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更那堪的古诗

关于有更那堪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更那堪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更那堪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更那堪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 语录(2k+) 说说(1) 名言(493) 诗词(6) 祝福(1k+) 心语(85)

  • 诗名含有堪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堪字的诗词

  • 小重山·堪叹犊儿堪叹牛

    王哲〔金朝〕

    堪叹犊儿堪叹牛。若还省我语,是同流。性如灯烛命如油。相滋引,明焰出山头。照破一齐休。前程除险路,没深沟。这回与你说根由。成功行,蓬岛永无忧。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李煜〔五代〕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韦庄〔唐代〕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贺新郎·往事何堪说

    刘学箕〔宋代〕

    往事何堪说。念人生、消磨寒暑,漫营裘葛。少日功名频看镜,绿鬓鬅鬙未雪。渐老矣、愁生华发。国耻家仇何年报,痛伤神、遥望关河月。悲愤积,付湘瑟。

    人生未可随时别。守忠诚、不替天意,自能符合。误国诸人今何在,回首怨深次骨。叹南北、久成离绝。中夜闻鸡狂起舞,袖青蛇、戛击光磨铁。三太息,眦空裂。

    清*乐·蕙心堪怨

    晏几道〔宋代〕

    蕙心堪怨,也逐春风转。丹杏墙东当日见,幽会绿窗题遍。

    眼中前事分明,可怜如梦难凭。都把旧时薄幸,只消今日无情。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李白〔唐代〕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玉楼春·西园花落深堪扫

    王国维〔*现代〕

    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

    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

    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

    临江仙·堪笑一场颠倒梦

    朱敦儒〔宋代〕

    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匆匆西沉。世间谁是百年人。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李白〔唐代〕

    远海动风色,吹愁落天涯。

    南星变大火,热气余丹霞。

    光景不可回,六龙转天车。

    荆人泣美玉,鲁叟悲匏瓜。

    功业若梦里,抚琴发长嗟。

    裴生信英迈,屈起多才华。

    历抵海岱豪,结交鲁朱家。

    复携两少妾,艳色惊荷葩。

    双歌入青云,但惜白日斜。

    穷溟出宝贝,大泽饶龙蛇。

    明主倘见收,烟霄路非赊。

    时命若不会,归应炼丹砂。

    何处堪避暑

    [阅读全文]...

2022-05-25 03:00:52
  • 含有堪字的古诗词 带堪字的诗词名句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佚名《金缕衣》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篇》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黄景仁《杂感》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李商隐《春日寄怀》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杂诗》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杨万里《秋凉晚步》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秦观《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秋瑾《对酒·不惜千金买宝刀》

    辱人以不堪,必反辱;伤人以已甚,必反伤。——《格言联璧·接物类》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陆游《春游》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菜根谭·概论》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辋川别业》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张九龄《答陆澧》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李贺《苏小小墓》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张先《青门引·春思》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庾信《枯树赋》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花开又被风吹落,月皎那堪云雾遮。——《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二回》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李商隐《忆梅》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王维《老将行》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韦庄《长安清明》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叶梦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陆游《夜泊水村》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阅读全文]...

2021-12-24 17:14:29
  • 含有更字的古诗词 带更字的诗词名句

  •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增广贤文·上集》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寇准《咏华山》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花蕊夫人《述国亡诗》

    *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商君书·更法》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乐·别来春半》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叶梦得《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卷三》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篇》

    洞庭青草,*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月夜》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晏殊《玉楼春·春恨》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辛弃疾《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张籍《酬朱庆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阅读全文]...

2022-05-24 15:57:16
  • 辛弃疾古诗《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 风雨,文学
  • 辛弃疾古诗《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辛弃疾古诗《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欢迎大家阅读!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简介: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上片描写抒情主人公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和珍惜之情;下片以比喻手法反映全词情调婉转凄恻,柔中寓刚。词中表层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全词托物起兴,借古伤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于一炉,沉郁顿挫,寄托遥深。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注释:

      ⑴摸鱼儿:词牌名。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宋词以晁补之《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双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⑵淳熙己亥:淳熙是宋孝宗的年号,己亥是干支之一。淳熙己亥对应公元1179年。

      ⑶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

      ⑷同官王正之:作者调离湖北转运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来职务,故称“同官”。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旧交。

