娥一样光彩照人。街上没有一点飞尘,在光润如如酥的大地上,往来着身姿轻盈的美丽女子。

      如今又生回到京都,当年赏灯的情景好像就在眼前,当时的你柔情似水,而今一切都随风飘散,你不知身在何方,作者只好带着对往事的无限追忆,走上小楼独自拥着香被,听着窗外的笙歌入眠,希望能在梦中出现当年与你一起赏灯的情景。

      注释

      ⑴点绛唇:词牌名。《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前片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后片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

      ⑵试灯夜:元宵节为灯节,前一夜为试灯夜。元宵节前,有“试灯”,宋俗,农历十二月下旬即开始试灯,直至正月十四日。

      ⑶素娥:以月宫仙女“素娥”(即嫦娥)代指月亮,

      ⑷凌波地:靓装*行经的街道。凌波,原本是形容洛神亭亭玉立的姿态,后来借指身材姣好、步履轻盈的年青女子。《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⑸辇路:帝王车驾经行之路,这里指京城繁华的大街。

      ⑹灯前事:即赏灯往事。

      赏析/鉴赏

      此词写灯节之事,但词人并未由正面起笔描绘灯市盛况,而是以试灯夜的景象作陪衬,用怅惘的笔调抒发自己逢佳节而倍觉神伤的落寞情怀,虽只寥寥数语,却写得纡徐顿挫,舒卷自如,从而委婉地道出内心的万千感慨。

      上片“卷尽”两句,写试灯日遇雨,而入夜雨收云散,天青月朗;以月宫仙女“素娥”代指月亮,即以“新梳洗”形况月色明净,比拟浑成,三字兼带出“雨后”之意。这是写天上。“暗尘”两句写地上,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日夜》)和韩愈“天街小雨润如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句,又有所变化、增益,切合都城灯夜雨后的光景。《武林旧事》卷二“元夕”又载姜白石诗云:“南陌东城尽舞儿,画金刺乡满罗衣。也知爱惜春游夜,舞落银蟾不肯归。”形象地刻画了天街月夜的歌舞场面。

      上片并未用雨字、灯字、人字,读后便觉灯月交辉,地润绝尘,舞儿歌女,结队而至,赏灯士女,往来不断,显示出吴文英在语言上的精深功力和鲜明特点,比如爱用代字,用“素娥”代月亮,再如善于点代前人诗句等等。

      谭献说此词“起稍*”,这是由于上片只是客观地描述场景;下片才是密切结合自己的回忆、联想,抒发感情,借此反映出不*静亦即“拗怒”的心理状态。“辇路”两句,写词人故地重游,沉入回忆之中。“重来”,说明词人对眼前的景象亦曾相识,从而引起联想,又以“仿佛”两字形容触景恋旧的心境。赏灯那时自己春衫年少,意气风发,记得也是同样的夜晚,月色灯光,交相辉映,箫鼓舞队,绵连数里。这一句隐隐含有物是人非之感慨,景物依旧,可是作者的心情已由欢喜变为落寞。

      末尾三句,写往事如烟、柔情似水;月与灯依旧在,伊人无觅处,自己一往情深的凄凉心事,无人倾诉。“情如水”二句也显示出吴文英语言精警的特点。

      古人就有“思君如流水”的千古佳句,以水喻情,写出了情的纯洁珍贵和绵绵不绝。赏灯不能消愁释怀,反而增添无限怅惘,只好踽踽而行,颓然而返,独上小楼,熏被而眠,遥想伊人此刻,心情亦或如是,“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最深的思念就是想象对方也在思念。“春梦”句紧接上文,描绘深夜入睡以后,那悠扬的歌声乐声,绵绵不绝地萦绕荡漾在梦的涟漪中。这里将“拗怒”的词意,融入流转悠然,委婉多情的笔调之中,形成惝恍迷离的朦胧意境,显得余音袅袅,韵味无穷,真可称得上是“咳唾珠玉”。

    [阅读全文]...

2022-06-22 17:43:47
有关灯节的古诗 - 句子
有关灯节的古诗 - 语录
有关灯节的古诗 - 说说
有关灯节的古诗 - 名言
有关灯节的古诗 - 诗词
有关灯节的古诗 - 祝福
有关灯节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