      ⑸消:经受。

      ⑹怕:一作“恨”。

      ⑺落红:落花。

      ⑻无:一作“迷”。

      ⑼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⑽画檐:有画饰的屋檐。

      ⑾飞絮:飘飞的柳絮。

      ⑿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⒀蛾眉: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

      ⒁相如赋:即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⒂脉脉:绵长深厚。

      ⒃君:指那些忌妒别人来邀宠的人。

      ⒄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皆尘土: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斯人(指赵氏姊妹)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

      ⒅闲愁:指自己精神上的郁闷。

      ⒆危栏:高处的栏杆。

      ⒇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翻译:

      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你们没看见,红极一时的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

      公元1179年(淳熙六年),辛弃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时年四十岁,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辛弃疾在此前两三年内,转徙频繁,均未能久于其任。他曾在《论盗贼札子》里说:“生*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他本来是要积极建功立业的,被调到湖北去管钱粮,已不合他的要求;再调到湖南,还是管钱粮,当然更是失望。他心里明白朝廷的这种调动就是不让恢复派抬头。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为他送别,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内容包括:第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二,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哀怨;第三,南宋当权者的不满。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其意是:如今已是暮春天气,那里禁得起再有几番风雨的袭击?这显然不是单纯地谈春光流逝的问题。而是另有所指的。

      “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作者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因为开得早也就谢得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

      “春且住”三句,由于怕春去,他对它招手,对它呼喊:春啊,你停下脚步,别走啊!但是春还是悄悄地溜走了。想召唤它归来,又听说春草铺到了遥远的天边,遮断了春的归路,春是回不来了。因此产生“怨春不语”的感情。就是说心里怨恨没有把春留住,有话难以说出口来。

      “算只有”三句,意思是:看来最殷勤的只有那檐下的蜘蛛,它为了留春,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结网,用网儿来网住那飞去的柳絮。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蛾眉见妒”,自古就有先例。陈皇后之被打人冷宫——长门宫,是因为有人在忌妒她。她后来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仍属渺茫。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无人可以诉说。“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包含着高兴的意思。“君”,是指那些忌妒别人来邀宠的人。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安禄山攻破长安后,在兵乱中,唐玄宗被迫把杨玉环缢死于马嵬坡。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后来被废黜为庶人,终于自杀。“皆尘土”,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斯人(指赵氏姊妹)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

      “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郁闷。危栏,是高处的栏杆。意思是: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除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那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是一片迷蒙。这样的暮景,反而会使人见景伤情,以至于销魂断肠的。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有些选本以为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这恐怕理解得还不完全对。这首词中当然写到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更重要的',是他以含蓄的笔墨,写出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家大事,并非像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可以说是这首词中的“词眼”。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有条不紊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那满怀感慨曲折地表达出来。他写“风雨”,写“落红”,写“草迷归路”,这“风雨”,正是象征金军的进犯;这“落红”,正是象征南宋朝廷外交、军事各方面的失败,以致失地辱国、造成欲偏安江左而不可得的局面;“草迷归路”,正是象征奸佞当权,蔽塞贤路,致使一些有雄才大略的爱国志士,不能发挥其所长,起抗战救国的作用。然后作者以蜘蛛自比。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它的全部力量。在“画檐蛛网”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义更加突出。这正如晋朝的著名画家顾恺之为裴楷画像,像画好后,画家又在颊上添几根胡子,观者顿觉画像神情生动起来。(《晋书·顾恺之传》:“恺之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算只有殷勤”一句,也能起“颊上加三毛”的作用。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这两句还说明,辛弃疾虽有殷勤的报国之心,无奈官小权小,不能起重大的作用。

      上片以写景为主,以写眼前的景物为主。下片的“长门事”、“玉环”、“飞燕”,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两者看起来好像不相联续,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这和当时现实不是没有联系的。而从“蛾眉见妒”这件事上,又说明这不只是辛弃疾个人仕途得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宋廷兴衰的前途,它和这首词的春去的主题不是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在过片处推开来写,在艺术技巧上说,正起峰断云连的作用。

      下片的结句更加值得注意:它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上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最耐人寻味。

      以景语作结,是词家惯用的技巧。因为以景语作结,会有含蓄不尽的韵味。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各种作用:

      第一,它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暮春三月,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红瘦”,是说花谢;“绿肥”,是说树荫浓密。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用另一种笔法来写“绿肥红瘦”的暮春景色。而且“烟柳断肠”,还和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这个内容相呼应。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是开,是纵;那么下片结句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合,是收。一开一合、一纵一收之间,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着意运用的重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它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也是紧密相联的。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观点,都是很强烈的。

      词是抒情的文学,它的特点是婉约含蓄。前人说过:“词贵阴柔之美”。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就是如此。花间词是词中的婉约派。这一派词的内容大都是写儿女恋情和闲愁绮怨,而且是供酒边尊前娱宾遣兴之用。到了宋代,词坛上除了婉约派外,又出现了豪放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如苏轼、辛弃疾,都是把词作为抒写自己的性情、抱负、胸襟、学问的工具的。内容变了,风格跟着也变了。比如辛弃疾代表作中有一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是抒写作者抗战的理想与愿望的,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和婉约派词迥然有别。在《花间集》中,是找不到这样的作品的。

      拿《破阵子》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而形式上,也就是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破阵子》比较显,《摸鱼儿》比较隐;《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婉约派。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而不直接说明词的内容。这说明,辛弃疾虽然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是一个大作家,他的词风是多种多样的。尽管《摸鱼儿》词采用婉约的表达形式,并未完全掩盖它的内容。读这首《摸鱼儿》时,读者会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有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

      总起来说,这首《摸鱼儿》的内容是热烈的,而外表是婉约的。使热烈的内容与婉约的外表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词里,这说明了辛弃疾这位大作家的才能。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摸鱼儿》词的评语。

      作者简介:

    [阅读全文]...

2021-12-22 17:17:39
  • 触景伤情的伤感诗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冷落,伤感,伤情
  •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2、追忆昔日秦皇雪问情那看几多愁

    3、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4、自古英雄多孤单,命运难济随人好,花照开,人不见。

    5、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8、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9、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1、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春冷入瑶*。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常记曾携手处,千树压。梅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何时得见?

    12、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3、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

    14、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5、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1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7、情是情非情,情非情是情,梦长酩…

    18、人生愁恨何能免,消魂独我情何限!

    19、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阅读全文]...

2022-02-06 22:05:17
  • 古诗词《更漏子·金雀钗》

  • 古诗词《更漏子·金雀钗》

      《更漏子·金雀钗》

      唐代:温庭筠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金雀钗》译文

      那时我头插金钗,面带微红的羞赧,在花丛中与你短暂相见。你知道我对你的情意,我知道你对我的爱怜,上苍可以作证。

      香已燃成灰烬,红烛只剩下蜡泪一滩,恰似你我二人心境。枕上的清泪涟涟,我感受着锦衾的清冷,难耐更漏声声的敲打。

      《更漏子·金雀钗》注释

      金雀钗:华贵的首饰。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又作金爵钗。曹植《美女篇》:“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里:雪本作“裏”,误。时:鄂本作“如”,误。

      “知我意”二句:上句主语是君,下句主语是我。怜:爱。

      香作穗:谓香烧成了灰烬,像穗一样坠落下来。此处形容男子心冷如香灰。

      山枕腻:谓枕头为泪水所污。腻:指泪污。

      《更漏子·金雀钗》赏析

      这阕词写的是梦醒之后的感觉和追忆,和另一首《更漏子·柳丝长》的手法*似又不似。*似的是都是在最后一句点明是梦。那里“梦长”是明说,而这里“觉来”则是暗示。但都是从梦中醒来的这一点则是无疑的。所不同的是:《更漏子·柳丝长》没有写梦境,只写梦醒后的苦苦难眠;而这一首却是专写梦境,而把醒时的苦况则轻轻一笔带过,章法极具变化。

      此词以女子的身分和口吻描写其心理和感情,十分细致地表现了女子对男方的一往情深,以及对爱情的始终不渝。

      词的上片描写女子与男方的花里相见。开头三句,描写女子整妆而往,在花丛之中与自己的情人相见。“暂时”两字,透露出此种相见乃私相约会,故只能一时而不能长久。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金雀钗,红粉面”,应当是指梦中于“花里暂时相见”的人,不像是说自己。因为人不好自己夸自己是“红粉面”的。所以诗人紧接着用醒时的口吻说:“花里暂时相见”。“暂时”是过后的衡量,是追叙的回忆,也是对于梦的一番惆怅。他们在花里暂时的、也就是匆匆的又见了一面了。这是自我安慰,因为聊胜于无;但也充满了惆怅,因为毕竟是梦。相见在梦中,而又匆匆地醒了,所以诗人要突出地点明“暂时”二字,以示惆怅。正因为写的是暂时在花中相见的一段情景,所以“金雀钗”、“红粉面”当是相见时见到的那人的模样。这种重复梦中的情景,正是在回味,在念念不忘。

      上三句写梦中之景,下三句写梦中之情。“知我意,感君怜。”这里分明有一椿冤事在。怜,是包括爱与哀的意思。唯其爱,是以哀。这两者有连带关系。正因为人好而被冤,这才所以爱而哀。唯其知道爱而哀,所以词人才要说:“知我意。”是表示对对方“知我”“怜我”的感激,这是写情之深。“此情须问天”是对天盟誓,指天以明心的意思,这是写情之坚。由此可见,女子在会见时的感情是何等炽热强烈。

      词的下片,描写女子对男方的执着的爱情。从时间上看,写的是“暂时相见”之后;从内容上看,则是对女子内心感情的进一步描写。“暂时相见”之后,女子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刚才花里相会时的情景,以及会见时燃烧在女子心中的爱情的火焰,不但没有消失、减弱,反而更加鲜明、强烈了。于是,女子将这内心的感情,化成了默默的誓言。“香作穗,蜡成泪”,是女子回房时看到的情景。香尽蜡灭,说明时已深夜。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见景生情,托物寄情手法的运用。在女子看来,这香作之穗,蜡成之泪,“还似两人心意”,是“两人心意”相合的心心相印的象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李商隐的传世名句。它以谐音双关和形象的比喻,述说了对所爱者至死不渝的`情思和无穷无尽的恨别,表明了自己的一往情深,爱之极至:若要不相思流泪,除非像蚕蜡一样,身死灰尽。词人此处的描写,或许是对李诗的化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得是“两人”面不是一人,是兼及男女双方的,其特点是,男方的心意不是由男一方自己说出,而是由女子代为说出的。这样写,当然是以女子亲身体验到男方的怜爱为基础的,但却更是以女子本身的感情为基础的。代男方言其心意,更可以见其自己的心意。

      女子虽然知己之心,也知君之意,但毕竟只能“暂时相见”的现实,给她的心情罩上了一层阴影。“暂时”之外的时间是多数的,大量的,而在这些时间里是不能相见的,这不能不使女子感到阵阵愁思袭来。故结末三句,词人以枕腻衾寒,更残漏尽,夜不能寐,来写女子在“暂时相见”之后的孤独和寂寞,这是非常符合女子此时此地的心理状态的。也许,深夜难眠,孤寂难挨的女子,还在回忆着刚才“暂时相见”的情景;或者,正在想着下一次的“暂时相见”从这个角度说,此一结尾又是含蓄有味,余韵不尽的。

      这阕词很为前人所称赞。它妙就妙在首先给人一个极美的意境,然后一下让人落于冷寂的现实,造成感情上的巨大落差。而在这巨大的落差之间,如瀑布一样的不是空的,不是一片漆黑,而是充满感情的芬芳,溅射出忠贞的奇姿异彩。是以给人以感情上的纯洁化,这在技术上较之从头说起,有着极大的震宕。其实,如果按词的内容来排列,恰好应当调过头来,把末句放在开头。更残、梦醒,一个人睡在冰冷的被子里,想到刚才居然还梦见了情人。她还是那样的漂亮,从服饰到颜色,然后想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从而想到彼此之间的深情厚意。词人为了在写法上突破一般化,是很懂得蒙太奇的手法的,一下把主人公最美的情景推到读者的眼前,然后再夹以回叙。通过现实情与物的化入,最后才使人知道:啊,原来竟是一个梦!不由人不升起一缕惋惜之情而对于现实的理解。

      由于温庭筠的词几乎是完全诉之于视觉,温庭筠只是加以组合,通过这画面的组合变化,使读者去理解诗人的创伤及思想。因此,这倒很合乎当代的电影语言。

      《更漏子·金雀钗》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阅读全文]...

2022-07-04 11:11:15
有更那堪的古诗 - 句子
有更那堪的古诗 - 语录
有更那堪的古诗 - 说说
有更那堪的古诗 - 名言
有更那堪的古诗 - 诗词
有更那堪的古诗 - 祝福
有更那堪的古诗 - 心语